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实验报告》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四年级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四年级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理解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中科学家研究的主题和方法。

(2)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血液循环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

(2)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感受科学家严谨的实验态度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学生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

2. 血液循环的基本知识。

3. 科学家严谨的实验态度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及相关阅读材料。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血液样本、实验试剂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实验主题和目的。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血染的实验报告》,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3. 合作交流(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实验操作(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血液样本,了解血液循环的基本知识。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血液循环的过程。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和体会。

6. 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2. 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交流的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精选教案第一章:《血染的实验报告》课文解读1.1 课文背景介绍简介《血染的实验报告》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作品特点。

1.2 课文内容梳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炼核心知识点。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1.3 课文重点词汇与句型列出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解释词义,举例用法。

分析课文的特殊句型,讲解语法特点及运用。

第二章:课堂互动与讨论2.1 课堂提问设计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维能力。

2.2 小组讨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受和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第三章:课文深入分析3.1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分析课文的深层含义。

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情感态度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创意写作与表达4.1 写作任务设计设计与课文相关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互评和自评。

引导学生关注彼此的写作优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回顾学生的学习表现。

强调学生的学习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5.2 课后拓展活动设计课后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六章:课堂活动与游戏6.1 互动游戏设计设计与课文相关的互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巩固课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6.2 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七章:多元化评价与反馈7.1 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所涉及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准备好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和结果。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5.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的难点是什么?如何解决?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实验背景和实验原理。

(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课文中所学的实验方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

血染实验报告教案

血染实验报告教案

血染实验报告教案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进行血染实验,让学生了解人体血液中的不同细胞类型及其功能,并掌握血液制片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与试剂•显微镜•血液采集管•血液制片盒•血片染色剂•盐水实验步骤1.血液采集与制片–让学生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从手指或耳垂等地方采集一滴新鲜血液。

–将采集到的血液滴在玻璃片上,用另一片玻璃片将其涂抹均匀,形成一片血液制片。

–将制片放置在血液制片盒中,放置待用。

2.血片染色–将血片先用盐水浸泡5分钟,去除血液中的杂质。

–取适量的血片染色剂,滴在制片上,覆盖全片。

–在蒸馏水中反复漂洗片子至混浊消失,直至得到清晰的血液制片。

–用纸巾轻轻吸去制片上的水分,但不可用力擦拭制片。

3.显微镜观察–将制片放在显微镜盘片上,用显微镜将制片放大观察。

–首先使用低倍镜观察,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找到合适的观察位置。

–接着使用高倍镜观察,仔细观察血液中的细胞形态、数量、颜色等特征。

–让学生记录所观察到的细胞类型及其特征,并进行标注。

实验注意事项•血液采集要遵循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操作规范,保证安全和卫生。

•制片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空气污染,避免制片时的抖动和过度压力。

•染色剂使用时要小心,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显微镜使用时要注意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避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实验结束后要将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血液制片中存在以下细胞类型:1.红细胞(红血球):呈圆形,中间凹陷,无细胞核,主要负责携带和输送氧气。

2.白细胞(白血球):呈不规则形状,具有细胞核,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主要参与免疫和抵抗病原体。

3.血小板:呈碎片状,无细胞核,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4.血浆:呈黄色透明液体,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其他生化成分组成,起到输送养分和代谢产物的作用。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人体血液中的不同细胞类型及其功能,加深对血液构成和功能的理解。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2.了解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3.理解实验道德和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理解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2.理解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3.理解实验道德和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理解实验道德和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掌握实验报告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2.教具:课件、黑板、笔、纸。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1.提问: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什么作用?2.引入课题:“血染的实验报告”这篇文章是一个实验报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讲解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写作方法1.展示实验报告样本,通过样本分析讲解实验报告的结构:标题、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2.介绍实验报告的写作方法:实验报告要遵循客观性、准确性、简明性、科学性、规范性等规则和原则。

探究科学实验的重要性1.提问:科学实验对于科学研究的作用是什么?2.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探究新知识、验证科学理论、促进科技进步等。

探究实验道德和实验安全的重要性1.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道德和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尊重生命、保护环境、诚实守信;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2.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保证实验道德和实验安全,对于讨论结果给予评价和强调。

课堂实践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且要求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道德和实验安全。

2.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本课设计了多个环节,提供了多个思维维度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写作方法、科学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道德和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寓教于乐,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学设计 【完整版】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学设计 【完整版】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进入情境——让心沉浸文本中1.(播放毒蛇的录像画面)孩子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2.请孩子们请打开书,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这种蛇的。

3.(出示课件)这条蛇是什么样的你是通过哪些词语和句子看出来的师:这么凶猛的毒蛇蛇咬伤卡尔·施密特博士后,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请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自读课文。

师:能具体地描述实验室的情形吗4.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卡尔·施密特博士被蛇咬伤后的情景(第3、4、5自然段)二、重点研读——读中感悟1.指名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

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课文里。

2.探究问题:(1)这次实验像往常一样吗(2)卡尔·施密特博士在哪些方面“像往常一样”(3)为什么在不像“往常一样”的实验室里,卡尔·施密特博士会“像往常一样”做实验3.学生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小组讨论,解决上述问题。

4.汇报。

(1)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卡尔·施密特博士的痛苦找出来,读一读。

(2)课件呈现表现卡尔·施密特博士痛苦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这三个句子,在读中去感悟,让心随文本飞扬。

三、延伸表达——让心借言语宣泄师:尽管我们是那么的舍不得,博士还是离开了我们,(呈现卡尔·施密特博士墓碑图片)如今,当我们凝望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墓碑,你会说些什么呢生:卡尔·施密特博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师:是的,我们不会忘记您-----卡尔·施密特博士!师:更不会忘记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为代价完成的——生:血染的实验报告(板书课题)师:孩子们,让我们记住这位英雄吧!卡尔·施密特博士只是千千万万个为科学事业捐躯的人中的一个。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理解“血染的实验报告”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课文背景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血染的实验报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生字词的意思。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生字词的学习心得,共同解决生字词的学习难点。

4.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讲解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5. 课文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血染的实验报告”的含义。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实验的小作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相关实验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实验报告的特点,分析课文结构。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探讨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

四年级语文下册《血染的实验报告》课件模板:
第一部分:课前导入(5分钟)
1.引入话题:通过问题、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实验报告的概念。

2.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图像、视频等贴近实际的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第二部分:学习目标(1分钟)
1.通过小组讨论,梳理学生对于实验报告的基本概念和写作要求。

2.引导学生了解血染的实验报告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学习内容(15分钟)
1.呈现实验报告的具体内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2.分组活动:设置实际实验场景,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报告的模拟写作。

第四部分:学习方法(5分钟)
1.指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法、逻辑分析法和科学推理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2.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实验报告的语言和格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五部分:拓展与应用(10分钟)
1.呈现相关实例:通过真实案例或科普视频展示,加深学生对实验报告的理解和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写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六部分:课堂总结(2分钟)
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归纳重点。

2.展示学生写作成果或结对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课件结束。

希望以上的课件模板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其他方面有更具体的要求,请告诉我,我将尽力帮助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学设计-
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儿,小小的脑袋抬得高高,细长的舌头不时吐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

4、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它咬伤而死去。

为了研究抗御这种毒蛇的办法,造福人类,许多科学家用它来做实验,想揭开其毒性的秘密。

卡尔施密特博士就是其中一位。

但不幸的是,在用这种毒蛇做实验的时候,他不小心被蛇咬伤了。

那是怎样的情形啊,请大家放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二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认识的生字和多音字。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指名接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点段落,读懂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明确要求。

练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有速度、能思考。

标记出文中关键的词句。

思考:课文哪几段具体写了博士做记录的情景?
2、重点句子解析。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剧烈地疼痛,四肢麻木,身体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中了蛇毒
毒蛇咬人时,咬坏肌肉,同时放出毒液。

蛇毒多为神经性毒液,毒性强。

毒液,先麻醉神经,使人身体不能活动,继而使身体器官丧失功能,最后脑部充血而死。

卡尔施密特博士作为研究蛇的动物学家,当然懂得这些常识。

当他感觉到伤口剧痛,四肢麻木时,清楚中蛇毒了。

3、他想:完了,难道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

这段关于施密特被蛇咬后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刻画出老科学家牺牲前的心态。

他知道中毒了,在打不通电话后,他知道没人能救他,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

但是,多年科研实践锻造出的坚毅、奉献的品格使他临危不惧。

他认为自己被蛇咬,正是一次特殊的实验用自己身体做实验品进行蛇咬伤生理反应的课题实验。

于是他果断而坚定地在心中说不,要再做些什么这里用省略号,使人不言而喻,就是记录蛇咬伤后的生理现象与感受,为后人留下研究资料。

这些心理,是老科学家坚持记录直至牺牲的强大的内驱力,是他高尚人格的反映。

4、在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卡尔施密特博士手中的笔落在地上,他停止了呼吸。

5个小时后,足见时间之长。

可以想象,在漫长的时间里,老科学家该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也可猜到老科学家的实验记录该多么艰难。

读者联系上文不难知道,他记下了体温的变化,器官功能的变化,血液的变化,体力的变化等等。

这是在疼痛中的记录,是在知觉逐渐消失中的记录。

卡尔施密特是多么坚强的科研工作者,有多么崇高的令人折服的品格!句子不直接写死了,而写手中的笔掉在地上,表明老科学家科研至死,坚持记录到生命最后一刻,也反映作者不忍用死这个字眼去记叙可
敬的科学家。

四.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第4、5自然段。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最强烈感的受是什么?针对像往常一样这个词重点讨论:一是这次实验真像往常一样吗,二是哪些方面的确像往常一样,三是为什么博士能在这个实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五.激情提升,延伸表达。

这份资料将为研究毒蛇作贡献,这是用生命换来的,所以课文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话。

六延伸课文,适当拓展
1.把自己最想对博士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深刻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说说看到实验室内发生的一切,你最强烈的感情是什么?二小声读课文。

小组内讨论(1)这次试验真得像往常一样?
(2)那些地方确实像往常一样?
(3)为什么博士能在这次试验中表现得像往常一样?
三全班交流互动。

四同桌互动。

说说施密特博士的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

五完成课后选择词语填空。

六认读生字。

1、容易写错的字:博
2、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小右大,结构安排要合理。

七作业:
找一些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科学家的故事来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