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部 农业农村部 水利部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
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年(卷),期】2018(0)28
【摘要】环生态[2018]3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厅(局)、渔业厅(局)、水利(水务)厅(局):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做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制订了《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落实。
【总页数】9页(P71-79)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水利部;农村;农业;流域;印发;水污染防治【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9
【相关文献】
1.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 [J],
2.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科技部中科院国家林草局关于印发《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农建发[2021]3号) [J],
3.生态环境部司法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林草局高法院高检院关于印发《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J], 无
4.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林草局高法院高检院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财资环[2020]6号 [J], 无
5.最高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司法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通知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水生生态系统是指以水为环境的各种生态系统,包括海洋、淡水湖泊、河流、湿地等多个类型。
在这些水域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即多种不同物种的共存和相互作用。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水生生态系统拥有独特的环境条件和生态过程,使得其生物多样性较陆地生态系统更为复杂和丰富。
水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其水体包含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空间,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持为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正常运转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与生态功能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为地球上所共享,其在环境保护、物质循环、食物链构建、气候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
1. 环境保护: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多样生物能够对水质进行自我净化,帮助去除有毒污染物质,维护水体的质量和清洁度。
例如,水生植物能够吸收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起到净化作用。
2. 物质循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氮、磷等元素的循环。
水中的微生物、浮游生物等能够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释放出有机肥料,为水中其他生物提供养分。
3. 食物链构建:水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不同物种之间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保证了能量的传递和物质的循环。
4. 气候调节: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气候。
同时,水生生物对于维持水体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稳定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需要进行全面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1. 建立保护区和保护政策:建立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区,加强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限制开发和破坏行为,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研究:通过进行环境监测,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自然环境知识:水域生物的生态多样性

自然环境知识:水域生物的生态多样性水域生物的生态多样性自然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水域生物是其中一个极端重要的组成部分。
水域生物的生态多样性对于地球上的整个生态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是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生物资源,其多样性和数量也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存续和发展,因此,研究和认识水域生物的生态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
水域生物包括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
淡水生物分布于各个河流和湖泊中,而海洋生物则分布于世界各海洋中。
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栖息的地区不同,还表现在它们之间演化的过程以及相互影响的途径都有很大的不同。
水域生物的生态多样性源于它们的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
通常来说,不同种类的生物栖息在不同的生境中,因而充分利用了水域环境的各种动态因素相互作用的机会,使得生态整体保持平衡。
同时,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是导致生态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例如,某种物种的死亡可能会影响哺食它的掠食者,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
这说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
水域生物的生态多样性,是由人类基于多年来的生态观察和实际调查所得出的结论。
人们发现,在水域环境中,水域生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生态多样性的形成也不仅仅是物种种类的多样性,也包括了生物多样性的维度。
首先,不同物种的活动和生命,需要不同的生境来适应;其次,水域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水流、水温、水氧气含量、天气、光照、酸碱度等,也会对水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起到重要影响。
淡水生物是指生活在河流、湖泊、水库、溪涧、池塘等非海洋环境下的生物。
它们适应于水域环境,并在其中生存、繁衍,是地球上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水域生物。
淡水生物的代表种类包括螺贝类、鲤鱼、鲑鱼、鳟鱼、鲟鱼、鲢鱼、虾蟹、水生植物等。
淡水生物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起着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比如某些藻类可以吸收到水中多余的营养物质,避免水体中养分过剩,影响到水生生态环境。
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分析

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分析摘要: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国内蒙古的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和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主要针对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首先介绍了内蒙古流域的概况,然后对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研究发现,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种类繁多,但是由于各种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水生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存在较大的下降趋势。
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关键词: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degrad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waterresources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are facing increasingly severe challenges. In this context,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aquatic biod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task.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aquatic biodiversity of the major watersheds in Inner Mongolia. Firstly, an overview of Inner Mongolia watershed was introduced. Then, the status quo of aquatic biodiversity in the major watersheds in Inner Mongolia was investigated and studied.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species of aquatic organisms in the major watersheds of Inner Mongolia, but due to various human activities, the quantity and diversity of aquatic organismsare decreasing significantly. Finally, this paper putsforward some proposals to promote the protection andrestoration of aquatic biodiversity in Inner Mongolia.Key words: Inner Mongolia; major watersheds; aquatic biodiversity; diversity; protection; restoration一、引言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之一,其流域的水资源对于维护全国生态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2017.7一、总则(一)调查目标在长江、珠江、黄河、海河、辽河、淮河、松花江等七大重点河流干支流及附属水体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查明水生生物种类、分布、数量,评估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威胁情况,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提供经验,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淡水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包括多毛类、寡毛类、水生昆虫、软体类、甲壳类等)、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三)调查周期每个重点河流调查与评估周期为2年。
二、调查要求(一)调查准备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和相关资料,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内的重点物种名单。
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调查队伍,开展必要的人员培训,准备野外作业需要的工具,包括样品采集用具、标本保存处理用具、标本防腐剂、照相设备、信息记录用具、工具书等。
在开展现场踏查和野外采样前,必须进行野外安全培训。
(二)技术要求1、调查采样频次鱼类、水生哺乳类按照丰水、枯水及平水期进行采样或调查,至少保证春季和秋季两次调查。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及着生藻类等类群每季度开展一次采样调查。
各类群在经费允许和采样方便的情况下可增加调查采样频次。
2、调查采样点设置鱼类采样点为1-5km长的河段(图1),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为分布在断面上的点(图2)。
图1 鱼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图2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着生藻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根据确定的调查范围,在图上预先布设采样河段与采样点,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现场踏查并确定采样点:①七大重点河流干流及一级支流上布设采样点时,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100km,二级以上支流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50km;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位置应尽量一致;②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每个断面上的采样点均应覆盖河道和河流两岸,每个采样点采集3次以上重复样品;③应充分考虑采样点的代表性,涵盖水生生物代表性生境类型,如急流、浅滩、深潭、河口和支流河口以及河漫滩等;同一采样点或河段的不同生境类型必须采样;④重要经济鱼类或珍稀种类的索饵、洄游及产卵场等重要栖息地必须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⑤发现水体污染、温排水、岸线固化、挖沙等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活动发生地点,应当记录点位,并尽量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⑥因地形、环境等因素影响,在地图上定为采样河段或采样点但不适宜布设的,可不予布设,但应记录地理坐标,并采集图像信息上传。
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公布日期】2018.03.22•【文号】环生态〔2018〕3号•【施行日期】2018.03.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环生态〔2018〕3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厅(局)、渔业厅(局)、水利(水务)厅(局):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做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制订了《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落实。
附件: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2018年3月22日附件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具有特有程度高、孑遗物种多等特点,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江河湖泊众多,生境类型复杂多样,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和繁衍空间,尤其是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重点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水生生物宝库,维系着我国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水生经济物种的生存与繁衍。
近年来,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就地保护体系初步建立,管理制度逐步健全,但是由于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资源过度利用、水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部分流域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濒危程度加剧,水生物种资源严重衰退,已成为影响中国生态安全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确立了以长江为代表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总方向和基本遵循。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推进,为破解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难题,提升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水平,提供了有利契机。
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逐步提高,为重点流域共抓大保护凝聚了社会共识。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水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广泛的生态系统之一,包括海洋、淡水湖泊、河流和河口等各种水域。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水生生态系统以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占据了地球总面积的约70%。
海洋中生物种类繁多,包括浮游生物、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和各种其他生物。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全球碳循环、氧气供应以及食物链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浮游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也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
二、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淡水湖泊是指没有与海洋相连的淡水水域,包括湖泊、河流和湿地等。
淡水湖泊的生物多样性同样重要,因为它们在水资源的补给、水质净化和物种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可以帮助净化水质,同时还为湖泊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三、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河流是水流不断的自然水道,通过蓄水池或湖泊向下流动。
河流系统包括河床和沿岸带,是许多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既受到水质和水位的影响,也与沿岸植被的分布密切相关。
河流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包括鱼类、无脊椎动物和鸟类等。
四、河口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河口是河流与海洋交汇的地方,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由于河水与海洋水的交融,河口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频繁,这为各种生物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环境。
河口湿地还能起到减缓洪水、沉淀污染物和保护海岸线等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态服务的提供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加强水域污染治理、设立保护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只有保护好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总结起来,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生态平衡的维持至关重要。
《2024年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分析》范文

《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分析》篇一摘要:本文对内蒙古重点流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实地调查及专家访谈等方式,全面梳理了内蒙古水生生物的种类、分布及其生存状况,并探讨了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水生生物多样性丰富。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内蒙古重点流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内蒙古重点流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内蒙古的几个重点流域,如黄河、额尔古纳河等,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等。
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数据,了解流域内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其生存环境。
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分析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三、水生生物多样性分析1. 鱼类资源内蒙古重点流域的鱼类资源丰富,包括鲤科、鲑科、鲈科等多个科属的鱼类。
不同流域的鱼类种类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共性。
在数量上,部分流域的鱼类资源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种群数量有所下降。
2. 浮游生物与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蒙古重点流域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种类繁多,包括多种藻类、软体动物等。
这些生物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和食物链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水体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部分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有所减少。
3. 水生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内蒙古重点流域还分布着一些珍稀的水生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如江豚、大鲵等。
这些物种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是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然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这些物种的数量和分布范围也呈现出下降趋势。
四、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针对内蒙古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1. 加强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破坏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技术要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2017.7一、总则(一)调查目标在长江、珠江、黄河、海河、辽河、淮河、松花江等七大重点河流干支流及附属水体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查明水生生物种类、分布、数量,评估重点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威胁情况,为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提供经验,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淡水鱼类、大型底栖动物(包括多毛类、寡毛类、水生昆虫、软体类、甲壳类等)、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三)调查周期每个重点河流调查与评估周期为2年。
二、调查要求(一)调查准备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和相关资料,初步确定调查范围内的重点物种名单。
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调查队伍,开展必要的人员培训,准备野外作业需要的工具,包括样品采集用具、标本保存处理用具、标本防腐剂、照相设备、信息记录用具、工具书等。
在开展现场踏查和野外采样前,必须进行野外安全培训。
(二)技术要求1、调查采样频次鱼类、水生哺乳类按照丰水、枯水及平水期进行采样或调查,至少保证春季和秋季两次调查。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及着生藻类等类群每季度开展一次采样调查。
各类群在经费允许和采样方便的情况下可增加调查采样频次。
2、调查采样点设置鱼类采样点为1-5km长的河段(图1),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为分布在断面上的点(图2)。
图1 鱼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图2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着生藻类调查采样点设置示意图根据确定的调查范围,在图上预先布设采样河段与采样点,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现场踏查并确定采样点:①七大重点河流干流及一级支流上布设采样点时,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100km,二级以上支流相邻采样点间距不得大于50km;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采样点位置应尽量一致;②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每个断面上的采样点均应覆盖河道和河流两岸,每个采样点采集3次以上重复样品;③应充分考虑采样点的代表性,涵盖水生生物代表性生境类型,如急流、浅滩、深潭、河口和支流河口以及河漫滩等;同一采样点或河段的不同生境类型必须采样;④重要经济鱼类或珍稀种类的索饵、洄游及产卵场等重要栖息地必须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⑤发现水体污染、温排水、岸线固化、挖沙等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活动发生地点,应当记录点位,并尽量布设样点或河段采样;⑥因地形、环境等因素影响,在地图上定为采样河段或采样点但不适宜布设的,可不予布设,但应记录地理坐标,并采集图像信息上传。
3、采样方法(1)鱼类根据采样点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以下建议采样方法,并在采样时记录采样所使用的方法。
鱼类样品采集后,应尽快采取措施防止其腐烂。
1)网捕法网捕法是指借助各种捕鱼网具,捕捞一定水体范围内的鱼类进行种类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常见的方法包括手抛网、拖网、流刺网、围网、抄网、渔笼等。
网捕法适用于调查各种生境的鱼类种类、数量、分布、频度、生境、受威胁因素等。
根据调查采样物种的需求和栖息地类型,选择相应的网具和捕鱼方法,以及对应的渔网网眼。
采样时应记录网具规格和放置时间。
2)垂钓法垂钓法主要是指采用渔竿、渔线、渔钩及钓饵等工具进行捕鱼的方法。
3)光诱法光诱法是指利用鱼类趋光特性,使用人工光源,将鱼诱集到指定区域加以捕捞的方法。
4)电捕鱼法指使用电鱼机向水体施加电流,使鱼发生晕厥或暂时丧失活动能力而浮上水面,便于捕捉或观测。
电渔法适合在上下游的均为狭长浅滩的河段进行采样,配合采样范围内的天然屏障或围网进行拦截。
适用于调查鱼类种类和数量。
采用电捕鱼法前,需先取得渔政等相关部门批准。
电捕鱼时应注意操作人员安全防护,必须穿戴防水靴、橡胶手套等安全防护装备。
5)其他采集法市场采集法:指通过访谈渔民或调查水产码头,了解掌握一定河段的鱼类资源种类和数量,并通过渔民或鱼市购买鱼类制作凭证样本。
市场采集法适用于调查传统资源鱼类的资源量和种群结构,宜作为其他捕鱼方法的补充。
在市场采集标本时尽量选择形态完整的个体。
但若遇到特殊种类,应尽量收集。
收集标本时,应注意了解所获鱼类来源,记录当地名称,了解产量情况等。
(2)大型底栖动物采样方法根据采样点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以下建议采样方法,并在采样时记录采样所使用的方法。
底栖动物样品采集后,应尽快采取措施防止其腐烂。
1)网筛法指用铁锹等工具将一定范围内的底质铲入抄网等网具筛出底栖动物的方法。
抄网法适用于浅滩、浅池等栖息地类型。
采样时应记录网具的规格、网眼密度,以及筛选底质的面积等。
底质中有较大石块时,可用手捡起,剥离其上附着的生物。
2)拖网法指将一定规格的拖网放于水底,借助船舶的行驶,将一定范围内的底质扫入拖网,起网后筛选底栖动物的方法。
适用于水深较深的水域。
采样时应记录拖网类型(阿氏拖网、三角拖网、桁拖网、双刃拖网等)、规格、网眼密度、拖行时间和距离等。
如果出现网眼堵塞的情况,将网内采集到的样品丢弃,重新在相同栖息地类型的不同位置采集样品。
指用彼得逊采泥器(抓斗式采泥器)或其他采泥工具从水底采集一定面积内的底质,筛选出底质中的生物。
适用于水深较深的淤泥质、泥沙质水域。
采样时应记录采泥器抓斗大小、采集次数等。
(3)浮游生物采样方法根据采样点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以下建议采样方法,并在采样时记录采样所使用的方法。
浮游生物样品采集后,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固定,防止其腐烂变质或影响其他样品。
1)采水样法指用一定体积的采水器在不同水层采集固定体积的水样,经沉淀、浓缩后,吸取混合均匀的浓缩样至计数框中,统计浮游生物种类、数量和体积。
适用于水深较深的水体采样,以及采集定量样品。
采样时应记录采集水样的体积、采水位置(岸边、河湖中央)和采集的水层、分层水样是否混合等。
2)浮游生物网法指用一定规格的浮游生物网(一般为25号浮游生物网)来回捞取,并从网中过滤出浮游生物的方法。
适用于水面较宽、水深较深的水体,一般用于采集定性样品。
采样时网口上端不能露出水面,记录下水流速度、采集时间及采集位置(岸边、河湖中央)等。
当水体中存在体积较大、较长且分枝的漂浮藻类时,可直接用手、网或竹竿等工具将藻类捞起,并置于盛水容器或固定液中。
采集藻类团块时应注意采集不同颜色的藻块或同一藻块上不同颜色的部位;采集较长且分枝的藻类时应尽可能采集整体。
采样时应记录采集位置(岸边、河湖中央)等。
4)其他方法当水面较小、水深较浅,不适宜采用上述采样方法时,可用碗、杯子等容器盛水倒入网中过滤,盛水时应注意不要带入泥沙。
(4)着生藻类1)天然基质法根据采样河段生境类型的不同,选用以下方法进行采样:底质为砂砾、卵石、圆石及树木残骸:从水中移出底质,从表层刷下藻类的代表性区域,用蒸馏水冲洗入样品瓶。
底质为苔藓、大型藻类、维管植物、根块:取植物的一部分,放入样品瓶,加少量蒸馏水,大力摇动、轻轻刮擦,清除藻类,然后将植物从样品瓶中移走。
底质为大块岩石、河床岩石、原木、树木:将一端带有橡胶圈的PVC管置于底质上,使橡胶圈与底质密封,用牙刷或刮刀将管中的藻类刮下,再用移液器将其移出。
底质为沙、淤泥、微小颗粒有机物、粘土:将培养皿倒置在底质上,在培养皿下插入刮刀,取下培养皿中的底质,从河中移出底质后,洗入样品瓶中。
除了刮刀,还可使用汤匙、镊子或移液器。
2)人工基质法使用显微镜玻片(置于硅藻计中),或聚氨酯泡沫塑料块(PFU)、丙烯酸缆绳等人工基质。
将硅藻计或其他适用基质放入研究区域,缚在钉入河流底部的钢筋或其他结构上,每个站位至少放置3个。
2-4周后,采集基质,用牙刷、汤匙、刮刀等工具将着生藻类取下。
4、标本采集(1)采集记录采集地点选定后,应首先在野外采样点记录表上记录采集日期、地点、水系(河湖溪流)名称、地理坐标、水质及采集工具等,并拍摄环境照。
(2)采集原则1)严格保护采集对象标本的采集须以不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为原则,或将对栖息地破坏降至最低限度;采集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时,除必须制作标本的,原则上拍照留存后及时放生,避免过度捕捞。
2)合理选择采集对象尽量采集大小适中的成年个体,便于标本的处理、制作、保存和鉴定研究。
同时,还应考虑标本的性别。
对于鱼类标本,应尽量选择鳞片完整、鳍条等外表机构齐全无破损的完整个体。
(3)采集数量1)鱼类采集过程中,应当注意控制采集数量。
每个采集点普通标本不超过5尾/种,遇野外鉴定困难物种,或需特别研究物种,每个点采集数量不超过20尾/种。
每个采样点采集到的种类至少要保存2份标本。
其中一份标本交环境保护部保存。
2)底栖动物采样河段中的所有生境类型至少重复采样3次。
3)浮游生物定量采集时,每个河段采集至少3个重复样;浮游藻类定性样品的采集应在定量样品采集结束后进行。
4)着生藻类采样河段中的所有生境类型至少重复采样3次。
(4)影像记录采到标本后,应在固定防腐处理前对标本拍照记录。
影像记录要求见第8节。
5、标签记录使用竹牌、布条或定制塑料标签为标本编号。
标签编号应与记录本上信息页编号一一对应,并与标本共同存放。
鱼类标本标签记录:可用标签枪将已编号的标签从标本下颌或尾柄处穿入鱼体,或将大小适宜的标签塞入鱼体右侧鳃盖,或用针线将标签穿系在鱼尾柄处。
底栖动物、浮游生物和着生藻类标签记录:应将永久性标签分别附于样品瓶外侧,并按要求附加采样信息。
6、处理野外标本(1)鱼类1)清洗使用清水清洗标本,从鱼头部向尾部方向小心清洗,避免刮落鳞片。
若鱼体表黏液较多,应将标本置于解剖盘中,用软刷蘸洗涤液小心刷洗,待黏液取出后,再用清水清洗。
在繁殖季节采集鱼类物种时,应注意某些物种的雄鱼体表生长有颗粒状珠星,应避免洗掉珠星。
2)整形将扭曲变形的个体调整到自然状态,使其具备标本制作的条件。
3)展姿对于活体,可直接放入配置好的固定液,使鳍条自然伸展,保持接近自然状态的体态。
切记将大量活体在少量水中暂养,引起标本个体死亡。
对于死亡个体,可将标本平置于密度较大的泡沫塑料板上,头部朝左、腹部朝下,用细长针将背鳍、尾鳍、臀鳍及左侧腹鳍按自然状态展开、固定于泡沫塑料板上后,用注射器或吸管将福尔马林原液滴在鱼鳍基部5至10分钟后,去除固定用长针。
4)大型鱼类防腐处理应及时对标本进行防腐处理,按10毫克/千克体重,用注射器向腹腔或肌肉中注射10%福尔马林液,还应向鱼鳃处喷洒少量10%福尔马林液。
5)标本固定标本应在盛有10%福尔马林的密闭容器中浸泡固定24小时以上,直至鱼体完全变硬。
标本固定完成后,应更华为5-8%的福尔马林液保存。
应使用有足够空间的容器固定处理标本,使标本可在容器中平直拜访,固定液能够完全浸没标本。
(2)大型底栖动物样品采集后,为防止加入酒精后脱色,加固定液前要记录好样品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