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梁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12.5)

合集下载

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

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章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说明 (2)1.1方案变化说明及编制说明 (2)1.2编制说明 (2)第二章工程概况 (2)2.1天津南仓立交BT工程主桥工程介绍 (2)2.2边跨直线段结构型式介绍 (3)第三章边跨直线段、挂篮拆除原施工方案 (4)3.1原施工方案中的地理、地形情况介绍 (4)3.2原边跨现浇段、挂篮拆除施工方案介绍 (4)第四章边跨现浇段、挂篮拆除拟施工方案及方案说明 (5)4.1 变化后的现场情况介绍 (5)4.2 施工方案及方案优化 (6)第五章施工组织及工期安排 (6)5.1 道路准备 (6)5.2 接触网改造 (6)5.3 工期安排 (6)第六章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7)第一章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说明1.1方案变化说明及编制说明因金融危机、国内拉动内需的需求,原规划中的天津西站改造工程提前开工,而南仓站必须提前作好天津西的铁路分流,因此在南仓站内需提前开通9股铁路保证西站施工的顺利进行。

9股铁路分别位于天津南仓立交BT工程主梁边跨直线段及挂篮拆除位置,对现浇段的施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施工方案是在对设计图纸详细阅读、仔细研究,并对施工场地周围情况进行充分、详细地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该地段铁路线路变化,并结合我方技术水平、施工人员及技术装备情况编制而成。

(一)、业主的招标文件(二)、天津南仓大桥施工图设计(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四)、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五)、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六)、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04)(七)、其他相关规范及标准(八)、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北京铁路局435号文(九)、天津西南仓站改造图1.2编制说明(一)、符合业主招标文件质量、工期要求,严格执行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及相应的各种最新规范要求。

(二)、遵循与设计、规范和验标保持一致的原则;坚持技术先进性、操作性强、施工简单、经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

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

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主桥11 号梁段为现浇段,现浇段长3.9 米。

块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变高度直腹板连续梁,单箱单室。

块件形式为单T构造,单幅箱梁顶板宽度12.75 米,底板宽7 米,悬臂宽3.25 米。

梁平均高3.623米,箱梁梁高均按二次抛物线变化,底板厚度按直线变化。

单幅桥面2%的单向横坡通过调整箱梁两腹板高度来实现,保持底板水平。

箱梁采用C50 号混凝土。

箱梁底板设置泄水孔,侧面腹板设置通风孔,直径均为10 厘米,间距5 米。

本工程为双向预应力结构,纵横预应力均采用低松弛高强钢绞线,公称直径Φ15.24,标准抗拉强度Ryb=1860Mpa,Ey=195000Mpa。

其中,顶板束和底板束均采用16 股钢绞线,配AM15-16 锚具,下弯束采用12 股钢绞线,配AM15-12 锚具,横向预应力束采用4 股钢绞线,配BM15-4 和BMP15-4 扁锚。

2、支架及托架安装边跨支架和托架现浇施工,托架支持拟沿桥纵向在边墩承台上布置 3 根φ600 钢管支撑作立柱,间距3.24 米。

下端通过在承台上预埋钢板与钢管焊接,钢管周围焊三角形小肋。

超出承台地方预先在土里打入φ600 钢管,顺桥向间距3.5 米,因为本工程现浇段仅为4 米,故只需布置两排钢管桩。

因为桥台处地质条件为砂岩所以桩基打到砂岩处即可。

立柱上端搁置纵向分配梁,分配梁由550号工字钢组成,其上横向布置360 号工字钢,最后铺设方木及底模等,之间设10cm 木楔落架。

由于钢支撑较高,立柱间必须用剪力撑保证其纵向稳定,并尽可能将立柱与主墩联系支撑起来,以便保持施工过程中支架的稳定性和主墩墩身的整体稳定性。

块件下采用焊接定型三角托架,托架竖向支撑于花撑立柱顶端。

其具体结构布置见附图3、支架预压方案为保证支架的稳定性,刚度及强度,消除支架非弹性变形,需采用支架预压措施。

1)支架预压荷载及范围支架预压范围为底板正下方部分支架,翼板部分支架不作考虑。

边跨现浇段支架施工方案

边跨现浇段支架施工方案

边跨现浇段支架施工方案1. 引言边跨现浇段支架施工是在公路、铁路等交通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施工方式。

它利用支架结构来支撑梁体,使得梁体能够在墩台之间跨越。

本文将详细介绍边跨现浇段支架施工的方案,包括施工前准备、支架设计、施工流程等内容。

2.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边跨现浇段支架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图纸的准备、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施工人员的培训等。

2.1 施工图纸准备施工图纸是边跨现浇段支架施工的重要依据,它包括支架结构设计图、施工工艺图等。

在准备施工图纸时,需要确保图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2 材料和设备采购边跨现浇段支架施工所需的材料包括钢材、螺栓、焊接材料等。

同时还需要采购支架安装所需的设备,包括吊车、塔吊、脚手架等。

在采购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和设备的品质和数量,确保满足施工的需要。

2.3 施工人员培训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支架的搭建和拆除技术、安全操作规程等。

培训的内容应结合具体施工方案,强调安全意识和施工规范。

3. 支架设计支架设计是边跨现浇段支架施工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支架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支架类型选择常见的支架类型包括吊顶支架、临时悬挑支架、临时托架等。

在选择支架类型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施工要求,综合考虑支架的承重能力、稳定性和施工效率等因素。

3.2 支架结构设计支架结构设计包括支架的搭建布置、支架件的选型和连接方式的确定等。

在支架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支架的刚度和稳定性,确保能够承受梁体的重量和施工过程中的荷载。

3.3 支架计算分析支架的计算分析是支架设计的重要环节,它需要对支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

计算分析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支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充分的验证和论证。

4. 施工流程边跨现浇段支架施工的流程主要包括支架搭建、梁体吊装、现浇施工和支架拆除等步骤。

边跨现浇段段施工方案

边跨现浇段段施工方案

边跨现浇段段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方案编制:根据设计图纸和合同要求,制定边跨现浇段段施工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方案评审。

2.材料准备:根据方案要求,准备所需的构造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模板等,并进行验收。

3.施工人员培训:对参与边跨现浇段段施工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他们熟悉施工操作规程,并具备安全意识和技能。

4.现场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通道畅通,消除隐患,设置施工标志,保证施工安全。

二、施工工序1.搭设支架: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搭设临时支架,确保可以进行现浇混凝土施工的平台。

2.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模板,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

模板要求平整、牢固,确保混凝土浇注时不会变形。

3.钢筋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要求,安装钢筋。

钢筋要求符合设计要求,包括数量、位置、间距等,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4.混凝土浇注: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要求,进行混凝土浇注。

浇注时要注意浇注速度、均匀性和工艺,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均匀度。

5.养护:混凝土浇注后,进行及时养护,包括覆盖湿布、保持湿润、防止日晒和风化等,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注意事项1.安全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包括用好安全帽、安全绳、安全网等个人防护用具,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切实控制施工质量,包括混凝土配合比的严格控制,钢筋的准确安装,模板的平整牢固等。

3.施工进度控制: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进度与计划相符,不拖延工期。

4.与其他工序的协调配合:在边跨现浇段段施工过程中,需要与其他工序进行协调配合,保证施工的连贯性和顺利进行。

总结:边跨现浇段段施工是道路、桥梁等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方式。

通过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前期准备工作的组织,可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质量的控制和安全的保障,与其他工序进行协调配合,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施工管理,可以保证边跨现浇段段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云南]连续梁桥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

[云南]连续梁桥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

主桥边跨现浇梁段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边跨现浇段设计长度9m,伸出盖梁以外由支架承受荷载部分的长度为6.85m,箱梁高度2.5m,桥面宽度12m,混凝土方量82.16m3,整体浇筑施工。

2#墩边跨现浇段处地势非常陡峭,采用桩基进行地基处理,5#墩边跨现浇段处地势较为平坦,采用原土夯实、片石台阶挡墙和C30砼硬化地面进行地基处理。

二、施工步骤1、基底处理为克服地形条件困难,保证支架的稳定,2#墩边跨现浇段基础采用Φ200cm混凝土桩基、Φ140cm圆柱及型钢组成平台。

混凝土桩基沿桥横向每半幅布置3根,桩与桩横向间距 3.5m,桩顶标高为桩所在位置的地面标高,桩基下挖深度视土质而定,承载力不小于500kpa。

桩基上接Φ140cm圆柱,柱顶标高为2#墩承台顶面下42cm,因右幅圆柱较高,适量配筋(配筋详见附图11)并在3根柱之间浇筑混凝土系梁连接保证墩柱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最后在墩顶和2#墩承台之间搭设纵横向型钢,形成支架承载平台(具体结构见附图1、2、3、4)。

5#墩边跨现浇段左幅地基处理的方法是:在搭设支架范围内三面设挡土墙,夯实原土,浇注20cm厚C30混凝土垫层;右幅根据地形情况分4级砌筑M7.5浆砌片石挡土墙台阶,每个台阶面上填土夯实然后浇注20cm厚C30混凝土垫层(具体基础构见附图5、6、7、8、9)。

2、支架设计根据箱梁结构设计图和荷载情况, 2#墩边跨现浇段采用碗扣式支架(由于现场钢管脚手架数量不足,决定2#墩边跨现浇段支架租赁碗扣式脚手架搭设),支架布置为:横桥方向底板处立杆的间距为60㎝(在腹板处加设一排间距为30㎝),箱梁翼板部位立杆间距按照90cm布置,横桥向布置3+13+3 共19列;纵桥向立杆离墩柱60cm开始布置13排,间距60cm;横杆步距120cm。

立杆上采用可调丝杆上托,丝杆上顶托内横桥向放置2[10槽钢,槽钢上纵向摆放12×12cm 方木,方木在腹板下均匀布置3根,在腹板间均匀布置16根,在方木上钉15mm 厚的竹胶板作为现浇箱梁底模。

边跨现浇施工方案

边跨现浇施工方案

主桥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主桥边跨现浇段长15m,共分为南、北岸两部分。

北岸部分位于直线段,南岸部分位于半径R=1000m左偏圆曲线上。

箱梁桥面宽34m,其中中央分隔带宽1m,机动车道宽2×12m,人行道宽2×3m,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及两端均设有0.5m的防撞或栏杆式护栏。

边跨现浇及合拢段分为左右两幅,单幅宽度16.5m(浇注时先浇注16.3m,余下两端10cm 在横向预应力张拉完后,与护栏混凝土或人行道栏杆底座混凝土一并浇注)。

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断面,箱梁横坡1.5%,最大纵坡3.998%。

梁高2.6m,单个箱体底板宽度8.5m,翼缘板悬臂长4m,顶板厚度0.28m,底板厚度0.3~0.9m,腹板厚度0.5~0.8m。

边跨现浇段端头端横梁处设置1.92m(长)×2.0m(宽)×0.9m(高)人洞。

二、箱梁施工方案本桥边跨现浇段均采用满堂门式支架现浇施工,待南、北岸主桥施工至13#段时,开始施工边跨现浇段。

箱梁分左右幅施工,浇注过程分两次,第一次浇注底板和腹板,第二次浇注顶板。

地表处理好后,采用满堂门式支架现浇施工。

模板采用方木、胶合板组合。

1、地基处理原地面碾压整平后,铺50cm砖碴或山皮石,用18t以上振动压路机反复碾压夯实,上铺一层石粉填充砖碴间空隙进行找平,按门架布置间距,在地基上放置(40cm×40cm×15cm)C40砼垫块。

2、支架布置支架采用轻型门架,门架宽度均为1219mm,高度分别为1930mm,1700mm,914mm,490mm四种。

横桥向间距60cm,顺桥向间距:跨中底腹板60cm,端横梁底腹板30cm,翼缘位置90cm。

门架之间用平距为180cm的斜向支撑连接,横顺桥向均用φ48×3.0钢管连接,横桥向钢管间距4.5m,顺桥向钢管间距0.6m,并在门架较高位置4m设置一道剪刀撑。

支架标高调整原则上采用顶托和底托共同调整,对于能加入调整节的部位,可以加入调整节调整,详见引桥现浇支架布置图。

主桥箱梁悬浇、边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工艺

主桥箱梁悬浇、边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工艺

XX绕城公路南线工程第七合同段主桥箱梁悬浇、边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工艺一、编制依据1.1XX绕城高速公路南段第七合同段工程施工设计图(第二册上册)。

1.2XX绕城高速公路南段第七合同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3我单位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

1.4我单位发布的《部分技术文件编制要求》。

1.5现行公路工程标准、规范、规程等,主要有:①《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J041-2000)②《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J071-98)③《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二、工程概况XX江特大桥主桥起自46#墩,止于49#墩。

主桥上部构造为预应力砼三跨(46m+80m+46n连续箱梁,全长172m桥梁全宽26m分成上、下行两幅,每幅均为独立的单箱单室直腹板断面,箱梁顶面宽12.4m,底面宽为6.4m;翼缘板悬臂长度3.0m,翼缘板端部厚20cm、根部厚85cm;顶板厚度25〜85cm,底板厚度30〜50cm,腹板厚度55cm。

箱梁顶面向外侧2%的单向横坡通过内、外侧腹板高差形成,箱梁底板横向保持水平。

主墩墩顶梁高度为4.5m,跨中和边跨现浇段梁中线高度为2.3m,箱梁纵向梁高由根部向跨中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边跨现浇段长度为4.92m,其底板厚度由合拢段截面处的30cm增至端部的65cm。

主桥箱梁0#、1#块以及边跨采用支架现浇,2#〜10#块以及合拢段11#块采用挂篮悬臂现浇。

箱梁采用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

顶底板纵向预应力束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大吨位群锚体系(OVM15-19,OVM15-15);顶板横向预应力束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扁锚体系(BM15-2)配以扁平波纹管成孔,单端张拉;腹板竖向预应力采用冷拉W级粗钢筋。

箱梁2#块长度为3.3m,3#〜5#块长度为3.6m,6#〜10#块长度为4.0m,合拢段长度为2.0m,最重块段为3#块,单块砼体积39.7m3,重约100t。

三、总体施工方案介绍主桥0#、1#块采用以承台为基础、托架法施工,详见《0#、1#块施工工艺》;主桥箱梁2#〜11#块采用菱形挂篮悬臂现浇,各块段砼全截面一次浇筑;边跨现浇段采用以承台为基础、支架法现浇,全截面两次浇筑。

边跨现浇段段施工方案

边跨现浇段段施工方案

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至长沙公路武隆至水江段高速公路第B3合同段土坎乌江大桥主梁边跨现浇梁段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定:重庆市渝通公路工程总公司二00八年二月五日土坎乌江大桥主梁边跨现浇梁段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至长沙公路武隆至水江段第B3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2.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至长沙公路武隆至水江段高速公路技术规范;3.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至长沙公路武隆至水江段土坎乌江大桥施工控制实施大纲;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5-95;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7.总体施工组织设计;8.根据现场考察、调查所掌握的现场施工条件;9.我公司从事同类工程的施工及其管理经验。

二.工程概况2.1边跨现浇段构造简介土坎乌江特大桥为左右幅桥分别设计。

右幅桥桥跨布置:(1x30)mT梁+(110+200+110)m连续刚构+(3x30)mT梁;左幅桥桥跨布置:(110+200+110)m连续刚构+(3x30)mT梁。

连续刚构主梁由0#块、悬臂浇注梁段、跨中合拢梁段、边跨现浇梁段和边跨合拢梁段组成。

土坎乌江大桥边跨现浇段梁段为单箱单室结构,梁长876㎝,其箱梁中心线处梁高400㎝,箱底宽600㎝,箱顶宽1200㎝,箱顶由路线设计线侧为高呈2%单向横坡。

现浇段梁端底距梁端100㎝处设支座,支座中心线距450㎝。

边跨现浇梁端设一道276㎝厚横隔板,并设置有一人孔洞。

梁端翼缘板部分加强段厚100㎝,经100㎝过渡段后翼缘板端为15㎝,翼缘板横桥向宽为300㎝、根部为100㎝。

梁体腹板与边跨合拢段相连处为50㎝,底板厚36㎝,至梁端600㎝处腹板渐变至90㎝,底板渐变到90㎝;顶板根部为100㎝,中线处顶面为32㎝。

边跨现浇段砼强度为C60,梁段体积为165m3。

现浇段箱梁为三向预应力结构,均采用ΦS15.24钢绞线,其标准强度为1860M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2.1地理位置 (1)2.2气候条件 (1)2.3结构形式 (2)三、施工准备 (3)3.1施工组织机构 (3)3.2机械设备配备 (3)3.3施工测量 (4)3.4主梁C50海工耐久性砼配合比 (10)3.5配套设施建设 (11)3.6施工用水用电 (12)3.7机械材料准备 (12)3.8技术质量准备 (12)四、施工计划及保证措施 (12)4.1 施工进度计划 (12)4.2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13)五、支座安装施工 (15)5.1安装支座底钢板 (15)5.2支座安装 (15)六、边跨现浇段施工 (17)6.1施工工艺流程 (17)6.2支架施工 (18)6.3支架预压 (21)6.4模板施工 (22)6.5钢筋施工 (23)6.6预应力管道施工 (25)6.7砼工程 (26)6.8砼养生 (27)6.9预应力张拉施工 (27)6.10预应力孔道压浆 (30)6.11封锚 (31)6.12施工过程中测量控制 (31)七、斜拉索施工方案 (32)7.1拉索施工主要设备 (32)7.2拉索结构 (32)7.3斜拉索放索 (32)7.4挂索 (33)7.5斜拉索张拉 (34)八、施工监控 (37)8.1施工监控主要内容 (37)8.2监控实施及施工控制组织 (38)九、主梁施工质量要求标准 (40)十、冬季施工措施 (41)10.1御寒防冻准备 (41)10.2钢筋防护措施 (41)10.3砼施工防护措施 (42)10.4质量控制 (43)十一、斜拉桥主梁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43)11.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43)11.2建立高效的质量管理机构 (44)11.3主要岗位质量责任 (44)十二、文明环保施工体系 (47)12.1文明施工 (47)12.2环保施工 (48)十三、安全保证体系 (49)13.1安全施工目标 (49)13.2安全施工保证体系 (49)13.3移动模架施工安全措施 (57)13.4支架拆除安全措施 (58)13.5安全预案 (58)十四、防台风预案 (60)14.1目的 (60)14.2组织网络 (60)14.3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 (60)14.4处置原则及工作程序 (61)附件1 (63)滨海公路海阳段丁字河口大桥工程主梁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⑪《滨海公路海阳段丁字河口大桥招标文件项目专用本》⑫《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⑬《滨海公路海阳段丁字河口大桥工程施工图设计》⑭《滨海公路海阳段丁字河口大桥合同协议书》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 50—2011)⑯《公路工程砼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1—2006)⑰《砼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 01—2004)⑱《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⑲《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⑳《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⑴《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⑵其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条件及验收方法等二、工程概况2.1地理位置烟台市滨海公路海阳段东起威海市规划建设的滨海公路乳山口大桥,西接青岛境内已建成通车的滨海北路(北段),位于威海至青岛高速公路南侧,在海阳境内沿黄海海岸布设,全长58.831公里。

丁字河口大桥位于该项目终点,地处烟台海阳市与青岛即墨市交界处,黄海与丁字湾交接的丁字河口。

北侧连接海阳市滨海公路,南侧连接青岛滨海公路北段(栲栳大坝~田横段)。

2.2气候条件项目所在区域处于我国东部暖温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兼有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干燥,风大多春旱,夏季光照充足,雨热同期,秋季温和凉爽,间有秋旱和连阴雨天气,冬季雨雪量较少。

具有冬暖夏凉、春冷、秋温及温差小、风大、雾多等特征。

年各月温度变化呈正态分布,7、8月份最高,1、2月份最低,最热月份为8月,平均温度为24.8℃,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6.4℃;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温度为-3.7℃,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6.3℃。

由于地形地貌的制约,大气活动中心的消长,区域内风向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

冬季以偏西南风为主,夏季盛行南至东南风。

全年四月份风速最大,分布特点是北部大于南部。

年平均风速 3.1m/s,10分钟最大风速25.3m/s,瞬时最大风速32m/s。

2.3结构形式主桥为88+200+88m双塔双索面斜拉桥。

主桥结构体系为支承体系(即半漂浮体系),主梁在桥塔及共用墩处设竖向支承,并在桥塔与主梁之间设置横向与纵向限位装置。

主梁采用双边肋断面。

主梁横向宽度为26.9m(含锚索区),梁中心高度为2.1m(边跨现浇梁段中心高度为2.877m),主梁高跨比为1/95.2,标准梁段桥面板厚度为25cm;顺桥向每隔4m间距设置一道横隔板,横隔板采用变高度实心矩形断面,由外侧1.836m渐变至跨中高度2.5m(含桥面板厚度),其中斜拉索锚固横梁厚度为30cm,非锚固横梁厚度为25cm,边跨现浇段梁长5.75m,现浇段为实心段,无横梁,锚固区外侧截面高度2.5m。

斜拉索呈空间扇形分布,双索面,在塔上竖向间距2.5~3米,在梁上纵桥向间距分别为8、6.5、4.3、和3.5米,塔端为锚固端,梁端为张拉端。

斜拉索采用平行钢丝拉索,斜拉索钢丝为7mm镀锌高强度、低松弛平行钢丝,标准强度R yb=1670MPa,符合《斜拉索热挤聚乙烯高强度钢丝拉索技术条件》(GB/T18365-2001)的规定要求。

钢丝束外缠纤维增强聚酯带,然后外挤双层高密度聚乙烯护套。

内层为黑色,外层为橙红色。

拉索采用冷铸墩头锚,两端均为张拉端锚具锚固。

锚具规格共采用4种型号:7-91、7-139、7-163和7-211,全桥96根,共重377.5吨(钢丝重),最大单索重量7.2吨。

斜拉索梁端采用钢锚梁锚固,锚箱埋置在主梁边肋内。

图2-1 主梁边跨现浇段标准断面图三、施工准备3.1施工组织机构主桥施工下设两个施工队,分别负责主桥59#墩、60#墩主梁施工。

59#墩主梁施工队为主桥施工一队,以张彦琦为施工队长,申军为技术队长,组织协调施工。

60#墩主梁施工队为主桥施工二队,以生产队长刘怀胜为负责人,王文排为生产副队长的组织机构。

3.2机械设备配备本项工程相关的所有机械设备必须提前完成检查和调试,并确保在施工中能够正常运作。

本项工程所用到的主要机械设备如表:(此处只列出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不包括后方钢筋加工厂、拌和站施工机械)3.3施工测量总体工作思路:我部采用GPS和全站仪传统测量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量定位工作。

首先利用GPS进行平面位置的测量,用全站仪进行复核;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

测量内容包括:对控制网进行复核、梁体轴线及高程控制、塔顶偏位的观测。

3.3.1控制网的复核复测采用设计单位布设的控制点,按原网形原精度复测。

控制网的复测采用GPS静态定位技术完成。

GPS静态定位测量具有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等特点。

选点布网工作较为灵活,并且不受时间和气候的限制,可在较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复测任务,保证施工的正常开展。

GPS外业数据采集完成后,用相关软件进行严密平差。

并将平差结果与设计院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确认其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后方可作为放样的依据并在后续工程中使用。

应用GPS方法进行控制网复测,其作业方法和观测精度按《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066)的规定执行。

⑪全桥联测由于全桥长达3291.6米,为保证各施工段的顺利连接,必需在监理单位指导下,进行全桥联测,以主墩为主,减少测量误差的积累,保障全桥测量控制的精度,并将测量结果存档、保存。

⑫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复测利用高精度水准仪,将水准点进行联测并闭合。

用DS3级高精度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来进行,其测站观测精度执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规定。

水准测量的外业数据经水准网平差并确信无误后使用。

3.3.2轴线控制用全站仪穿线配合测距(钢尺复核)控制主梁中线的方向,用GPS定位梁端各施工控制点的位置,用全站仪及钢尺进行复核。

轴线控制点随各施工节段前移,将边跨现浇段放样中线与共用墩中线进行校核。

3.3.3高程控制高程观测点沿纵向设置三排,每断面横向设置三个点,预埋点钢筋下端垫4cm垫块,上端伸出混凝土顶面2cm,测量出钢筋顶与底模高程差,施工过程中,根据钢筋顶高程推算出梁体底面的高程。

沉降观测:混凝土浇注前在前端模板上设置沉降观测点,沿横桥向共设置3个观测点。

混凝土浇注前观测并记录各点的标高,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随时观测各点的沉降量,当发现沉降量过大或不规律变化时应查出原因并及时处理。

3.3.4塔顶位移观测主塔塔偏测量主要采用测距法,使用全站仪等对顺桥向和横桥向两个方向变位值进行测量。

测站点一般布置在桥梁轴线上适当位置,观测点的布置可随测试阶段作相应的适时调整,一般设置在塔侧壁或顶端部位。

在观测点设反光棱镜或反光膜,利用全站仪进行观测,将测点坐标进行换算,即可得出塔顶偏位。

在主梁施工过程中,每施工一对斜拉索,测量一次索塔偏位。

要注意观测温度变化对塔身变形的影响。

主塔塔偏测量可以提供塔柱在索力调整过程中塔柱的变位以及在日照下随温度变化发生纵横桥向偏移的曲线。

3.3.5边跨现浇段施工测量控制(1)主梁总体控制主梁总体控制以现有大桥控制网为基准,以导线点DQ3为主,来测设主梁设计位置。

在主梁0#块施工完以后,测设出59#墩和60#墩0#块中心点,作为主梁线型控制点。

(2)细部控制边跨现浇段细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①梁平面线型及里程控制0#块梁段浇注完以后,在梁顶上设置桥中轴线点及施工水准点。

先在59#、60#墩0#段梁顶分别测设出中心点HZ0、JZ0,全站仪置HZ0(JZ0)点,后视JZ0(HZ0)点,定出桥梁中心线,用以控制主梁模板中心。

用钢尺量距控制主梁里程桩号。

边跨现浇段中线由全站仪穿线定出,并与共用墩中线校核。

②标高及模板控制主梁0#块中心点HZ0(JZ0)同时作为施工控制水准点,用以控制每一梁段施工标高。

水准测设采用AT-G7水准仪分别进行重复测量,两次测量结果互差不大于±5mm。

模板调整用全站仪或经纬仪置HZ0(JZ0)点,后视JZ0(HZ0)穿出中心线,然后用GPS测设出主梁边线,用钢尺量出对应边线点之间的距离和中心点,与理论距离和全站仪或经纬仪穿出的中心线进行对比校核。

边跨现浇段标高调整以0#块中心点上的高程点为基准,自共用墩中心线向主桥侧3m处及两混砼浇筑端面各一个断面,每断面九个点,逐点测出各点标高(见图3-1)。

图3-1 标高测量点横向布置图边跨现浇段模板调整标高为:设计标高+设计预拱值+支架、模板变形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