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曹塬小学四五年级音乐(下)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教案名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课时安排:本册共16课时,每周一课时,共计16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素养。

2. 通过学习歌曲、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 加强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集体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欣赏与演唱1. 歌曲:《春天里》、《小燕子》、《茉莉花》等。

2. 乐曲:《春江花月夜》、《梁祝》、《黄河大合唱》等。

第二单元:音乐知识与技能1. 学习简谱、五线谱的基本知识。

2. 学习基本的音乐符号、节奏、音符等。

3. 学习简单的声乐技巧、乐器演奏技巧。

第三单元:音乐欣赏与分析1. 欣赏国内外经典音乐作品,如《国际歌》、《蓝色多瑙河》等。

2. 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风格、情感等。

第四单元:音乐实践与创作1.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合奏等实践活动。

2. 鼓励学生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如歌曲、乐曲等。

教学方法:1. 采用欣赏、演唱、分析、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音乐作品评价:评价学生演唱、演奏的音乐作品质量。

3. 音乐知识测试:定期进行音乐知识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乐器等。

3. 网络资源:音乐网站、视频网站等。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2课时第二单元:4课时第三单元:4课时第四单元:6课时备注: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

以上就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的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祝您教学顺利!。

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 弘扬民族音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1. 歌曲:《小鸟》、《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2. 欣赏:《春江花月夜》、《月光奏鸣曲》第二单元:民族音乐1. 歌曲:《茉莉花》、《赛马》2. 欣赏:《二泉映月》、《黄河大合唱》第三单元:音乐与故事1. 歌曲:《彼得与狼》、《龟兔赛跑》2. 欣赏:《魔王》、《睡美人》第四单元:音乐与舞蹈1. 歌曲:《小白船》、《踢踏舞》2. 欣赏:《天鹅湖》、《红色娘子军》第五单元:音乐与影视1. 歌曲:《两只老虎》、《辛德勒的名单》2. 欣赏:《音乐之声》、《魂断蓝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歌曲,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2. 难点: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如演唱、演奏、欣赏、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分组练习,鼓励学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表现出音乐的美感。

2. 学生能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表现力。

六、教学计划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1. 第1周:学习歌曲《小鸟》,欣赏《春江花月夜》2. 第2周:学习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欣赏《月光奏鸣曲》第二单元:民族音乐1. 第3周:学习歌曲《茉莉花》,欣赏《二泉映月》2. 第4周:学习歌曲《赛马》,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三单元:音乐与故事1. 第5周:学习歌曲《彼得与狼》,欣赏《魔王》2. 第6周:学习歌曲《龟兔赛跑》,欣赏《睡美人》第四单元:音乐与舞蹈1. 第7周:学习歌曲《小白船》,欣赏《天鹅湖》2. 第8周:学习歌曲《踢踏舞》,欣赏《红色娘子军》第五单元:音乐与影视1. 第9周:学习歌曲《两只老虎》,欣赏《音乐之声》2. 第10周:学习歌曲《辛德勒的名单》,欣赏《魂断蓝桥》七、教学活动1. 课堂演唱:每单元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唱,检验学习效果。

五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全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全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拓宽音乐视野。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欢乐颂歌1. 歌曲:《欢乐颂》2. 欣赏:《春节序曲》第二单元:民族风情1. 歌曲:《茉莉花》2. 欣赏:《二泉映月》第三单元:美好回忆1. 歌曲:《童年》2. 欣赏:《梁祝》第四单元:阳光下的歌1. 歌曲:《歌唱祖国》2. 欣赏:《长城谣》第五单元:梦幻之旅1. 歌曲:《夜曲》2. 欣赏:《月光奏鸣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培养音乐表现力;欣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难点:理解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拓展音乐视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作品的特点和背景。

2. 运用示范法,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演唱方法和音乐表现方式。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欣赏能力。

4. 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学生演唱技巧:评价学生在演唱歌曲时的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

3. 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评价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的理解、感受、分析等方面。

4.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分工、协作、创新等方面。

六、教学计划第1周:欢乐颂歌——歌曲《欢乐颂》、欣赏《春节序曲》第2周:民族风情——歌曲《茉莉花》、欣赏《二泉映月》第3周:美好回忆——歌曲《童年》、欣赏《梁祝》第4周:阳光下的歌——歌曲《歌唱祖国》、欣赏《长城谣》第5周:梦幻之旅——歌曲《夜曲》、欣赏《月光奏鸣曲》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将要学习的音乐作品。

2. 歌曲教学: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演唱。

3. 音乐欣赏:分析音乐作品的背景、风格,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简介本文档是针对《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的精品教案编写而成。

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音乐课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

目标-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五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的关键知识和技能。

- 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和表达。

内容1. 第一课: 音乐元素与音乐符号的理解- 研究音乐的元素:节奏、旋律、音调、音色等。

- 熟悉音乐符号的基本表示方法。

2. 第二课: 古典音乐的欣赏与分析- 介绍著名古典音乐作品及其作曲家。

- 分析古典音乐的特点和结构。

3. 第三课: 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 研究演奏传统乐器和唱歌。

4. 第四课: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研究舞蹈与音乐的协调关系。

- 创作简单舞蹈并配以音乐演奏。

5. 第五课: 音乐剧的创作与表演- 研究音乐剧的基本概念。

- 创作音乐剧剧本并进行表演。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教授音乐课程,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听、说、唱、演的综合教学法: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参与音乐研究,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 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研究,共同完成音乐创作和表演任务。

-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总结本教案为《统编版部编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提供了精品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希望本教案能为音乐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编辑:[Your Name]日期:[Date]。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课:音乐的表现手段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表现手段的概念和种类;- 能够通过声音、音高、音长等手段表达不同的情感;- 能够通过音乐表现手段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演。

教学内容:1. 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表现手段的概念和种类;2. 聆听不同音乐作品,并分析其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3. 练使用声音、音高、音长等手段表达不同的情感;4. 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演,展示自己对音乐表现手段的理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段的兴趣;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音乐表现手段的概念和种类;3. 聆听分析:选择一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并讨论其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4. 练表达情感:通过声音、音高、音长等手段,让学生表达不同的情感;5. 创作表演:分组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和表演,展示自己对音乐表现手段的理解;6. 总结:复本节课学到的音乐表现手段,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

第二课:节奏的感受与表现教学目标:- 了解节奏的概念和作用;- 能够通过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不同的节奏;- 能够通过乐器演奏和口头演唱表达节奏。

教学内容:1. 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节奏的概念和作用;2. 进行身体动作练,感受和表现不同的节奏;3. 研究乐器演奏和口头演唱,表达节奏;4. 进行节奏合奏,体验协作和合作的乐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让学生拍手、跳舞等活动,引起学生对节奏的注意;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节奏的概念和作用;3. 身体动作练: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和表现不同的节奏;4. 乐器演奏和口头演唱:教授简单的乐器演奏和口头演唱,表达节奏;5. 节奏合奏:分组进行节奏合奏,体验协作和合作的乐趣;6. 总结:复本节课学到的节奏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继续练和创作。

(以下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按照相同的格式进行描述)。

五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全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全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全册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素养,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个性,丰富想象力,增强合作意识。

1.2 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们将学习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民歌、儿歌、器乐曲等,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各种音乐风格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如唱歌、演奏、欣赏、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第二章:音阶与和弦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音阶的构成,了解和弦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2.2 教学内容音阶:学习大调、小调音阶,了解音阶的构成。

和弦:学习三和弦、七和弦的构成,了解和弦的连接。

2.3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阶与和弦的知识。

第三章:节奏与拍子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各种拍子的特点,能够正确拍击节奏,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各种拍子的特点,如2/4拍、3/4拍、4/4拍等,了解拍子的变化。

节奏练习:通过拍手、敲击等方法,让学生正确拍击各种节奏。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拍击节奏的过程中,感受拍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第四章:歌曲学习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学会一首歌曲,提高歌唱能力,培养音乐情感。

4.2 教学内容学习一首富有教育意义的歌曲,了解歌曲的背景,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4.3 教学方法采用集体教学法,让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培养音乐情感。

第五章:音乐欣赏5.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审美能力。

5.2 教学内容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如民歌、器乐曲等,了解作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5.3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作品风格,培养审美能力。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和乐器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听、唱、演奏和创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欣赏和表演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音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基本概念:音符、节拍、音阶、调式等。

2. 音乐元素:旋律、节奏、和声、音色、强弱等。

3. 音乐风格: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4. 乐器演奏:钢琴、小提琴、吉他、鼓等。

5. 音乐欣赏:通过听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和乐器的特点。

6. 音乐表演: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知识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元素和音乐风格等内容。

3. 听音乐欣赏:选择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和乐器的特点。

4. 音乐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合奏等形式的音乐表演,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习题和作业,巩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演讲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

2. 听觉法:通过听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3. 实践法:通过合唱、合奏、创作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

4. 多媒体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作品和乐器演奏的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音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参预度、听音乐的专注度、表演的准确度等。

部编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
设计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部编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下
册全册课程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研究和理解音乐知识。

本教案将基于以下内容: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研究音乐的基
本技能;欣赏和评价音乐。

本教案的重点是要在有趣和互动性的环
境下研究音乐,并通过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来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需
要使用多种教学法,如集体讨论、小组合作、听力练等,来增强孩
子们的音乐技能。

本教案的具体内容为:首先,教师应该介绍本学期的音乐研究
主题和目标,并与学生分享他们将研究和理解的音乐知识。

接下来,根据每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进行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与
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课堂讨论和活动应
该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孩子们需要感到在课堂中得到了尊重和重视。

在研究音乐的基本技能方面,我们将采用课前预告唱歌和课后
练唱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歌曲。

我们还将使用歌曲背景、音乐练和游戏等方法来增加研究的趣味性。

最后,我们会根据孩子们的研究进展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
度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保他们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

此教案的设计将帮助教师在轻松和有趣的学习环境下,使学生
全面学习和理解音乐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14-B .12-C .34-D .1-【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

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 ,OB ,OC 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 与OA 的夹角和OB 与OC 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 ,OB ,OC 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 ,由AB AC →→=得,22()()OB OA OC OA -=-,因为1OA OB OC ===,所以有,OB OA OC OA ⋅=⋅则()()AB AC OB OA OC OA ⋅=-⋅-2OB OC OB OA OA OC OA =⋅-⋅-⋅+ 21OB OC OB OA =⋅-⋅+设OB 与OA 的夹角为α,则OB 与OC 的夹角为2α所以,cos 22cos 1AB AC αα⋅=-+2112(cos )22α=--即,AB AC ⋅的最小值为12-,故选B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2,1,60AB DC AB BC ABC ==∠= ,动点E 和F 分别在线段BC 和DC 上,且,1,,9BE BC DF DC λλ==则AE AF ⋅的最小值为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运算求,AE AF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 AF ⋅,体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2918【解析】因为1,9DF DC λ=12DC AB =,119199918CF DF DC DC DC DC AB λλλλλ--=-=-==, AE AB BE AB BC λ=+=+,19191818AF AB BC CF AB BC AB AB BC λλλλ-+=++=++=+,()221919191181818AE AF AB BC AB BC AB BC AB BCλλλλλλλλλ+++⎛⎫⎛⎫⋅=+⋅+=+++⋅⋅ ⎪ ⎪⎝⎭⎝⎭19199421cos1201818λλλλ++=⨯++⨯⨯⨯︒2117172992181818λλ=++≥+= 当且仅当2192λλ=即23λ=时AE AF ⋅的最小值为29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 的焦点()1,0F ,其准线与x 轴的交点为K ,过点K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Ⅰ)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Ⅱ)设89FA FB →→⋅=,求BDK ∆内切圆M 的方程.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 的方程为(1)y m x =+,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1,0K -,抛物线的方程为24y x =则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1x my =-,()()()112211,,,,,A x y B x y D x y -,故214x my y x =-⎧⎨=⎩整理得2440y my -+=,故121244y y m y y +=⎧⎨=⎩则直线BD 的方程为()212221y y y y x x x x +-=--即2222144y y y x y y ⎛⎫-=- ⎪-⎝⎭令0y =,得1214y yx ==,所以()1,0F 在直线BD 上.(Ⅱ)由(Ⅰ)可知121244y y m y y +=⎧⎨=⎩,所以()()212121142x x my my m +=-+-=-,()()1211111x x my my =--= 又()111,FA x y →=-,()221,FB x y →=-故()()()21212121211584FA FB x x y y x x x x m →→⋅=--+=-++=-,则28484,93m m -=∴=±,故直线l 的方程为3430x y ++=或3430x y -+=213y y -===±,故直线BD 的方程330x -=或330x -=,又KF 为BKD ∠的平分线,故可设圆心()(),011M t t -<<,(),0M t 到直线l 及BD 的距离分别为3131,54t t +--------------10分 由313154t t +-=得19t =或9t =(舍去).故圆M 的半径为31253t r +== 所以圆M 的方程为221499x y ⎛⎫-+= ⎪⎝⎭【举一反三】【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 :y 2=2px(p>0)的焦点为F ,直线y =4与y 轴的交点为P ,与C 的交点为Q ,且|QF|=54|PQ|.(1)求C 的方程;(2)过F 的直线l 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的垂直平分线l′与C 相交于M ,N 两点,且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 的方程.【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 2=4x. (2)x -y -1=0或x +y -1=0. 【解析】(1)设Q(x 0,4),代入y 2=2px ,得x 0=8p,所以|PQ|=8p ,|QF|=p 2+x 0=p 2+8p.由题设得p 2+8p =54×8p ,解得p =-2(舍去)或p =2,所以C 的方程为y 2=4x.(2)依题意知l 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 的方程为x =my +1(m≠0). 代入y 2=4x ,得y 2-4my -4=0. 设A(x 1,y 1),B(x 2,y 2), 则y 1+y 2=4m ,y 1y 2=-4.故线段的AB 的中点为D(2m 2+1,2m), |AB|=m 2+1|y 1-y 2|=4(m 2+1).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 =-1m y +2m 2+3.将上式代入y 2=4x ,并整理得y 2+4m y -4(2m 2+3)=0.设M(x 3,y 3),N(x 4,y 4),则y 3+y 4=-4m,y 3y 4=-4(2m 2+3).故线段MN 的中点为E ⎝ ⎛⎭⎪⎫2m2+2m 2+3,-2m ,|MN|=1+1m 2|y 3-y 4|=4(m 2+1)2m 2+1m 2.由于线段MN 垂直平分线段AB ,故A ,M ,B ,N 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12|MN|,从而14|AB|2+|DE|2=14|MN|2,即 4(m 2+1)2+⎝ ⎛⎭⎪⎫2m +2m 2+⎝ ⎛⎭⎪⎫2m 2+22=4(m 2+1)2(2m 2+1)m 4,化简得m 2-1=0,解得m =1或m =-1, 故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1=0或x +y -1=0.三、考卷比较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

题型分值完全一样。

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四、本考试卷考点分析表(考点/知识点,难易程度、分值、解题方式、易错点、是否区分度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