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0530111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0530111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0530111

师说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李蟠.番.薯蕃.滋幡.然悔悟

B.阿谀.膏腴.须臾.遍插茱萸.

C.拘.泥焗.油锔.锅鞠.躬尽瘁

D.贻.误饴.糖怡.悦春风骀.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

..之人百工:各种工匠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圣明。

C.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经传:经书以及解释经书的著作

D.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道:指古人流传下来的各种优良传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故无.贵无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今之众人

..矣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泯然众人

C.士大夫之族.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臣与将军戮力攻.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学习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奉承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流传

D.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5.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古之学者必有师

6.下列句中的“师”字按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惑而不从师②吾从而师之③吾师道也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而耻学于师⑥则耻师焉⑦不耻相师⑧或师焉,或不焉

A.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B.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C.①⑥⑧/②/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

B.韩愈主张以道为择师的唯一标准和能者为师的观点,针砭了当时竞以门第相尚,不重真才实学的弊病。

C.作者引用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以弘扬师道为己任,既给人以师道不可违之感,又抨击了耻师之风。

D.《师说》的语言简练生动,作者仅仅用了六个字——传其道解其惑,就把老师的职能作用准确地概括了出来。

8. 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什么?请指出正确的一项(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9.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代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废除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传”指的是人物传记,像《史记》《汉书》中的大部分作品。D.《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著作。

10. 在古代诗文题目中,往往含有文体标志词,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不全表示文体的一项是( )

A.《师说.》《马说.》《捕蛇者说.》

B.《左传.》《张衡传.》《屈原列传

..》

C.《琵琶行.》《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

D.《过秦论.》《岳阳楼记.》《七律.》

二、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

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圣益圣,愚益.愚益.习其声

B.彼童子

..业

..之师邑有成名者,操童子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虽不及师.旷之聪

D.圣人无常.师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D.大王来何操

1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古时候的圣人,虽然远远超出一般人,但还跟从老师请教;而现在的一般人,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

B.作者认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不在于他们先天的条件,而在于后天的学习与努力。

C.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文句的,不是作者所指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被士大夫之族轻视,但那些士大夫们的明智程度赶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在作者看来很奇怪。

三、语言运用

14.某著名中学为纪念建校一百周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继往开来》的专刊,请你用生动鲜明的语言为这本专刊写一段简短的刊首语。必须从比喻、对偶、排比、反复、借代中选用两种表现手法,不超过80字。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横线处的续写。要求:内容准确,连贯得体,除“引用”外,至少还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小潘同学没有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父母教育他时,他还出言顶撞。教育家孔子见到这一幕,对小潘说:“小潘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待你的进步。”

【参考答案】

1. B【解析】A.蟠pán,蕃fán,余读fān;B.全读yú;C.焗jú,余读jū;D.骀dài,余读yí。

2. D【解析】D项应指“古人从师的风尚”。

3.B【解析】A.前“无论”,后“不用”;B.均为“一般人”;C.前“类”,后“家族”;D.前“研究”,后“攻打”。

4.C【解析】传:为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5.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A项,所以:古,用来……的;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C项,小学:古,小的方面要学习;今,对儿童少年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D项,学者:古,泛指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6.B【解析】①⑤是名词,老师;②是意动用法;③⑦是动词,学习;④⑥⑧解释为“从师”。7.D【解析】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

8.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信息的能力。

9.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C项,“传”指的是人物传记,说法错误。“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10. B【解析】B项的《左传》中的“传”是为经书作注的文字,不属文体标志词。

11.C【解析】A.更|渐渐;B.孩子|明清时参加秀才考试的人;C.均为乐师;D.固定的|一般的。

12.B【解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句,A、C、D三项与之同,B项为定语后置。

13.B【解析】B项中“不在于他们先天的条件,而在于后天的学习与努力”错,文中未提及先天条件。

14.示例:百年名校,虽历经风雨而能与时俱进,桃丰李盛,栋直梁坚,荣誉满载,可喜可贺!忆往昔峥嵘,令人缅怀和欣慰;望前程灿烂,促人励志和扬鞭。

15.“不知礼,无以立也”,更何况面对的是生养你的父母?学习也常常由于“温故而知新”,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新宝藏

数学必修一浙江省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答案

数学必修一浙江省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答案 答案与提示仅供参考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 1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列举法表示为{(-1,1),(2,4)},描述法的表示方法不唯一,如可表示为(x,y)|y=x+2, y=x2. ,12,2. 1 1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1,1}.5. .6.①③⑤. = ,{1},{2},{1,2}},B∈A. =b=1. 1 1 3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或x≥5}.∪B={-8,-7,-4,4,9}.. 11.{a|a=3,或-22<a<22}.提示:∵A∪B=A,∴B A.而A={1,2},对B进行讨论:①当B= 时,x2-ax+2=0无实数解,此时Δ=a2-8<0,∴-22<a<22.②当B≠时,B={1,2}或B={1}或B={2};当B={1,2}时,a=3;当B={1}或B={2}时,Δ=a2-8=0,a=±22,但当a=±22时,方程x2-ax+2=0的解为x=±2,不合题意.

1 1 3集合的基本运算(二) 或x≤1}.或或x≤2}.={2,3,5,7},B={2,4,6,8}. ,B的可能情形有:A={1,2,3},B={3,4};A={1,2,4},B={3,4};A={1,2,3,4},B={3,4 }. =4,b=2.提示:∵A∩綂UB={2},∴2∈A,∴4+2a-12=0 a=4,∴A={x|x2+4x-12=0}={2,-6},∵A∩綂UB={2},∴-6 綂UB,∴-6∈B,将x=-6代入B,得b2-6b+8=0 b=2,或b=4.①当b=2时,B={x|x2+2x-24=0}={-6,4},∴-6 綂UB,而2∈綂UB,满足条件A∩綂UB={2}.②当b=4时,B={x|x2+4x-12=0}={-6,2}, ∴2 綂UB,与条件A∩綂UB={2}矛盾. 1.2函数及其表示 1 2 1函数的概念(一) ,且x≠-3}.略.(2) 2 1函数的概念(二) 且x≠-1}.5.[0,+∞).. ,-13,-12,.(1)y|y≠25.(2)[-2,+∞). 9.(0,1].∩B=-2,12;A∪B=[-2,+∞).11.[-1,0). 1 2 2函数的表示法(一) 略. 8. x1234y9.略. 2 2函数的表示法(二)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5课_课时作业

第二单元第五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河北学业水平测试)英国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她”是(A) A.古希腊B.古罗马 C.英国D.美国 [解析]古希腊民主是近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所以题干中提到的源头“她”是指古希腊。 2.(2018·遵义高一期末)“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D) A.小国寡民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D.独立自治 [解析]材料强调“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显然这是“独立自治”之意,D项正确。 3.(2018·江门高一检测)梭伦改革的一项措施被认为“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驱走了贵族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给广大平民带来了光明”。该项改革措施应该是(A) A.废除债奴制B.实行财产等级制 C.设立陪审法庭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解析]本题抓住关键信息“驱走了贵族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给广大平民带来了光明”,梭伦废除所有债务,这为雅典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创造了条件,故A项正确。 4.(2018·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民主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划分的标准是(C) A.才能B.血缘 C.收入D.道德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梭伦改革中按照财产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因此,划分的标准是财产收入,C项符合题意。 5.(2018·通化高一联考)梭伦改革前,城邦公职人员由贵族会议“自行选举”。改革后,公职人员先由各部落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再在这些候选人中抽签产生。这一变化有利于(A) A.打破贵族政治特权B.民众参与城邦一切政务 C.产生高素质领导者D.雅典平民掌握国家权力 [解析]“公职人员先由各部落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再在这些候选人中抽签产生”说明选举不再由贵族掌控,故A项正确;B项中一切政务说法绝对;抽签选举难以选拔出高素质领导者,故C项错误;雅典仍然是贵族掌握国家权力,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1.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1.(2012·枣庄市高一期末考试)某有机物叫苯酚。其试剂瓶上有如下标识: 上述标识的含义是( ) A.自燃物品、氧化剂B.腐蚀品、有毒

C.爆炸品、腐蚀品D.氧化剂、有毒 【解析】苯酚有关的标识分别为腐蚀品和有毒物质。 【答案】 B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解析】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主要是为了避免因酒精的挥发而使下次使用时不能点燃的情况。 【答案】 A 3.为了列车客运安全,下列药品:①NH 4NO 3 ②(NH 4 ) 2 SO 4 ③KCl ④油漆⑤汽油⑥过磷酸钙⑦MgO,从化学性质判断,由于易燃易爆而不能带上列车的是( ) A.③④⑤⑥⑦B.①②⑦ C.①④⑤D.①④⑦ 【解析】本题涉及的一些物质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从化学安全常识角度来说应该了解常见的易燃易爆物质。本题也有巧解,MgO是不易燃物质,由此排除A项、B项、D项。 【答案】 C 4.(高考组合题)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①②③ A.(2010·江苏高考改编)洗涤沉淀时(如图①),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B.(2012·北京高考)用CCl 4 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2009·广东高考)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2012·北京高考)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解析】洗涤沉淀,在过滤器中的沉淀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让水 自然流下,不能用玻璃棒搅拌,A错;用CCl 4 提取碘水中的碘,应选取不和水相溶的萃取剂,装置为③,B对;粗盐提纯,首先将粗盐溶于水加合适试剂后过滤,再将食盐溶液蒸干即可,装置为①和②,D对。 【答案】 A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 3 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 【解析】取用固体时,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液体时,量少可用胶头滴管,量多时可倾倒;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时,液体的

北师大版数学高一必修1 第二章2.1 函数概念 课时作业

[学业水平训练] 1.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1,1],则函数f (x +1)的定义域是( ) A .[-2,0] B .[-1,1] C .[1,2] D .[0,2] 解析:选A.∵f (x )的定义域是[-1,1],∴-1≤x +1≤1?-2≤x ≤0,故选A. 2.下列对应或关系中是A 到B 的函数的是( ) A .A ∈R ,B ∈R ,x 2+y 2=1 B .A ={1,2,3,4},B ={0,1},对应关系如图: C .A =R ,B =R ,f :x →y = 1x -2 D .A =Z ,B =Z ,f :x →y =2x -1 解析:选B.对于A 项,x 2+y 2=1可化为y =±1-x 2,显然对任意x ∈A ,y 值不唯一,故不符合.对于B 项,符合函数的定义.对于C 项,2∈A ,但在集合B 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数,故不符合.对于D 项,-1∈A ,但在集合B 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数,故不符合. 3.与函数y =x 相等的函数是( ) A .y =(x )2 B .y =3 x 3 C .y =x 2 D .y =x 2 x 解析:选B.A 中,函数定义域为[0,+∞). C 中,y =|x |与y =x 的解析式不同. D 中,函数的定义域为{x ∈R |x ≠0}. 4.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10,则底边长y 关于腰长x 的函数关系为y =10-2x ,此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R B .{x |x >0} C .{x |0y ,即2x >10-2x ,x >5 2 . 综上可知5 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全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题。 材料1: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材料2:“嫦娥二号”奔月模拟图。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 B.图中包含两级由自然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 C.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D.“嫦娥二号”奔月途中,与地球组成天体系统 2.有关“嫦娥二号”卫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奔月途中工作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B.在地月转移轨道段未飞出地月系 C.在其飞出地球大气层的奔月途中属于天体 D.在月球上探寻到存在生命的证据 解析:第1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第2题,“嫦娥二号”卫星在奔月途中,满足天体的条件;主要依靠太阳能发电提供能量来完成其工作;“嫦娥二号”在奔月过程中都未脱离地月系;从目前情况看,月球上还没有存在生命的证据。 答案:1.C 2.D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球小,月球绕着地球跑。”重温童谣,据此回答3~5题。 3.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恒星、行星、卫星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4.童谣中出现的天体都属于()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⑥宇宙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D.①③⑤⑥ 5.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A.一级B.二级 C.三级D.四级

答案:3.A 4.D 5.B 6.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的左邻右舍是() A.金星、地球B.地球、木星 C.木星、土星D.水星、木星 解析:选B。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具有庞大的体积、质量,吸引着众多天体在一定轨道上围绕其旋转。据此回答7~8题。 7.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在同一平面上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8.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解析:第7题,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而共面性指的是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第8题,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会对地球地表温度有较大的影响。因白天气温过高,而使表面无液态水存在,不利于生命物质的合成。大气的存在与地球质量和体积有关。 答案:7.B8.B (2012·枣庄高一检测)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于2011年与俄罗斯合作共同开展火星探测活动。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材料回答9~10题。 A.火星距日较远 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 C.火星大气逆辐射强 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 10.在八颗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其主要表现是() ①火星和地球的大气层厚度和成分相同 ②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和地球的温度比较适宜 ④火星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④ 解析:第9题,行星表面的温度与距日距离有关,火星距日较远,温度较低。第10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接近且较适中;由于火星和地球赤道面与轨道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课时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课时练习汇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解析:选B A、D项防止污染原试剂,B项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引起爆炸,C项防止漏气。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B.可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 C.用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D.尝一下实验室里酒精的味道 解析:选A 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在闻有毒气体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在实验室里,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3.下列仪器常用于进行物质分离的是( ) 解析:选B 应用烧杯、漏斗、玻璃棒等可进行过滤操作,可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4.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B.玻璃棒 C.蒸发皿D.酒精灯 解析:选B 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免外洒;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液体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下列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进入煤矿井下作业,戴上安全帽,用帽上的矿灯照明 B.节日期间,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欢庆节日 C.点燃打火机,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 D.实验室里,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及时用玻璃棒搅拌,配制稀硫酸 解析:选A 煤矿中的瓦斯气体和液化气都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A正确,C不正确;燃放烟花爆竹应在人少的空旷处燃放,B不正确;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容易因放热过多而导致酸液沸腾溅出,D不正确。 6.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该先关掉电闸 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 C.不慎将稀盐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D.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 解析:选D 关掉电闸以防二次伤害,A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以防爆炸,B正确;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C正确;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D错误。 7.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 C.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D.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 解析:选D 由过滤装置可知使用的仪器是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注意滤纸是实验用品不属于实验仪器。 8.下列混合物适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KCl、NaNO3B.水、酒精 C.Na2CO3、CaCO3D.MgSO4、ZnSO4 解析:选C A、D两组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过滤法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水与酒精都是液体,互溶后仍都可以透过滤纸,因此也不能采用过滤法分离;C组中Na2CO3能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可采用过滤法分离。 9.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B.蒸发C.加热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 (1)除去NaCl溶液中的AgCl悬浮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作业】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习题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作业7[ 高考]

课时作业(七) [学业水平层次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2.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 的说法。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箭头是 ( ) A.①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的太阳辐射,按照大气受热过程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可见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①—④—②,B 对。第2题,“露重见晴天”,说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幅度大,水汽因降温快而大量凝结成露,预示着第二天白天为晴天。 【答案】 1.B 2.C 3.“地势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说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D.放射性元素衰变 【解析】据题意可见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由此可见近地面大气的热量来自于地面辐射。 【答案】 B 夏季,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人们白天经常“晒水”(如图),以解决晚上洗澡的热水问题。完成下题。 4.“晒水”时,覆盖在桶口的薄膜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强太阳辐射B.增强地面辐射 C.增强大气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 【解析】题文“晒水”时,覆盖在桶口的薄膜在白天太阳辐射最强时,强烈吸收太阳辐射。当太阳辐射变弱时,薄膜把吸收的热量以逆辐射的方式又还给水桶,提高了水的温度,D正确。 【答案】 D 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 A.A地温度高,气压低 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 C.B地温度低,气压高 D.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 6.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 ( ) A.为白天,吹海风B.为白天,吹陆风 C.为夜晚,吹海风D.为夜晚,吹陆风 【解析】第5题,图示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状况,由冷热不均导致,读图分析,A地气压高,温度低。A错。垂直方向气流,A处下沉,B处上升,B错。B地气压低,温度高,C 错。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D对。第6题,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海洋是高压,陆地是低压,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白天升温快,形成低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所以为白天,吹海风,A对。 【答案】 5.D 6.A 下图中①、②是等压面,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a、b、c、d四处气压值最低的是( ) A.a B.b C.c D.d 8.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 ) A.a B.b

必修一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3 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迁峰会业已闭幕,中国作为主动参与制订客观标准的 创建者,其在峰会上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 ....。 B.2012年4月10日晚,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洛阳国花园工作人员表示,盛 花期在14日以后,届时人们将能看到浩如烟海 ....、千姿百态的牡丹。 C.园内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 067棵,其中600年以上的古树有198棵,一棵棵 古树老态龙钟,如白衣苍狗 ....,在风雨中飘摇。 D.热播电视剧《蜗居》针砭时弊,描述了当今都市持续攀升的房价下各阶层的 生活情状,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但瑕不掩瑜 ....,剧情过多讲述了社会的不良现象,有 炒作的嫌疑。 解析:A项,“可圈可点”本义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后多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B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于此处使用对象不当。C项,“白衣苍狗”意思是白衣般的浮云,刹那间又变得像黑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用于句中属于适用对象不当。D项,“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句中先说的是剧情的优点“瑜”,后说的是剧情的不足“瑕”,应使用“白璧微瑕”。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天色已晚,我只得依依不舍地走出了“红旗渠精神”展览大厅,抬眼望去,只见长安街两旁华灯初上,犹如千万朵含苞待放的白玉兰,映照着中南海的绿树红墙。 B.此次布克文学大奖,希拉里·曼特尔不仅拔得头筹,将5万英镑收入囊中,而且她的这本小说也有望可能获得世界关注,进一步热销。 C.众所周知,电线、电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生活用电的安全。许多火灾的起因就是由于使用了质量低劣的电线、电缆造成的。 D.2012年在中国举办的第一项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第十二届中国全国冬季运动会1月3日晚上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了开幕式。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将“犹如千万朵含苞待放的白玉兰”改为“犹如千万朵白玉兰含苞待放”,这样方能与前面的主语“华灯初上”搭配。B项,成分赘余。“有望”意思是有希望、有可能,后面再加“可能”就犯了语意重复的语病,可以将“可能”删去。C项,结构混乱。“火灾的起因就是……”与“由于……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可以把“的起因”删除。 答案:D 3.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

2020人教必修下册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作业设计

2020人教必修下册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作 业设计 2020人教必修下册高中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作业设计[基础运用层]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sì)比.及(bì)哂.笑(shěn)鼓瑟.(sè) B.饥馑.(jǐn) 喟.然(kuì) 舞雩.(yú) 沂.水(qí) C.齐桓.(huán) 胡龁.(hé) 觳觫.(shù) 忖度.(duó) D.发硎.(xínɡ) 怵.然(chù) 踌躇.(chú) 庖.丁(páo) D [A 项, “侍” 应读shì; B 项, “沂” 应读yí; C 项, “觫” 应读sù。] 2.下列各组句子中, 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无以, 则王乎王说, 曰…… B.为长者折枝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C.砉然向然, 奏刀然善哉!技盖至此乎 D.如土委地怵然为戒 D [A 项,“以” 同“已” , 停止; “说” 同“悦” , 高兴。B 项,“枝” 同“肢” , 肢体;“涂” 同“途” , 道路。C 项, “向” 同“响” , 响声; “盖” 同“盍” , 何、怎么。]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则曰居: 平日、平时 B.摄.乎大国之间摄: 夹处 C.乃中.《经首》之会中: 合乎 D.批大郤, 导.大窾导: 疏通 D [D 项, “导” , 引导。]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识有诸.诸: 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爱: 吝惜 B.诚.有百姓者诚: 的确以小易大, 彼恶.知之恶: 怎么 C.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何以异形: 表现今也制.民之产制: 规定 D.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谨: 重视殆.有甚焉殆: 恐怕 A [A 项, “诸” 为兼词, 相当于“之乎”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寡固.不可以敌众, 弱固.不可以敌强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B.①若无罪而就死地, 故以.羊易之也②挟太山以.超北海 C.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D.①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②苛政猛于.虎也 A [A 项, 副词, 相当于“本来” 。 B 项, ①介词, 表方式, 相当于“拿” “用” ; ②连词, 同“而” 。 C 项, ①介词, 替、给; ②介词, 被。 D 项, ①介词, 从; ②介词, 比。] 6.下列句子中, 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权, 然后知轻重 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C.良庖岁更刀, 割也 D.足之所履 B [A 项, 权, 名词作动词, 称重; C 项, 岁, 名词作状语, 每年; D 项, 履, 名词作动词, 踩。]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1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1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一、选择题 1.图标所警示的是() A.当心火灾——氧化物 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燃物质 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解析】图标画的是火苗的形状,因此表示易燃物质,当心火 灾。 【答案】 B 2.根据中国民航总局规定,旅客乘坐飞机时,可以较大量随身携带的物质是() A.硫黄B.氯酸钾 C.硝酸钾D.碘盐 【解析】硫黄是易燃品,氯酸钾、硝酸钾是易爆品。易燃、易 爆、腐蚀品等是旅客乘坐飞机时的禁带物品。 【答案】 D 3.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如果较多浓H2SO4沾到皮肤上,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D.如果少量酒精失火燃烧,可用湿抹布盖灭火焰 【解析】较多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先用柔软的布或纸拭去,然后再用大量水冲先,最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如果先用水冲洗,则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会灼伤皮肤。 【答案】 C 4.有些化学仪器加热时需要放在石棉网上,但也有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下列各组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一组是()

A.试管、蒸发皿B.试管、烧杯 C.试管、平底烧瓶D.蒸发皿、圆底烧瓶 【解析】烧杯、平底烧瓶、圆底烧瓶均不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需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答案】 A 5.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其第一步操作是将足量 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①试管、②瓷坩埚、③坩埚钳、④泥三角、⑤酒精灯、⑥烧杯、⑦量筒中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 A.⑤⑥B.①⑤ C.②③⑤D.②④⑤ 【解析】灼烧固体要用到坩埚,而坩埚要放在泥三角上,此外 还需要用酒精灯加热。坩埚钳为金属仪器。 【答案】 D 6.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解析】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拿,A选项错误;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C选项错误;托盘天平称量药 品时应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接触托盘,且只能精确到0.1 g,D 选项错误。 【答案】 B 7.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③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⑤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 ⑥碱液流到桌子上,先加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水洗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D.全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学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作业题及答案解析

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识记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分布规律及成因。2.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形成①______中心,海洋相反,形成②____________中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形成③________中心,海洋相反,形成④__________中心。 2.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使呈⑤________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⑥____________。如冬季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 3.东亚位于⑦____________东部,东临⑧____________,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季风气候比较明显。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⑨_________之间、⑩______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________形成的重要因素。 2.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________________、 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3.热带雨林气候是在?______________控制下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________带有很大的关系;在?__________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下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下图反映的是某月30°N附近气压分布状况,回答1~2题。 1.该气压分布状况的月份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2.图中G2气压中心是() A.夏威夷高压B.亚速尔高压 C.印度低压D.冰岛低压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3~4题。 3.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B.90°N、赤道低气压带 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D.60°S、赤道低气压带 4.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高中数学必修2《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含详解第2章 2.2.1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课时目标】1.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含义.2.会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准确描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知道其地位和作用.3.能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线面关系的简单问题.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直线与平面______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________________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以下说法(其中a,b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 ①若a∥b,b?α,则a∥α; ②若a∥α,b∥α,则a∥b; ③若a∥b,b∥α,则a∥α; ④若a∥α,b?α,则a∥b.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2.已知a,b是两条相交直线,a∥α,则b与α的位置关系是() A.b∥αB.b与α相交 C.b?αD.b∥α或b与α相交 3.如果平面α外有两点A、B,它们到平面α的距离都是a,则直线AB和平面α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A.平行B.相交 C.平行或相交D.AB?α 4.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和BC上的点,若AE∶EB=CF∶FB=1∶3,则对角线AC和平面DEF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 C.在内D.不能确定 5.过直线l外两点,作与l平行的平面,则这样的平面() A.不存在B.只能作出一个 C.能作出无数个D.以上都有可能 6.过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DBB1D1平行的直线共有() A.4条B.6条C.8条D.12条 二、填空题 7.经过直线外一点有________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平行. 8.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的面中:

2020人教必修下册高中语文《阿房宫赋》《六国论》作业设计16

2020人教必修下册高中语文作业设计16阿房宫赋六国论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存亡之理.理:天数 B.思厥.先祖父厥:其,他们的 C.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缦:萦绕 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杳:昏暗 D[D项,杳:远得没有尽头。]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斯用兵之.效也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B[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助词,不译;B项,都是介词,比;C项,代词,指秦国/结构助词,的;D项,副词,就/连词,那么。] 3.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①辇.来于秦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③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⑤朝歌.夜弦.⑥廊腰.缦回 A.①②⑥B.②④⑤ C.①③⑤D.③④⑥ A[①②⑥名词作状语,③⑤名词作动词,④名词的意动用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 ..百倍②思厥先祖父 ..得一夕安寝④可谓 ..③然后 智力 ..不赂而胜之 ..也⑦而犹有可以 ..孤危⑤刺客不行 ..,良将犹在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之势⑧胜负之数,存亡 .. ..之理⑨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③⑤B.②④⑦ C.⑥⑦⑧D.①⑤⑨ C[①古义:它实际上。②古义:祖辈、父辈。③古义:这样以后。④古义:智谋和力量。⑤古义:不去行刺。⑨古义:旧事。] 5.下列各句中,与“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全套课时作业第二章 2.2 第1课时

2.2 基本不等式 第1课时 基本不等式 学习目标 1.掌握基本不等式及推导过程.2.能熟练运用基本不等式比较两实数的大小.3.能初步运用基本不等式进行证明和求最值. 知识点 基本不等式 1.如果a >0,b >0,ab ≤a +b 2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其中a +b 2叫做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ab 叫做正数a ,b 的几何平均数. 2.变形:ab ≤?? ??a +b 22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a + b ≥2ab ,a ,b 都是正数,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1.对于任意a ,b ∈R ,a 2+b 2≥2ab .( √ ) 2.n ∈N *时,n +2 n >2 2.( √ ) 3.x ≠0时,x +1 x ≥2.( × ) 4.若a >0,则a 3+1 a 2的最小值为2a .( × ) 一、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 例1 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第一年产量为A ,第二年的增长率为a ,第三年的增长率为b ,这两年的平均增长率为x (a ,b ,x 均大于零),则( ) A .x =a +b 2 B .x ≤a +b 2 C .x >a +b 2 D .x ≥a +b 2 考点 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 题点 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

答案 B 解析 第二年产量为A +A ·a =A (1+a ), 第三年产量为A (1+a )+A (1+a )·b =A (1+a )(1+b ). 若平均增长率为x ,则第三年产量为A (1+x )2. 依题意有A (1+x )2=A (1+a )(1+b ), ∵a >0,b >0,x >0, ∴(1+x )2=(1+a )(1+b )≤?? ??(1+a )+(1+b )22 , ∴1+x ≤2+a +b 2=1+a +b 2,∴x ≤a +b 2. 反思感悟 基本不等式 a +b 2 ≥ab 一端为和,一端为积,使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要善于利用这个桥梁化和为积或者化积为和. 跟踪训练1 若02ab ,a 2+b 2>2ab , ∴四个数中最大的应从a +b ,a 2+b 2中选择. 而a 2+b 2-(a +b )=a (a -1)+b (b -1), ∵00时,求12 x +4x 的最小值; (2)当x <0时,求12 x +4x 的最大值; (3)当x >1时,求2x + 8 x -1 的最小值; (4)已知4x +a x (x >0,a >0)在x =3时取得最小值,求a 的值. 解 (1)∵x >0,∴12 x >0,4x >0. ∴12 x +4x ≥212x ·4x =8 3. 当且仅当12 x =4x ,即x =3时取最小值83,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全一册优质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全一册优质课时作业 (含答案) 课时作业 1 [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百舸.孟轲.沉疴.枝柯. B.怅.惘蚊帐.苌.弘伥.鬼 C.峥.嵘狰.狞挣.扎风筝. D.寥廓.城郭.敦.厚淳.厚 解析:A项,“舸”读“ɡě”,其余都读“kē”;B项,读音依次为“chànɡ”“zhànɡ”“chánɡ”“chānɡ”;C项,都读“zhēn ɡ”;D项,读音依次为“kuò”“ɡuō”“dūn”“chún”。 答案:C 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挥斥 ..(力量)方遒怅.(失意)寥廓漫.(满)江 B.浪遏.(阻止)飞舟主.(主宰)沉浮鹰击.(搏击)长空 C.百侣.(同伴)激扬 ...(地位很高的人) ..(激浊扬清)万户侯 D.击水 ..(不平凡)岁月稠.(多) ..(击打水)峥嵘 解析:A项,“挥斥”的意思是“奔放”。“怅”在这里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C项,“万户侯”在本词中指大

军阀、大官僚。D项,“击水”的意思是“游泳”。 答案: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抒情,下阕主要是回忆往事,用诗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联系起来,从“谁主沉浮”的设问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再到“到中流击水”的壮志,鲜明地彰显出诗人少年时期的________,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把诗人心忧天下和人民的生活处于________之中的情景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诗人在________,充分显露出诗人要改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在心中始终流动着奔涌的鲜血,旨在报国,作为一个青年,能够把祖国放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在文中展现得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 B.从湖南农村走出的一个农民的儿子,到是一位“问苍茫大

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措施

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措施 发表时间:2019-03-06T16:39:36.300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期作者:罗本祥 [导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光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的布置也是同样重要的。语文作业的布置不光是检验学生听课效果的一个方式,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利用有效的设计手段来布置高中语文作业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本文对如何有效设计高中语文作业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反思,从而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贵州省纳雍县第五中学 一、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形式单一 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过于注重巩固学过的知识,重复练习课文后面的作业题,没有充分考虑到知识的延展性,导致高中语文作业形式较单一。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缺乏了解,使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不够具体,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作业设计重复 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过量给学生布置重复的作业,让学生大量完成教学辅助资料上的题目。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限制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目前,教师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及价值观的养成,造成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难以提高,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作业设计不具体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同,高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来对其进行规划。但目前来看,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性,虚耗了学生的课外时间,从而降低了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二、优化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举措 (一)个性化设计 1.自主作业 首先,教师应以学生作为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性来设计相关作业形式,避免数量大且难度高。其次,教师应设计多种作业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这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从而减少学生对作业的厌烦情绪,提高作业完成效率。最后,教师还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使学生明确自身缺乏哪方面知识,进而查缺补漏,攻克难点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自主作业可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取长补短,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分层作业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让学习稍落后的学生能够迎难而上,并重拾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性,设计相应的作业,使作业更有层次,更加具体,以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二)语文作业分层化 在任何教学中教师都要注重学生的层次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学习状态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提供不同的作业任务。在传统的布置作业模式下,教师布置的任务都是全体统一的,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共同进步,要以学生为个体,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不同爱好也不相同,机械的作业任务布置会使学生厌倦语文作业。教师要运用作业分层化的方式进行布置作业,设计开放性、不同的作业任务,教师同时要注重作业量和作业的难易程度。例如在进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讲解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任务。可以给学生分为三种题,必做题、选做题、探究题。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能力来选择。必做题:把课文中对环境的描写的句子画出来,然后进行思考这些描述衬托了什么。选做题:文章的剧情设计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探究题:如果你对这个章节进行改写的话,你想改写成什么样?教师可以把作业通过分类的形式去布置,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做深入探究,相对能力差一些不感兴趣的学生尽力而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果实。 (三)语文作业自主化 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任务。教师在布置作业中不能光注重课内的知识,而要更注重外界的知识,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去摆脱对教师、教科书、辅导资料的依赖,使学生在利用自己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感悟、了解、获取知识。例如在进行《沁园春·长沙》这一课的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布置创意学法大赛的作业任务。可以让学生自由开放的去想自己学习的方法。学生可以在朗读的时候加上配乐,可以介绍毛泽东诗词的特点,或者可以根据诗意画一幅画。通过教师的提示,学生可以更自主地去完成这一项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东西进行创作,并高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这样的方式教师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完成了教师的教学任务。 (四)语文作业合作化 人既是一个个体又是一个整体,教师在布置作业任务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传统的语文作业布置中,教师机械的任务布置,使学生不能进行合作能力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使作业变得枯燥无味、内容单一。教师要在布置作业的环节中要设计合作性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或团队的模式进行作业,互相谈论、互相帮助。根据教师的作业任务,组成小组,可以通过每个人所擅长的东西完成任务。例如在进行"鲁迅大撤退"的讨论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项作业任务,根据此次的探究性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分组。学生以四五人为单位组成小组去搜集鲁迅的作品。小组里有一个小组长,负责安排每个人所要做的事情。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每个人都要有事可做。分工要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工作安排,实现组内的差距互补,避免学生在合作中出现不团结的现象。要对学习较差学生的任务分工重视起来,使这些学习差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内容、现象等在小组合作中自动分成了两阵营,每个阵营又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长进行小组成员的安排。组长可以安排细心的学生进行查找资料、提供资料,小组成员一共有4个人,两个人负责查找资料,然后进行综合整理写成报告;组长根据组员的状况安排分析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做澄清现象解决问题的这项任务,这项任务需要1个人来完成。最后组长自己可以负责整体的工作检查,同时也可以在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