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领域的话语研究_批判性话语分析的内在分野
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内容及基本原则

( 吕梁学院 外语 系 , 山西 离石 0 3 3 0 0 0 )
摘
要: 批评 性话语分析的 出现为语 言学研 究提供 了一个全新 的 角度 , 它 的宗 旨是 揭示话语 中隐性 的权 力关
系不平等 , 研 究 内容为社会意识形 态、 权 力关 系及语境 。结合批评 性话语分 析的研 究原则 , 可使批 评性话 语成 为社 会和文化分析 的新 思路 , 促进话语分析进一 步发展 。 关键词 : 批评 性话 语分析 ; 基本原 则 ; 研 究内容
中图分类号 : H 3 1 9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1 8 5 X( 2 0 1 3 ) 0 4— 0 0 1 9一 O 3
一
、
话语 分析 的历 史背 景
话 语 分析 在 2 O世 纪 5 0年代 初 步 形 成 。 “ D i s —
C O U l e e A n a l y s i s ” 这一词最早 出现在 1 9 5 2年 美 国语
作者简介 : 郭志 明( 1 9 8 0一) , 男, 山西文水人 , 讲师 , 研究方 向为语 言学 、 话语分析 。
1 9
言和控制》 一书中, 第一次提到“ 批评语言学” ( C r i t i —
c a l L i n g u i s t i c s ) 一词 , 也 正式 开创 了话 语 分析 批评 性 研 究 的新 局 面 。在 此 理论 影 响下 , 人 们 对语 言学 也 有 了新 的认识 , 其 外 延 也 得 到迅 速 扩 张 。语 言学 不 再 是简 单 的符 号 和文 字 , 而 是 具有 横 向 的社会 和历 史 维度 。语法 和单 词 都 不 可避 免 地 存 在历 时性 , 并 与社会 、 权力 、 民族 及历 史有 着必然 的关 系 。话 语分 析 的批 评性作 为一 种全 新 的语 言学 思潮逐 渐被 语言 学 家和 社会学 家所 认 同和接受 。 2 0世 纪 7 0年 代末期 , 以F a i r c l o u g h , V a n D i j k等
话语理论与话语分析方法

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
对于分析哲学来说,精确可靠的语言逻辑是科学认知的条件和工具。 分析哲学在客体与语言、逻辑之间建立了根本关联,由此把对世界 的认知建立在语言逻辑的基础之上,不可见的意识被转化为可见的 语言结构,从而消解了形而上学。
欧陆哲学彻底与认识论作了决裂。语言从作为观念表达之媒介工具 的地位中解放出来,不再只是符号表征,它与人类的生存世界在本 体论上密切相关。人的认知不是主体对客体的关照,而是人的存在 的一种方式。
理论溯源
泽里格·哈里斯Zellig Harris (1909,10,23~1992,5,22)是美 国著名语言学家,数理句法学家。 “话语分析”一词最早于1952年 由他提出。哈里斯的学术贡献体现 在他把“分布关系的逻辑”作为结 构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建立了一整 套描写语言的严格的技术,对美国 描写语言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 中1951年的出版的《结构语言学 的方法》被认为标志着一个新的时 期的诞生。
概念辨析
如何定义“分析”和“话语分析”?
“分析”这一概念始于亚里士多德。它用来指称从一个前 提推论至结论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逻辑”概念的本 质含义。“分析”与“逻辑”本质关联。亚里士多德对语 言表达的逻辑分析成为传统哲学理解语言的起点,即语言 的逻辑形式是为对象服务的,它是再现事物本质和表达思 想的工具。
话语分析:
话语分析主要研究超句现象,这里的“句”在书面语中可以 是clause(小句)也可以是sentence(句子,以句号作为标 记)。话语分析最典型的研究对象是超出单句长度的语段, 由前后相连的句子构成的段落,如果在语言交际中表现为一 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便称之为“篇章(text)”。 Johnstone对话语分析中的“分析”也有一番议论,她认为 “话语分析”之所以不叫“话语学”,关键就在“分析”二 字。话语分析是用来回答各种问题的方法。分析的过程即是 把话语用不同的方法分解开,然后从多种角度进行研究,回 答语言在使用中的结构和功能等问题。因此,话语分析只能 是一种方法。
批判性话语分析

批判性话语分析作者:韩扬溪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从批判性话语分析的理论知识入手,对其概念,研究的复杂性,代表学者的理论研究和对其理论的批评和质疑观点和其理论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概述,接着从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的角度分析了批判性话语分析作为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提供的新视角。
【关键词】批判性话语分析大学读写教学批判性思维一、概念批判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它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特点在于它强调了语言的社会属性,它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二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止服务的”。
二、复杂性及代表学者研究批判性话语分析的研究具有复杂性,因为不同的学者对它持有不同的观点。
有些学者把它作为理论概念研究,有些作为理论框架,有些把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来进行探讨。
在批判性话语分析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学者有费尔克拉夫和鲁思·武达克等。
费尔克拉夫的研究通过宏观和微观的三个维度,即“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对批判性话语分析进行研究。
费尔克拉夫认为,批判性话语分析与权力,意识形态与社会密不可分。
通过对话语语言的操纵来反映这些语言背后的话语资源,意思是人类语言非自然届的产物,而是一种被主宰的意识形态,权力关系,社会与文化所影响的社会活动。
鲁斯·武达克认为应当关注通过语言结构分析所表现出的主权、歧视、权力和控制的社会关系。
强调通过分析特定背景下的话语的语篇特征与关系,采用批判性的角度分析社会不平等与社会不公。
鲁斯·武达克注重根据不同的时间维度、流派、意识形态和知识建构来分析话语实践的变化。
费尔克拉夫和鲁斯·武达克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的研究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把语言视作选择系统,强调建构主义,认为意义是语篇创造者主动建构的结果。
传播的话语分析理论

传播的话语分析理论现代社会中,传播作为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运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话语作为传播的基本单位,承载着信息的传递、意义的构建以及社会实践的塑造。
因此,对于传播话语的分析和理论,成为了传播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探究方向。
,主要关注的是话语在传播过程中的功能和意义,以及话语背后蕴含的权力干系、话语主体和话语对象的互动等方面。
通过对话语的深度分析,可以揭示话语的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传播的本质和特点。
话语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话语实践”,它指的是话语在平时生活中的使用和沟通。
话语实践是一个社会行为,它不仅反映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干系,还涉及到社会和文化的规范、价值观和权力干系。
通过探究话语实践,可以深度了解特定文化和社会群体的特点和运行机制。
在话语分析理论中,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话语权力”。
话语权力指的是话语主体通过使用特定的话语手段和方式,对话语对象产生影响和控制的能力。
话语权力不仅是一种实质性的权力,更是一种象征性的权力,它通过话语的建构和诠释,塑造和影响着社会认知、行为和观念。
探究话语权力可以揭示话语主体之间的角力、话语秩序的建立以及话语受众的反应和解读。
除了话语实践和话语权力,话语分析理论还涉及到话语主体的构建和话语对象的定位。
话语主体指的是在特定社会、文化和语境中,形成和表达话语的个体或群体。
话语主体的构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身份认同、文化背景和社会阅历等。
而话语对象则是话语主体针对特定目标的表达对象,它反映了话语主体的关注点和价值取向。
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使得话语分析理论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社交媒体以其快速、广泛传播特点,使得话语的传播更加便捷和自由。
在社交媒体上的话语,既能够成为话语主体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的平台,也能够成为宽广受众获得信息、参与互动的渠道。
因此,探究社交媒体中的话语分析,对于理解当代传播的特点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批判学的研究方法、传播观、社会观

批判学的研究方法、传播观、社会观批判学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涉及到对社会现象和规律的分析和批判,对于传播观和社会观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批判学的研究方法、传播观和社会观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旨在深入探讨批判学对于传播观和社会观的影响。
首先,批判学的研究方法对于传播观和社会观的影响是深远的。
批判学以批判性的观点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论证,它强调对权力、阶级、意识形态等问题的深入挖掘,能够揭示传播媒介和传播行为背后隐藏的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
批判学的研究方法主张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入的批判和解构,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到传播现象所蕴含的深层结构和意义。
这对于我们理解传播过程中的权力关系、话语霸权和意识形态的渗透等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批判学对于传播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传播过程和传播媒介的批判性分析。
传统的传播观往往强调信息传递和受众接受的过程,忽视了传播行为和传播媒介本身所蕴含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而批判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深入挖掘传播现象中的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揭示传播媒介和传播行为背后的利益关系和话语霸权,使得我们对传播过程和传播媒介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这种对传播观的批判性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播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为我们深化对传播过程和传播媒介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再次,批判学对于社会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变革的批判性分析。
传统的社会观往往忽视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平等和压迫,徒有表面和形式,而批判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变革的深入挖掘,能够揭示社会现实中的阶级、种族、性别等问题所蕴含的深层结构和意义。
批判学的对社会观的批判性分析使得我们对社会现实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为我们认识和改变社会现实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批判学的研究方法、传播观和社会观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它不仅为我们深化对传播过程和传播媒介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而且为我们认识和改变社会现实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传播的话语分析理论

传播的话语分析理论一、本文概述《传播的话语分析理论》一文旨在深入探讨话语分析理论在传播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首先对话语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进行阐述,揭示其在传播学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性。
随后,文章将回顾话语分析理论在传播学领域的发展历程,梳理其从兴起至今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背后的理论背景和研究动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话语分析理论在传播实践中的应用案例,探讨其如何有效地解析传播现象、揭示传播规律,并指出其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潜力。
文章将对话语分析理论在传播学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话语分析理论在传播学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传播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贡献力量。
二、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话语分析,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多元化。
话语不仅是语言的使用,更是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维度的反映。
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认为语言是由一系列规则和结构构成的。
在话语分析中,结构主义语言学提供了对语言内部结构和规律的分析工具,帮助我们理解话语是如何通过语言单位(如词汇、短语、句子)的组合和排列来传达意义的。
功能主义语言学:与结构主义不同,功能主义语言学注重语言在社会交流中的功能。
话语分析借鉴了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观点,认为话语不仅具有描述和表达的功能,还具有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传递文化价值观等功能。
这种视角使话语分析更加关注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背景。
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与人类的思维、认知密切相关。
话语分析借鉴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强调话语理解是一个认知过程,涉及到听话者对语言信息的解码、推理和判断。
这种视角有助于我们理解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认知机制的作用。
符号学:符号学是研究符号及其意义的学科。
话语分析借鉴了符号学的理论,认为话语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符号的编码和解码来传递意义。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
CDA特别强调在分析中对语篇生成、传播和接受的生活 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 在具体分析中,其通常的做法 是: 首先,分析语篇的结构特征并将其与某些生成技巧或过 程相联系; 例如,分析者可以把某语篇对动作名词和被动结 构的大量使用看作是名物化( nominalization) 和被动化( passivization) 这两种言语生成过程在该语篇中的具体体现。 然后,分析者可以论证,这些技巧或过程在具体语境中或许 表达了某种意识形态意义。 最后,还可以进一步论证,这种语言结构和过程背后隐藏的 意识形态意义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对某种社会过程起着介 入或干预作用,例如帮助获得或维护或颠覆某种权力关系。
批评话语分析的原则 Fairclough和Wodak以1985年12月17日BBC第3台播出的 卡尔登对撒切尔夫人的采访为例,阐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 在理论和方法上应遵循的八条原则。 1.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的是社会问题—对社会发展和矛盾在 语言和其他符号中的表现进行剖析,而不是为了纯语言研 究而分析语言的运用。 2. 话语反映权力关系—批评性话语分析强调权力关系在话 语中的体现。 3. 话语是社会和文化的构成要素—话语与社会文化实际是一 种辩证的同构关系,即互相包含、互相影响。
意识形态
Fairclough则认为意识形态指”那些能够用来建立、保持和 改变社会权力、控制和剥削关系的世界某方面的呈现 ”(Fairclough2003: 9)。 vanDijk也从呈现、社会认知角度界定意识形态。他认为,意 识形态是某一社会群体的社会呈现的基础, 是为该群体提供社会 态度和信仰基本原则和原理的心理结构( vanDijk2004: xvii)。因 此, 从批评角度看, 意识形态表现为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权力和 控制关系在话语中的呈现。这种呈现观点为消除话语的神秘特 征,进而完成其教化和解放功能以及对文本中具体意识形态的解 读奠定基础。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摘要]作为一种语言分析方法,批评话语分析已经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
文章从哲学基础、语言学基础、分析工具、研究现状及趋势等几个方面对批评话语分析进行述评。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意识形态;权力一、引言“批评话语分析”(CDA=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又称“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是20世纪70年代末首先在英国兴起的有关话语分析方法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关系。
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语篇是说话者在形态结构和意识形态意义两方面进行选择的结果;它的方法论主要建立在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上,但也不排斥其他语言理论中有关的概念与方法。
它在分析中特别强调对语篇生成、传播和接受的生活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发现和分析语篇中那些人们习以为常因此往往被忽视的思想观念上,以便人们对它们进行重新审视…。
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语言学基础、分析工具、研究现状及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述评。
二、哲学基础批评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根据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等早期著作,提出了批判性社会理论。
批判的对象是意识形态。
他们认为意识形态不仅具有阶级性,而且具有整体性,其特征是对社会全体成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不知不觉的压制,即使对它持不同意见的人也不能例外。
他们进而认为,当今工业社会中的电视、报刊等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为现存社会对人的统治和操纵作辩护的,本质上是压制人性的虚假意识,必须批判。
受批判性社会理论的启发,批评话语分析认为作为电视、报刊等意识形态工业中介的语言也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因此可以从语言分析的角度对这些工具进行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期话题媒介话语文本与修辞国际新闻界
编者按话语分析是传播研究中的个重要方向狭义的话语研究着眼于
分析微观层面的媒介文本修辞手法及语词的使用而更宽泛的话语分析则超越文本关心说话者的社会身份话语背后的权力结构话语实践与政治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等问题本刊本期话题栏目以媒介话语文本与修辞为主题刊发组研究文章六篇文章中第篇文章是对批判性话语分析分野的理论辨析其余五篇文章是应用文本分
析修辞分析框架分析词频分析等方法所做的实证性研究这组文章的研究对象也很丰富涉及新闻拫道广告品牌名称摄影图
片
等多种媒介文本的类型如何透过这些文本去体察媒体机构社会
民
众国家文化观念新技术等力量对媒介话语的影响及塑造?这组文章做了定的探索
传播学领域的
话
语
研
究
批判性话语分
析
的内
在分野
李敬
摘要
关于话语研究脉络的理论综述有诸多成果已有研究整理了话语研究领域的诸多流派与方法重点落在话语理论的发展之流但重流轻源的思路
导致同流派的重要内在差异被忽略本文尝试搁置繁杂多元的流派划分立足
于话语理论之源返回语言的哲学理论源头从英美哲学和欧陆
哲学两
大进路出发以在传播学领域广泛应用的两大批判性话语方法梵迪克和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理论为对象辨明批判性话语研究直被忽略的内在分野
并指出不同的理论视野对于传播学话语研究的意
义
关键词
话语研究批判性话语研究语言学
转
向
作者简介李敬博士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
员邮箱
DOI牶10牣13495牤j牣cnki牣cjjc牣2014牣07牣001国际新闻界本期话题媒介话语文本与修辞本文系国家哲社般项目项目编号和上海市哲社般项目个
体化社会中我国媒介话语的价值构建
研究项目编号的阶段
性研究成果
话语分析作为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上世纪年代以来受到诸多人文学科的青睐在传播学领域自年荷兰语言
学家梵迪克和英国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的著作《作为话语的新闻》《话语与社会变迁》中译本出版以来多学科理论融合的话语研究终于正式地迈进了传播学的学科大门
话语分析被应用于新闻文本政治话语日常语言等诸多文本层次
从研本期话题媒介话语文本与修辞国际新闻界
究向度上看可以分为描述性与批判性研究两大类描述性研究侧重于对作为话语产物的文本的分析关注其内容与自身结构社会实践意
义上
的
话语被忽视了即使研究注意到话语的生产与阐释过程或话语对自我的构建作用也仅停留在狭义的层面局限在文本结构范畴之内批判性话语研究则把话语从文本中解放出来弓
向社会实践的维度对其中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进行考察近年来批
判性研究成为话语分析的重点学者们对社会问题广泛关注诸如讨论新
闻文本与群体身份构建关系全球化语境中的中西方新闻话语的
意
识
形态斗争等批判性话语研究辨明了传统的语言学向度与社会语言学向度
之间的差异它给予权力与意识形态充分的关注尤其受到媒介话语分
析
的青睐传媒话语与社会文化权力之间总是有着复杂的关联在
传
播学领域中对新闻报道等媒介话语形式进行文化和政治的意识形态的
分
析颇为多见梵迪克和费尔克拉夫的批判性话语理论受到广泛的讨论和应用但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是批判性话语理论内部并非铁板块从传播者媒介话语到接受者话语与主体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意识形态是以可
辨认的霸权主体的形式存在还是以分散的无中心的方式浸润着人们的认
知媒介话语的书写者是谁?话语间的运动如何展开?不同的研究视角
所关注回答的问题也自然不同已有的关于话语分析脉络的梳理重点
落在话语理论的发展之流重流轻源的思路导致同流派的重
要
内在差异被忽略从而限制了对话语研究的全面体认我们
有必要返回话
语研究的理论之源去寻找答案
多元话语分析方法的源头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追溯作为术语的话语分析的缘起研究者们大多把美国语言学家
哈里斯在年代发表的篇论文作为发端他从语篇结构
和文化语境等对篇广告进行了分析年代以后话语分析得到更广泛的多学科视角的关注同时它也日趋丰厚与庞杂为话语理论的理解
和应用增加了难度但话语分析无论是强调语言
结构
修辞还是
文化语境中的文本关系归根结底都是对语言的分析但语言
从来都不只是静态的文本结构有研究者用语言分析到话语分析转国际新闻界本期话题媒介话语文本与修辞向这样的表述方式来归纳语言从文本向度到社会文化向度的研究转
变但笔者认为这种表述并不确切只能视作对话语分析的学术系统差异的强调因为文化向度的语言使用本身就内置于语言的哲学意义之中我们有必要回顾对话语研究影响深远的事件那场哲
学的哥
白
尼革命语言学转向我们将发现衍生出多兀话语分析方法的两个清晰的理论源头
世纪初语言取代认识论成为西方哲学研究的中心它彻底摒弃了
近代认识论之主客体对立的理论预设语言成为问题的中心传统认
识
论
的内在困境在主客体对立的鸿沟面前暴露无遗语言转向大胆撇
幵主
客体间的纠缠不清把焦点转向逻辑顺序上优先于认识和思维的语言语言是思维得以表达的媒介也是思维的边界语言还是认识主体间交流的媒介语言的问题由此成为哲学的中心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以英美分析哲学和欧陆语言哲学两条进路展开分析概念始于亚里士多德它用来指称从个前提推论至结论的
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逻辑概念的本质含义分析与逻辑本
质关联亚里士多德对语言表达的逻辑分析成为传统哲
学理解语言的起
点即语言的逻辑形式是为对象服务的它是再现事物本质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现代逻辑学为西方哲学提供了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它扭转了逻辑的工具属性逻辑结构就是思想只有在逻辑表达式中
思维和
对思维
的感知才成为可能而语言的问题恰恰不同于逻辑推理的纯粹形式
它没有严谨的使用规则加上语义固有的模糊性阻碍了人们对真理
的认
识因
此对于分析哲学而言精确可靠的语言逻辑是科学认知
的条件和
工具分析哲学在客体与语言逻辑之间建立了根本关联由此把对世界
的认知建立在语言逻辑的基础之上不可见的意识被转化为可见的语言结
构从而消解了形而上学但从根本上
说分析哲学只是暂且搁置形而上
学以迂回的方式通过对语言问题的研究来为认识获得知识提供可靠
的保证
江
怡
欧陆哲学彻底与认识论作了决裂语言从作为观念表达之媒介工具的
地位中解放出来不再只是符号表征它与人类的生存世界在本体论上密
切相关对于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来说世界是向人类展现出的意
义整体人类的认识总是浸润在已经存在于世界上的原始经验世本期话题媒介话语文本与修辞国际新闻界
界总是先于切知识的展开海德格尔就此翻开了西方哲学史崭新的
页彻底结束了西方哲学中几乎没有争议的理论知识优先的取向赋
予人的生命实践以哲学的基础地位张汝伦
换言之那些
由世界引发和相互牵引的认识方式才是更原本和更先在的而那些以主客相对为前提或依赖现有认识渠道的认识方式则是次生和贫乏化的谢地坤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只能内在于语言语言是存在
的家旦把家当作描述的客体对象家园就沦为建筑物或住宅在欧
陆哲学家这里语言彻底走出了语义学的囹圄语言的使用揭示出人类生存现状的意义的整体
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间的差异是根本性的前者认为用
严格的逻辑
学规范语言的使用形而上学也就随之消解而对于后者形而上学只是对存在者的探寻对人的关怀必须走出形而上学因为人的本
质
毋
宁在于它所包含的存在向来就是它有待去是的那个存在海德格尔人的认知不是主体对客体的关照而是人的存在的种方式形而上学使用理性来设定个本体论的主体本质上恰恰是遗忘了存在在欧陆哲学那里语言挣脱了事物思维语言文字的链条它
与
沉默和倾听起成为大写的话语我们总是凹陷在话语之中展开我们对
自身生命和其它存在者的理解语言从工具价值中被解放出来海德格
尔尼采后期的维特根斯坦伽达默尔福柯巴赫金等是这流派的
重要
成
员
世纪年代两者间的对话不断推进它们看上去不再像原先那
样
泾渭分明另外两大哲学思潮在对人文学科产生影响的过程中吸收了
诸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这为我们探寻话语方法的理论谱系增添了难度
但无论衍生出的话语分析方法如何多元与庞杂分析哲学和欧陆哲学作为
理论的源头内置了最基本的结构性视野决定和限定了研究者
的立足
点提问方式以及关注点因此当我们回溯语言学转向的进程话语研究的脉络也愈加明
朗
分析哲学的语用学转向拉近了它与欧陆哲学的距离世纪上半叶弗雷格维特根斯坦等分析哲学家
认为可以通过阐释语言表达式
的内容来对思想进行哲学阐释分析思想的唯途径是通过
语
言分
析达米特而对表达式内容的把握又必然诉诸于对逻辑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