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学案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复习课教案

一、压强
1、固体压强
压力
压强定义
压强公式
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
2、液体压强
测量仪器
液体压强特点应用1 2 3
3、大气压强
证明存在
测大气压实验
影响大气压因素
二、浮力
1、浮力产生
2、浮力大小
3、浮力方向
4、阿基米德原理
5、浮沉条件
6、浮力应用1 2 3 4
归纳中
学生回答
留下几个内容由学生提出如气压标准、单位
学生回答
给学生归纳知识的机会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课上练习
总结
归纳浮沉条件
三种情况:悬浮上浮下沉
重力和浮力大小关系
物沉浮
平衡状态
漂
悬
非平衡状态
上浮
下沉
1、教材中99页轮船、独木舟、潜艇的原理
2、就热气球、自编一道浮力计算题
3、动手动脉学物理100页、1 2 3 4 5题
4、物理练习册上相对应这方面知识内容的习题
小节本节内容、布置作业
学生填写
播放教学资源光盘
学生提问
教学反思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课题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课型
复习课
备课人
侯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系统的复习全章内容,加强学生对这一章内容有较清晰的掌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及课件的使用加深学生对学科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
重点
浮力计算、液压、大气压产生及计算
难点
浮力(阿基米德定律)应用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个性修改
归纳总结本章内容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2013年中考物理《 压强和浮力》复习学案班级 姓名1、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 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 。
⑷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⑸重力与压力的区别:(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2)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是由于物体间的挤压形变而产生的,施力物体是施加压力作用的物体,受力物体是被压物体。
(3)重力的方向总是 ;压力方向总是 支撑面,由于物体支撑面有不同的方向,所以压力也有不同的方向。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 本P73图13、1-3乙、丙说明: 。
将图甲图小桌上的砝码去掉,将看到的现象是: 。
该现象说明: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 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 和 对比法○3、压强: ⑴ 定义: 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 物理量⑶ 公式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米2(m 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 、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 压强单位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⑸灵活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1)利用p =F /S 计算固体压强的关键是确定受力面积,解题时,要抓住“受力”二字, 分析物体表面到底有多大面积受到压力作用,而不能取任意的一个面积代入。
(2)解题的思路:①根据物体平衡条件和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求出压力F ;②确认受力面积S ;③再根据公式p =F /S 求出压力对受力面的压强,要特别注意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学案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复习学案班级 姓名 组长基础知识清单一、压强1、定义: 。
2、公式:3、压强的单位: 、4、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a 、增大压强的方法: 、各举一例: 、b 、减小压强的方法: 、各举一例: 、5、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6、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1atm= mmHg= Pa7、液体(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二、浮力1、浮力的方向:2、浮力的大小:F 浮= ( 原理)3、沉浮条件4、浮力的计算(1) (2) (3)中考链接A 级1、一辆坦克对地面的压强是2×105Pa ,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
2、一名潜水员需到水下打捞体积为5×10-3m 3的物体,当他潜入水下10m 深处时,他所受水的压强为Pa,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N,浮力的方向为。
3、用锤子将木桩打入泥巴,若已知木桩受到的打击力是50N,锤子与木桩的接触面积约为1×10-4 m2。
则打击时木桩所受的压强约为 Pa,合 kPa。
4、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即将投入运营的高原列车有完善的供氧系统和完备的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A.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小B.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大C.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小D.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大5、细心的郑明飞发现家里用过一段时间的菜刀,爸爸要把它磨一磨,这是为了减小__________,从而达到增大____________的目的。
6、今年5月20日,我国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拦河大坝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
三峡大坝的船闸是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它能让大型轮船在上下游之间顺利往返航行。
7、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________,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
比较________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________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第五节浮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浮力、了解其产生及其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应用原理计算浮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用具:教师: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弹簧测力计、空易拉罐筒、钩码若干、烧杯、乒乓球、红毛线、水、自制课件。
学生: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弹簧测力计、水(1套/组)。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二力平衡的条件?2.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怎样?(二)新课引入视频展示: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
学生感知:乒乓球按入水中又浮上来。
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从本节起我们开始学习“浮力”。
(三)新课教学1.什么是浮力?(1)演示实验:压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漂浮在水面。
问:漂浮在水面的木块受几个力?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水)。
实验结论: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下沉,且一直沉到水底。
师(激趣):下沉的石块受浮力吗?生:受(或不受)。
教师继续演示:先测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然后测出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视重F,。
分组讨论:为什么浸在液体中的视重F,小于空气中的物重G。
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沉入水底的石块也受浮力作用。
学生归纳浮力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力,叫浮力。
演示实验:找一段较粗的红毛线(便于观察),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乒乓球和大烧杯的底部,将水注入大烧杯直到将乒乓球浸没,观察红毛线拉直方向?将大烧杯的一端垫高,再观察红毛线拉直方向?学生观察现象归纳: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压强和浮力》复习学案

《压强和浮力》复习学案潜山四中黄方红一、考纲(2012)明晰1.理解压强的概念、定义式P=F/S,知道其单位:帕(Pa);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必要性和具体情况下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3.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能举例说明大气压强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4.能定性地分析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不要求进行定量的计算)。
5.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能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准确表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能运用其关系式F=ρ液gV排进行简单的计算。
6.能通过简单的受力分析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等知识判断具体情况下物体的浮沉。
二、精彩呈现1、揭秘: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用手握住乒乓球时,手与乒乓球之间的接触面积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压强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而用两手指捏住乒乓球时,手指与乒乓球之间的接触面积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压强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
2、原因:在密度一定的情况下,液体的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而_____(填“增大”或“减小”)。
3、揭秘:杯内酒精燃烧后,空气膨胀,气压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水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在杯中上升。
4、原因:踩瘪的乒乓球(注意不要踩破),放入热水中烫一下,球内空气受热膨胀,压强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实验表明:在体积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压强越______(填“大”或“小”);温度越低,压强越______(填“大”或“小”)。
例:程跃同学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没有破裂。
对于球内气体,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质量 B.密度 C.压强 D.体积5、实验表明:流动的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_____(填“越大”或“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_____(填“越大”或“越小”)。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复习课详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课详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基本概念填空1、压力和压强:⑴压力:①定义:②压力的方向和作用点③压力与重力的区别:⑵压强:①定义②公式③单位④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2、液体的压强:⑴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⑵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和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深度增加,液体压强;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⑶液体压强公式:。
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和有关, 而跟其它因素无关。
⑷连通器的原理:3、大气压强:⑴叫大气压强⑵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⑶大气压的测定①托里拆利实验:②标准大气压的值:③大气压的变化: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___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1、概念: 叫做浮力2、产生的原因:3、阿基米德原理:4、物体的浮沉条件:设G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物重,F浮为浮力,则:(1)当F浮 G时,物体下沉。
5、物体漂浮在液面上的条件:(2)当F浮 G时,物体悬浮。
6、求浮力大小的方法:(1)称重法(根据定义):(3)当F浮 G时,物体上浮。
(2)压差法(产生原因):(3)公式法(阿基米德原理):(4)二力平衡法(悬浮、漂浮条件): 7、浮力的应用:(2)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来实现浮沉的;(3)热气球是通过改变来实现浮沉的。
8、物体浮沉的几种状态与过程状态与过程F浮与G ρ物与ρ液V排与V物应用漂浮上浮悬浮下沉沉底例题及巩固练习:(压强部分)1、如图所示,画出各图中A物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
2、如图A、B、C、D四图中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分别为F A、F B、F C、F D,则F A= ,F B= ,F C= ,F D= 。
A B C D3、桌面受到的压强是500帕,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4、如图所示:一块砖的质量为m,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S;若A、B、C、D各图中砖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 A、F B、F C、F D,压强分别为P A、P B、P C、P D,则:F A= ,F B= ,F C= ,F D= 。
《压强和浮力》复习课 导学案

《压强和浮力》复习导学案之--压强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课前复习】1、压力: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2.物体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是表示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1Pa= N/m2 1 MPa = 1000 KPa =________Pa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性。
液体压强的特点是:液体对容器和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________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有关系。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4.历史上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__________。
最早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
1标准大气压等于 Pa,相当于 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5.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
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课堂反馈】1.下列图中达到了增大压强效果的是()A 、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 B、啄木鸟的嘴插入坚硬的树皮C、房屋有面积很大的地基D、拖拉机安装履带2.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右上图,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 A和p B,则()A.p A>p B B.p A<p BC.p A=p B D.无法判断3.学校改建操场时,工人师傅用一根灌水的透明长塑料管检查操场是否水平。
当管中的水静止时,管两端的水面一定____________,当塑料管的一端提高10cm,最终管两端水面的高度差为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4.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下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_______(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压强和浮力复习导学案

压强和浮力复习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 通过复习,理解压力、压强,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大气压强的方法,知道大气压强与人类的关系。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会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 通过复习,认识浮力,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学生自己复习看书,填好后小组交流)1.压力定义:。
2.压力的方向:。
3.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4.压强定义:5.公式:(文字),(字母)6.单位:(主)换算:7.含义:p=50Pa,表示。
8.增大压强的方法:或。
9. 液体压强特点:①;②③④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和液体的有关,而与液体的、、重力、容器的、容器的均无关。
10.公式: (其中ρ是指, h是指)11.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
12.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
13.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浮力与和有关,而与物体的、、、、等均无关。
14.浮沉条件15、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 G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V物V排V浸V物V排V浸V物受力比较:密度比较:(二)精讲点拨(做完组内交流,并重点讲解答案不同的题目)1.出示例题。
例1.如图正方体A 、B,已知G A =20N, G B =10N, L A =10cm, L B =100cm,求图a 中(1) A 对B的压强;(2) B对地面的压强 图b 中 (3) A 对地面的压强; (4)B 对A 的压强图例2.如图所示是三个相同的烧杯,甲杯放盐水,乙杯放煤油,丙杯放水,当杯底受到液体压强相等时,画出杯内液面的大概位置。
例3.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1)分析图B 、C 、D ,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_ ___有关.(2)分析图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________N .(4)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请你简述实验方法.例4.如右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池中缓慢注人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 ( )A .仍能静止B .向下运动C .向上运动D .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三)拓展延伸(小组讨论后总结)运动员滑冰时,冰刀下面会出现一层水,这层水跟润滑油的作用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店地址:/
上图为本店手机淘宝二维码,具体使用方法可以参考:/view/4fd3ef2fcfc789eb172dc8dc.html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压力、压强和浮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压力和浮力。
2、知道测量气压的方法、抽水机的工作原理,熟记标准气压的值。
3、知道大气压强的成因及变化规律,并能用大气压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等重要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
4、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分析实验问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及特点;探究浮力的大小。
5、能够熟练运用本章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解答和计算
学习重点:本章基本公式、概念的识记,能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本章的重要实验
学习难点:熟练运用本章中的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课前预习学案】
知识梳理,构建网络:
概念: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
压力方向:于接触面并指向物体
压力和重力的的区别
压强概念:
公式:
压强单位:帕斯卡(N/m2);符号: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应用
液产生原因:液体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压体
强的
和压
浮强
力应用:连通器特点:
举例:
液体压强的传递: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
向各个方向传递
大成因:大气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气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压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强大气压强的应用:抽水机
关系:
流体压强的特点:应用:升力的产生
定义: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的托力
①称重法:
压②压力差法:
强浮力计算:③原理法:
和④平衡法:(漂浮、悬浮)
浮浮沉条件:上浮:F浮G物,下沉:F浮G物,
力悬浮、漂浮:F浮G物
浮沉条件的应用:轮船、潜水艇、密度计、气球和飞艇
预习检测:
1、在生产和生活中,用螺丝钉固定工件时需要在螺丝帽下面垫上一个较大的垫圈,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大螺帽和工件之间的摩擦
B、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强
C、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力
D、起装饰作用,使工件更美观
2、关于液体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只对容器的底和侧壁有压强
B、液体的质量、体积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C、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就越大
D、同一种液体的压强只跟深度成正比
3、一块泡沫漂浮在水面上,他有3/4的体积露出水面,则它的密度为
Kg/m3,当一质量为0.4kg的水鸟停在该泡沫上时,泡沫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则该泡沫的体积为m3。
4、潜水艇是靠改变来实现在水中的沉浮。
5、小明同学把一个体积为125cm3苹果放入水中,苹果在水里处
于悬浮状态,则苹果所受的浮力为N,小明从水中取出苹
果,分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块,如图所示,再将小块放入水中,
发现小块沉入水底,据些现象可以推断:若将大块浸没入水中,
松手后大块将会(g=10N/kg,水的密度为1×
103kg/m3)。
6、课本80页图14.2-2说明了。
预习反思:
通过对本章的预习,本章你还有哪些疑惑和问题?
【课内探究学案】
预习展示: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小组长汇总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合作探究:
1、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哪些?从身边的生活中各举出几个例子,明确是具体采用的什么方法。
2、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3、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方法以及浮力和密度知识的整合。
精讲点拨:
1、学生在前面的预习中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2、本章知识在中考试题中的重要考查点。
归纳反思:
请同学们将学习内容进行整理、补充并归纳,同时提出对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
达标检测:
1、体积为7×103m3的潜水艇悬浮在海水中时,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N(g=10N/kg,ρ海水=1.03×103kg/m3);把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后,潜水艇将上浮,在未露出水面之前,潜水艇所受的浮力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潜水艇上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
如果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
拌,鸡蛋会,这一现象说明:。
3、2007年4月18日零时起,中国铁路采用“和谐号”动车组开始了
第六次大提速.高速列车经过时,若人离铁道太近很可能被吸进铁道,应特别注意安全.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增大
B.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减小
C.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大,压强增大
D.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大,压强减小
4、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它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它排开水的体积将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聪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在同一杯水中先后做了如图1所示的两次实验,这是为了探究()
A、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B、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密度的关系
C、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
D、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的关系
6、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烧杯,如右图所示,
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
中液面恰好相平。
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
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
F 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
【课外延伸学案】
1、为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某中学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
置。
他们首先向一个大水槽里灌满水,水深为
h= 0.2m,此时水对水槽底部的压强是
Pa.然后松开铁夹,水流入a、b两管,稳定后,
a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1,b管中水面的高度为h2,
则h1 h2(选填“>”、“<”或“=”,取g = 10N/kg)。
2、飞机机翼初看好象是一个整体,实际上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如图。
它的襟翼可以绕轴向后下方、后上方偏转。
飞行员在飞
机上升、平稳飞行、下降和着陆减速等过程中,是通过操纵杆
改变襟翼的弯度来改变飞机的升力、阻力的。
下图是简化的机
翼截面图,其中表现飞机上升的是
3、城市道路建设中,人行道上都要求铺设供盲人行走的“盲道”,实现无障碍通行。
图4是一幅人行道的照片,图片左侧是“盲道”,其地砖表面有一棱棱凸起的部分,而右侧是普通人行道,其地砖表面是平的。
盲人行走时,如果不小心从盲道走到了普通人行道上,由于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脚底受到的压强,他能够根据脚底的感觉重新回到盲道上。
4、2002年3月下旬,香港淘大花园爆发“SARS”,经香港卫生署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引起淘大花园“SARS”病毒大面积
传播的原因之一是:当地一些家庭很少使用地漏
排泄地面上的污水,从而造成与卫生间地漏相连
的U型存水弯头处没有存满足够的水,有的甚至
是干的,因此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请你从物理学
的角度对上述事件的原因作出简要分析。
5、植树节里.小情同学用图15所示的水桶提了15L水给刚栽上的树苗浇水,已知桶自身质量为1kg,桶中水深h为30cm,提水时,手的受力面积为1×10-3m2.(水的密度为1. 0×10-3kg/m3,g取10N/kg)
求:(1)水对桶底的压强是多大?
(2)提水时,人手受到的压强是多大?
6、完成“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本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