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的磁场教案(修改)

合集下载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7.2电流的磁场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7.2电流的磁场

教案: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7.2电流的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7.2节“电流的磁场”。

本节主要讲述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包括奥斯特实验和安培环路定律。

具体内容包括:1. 奥斯特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了解电流磁场的存在。

2. 安培环路定律: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磁场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引入安培环路定律,并用数学表达式表示。

3. 电流磁场的应用:了解电流磁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理解电流磁场的概念。

2. 通过安培环路定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流磁场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 通过对电流磁场应用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安培环路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电流磁场的存在及其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螺线管、铁钉、小磁针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包括导线、电流表、小磁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电动机、发电机等设备,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磁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奥斯特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4. 安培环路定律: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磁场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引入安培环路定律。

5. 讲解与练习:讲解安培环路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6. 电流磁场的应用:介绍电流磁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磁场(1)奥斯特实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安培环路定律:磁场强度与电流方向的关系2. 电流磁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安培环路定律解释电动机、发电机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电流磁场的存在及其与电流方向的关系,达到了教学目标。

磁场教案5篇

磁场教案5篇

磁场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本文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磁场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电流的磁场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知道磁场对电流存在力的作用,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以及磁感线方向有关系。

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感线方向,导体的受力方向随着改变。

能说明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道理。

2、知道通电导体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消耗了电能,得到了机械能。

3、培养、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首先做直流电动机通电转动的演示实验,接着提出问题: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奥斯特实验的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并通过磁场对磁体发生作用,即电流对磁体有力的作用,再让我们逆向思索,磁体对电流有无力的作用呢?即磁体通过其磁场对电流有无力的作用呢?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沿着这一逆向思索所形成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板书:四、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二、演示实验板书:1、实验研究:1、介绍实验装置的同时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实验器材,渗透实验的设计思想。

2、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表格,如下:3、按照实验过程,把课本1、2两个实验,用边演示,边指导观察,边提出问题的方式,连续完成。

要求学生完成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和思考回答表中的问题:“通电铜棒在磁场中,运动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做,一是引导学生发现磁场对电流也存在力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巩固、深化力的概念。

4、对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概括出的结果,要做小结:(板书小结如下)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是相互垂直的、不论是改变电流方向,还是改变磁场方向,都会改变力的方向三、应用板书:2、实验结论的应用:1、出示线圈在磁场中的演示实验装置,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应用上面实验研究的结论,分析判断通电的线圈在磁场中会发生什么现象?2、出示方框线圈在磁场中的直观模型,并用小黑板或幻灯片把模型的平面图展示出来,以助学生思考。

磁场的教案

磁场的教案

磁场的教案电流的磁场教案篇一一、电流的磁效应说明:人类很早就留意到了电流的磁效应。

例如:①一名英国商人发现,雷电过后,他的一箱新刀竟然带上了磁性②富兰克林也在实验中发现,在莱顿瓶放电后,附近的缝衣针被磁化了说明:那么电流和磁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19 世纪,随着对摩擦生热等现象认识的深人,人们逐步相信自然界各种运动之间存在m.huzhidao. 着广泛联系。

除了表面上的一些相似性之外,电和磁之间是否还存在着更深刻的联系?一些科学家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在实验中寻找这种联系,就成为他们的探索目标。

后来,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获得成功。

1820 年,奥斯特发现:把一根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的上方,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发生了偏转,就好像磁针受到磁铁的作用一样。

这说明不仅磁铁能产生磁场,电流也能产生磁场,这个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问: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那么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之间是否存在什么关系呢?演示实验实验仪器:直导线、硬纸板、细铁屑、直流电源实验过程:①使直导线穿过一块硬纸板②给导线通电③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一层细铁屑④轻敲硬纸板⑤观察细铁屑的排列情况,以得到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说明:以安培为代表的法国科学家经过长期实验,总结了直线电流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安培定则,具体内容是:右手握住导线,伸直的拇指的方向代表电流的方向,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问:直线电流的磁场可以用什么图形表示?(一系列的同心圆)问:这些同心圆有何特征?(内紧外松)演示实验实验仪器:环形导线、硬纸板、直流电源、细铁屑实验过程:①把环形导线穿过硬纸板②给导线通电③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一层细铁屑④轻敲硬纸板⑤观察细铁屑的排列情况,以得到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说明:以安培为代表的法国科学家经过长期实验,总结了环形电流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右手握住环形导线.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代表电流的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圆环中心周线上的磁感线的方向问:螺线管可以看成由多个环形导线组成,那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跟它的磁感线方向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代表电流的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说明: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十分相似,如果把它看做一个条形磁体,那如何判断螺线管的N极?(拇指的指向是条形磁体的N 极)《磁场》教案篇二本文是关于介绍高二物理《磁场》教学反思的范文,老师们参考并加以修改,便可以运用到课堂上了,一起看看具体的内容吧。

电流的磁场教案

电流的磁场教案

《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一、背景和教学任务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充满兴趣,也逐步了解了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但也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弱,动手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节课的任务是通过实验,体验和探究通电直导线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学生在课前应掌握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的基本性质、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等相关知识,并具备电学实验的相关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3)知道右手螺旋定则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2)通过合作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情况,感悟建立模型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奥斯特的图片、漫画介绍,感悟奥斯特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通过体验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形成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学难点:右手螺旋定则四、教学思路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磁铁周围的磁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流的磁场。

要突出的重点是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法是通过实验探究并与条形磁铁磁场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

要突破的难点是判别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方向,概括出右手螺旋定则。

方法是让每位学生自己绕制螺线管,借助实物,结合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对右手螺旋定则有深入的理解。

本设计重视学生科学情意教育,动漫简介奥斯特的事迹,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

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五、学习资料和器材准备:1、演示用的:磁针、导线、滑动变阻器、电源、条形磁铁、细铁屑、玻璃板2、学生探究实验:学生电源、小磁针、硬导线、大功率灯泡3、实物投影仪、电脑、多媒体投影设备六、案例实录。

16.2 电流的磁场(教案)

16.2 电流的磁场(教案)

16.2 电流的磁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奥斯特实验,初步认识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
(2)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现象、信息,并会处理这些信息
(3)会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材料、搜索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答案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和探究的过程,经历电生磁的发现过程,能简单描述在探究过程中观察
到的现象
(2) 能在实验和探究中发现、提出问题,并能制定简单的实验方案
(3) 在讨论、评估、交流中能用书面和口头表明自己的观点,能利用互联网工具搜集相
关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电生磁的研究和对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
兴趣。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电能生磁;掌握安培定则并能熟练应用。

2.难点:熟练运用安培定则由电流方向判定磁场方向、螺线管磁极。

三、教学设计。

电流的磁场教案范文

电流的磁场教案范文

电流的磁场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2.掌握安培定律的原理和应用;3.能通过实验观察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特性。

教学重点:1.电流与磁场的关系;2.安培定律的应用;3.实验观察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特性。

教学难点:1.安培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通过实验观察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特性。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导线、电池、铁钉、指南针等;2.课件和教学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顾一下电流和磁场的定义,并简单介绍电流与磁场的关系。

二、讲解电流产生的磁场(20分钟)1.通过理论知识和图示,讲解电流所产生的磁场的形状和方向;2.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电流产生的磁场与磁铁的磁场类似。

三、安培定律的讲解(20分钟)1.讲解安培定律的原理,即通过一条导线的磁场强度与电流的关系;2.通过公式和图示,讲解安培定律的应用。

四、实验观察电流产生的磁场特性(30分钟)1.设置实验装置:将一根导线连通电池,然后将指南针靠近导线,观察指南针的运动情况;2.让学生按照相同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3.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特性。

五、练习和总结(15分钟)1.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延伸: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改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观察电流产生的磁场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活动,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观察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特性;2.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电流与磁场的关系和安培定律的应用。

电流的磁场教案

电流的磁场教案

电流的磁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流在磁场中的作用;
2.掌握安培环路定理的基本原理;
3.能够运用安培环路定理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学内容
1.电流在磁场中的作用;
2.安培环路定理的基本原理;
3.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
1.安培环路定理的基本原理;
2.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
1.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实验法;
3.互动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1. 电流在磁场中的作用
1.通过实验演示电流在磁场中的作用;
2.讲解电流在磁场中的作用原理。

2. 安培环路定理的基本原理
1.讲解安培环路定理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验演示安培环路定理的基本原理。

3. 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1.讲解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2.通过实例演示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七、教学评估
1.通过实验考核学生对电流在磁场中的作用的理解;
2.通过练习考核学生对安培环路定理的掌握程度;
3.通过作业考核学生对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电池、导线、磁铁、铁丝等;
2.教学PPT。

九、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采用了讲授法、实验法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但是,在实验环节中,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实验环节的设计。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电流磁场教案设计

电流磁场教案设计

电流磁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场的产生和磁场的概念。

2.学会在电流作用下磁场的观测与分析。

3.学会运用毕奥萨法则进行电流磁场的计算。

4.掌握电流磁场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磁场的产生与概念1)磁场的产生在1888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发现,当电流通过一段导体时,会在导体周围形成环绕着导体的磁场。

这就是电流磁场的产生。

2)磁场的概念磁场是指物体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力作用的区域,在磁场中放置磁体会受到力的作用。

2.电流磁场的观测与分析1)电流磁场的观测可以用荧光屏和磁感应强度计进行观测。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荧光屏上会出现许多暗条纹和亮条纹。

而在磁感应强度计中则会有过针动弹。

2)电流磁场的分析可以用安培环、近似安培环、安培定则等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电流磁场的特性。

3.毕奥萨法则的运用毕奥萨法则是描述电流磁场的作用准则。

在使用毕奥萨法则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方法通过闭合环路内电流总和等于零,计算环路上一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方向。

2)使用场合毕奥萨法则往往应用于通过电流元所形成的磁场问题上。

3)运用技巧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考虑到磁场的相互作用关系、距离、方向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熟练使用向量和几何关系法则。

4.电流磁场的应用在电流磁场中,还有许多应用。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磁力使物体运动,通过变压器进行电力转换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方法:让学生了解磁场的产生和磁场的概念,学会电流磁场的观测与分析,掌握电流磁场的应用。

2.思考性教学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磁场的产生与概念,讨论电流磁场的观测与分析,研究电流磁场的应用。

3.实验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磁场的产生,了解电流磁场的特性。

四、教学手段1.电路板:可以用于演示电路中的电流磁场。

2.磁感应强度计:可以用于观测电流磁场。

3.荧光屏:可以用于观测电流磁场。

4.实验平台: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电流磁场的产生。

五、教学评价1.能够了解磁场的产生和磁场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
南平市剑津中学刘世水
【教学课题】九年级物理《电流的磁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关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掌握安培定则,并会利用它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教学重点】
1、通过奥斯特实验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特点。

3、利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教学难点】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学生:各实验小组小磁针一盒(共10只)、螺线管一个、干电池2节、50cm长导线一根、一头带夹子的导线两根、实验探究学习指导材料一份。

教师:条形磁体、大头针、小磁针2盒、螺线管一个、大磁针一个、演示线路板一套(含干电池3节、长导线一根、带夹子导线2根)、螺线管磁场演示器、磁体磁场演示器、手电筒一把斗、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思路】
本节课通过录像激趣引入,通过比较电现象和磁现象的相似点,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有无联系?电流周围有没有磁场?有什么办法能知道电流周围有磁场?以启发学生联想。

紧接着介绍了奥斯特首先发现电和磁联系的大体历程,这样安排意在激发起学生探索电和磁之间联系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

接着,根据教材提供的
资源,设计了3个学生探究活动: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和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安培定则并能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根据实验现象,在标出小磁针
(即该点的磁场方向)
通过投影展示几个小组学生描绘的螺线管周围
图 2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特实验
实验结论
(1)通电导体周围和磁体一样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场
(2)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

(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

3、安培定则:
【教学反思】
《电流的磁场》是电磁学中很重要的一节课,电流的磁场是学生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掌握好教材,驾驭好课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的教学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本课是实施省级物理研究课题《中学物理科学探究教与学的实践研究》的一个教学实例,在教学设计上很好地体现了该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指导思想,以实验探究式教学为主,教学过程围绕三个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展开。

2、本节课将教材中的奥斯特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同时使学生对电生磁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3、大多数小组的同学能顺利地完成三个“自主探究实验”,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使抽象的电流的磁场变为直观,有助于学生的正确理解。

4、充分运用课件和实物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大胆探究、发散思维,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和联系,灵活运用安培定则,以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5、通过实验与总结得出安培定则,要求学生理解记忆,奔着由易到难的想法,首先让学生会用安培定则判断N、S极,在此基础上逐步设置一些习题,以提高学生运用安培定则的能力。

本节课不足之处:
1.在奥斯特实验中,有些学生“短触”时间太长,使电池很快损耗,同时有些同学对该
实验中“短路”问题,未给予满意的解释。

2.许多同学不能正确区分“螺线管的线圈绕向”,造成了一些混洧。

3.本课教学时间偏紧,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未能按预期时间完成实验,同时对“安培定
则的运用”这一难点的突破比较匆忙,有必要在下一课时中予以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