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第 六 套 败战计

合集下载

三十六计是什么

三十六计是什么

三十六计是什么
本文是关于三十六计是什么,感谢您的阅读!
三十六计是什么【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度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

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

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原创文学/竹林曲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注】太:大。

阳:公开的。

阴:秘密的。

译:防备周到就容易放松警惕,看惯了的就不再怀疑。

秘计隐藏在暴露的行动中,而不和暴露的行动相抵触。

非常公开的事物,往往蕴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注】阳:正。

阴:奇。

敌阳:正面击敌。

敌阴:奇兵制胜。

译:与其攻击兵力集中之强敌,不如设计分割敌方兵力,避实就虚,各个击破。

堂堂正正之阵,不如出奇制胜之兵。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攻击的目标已经确定,而友军犹豫不定,设计诱导友军攻击敌人,保存我方实力,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这个道理可以用损卦来推演。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设计迫使敌之兵势处于困顿无为之地,把握战局而不急于出击,坚壁清野,不给敌人反扑之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柔克刚。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注】刚:强势。

决:击。

柔:弱势。

译:敌人内忧外患、处境艰难,我方应抓住时机,乘机出击,以优势力量战胜弱势之敌。

第六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萃cuì:古同“悴”,憔悴。

不虞:没有预料。

译:敌人惊惶失措、斗志萎靡,无法应付和抵挡预料不到的攻击,这是《易经·萃卦》“坤下兑上”之卦象,有利于我方趁敌人不能自控之机,消灭它!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注】诳kuáng :欺骗,假的。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三十六计》原文+译文

《三十六计》原文+译文

三十六计【概述】三十六计,也称三十六策,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和军事谋略学的兵书。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三十六计是依据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翻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翻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翻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翻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翻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翻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翻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三十六计大全

三十六计大全

三十六计大全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三十六计简短故事

三十六计简短故事

三十六计简短故事1.36计的短小故事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故事】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

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

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

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

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

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

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

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

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讲苏省镇江市一带)。

第二计围魏救赵【故事】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

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现在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十分恼火,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

不到一年时间,庞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邯郸危在旦夕。

赵国国君赵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赵国与齐国结盟)。

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

孙膑出计,要军中最不会打仗的齐城、高唐佯攻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军。

而大军却绕到直插大梁。

庞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反国救援。

魏军为疲惫之师,怎能打过齐国以逸待劳的精锐之师。

所以大败。

第三计借刀杀人【故事】刘秀借刀杀李铁。

第四计以逸待劳【故事】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

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

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

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

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O总说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翻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 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翻译:作战的对彖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翻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翻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翻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 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翻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O翻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翻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 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第一卷: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翻译:当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常见的事情,则往往不引起怀疑。

阴谋就隐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不和公开的事物相对立。

最公开的,往往蕴藏着最阴险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面对兵力强大、阵势稳固的敌人,如果集中兵力正面攻击,难以取胜。

可采取包围敌人侧翼或后方的战术,迫使敌人分兵应战,从而削弱其整体战斗力。

第二卷:敌战计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翻译:当敌方已经明确,而盟友尚未确定时,可以诱导盟友去攻击敌人,自己不必出力,根据《损》卦的原理来推演。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翻译:当敌人处于困境时,不必急于进攻,而是应该消耗其力量,使其疲惫不堪,然后再乘机发动攻击。

第三卷:攻战计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翻译:当敌人遭遇重大灾难时,趁机利用这个机会获取利益,这是以刚克柔的策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文: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

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翻译:当敌人意志混乱、没有防备时,可以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趁其不备而攻取之。

第四卷:混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翻译:先用虚假的信息欺骗敌人,然后再用真实的信息迷惑敌人,使敌人无法判断虚实。

这种方法包括少阴、太阴、太阳三种情况。

第八计:暗渡陈仓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翻译:故意展示自己的行动,引诱敌人保持静止,然后趁机采取行动。

这种方法可以增益自己的行动力,使敌人无法应对。

第五卷:并战计第九计:隔岸观火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翻译:当敌人内部发生混乱时,应该静观其变,等待敌人自取灭亡。

顺应形势而动,就可以取得胜利。

第十计:笑里藏刀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套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对兵力强大的敌人,要设法对付他们的将帅;对足智多谋的将帅,要设法讨好他,让他的喜怒哀乐发泄出来,目的是乱其个性,占其时间,耗其精力,扰其意志,动摇其理智,针对其弱点进而骚乱、打击;将帅意志衰弱,其士气必萎靡不振,他们的战斗力一定会自行萎缩。

“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这是《周易•渐》这篇文章讲的、该事物发展到第三阶段时所遇到的情况。

“象辞”在解释这一内容时说:将帅领兵在外,是为了作战或防御敌人,但他却与别的女子相亲、相爱,现在女方非夫而孕。

怎么办?把孩子打掉,罪恶!孩子生下来又不能养育,仍为罪恶!军人,还得上前方打仗,顺应形势,没办法,还是各自多多保重吧。

从此,双方都增加了忧愁、思虑、负担。

《渐》这篇文章主要论述女子找对象。

“女归”,曰“嫁”,即要回到自己的家。

它以鸿雁寻找理想的归宿地作比喻,鸿雁飞来飞去遇到的情况却是:“鸿渐于陆,征夫不复,妇孕不育,凶。

利御寇。

”译成白话文:鸿雁飞来飞去,渐渐落到陆地上。

鸿雁水鸟,陆地非其所居,这就象出征的男子汉,随时准备为国捐躯而不复还一样。

可是,这位刚强勇敢的将军却与一位女子相亲相爱,结果这位女子非夫而孕。

不生不行,生下孩子不养育不行,故曰“凶”,双方忧愁。

因为军人是有国无家之人,还得到前线为国防御外来之敌。

所以“象辞”评议说:“利用御寇,顺相保也”,即还是各自多多保重吧,别无办法。

电影《红色情恋》所描写的就是这样一对情侶。

把这一内容用到“美人计”中来,就是要伐其情,乱其志。

美人计:原指使用美女诱惑敌人、离间敌人、腐蚀敌人意志的计谋。

用计谋可不象唱戏,还有深层的智慧。

美人,有二个含义,一指容貌美好的女子,二指是其思念、怀念的人。

把“美人”用到计谋中来投其所好,应当说它源于孟子。

孟子曰:“食色,性也。

”因为性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

很早很早以前我国就有:“无酒不成礼仪,无色世绝人稀”一说,何况孟老夫子又把它上升为理论呢!可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用“美人计”,不光指容貌美好的女子,还应当包括容貌美丽的男子。

我们都知道,苏联曾设置过“克格勃”这一组织机构,它专门从事情报工作。

在他们这一组织中,既有女子,也有男子,特别是在项目训练中,就设有性生活的内容,学生们都必须学会应用。

苏联设置这一组织机构的目的,一是为获取对方有关情报,二是要控制对方为我服务。

“美人计”用到败战计中的军事上来,主要是“伐其情”,让他在喜怒哀乐中淡化自己、或忘记自己的使命。

象戏剧中的纣王与妲己、吴王与西施、吕布与貂蝉等等,都是人们熟知的故事,但当初发生的情况,却不象后人在唱戏中说的那么简单、那么可笑。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处在力量虛弱无实力的时候,再故意显示出空虚无实力的样子,让对方在怀疑中、变得更加难以揣摩而生疑。

“刚柔之际,奇而复奇”,这是“象辞”对《周易•解》这篇文章、在解除困难时所用的方法而作的说明辞。

内容是:处在一方强大与一方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弱者居然能在无太大损失的前提下解脱出来,真是奇怪而又奇怪的事!《解》这篇文章的符号逻辑语言叫,坎下震上。

呼读方法:坎为水,震是雷。

天地之间风云聚会,雷雨降下来,百草果木和庄稼的困难得到缓解、解除,如同济人于困厄,故命名为“解”。

解除困难、解除遭遇的困境,文章中根据不同的处境,分六个阶段,采用六个不同的措施。

如处在解除困厄开始时的:“初六,无咎。

”就是因为,它虽然没有那么大的实力解除那么大的困难,但有人支持他、帮助他,最后才摆脱了所处的困境,因此才说他无过错。

故“象辝”觧释说:“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之所以“奇而复奇”,就是因为有人在其中冒险犯难,帮他解脱危机,成全了他的计谋,所以才能够化险为夷。

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术。

它不是以实力战胜敌人,而是通过研究敌军主帅的心理,以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手段,利用对方的疑虑心理,怕吃亏、上当、受骗而设的智谋。

这都是在特殊情况下,为解决燃眉之急而采用的缓兵之计。

象大家熟知的“空城计”,那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弄险的一着。

在司马懿疑虑未定,暂时后退之际,诸葛亮抓紧时间撤退,留下一座空城。

当司马师、司马昭决定乘胜追击时,赵云的部队赶到,双方罢兵。

所以,才有了斩马稷、打王平、奖赵云,诸葛亮上表蜀主阿斗自降三级,驻守屯兵之事。

还有,象当初红军撤离井冈山,转战北上时,也是留下瑞金的空城一座啊!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秘密召开军事会议,在五次“围剿”的基础上,制订了一个“剿灭”中央红军的“铁桶计划”。

准备集结150万人的军队、270架飞机和200门大炮“分进合击”、“铁壁合围”。

以瑞金为目标,在距瑞金150公里处形成一个包围圈。

然后,每天以五公里前进,修筑工事,火力配备,将红军压迫在狭小范围内进行决战。

红军危矣!然而,蒋介石做梦也没有想到,打有绝密字样、编有序号、按人名领取文件的绝对机密的材料,就在散会的当晚,就落到了共产党人——国民党赣北第四行署兼保安司令莫雄的手里。

莫雄通过项与年,把密件处理后,项与年带着它于10月7日到达瑞金,找到了周恩来等人。

经“三人团”研究后决定,必须在敌人合围前跳出包围圏。

于是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

红军突围后的第10天,敌人兵临瑞金城下,才知道红军主力早已转移。

他们调头急追,但是晚了,有林彪和聂荣臻率领的部队在阻击、断后,保护着中央红军在撤离、转移。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疑中生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在对方的疑虑中再给设置一层迷雾,顺势利用对方间谍带回去的情报作内应,以达到谋取胜利的计谋。

“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这是“象辞”在解释《周易•比》这篇文章时所讲的内容。

比,原指肩并肩,手拉手亲蜜无间。

如何才能达到精诚团结?必须“比之自内”,才能“不自失也。

”《比》这篇文章的符号逻辑语言叫,坤下坎上。

呼读方法:坤为地,坎是水。

水在地上,你挨着我,我靠着你,相依相存,精诚地团结在一起,故命名为“比”。

在论述该事物发展变化的六个阶段时,第二种方法就是:“比之自内,贞,吉。

”译成白话文:处在需要精诚团结、一致对外的时候,先把自己内部的团结搞好,不要节外生枝。

坚持正当,是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的上下交往、沟通、相亲相辅,才是满意,正当,吉祥。

所以,“象辞”在解释这一内容时说:“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即要注意,先把自己内部的团结搞好了,才不会自己给自己造成过失。

敌人也不会在你的内部进行挑拨离间,也不容易因行使“反间计”而造成失误或内乱。

反间计:指对方派来间谍,我须先知,或以厚金贿赂为我所用,或假装未察觉给予假情报而放行。

《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一节就很典型。

周瑜热情招待老同学蒋干,虽双方交战,但同学相见,不谈国事、军事,只叙同学友情,並免去一切礼节,出入方便。

蒋干利用出入周瑜军帐的方便,顺手拿走一份自认为很有价值的书信。

蒋干回到曹操身边,呈上偷来的信件,曹操一怒之下杀掉了二位水军都督。

事后,曹操是哑叭吃黄连,周瑜却喜得除去了一个心头之患。

反间计,是使用间谍手段的形式之一。

《孙子•用间篇》中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

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相守数年,争一日之雄,而受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

必取于人,知敌之情也。

”“必取于人,知敌之情”,就是派间谍搜集情报。

关于如何使用间谍、搜取情报?他说,用间“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化。

人君之宝也……故三军之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密莫于间。

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

间事未发,而先知者,间与所告知者皆死。

”可见,用间谍、搜取情報是多么严密而又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连历史上的一些名将,也都栽倒在反间计的脚下,象战国时燕的名将乐毅,燕中了齐国田单的反间计,乐毅被迫出走,齐尽收失地。

廉颇是赵国名将,与秦军相持三年,秦用反间计,赵撤廉颇军权,改用赵括。

结果,长平一战赵军大败,40多万将士降秦,被白起坑杀。

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反间计的妙用,真让人防不胜防。

就是在现代战争、市場竞争、科学研究和科技进步等方面,各国或主要或重要的部门与单位,皆都设立有专门的情報机构为自己服务。

渠道各自不同,但假情報也在其中。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人们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进行自我伤害,凡是遭受伤害的、情况必定真实。

如果以假作真,这真的中间却又藏着假的,对方才会深信不疑。

这样,所施行的间谍活动的计谋就可以实现了。

“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这是“象辞”在讲《周易•蒙》这篇文章中的“童蒙,吉”的意义时说的:培养了这么个聪明能干的学生,真是吉祥,大有前途啊!如果他能够在人前再卑顺点、怯懦点,装得象个听话的奴才一样,那可就真是大有作为了。

巽是顺,象征风。

风的特点是风随着风,无孔不入,顺势而行《蒙》这篇文章的符号逻辑语言的内容,在第十四计《借尸还魂》中已谈了。

它主要讲:如何启蒙、培养、教育学生,它把教与学、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应超过家长、老师,以及在教学中千万不能用“击蒙”的手段来对待学生等,都已讲清楚了。

现在讲的“童蒙之吉”,是教学进行到第五个阶段时的内容,即“六五,童蒙,吉。

”译成白话文:处在教育的第五个阶段,该是出成绩、出人才的时候了。

“六五”的家庭条件好,在教师的指导下他聪明、好学,又有人帮着辅导,他不仅成绩好,而且精明强干,是个人才,所以构成了未来的吉祥。

故“象辞”评议说,还是应当再“顺以巽”点为好!因为凡学有所成的人,多才华横溢,持才自傲,锋芒毕露。

如果能卑顺点、怯懦点,再能有点吃苦耐劳、再有点象听呼唤的奴婢的忍耐性,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历史上,那些精明的将帅们,在行施计谋时,不论设计者,还是执行者,皆能知己知彼,智谋髙人一筹,象伍子胥、周瑜、岳飞等皆如是。

把这一聪明、能干又有毅力、忍性的人用在“苦肉计”中,不管是受伤害后的诈降,或是借故闯敌营的诈降,必须是卑顺、效力,智慧超群、计高一筹,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人家才能委以重要的职务。

当然也有蠢才,谋事不密,做事粗心,过早暴露了马脚。

苦肉计:是通过自我伤害或被伤害后,以诈降的方式麻痹对方,并要取得对方信任的一种间谍活动的谋略。

另一种形式是利用自己内部有矛盾、或别的理由,造成伤害后乘机打入对方,再找机会离间敌人、利用敌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苦肉计的使用,多种多样,目的与形式也不尽相同。

凡是自己派出去打入对方内部的,不论是作内应、或窃取情报、或约定共同协作配合的,都属于苦肉计一类的智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