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油画的透明画法
古典油画的透明画法

古典油画的透明画法一、素描初稿。
透明画法主要依赖于清晰、成功的单色底画——素描。
在这个阶段,可以用任何素描媒介——炭条、色粉笔等清楚地确定一个可填充底色的框架——素描稿。
之后,喷一层发胶或上光油。
二、纯灰画法。
一般用白色与黑色调和的灰色作画,也可用赭石或褐色与白色调和。
基本要求是反差强烈的明暗层次,尽可能用亮色调表现,因为其后每一遍上色都会使画面变暗一点。
根据“肥盖瘦”原则,这一阶段尽可能少用油,古代画家多用铅白,因为铅白在油画颜料中最“瘦”,而黑油画色含油多,因而要少用。
在表现明暗层次反差强烈的肖像时,并不意味着越暗越好,在保持亮度的基础上,最深的调子处于中间灰色即可。
在画灰色画时,应常备一支扇形笔或油画滚子,不断用它把颜料抹平,一般只在确实需要的地方才画稍厚的笔触。
灰色画完成之后,至少要让它干两天以上再涂上一层润色光油,这利于随后的色层上光。
三、着色。
开始时色层要概括,大面积涂上单纯的经过稀释的上光色是着色过程的第一步。
待一层上光色干后才能覆盖下一层色,间隔约为一至两天。
当然可以采用湿盖湿的画法,但不易控制色彩,所以很多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同时画几幅画。
四、薄涂。
透明着色之后,为增加物象的体感、质感,高光及细节部分常采用薄涂方式强调,用大量白色调和大量的调色油涂于干后的上光色上,多加调色油是为了遵守“肥盖瘦”的原则。
注意:这一阶段不要使用松节油。
松节油只在灰色画阶段使用。
在透明画法中,上光着色与薄涂覆盖可以交替进行。
有时两三遍即可,也可能三、四十遍不止。
作品完成后需干燥几个月,然后涂一遍上光油。
有人说:有多少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就会有多少种技法,可见透明画法并不局限于上述方法。
画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探索属于自己的技法风格。
下面再介绍一种古典透明画法:首先用木炭起稿,然后用长锋勾线笔蘸乳胶调和的黑颜料或墨汁准确地勾出轮廓,再用大刷笔蘸“三合一”油达玛上光油∶亚麻仁油∶松节油=1∶1∶3调出赭色调的稀薄色,以松散的笔意涂满画面,再用抹布轻擦吸去多余的油。
欧洲古典油画透明画法的技术美

欧洲古典油画透明画法的技术美作者:孙海佳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4期摘要:14世纪到16世纪的古典油画技法的主要特点就是画面色彩与造型相分离,运用提白和罩染的技术手段来表现物象的光滑质感和体积感。
欧洲古典透明画法是人类历史中从尊重自然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利用客观自然规律所表达的一种视觉美感。
体现了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的目的。
传统油画中艺术形象所体现的美必须也只能通过传统油画的各种技术作为物质载体体现出来。
这种由技术上美感反映出的精神上的美感就使得古典油画有了很强的绘画性。
克劳德·伊维尔是法国当代超写实主义画家,是世界上著名的幻境画画家,以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世界画坛。
关键词:透明;提白;罩染;技术古典油画透明绘画技法是指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的油画技法,主要包括的是尼德兰的油画技法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技法。
尼德兰的油画技法是以凡·爱克为代表的油画技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技法是指以达·芬奇为代表的佛罗伦萨画派技法和以提香为代表的威尼斯画派技法。
使坦培拉与油彩结合画法进一步向油性颜料和技法过渡并做出贡献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画派,以贝利尼、乔尔乔涅和提香等人为代表的画家继承了油画混合绘画技法,开创了使用亚麻布深色底子作画的先例,在运用油画色彩、罩染技巧和用笔塑造形体上开拓了新的视觉效果和绘画观念。
“古典透明画法是欧洲古代大师常用的一种技法,是古典油画的主要特征。
这种画法的主要特点就是画面色彩与造型相分离。
作者在起稿前不必过多考虑画面的最终色彩或色调,而主要研究画面的构图、物象的造型,这样画家的精力就可以全部集中在这些方面,即在一种称为‘纯灰画法’的过程中进行。
”在传统上,这个过程基本上是用一个基本的单色层来完成画面中需要表现的内容,再用坦培拉白提出亮部,这个阶段要尽可能表现的完整、充分,使画面中的构图、造型基本完成。
等到素描造型完成之后,画家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色彩的绘制中了。
古典油画做底的做法和介绍

古典油画做底的介绍和做法画布为什么要做底子?以亚麻布等纺织品作画布,必须经过预先处理方能使用。
所谓“处理”就是“做底子”。
理由是:1)填充纺织物纹理之间的孔隙,创造一个既节省颜料又适宜绘画的纹理表面。
纺织物孔隙多,对于较精致的绘画作品来说,直接在上面作画,既浪费时间又浪费材料。
只有在做好底子的画布上作画,才能有效地控制油画颜料的使用。
2)使支承材料与颜料色层隔离开,以免颜料中的油侵蚀纤维,同时防止色层受到从画布后面渗透潮气的损害。
油画颜料中的酸性物质能使画布变脏,而潮气又会氧化色层中的油分子,使之老化。
所以画布底子的处理与作品的寿命长短有直接关系。
3)良好的画布底子,能保证着色层的明亮度与鲜艳度。
不合格的底子或没有做底子的画布,着色后会使画面灰暗。
4)亮底子能够提高画面颜色的鲜明度。
5)做过底子的油画或坦培拉绘画一旦支承材料遭到腐蚀,可以通过“换背术”,将色层从旧支承材料上移植到新的支承材料上去。
古典油画的底子类型古典油画无论在木板或画布上作画,都需要进行涂刷底子,底子使用的材料有粘结材料和填充材料两类。
根据不同的材料,古典油画有八种制底方法。
(1)胶底。
古代大师常使用动物胶,如骨胶、兔胶等。
最好的是羊皮纸胶,可用清水浸泡、加热熔化。
(2)白垩底子。
白垩(碳酸钙)粉、锌白粉、胶溶液各一份混合而成。
(3)半白垩底子。
白垩粉、胶溶液各一份混合。
再加入半份熟亚麻籽油,使用这种底料之前,先用7%的水胶涂底层。
(4)酪素底子。
自古代有美术记载起,画家就使用酪素。
酪素是一种易碎而柔软的物质,作底子时需要用水稀释,并溶入少量碳酸铵。
(5)鸡蛋底子。
鸡蛋黄能增加底子的柔软性。
蛋黄底作为最后涂层使用时,可以产生最好的结果。
蛋清蛋黄都可以作白垩底子的添加剂。
(6)石膏底子。
石膏(硫酸钙)也称轻晶石。
通常在木板上作底子使用。
具有异常的明度,制法与白垩底子方法相同。
(7)油性底子。
跟制作半白垩底子一样,只是增加了油的含量(两份熟亚麻籽油)。
油画风格摄影技巧

油画风格摄影技巧一:欧洲古典油画的特点1保持画面的平和光滑,看不见笔触古典油画大师认为,绘画要光亮清晰,表面不能有过多的笔触起伏,尽量平滑,布满皱褶的表面对早期古典油画没有意义。
那么体现在人像摄影中,就需要柔和并富有立体感的光比过度,可以尽量使用伦布朗布光理论,《油画般的少女闷闷》的拍摄便是尝试了这样布光。
2以“透明画法”为主古典油画是从透明画法上产生的,许多古典油画大师的技法也是以透明画法为核心的。
尽管后来经过改进和发展,甚至到鲁本斯和伦勃朗的画上,厚画法已成为主要表现手段,但是在他们的画中,背景和暗部区域还是以透明画法为主。
透明画法主要是进行色彩罩染,使两种颜色通过视觉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它与物理调和派生的第三种颜色虽有相同的色相,但视觉效果不一样,透明画法更为深沉,具有珠宝般的光泽。
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在《四月芳菲》的拍摄中,前期我同时使用了冷暖两种色温的光源,故而在冷暖色的过渡中,出现了第三种调和色,为整个场景塑造出了色彩的交叠。
后期的调色也尽量遵从了交叠色的视觉感。
3“深底色,黑托白”,也是古典油画的特征许多古典油画大师的油画名作都是运用深色诸如灰色、棕色、褐色、土绿色等颜色作为画底,用其他亮色绘画主体。
这种技法从许多现存画家的未完成稿上看得十分清楚,在一些画家的原作中也可以看出来是以深底色,黑托白的方法进行绘画。
用深底色的优越性是:能很好地把握画面的总体色调,可以用明暗对比法进行比较,使画面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背景部分也可以通过透明画法变得薄而富有色彩变化。
《戴玫瑰戒指的少女结衣》便是一次这样的尝试。
在相对黑暗的室外环境中,利用柔光后的闪光灯打亮需要表达的主体,同时用另外一盏使用色片并指数低于主光源的闪光灯照射背景,那么受光少的范围自然就沦为了“深底色”。
二:开始拍摄吧1让光替你说些话①光比在拍摄的时候,无论是单独使用人造光,还是人造光和自然光进行搭配,我都习惯遵从一个原则,即主光源比环境光高出“EV+0.5”,保持合适的光比,不太软也不太硬的光,能带来更良好的明暗过度,进行立体感的勾勒。
古典油画技法与绘画技巧

古典油画技法与绘画技巧油画是一种传统绘画的形式之一,它的发展历程也是颇为久远的,而对于古典油画来说,更是长期扎根于人类的绘画史上,而对于古典油画的技法,更是有不少了,我们先现在就来看一下。
古典油画欣赏一、古典油画技法:透明覆色法1、在细棉布或细麻布上用“油画底料”做底子,干透后再做一次,干透后磨去凸起的颗粒待用;2、用铅笔仔细起稿,应详尽、准确;3、用熟褐、培恩灰、锌白调成淡灰色勾轮廓,待干透;4、用熟褐、培恩灰、生赭、锌白调成渐变色阶,画成一幅素描状的单色画,如同发黄的老照片,待干透后,用沙皮磨去凸起部分;5、用去色调色油(整瓶油看上去不发黄,无色透明)调制油画色,至透明状。
分层给单色画上色,一层干透后,磨平,再上一层,由暗至明,层层渲染。
犹如给黑白照片上色。
也可每次上色后用油画刀砑光,直至出现镜面效果;6、全部干透后(一般6个月)上“上光油”,干透后再上一次。
现在也有人用直接画法画出仿古典的效果,较为省时省力。
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
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
例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稳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
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
它的缺点是色域较窄,制作过程工细,完成作品的时间长,不易于表达画家即时的艺术创作情感。
二、古典油画技法:不透明覆色法,也称多层次着色法作画时先用单色画出形体大貌,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往往画得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厚涂,或盖或留,形成色块对比。
由于厚薄不一,显出色彩的丰富韵意与肌理。
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画家经常在一幅油画画作中综合运用。
表现处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用透明覆色法可以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不透明覆色法则易于塑造处在暗部以外的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
古典油画技法步骤

古典油画技法步骤
古典油画的技法步骤如下:
1.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画布,进行基础涂底和调色,准备调色板和画笔。
2.素描:用铅笔或炭笔在画布上素描,勾勒出画面的轮廓和构图。
3.涂底:在画布上涂上一层底色,以增强画面整体效果。
4.打画布:打布是为了使画布表面变得平整,以便后面的上色。
5.底色:在素描线条上填涂颜色,形成基础色彩。
6.透明涂色:透明涂色分层次进行,从深到浅依次上色。
7.不透明涂色:不透明涂色主要是为了增加画面的色彩质感和明暗关系。
8.进一步调整:在完成不透明涂色后进行后期的修整和调整,如色彩和层次的适当调整。
9.经过干燥和固定后,古典油画完成。
传统油画技法中的几大基本准则

写到此大家是否有兴趣再看了,请给我一点鼓励,否则我就没有信心再胡扯下去啦。
底做好后放置3天,就可以绘制油画了,第一步是放样,方法有多种,如扑粉法,硫酸纸转印法,投影仪投影法等等,不过我还是觉得九宫格放大法更好。
方法是找一块1mm厚度大小适中的有机玻璃,用铁笔在上面划上0.5cm见方的格子,将其放在样稿上,看样稿占据多少格子,然后用4B铅笔在画布上画上相同的格子,铅笔线条一定要轻,以刚刚可以看到为准,因为铅笔线条重了会和油画颜料发生化学反应的。然后用木炭条逐格放样,完成后用毛笔沾墨汁再描绘一遍,类似中国白描。然后用吹气球(摄影用品商店有卖)吹掉木炭灰,切勿用手或毛刷掸,会污损画面的。
4、先柔和后肯定
传统古典油画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将肌理的强弱秩序融合于体积、明暗的强弱秩序之中,而产生一种极度的和谐之美。
在油画的发展史中,油画一经产生就决定着其具有肌理的特征和肌理的美感。早期油画中的肌理是在简单的纯透明罩染油层之下,所采用的单色提白中的作画痕迹显露出来的。但随着油画在造型与色彩上所提出的不断要求,特别是自提香、鲁本斯将油画的肌理从亮薄暗厚改为暗薄亮厚以来,肌理便真正焕发出它自身的生命力,并与形色一起汇入油画大的节奏与韵律之中,也就是说肌理的强弱同样表现着形色的强弱,影响着画面的整体情绪。因此,油画的肌理与形色一样,参与着整个作品大的和谐之中。那么,在古典油画的普遍技法中,为了建立这种和谐必须将肌理在制作中的逐步推进与体积、明暗、色层等的逐步推进保持同步。由于古典油画在制作上的程序性,所有的步骤都是循序渐进的,因此,为了保持画面肌理的完美,一般不将塑造形体的笔触事先固定过死可堆得太厚,不然会影响油画多次画法的制作和油画魅力的表现,因此肌理的由弱到强在古典绘画中如同上缓坡一样是逐渐攀缘的,每一个小变化都是在大的秩序之中显现的。从制作程序上讲,事先太固定的东西未必在制作推进中就不会被改动,改动过多,势必造成其他各种因素和秩序的混乱。所以只有在形色的各方面条件慢慢成熟后,塑造也才慢慢地得以肯定。因此,在开始阶段总是对各部分形色、明暗等关系进行相互衔接、相互过渡、相互柔和的把握一种整体关系,在肥盖瘦的大原则下,逐步走向肯定、对比、明晰。这样在肌理由弱到强的秩序上,才能将逐步确定的重点或高点加以准确的塑造和强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整个画面暗部的表面光泽与亮部的表面光泽形成一定的差别。但由于是逐层推进,这种差别又不至于过大,从而形成一种整体的、匀称的、和谐的光泽感和肌理感。
欧洲油画大师的直接画法和透明画法

要 手 段 在 之一 .也 是 使 色彩 丰 富 的 重要 技 巧 。它既 是 可 以罩 染 亮 部 明度 和 覆 盖力 .从 而 形 成从 胶 彩 绘 画逐 渐转 向油 画 的局 面 差 不 多
的色 彩 、也 可 以罩 染 暗 部 的色 彩 ,使 其 层次 丰 富 。 而 直接 画法 可在 同样 的技 法作 画 只是 使 用油 剂 与蛋 胶 的 区别
欧洲 油画 大 师 的直 接 画 法 和透 明画 法
鲁 沙 俊男 (西南 民族 大学 艺 术 学院 四川 成 都 610041)
中图 分 类 号 :J2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673—5811(2013)02—0031—01
摘 要 :古典 油画 技 法 是 西方 传 统绘 画 艺术的 精 华 。也是 全 人类 的文化 瑰 宝。一 幅 艺术 品 的 开始 并 不是 在 画 家举 笔落 墨之 时 .而是 从 画 家观 察 对 象 .选 择 绘 画表 现 手段 、工具 以及材料 时就 已经 开 始 了。 关 键 词 直 接 画 法 间 接 画 法
之 对 应 的 介 词 短语 是 给 字 短语 。在 普 通 话 中 .给字 短 语 可 用 于 谓
这 种 “得 ”是 由非 典 型 连 动 式 “V『+传 交 ]+传 交 内容 +得 f表
语 动 词 前 后 。例 如 用 在 动 词 前 :
示 给 予 义)+传 交 对 象 ”中的 “得 ”虚化 而来 的 。在 此 结构 中 .由于
与后 期 学 院 派绘 画 后 融人 其 民族 的传 统 文化 与生 活 习性 .在 反 复 的 色彩 处 理方 式 是 透 明 画法 中 的一 个关 键 因 素 :
调整 色 调 的 过程 中 .色 层 被 堆砌 得 十 分 厚实 .形 成 了俄 罗 斯 画派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油画的透明画法
油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最早是由西方的艺术家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而形成,从古到今风格多变.但最美最经典的仍然是最初唯美而又严谨的古典主义油画,也是最喜欢的绘画风格,它具有一定的程式规范.文章从古典油画的透明画法作为切入点来进行剖析.
一、素描初稿。
透明画法主要依赖于清晰、成功的单色底画;;素描。
在这个阶段,可以用任何素描媒介;;炭条、色粉笔等清楚地确定一个可填充底色的框架;;素描稿。
之后,喷一层发胶或上光油。
二、纯灰画法。
一般用白色与黑色调和的灰色作画,也可用赭石或褐色与白色调和。
基本要求是反差强烈的明暗层次,尽可能用亮色调表现,因为其后每一遍上色都会使画面变暗一点。
根据“肥盖瘦”原则,这一阶段尽可能少用油,古代画家多用铅白,因为铅白在油画颜料中最“瘦”,而黑油画色含油多,因而要少用。
在表现明暗层次反差强烈的肖像时,并不意味着越暗越好,在保持亮度的基础上,最深的调子处于中间灰色即可。
在画灰色画时,应常备一支扇形笔或油画滚子,不断用它把颜料抹平,一般只在确实需要的地方才画稍厚的笔触。
灰色画完成之后,至少要让它干两天以上再涂上一层润色光油,这利于随后的色层上光。
三、着色。
开始时色层要概括,大面积涂上单纯的经过稀释的上
光色是着色过程的第一步。
待一层上光色干后才能覆盖下一层色,间隔约为一至两天。
当然可以采用湿盖湿的画法,但不易控制色彩,所以很多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同时画几幅画。
四、薄涂。
透明着色之后,为增加物象的体感、质感,高光及细节部分常采用薄涂方式强调,用大量白色调和大量的调色油涂于干后的上光色上,多加调色油是为了遵守“肥盖瘦”的原则。
注意:这一阶段不要使用松节油。
松节油只在灰色画阶段使用。
在透明画法中,上光着色与薄涂覆盖可以交替进行。
有时两三遍即可,也可能三、四十遍不止。
作品完成后需干燥几个月,然后涂一遍上光油。
有人说:有多少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就会有多少种技法,可见透明画法并不局限于上述方法。
画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探索属于自己的技法风格。
下面再介绍一种古典透明画法:
首先用木炭起稿,然后用长锋勾线笔蘸乳胶调和的黑颜料或墨汁准确地勾出轮廓,再用大刷笔蘸“三合一”油(达玛上光油∶亚麻仁油∶松节油=1∶1∶3)调出赭色调的稀薄色,以松散的笔意涂满画面,再用抹布轻擦吸去多余的油。
第二步:用大笔蘸乳液(甲基纤维素乳液或干酪素乳液,详见“坦培拉乳剂的制作”),调钛白粉画出物体受光部分,趁白色未干时用笔轻扫,向暗部过渡,制造飞白效果显出中间色调,此时画面的明暗对比应概括、强烈。
第三步:白色干后接着用“三合一”油调色粉釉染,即所谓的“上光术”。
如果没有色粉可将油画颜料用高丽纸吸去油份再用。
第二步的提白与第三步的釉染反复进行,直到造型与色彩完美结合为止。
由于此技法使用乳胶调白,所以干燥迅速,釉染后能在短时间内结膜,故可连续作业。
应当注意:最初釉染不能用油过多。
另外,画布底子要有吸油性,初画干涩,渐呈光泽。
古典透明画法需要一个熟悉材料的过程,作画者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