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地貌-地球表面形态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2.1流水侵蚀地貌+(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河流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01
流水侵蚀地貌
1、流水侵蚀形式:
向河岸两侧 侵蚀,使河 床加宽
溯源侵蚀
侧蚀
下蚀
垂直于地面 向下侵蚀 使河床加深
使河流向 源头方向 侵蚀,使 河谷变长,
流水侵蚀地貌 下蚀—V型谷
形成过程: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侵蚀以下蚀为主,河谷窄而深, 河谷基岩岩石坚硬,横剖面呈 “V”型
分布:河流上游或出现于河流发 育初期。
虎跳峡
观察下列两幅图,描述河谷特点
虎跳峡
三峡
河谷呈“V”型;特点:河谷两侧险峻陡峭,峡谷窄 而深(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深度大于宽度)。
活动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雅鲁藏布大峡谷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 它是世界最大的峡谷,长504.6千米,高峰与谷底相对高差达6009米,江面最 狭处仅35米。峡谷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两岸森林郁郁葱。
侵蚀 河床陡 河水深
牛刀小试:判断下列景观图中的凹凸岸及其所受的外力作用
A
B
AB
凹凸岸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凸岸: 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用于建房屋、耕种、淘金、挖沙 凹岸: 侵蚀作用强,河道较深,流速快且少泥沙淤积,可以建港口。
流水侵蚀地貌 牛 轭 湖
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河岸的限制较少,可 以侧向自由发展。当河床弯曲愈来愈大时,河流的上下河 段愈来愈接近,曲流呈“Ω”形,出现狭窄的曲流颈。洪 水期,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流不经过曲流而直接进入下 一河段,这种现象称为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 被废弃,形如牛轭,称为牛轭湖。
④地势较高,不易被洪水淹没。
抄到课本43页
地球的表面形态1ppt课件(共33张PPT)

用 侵蚀 蚀洼地(北美五大湖、 挪威峡湾、中 ②潮湿、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面积约为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其外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千湖之国芬兰)等 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欧—东欧平原)
海浪 侵蚀
小结
碰撞
板块运动与宏
观地形
相离
高山、高原
裂谷、海洋
内力作用
背斜 中老边新
地质构造与地 褶皱
表形态
向斜 中新边老
火山、地震
断层 地垒、地堑
侵蚀 沟壑、喀斯特地貌等
流水作用
外力作用
风力作用
堆积 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侵蚀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 堆积 沙丘、沙垄等人类活动: 修Fra bibliotek梯田、围海造田
下列各组地貌,分布地区符合江河上游、海滨、
为辅
三、板块构造学说
1、基本观点
2、板块与地壳活动 3、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4、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若横线为赤道,1处为非洲板块,说出其他数码代表的板块的名称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边界类型 示意图
明显地形
实例
生长边界 海岭大陆裂谷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 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潮湿、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 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 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 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高中地理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第1课时 流水侵蚀地貌(共32张PPT)

1
连绵耸立的高山
2
一望无际的平原
3
4
漫天黄沙的沙漠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 作用
岩浆 活动
地壳 运动
风化 作用
侵蚀 作用
搬运 作用
堆积 作用
固结 成岩
5
风力地貌
冰川地貌
常见的地貌类型
Common geomorphic types
6
流水地貌
海岸地貌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节 流水地貌
地表水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 冲沟、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作用后堆积起来,形 成各种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 为流水地貌。
8.牛轭湖多形成于( C )
A.河流源头 B.峡谷河段 C.平原地区 D.河流上游
25
1.曲流
2.曲流颈部愈窄
3.河流切通曲流 的颈部
4.牛轭湖形成
河流摆动 形成弯曲
河流不断冲刷与 侵蚀河岸,河曲 随之不断地发展
河流截弯曲直,原 有的蛇曲被废弃
旧河道成 26 为牛轭湖
27Βιβλιοθήκη 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 部分称为河漫滩。
2. 结合新生代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相关知识,查看我国年 降水量分布图,讨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的直接 原因与该地区地壳抬升有关, 同时由于该地区降水丰富,河 流径流量巨大,流速快,侵蚀 作用强。总体上看,大峡谷是 地壳上升和流水下切侵蚀共同
20
作用的结果。
流水地貌 1.定义:流水是地表常见的外力作用形式。 流水塑造的地貌,称为流水地貌。
连绵耸立的高山
2
一望无际的平原
3
4
漫天黄沙的沙漠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 作用
岩浆 活动
地壳 运动
风化 作用
侵蚀 作用
搬运 作用
堆积 作用
固结 成岩
5
风力地貌
冰川地貌
常见的地貌类型
Common geomorphic types
6
流水地貌
海岸地貌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节 流水地貌
地表水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 冲沟、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作用后堆积起来,形 成各种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 为流水地貌。
8.牛轭湖多形成于( C )
A.河流源头 B.峡谷河段 C.平原地区 D.河流上游
25
1.曲流
2.曲流颈部愈窄
3.河流切通曲流 的颈部
4.牛轭湖形成
河流摆动 形成弯曲
河流不断冲刷与 侵蚀河岸,河曲 随之不断地发展
河流截弯曲直,原 有的蛇曲被废弃
旧河道成 26 为牛轭湖
27Βιβλιοθήκη 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 部分称为河漫滩。
2. 结合新生代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相关知识,查看我国年 降水量分布图,讨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的直接 原因与该地区地壳抬升有关, 同时由于该地区降水丰富,河 流径流量巨大,流速快,侵蚀 作用强。总体上看,大峡谷是 地壳上升和流水下切侵蚀共同
20
作用的结果。
流水地貌 1.定义:流水是地表常见的外力作用形式。 流水塑造的地貌,称为流水地貌。
新湘教版 第二章 第一节流水地貌 42张ppt

半干旱地区
粗
细
细
细
3、冲积平原和沙洲 (1)位置:河流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 (2)成因: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
阅读:
江心洲
江心洲系河流中的沙洲,由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多位于河
流中下游,或流速相对缓慢的宽谷段。有的江心洲平时出露水面,
洪水泛滥时顶部会没入水中,发生泥沙沉积;有的江心洲则长期
出露水面,洪水期也不没入水面以下。江心洲四面环水,常形成
2、形成条件: ①地势起伏较大;②岩体比较破碎;③植被覆盖差
3、诱发因素:
①降雨(增加滑坡体质量) ②地震(滑坡体失衡) ③在滑坡体上施工(增加滑坡体的质量) ④人为破坏滑坡体下部(开挖山脚等) 案例:
5·12汶川大地震引起山体滑坡堵塞河谷后,形成了 许多堰塞湖. 唐家山堰塞湖危险性最大.
4、危害: 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
凸 岸
凹
凸
岸
岸
2. 想一想,流水能塑造出哪些地表形态?试举例说明。
流水能塑造出侵蚀地貌,如峡谷、瀑布等; 堆积地貌,如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
新课导入:外力作用
1.概念: 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 2.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
流水地貌
1.概念:流水塑造的地貌 2.类型: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3.研究意义: 对于水利、工程建筑、道路桥梁建设、农田基本建设、 河运航道等均有重要意义。
2.水对地表的侵蚀始于坡面,降水 在坡面上汇流,冲刷地表,形成各种侵 蚀沟。降水在斜坡上汇集成线状水流, 将地表侵蚀成不规则的细沟;随着侵蚀 力度的加大,部分细沟逐渐下切加深, 沟边出现明显的沟缘,沟头形成小陡坎, 再进一步下切侵 蚀便可形成冲沟。在我 国黄土高原地区,冲沟普遍发育,并且 规模较大,长度可达数千米或数十千米, 深度达数十米至百余米。读图2-18,完 成相关任务。
粗
细
细
细
3、冲积平原和沙洲 (1)位置:河流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 (2)成因: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
阅读:
江心洲
江心洲系河流中的沙洲,由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多位于河
流中下游,或流速相对缓慢的宽谷段。有的江心洲平时出露水面,
洪水泛滥时顶部会没入水中,发生泥沙沉积;有的江心洲则长期
出露水面,洪水期也不没入水面以下。江心洲四面环水,常形成
2、形成条件: ①地势起伏较大;②岩体比较破碎;③植被覆盖差
3、诱发因素:
①降雨(增加滑坡体质量) ②地震(滑坡体失衡) ③在滑坡体上施工(增加滑坡体的质量) ④人为破坏滑坡体下部(开挖山脚等) 案例:
5·12汶川大地震引起山体滑坡堵塞河谷后,形成了 许多堰塞湖. 唐家山堰塞湖危险性最大.
4、危害: 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
凸 岸
凹
凸
岸
岸
2. 想一想,流水能塑造出哪些地表形态?试举例说明。
流水能塑造出侵蚀地貌,如峡谷、瀑布等; 堆积地貌,如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
新课导入:外力作用
1.概念: 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 2.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
流水地貌
1.概念:流水塑造的地貌 2.类型: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3.研究意义: 对于水利、工程建筑、道路桥梁建设、农田基本建设、 河运航道等均有重要意义。
2.水对地表的侵蚀始于坡面,降水 在坡面上汇流,冲刷地表,形成各种侵 蚀沟。降水在斜坡上汇集成线状水流, 将地表侵蚀成不规则的细沟;随着侵蚀 力度的加大,部分细沟逐渐下切加深, 沟边出现明显的沟缘,沟头形成小陡坎, 再进一步下切侵 蚀便可形成冲沟。在我 国黄土高原地区,冲沟普遍发育,并且 规模较大,长度可达数千米或数十千米, 深度达数十米至百余米。读图2-18,完 成相关任务。
2.1.1 流水侵蚀地貌(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小结
河流发育阶段
发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特点
河流作用以下蚀和溯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 初期
源侵蚀为主
横断面呈V字形
中期
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减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弱,向河谷两岸的侵 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蚀作用加强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 河谷展宽,横断面呈宽而
成熟期
作用为主
浅的槽形
图示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溯源侵蚀与瀑布
侵蚀地貌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相邻流域的河流向源侵蚀速度不同,速度较快的,源头 向分水岭伸展的速度也快,最终首先切穿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另一侧河流的上河 流袭夺游注入此河,成为此河支流,这就称为河流袭夺。
溯源侵蚀与河流袭夺
侵蚀地貌
峡谷又称V形谷,两壁险峻陡峭, 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 谷地狭窄, 谷坡陡直, 深度通常大于宽度。一般分布于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两侧谷坡由坚硬岩 石组成的河段,下蚀作用为主。 形成过程: 外力沉积--地壳抬升—落差增大,流水下切
课堂检测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河流局部河段的改道演化。M地常见当地人淘金。
1.河道由先到后的形成顺序是(C )
A.T1 T2 T3 B.T1 T3 T2 C.T3 T2 T1 D.T2 T1 T3
2.M地堆积丰富的露天砂金矿,其原因是(A )
A.流水堆积后,经河流改道侵蚀出露 B.地壳抬升,含金基岩侵蚀出露 C.河流弯曲,凹岩堆积砂金 D.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堆积砂金
课堂检测
尝试解答
形成过程:第一阶段,地质时期太行山地区 地势平缓,河流侧蚀作用明显,曲流发育; 第二阶段,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增强, 但保留了曲流的形态,逐渐演变成“曲峡”。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结构
滑坡
泥石流
滑坡
泥石流
多发 地区
山地丘陵区、工 程建设频繁区都 是滑坡多发区
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及短时间 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危害
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造成破坏和河道阻塞, 泥石流还对城镇、矿山、乡村产生毁灭性破坏
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②主要由重力作
相同点
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
二、流水堆积地貌 1.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 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__冲_积__扇___。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 体,称为__洪__积_扇___。
2.在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___沙_洲____和地形平 坦的_冲__积_平__原__。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 常形成__三__角_洲___。
期被淹没,被称为河漫滩
地形平坦;在枯水期 出露,洪水期被淹没
冲积 平原
在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 盆地时,常形成地形平坦的冲
积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适合农耕
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
三角 洲
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 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
三角洲
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 海变细;地势低平, 组成物质颗粒较细,
点拨:在河流的凹岸由于水流流速急,泥沙不易堆积,水较深,适 宜建码头。
三、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概念: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__滑__动_面___整体滑 动的现象。 (2)危害:滑坡可以掩埋农田和村庄,___阻__断___道路,____淤_塞___河道, 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泥石流 (1)概念: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_固__体__碎_屑__物和____水____的混 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 危 害 : 泥 石 流 是 一 种 严 重 的 自 然 灾 害 , 往 往 给 工 农 业 生 产 、 _交__通__运__输_、_城__市_建__设__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21流水地貌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1)

问题探究1
1.图甲中三段河谷AA′、BB′、CC′,分别对应图乙中的哪个河 谷?其形态有何特点? 答案 上游河谷AA′对应Ⅰ,河道较窄,岸壁较陡,呈V字形;中 游河谷BB′对应Ⅱ,河谷逐渐开阔;下游河谷CC′对应Ⅲ,河谷更 开阔,呈槽形。
问题探究1
2.三段河谷AA′、BB′、CC′分别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 答案 河谷AA′以向源头侵蚀(溯源侵蚀)、向下侵蚀(下蚀)为主;河谷 BB′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侧蚀)为主;河谷C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 (侧蚀)为主。
初期 中期 后期
流水侵蚀地貌总结
下蚀和溯源侵蚀 V型河谷、河流阶地
U型河谷、曲流、牛轭湖 下蚀减弱侧蚀增强
槽型河谷
侧蚀为主
当堂检测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为槽形河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河谷 D.水深壁陡
常见的地貌类型 地貌: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
流
风
水
成
地
地
貌
貌
喀 斯 特 地 貌
海 岸 地 貌
地质作用
流水
火山 地震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不同 外力作用
冰川 风力
海浪
地壳运动
风化
侵蚀
岩浆活动
搬运
沉积
变质作用
固结成岩
第一节
流水地貌(第一课时)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流 地表水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冲沟、
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示意发源于太行山的拒马河的河流阶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流水地貌PPT课件

28
心滩
心滩通常堆积在河流的中心,是由双向 横向环流所致。 双向环流,主要发生在平直河道,又可 分为底部辐散型和底部辐聚型环流。
29
枯水季节,中部水流流速相对快,两岸流速相 对慢,形成微下凹的水面,表层水流向中心流 动,底层水为了补偿河流两岸流失的水量,形 成底部辐散型的双向环流。 洪水季节,过水断面往往中间增水多水面高, 两岸低,呈上凸型,表层水由河流中心流向两 岸,而两岸水为了补充流失的水量,自底部流 向中心,形成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
34
35
36
37
阶地类型
侵蚀阶地,多由基岩组成。阶地面上没有或残 余零星河流冲积物。多分布于构造抬升的山区 河谷中或河流的上游。 堆积阶地,河流的中下游分布普遍,主要由冲 积物组成。堆积阶地的堆积物厚度一般比较厚, 一般由气候变化引起。 基座阶地:阶地上部为河流冲积物,下部为基 岩。这说明河流的下切强度较大,超过了河流 的堆积。一般是由构造运动引起的。
✓ 沙波:河床上由泥沙堆积而成起伏不平的波状
地形称为沙波。
✓ 壶穴和岩槛:基岩河床中被水流侵蚀冲磨的深
穴为壶穴。基岩河床中较坚硬岩石横亘于河床 底部而成岩槛。
24
25
26
27
边滩
通常边滩堆积在河流的凸岸,是由弯道 处的(单向)横向环流所致。 单向环流,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弯 道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过水断 面形成的单一闭合的横向环流。 弯道处表层的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底 层的水流由凹岸补偿流向凸岸,使得凸 岸出现堆积,凹岸出现侵蚀。
6
7
8
9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大量的松散固体堆积物 充足的水分条件 较陡的谷沟纵剖面,一般大于10度
10
泥石流的类型
心滩
心滩通常堆积在河流的中心,是由双向 横向环流所致。 双向环流,主要发生在平直河道,又可 分为底部辐散型和底部辐聚型环流。
29
枯水季节,中部水流流速相对快,两岸流速相 对慢,形成微下凹的水面,表层水流向中心流 动,底层水为了补偿河流两岸流失的水量,形 成底部辐散型的双向环流。 洪水季节,过水断面往往中间增水多水面高, 两岸低,呈上凸型,表层水由河流中心流向两 岸,而两岸水为了补充流失的水量,自底部流 向中心,形成底部辐聚型的双向环流。
34
35
36
37
阶地类型
侵蚀阶地,多由基岩组成。阶地面上没有或残 余零星河流冲积物。多分布于构造抬升的山区 河谷中或河流的上游。 堆积阶地,河流的中下游分布普遍,主要由冲 积物组成。堆积阶地的堆积物厚度一般比较厚, 一般由气候变化引起。 基座阶地:阶地上部为河流冲积物,下部为基 岩。这说明河流的下切强度较大,超过了河流 的堆积。一般是由构造运动引起的。
✓ 沙波:河床上由泥沙堆积而成起伏不平的波状
地形称为沙波。
✓ 壶穴和岩槛:基岩河床中被水流侵蚀冲磨的深
穴为壶穴。基岩河床中较坚硬岩石横亘于河床 底部而成岩槛。
24
25
26
27
边滩
通常边滩堆积在河流的凸岸,是由弯道 处的(单向)横向环流所致。 单向环流,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弯 道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过水断 面形成的单一闭合的横向环流。 弯道处表层的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底 层的水流由凹岸补偿流向凸岸,使得凸 岸出现堆积,凹岸出现侵蚀。
6
7
8
9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大量的松散固体堆积物 充足的水分条件 较陡的谷沟纵剖面,一般大于10度
10
泥石流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