47例细菌感染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血培养阳性结果细菌分布及耐药性

Vitek60鉴 定 仪 进行 血 培 养及 鉴 定 ,药敏 用 K—B 法 ,用 Whonet 5软 件 进 行 分析 。结 果 1 747例 血 培 养 标 本 分 离 出
细 菌 258株 (14.77 ),其 中革 兰 阴性 茵 148株 (57.36 );革 兰 阳 性 茵 nO株 (42.64 )。 感 染 率 最 高 的 细 菌是 大
高 度 重视 ,合 理使 用抗 菌 药物 ,减 少细 茵 耐 药性 产 生 ,以提 高 临 床 治 疗 效 果 。
【关 键 词】 血 培 养 ; 病 原 菌 ; 抗 茵 药 物 ; 耐 药 性
‘
中 图分 类 号 :R969.4;R446.1l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672—9455(2009)02—0086-02
· 86 ·
检 验 医学 与 临床 2009年 1月 第 6卷 第 2期 Lab Med Clin,January 2009,Vo1.6,No.2
血 培 养 阳性 结果 细 菌 分 布 及 耐 药 性
韩 冬 严 (辽 宁 省 大化 集 团 公 司 职 工 医 院 检 验 科 ,辽 宁 大 连 பைடு நூலகம்116031)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bacteria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in our hospital 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instruct proper use of antibiotics in clinic.M ethods Blood samples were cultivated with Baet/Alert-120 automated hemanaIysis system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with Vitek60 instrum ent,drug sensitivity test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K—B m ethod and the test results w ere analyzed with W honet 5 software.Results Among the 1 747 blood samples,258 strains(14.77 )of bacteria were isolated,in which 148 strains(57.36 ) 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110 strains (42.64 ) were gram-positive bacteria. The bacteria w ith the higher infection rate w ere E.coli,paratyphosus A bacillus,Salm onella typhi and non-Staphylo— COCCUS aureus,Conclusion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 and staphylocoeci are the m ain pathogens in the blood cul— ture,w hereas the drug resistance situation of ESBLs—producing strains,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 RSA),methicillin resistance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M RCNS) were more serious,which should be em phasized.It suggests that antibiotics should be used rationally SO as to reduce drug resistance of bacteria and en— hance the curative effect.
462例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462例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摘要] 目的了解血液培养的常见病原菌种类和药敏情况,为临床正确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454份血培养阳性标本,采用bact/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mic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
结果 454例血培养阳性标本共分离出细菌462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68株,革兰阴性杆菌139株,革兰阳性杆菌16株,真菌10株;居前4位的感染病原菌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白色念珠菌。
药敏结果显示: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
结论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对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依据,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血培养;病原菌;药敏试验[中图分类号] r446.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0616(2012)21-116-02analysis of 462 cases of positive blood culture results liu?litaodepartment of urology surgery,xiay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xiayi 4764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blood cultures,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clinic.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1,a total of 454 positive blood culture samples in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were cultured by bactec9120 system,the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with vitek32 automated bacteria identification instrument,drug sensitive tests were performed by mic method. results 462 microorganisms were isolated from 454 positive blood culture samples, which contain 268 strains of gram-positive cocci,139 strains of gram-negative bacilli,16 strains of gram-positive bacilli,and 10 strains of fungi;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taphylococcus aureus,escherichia coli and vandida albicans.the data showed that it was highly sensitive of vancomycin to gram-positive cocci and carbapenem togram-negative bacilli. 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comprehend the blood culture results promptly for the selec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order to increase cure rate and decrease mortality.[key words] blood culture;pathogens;susceptibility test血培养是诊断败血症的重要手段,对明确病原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非常重要。
85例血液培养阳性结果病原学分析

85例血液培养阳性结果病原学分析【关键词】血液培养;病原菌;药敏试验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间的住院发热患者血液中,先后培养出阳性结果85例,其病原菌种类达10余种之多,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检本来源本组85例均为发热住院的患者,其中,儿童68例,成人17例。
在入院时由静脉取血,连送2次培养。
1.1.2 培养基及药敏纸片血液增菌培养基系由杭州微生物试剂厂生产;营养琼脂为上海生物制品所产品;M—H琼脂购于北京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药敏纸片由上海医化所供应。
1.1.3 质控菌①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②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③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均由河南省临检中心提供。
1.2 方法新入院的发热患者,由静脉取血3 ml注入30 ml血液增菌瓶内,摇均后置36 ℃孵育箱内。
每天观察1次,对疑有细菌生长则及时转种血平板培养。
细菌鉴定程序及药敏试验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
2 结果与分析2.1 菌株分类本组检出的85株菌,根据生化反应等鉴定结果,可分为11种,革兰阳性球菌65株(76.5%)。
菌型及菌株数:表皮葡萄球菌4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微球菌15株。
革兰阴性杆菌20株(23.5%)。
菌型及菌株数:铜绿假单胞菌6株,产碱假单胞菌3株,大肠埃希氏菌2株,伤寒杆菌3株,鼠伤寒沙门氏菌2株,克雷氏伯菌2株,啥夫尼亚菌1株,丙二酸盐阴性枸橼酸杆菌1株。
2.2 药敏试验结果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组菌株无论是革兰阳性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仅对很少药物较为敏感,而对多种药物则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菌株渐趋增多,给临床治疗用药带来一定的难度。
药敏结果见表1。
2.3 感染特点表皮葡萄球菌与微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以及正常人的呼吸道、皮肤等。
通常为腐生寄生菌,这些菌的毒力很弱,一般不会致病。
但当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成为机会致病菌,由其是婴幼儿,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体内抗体水平低,容易受各种机会致病菌的感染而发病,故较成人的感染发病率高,往往成为各种机会致病菌的易感者。
血培养现状及结果分析

血培养现状及结果分析张敏;韩静;武文杰;吴铁男;李岩【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5(0)S2【摘要】目的了解血培养现状,回顾血培养成功和不足的原因,为提高菌血症诊疗水平提供提供参考。
方法血培养采用BD公司生产的BACTEC 9120血培养仪和其配套的有氧和厌氧培养瓶成套采集标本,分析培养结果。
结果 2010年4月-2010年10月我院共检测1105份成套采集的血培养,仪器报阳性111份,非细菌生长的假阳性6份;11例为有细菌生长但分离的细菌为疑似污染菌;其余94例为确切感染菌。
6例无细菌生长中5例为只有有氧培养报阳性,1例为只有厌氧阳性。
有氧和厌氧同时阳性43例;只有有氧培养阳性47例,其中有5例为可能污染菌;只有厌氧阳性21例,其中有1例为可能污染菌。
专性需氧菌13例,没有分离到厌氧菌。
结论血培养的意识急待加强:在相同条件下血液培养次数直接影响雪培养的成功率。
血培养增菌培养基中含吸附抗菌药物有利于提高其阳性率。
血培养避免假阳性需要对采集者有必要的教育和指导。
【总页数】1页(P250-250)【关键词】血培养;影响因素;微生物【作者】张敏;韩静;武文杰;吴铁男;李岩【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067000;承德市中医院,067000;承德市妇产医院,067000;承德市双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067000;承德市丰宁县第二医院,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相关文献】1.手工和全自动仪器血培养技术在新生儿血培养结果的对比分析 [J], 和绘华;郑瑞2.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分布及双份血培养法的价值分析 [J], 黄有平;李珺3.ICU患者血培养标本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何梅;邹灯秀;肖琦;黄素芳;熊杰4.ICU患者血培养标本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何梅; 邹灯秀; 肖琦; 黄素芳; 熊杰5.急诊科血培养阳性率与其他科室血培养阳性率对比分析 [J], 孙明芬;王大明;朱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菌感染患者血培养阳性结果的临床报道与分析

细菌感染患者血培养阳性结果的临床报道与分析目的观察细菌感染患者血培养的阳性结果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
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检验科当中,实施血液检测的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70例。
采集这70例细菌感染患者的清晨血液标本,选择适宜的培养瓶进行血培养,观察其血培养的情况、细菌分离情况、菌株分离情况、科室分布情况等。
结果对这70例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后,统计瓶数为1000瓶,其中需氧瓶占65.00%,厌氧瓶占35.00%(P<0.05);阳性患者占84.29%,阴性患者占15.71%(P<0.05);主要分离出的细菌包括格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等,主要分布科室为儿科、血液科、ICU、呼吸科。
结论通过对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血培养,并观察其阳性结果,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在临床上有非常积极的重大影响力。
标签:细菌感染;血培养;阳性;结果在临床上,用来监测危重患者的病情、诊断患者血液细菌感染情况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采取血培养的方式[1]。
本文研究当中,旨在观察细菌感染患者血培养的阳性结果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现将详情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和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检验科当中,实施血液检测的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70例。
其中,男性患者占42例、占比60.00%,女性患者占28例、占比40.00%,患者的年龄6~76岁、平均年龄为(49.76±10.16)岁。
所有实施血液检测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入院后,均经过病理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者[2]。
所有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均属于神志清晰、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明确、自愿接受本组研究、所有患者都能够做到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
1.2方法对70例细菌感染患者血液标本的处理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采集这70例细菌感染患者的清晨血液标本,共计收集范围在 5.00~10.00mL;②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使用抗生素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培养瓶进行血培养,本次试验选取的仪器为法国梅里埃3D血液培养仪[3];③对患者的血培养情况进行检测,通过检测仪观察显示为阳性结果时,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和阳性时间实施平板分离,并根据其阳性时间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接种[4]。
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血培养阳性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李甲;姚晓玲;郑岚【摘要】目的::了解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治疗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采用BACT/ALERT 3D型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ATB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结果:从临床送检的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1株,革兰阴性菌31株,真菌4株,分别占53.95%、40.79%和5.26%。
前5位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碳氢酶烯类药物敏感率为1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
结论:及时监测血培养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s isolated from blood culture to provide the basis in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Methods:The data of the pathogens isolated from blood culture and results of drug sensitive tes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July 2011 to June 2012. The blood was cultured using the BACT/ALERT 3D automatic blood culture instrument. The bacteria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e test were implemented using ATB expression identification system. Results:Seventy-six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clinical blood culture samples,which included 41 strains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53. 95%),31 strains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40. 79%) and 4 strains of fungi(5. 26%). The top five pathogens were the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Escherichia coli,staphylococcusaureus,Klebsiella pneumonia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y turn. The sensitive rate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enumonia to carbapenem drug was 100%,the gram-positive Cocci of vancomycin-resistant was not found. Conclusions:The timely monitoring of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change in blood culture and trend of drug resistance are important in guiding the clinical drug use.【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41)010【总页数】3页(P1360-1362)【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作者】李甲;姚晓玲;郑岚【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233000;安徽省蚌埠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233000;安徽省蚌埠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66.5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实验室方法之一。
42例培养阳性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3 专 用 血 培 养瓶 : 人 血 培 养 瓶 和 儿 童 血培 养瓶 。 . 成
4 方法 :1采 取 患 者 的血 液 和 体 液 标 本 , 照 操 作 规 程 加 . () 按 入 相 应 的 血 培 养 瓶 中 。 放 在 全 自动 血 培 养 仪 B c/ et10 atAl 2 r
凤 敏 华
【 要 】 目的 了解 培 养 阳性 标 本 中细 菌 分 布 及 耐 药 性 。方 法 摘 阳性 者 进 行 菌 种 鉴定 及 药 敏 试 验 。结 果
采集血液、 液标本常规培养 , 体
4 5例 标 本 中 , 离 出 感 染 菌 4 0 分 2株 , 中 革 兰 阳 性 球 菌 占 其
分 布 范 围 广 , 少 数 为 致 病 菌 (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寒 沙 门 菌 除 金 伤 等 ) , 多 数 为 条 件致 病 菌 , 外 大 占很 大 的 比例 。从 细 菌 种类 分 布 来看 , 浆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 菌明显增高 , 血 占阳 性 球 菌 感 染 的 7 , 有 3 例 ; 革 兰 阴性 杆 菌 感 染 明 显 下 降 , 1 共 O 而 只有 1 O例 , 只 占致 病 菌 的 2 。 这 与 国外 报 道 的 感 染 菌 种 变 迁 一 致 。 大 4 肠 埃 希 菌 也 是 临床 最 常见 的病 原 菌 之 一 , 与 其他 文献 报 道 结 这
维普资讯
・ 14 ・ 04
国际检 验 医学杂志 20 年 1 07 1月第 2 8卷第 1 期 1
It a dN vm e 07V 1.,o 1 n L bMe, oe br 0, o 7 N .1 J 2 .8
・
经 验 交 流
230份血液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v c s yo ri l l dV lc ysJ . r tamo, i oi nobt o eoi e []B Oph l l s t ab o t J
2 0份血 液 培养 阳性 结 果分 析 3
陈 刚, 王玉春 , 高 玲
51 0 ) 4 0 1
( 桂林 医 学院附 属 医院 , 广西 桂林
摘要 : 目的 : 了解 菌 ( ) 症 患 者 血 液 培 养 阳 性 菌 种 的 构 成 。方 法 : 用 B c Al t3 败 血 采 aT/ e D血 培 养 仪 及 Vi k 自动 化 细 菌 r t e 鉴 定 系 统 对 血 液 进 行 细 菌 培 养 及 菌 种 鉴 定 。结 果 : 杆 菌 科 、 萄 球 菌 属 为 菌 ( ) 症 患者 血 液 中 的 主 要 菌 群 , 肠 肠 葡 败 血 大 埃 希 菌 、 门 氏 菌 、 雷 伯 菌 、 绿 假 单 胞 菌 为革 兰 阴 性 杆 菌 的 前 4位 优 势 菌 种 , 皮 葡 萄 球 菌 、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为 革 沙 克 铜 表 金 兰 阳 性 球 菌 的 优 势 菌 。 结 论 : 液 培 养 阳 性 菌 种 复 杂 多样 , 菌 ( ) 症 的 确 诊 提 供 了重 要 依 据 , 要 注 意 区别 污 染 血 为 败 血 但 菌 所 致 的 假 阳 性结 果 。 关键词 : 血液 ; ( ) 症 ; 原 菌培 养 菌 败 血 病
性球菌 7 8株 , 革兰 阳性 杆 菌 1 , o株 另有 2 5株真 菌 , 分 别 占分离 菌株 的5 . ,3 9 ,. ,0 9/ 革兰 O 9 3. 4 3 1.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常 见菌 阳性 时 间 范 围 及 不 同 时 间 段 菌 株 分 布
细 菌种类
阳性时 ≤ 12 h 12 ̄ 24 h 24 ̄ 48 h > 48 h
问范围
大 肠 埃 希 菌
2.3~ 53.8
肺 炎 克 雷 伯 菌 肺 炎 亚 种 9.6~ 36.8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3.8~ 40.2
金 黄 色 葡 萄球 菌
3.4~ 78.3
表 皮 葡 萄 球 菌
52
国际检 验 医学杂 志 2009年 1月第 30卷第 1期 Int J Lab M(d,January 2009,Vo1.30,No.1
5.统 计 学 方 法 应 用 SPSS软 件 对 资 料 进 行 统 计 学 分 析 。多 次 培 养 阳性 患 者 ,仅 录 入 首次 资料 。
2.细 菌 种 类 和 构 成 47例 血 培 养 阳性 患 者 共 分 离 出 16 种 细 菌 和 1种 真 菌 。最 常 见 的 细 菌 是 大 肠 埃 希 菌 、肺 炎 克 雷 伯 菌肺 炎 亚 种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及 表 皮 葡 萄 球 菌 。 见 表 1。
国际检 验 医学杂志 2009年 1月第 3O卷 第 1期 Int J Lab Med,January 2009,Vo1.30,No.1
47例 细 菌感 染 患者 的血 培养 阳性结果 分 析
、 常 玉 芝
81
· 经 验 交 流 ·
【关 键 词 】 细 菌 感 染 ; 培养 技 术 ; 诊 断 中 图 分 类 号 :R446.5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673—4130(2009)01—0081—02
资料 与 方 法
1.标 本 来 源 2004年 7月 一 2006年 12月 该 院 门 诊 及 住 院 患 者 静 脉 血 。
2.标 本 处 理 根 据 患 者 科 别 及 抗 生 素 使 用 情 况 选 择 培 养 瓶 种 类 。在 BACTEC9120全 自 动 血 培 养 仪 中培 养 ,仪 器 监 测 阳 性 后 根 据 患 者 病 情 及 阳性 时 间 转 种 分 离 平 板 ,超 过 48 h 阳性 者 加 种 沙 保 罗 平 板 。涂 片 G 染 色 ,2 h内报 告 镜 检 结 果 并 记 录 。仪 器 监 测 5 d后 显 示 阴 性 的 标 本 转 种 血 平 板 或 沙 保 罗 平 板 。
3.标 本 培 养 阳 性 时 间 47例 血 培 养 阳性 患 者 共 分 离 出 细 菌 47株 ,阳 性 时 间 为 (23.4± 19.2)h。革 兰 阴 性 菌 3O株 (63.8 ),培 养 阳 性 时 间 范 围 为 2.3~ 62 h;革 兰 阳 性 菌 16株 (34.0 ),培 养 阳 性 时 间 范 围 为 2.3~ 140.2 h;真 菌 1株 (2.2 ),培 养 阳性 时 间为 56.5 h。6、12、24、36、48、72、96 h的 培 养 阳性 率 依 次 为 1o.2 、23.6 、78.7 、88.2 、92.6 、 98.5 和 99.4 。血 培 养 的常 见 菌 时 间分 布 见 表 2。
3.细 菌鉴 定 采 用 BD Phoenixl00细 菌 鉴 定 系 统 、天 津 金章 公 司 生化 反应 管 及 相 关 试 剂 。
4.药 敏 试 验 采 用 最 低 抑 菌 浓 度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法 。 NCCLS中 尚 无 判 断 标 准 的 菌 株 仅 报 告 MIC值 。结 果 判 断 按 NCCLS标 准 (2005年 版 )。参 考 菌 株 包 括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ATCC25923、大 肠 埃 希 菌 ATCC25922 和铜 绿 假 单 胞 菌 ATCC27853。
由 于 外 伤 、内科 疾 病 所 致 发 热 及 肿 瘤 患 者 的增 加 ,血 培 养 已成 为血 液 细 菌 感 染 诊 断 和 危 重 患 者 病 情 监 测 的 重 要 手 段 。 本组 对 该 院 322例 血 培 养 标 本 中 47例 阳性 标 本 进 行 了 细 菌 种 类 、所 在 病 区的 分 布 、耐 药 情 况 及 阳性 时 间等 方 面 的 分析 。
表 1 血 培 养 阳性 细 菌 的种 类 和 构 成 比
结 果
1.一 般 资 料 研 究 期 间血 培 养 标 本 数 为 639例 ,其 中 需 氧 标 本 322例 ,厌 氧标 本 317例 。 阳性 标 本 数 82例 ,阳性 率 为 12.8 。47例 血 培 养 阳 性 患 者 的 年 龄 为 0~ 85岁 ,男 性 占 46.25 ,女 性 占 53.8 。住 院 和 门 诊 患 者 分 别 占 93.2 和 6.8 。患 者 的平 均 体 温 为 38.9 ℃ 。46例 患 者 同 时 做 需 氧 和 厌 氧 培 养 ,阳 性 率 分 别 为 91.3 (42/46)和 84.8 (39/46)。 35例 需 氧 和 厌 氧 培 养 同 时 阳 性 ,厌 氧 瓶 先 孵 育 阳 性 21例 ,需 氧 瓶 先 孵 育 阳性 14例 ,8例 仅 需 氧 培 养 阳 性 ,4例 仅 厌 氧 培 养 阳 性 。 86例 标 本 阳 性 报 警 后 转 种 血 平 板 或 沙 保 罗 平 板 有 4例 (4.6 )为 假 阳性 ,而 553例 阴 性 标 本 转 种 后 无 假 阴 性 结 果 。 2 h涂 片 镜 检 与 细 菌 鉴 定 结 果 符 合 率 为 9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