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并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请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及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

第三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第四题题目:在讲解电磁感应定律时,有学生对“为什么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变化会产生电流”这一概念表示困惑。

作为老师,请描述你会如何帮助这名学生理解这一物理现象,并在此过程中如何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第五题题目:请谈谈你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举例说明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第六题题目:假设你正在教授《电磁感应》这一章节,班上有一个学生总是对实验现象感到困惑,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一次课后,他找到你,表示想要更详细地了解这一概念。

请描述你将如何与他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掌握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

第七题题目:简述牛顿第三定律,并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如果学生对这一概念存在误解,作为教师,你会如何纠正并加深他们的理解?第八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并举例说明。

第九题题目:请您解释什么是简谐运动,并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看作是简谐运动的例子?如果学生对简谐运动的概念理解有困难,您将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第十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背景:假设您是一名即将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高中物理教师候选人。

您需要为高一年级学生设计一堂关于“力与运动”的课程,具体目标是解释牛顿第二定律(F=ma),并且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和验证这个定律。

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高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你如何设计一堂关于“力的作用与反作用”的物理实验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物理概念?第二题题目: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以提高物理课堂的参与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题题目描述:假设你是即将担任高中物理教师,班级中有三名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小明对物理实验非常感兴趣,但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小华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验操作能力较弱;小王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作为教师,你将如何针对这三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促进他们共同进步?第四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在课堂中保持积极参与的态度?第五题题目: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你如何处理课堂上学生提问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超出教学大纲范围的问题?第六题题目:请谈谈你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并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第七题题目:请谈谈您对“物理教学中的实验与探究”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说明您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

第八题题目:在《光学》的教学中,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物体的颜色?”请结合物理教学原则,设计一个简短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和吸收原理与物体颜色的关系。

第九题题目:请你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十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要求,设计一节高中物理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力学课题:《牛顿第二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掌握其数学表达式,并能应用于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016年下教师资格证高级物理真题答案

2016年下教师资格证高级物理真题答案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

解析:板所带的电荷几乎不变,所以Q 不变;保持S 不变,增大d ,由d0SC ε=可知C 减小,由U Q C =可知U 增大,则θ变大;保持d 不变,减小S ,C 减小,由UQ C =可知U 增大,则θ变大。

故选项A 正确。

2.【答案】D 。

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2aT x =∆,由ab=2.5m ,bc=3.5m ,cd=4.5m ,可知m x 1=∆,2aT =1m 。

设Oa=x ,运动到a 点时时间为t ,则222111t t 2.5t 26222a x a T x a T x =+=++=+,(),(),解方程组可得t=2T ,x=2m 。

答案为D 。

3.【答案】C 。

解析:这是必修2第七章第八节机械能守恒定律中的演示实验,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在最低点动能最大,之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小球可运动到同一最大高度。

说明了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且机械能守恒。

4.【答案】B 。

解析:A 、C 项分别是β,α衰变,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

D 选项为运U 23592的核裂变反应式,B 项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反应方程,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5.【答案】D 。

解析:在'M 和'N 间接一低频电源,相当于在MN 之间加一变频的电场。

在上半个周期内,MN 之间的电势差为负,电场方向由N 指向M 。

灯丝受热发射出电子,电子受到由M 向N 的电场力,电子不会运动到M ,MM '上没有电流。

后半个周期,MN 之间的电势差为正,电场方向由M 指向N ,电子受到由N 向M 的电场力,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到M ,电子从M 流向'M ,形成稳定的电流,电流方向从'M 到M 。

选项D 正确。

6.【答案】B 。

解析:由图分析时知,双缝干涉产生的条纹间距变大。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高中物理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精选真题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高中物理《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安培力概念引入多媒体播放介绍电动机的小短片,引入安培力。

短片内容:动画展示电动机的内部构造,以及实验探究直流电电动机中转子的转动方向受到电流方向的影响。

老师总结:电流方向改变之后,转子转动方向也会改变,这说明电流方向会影响磁场力的方向。

那么,这个力到底怎样产生并且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力——安培力。

环节二:安培力概念探究1.实验探究安培力的产生条件(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了解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2)各组学生分别进行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①U型磁铁平放,磁感线为上下方向,将导体棒水平放到磁场中与磁感线垂直,闭合开关,观察受力情况(受力摆动)。

②U型磁铁平放,磁感线为上下方向,将导体棒倾斜放入磁场中,闭合开关,观察受力情况(受力摆动)。

③U型磁铁倒着放,磁场为水平方向,将导体棒水平放在磁场中,方向与磁感线共向,观察受力情况(不摆动)。

(4)小组代表讲述实验过程,描述实验现象,得出探究结论:安培力的产生条件是通电导体与磁场不平行。

2.安培力的方向确定教师提出问题:刚才实验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记录安培力的方向呢?列表格归纳出不同情况下力的方向。

教师汇总并展示大家记录的方向,引导学生在其中找到规律。

教师提示学生结合规律,阅读教材,明确安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并尝试向大家讲解。

老师总结左手定则:拇指与四指垂直,磁感线指向手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拇指为受力方向。

3.安培力大小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论,阅读教材,明确安培力大小计算公式。

学生总结:电流、磁感应强度、导体的有效长度,他们都影响安培力。

在导体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垂直时,他们三个量的乘积,就是安培力的大小。

公式:环节三:安培力概念应用教师介绍地磁场情况,并假设在南北极附近有一根电线,求电线所受地磁场安培力大小。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请谈谈你对“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第二题题目:简述牛顿第三定律,并提供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该定律的应用。

如果学生对你的解释表示疑惑,你会如何进一步解释以帮助他们理解?第三题题目:假设你正在教授“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物理概念,班上有几位学生对于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如摩擦力做功)感到困惑。

在面试中,请描述你会如何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有效提高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学生参与度。

第五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请结合具体例子说明。

第六题题目:假设你是一位即将担任高中物理教师的考生,请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中物理学科教学目标的看法,并结合实际教学谈谈你将如何实施这些教学目标。

第七题题目:请结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谈谈你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第八题题目:请解释什么是简谐振动,并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视为简谐振动的例子。

此外,请说明简谐振动的特征,并解释为什么这些特征对于理解物理学中的振动和波动至关重要。

第九题题目:请谈谈你对“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举例说明你是如何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的。

第十题题目:在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时,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请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并说明这个例子是如何体现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的。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背景和要求,设计一堂关于“力的相互作用”的高中物理教学课。

教学背景:《力的相互作用》是高中物理教材中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真题(高中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真题(高中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真题高中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高中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环节三:巩固提高思考: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0,感应电动势一定为0,这句话是否正确?通过题目,回顾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环节四:小结作业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如何判断电路中相当于电源部分导体正负极。

【学科知识问题】【参考答案】回答这个题目首先要确定电路中的感应电源。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相当于感应电源。

确定电路中的感应电源后,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源的正负极。

楞次定律具体内容是“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所激发的磁场来阻止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例如,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况。

运动的导体引起闭合电路内部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导体相当于感应电源。

根据楞次定律内容,当导体的运动使得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方向和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反;当导体运动使得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方向和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同。

以此进一步判断感应电源的方向。

2.你认为一堂好的物理课是怎么样的。

【教学设计问题】【参考答案】一堂好的物理课标准有很多,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必不可少。

第一,目标明确。

每一堂课程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另外,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第二,内容正确。

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也是老师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体现。

第三,方法得当。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适当的教学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得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2016年高中物理教师面试试题

2016年高中物理教师面试试题

N 次方教育高中物理教师水平评估卷满分:100分 时间:30分钟 命题:恩次方教学研发部教师姓名 联系电话 日期及时间: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8分。

每小题有1—3个答案是正确的,选错没分):1.若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某一直线上各点的电势φ分布规律可用图中曲线表示,r 表示该直线上某点到原点O 的距离,r 1、r 2分别是该直线上A 、B两点离原点O 的距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O-r 0这个区域的电场强度最大B .A 点的电场强度可能等于B 点的电场强度C .若r 2- r 1= r 1- r 0,则φA -φB =φ0- φAD .将α粒子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正功2.如图所示,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内固定着一个倾角为︒60的光滑斜面OA ,光滑挡板OB 可绕转轴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现将一重力为G 的圆球放在斜面与挡板之间,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60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保持挡板不动,则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GB .若挡板从图示位置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60,则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C .若挡板从图示位置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60,则球对挡板的压力逐渐减小D .若保持挡板不动,使小车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球对挡板的压力可能为零3.质量相同的A 、B 两个物体静止放在水平面上,从某一时刻起同时受到大小不同的水平外力F A 、F B 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0,撤去A 物体所受的水平外力F A ;经过4t 0,撤去B 物体所受的水平外力F B .两物体运动的v-t 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B 两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同B .A 、B 两物体所受水平外力大小之比F A ︰F B =12︰5C .在匀加速运动阶段,合外力做功之比为6∶5D .A 、B 两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1∶2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各电阻阻值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从a 端滑到b 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的读数I 先增大,后减小B .电压表的读数U 先减小,后增大C .电压表读数U 与电流表读数I 的比值U/I 不变D .电压表读数的变化量ΔU 与电流表读数的变化量ΔI 的比值△U/△I 不变5.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l ,原线圈接入图乙所示的电压,副线圈接火灾报警系统(报警器未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 0为定值电阻,R 为半导体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2016.7.20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2016.7.20

2016年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科目代码:306)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8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答案】C 。

解析:由题意得条纹间距为2.5mm ,再根据λdL x =∆,其中d=0.2mm ,L=1m ,则可以计算得出波长为7105−×m ,故C 选项正确(A 代表1010−数量级)2.【答案】D 。

解析:负电荷形成电场方向指向圆心,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所以a 电势应该小于b ,A 错误。

离源电荷越远的位置电场强度越小,电场力越小,所以B 错误。

a 运动到c 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所以电势能减小,C 错误。

a 到b 的距离和b 到c 的距离相等,但是ab 之间电场强度大,故电势差较大,所以a 到b 电场力做功较多,动能变化大,D 正确。

3.【答案】C 。

解析:C 选项核反应方程的产物是正电子,故选C 。

4.【答案】D 。

解析:飞镖做平抛运动的同时,圆盘上P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恰好击中P 点,说明A 点正好在最低点被击中,则P 点转动的时间2)12(T n t ⋅+=,根据平抛运动水平位移可求得平抛的时间,两时间相等联立可求解。

飞镖水平抛出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0v L t =,故A 错误。

飞镖击中P 点时,P 恰好在最下方,则2212gt r =,解得圆盘的半径2024v gL r =,故B 错误。

飞镖击中P 点,则P 点转过的角度满足ππωθk t 2+==(k=0,1,2…),故L v k t 0)12(πθω+==,则圆盘转动角速度的最小值为Lv 0π,故C 错误。

P 点随圆盘转动的线速度为020204)12(4)12(v gL k v gL L v k r v ππω+=⋅+==,当k=2时,045v gL v π=,故D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高中物理《电势差》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高中物理《电势差》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地理图片:中国等高线地形图。

问题1:珠穆朗玛峰、四川盆地的海拔高度分别是多少?珠穆朗玛峰与四川盆地的高度差是多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电势的知识,提问学生电势相当于高度还是高度差呢?继续提问:那在电场中是否也有相当高度差的物理概念呢?猜想一下?教师点评,引出课题——电势差(板书)。

环节二:新课探究(一)电势差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高度差的概念,自主概括电势差的概念。

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

概括电势差的定义,同时说明电势差也叫电压用大写字母U来表示。

问题: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与零势点的选取是否有关?(无关,只与初位置和末位置有关)。

问题:电势差的值是否可以为负值?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什么含义?(表示大小,不表示方向)环节四:小结作业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电势差的定义以及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并让学生课下思考:既然电势差与电场强度间是否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怎样判断电势高低?【专业知识问题】【参考答案】首先,可依据电场线判断,电势沿着电场线方向降低。

其次,可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来判断,电场力对正电荷做正功,则正电荷的电势是降低的,相反负电荷是升高的。

2.什么情况下电荷会沿着电场线运动?【专业知识问题】【参考答案】首先,电场线必须是直线,其次合力为零或指向电场线方向,最后初速度为零或指向电场线方向,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电荷会沿着电场线方向运动。

3.电势差的正负的含义是什么?【专业知识问题】【参考答案】电势差的正负并不表示电势差的大小,即并不是正的电势差大于负的电势差。

电势差实际上表示的是电场中两点所在位置的电势的差值。

电势差为正时,说明第一个点所在位置的电势高于第二个点所在位置的电势,电势差为负时,表示第一个点所在位置的电势低于第二个点所在位置的电势。

高中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高中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环节三:巩固提高思考: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0,感应电动势一定为0,这句话是否正确?通过题目,回顾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环节四:小结作业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2.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如何判断电路中相当于电源部分导体正负极。

【学科知识问题】【参考答案】回答这个题目首先要确定电路中的感应电源。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相当于感应电源。

确定电路中的感应电源后,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源的正负极。

楞次定律具体内容是“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所激发的磁场来阻止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例如,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况。

运动的导体引起闭合电路内部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导体相当于感应电源。

根据楞次定律内容,当导体的运动使得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方向和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反;当导体运动使得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方向和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同。

以此进一步判断感应电源的方向。

2.你认为一堂好的物理课是怎么样的。

【教学设计问题】【参考答案】一堂好的物理课标准有很多,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必不可少。

第一,目标明确。

每一堂课程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另外,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第二,内容正确。

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也是老师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体现。

第三,方法得当。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适当的教学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得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四,结构合理。

整个课堂体现出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

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除了这几个方面,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也是一堂好课的重要因素。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复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提出疑问,作用力与反作用有什么关系?引入新课。

环节二:规律的建立(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作用点老师利用三个演示实验,提出问题,让学生得出结论。

问题1:手指压手掌,手掌对手指的力的作用在手指上,手指对手掌呢?问题2:A、B互相排斥,A对B的力作用在?B对A的力作用在?问题3:空气对螺旋桨的推力作用在?螺旋桨对空气的推力呢?老师补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的关系就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方向问题1:如何准确描述手掌和手指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方向?学生回答:方向相反。

老师引导提问:如果作用力的方向改变了,反作用力的方向应该如何变化?老师演示实验:改变实验二中一个磁极的方向,AB的相互作用力的方向均改变。

老师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关系总是相反,其中的一个力方向改变,另一个力同时也跟着变。

3.大小猜想: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实验方案:两个弹簧测力计,沿着同一条直线沿相反方向拉动。

实验原理:A受到的力的大小,应该反映在自身的示数上,同时B受到的力反映在B的示数上。

拉力越大,形变量越大,示数越大。

实验结果:大小相同。

老师利用传感器实时验证两个力在任意时刻的小关系。

记录实验数据,绘出曲线。

得出结论:两个力的大小在任意时刻都相等。

(二)牛顿第三定律由学生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环节三:规律的深化学生思考总结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达式:教师提问:鸡蛋撞石头,鸡蛋碎了是因为石头给鸡蛋的作用力大吗?。

环节四:小结作业如何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间的关系?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牛顿第三定律与牛顿第一、第二定律之间有什么联系,对学生之后的学习有什么作用?【专业知识类】【参考答案】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把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

事实上,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运动与力的实际问题时,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有意识地利用该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2.牛顿第三定律有没有适用范围。

【专业知识类】【参考答案】牛顿第三定律是动量守恒定律在经典力学中的表现形式,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必须有两个前提,即:“直接性”和“瞬时性”。

“直接性”指两个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相互作用,“瞬时性”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在某一时刻分别受到对方施加的力。

实际上,只有满足“直接性”和“瞬时性”,牛顿第三定律才成立。

例如,对于以电磁场为媒介传递的近距作用,总存在这时间推迟,对于存在推迟效应的相互作用,牛顿第三定律显然是不适用的。

而动量守恒定律却是普适的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变压器》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高中物理《变压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展示一些电压器的图片和远距离输电的工程)。

提问:变压器在生活中常见,为什么用变压器呢,用途是什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理解,但都不够准确,教师总结,本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变压器以及工作原理,引出课题——变压器(板书)。

环节二:新课探究(一)变压器的主要组成1.教师拿出变压器模型,学生通过观察。

变压器组成:变压器是由一个闭合的铁芯和两个线圈组成的。

并且与交流电源相连的线圈叫做原线圈也叫作初级线圈。

另一个线圈与负载相连,叫副线圈也叫次级线圈。

(板书变压器的组成:闭合的铁芯、原副线圈)2.电路中变压器的符号:如下图的下半部分图片。

(二)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在研究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之前先带领学生回顾互感现象,并提问:什么是互感现象?回答:互感现象是由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使其它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教师演示上述实验,铁芯上的两个导线没有直接相连,一个线圈与学生交流电源相连,另一个线圈与灯泡相连,让学生猜想:小灯泡会亮吗?学生猜想:小灯泡会亮。

(连上电源后小灯泡确实亮了)提问:小灯泡没有直接与电源相连,为什么能亮呢?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讨论时间为5分钟(5分钟后)教师总结:互感现象是变压器工作的基础,在原线圈中加交变电压,原线圈中就会有交变电流,它在铁芯中就会产生交变磁通量。

这个交变磁通量既穿过原线圈,也穿过副线圈,在原副线圈中都要产生感应电动势。

如副线圈是闭合的,在副线圈中就会产生交变电流它也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量,在原副线圈中同样引起感应电动势。

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两个线圈并没有直接相连,通过互感现象,副线圈也能输出电流,所以灯泡亮了。

环节三:巩固练习学习完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之后,请大家思考一下远距离输电中变压器的作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电压器的组成以及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并让学生课下思考:在输入电压一定时,原副线圈的匝数不同,副线圈输出的电压不同,从而得名为变压器,变压器两端的电压与匝数有什么关系呢?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谈谈对互感现象的理解?【专业知识类】【参考答案】互感现象是由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使其它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叫互感现象。

它的基本原理就是磁的耦合。

无论在何处,只要存在两个电流回路,就会有互感现象存在即一个回路的电流产生一个磁场,而该磁场会影响第二个回路。

2.变压器在远距离输电中起什么作用?【专业知识类】【参考答案】当远距离输送电能时,一部分电能不可避免地会以热的形式损失掉,这种热是因为电流使输电线导线的发热而消耗了。

当然,应该尽量把这些损失减少到最小值。

因此这种在导线中以比较小的损失作远距离的电能输送,是完全可以利用电压器来做到的。

在原输出总功率(P总)一定时,由P总=I2R+P出知,要使输电线上的损耗功率I2R减小,须使输电线上的电流I减小。

由P总=UI知,要使输电线上的电流I减小,在原输出总功率P 总一定的情况下,应使原输出电压U增大,此时需要变压器来进行高压输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