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卫生学9
家畜环境卫生学畜舍卫生

饲料设施
提供合适的饲料储存和加 工设备,确保家畜获得足 够的营养。
饲养用具
提供各种饲养用具,如食 槽、饮水器、保定设备等 ,提高饲养效率。
通风设备
自然通风
控制通风
利用自然风力进行通风,如设置天窗 、侧窗等。
根据家畜需要和环境条件,控制通风 设备的运行,保持适宜的空气环境。
机械通风
利用机械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如风扇 、送风口等。
总结词
温度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
详细描述
适宜的温度对于家畜的生长、繁殖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对家畜造成不良影响 ,如热应激或冷应激,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因此,畜舍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并根据家畜的种类和 生长阶段进行适当的调整。
湿度与畜舍
总结词
湿度是影响畜舍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家畜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具有显著影响。长ຫໍສະໝຸດ 育。畜舍卫生与动物健康的关系
降低疾病发生率
01
良好的畜舍卫生能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降低家畜
患病风险。
提高动物福利
02
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家畜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保
障动物福利。
保障人类食品安全
03
畜舍卫生直接关系到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对人类健康具有重
要意义。
02
畜舍环境因素
温度与畜舍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家畜环境卫生学将与智能化养殖相 结合,实现畜舍环境的实时监测、自动控制和预警预报,提高养殖效率 和管理水平。
绿色养殖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家畜环境卫生学将更加注重绿色养殖,即通过减 少药物使用、降低废弃物排放等措施,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家畜环境卫生学

家畜环境卫生学1、温热环境:是指家畜周围空气中的温暖、炎热、寒冷,它由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太阳热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
2、临界温度:当气温降低时,动物的散热增加,物理和行为调节无法使动物保持体温正常,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该开始提高代谢率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3、饱和差:指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当时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之差。
饱和差越大,表示空气愈干燥,否则反之。
4、自净与污染:自然界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对有害物质具有一定的去除消害、降解、转化、灭活作用,这一能力称为坏境自净。
有害物质的排放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称为污染。
5、家畜代谢稳定区:动物依靠物理性调节便能维持体温正常的外界环境温度,称为家畜代谢稳定区。
6、生化需氧量:水中的有机物在需氧性细菌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分解时所消耗的需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7、行为需要与行为缺失:动物为了生存或适应环境所必须采取的行为方式。
行为缺失是指现行管理条件下动物被约束而无法表现的那些必要行为,是剥夺的结果。
8、采光系数(coefficient of lighting):指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
采光系数越大,进入舍内的光量就越多。
9、相对湿度(Relativehumidity):是用来表示空气潮湿程度的指标,它用实际水汽压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率来表示。
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10、纵向通风:是指舍内气流方向与畜舍长轴平行的机械通风,它克服了横向通风舍内气流有死角、气流分布不均、气流速度偏低等缺陷,可确保畜舍获得新鲜空气。
11、基础代谢产热:家畜在饥饿、休息、气温适宜和消化道中无养分可吸收状态下维持生命活动的产热量。
12、体增热:饥饿的动物在采食了饲料后,还没有完成消化、吸收,但体内一产生一定的热量叫体增热。
13、绝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用g/m3表示之。
家畜环境卫生学-题库

家畜环境卫生学-题库1、皮温答案: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皮温。
它受身体本身和外界条件的双重影响。
2、温湿指数答案: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
3、光周期答案:光照时间和黑暗时间交替循环变动的规律。
4、色素沉着作用答案:在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共同作用下,皮肤颜色变深的现象。
5、微粒答案:以固态或液态微小颗粒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的分散胶体,它们以空气为介质,或混合,或化合,形成复杂的气溶胶。
6、动物体内的热量是以哪些方式散失的?答案:1.辐射散热: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畜体皮肤温度时,畜体皮肤以长波辐射方式放散体热的过程。
2.传导散热:畜体体表将热量传递给与其直接接触的低温物体的过程。
3.对流散热:气温低于畜体体表温度时,通过空气的运动带走体表热量的过程。
4.蒸发散热:通过畜体皮肤表面和呼吸道表面水分的蒸发散失体热的过程。
解析:7、如何防制太阳辐射热对家畜的影响?答案:1.搭盖凉棚2.屋顶和棚顶喷水3.绿化4.改善饲养管理(舍饲制、夜间饲喂)解析:8、减少畜牧场微粒的措施有哪些?答案:1.选好场址,远离传染源;2.设置必要的防疫设施;3.畜舍、设备和人员要定期消毒;4.保证通风换气系统的正常运转;5.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6.必要时使用除尘器、过滤器解析:9、微粒对家畜的危害有哪些?答案:(一)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
1.刺激皮肤,使其发炎、发痒;2.堵塞皮脂腺,使皮肤干燥,保护功能下降;3.堵塞汗腺,影响皮肤正常散热;4.使皮肤的感受能力下降。
(二)危害呼吸系统。
1.粒径>10µm,阻留在鼻腔,刺激,感染;2.粒径5~10µm,进入气管和支气管,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3.粒径<5µm,到达细支气管和肺泡,阻塞淋巴管引起尘肺病。
解析:10、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土壤的要求?答案:1.场地土壤应是未受到污染、未发生过疫病的土壤;2.场地土壤应是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的土壤。
家畜环境卫生学习题与答案

如果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从而引起代谢率提高,这种因高温而开始引起代谢率升高的环境温度,称为过高温度
9、物理调节与化学调节;
10、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空气中水分越多,则空气的绝对湿度越大。
相对湿度:
8、xx原则?
①.水量充足
②.水质良好
③.取用方便
④.便于进行卫生防护
8、氯化消毒的原理及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消毒原理:
Cl2 + H2O→HOCl + HCl HOCl→H+ + OCl-
次氯酸和次氯酸根与水中细菌接触时,容易扩散进入细菌膜,可破坏微生物细胞中磷酸丙糖去氢酶的活性,使微生物糖代谢失常而死亡。
(3)、畜舍的供暖:
畜舍供暖分集中供暖和局部供暖。采用何种方式,应根据畜禽要求、供暖设备投资、能源消耗等,考虑经济效益来决定。
(4)、加强防寒管理:
①调整饲养密度。②利用垫草。③控制湿度。④控制气流防贼风:
应控制在
0.1-
0.2m/s。⑤利用温室效应防寒。
12、如何对畜舍的隔热防暑进行设计?1、外围护结构的隔热2、建筑防暑措施(1)建筑防暑:
(2)、选育抗应激品种。选育、推广抗应激的家畜品种,淘汰应激敏感家畜。如仔猪的氟烷测验。
(3)、药物的应用。①xx类:
如Vc、V
B、VE。②镇静剂:
氯丙嗪、利血平、刺五加等。③抗应激制剂:
琥珀酸盐、延胡索酸。④电解质:
饲料或饮水中添加KCl;5%NaHCO3静脉注射等。⑤其它:
微量元素等的添加等。
(4)、加强锻炼。可提高机体对各种应激因子的耐受能力
家畜环境卫生学

绪 论
近几十年来,畜牧生产有了飞跃的发展,家 畜的生产力和畜产品商品有了很大提高,饲 料消耗明显降低。 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品种、饲料、饲养管 理技术、防疫卫生外,家畜环境的改善是一 个重要手段。
目前广泛采用的工厂化饲养方式,不公 要求严格的畜舍环境,而且也为实现家 畜环境的控制创造了条件。 畜牧生产已从家畜对环境因素的被动防 御与适应的时代,而进入人工控制环境, 使之符合家畜生理要求(或生产要求) 从而为最有效地发挥家畜生产力、均衡 获取优质产品成为可能(现实)的时代。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环境卫生学越来越 受到重视。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探索和研究所处环境中各 和因素的特性、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单独或共 同对家畜产生的作用,据此制定卫生标准及 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措施的学科。 目的是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以保护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力和降低 生产成本,充分发挥家畜的利用价值。
在畜牧生产中,家畜的环境、品种、饲料以 及防疫共同决定了家畜的生产力水平,其中: 20~30%取决于环境条件 20~30%取决于环境条件; 取决于环境条件; 10~20%取决于家畜品种 10~20%取决于家畜品种; 取决于家畜品种; 40~50%取决于饲料 40~50%取决于饲料。 取决于饲料。 环境是提高家畜生产力水平的必要条件,优 良的品种、全价的饲料、严格的防疫制度,只有 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因此,通过工程手段或设施设备为家畜创造 适宜的环境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二、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内容及相关的学科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由环境科学和畜牧科学交叉 渗透形成的新学科,包括三部分内容: 渗透形成的新学科,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是家畜环境生理, 讲述外界环境因素的组成 , 一是家畜环境生理 , 讲述外界环境因素的组成, 各种环境因素的特征、 相互关系、 各种环境因素的特征 、 相互关系 、 变化规律以 及对家畜生理机能、 及对家畜生理机能、生产性能和健康的影响; 二是家畜的环境控制, 阐述畜牧场设置、 二是家畜的环境控制 , 阐述畜牧场设置 、 布局 规划、 规划 、 畜舍设计及畜牧场和畜舍环境管理的技 术与方法, 术与方法,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三是畜牧场环境保护, 三是畜牧场环境保护 , 研究如何消除外界环境 对畜牧场的污染及畜牧场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对畜牧场的污染及畜牧场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 防治畜产公害。 防治畜产公害。
家畜环境卫生学

第九章动物的行为与环境
行为剥夺
行为需要
维持行为
动物福利
(1)动物福利最基本内容?
(2)举例说明为何要注重动物福利?
(3)动物福利学与动物行为学之间关系如何?
另外
复习牧场实验课的相关知识。
如:牛、鸡舍的结构,包括奶牛与蛋鸡的饮水器的名称,各实验的主要内容、步骤注意事项等。
8、其他气象因素(临界温度是在无风、无太阳辐射、湿度适宜条件下测定的风、太阳辐射、湿度等都影响临界温度和等热区。)
(2)热环境是影响动物生产和健康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3)动物产热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4)影响动物产热的因素有哪些?
(5)影响动物散热的因素有哪些?
(6)大气和畜舍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8)畜舍外围护结构有何卫生学要求?
(9)何谓通风换气?冬季通风换气的目的何在?应注意哪些问题?
(10)为什么应特别重视畜舍的防热处理?可采取哪些措施?
(11)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对畜舍进行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温?
(12)评价畜舍采光有哪些标准?意义如何?
(13)纵向通风有哪些优点?
(14)畜舍进行通风换气量计算时,一般可根据哪些指标?(二氧化碳、水、热量)
(21)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2)机体散热主要有哪些方式?
(23)家畜机体的热平衡公式:M-He±HR±Hc±Hv±F=0的理解。
(24)大气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各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光环境与噪声
噪声
日射病
长日照动物
短日照动物
太阳高度角
(1)各波长光线的生物学效应有哪些?
(2)可见光的生物学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
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一、判断题1. 仔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随日龄的增加而下降。
()2. 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家畜的采食量增加。
()3. 雏鸡生长的最适宜温度随日龄的增加而上升。
()4. 动物的采食量越大,产生体增热越多。
()5. 过度的红外线照射可以使家畜皮肤温度升高。
()6. 在自然条件下,鸡的产蛋规律是春季逐渐增多,秋季逐渐减少,冬季基本停产。
()7. 红外线具有光热作用,红外线灯可用于家畜的局部取暖。
()8. 红外线既具有镇痛作用,又具有消肿作用。
()9. 畜舍中的氨气主要来自于家畜的呼吸。
()10. 在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应远离传染源。
()11. 畜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大部分来自于舍外大气。
()12. 加大畜舍的通风换气量可以降低畜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13. 畜牧场的各区之间没必要设置防护设施。
()14. 畜牧场的场址应当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方。
()15. 畜牧场内应设排水设施,以便及时排除雨雪水及生产污水。
()16. 畜牧场的场址选择时,地下水是畜牧场首选的水源。
()17. 畜舍窗户的透光角愈大,愈有利于光线进入舍内。
()18. 外墙之两长墙叫做纵墙,两端短墙叫做端墙。
()19. 畜舍窗户的入射角愈大,愈不利于畜舍的采光。
()20. 在畜舍内使用垫草的方法有常换法和厚垫法。
()21. 未经处理的家畜粪尿是造成畜牧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22. 家畜粪尿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不但能供给农作物养分,还能改进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3. 畜牧场的恶臭气味主要来自有机物的厌氧分解。
()24. 化学耗氧量是衡量污水腐败有机物质污染程度的指标。
()二、名词解释1. 体温:2. 皮温:3. 传导散热:4. 温湿指数:5. 相对湿度:6. 光周期:7. 红斑作用:8. 色素沉着作用:9. 短日照动物:10. 微粒11. 有害气体:12. 灰尘传染13. 飞沫传染14. 地势:15. 地形:16. 场地规划:17. 建筑物布局:18. 联合通风:19. 机械通风:20. 入射角:21. 自然光照:22. 水体污染:23. 环境污染:24. 生化需氧量:25. 化学好氧量:三、简答题1. 动物体内的热量主要来自哪几方面?2. 动物体内的热量是以哪些方式散失的?3. 气温对产蛋有何影响?4. 如何防制太阳辐射热对家畜的影响?5. 减少畜牧场有害气体的措施有哪些?6. 减少畜牧场微粒的措施有哪些?7. 减少畜牧场微生物的措施有哪些?8. 微粒对家畜的危害有哪些?9. 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地形和地势的要求?10. 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土壤的要求?11. 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水源的要求?12. 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对社会联系的要求?13. 畜舍采用的蒸发降温措施有哪些?14. .垫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使用方法有哪些?15. 畜舍通风换气量计算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6. 机械通风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17. 畜牧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包括哪几方面?18. 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需要哪些条件?19. 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需要哪些条件?20. 水体的自净作用包括哪些方面?四、论述题1. 影响家畜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有哪些?2. 蛋鸡生产中恒定光照制度的控制与作用?3. 为什么要减少畜舍空气中的微粒?措施有哪些?4. 在进行养殖场建筑物布局时如何确定建筑物的位置?5. 如何提高畜舍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6. 请论述造成畜牧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家畜环境卫生学答案一、判断题1. 对2. 错3. 错4. 对5. 对6. 对7. 对8. 对9. 错10. 对11. 错12. 对13. 错14. 对15. 对16. 对17. 对18. 对19. 错20. 对21. 对22. 对23. 对24. 对二、名词解释1. 体温:指身体深部的温度,是衡量动物热平衡唯一可靠的指标,一般以直肠温度作为深部体温的代表。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及开设依据(一)课程信息(二)课程开设依据本课程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制订卫生标准、卫生要求,提出利用,保护和改造外界环境的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畜牧业发展,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畜产品的目的。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改善和控制环境条件,维护家畜的健康,提高生产力。
制订各种家畜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利用措施,兴建畜牧场和设计不同类型畜舍。
以家畜群体为对象,着重于改善和利用外界环境条件,以预防疾病,增进家畜健康。
二、课程目标(一)具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应:①掌握各种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利用所学知识,改善和控制环境条件,维护家畜的健康,提高生产力;②能根据不同饲养目的大体设计相应畜舍;③掌握畜牧生产种污染物的控制及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④掌握畜牧场及畜舍环境监测的基本操作原理和测定方法,畜舍通风量计算,畜舍采光系数的测定,畜牧场内的微生物和常见的有害气体测定。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三、课程教学内容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的支撑(一)理论教学安排(二)课内实践教学安排注:1、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综合、设计、研究。
2、实验要求:指必做、选做。
3、8学时以上(不含8学时)实践环节需单独设置大纲。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课程考核课程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
平时考核方式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内实验情况及实验报告的完成度、阶段性测验等。
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二)成绩评定1.总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2.平时成绩评定平时成绩(100%)=出勤率(10%)+课堂表现(20%)+阶段性测验(50%)+课内实验情况及实验报告(20%)3.期末成绩评定期末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公害畜产品
2001年农业部提出了“无公害食品行动 计划”,由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于2002年4月29日发布《无公害畜 产品管理办法》。
有机食品 绿色食品
无公害畜产品
三、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
(一)影响畜产品安全质量的因素
1. 滥用或非法使用兽药及违禁药品,特别是抗生素 类、激素类(性激素、同化激素、肾上腺皮质激 素)、β—兴奋剂、安定类、杀虫剂等。
三、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
(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的行业标准(21项)
15. NY5041~2001 无公害食品 蛋鸡饲养兽药防疫准则 16. NY5042--2001 无公害食品 蛋鸡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17. NY/T5043--2001 无公害食品 蛋鸡饲养管理准则 18. NY5044--2001 无公害食品 牛肉 19. NY5045--2001 无公害食品 生鲜牛乳 20. NY5046--2001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21. NY5047--2001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药防疫准则
AA级绿色食品
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按绿色食品的生 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
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肥料、化学农药及化学合 成食品添加剂;
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限时间、限定方法使用限定品种的化 学合成物质; 产品中各种化学合成农药及合成食品添加剂均不得检出; 允许限定使用的化学合成物质的残留量仅为国家或国际标准 1/2,其它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残留不得检出; 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绿色食品 审查管理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级绿色食品系
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 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 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 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 合特定标准,并经绿色食品审查管理机 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 产品。
一、概念
3、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 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 颁发证书供人们食用的食品,包括谷物、蔬菜、水 果、饮料、奶类、畜禽食品、调料、油类、蜂蜜等。
保证畜产品的产地环境符合要求。着重解决工业三 废和城市垃圾以及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人品对农 业生态环境和畜产品的污染。
三、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
(四)无公害畜产品安全管理 1.产地环境 2.农业投入品
健全农业投入品(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的 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业投入品的限用、禁用制度, 防止误用、超量使用和违禁物质的非法添加。
三、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
(三)无公害畜产品生产体系 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体系包括产地环境、畜禽 饲养、饲料、防疫、兽药、畜产品加工、包装、 贮运等环节。 宏观管理主要体现五个环节即畜产品产地环境、 农业投入品(饲料、饲料添加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兽药)、生产 过程、包装和市场准入。
三、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
(四)无公害畜产品安全管理 1.产地环境
有机食品的认证
是国家环境保护局委托国家环境保护局有 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制定《有机(天 然)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颁发有机 (天然)食品证书。1994年10月,有机食品 发展中心才成立。
绿色食品
我国于1990年开始实施绿色食品,由农 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管理。自1996年 起,在绿色食品申报审批过程中分为A级和 AA级。
三、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
(四)无公害畜产品安全管理
1.产地环境 2.农业投入品 3.生产过程
按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管理准则进 行生产科学合理地使用兽药、饲料添加剂、饲料。 推广高效低残毒的兽药和添加剂品种,健全动物防 疫和疾病治疗工作,加快动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 加大对动物疫病的监督管理。
三、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
(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的行业标准(21项)
8. NY5034--2001 无公害食品 鸡肉 9. NY5035—2001 无公害食品 肉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10. NY5036--2001 无公害食品 肉鸡饲养兽药防疫准则 11. NY5037--2001 无公害食品 肉鸡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12. NY/T5038--2001 无公害食品 肉鸡饲养管理准则 13. NY5039--2001 无公害食品 鸡蛋 14. NY5040--2001 无公害食品 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第九章 安全畜产品的生产
一、概念
1、无公害畜产品 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 家用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 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畜产品标志 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畜产品。
一、概念
2、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 的食品。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 事物通常冠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 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将其定名为 “绿色食品”。
2. 某些地区的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未能得到彻 底的控制。
3. 畜产品受到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和农药残 留超标。
4. 畜产品受到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污染,使消费者发 生食物中毒和感染。
三、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
(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的行业标准(21项)
1. NY5027--2001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2. NY5028--2001 无公害食品 畜禽产品加工用水 3. NY5029--2001 无公害食品 猪肉 4. NY5030--2001 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5. NY5031--2001 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兽药防疫准则 6. NY5032--2001 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7. NY/T5033--2001 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有机食品
• 是一类真正无污染、纯天然、高质量的健康食 品,它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除草 剂、生长调节剂、兽药、饲料添加剂及基因工 程材料。
二、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差异
三者认证的部门、认证体系不同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都属于
安全食品,但三者标准不同 三者的出发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