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绘画》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教案.doc
第一课 认识绘画艺术 教案-高一美术

课时教案科目:美术授课时间:第 1-2 周星期一单元(章节)课题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本节课题认识绘画艺术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一般共性特征和绘画的种类。
(2)了解绘画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和形式构成因素及所表达的深层意蕴。
(3)对绘画的内涵与外延形成比较全面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学预设,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施,创设实现教学预设和结果的有效教学手段。
以教师为主导,充分使学生参与、研究、讨论,感受作品的美与画家的艺术追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艺术语言,让学生获得美术文化素质及个性潜能素质。
提炼的课题本课是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的延伸,学生能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一般共性特征和绘画的种类时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在绘画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和形式构成因素及所表达的深层意蕴方面,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理解与归纳,在实践与交流中对绘画的内涵与外延形成比较全面的初步认识,达到课标中对-----------要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与难点1.使学生初步明确绘画是塑造平面视觉艺术形象的一切画种和品类及其所有样式与风格的总称这样一个全面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基本分清绘画作品的内容因素和各种形式因素以及作品所蕴含与表达的意蕴,以加深对绘画内涵的认识。
教学过程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学反思: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讲述绘画是美术作品的一个门类,是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绘画的艺术语言,绘画的分类。
第二课时重点讲述绘画的题材和主题构成因素,讲清楚内容和形式相统一所表达的深层次审美文化意蕴。
初一上美术绘画第一课教案

初一上美术绘画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 了解绘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b. 掌握绘画的基本用具和材料。
c. 学习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进行表现。
d.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 过程与方法。
a.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b. 通过观察和模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c. 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绘画的乐趣和成就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
b.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c.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a. 绘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b. 绘画的基本用具和材料。
c. 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进行表现。
2. 教学难点。
a.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b.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c. 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绘画作品或者艺术品,引导学生进入绘画的世界,让他们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和魔力。
2. 导入新课。
a. 介绍绘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如构图、明暗、色彩等。
b. 介绍绘画的基本用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油画等。
c. 示范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进行表现,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法。
3. 操作探究。
a.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练习,如画线、填色等。
b.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c.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一幅小画。
4. 拓展延伸。
a. 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绘画作品和艺术家,让他们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
b.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或展览,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5. 归纳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不断提高绘画水平。
四、教学资源。
1. 绘画用具和材料,铅笔、彩色铅笔、水彩、油画等。
2. 著名绘画作品和艺术家的图片或书籍。
高中美术 认识绘画艺术

雅典学院
蒙娜丽莎
向日葵
格尔尼卡
绘画作品的构成因素三:
艺术语言
(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
马远
绘画作品的构成因素四:
形式结构
(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
绘画作品的构成因素五:
艺术形象
(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
油画 《父亲》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艺术形象既是指作品中某
• 在占有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进行造型表现,是绘画 的最基本特征。
• 绘画是一切画种和品类及其所有样式与流派风格 的总称。
一个别的艺术形象,又是指各 个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整体艺术 形象。
蒙克 呐喊
马远 寒江独钓图
思考与探究:请谈一谈你 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与理 解。
绘画作品的构成因素六:
审美文化意蕴
(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含义)
课堂作业
• 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奔马》 进行欣赏与评价。
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
素描
• 按题材内容分: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
西方画,人物、风景、静物
• 按功能和用途分:壁画、年画、招贴画、连环画、
漫画、插图、装饰画
练习
• 请分别说出下面绘画种类的名称。
油画
国画
水彩画 水彩画
水粉画
漫画
中国山水画
素描画
敦煌壁画
木刻版画
Hale Waihona Puke 活动二• 通过作品欣赏与评述,体会绘画艺 术的一些基本特征。
画的是什么? (题材) 表现了什么? (主题)
绘画作品的构成因素一:
题材和主题
(作品内容的主要因素)
油画
版画
借助的物质媒介不 同,画出的画面效果自 然不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一课美术概说课型:单一型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3.教学目的:(初一上学期人教版美术全册教案)(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人教版美术全册教案)4.教学难点、重点: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三)新授:美术的概念: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
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
(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
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
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
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
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美术绘画教学全部教案

美术绘画教学全部教案第一课,基础素描。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素描技法,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教学内容:1. 线条的基本运用,直线、曲线、交叉线等。
2. 素描的基本构图,简单的静物组合。
3. 光影的处理,明暗对比的表现。
教学过程:1.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跟随练习基本线条的运用,包括直线、曲线、交叉线等。
2. 教师给学生展示素描的基本构图方法,让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个静物的形态和结构。
3.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用铅笔进行简单的光影处理练习。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练习画一个简单的静物素描作品,并在下节课上交。
第二课,色彩基础。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色彩知识,能够简单运用颜色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内容:1. 基本色彩的认识,红、黄、蓝。
2. 调色练习,混色、调和色彩。
3. 色彩运用,简单的色彩填充练习。
教学过程:1. 教师向学生介绍基本的色彩知识,包括红、黄、蓝三原色的概念,并示范如何进行混色和调和色彩。
2. 学生进行调色练习,尝试混合出不同的颜色,并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
3. 学生用颜料进行简单的色彩填充练习,尝试用色彩表现简单的图案。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练习进行简单的色彩填充作品,并在下节课上交。
第三课,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写生,掌握静物绘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内容:1. 静物布置,选择简单的静物进行写生。
2. 观察练习,观察静物的形态、结构和光影。
3. 写生绘画,用素描和色彩进行静物写生练习。
教学过程:1. 教师布置简单的静物进行写生,让学生观察静物的形态、结构和光影。
2. 学生进行观察练习,用铅笔进行简单的素描写生练习。
3. 学生尝试用颜料进行静物写生练习,尝试用色彩表现静物的形态和光影。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练习进行静物写生作品,并在下节课上交。
第四课,风景绘画。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自然风景,掌握风景绘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内容:1. 风景写生,户外或室内观察自然风景。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教案1:《认识画笔》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认识不同类型的画笔。
2. 学会正确使用画笔。
3. 能够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画笔进行绘画。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习不同类型画笔的名称和特点。
2. 学会正确使用画笔。
教具准备:不同类型的画笔、彩色纸、颜料、水杯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画笔,并介绍每种画笔的名称和特点。
2. 学习过程:(1)给学生展示每种画笔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操作演示。
(2)让学生自由绘画,让他们尝试使用不同的画笔进行绘画。
(3)老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3. 操练与拓展: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绘画需求选择合适的画笔进行绘画。
4. 小结与评价: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检查学生对画笔的掌握情况。
5. 课后作业:过程和感受。
教案2:《认识画纸》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认识不同类型的画纸。
2. 学会正确使用画纸。
3. 能够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画纸进行绘画。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习不同类型画纸的名称和特点。
2. 学会正确使用画纸。
教具准备:不同类型的画纸、铅笔、橡皮擦、彩色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画纸,并介绍每种画纸的名称和特点。
2. 学习过程:(1)给学生展示每种画纸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操作演示。
(2)让学生自由绘画,让他们尝试使用不同的画纸进行绘画。
(3)老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3. 操练与拓展: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绘画需求选择合适的画纸进行绘画。
4. 小结与评价: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检查学生对画纸的掌握情况。
5. 课后作业:程和感受。
教案3:《认识美术颜料》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颜料。
2. 学会正确使用美术颜料。
3. 能够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美术颜料进行绘画。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学习不同类型美术颜料的名称和特点。
最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美术工具》word教案 (2)(1)

第一课认识美术工具教学目标:认知: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并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活动及与人交往的乐趣,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
能力: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发表能力。
人美版第1册教案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感知并说出形、色、制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大胆自由地进行造型敢于大胆介绍自己、发表想法。
教学难点:感知体验剪贴艺术的美,学习以色彩、形状、线条的造型方法制作大树并介绍自己、发表想法。
自我介绍及感受的发表,人美版第1册教案树干的制作、树叶的粘贴布局。
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自行制作一棵与教材中“大树”图片不同的“大树”作品,供教学中学生进行欣赏。
2、教师及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树木图片供教学中欣赏,增进学生的环保意识。
3、师生共同准备好纸材、剪刀、胶水或双面贴、彩色水笔等。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课件引入:介绍老师自己的名字,爱好,并且出示教师介绍自己的树叶卡片,你认识我了吗?2、本课为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上的第一节美术课,同学之间彼此都有想相互认识一下的愿望。
你想认识你的新同学吗?让我们在一起制作大树的游戏中互相认识吧!二、感知引导:打开课本进行作品欣赏(让学生自己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第一组:学生制作的“大树”作品;第二组:学生自我介绍小卡片;第三组:自然景观中的树木图片;第四组:教材中的学生活动图片其他小朋友做的这棵大树好看吗?它的树叶有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叶子上有什么东西?树上除了叶子还有什么?你们喜欢这棵大树吗?为什么?大树是我们的班集体,每个小朋友都是大树上的叶子,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班增添美丽的光彩。
向大家说一说,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兴趣和爱好是什么,你有什么心愿,今天的课你上得开心吗?三、人美版第1册教案合作探索:小组讨论:本组想做一棵怎样的树,用什么材料、制作方法?分工是怎样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及建议。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要点。
2. 掌握第一单元中所涉及的美术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认识《艺术与美术》- 理解艺术的概念和美术的基本内容。
- 研究并分析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
2. 第二课:认识《中国画》- 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研究中国画的特点和技法。
3. 第三课:认识《西洋画》- 了解西洋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研究西洋画的特点和技法。
4. 第四课:认识《文字的艺术》- 了解文字艺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研究书法和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三、教学步骤1. 第一课:认识《艺术与美术》- 分享艺术家的作品并启发学生对艺术的思考。
- 介绍美术的定义和分类。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不同的艺术门类。
2. 第二课:认识《中国画》-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介绍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指导学生研究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如写意、工笔等。
-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绘制简单的中国画作品。
3. 第三课:认识《西洋画》-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介绍西洋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利用实例解析西洋画的不同风格,如写实、抽象等。
- 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一幅西洋画作品。
4. 第四课:认识《文字的艺术》- 简要介绍文字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 指导学生研究书法和篆刻的基本知识,如基本笔画、字体等。
- 组织学生进行书法或篆刻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门类。
- 掌握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点和技法。
- 研究书法和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教学难点:-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艺术的概念和不同艺术门类可能存在难度。
- 研究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点和技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练。
五、教学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收集学生课堂练作品并进行评价。
3. 针对学生的研究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美术《绘画》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教案(一)【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A、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一般共性和绘画的种类;2、了解绘画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和形式构成因素及其所表达的深层意蕴。
3、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知道美术与社会生活和提高个人素质的密切关系。
B、拓展目标:1、能分析东西文化异同与交流2、培养积极的探究学习能力C、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理解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热爱本民族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绘画的概念,种类;了解绘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主要构成因素。
【教学难点】学会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对绘画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体会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它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平面和立体空间的艺术。
美术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请同学根据它的空间性质、物质材料以及作品的类型特征,说说美术可划分为哪几大门类。
师:美术一般划分为四大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
同学们都知道,在众多的美术门类中,绘画艺术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了。
我想大家对绘画这门艺术的基础直知识早已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面对绘画作品,会欣赏、能理解、能评述。
这些能力的获得并不是靠的一节课、两节课的功夫,更主要的是要打好这方面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基础,即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绘画艺术,理解绘画艺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认识绘画艺术》板书课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1]绘画的起源: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一提到美术,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画画,这也是人们通常对美术的理解,虽然这样的理解太狭隘,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绘画做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整个美术领域里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
绘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历程的早期。
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
除彩陶画外,远古人类还在岩石上刻画或描绘了史前人类的生产方式、民族、战争、宗教等内容……《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彩陶人面鱼纹盆》;《水陆攻战画像石》[2]绘画的特征和种类:教师带领学生借助教材及课件中的绘画作品加以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赏析教材中的作品,为的是使学生看明白绘画的种类、各类绘画艺术在形式感上给人是一种怎样的不同感受。
1、绘画的概念:绘画是主要的美术门类之一。
绘画是借助某种物质媒介材料,在一定的平面上,以线条、体面、明暗和色彩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
2、绘画的特征:在占有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进行造型表现;对各种事件和空间的景物都能够加以表现;能够通过静态的瞬间形象,表现出更加深广的艺术境界与深邃的审美意蕴。
3、绘画的种类:a.按材料工具分类: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等。
b.按题材内容分类:中国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方画种:人物画、风景画、景物画。
(其中每个种类又可作更细的划分)c.按作品的功能用途分类:壁画、年画、招贴画、连环画、漫画、插图、装饰画等。
d.随着现代科技和新型材料的发展出现的新画种:电脑绘画、丙烯画、综合材料绘画等。
活动一:分析绘画的两大体系及它东西方绘画的异同点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绘画的认识,绘画材料、工具、表现语言不断丰富起来。
人类早期的绘画,在表现形式和风格上并没有太大的地域差异。
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以中国绘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欧洲绘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从哲学基础、艺术思想、造型观念到表现程式与材料技法,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艺术体系。
绘画的两大体系:①欧洲油画②中国水墨画(中国画)设问:请同学们对比这几幅作品,说说中西方绘画有什么不同?A、《蒙娜丽莎》、潘天寿《映日》、《永乐宫壁画》B、《乡间小道》霍贝玛、《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教师小结:①通过作品分析可以看出西方油画是以明暗、色彩为主要造型手段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注意光影描绘,注重立体空间的真实效果;中国画以线描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以墨代色扬弃对象的光影明暗,则表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②空间处理方法的区别:西方油画是定点写生,如镜子反射一般,按透视法描绘特定视域内的景物全方位的再现对象的明暗、色彩、形体等。
中国画不是定点写生,而是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察对象获得的形象特点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活动二:分析绘画作品的构成因素⊙内容与形式:在美术中指构成作品的两个要素。
内容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总和。
形式是作品的存在方式。
任何作品,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二者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其中概念要讲清楚,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绘画的形式是为主题内容服务的,一般而言没有脱离绘画内容的艺术形式,也没有只为形式而形式的绘画艺术。
这个问题的学习是学生能够弄清绘画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对美术作品功能性作用最好前提。
*内容--解决画什么的问题。
形式--解决怎么画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典型绘画作品进行理解。
①作品内容的主要因素--题材和主题⊙题材:作者根据生活感受与体验而选定的作品内容的基本材料,即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主题: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的客观意义相契合而发出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
教师请学生举例分析、说明,之后再作必要的补充。
②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物质媒介⊙物质媒介对绘画的作用:物质材料等媒介是绘画表现的物质基础,物质媒介的特性及其美感,影响甚至直接制约着作品的艺术特色与质量。
正是不同的物质材料,才使作者独特的审美意象和审美观念得以获得合适的物质外壳。
教师以具体的作品为例(国画作品、油画作品、水彩画作品、版画作品等),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深入的阐述。
(展示作品,关键的作品分析时间长、程度深、透。
)任何艺术都要依靠一定的物质材料,如写小说需要笔、纸。
潘天寿《露气》这是一幅水墨写意中国画,用笔挥洒自如,墨色浓淡分明,线条刚劲有力,描绘出了一幅荷塘美景。
总结:国画具有笔法美、墨法美、气韵美、意境美。
侯一民《矿工图》这是一幅油画,充分体现了油画色彩浑厚而又表现力丰富的美感特征。
版画《秋》具有一种刀劈斧凿的美感。
水画《静物》显示了水粉画具有清新明快的美感特征。
设问:那么同一种题材,用不同的物质媒介表现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③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艺术语言我们知道每种艺术都有自已的语言,比如:音乐的语言有(节奏、旋律、和声、速度等)、舞蹈(音乐、肢体、服装等)、戏剧(文学、舞美、音乐、人物动作、唱腔、对话等)设问:那么美术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呢?同学们来欣赏作品找找它的语言。
(教师先请学生针对具体的作品进行讨论、分析,然后作相应的补充和说明,帮助学生加深对绘画艺术语言的认识与理解。
)展示作品:A、形体:《韩熙载夜宴图》《朝元图》《格尔尼卡》;B、明暗:《蒙娜丽莎》;C、色彩:《静物:苹果和橘子》《呐喊》《舞蹈》;D、空间:《拾穗》《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E、材质、肌理:《麦田》《佛罗里达州的顾客》学生分析回答①点与线②形体③明暗④色彩⑤空间⑥材质、肌理①点与线:《韩熙载夜宴图》中人物的塑造都是用线来完成的,这也是中国传统人物画中工笔画的重要特征。
《朝元图》等。
《格尔尼卡》中,也是大量的通过点、线、面来传达信息的。
②明暗:物体由于受到光的作用而产生明暗变化。
自从达·芬奇总结出明暗造型法以后,它就成为绘画(特别是西方绘画)表现立体感的一种主要的语言。
最典型的代表作《蒙娜丽莎》:③色彩: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美术语言。
作为传递感情的手段,色彩往往胜于形状。
色彩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如:红色使人感觉到火热、兴奋、热情,产生紧张的情感;蓝色使人产生冰冷深远感,引起冷静、沉着的情感;黄色使人产生明快、光亮、活跃的情感;绿色使人感到舒畅、平和,但有时也使人产生伤感等。
如《呐喊》中急促、焦躁、压抑的色彩;《舞蹈》中单纯、明快的色彩,都是极具表现力的。
④空间:在西方绘画作品中,主要以焦点透视(基本原理:近大远小)来虚拟性的表现空间感。
如《拾穗》,通过透视表现了农场的辽阔。
而在中国画中,则多采用散点透视(多视点)的方法来表现作品内容。
如《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
⑤材质、肌理:所谓肌理,就是美术作品表面的纹理,触觉和视觉所感受到的起伏、平展、光滑、粗糙、精细的程度。
例如,在油画中,画家常用稀薄的颜料、轻匀柔润的笔法渲染出缥缈的云天和明净的水面,而用浓重的颜料,重叠堆砌的笔触画出坚硬的岩石和厚实的土地。
设问:看《格尔尼卡》这副作品你怎么去欣赏它的内在意蕴?教师引导:我们要问自己,画家要告诉我们什么?什么是让我最感动的内容?我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就注重突出画中物象是以支离破碎的几何图形排列、组合、重叠交错的方法和形式,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格尔尼卡小镇被法西斯轰炸后的惨象,显示了加强形式对反映重大社会题材不可替代的优势。
是创新,是象征,是含蓄,是美,还是在这貌似荒诞的外在形式下,包含着正义的,严肃的政治主张。
另外对于画面中的点、线、面等视觉元素及其组织形式与表现的力度,以及各种材料的运用和构成,本身就是美术家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方式,其艺术形象已超越了客观物象的再现,具有象征性、朦胧性、隐含性、多意性、情绪性等特点。
⊙绘画艺术语言:点、线;面、形;形体、结构;透视、空间;明暗、光影;色彩、色调;夸张、变形;肌理、质感……④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形式结构⊙绘画形式结构:由各种艺术语言所构成的各个局部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组织的样式。
其中体现着作品内在的形式结构规律,也就是绘画的构图形式和构图法则……教师借助典型性的作品带领学生共同进行详细地分析,帮助学生学习、理解。
⑤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艺术形象⊙绘画作品的艺术形象:既是指作品中某一个别的艺术形象,又是指各个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整体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多样化:人物、山水、花鸟、风景、静物;再现性的、表现性的;具象、意象、抽象……学生针对自己喜欢的作品,结合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谈一谈绘画作品的艺术形象,及其对绘画作品的影响因素都有什么;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并补充、归纳绘画作品艺术形象的种类。
⑥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含义--审美文化意蕴⊙意蕴: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
※以特有的社会生活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与表现语言,来籍以表达绘画所蕴涵的人生理想和各种不同的深层审美文化意蕴。
教师结合具体作品阐述。
(三)课堂总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教师补充,总结:“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绘画艺术的认识与理解,针对绘画作品,能够尝试运用一定的专业术语,比较深入、全面地加以欣赏和品评;也希望今天的学习会为我们以后的绘画实践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