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毅文学评论@一个隐喻下的荒唐故事

合集下载

鳄鱼主义与金鱼主义——关于莫言与李建军之间的争论

鳄鱼主义与金鱼主义——关于莫言与李建军之间的争论

长城论坛6鳄鱼主义与金鱼主义)))关于莫言与李建军之间的争论王学谦莫言好像喜欢鱼,他经常拿鱼说事儿。

他在武夷山与李建军交锋的时候,把李建军这种否定性风格的批评家,称为/狗鱼批评家0,把郜元宝也称为/狗鱼批评家0。

在5小说的气味6中,说大马哈鱼能凭借气味回到出生地产卵,小说家也应该有敏锐的味觉,小说家要调动自己的全部感觉。

他有一篇文章,叫5你是一条鱼6,提出/鱼虾0论。

他说,如果说日本人是一群鱼,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就是一群虾,是鱼群中的虾。

在5厨房里的看客6中,他说自己总是远离厨房,惟独喜欢在厨房看妻子收拾海鱼,因为这样的情景总是让他回味起童年、母亲。

在5吃事三篇6中,他说童年的时候总是处于饥饿状态,夏天下过大雨以后,庄稼地里一片汪洋,大家在水里捞鱼,他捞到一条奇怪的鱼,/它周身翠绿,翅尾鲜红,美丽无比。

0但吃起来味道很腥。

莫言也是一条鱼,鳄鱼。

虽然在5动物世界6里大家都不讨厌它,但那是离远了看的缘故,是生态意识的缘故,要是真的到了鳄鱼跟前,难免要起鸡皮疙瘩,甚至是严重的讨厌、愤怒。

莫言小说就是鳄鱼文体,带着鳄鱼的凶相、丑陋、狰狞和腥味。

他写小说,不喜欢客观性的真实,也不喜欢各种大大小小的规矩,喜欢爆炸性的想象力。

但是,这种想象力没有朝向蓝天、白云和天堂里的花园,而是朝着阴云密布、电闪雷鸣的雨季,朝向阴暗潮湿,朝向屎尿横飞,朝向凶恶残暴,朝向危机四伏的地带。

他释放了英雄好汉的王八蛋精神,把大便与香蕉相提并论,写跳蚤在女人阴毛里爬行,一直写到酷刑,5檀香刑6里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凌迟,令人毛骨悚然。

莫言这种鳄鱼主义倾向注定要遭到一部分人的质疑。

早在80年代末期,莫言轰轰烈烈进入文坛不久,就有人发现了这个问题。

王干就狠狠地批评了莫言。

王干写过5大红灯笼为谁挂6,把闻到的后殖民气味与中国电影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得出一种/家丑不可外扬0的理论。

你张艺谋不应该把中国的丑事演给外国人看,你让那些外国人津津乐道地欣赏中国人的丑事,这太有失中华民族的面子了。

评析《我生活的故事》中的隐喻

评析《我生活的故事》中的隐喻

评析《我生活的故事》中的隐喻
《我生活的故事》是一部值得钦佩的作品,它广泛地涉及了生活中的各种隐喻。

作者通过角色的隐喻及无数的自然因素的应用,深入地把握了现实世界的真正本质,展现出美好的一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析《我生活的故事》中的隐喻的种类和作用。

首先,《我生活的故事》中的角色隐喻是最显著的。

角色隐喻是使用某种人物来反映某种特定情况或思想的一种文学手法。

其中,绝对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主角:安迪。

安迪象征着一种对人类生活现实的最伟大的认识,他代表了不服从也不妥协的精神,和勇敢地与周围的世界抗争的意志。

他的愿景是希望在漫长的黑暗中找到一线光明,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此外,《我生活的故事》中还有许多自然因素的隐喻。

自然因素隐喻表达了一种知识或思想观点。

例如,无论是西部的大草原,还是芝加哥的沼泽,作者都隐喻了光明和黑暗,喻示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绝望的双重面貌。

此外,湖泊和树木也反映了情感的纠缠,犹如游荡于大江之中的小船,对挣扎的生活,而且展示了安迪最终能够走出黑暗中的希望。

最后,另一种隐喻是文字隐喻。

文字隐喻是通过把某种词组用来反映某种状态的一种表达手法。

例如,作者的主题句“我的生活只是一条流淌的小河”,比喻了安迪当时的环境,也犹如他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挣扎的状态。

总而言之,《我生活的故事》中各种隐喻的使用赋予了作品独特
的生命力,从而使读者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作者最终要传达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够深受许多读者喜爱的原因所在。

《人羊》中的隐喻叙事

《人羊》中的隐喻叙事

《人羊》中的隐喻叙事作者:于静静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14期摘要:隐喻是大江健三郎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其早期作品《人羊》为中心,从修辞隐喻、身体隐喻和空间隐喻三方面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隐喻叙事特点。

大江小说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个隐喻的想象世界,理解其隐喻的本质,对于挖掘小说精髓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人羊》隐喻大江健三郎大江健三郎作为日本“战后新文学旗手”,是继川端康成之后日本第二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他的作品颇丰,文学主题多样,富有特色。

纵观其作品,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极其重视小说方法的作家。

他是作家,同时也是文学理论家,曾出版发行了《小说的方法》这一吸收借鉴结构主义美学、人类文化学等欧美文化理论、综合论述身为作家的文学活动之手法和主题的文学论,为研究其作品的学者提供了具有巨大参考价值的文献。

大江在学生时代就热心于文学创作,1957年以学生作家的身份发表了《奇妙的工作》,在文坛崭露头角。

同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人羊》。

这部小说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作品以战后为背景,讲述战后美国大兵在公交车中欺凌日本人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麻木不仁的同胞的控诉及反战的主题思想。

“难读难懂是人们对大江作品较为一致的评价”①。

其晦涩难懂的原因之一是作品中大量隐喻的出现。

由此可见,隐喻是大江文学的重要叙事策略。

隐喻是艺术思维的基本特征。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隐喻被诗人用来表情达意,后来被引入小说中,成了现代小说语言的一个基本特征。

可以说,大江小说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个隐喻的想象世界,理解其隐喻的本质,对于挖掘小说精髓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以大江的《人羊》为中心,试论其隐喻的叙事策略。

一、修辞隐喻隐喻在相当长历史时期里是为诗人所使用的,随着意识流小说引入隐喻之后,隐喻的修辞手法便成了现代小说的基本特征。

从大江的早期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隐喻的青睐,经历了中期之后,到了后期隐喻已经成为他创作的一个重要叙事手段,说隐喻在他作品中的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也不为过。

小说文学评论实例

小说文学评论实例

小说原文欣赏:青龙偃月刀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吗?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动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个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须眼角余光的照看一套古典绝活儿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仔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儿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啊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的眼皮轻轻跳了一下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深圳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深圳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深圳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语文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法平视的草垛刘星元我无法平视那些草垛。

在深秋,甚至比深秋更为深邃的季节,它们三三两两的割据一方,如一个村子中不同姓氏的家族分布一般,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

它们像伟岸的兵勇一样拱卫着人间的部落,拱卫着人们的柴米油盐、婚丧嫁娶。

其实这是必然的——在人间的秩序里,人们凭借自己的血液和姓氏分庭立户,散布于村庄的不同方位,作为人类的附属之物,那些草垛必然跟随着人的安居乐业而落地生根,又必然跟随着人的腾转挪移而改变自己占据的那一片土地。

人走到哪里,它们就会跟随到哪里。

无数个深秋,我们心存敬畏,驾着丰收的马车,驾着载着粮食和柴禾的马车,小心翼翼地从已经分娩的土地上穿过,并且告诉自己,决不让任何一束柴草留在风中。

那些满载柴草的马车又高又大,每一辆都是一座向着村庄缓缓移动的山丘,山丘之上,最高的那一束柴草在夜空中往往篡夺着神的权威。

这样说绝对没错—唯当此时,它就是神,是我们全部的丰收和幸福。

在神的庇护之下行走,我们何其丰盈富足,用尽力气的我们都带着甜蜜的疲惫,顺从地低下了头。

而这些堆在马车上的柴禾,转移到村庄周围,就是我们称之为草垛需要仰视的山峦。

我总是朦朦胧胧看到那些以从草垛里抱来的柴禾为脚的炊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行走。

我没敢顺着炊烟往下看,因为我知道,炊烟之下,就是我的母亲。

她和任意一位家乡的母亲一样,面对生活,她从来都是低着头,不看高处。

那么,炊烟之上是什么呢?我想起多年前的深秋,我们——我和姐姐躺在草垛之上望向天空的情景。

在我们看来,草垛那么高,高过了村庄里的任意一间屋子,高过了卧在远处的任意一座山,高过了我们能攀爬的任意一种高。

文学短评类题目汇总及答题思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学短评类题目汇总及答题思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学短评类题目汇总及答题思路归纳一、概念: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

即对作品的形象、情感、思想内涵、艺术特点进行点评。

(必修上册69页)二、方法:考试中相关题目主要涉及文本内容和主题的呈现,答案主要围绕所给关键词在文本中的内容阐述或者分析及主题展开,阐述指向围绕关键词写的具体内容,分析指向关键词内容背后的好处和作用。

当关键词是“物”时,需要明确物的象征义。

考生在解答时,只需要对关键词展开阐述或者分析,指出主题即可。

目前文学短评题块还很少涉及语言特色、艺术手法(),要做好相关备考准备。

三、注意:“评”(评论)和“感”(读后感)的区别。

文学短评,就是要“评,即评论、论述、讲道理。

答题时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然后结合文本阐释自己的看法,写出独到的认识。

三、实例及思路归纳2023全国一卷——陈村《给儿子》给儿子陈村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

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

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

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

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

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

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

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

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

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

他们没有坏意。

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个小时。

你能看到村子了。

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

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

主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时刻警惕着。

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兴趣。

你要沉住气。

你谢过主人,再别理狗的讹诈,去河边寻找滩船。

如果你运气好,船上只有一两个客,你就能躺在舱里,将头枕着船帮,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

船在桨声中不紧不慢地走。

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

凡人故事,时代隐喻——白先勇小说《一把青》的跨媒介分析

凡人故事,时代隐喻——白先勇小说《一把青》的跨媒介分析

凡人故事,时代隐喻——白先勇小说《一把青》的跨媒介分析俞巧珍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2015年,台湾导演曹瑞原将白先勇的小说《一把青》搬上荧幕。

他将近万字的小说文本拓展成长达三十集的电视连续剧。

无论在人物设置、故事情节还是叙述空间上都有较大的调整和改动。

难得的是,这种调整与改动不仅充分体现了原著精髓,更在此基础上深化和明晰了个体故事背后的群体性时代经验,成为有别于官方历史叙事的边缘性'历史'再叙述。

同时也照应了白先勇隐藏在文本深处的关于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思索。

【总页数】9页(P132-140)
【作者】俞巧珍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 [2]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厦门361005; [3]厦门大学文学所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没有明天的故事--论白先勇小说的"时间" [J], 方东
2."凡人系列"与"展开"叙述——论白先勇《台北人》的"凡人"故事 [J], 尤作勇
3.唱尽一曲乱世悲歌——谈白先勇小说《一把青》 [J], 王慧瑶
4.聚焦凡人善举注重典型引领讲述江西故事——江西日报新时代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实践 [J], 宋茜
5.论白先勇小说《一把青》的女性悲剧 [J], 苏安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关解构和隐喻,或者荒诞叙事

有关解构和隐喻,或者荒诞叙事

张艳梅2019年第4期《收获》刊发了青年作家小说专辑。

包括:赵挺 《上海动物园》 ,渡澜 《傻子乌尼戈消失了》,郑执《蒙地卡罗食人记》,王侃瑜《语膜》,武茳虹《萨耶沙漠》。

作者是“85后”“90后”,他们观察生活的视角不同,从生存状态到精神空间和心理世界对当代人的剖析,各有发现;小说艺术表现上,现实批判,诗意浪漫,荒诞魔幻,黑色幽默,风格多样色调纷呈音调各异。

本期专栏准备讨论其中的两篇,赵挺的《上海动物园》和郑执的《蒙地卡罗食人记》。

这两篇小说是在写虚无吗?显然不止于此。

主人公是被动的等待戈多,还是主动的出走远方?如果小说是写解构和反抗,那么消解的是什么,反抗的又是什么?女性意味着希望和拯救吗?两篇小说结尾,等待的女性最终并未出现,是对“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回应吗?鲁迅在《希望》一文中写到: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缥缈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

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的迟暮也即凋零了。

然而现在没有星和月光,没有僵坠的蝴蝶以至笑的渺茫,爱的翔舞。

然而青年们很平安。

我只得由我来肉搏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

但暗夜又在哪里呢?现在没有星,没有月光以至没有笑的渺茫和爱的翔舞;青年们很平安,而我有关解构和隐喻,或者荒诞叙事Column专栏中国当代文学现场·中短篇小说的面前又竟至于并且没有真的暗夜。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之所以抄录这么长一段文字,是想和读者朋友一起回顾一下鲁迅当年的心境,以及他对年轻人的忧虑和期待。

愿这于当下青年之消沉,仍旧是希望的鼓舞。

1.上海•动物园vs蒙地卡罗•食人记上海和蒙地卡罗两个地域在小说中并未出现(蒙地卡罗只是作为西餐馆的招牌),作为虚指,提示了某种空间的特殊性和特定性。

动物园和西餐馆看起来毫无关联,又有着说不清的内在纠结。

两篇小说风格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赵挺的反讽,郑执的幽默,一个跳动在热闹的俗世生活里,一个弥散在漫天白雪的寒意里,一个是白领精英的游戏人生,一个是下岗工人的残酷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隐喻下的荒唐故事
——读梅妝《青木原》
文/李建毅
伟大的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艺术要获得永恒,就只能暗示,不可明言,而暗示的最好方法便是提
供多种可能。”而梅妝的《青木原》无疑是为暗示提供了一种可能。故事由一个医院的司机,把三个本来
正常的股票客江峁、环保局局长季康和广告动画设计师安仕远,通过诱惑对方搭顺风车的方式骗到了青木
原精神病医院,顶替因渎职丢失的三个神经病人的故事,来暗示了物欲横流、人性扭曲的荒唐。我认为作
品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作者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构筑了一个以何记者采访为故事线的方式进行,整个故事构思巧
妙,故事离奇曲折,看似虚幻,其实处处回归到现实社会,扎根于真实生活。
小说通过何记者的采访,像剥开洋葱一样的层层剥开主人公犯罪的动机。由于自身的现状使得对司机
这份工作的在意,在抽空与妻子巫山云雨后才发现自己载的三位精神病人逃之夭夭,由于担心失掉保命的
工作,最后产生了李代桃僵的犯罪动机。接下来便由动机到实施的过程。可以想象,要让三个正常的人变
成所谓的“精神病患者”其过程自然不会容易,可是精神病医院的粗暴扣押,包括看似漂亮,实际却缺乏
流程操作的护士苏小婉却不听三人的解释,荒唐的将三人当成了真正的“精神病患者”。让三人在青木原
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而且还构筑了另外一个在青木原,以正常人被硬塞进来当成精神病的羊蝎子,
他被老婆冯紫骗到青木原。来青木原第五日,羊蝎子乖乖接受“被精神病”这个现实,该打针打针,该吃
药吃药。通过与主人公不太相关的人物的出现,其实是反衬了主人公故事的合理性,加深了主题和读者印
象。
其次,本小说的心理描写的成功,也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如写丢失三个患者的心理“我怕,
真的好怕!就想起近日自杀的一家三口”,写在审讯室的恐惧,用“屁股下的椅子,被四大铁钉施了定身
法”,写主人公坐牢担心老婆姚木槿做出卖色相的想法,先用程二麻老婆做想象的引子,再联想到姚木槿
做的事等都很成功。
其三,本小说用词的恰当和接地气也是小说主要的成功原因之一。如描写主人公的老实用“骨子里却
树叶落下怕打脑袋”,描写北大荒:“盘子靓,条杆好,再加上会开拖拉机,姑娘们围他莺歌燕舞。”写
精神病患者女人声音“尖锐能把耳膜刺穿,也能把岩石刺穿。”等都用得恰到火候。
总体来说《青木原》是对当代社会某些阴暗面的成功暗示。这契合了博尔赫斯要求作品“不可明言”
的要求。无疑是写得非常成功的短篇小说。

个人简介:李建毅,男,苗族,原名李德全,湖南省绥宁县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评论家协会
会员,惠州市散文与散文诗学会会员副会长兼秘书长,惠州市大亚湾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大亚湾文艺》
编辑。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100万字。发表作品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文学评论。作品
散见于《中国文艺家》《神州》、《作品》、《散文百家》、《小作家选刊》、《参花》、《读书文摘》、
《北方文学》、《青春岁月》、《青年文学家》、《西江月》、《西江文艺》、《惠州日报》、《宝安日
报》、《中山日报》等五十多种公开出版刊物。出版有诗集《爱的谶言》。文学合集《故乡远逝的记忆》、
长篇报告文学《科日故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