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完整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2-7)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内容:确定新中国的名称及国家性质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3、确定国旗、代国歌、首都、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准备工作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3、54门礼炮齐鸣28响的含义(二)开国大典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P43、注:"站起来"指的是中华民族获得独立三、西藏和平解放(标志大陆统一)1、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2、时间: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P8-14)一、稳定物价(“米棉之战”)1、目的:巩固新生的政权2、特点:运用经济力量二、土地改革1、时间:从1950年6月开始2、开始的标志:《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3、结果:1952年底基本完成(除少数民族地区外)4、意义:P10(注:土地归农民所有)三、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人民志愿军赴朝:1950年10月彭德怀3、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5、意义P13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P15-17)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2、内容:P15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12月中印谈判周恩来2、倡导:中国、印度、缅甸等国3、内容:P164、影响:P16三、亚非万隆会议(注:只有2个洲)1、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周恩来2、“求同存异”方针思考:什么是“求同存异”?P17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P20-25)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1、什么是过渡时期总路线?P20注释①2、内容:P20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内容:重点发展重工业,实行三大改造3、结果:主要工业指标超额完成(注:P21图)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土地归国■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P31-36)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及成果1、内容: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确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1-9课复习提纲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1-9课复习提纲

第一课鸦片战争(1840——1842)一、背景国际背景:19世纪上半叶,英国经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国内背景:中国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占主导地位二、原因根本原因:(主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三、虎门销烟1、英国走私鸦片的目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直接目的:牟取暴利2、走私鸦片带给中国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官员腐败、影响社会稳定)3、林则徐禁烟(1)原因维护清朝统治,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2)高潮:1839年虎门销烟(3)意义:课本P4四、战争经过(1)开始标志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2)结束标志:1842年8月,南京议和。

五、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条约内容、影响见笔记)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的是:协定关税六、鸦片战争的影响:1.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民族危机开始出现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认识:落后要挨打, 腐败会亡国, 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一、原因根本原因: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二、经过1、发动者:英法帮凶:美俄阶段:两个阶段(1)1856——1856 《天津条约》(2)1858——1860 《北京条约》罪行: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的目的:掩盖罪行)2、沙俄趁火打劫手段:课本P11 共侵吞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其中《瑷珲条约》侵占领土多达60多万,沙俄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获利最多的国家。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详细精华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详细精华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背景: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3、经过:19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4、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①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②银价上涨,加重百姓负担③腐蚀统治机构④危害中国人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5、道光帝为什么下令禁烟: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威胁清皇朝的统治6、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中英《南京条约》1、背景: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2、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3、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4、标志: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5、19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6、相关人物:林则徐、关天培(广东水师提督,最后战死在炮台上)、道光帝、琦善(直隶总督,英军攻陷浙江定海、继续北上直逼天津时被道光帝派去与英军谈判)7、结果:1842年8月,中国战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近代史的开端。

10、启示:落后就要挨打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咸丰帝在位)3、对手: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4、借口:“亚罗号”时间、马神甫事件5、过程:19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

随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在圆明园中掠夺珍宝,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6、《北京条约》内容:与英法签订(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给英国(4)赔款:英法各800万7、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其后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一课:鸦片战争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背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并且坚船利炮,战斗力强,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而此时的中国是封建专制的,自已自足的经济占主导地位,军备落后军纪败坏并闭关锁国。

原因: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过程: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请求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将鸦片销毁意义: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鸦片战争时间:1840-1842年原因:直接:虎门销烟根本:打开中国市场大门客观:中国落后性质: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英国舰队攻入长江,直接开到南京城的江面上——1842年8月,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南京条约》危害: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严重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加重了人民负担和政府财政困难;便利外国商品倾销、掠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破坏中国关税主权,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战败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2.积极参加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实力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原因:根本: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直接:“亚罗号”事件经过:1856年8月,攻陷广州城——1860年攻陷天津,进逼北京侵略者:英法联军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沙俄趁火打劫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土地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洪秀全与1851年在广西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第一课到第八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到第八课知识点总结

思想品德七年级(教科版)上册复习提纲第一课走进中学1、走进中学,新的环境是指什么?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2、校园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1)校园社团:①诗社②天文探索者协会③历史研究小组④摄影者协会⑤武术俱乐部⑥书法协会⑦绘画小组⑧戏剧协会2)校园文化活动:①野外写生②军训③开学典礼④文艺汇演⑤第二课堂⑥运动会⑦讲故事、演讲、作文比赛⑧读书节⑨校园文化艺术节3)作用;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3、什么是校训?校训的意义是什么?(P5)1)含义: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良好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2)意义:①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历史传统,②它体现了学校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

③它已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4、为什么要热爱自己的新学校?①在这里,每一个同学都能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②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只要用心关注、细心感受,我们一定能发现她的可爱之处。

③每所学校都有自己历史,它记录着学校的诞生、发展历程,留下了师生共同前进的足迹。

5、如何与新同学沟通,尽快走近新同学?(P7)①敞开心扉,主动伸出友谊的“橄榄枝”,对新同学说一句“你好”。

②给新同学一个善意的微笑,做出一个友好的动作。

③主动热情地向他人介绍自己。

6、让别人认识、记住自己的好办法是什么?在自我介绍时突出自己的姓名、性格、爱好、特长等个人信息中的特别之处。

7、被人记住名字是被尊重和被接纳的体现。

记住他人的名字是良好友谊的开端。

8、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的和谐的师生关系9、为什么要走近老师?老师是我们学会学习的指导者,是我们学会做人的引路人。

(P9)10、怎样适应(走近)新老师?①想办法让老师认识自己。

②关心、尊重老师,主动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

③有问题主动向老师请教,多与老师讨论、交流。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外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标志着中国陆地全面解放)第2课最可爱的人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第四单元复习提纲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1.国家利益的含义: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2.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没有国土,人口和主权,国家就不能生存。

没有和平的周边环境,充分的能源供应和平等的贸易关系,国家就难以发展。

3.国家核心利益的范围: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4.国家利益具有至高无上的特点: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5.人民利益的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内心就感到自豪和骄傲。

反之,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民就会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

6.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1)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2)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7.认识国家利益(1)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

(2)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3)国家利益涉及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8.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1)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国家独立自主不、繁荣富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内心就感到自豪和骄傲。

(2)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相辅相成。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维护国家利益最终受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磁铁形状有哪些?
条形、蹄形、方形、圆饼形、槽形、环形、圆柱形。

磁铁用在哪些方面?
门、柜、包的磁吸、文具盒、磁性黑板、磁铁飞膘、电话、喇叭、耳机、指南针、起重机等。

磁铁能吸引铁,还能吸引镍、钻等金属
如何保护磁铁?
实验室的磁铁如果保护不好容易失去磁性。

保护的方法是把两块条形磁铁南北极倒置合并在一起,并在两端各加一片铁片。

蹄形磁铁也应在两个极上加一片铁片,把两极连接起来。

如果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蹄形磁铁,把它们的南极和北极分别吸在一起就行了。

磁铁不能受敲击和剧烈振动,不能受火烤,那样都会使磁性减弱。

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从实验可以知道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铁材料制成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不是铁材料制成的。

什么叫磁性?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非铁质的物质能吸铁吗?
是。

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磁极。

什么叫磁极?
磁铁上磁力最强的叫磁极。

什么叫吸引?
磁极之间相互吸的现象叫做吸引。

什么叫排斥?
磁极之间相互推开的现象叫作排斥。

磁极间可以相互作用的,有时吸引,有时排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