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部编版-新文化运动上课课件
合集下载
《新文化运动》课件2024年部编版历史

推究精神,促进了中国学术研究的繁荣和
发展。
社会调查与实证研究
03
提倡社会调查和实证研究方法,推动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化
和规范化。
民众思想观念启蒙更新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 促进了民众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解放。
反对迷信与专制
《狂人日记》
通过狂人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文化的 深刻批判。作品采用日记体形式,以狂人的内心独白展现其精神状态,具有强 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阿Q正传》
通过阿Q这一典型形象,揭示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作品运用 讽刺、夸张等手法,刻画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展现了当时国民的劣根性 。
学术自由风气影响
促进了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
科学与民主口号提出和争论
科学与民主口号提出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 。
科学与民主争论
围绕如何实现科学、民主以及二者关系等问题展开激烈争 论。
科学与民主意义
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 基础。
代教育。
领导白话文运动
作为白话文运动的领袖之一,胡 适领导了一场以推广白话文为目 标的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3
PART 03
新文化运动在各方面影响 及意义
REPORTING
文学艺术领域创新实践
提倡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 的普及,使文学作品更加 贴近民众,促进了文学的 民主化。
其他代表性作品简要介绍
周作人《人的文学》
提倡新文学,反对封建旧文学,主张文学应该反映人生、表现人性 ,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共46张PPT)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1920年春,北大 招收了9名女生入 文科旁听,暑假 又正式招收女生 ,开中国国立大 学男女同校之先 河。
(3)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⒈进步性:
(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3)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赛先生——Science——科学
—自然科学、科学精神
西方的学和 科学精神。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民19主12年制南度京+临民时政 府废 倡主止自思读由想经、拜平孔等提
《文学改良刍议》应该视作白话文向文 言文挑战的发难之作。在那个时代掀起了 巨浪狂风,成为白话文运动的第一炮。
(3) 建设新文学推到旧文学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新文学就是白话文; 旧文学就是文言文。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标点符号很重要 大便当饭小便当菜
大便当饭,小便当菜。
大便当:饭,小便当:菜。
亲们:要正确 使用标点符号 哦!不然后果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回顾先进的中国人如何学习西方的: 首先是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睁开眼睛看世界,开始 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接着,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生产技 术,但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进行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但也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上升到思想领域,想从思想文化 层面上进一步学习西方,进行了新文化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共36张PPT)

《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鲁迅以他坚定清醒的现实 主义立场和坚忍持久的战斗精 神,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 柱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 代表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口号)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民主 科学
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也包从西 方传入的社会科学理论
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
北大红楼
新文化运动
主要阵地
1917 年初, 陈独秀 接受 新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 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新青年》杂志不久也迁 往北京。《新青年》的主要撰 稿人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
新文化运动
主要阵地
当时中国第一流的学者纷 纷进入北大,北大拥有了陈独 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辜 鸿铭、刘师培等等一大批优秀 的教师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
(1889-1927)
李大钊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 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 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
胡适,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 者、哲学家、文学史家、诗人。1917 年回国任北大教授,投身新文化运动 ,是该运动早期领导者之一。
新文化运动
主要人物
蔡元培,字鹤卿,中国近代革命家、 教育家, 1916 年至 1927 年任北京大学 校长。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 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秉 持教育救国的理念,希望能通过改造一 所堕落的大学,用教育和启蒙的方式为 中国培养人才。
(1868-1940)
蔡元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24张PPT)

纱锭 资本(百万 )
经济、阶级: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了短暂的春天,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①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观察三 20世纪初的思想危机
1913年,袁世凯下令各地学校恢复尊孔读 经。……在袁世凯政府支持下,各地纷纷成立各 种名目的尊孔复古组织。 ——人民版教材
高阁一对法东”、,才西能方避文免化“全中毒面”否,定甚或至肯要“定废灭汉文”、采
用世界语
设问:结合上述二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取新其文精化华运、动去存其在糟怎粕样;
的局限?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新”表现在 那些方面?
一本新杂志 一批新青年 一种新思潮 一个新时代
化 运 动
1915
上海创办 《新青年》
《青年杂志》,
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创刊号上 北京大学
李大钊 胡适
发表《敬告青
鲁迅
年》一文
蔡元培
口号
民主 科学
抨击
内
提倡
旧道德
容
民主
旧文化
科学
旧文学
新文学
内容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号召进行文学形式和内容上的全面革 新。
观察一 20世纪初的政治危机
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祭天
政治:1912年建立 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5年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
政治:袁世凯妄图复辟 帝制,破坏共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教学课件

Q1:请依据材料一,指出北洋政府的内外政策?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反抗。
Q2:请用一个词概括北洋政府统治的特征?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四页,共三十一页。
1、新文化运动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 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 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 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第五页,共三十一页。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②思想上: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③经济上: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第六页,共三十一页。
2、新文化运动开始:
(1)开始标志:1915 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法文单词,意思是 新青年
当时中国第一流的学者纷纷进入北大,北大拥有了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辜鸿铭、刘师培等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
第九页,共三十一页。
2、新文化运动开始:
(3)代表人物:
1868.1.11
蔡元培
1879.10.9
陈独秀
1891.12.17 胡适
铸就了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辉煌——新文化运动。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1、新文化运动内容:民主、科学
①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 伦理学说。
维护专制制度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反抗。
Q2:请用一个词概括北洋政府统治的特征?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四页,共三十一页。
1、新文化运动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 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 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 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第五页,共三十一页。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②思想上: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③经济上: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第六页,共三十一页。
2、新文化运动开始:
(1)开始标志:1915 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法文单词,意思是 新青年
当时中国第一流的学者纷纷进入北大,北大拥有了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辜鸿铭、刘师培等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
第九页,共三十一页。
2、新文化运动开始:
(3)代表人物:
1868.1.11
蔡元培
1879.10.9
陈独秀
1891.12.17 胡适
铸就了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辉煌——新文化运动。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1、新文化运动内容:民主、科学
①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 伦理学说。
维护专制制度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件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9张PPT)

D
A
D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锋芒指向孔孟之道?
想一想
“孔家店”指的是什么?
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儒家思想与道德体系
孔子是历代专制的护身符
打倒孔家店
民主、自由、平等
三、文学革命
1.标志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代表
胡适、陈独秀、鲁迅。
《狂人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影响
近代中国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新文化运动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执教。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北大的教授们
1917年底,北大文、理、法三科分别成立了研究所。
不同思想流派的知识分子展开学术争鸣。
二、民主与科学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还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
八项主张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倡导通俗易懂、反映现实、抒发真情的新文学,摆脱八股文只顾。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A
D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锋芒指向孔孟之道?
想一想
“孔家店”指的是什么?
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儒家思想与道德体系
孔子是历代专制的护身符
打倒孔家店
民主、自由、平等
三、文学革命
1.标志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代表
胡适、陈独秀、鲁迅。
《狂人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影响
近代中国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新文化运动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执教。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北大的教授们
1917年底,北大文、理、法三科分别成立了研究所。
不同思想流派的知识分子展开学术争鸣。
二、民主与科学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还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
八项主张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倡导通俗易懂、反映现实、抒发真情的新文学,摆脱八股文只顾。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最新部编版教材历史八年级上册《新文化运动》课件ppt

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3) )资资产产阶阶级级维革新命派派变 主张法维共和新(学习政治制度)
但并没有使中国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
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学习 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此开始了新文化运动。 本课介绍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方面所作的 近代化探索。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进步的知识分子)
材料选自谁的作品? 鲁迅
作者当时在参与什么运动?
与他同时参与此运动的主要还有哪些人?
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背景:
兴起时间: 1915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旗帜(口号):“民主” 和“科
新 主要阵地: 《新学青”年》杂志
文 化 运 动
内 容
前期:基本内容 提倡 民主 ,反对 提倡 科学 ,反对
提倡 新道德,反对 提倡 新文学,反对
独裁专制
迷信盲从
旧道德 旧文学
; ; ; 。
(向 尊孔复古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1) 年, 胜利后
2)发展情况:
评价
历史意义: 历史缺陷:
。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 1915 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 。
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民主 ”和科学
利用文学作品批判纲常礼教,把文学的反封建
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的典范是
A. 胡适
B.鲁迅
C. 陈独秀 D.李大钊
7. 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实质是针对
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B.封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 C.民众的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意识 D.阻碍西学传播的反动势力
8.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最重要的政治观念是 A.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道德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但并没有使中国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
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学习 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此开始了新文化运动。 本课介绍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方面所作的 近代化探索。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进步的知识分子)
材料选自谁的作品? 鲁迅
作者当时在参与什么运动?
与他同时参与此运动的主要还有哪些人?
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背景:
兴起时间: 1915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旗帜(口号):“民主” 和“科
新 主要阵地: 《新学青”年》杂志
文 化 运 动
内 容
前期:基本内容 提倡 民主 ,反对 提倡 科学 ,反对
提倡 新道德,反对 提倡 新文学,反对
独裁专制
迷信盲从
旧道德 旧文学
; ; ; 。
(向 尊孔复古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1) 年, 胜利后
2)发展情况:
评价
历史意义: 历史缺陷:
。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 1915 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 。
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民主 ”和科学
利用文学作品批判纲常礼教,把文学的反封建
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的典范是
A. 胡适
B.鲁迅
C. 陈独秀 D.李大钊
7. 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实质是针对
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B.封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 C.民众的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意识 D.阻碍西学传播的反动势力
8.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最重要的政治观念是 A.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道德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共22张)

新 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 代单表击人此物处编陈独辑秀母:版《文新本青样年》式杂志、《文学革命论》,推
文 及•代第表二作级: 倒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化 • 第三级鲁迅:《狂人日记》(白话小说),揭露封建礼
运 动
• 第教四级的吃人本质 胡• 适第五:级《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替代文
言文
洋• 单务击此运处动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戊戌变法 • 第三级 • 第四级
(君主立宪)
• 第五级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器物 制度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洋• 单务击此运处动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戊戌变法 • 第三级 • 第四级
(君主立宪)
• 第五级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标志着哪一时代的到来
(D)
A.自强求富
B.变法救国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温故知新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1、中国人• 向第三西级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
如何?
• 第四级 • 第五级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你的明星偶像是谁—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一份以新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
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知族,
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
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
()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是
针对袁世封凯建社尊会孔时复期人古们逆必流须遵,守新的文封建化礼运教动。 的斗争矛头?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 文化运动的兴起
•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中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 革新运动。
•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年杂志》,正 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李 大钊、鲁迅等。
• 4.《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 重要的阵地。
问题探究三: 什么文学表达形式才能更好的开展思想革命?
“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 这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
----- 蔡元培
文言文
白话文
秀才买柴: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 过来!”卖木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 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 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 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 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 请损之。(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 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 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走了。
内容3:提倡文学革命 提倡新文学(白话文)
反对旧文学(文言文)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形式上: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主张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表达新 思想,形式与内容全面革新)
鲁迅:《狂人日记》
(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树立新文 学的典范)
问题探究五: 这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 运动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影
不要惊讶:毛泽东、蒋介石读《新青年》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 ,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 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毛泽东 1919年12月4日:“看《新青年》。” 1919年12月5日:“上下午各看《新青年》杂志一次” 1919年12月10日:“看(《新青年》)易卜生号。” 1920年4月9日:“在船上《新青年》。” 1926年4月21日:“看《新青年》。” 1926年4月22日:“看《新青年》。” 1926年5月5日:“看《新青年》。——《蒋介石日记》
——陈独秀(1916年《青年杂志》1卷5号 )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自由、平等。
对封建礼教攻击最猛烈的是谁?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 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 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 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 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 揭露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
局限性?
——陈独秀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人教部编版八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
我们今天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传统
近代
现代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
三纲: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 礼、智、信
人教部编版八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
两大旗帜(口号)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独立.平等.自由,
此时指资产阶级民主政 治,反对君主专制和军 阀独裁。
(赛先生)
包括西方自然科学, 以及 研究.处理问题 的科学精神(强调态 度和方法)
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
内容2: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主要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 道德和文化。它包括君主专制和封建伦理道德,是
课堂小结
新 文 化 运 动
人教部编版八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
兴起
内 容 影 响
时间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学 倡导文学革命 积极 动摇了…,接受了…,起了… 消极 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性质 思想解放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
以练促思
1、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
探究问题一:谁来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陈独
李大
鲁
胡
秀
钊
迅
适
探究问题二:传播思想的阵地在何处?
《新青年》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思考: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胡 适
鲁
“思想自由”
迅
“兼容并包”
陈
李
独
大
——蔡元培
秀
蔡钊
元
培
辜鸿铭
1988年沈嘉蔚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
意义:
影响2、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影响3、 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的反对者:主张调和,以维护孔孟之道和 传统价值为依据,用中国固有的文明去“救济西 洋文明之穷弊”。
新文化倡导者:“根本扫荡”旧思想旧传统,为新 文化开路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 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 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 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影响:1、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先睹为快:北大首开女禁
有一天我去取北大《日刊》, 哪知早已被同学们一抢而光,原 来这天报上登着这些女同学的姓 名,大家要相睹为快呢!
——顾颉刚《悼蔡元培先生》
北大首开女禁,上海南京广
州天意义: 津等地竞相仿效,女生络绎 1920 北大女同学身
进入各地大学,终于蔚成风气。
探究问题三:传播什么思想开启国民意识?
“ 西洋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 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 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思考:陈独秀认为救治中国的方 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