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二章力第1节第2节重力课时作业(含解析)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第2章 1.力 含答案

1. 力[先填空]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2.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4.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5.矢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再判断]1.力可以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单独存在.(×)2.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3.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后思考]成语“孤掌难鸣”隐含了什么物理道理?和它在生活中的喻义一样吗?【提示】“孤掌难鸣”即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生活中,“孤掌难鸣”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成事.[合作探讨]如图甲所示,在足球场上,运动员把球踢飞,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乙图中,弹簧被拉长或压缩,说明弹簧发生了形变.结合以上现象,思考以下问题:甲乙图211探讨1:力有哪些作用效果?【提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探讨2:图甲中踢出去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提示】踢出去的足球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探讨3:图乙中,手压缩弹簧过程中,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提示】用手“压”弹簧,手是施力物体,弹簧是受力物体,同时弹簧对手也有“挤压”的效果,此时弹簧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物体,因此,手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弹簧既是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核心点击]1.力的四性的认识2.力的作用效果(1)(2)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系.(3)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是判断物体是否受力的最基本方法.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B .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C .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有力,而乙对甲没有力D .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解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力都有它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风吹草动,施力物体是空气,故A 错;踢出去的球向前运动,并没有受到向前的推力,因为找不到这个力的施力物体,而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故B 错;由力的相互性可知,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故C 错;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并不一定相互接触,如磁铁之间不需要接触就有磁力,故D 对.【答案】 D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课时提升作业 教科版必修1

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课时提升作业教科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多选题已在题号后标出,选不全得4分)1.(多选)对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弹力必有摩擦力B.有摩擦力必有弹力C.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弹力的方向垂直2.(多选)(xx·济宁模拟)如图所示,小球A的重力为G=20N,上端被竖直悬线挂于O点,下端与水平桌面相接触,悬线对球A、水平桌面对球A的弹力大小可能为( )A.0,GB.G,0C.,D.,G3.自卸式运输车是车厢配有自动倾卸装置的汽车,又称为翻斗车、工程车,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取力装置和货厢组成。
如图所示,在车厢由水平位置逐渐抬起的过程中,有关货物所受车厢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f逐渐增大B.摩擦力f先增大后不变C.支持力N逐渐减小D.支持力N先减小后不变4.一个长度为L的轻弹簧,将其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时,弹簧的总长度变为2L。
现将两个这样的弹簧按如图所示方式连接,A、B两小球的质量均为m,则两小球平衡时,B小球距悬点O的距离为(不考虑小球的大小)( )A.3LB.4LC.5LD.6L5.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推乙物块,使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物块一起沿水平地面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各物块受到摩擦力的情况是( )A.甲物块受到一个摩擦力的作用B.乙物块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C.丙物块受到两个摩擦力的作用D.丁物块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6.(xx·佛山模拟)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A上叠放着物体B,A和B之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
物体A、B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B对A的摩擦力向右C.地面对A的摩擦力向右D.地面对A没有摩擦力7.(xx·冀州模拟)木块A、B的重力均为40N,它们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Δx=2.0cm,弹簧的劲度系数k=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0N的水平力推木块B,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A.木块A所受静摩擦力大小为10NB.弹簧的压缩量变为2.5cmC.木块B所受静摩擦力为0D.木块B所受静摩擦力大小为2.0N8.(xx·大同模拟)叠罗汉是一种二人以上层层叠成各种造型的游戏形式,也是一种高难度的杂技。
【创新设计】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1学案:第二章 第2讲 重力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创新设计】高一物理教科版必修1学案:第二章 第2讲 重力 Word版含答案[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551bb35d8e9951e79b892796.png)
第2讲重力[目标定位]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知道重力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m/s2)计算重力.3.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一、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大小:物体的重力大小简称为物重,跟其质量成正比,即G=mg,G、m、g单位分别为:N、kg、m/s2.4.测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注意:(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重力作用.(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能理解成垂直于地面向下.二、重心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部分所受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即为物体的重心.2.重心的位置:(1)与物体的形状有关;(2)与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3)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想一想: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答案不一定,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比如实心铅球重心在球心,篮球重心也在球心,可是一个在物体上一个不在物体上.三、重力影响着我们的世界1.地球上任何物体的运动和变化受到重力的制约.2.地球上的山、树的高度由于重力受到一定限制.3.人和其他动物的身高,由于重力的作用不会变成巨人,否则会变得不成比例的粗大、笨重.一、对重力的理解1.重力的产生: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重力的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g=9.8m/s2.(1)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不同地点因g值不同而不同.(2)在不同地点,同一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3)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竖直向下是指与水平面垂直向下.但是并不等同于垂直于支持面向下,也不等同于指向地心.例1一个物体所受重力在下列哪些情况下要发生变化()A.把物体从赤道拿到南极B.把物体放到加速上升的电梯里C.把物体放到水里D.用一个气球使物体悬浮在屋子内解析重力加速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把物体从赤道拿到南极,其重力变大,故A 正确;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电梯或是水中或是用气球悬浮,重力加速度都没变,重力G=mg,即重力没有变化;故选A.答案 A针对训练1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答案 B解析物体重力的计算式G=mg,物体的质量m是恒定的,但g的取值与地理位置有关.在同一地点,g的取值相同,随着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的升高,g值将增大,随海拔高度的增加,g值将减小,因此,不能认为物体的重力是恒定的,故A错误,B正确;由公式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及运动状态均无关,故C错误;用测力计竖直悬挂重物,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故D错误.借题发挥关于重力的大小,应注意其决定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g值,与是否受力及运动状态无关.关于重力的测量应注意其条件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针对训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B.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一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始终在改变D.将一石块竖直向上抛出,在先上升后下降的整个过程中,石块所受重力的大小与方向都不变答案 D解析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同一物体的重力为一定值,故A错;只要在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就不为零,故B错;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故C错.二、对重心的理解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作用于重心.2.重心的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1)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一个实心铅球重心在物体上,一个篮球重心就不在物体上.(2)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心的位置.3.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的状态以及运动状态都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者形状发生改变,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可能发生变化.比如空载卡车和装满货物的卡车重心的位置不同.例2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B.用一条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C.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内,不可能在物体外D.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解析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A错误,D正确;用一条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物体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平衡,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B错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之外,C错误.答案 D针对训练3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位置随质量分布的变化而变化B.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上D.如果从质量分布均匀圆盘的中心挖去一块,圆盘就没有重心了答案AB解析重心的位置是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共同决定的,质量分布发生变化,重心位置也随之变化,所以A正确,C错误;均匀圆盘的中心挖去一块,剩余部分仍然有重力,有重心,只不过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了,所以B正确,D错误.对重力的理解1.如果重力消失了,将会发生的情况是()A.天不会下雨,也不会刮风B.一切物体的质量都没有了C.用天平仍然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D.河水不会流动答案AD解析下雨、刮风以及河水流动都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而引起的,如果重力消失,这些自然现象都不会发生,故A、D正确;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与重力是否消失无关,故B错;如果重力消失,放在天平托盘上的物体对托盘天平无压力,所以天平也就无法测量物体的质量了,故C错.2.关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某一物体而言,其重力的大小总是一个恒量,不因物体从赤道移到南极而变化B.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C.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D.重心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答案BCD对重心的理解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用线竖直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C.一砖块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的动作时,其重心在体内位置不变答案BC解析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不一定在物体上,所以A错误;悬挂法确定物体重心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因此B正确;物体的重心与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当质量分布不变、形状不变时,其重心不变,而形状改变时重心位置也改变,所以C正确,D 错误.图14.如图1所示,一个被吊着的均匀球壳,其内部注满了水,在球的底部有一带阀门的细出水口.在打开阀门让水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其中的水的共同重心将会()A.一直下降B.一直不变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答案 C解析在注满水时,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在球心位置,随着水的流出,球壳的重心不变,但水的重心下降,二者共同的重心在下降,当水流完时,重心又回到球心位置,故C正确.(时间:60分钟)题组一对重力及重心的理解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位置而改变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下D.物体对水平支持面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答案 B解析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产生的,不是物体的固有属性,A错误;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果质量分布不均匀,则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B正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错误;当在物体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则此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等于重力与施加力之和,D错误.故选B.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球心B.用测力计测小球的重力时,测力计对小球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C.物体只有在落向地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D.同一个物体,在地球的赤道和两极,其重力大小是不同的答案 D解析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并非指向地球球心,A错误;小球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才等于重力,B错误;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C错误;同一物体在两极时重力较大,D正确.3.如图1所示,歼20战机是中国最近研制出的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它以具有隐身性、高机动性以及先进的航电系统让世界震惊.关于歼20战机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战机受到的重力指向地心B.战机受重力的同时,它也对地球产生引力C.战机向前运动的推力无施力物体D.战机匀速飞行,它不受重力作用答案 B解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而不是指向地心,A错;由于地球对战机的引力而产生重力,同时战机对地球也产生向上的引力,B对;任何力都有施力物体,战机向前的推力来自于空气,C错;任何在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作用,D错.图24.如图2所示,一人站在体重计上称体重,保持立正姿势时称得体重为G,当其缓慢地将一条腿平直伸出台面,体重计指针稳定后读数为G′,则()A.G>G′B.G<G′C.G=G′D.无法判断答案 C5.跳高运动员在如图所示的四种过杆姿势中,重心最能接近甚至低于横杆的是()答案 D解析四种过杆姿势中,前三种过杆时重心均在横杆之上,而背越式过杆时,头、躯干、腿依次过杆,身体的大部分与杆接近,甚至低于杆.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小小于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大小C.力的三要素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D.如果物体有几何中心,则该几何中心就是重心位置答案 C解析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并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A错;物体所受的重力只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B错;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三要素共同决定,故C正确;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有关,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故D错.图37.如图3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集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A.马跑得快的缘故B.马蹄大的缘故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D.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的重心在一条竖直线上答案 D解析马的重心位置在马身上而不在飞燕上,但只有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的重心在一条竖直线上,才能保持平衡,故A、B、C错误,D正确.题组二重力的图示和示意图8.一个重20N的物体沿着斜面下滑,如图所示,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不正确的是()答案BC解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不一定与接触面垂直;另外,选取不同的标度,力的图示会有所不同.根据上述原则可知A、D正确,B、C不正确.9.在图4中,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A受到的重力都是8N,试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图4答案图510.如图5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的大小为100N ,请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并指出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画出该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拉力的示意图.答案 见解析解析 (1)选取合适的标度:1cm 长线段表示25N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如图甲所示,从O 点竖直向上画一段4倍于标度的线段;(3)在线段终点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可以按照图乙那样不画物体,而用质点来表示物体,画出拉力T 的图示.该力T 的施力物体是绳,受力物体即该物体,该物体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如图丙所示.题组三 综合应用11.一条放在地面上长为L 的柔软匀质细绳,将其一端向上提至绳刚好离地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长为L 的均匀直钢管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抬起一端,使其与水平面成30°角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答案 L 2 L 4解析 匀质细绳放在地面上时重心在地面上,将它一端上提至下端刚要离地时,重心在L 2高处,重心升高了L 2;均匀直钢管平放时重心在地面上,将其抬至与水平面成30°角时,重心即直钢管的中心上升L 2×sin30°=L 4.12.2013年12月14日“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登陆月球,对月球展开了历时3个月的勘测.已知月球车质量为140kg,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N/kg,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6 N/kg,则该月球车:(1)在地球上的质量为多少?所受重力大小为多少?(2)在月球上的质量为多少?所受重力大小为多少?答案(1)140kg1372N(2)140kg224N解析(1)月球车在地球上的质量为140kg,所受重力大小为G=mg=140×9.8N=1372N.(2)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月球车在月球上的质量仍为140kg,所受重力大小为G′=mg′=140×1.6N=224N.。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答案.docx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答案.docx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第二章力第一节力课堂训练:1、不能、不能、略2、略课后提升训练1、AB2、桌面、台灯、小木块、水3、图略4、ADFGHI15、AC6、ABCD。
7、BCD 8、ACD 9、图略。
第二节重力课堂训练:1、一般说重力指的是地球对其上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因为重力的大小可用G=mg进行计算,对一个物体来说式中m是一个不变量,所以重力与g有关,而g与物体在地球上的位置相关,纬度增加g值稍有增加 2、图略、(1)G=490N;(2)G=294N、(3)G=4.9 N 3、9.8×10-4N 4、0.6125N、图略课后提升训练:1、C2、AB3、A4、AD5、L/2、L/46、图略7、图略。
第三节弹力课堂训练:1、弹性形变、范性形变2、略3、略4、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大小和形变大小成正比,即F=kx 5、略 6不能、重力和压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性质不同的两个力课后提升训练1、C2、BD3、D4、CD5、AD6、BD7、A8、A9、ABC 10、A 11、A 12、图略13、图略14、图略15、20N 16、mg;Mg-mg。
第四节摩擦力课堂训练: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正压力有关,它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2、静摩擦力有一定的大小,随着外力的变化静摩擦力在零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它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637N课后提升训练cos1、AC2、D3、D4、AB5、15N、20N、0.256、40N、向左7、=、Fθ8、μmg 9、μ(m1+m2)g 10、8N、24N第五节力的合成课堂训练:1、求几个力的合力的方法叫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6.8N 、6.08N 、5N 、3.6N3、10N 、5N 、11.18N4、20N 、10N 、5.0N5、54.4N课后提升训练:1、CFG2、C3、D4、30N5、14N 、2N6、0N 、5N 、与F 1方向相反7、6F 、与5F 的方向相同8、22F 9、6N 和8N 、2N —14N 第六节力的分解课堂训练1、右边、因为合力不变的情况下,若两个分力与合力的夹角相同,则夹角越小分力越小,夹角越大分力越大2、36N 、48N3、(1)略、(2)350N 、(3)250N4、略课后训练提升1、ABC2、C3、B4、ABCD5、C6、AB7、A8、D9、CD 。
2022高中物理教科必修1作业:2.1-2.2 力 重力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九)力重力(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1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例如,一个人用很大的力挥动网球拍,此过程中有施力物体但没有受力物体B.力的产生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施力物体.例如,物体冲上光滑斜面,在斜面上升的过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冲力,这个力没有施力物体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如果找不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就说明这个力不存在D.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吸引铁钉,可见,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C[球拍没有击中球,球拍对外没有施力,但人会觉得手用了很大的力,那是因为手臂的肌肉群之间有力的作用.有力必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找不到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故A错误,C正确.物体沿斜面上升是由于惯性,沿斜面向上的力根本不存在,故B错误.磁铁吸引铁钉,是因为磁铁周围有磁场,磁场对铁钉有力的作用,如果没有磁铁,就不会产生磁场,对铁钉也就不会有力的作用,所以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故D错误.] 2.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下列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为重力,F为脚对球的作用力,f为空气阻力) ()B[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阻力f与飞行速度方向相反,在飞行过程中球不受脚的作用力.]3.下列各组力按同一方式命名的是()A.重力、支持力、摩擦力B.拉力、压力、支持力C.弹力、动力、阻力D.重力、弹力、阻力B[ 重力、摩擦力都是按性质命名的,支持力是按效果命名的,故A错误.压力、支持力、拉力是按效果命名的,故B正确.弹力是以性质命名的,阻力、动力是按效果命名的,故C错误.重力、弹力是按照力的性质命名的,阻力是按效果命名的,故D错误.]4.歼20战机是中国最近研制出的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它以具有隐身性、高机动性以及先进的航电系统让世界震惊.关于歼20战机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战机受到的重力一定指向地心B.战机受重力的同时,它也对地球产生引力C.战机向前运动的推力无施力物体D.战机匀速飞行,它不受重力作用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除两极和赤道上外不指向地心,A错;由于地球对战机的引力而产生重力,同时战机对地球也产生向上的引力,B对;任何力都有施力物体,战机向前的推力来自于其向后所喷气体的反作用力,C错;任何在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作用,D错.]5.(多选)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的三要素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B.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发生形变C.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运动D.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ABD[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A、B、D正确,C错.] 6.把一个月牙状的薄板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所示,则薄板的重心可能是图中的()A.A点B.B点C.C点D.D点D[由悬挂法测重心位置的原理,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分析可得,重心位置是D 点,故选D.]二、非选择题(14分)7.如图所示,重为40 N的木块A静止于斜面B上,已知木块A对斜面B的压力为16 N,方向垂直于斜面,试画出A所受重力的图示和A对B压力的示意图.[解析]A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在A的重心上;A对B压力的作用点在物体B 上.(1)选取标度:选0.4 cm长的线段表示8 N的力.(2)用一点O表示木块A,从O点作一竖直向下的长为2 cm的线段,并按选定的标度加上刻度.(3)在线段的末端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图甲所示.画力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从物体B上作一条垂直于斜面向下的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压力的方向,然后标明N=16 N即可.甲乙[答案]见解析(2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1.(多选)下列关于运动场景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力踢足球,足球会飞出去,说明力能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B.投篮球时,篮球脱手后地球对篮球有力的作用,篮球对地球没有力的作用,所以篮球落到地上C.击出的羽毛球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由于羽毛球具有向前的冲力D.用桨向后划水时皮划艇会前进,这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D[用力踢足球时,由于人对足球施加的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A正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错误;羽毛球在空中飞行时,是由于本身的惯性保持了原来的速度,不是因为具有向前的冲力,故C错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桨对水有力时,水对桨也会产生力的作用,从而推动皮划艇前进,故D正确.]2.(多选)如图所示,一质量m=1 kg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B上(g=9.8 m/s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A的重力为9.8 NB.物体A对B的压力就是物体A的重力C.物体A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和桌子D.物体A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B,因为A与B相互接触AC[物体A受到的重力G=mg=1×9.8 N=9.8 N,故A正确.物体A对B 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A的重力大小,但两个力不是同一种力,故B错误.物体A受到地球对它的吸引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故C正确,D 错误.]3.如图所示的ABC是木匠用的曲尺,它是用粗细不同、质量分布均匀、AB和BC质量相等的木料做成的.D是AC连线的中点,E是AB的中点F和BC的中点G连线的中点,则曲尺的重心在()A.B点B.D点C.E点D.G点C[由于质量分布均匀,F为AB边重心的位置,G为BC边重心的位置.则该曲尺重心为F与G连线的中点,即E点.]4.如图所示,矩形均匀薄板上AC=60 cm,宽CD=10 cm,在B点以细线悬挂薄板,板处于静止状态,AB=35 cm.则悬线和板边缘CA的夹角α为()A.30°B.37°C.45°D.60°C[矩形均匀薄板的重心在AD和CE交点O处,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知重力G跟悬线拉力等大反向,且共线.如图=1,得α=45°.故选项A、B、D错误,C所示,tan α=OFBF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5.(12分)如图所示,把一个平放着的、边长为l的均质立方体绕bc棱翻转,使对角面AbcD处于竖直平面内,则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解析]均质立方体的重心位于中心,也就是对角面AbcD两对角线Ac、bD的交点O,立方体平放时O点离地面的高度h=l2.当把立方体绕bc棱翻转到使对角面AbcD处于竖直平面内时,O点离地的高度等于O点到bc棱的距离,即等于对角面边长Ab或cD的一半,故后来O点离地的高度h′=22l,所以翻转后这个均质立方体的重心位置升高了Δh =h ′-h =22l -12l =2-12l . [答案] 2-12l 6.(14分)一个质量为60 kg 的人,在地球上的重力为588 N ,在月球上的重力为98 N .该人在地球上的弹跳高度为0.5 m .那么,他在月球上的弹跳高度为多少?[解析] 人在地球和月球上的质量相等,由G =mg 得地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g =G m =58860m/s 2=9.8 m/s 2 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g ′=G ′m =9860m/s 2≈1.63 m/s 2 设人在地球上的弹跳高度为h ,在月球上的弹跳高度为h ′,人跳起时的初速度为v 0由v 2-v 20=2ax 和v =0得h h ′=g ′g, 解得h ′=g g ′h =9.81.63×0.5 m ≈3.0 m. [答案] 3.0 m。
2017-2018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练:第二章 第一讲 重力

[A组·基础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C.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的重力最小D.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解析:任何物体均受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A、B均错误;地面上的物体在赤道上受到的重力最小,C正确;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悬挂的物体的重力大小,D错误.答案:C2.(2017·宜昌模拟)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的方向和它们的弹力方向垂直B.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和它们间的压力一定成正比C.在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可以存在静摩擦力,且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解析: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弹力方向垂直接触面,且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A正确;静摩擦力与压力没有关系,B错误;静摩擦力可以产生在运动的物体间,且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例如,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C正确;滑动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D正确.答案:B3.(2017·河南周口西华一中联考)一弹簧测力计更换弹簧后不能直接在原来准确的均匀刻度上读数,经测试发现,不挂重物时,示数为2 N,在弹性限度内挂100 N的重物时,示数为92 N,则当挂上某重物而使示数为20 N时,所挂重物实际重为( )A.16.2 N B.18 NC.20 N D.22.2 N解析:由胡克定律F=kx得:100 N=k(92-2),设物体所受的实际重力为G,由胡克定律得G=k(20-2),联立得100G=92-220-2,解得G=20 N,即物体所受的实际重力为20 N,故C正确.答案:C4.(2016·宁夏石嘴山三中期末)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 的A 、B两球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 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静止不动时,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长度被压缩了( )A.mg tanθ2k B.mg tan θkC.2mg tan θk D.2mg tan θ2k解析:对其中一个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mg tan θ2,根据胡可定律可得F =kx ,联立两式解得x =mg tanθ2k ,A 正确.答案:A 5.如图所示,物块A 放在倾斜的木板上,木板的倾角α分别为30°和45°时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则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12B.32C.22D.52 解析:木板的倾角α为30°时物块静止,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沿斜面方向二力平衡可知其大小为mg sin 30°;木板的倾角α为45°时物块滑动,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 cos 45°,由二者相等可得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2. 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2016·广东中山华侨中学一模)如图所示,有一刚性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 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注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C.水平力F可能不变D.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解析:由题知,容器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其受力平衡,即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所以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故A正确,B错误;水平方向上容器受力平衡,若最大静摩擦力大于重力,则力F可能不变,若最大静摩擦力小于等于重力,则力F要增大,故C正确,D错误.答案:AC7.(2017·辽宁期末)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B上,现同时用大小为F1和F2、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木块A和斜劈B,它们均静止不动,则( )A.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m)gB.F1、F2一定等大反向C.A与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D.B与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解析:对A、B整体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m)g、支持力F N和已知的两个推力,地面对整体可能有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F N=(M+m)g,故A正确;对整体,水平方向可能有摩擦力,故F1、F2不一定等大反向,故B错误;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mg、已知的推力F1、斜劈B对A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当推力F1沿斜面向上的分力大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如图所示.当推力F1沿斜面的分力小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如图所示:当推力F1沿斜面的分力等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时,摩擦力为零,如图所示:即物体A、B间不一定有摩擦力,故C错误;对整体,只有当F1=F2时,斜劈B不受静摩擦力,故D正确.答案:AD8.(2017·西安模拟)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接,连接物块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物体B受到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斜面体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斜面体C有沿地面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D.将细绳剪断,若B物体依然静止在斜面上,此时水平面对斜面体C的摩擦力为零解析:当物块B满足m B g sin θ=m A g时,物块B受到斜面体C的摩擦力为零,选项A错误;对BC整体而言,受到斜向右上方的绳子的拉力,故斜面体C有沿地面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选项B错误,C正确;将细绳剪断,若B物体依然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对BC整体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即水平面对斜面体C的摩擦力为零,选项D正确.答案:CD[B组·能力题]选择题9.(2017·黄冈质检)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竖直墙壁和物块连接,物块位于水平面上.A、B是物块能保持静止的位置中离墙壁最近和最远的点,A、B两点离墙壁的距离分别是x1、x2.物块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fm,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F fmx1+x2B.2F fmx1+x2C.2F fmx2-x1D.F fmx2-x1解析:物块在离墙壁的最近和最远点,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F fm,由平衡条件可得:F fm=k(l0-x1),F fm=k(x2-l0),解得k=2F fmx2-x1,C正确.答案:C10.一个长度为L的轻弹簧,将其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时,弹簧的总长度变为2L.现将两个这样的弹簧按如图所示方式连接,A、B两小球的质量均为m ,则两小球平衡时,B 小球距悬点O 的距离为(不考虑小球的大小,且弹簧都在弹性限度范围内)( )A .3LB .4LC .5LD .6L解析:由题意可知,kL =mg ,当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按题图所示悬挂时,下面弹簧弹力大小为mg ,伸长量为L ,而上面弹簧的弹力为2mg ,由kx =2mg 可知,上面弹簧伸长量为x =2L ,故B 球到悬点O 的距离为L +L +L +2L =5L ,C 正确.答案:C11.(2017·重庆万州二中期中)如图,两个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分别为k 1、k 2,它们一端固定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Q 、P 上,当物体平衡时上面的弹簧处于原长,若把固定的物体换为质量为2m 的物体(弹簧的长度不变,且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当物体再次平衡时,物体比第一次平衡时的位置下降了x ,则x 为( )A.mg k 1+k 2 B.k 1k 2mg k 1+k 2 C.2mg k 1+k 2 D.k 1k 22mg k 1+k 2解析:当物体的质量为m 时,下方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x 1=mgk 1;当物体的质量变为2m 时,设物体下降的高度为x ,则上方弹簧伸长的长度为x ,下方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x 1+x ,两弹簧弹力之和等于2mg ,由胡克定律和平衡条件得k 2x +k 1(x 1+x )=2mg ,联立解得x =mg k 1+k 2,故A 正确.答案:A12.(2017·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斜面ABC 固定在水平面上,AB 面光滑,BC 面粗糙,AB 长度是BC 长度的两倍.三个相同木块a 、b 、c 通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用细线相连,细线平行于斜面,如图所示.用手按住c ,使其静止在BC 上;现撤去c 所受手的作用力,则下列关于木块c 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沿BC 面下滑B .沿BC 面上滑C .仍静止,所受摩擦力为零D .仍静止,所受摩擦力不为零解析:假设撤去c 所受的作用力后木块a 、b 、c 仍静止,则对木块a 、b 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线的拉力F T =2mg sin α.对木块c 进行受力分析,木块c 所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mg sin β,因为sin αsin β=BC AB,所以sin β=2sin α,2mg sin α=mg sin β,木块c 沿斜面方向的合力为零,所以木块c 仍静止,所受摩擦力为零,C 正确.答案:C13.(2017·福建六校联考)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1 kg 的木块a 、b 、c 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 N/m 的轻弹簧p 、q 用轻绳连接,其中a 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 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 弹簧的左端,直到c 木块刚好离开水平面为止,g 取值10 m/s 2.该过程p 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 )A .4 cmB .6 cmC .8 cmD .10 cm 解析:弹簧q 开始处于压缩状态,kx 1=mg ,当c 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弹簧q 处于伸长状态.kx 1′=mg ,此时弹簧p 处于伸长状态,弹力大小为kx 2=2mg ,代入数据可解得:x 1=x 1′=2 cm ,x 2=4 cm ,故此过程中p 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为x 1+x 1′+x 2=8 cm ,C 正确.答案:C14.(多选)(2017·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有一直角V形槽可以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其截面如图所示,OD 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有一质量为m 的正方体均匀木块放在槽内,木块与OC 、OD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现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力推木块使之沿槽运动,则( )A .若θ=60°,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12μmg B .若θ=60°,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3+12μmg C .θ在0到90°变化的过程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值为μmgD .θ在0到90°变化的过程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值为2μmg解析:将木块重力按照实际作用效果正交分解,则木块对OC 、OD 两面的压力分别为: F OC =mg sin θ,F OD =mg cos θ,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f =μ(F OC +F OD )=μ(mg sin θ+mg cos θ),当θ=60°时,F f =3+12μmg ,故A 错误,B 正确; θ在0到90°变化的过程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F f =μ(mg sin θ+mg cos θ)=2μmg sin(θ+45°),当θ=45°时,摩擦力最大,最大为F fmax =2μmg ,故C 错误,D 正确.答案:BD15.(多选)(2017·湖南三校第一次联考)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 的半球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平板上,当θ从0°缓慢增大到90°的过程中,半球体所受摩擦力F f 与θ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半球体始终没有脱离平板,半球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3,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0~q 段图象可能是直线B .q ~π2段图象不可能是直线 C .q =π4D .p =mg2解析:半圆体在平板上恰好开始滑动的临界条件是:mg sin θ=μmg cos θ.故有μ=tan θ=33, 解得θ=π6,即q =π6,故C 错误. θ在0~π6之间时,F f 是静摩擦力,大小为mg sin θ; θ在π6~π2之间时,F f 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 cos θ; 综合以上分析得F f 与θ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故A 错误,B 正确.当θ=π6时,F f =mg sin π6=mg 2,即p =mg 2,故D 正确. 答案:BD16.(多选)(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如图所示,木块A 、B 分别重50 N 和60 N ,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4.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水平力F作用在木块B上,则( )A.若F=1 N,则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B.若F=1 N,则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C.若木块A、B能一起保持匀速运动,则拉力F=24.6 ND.若木块A、B能一起保持匀速运动,则A、B间弹簧的伸长量为3 cm解析:木块A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 f A=μm A g=0.24×50 N=12 N,木块B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 f B=μm B g=0.24×60 N=14.4 N,弹簧弹力为F弹=kx=400×0.02 N=8 N.施加水平拉力F=1 N后,对B木块进行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受向右的弹簧弹力和拉力,由于B木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4.4 N(等于滑动摩擦力),大于弹簧弹力和拉力之和,故木块B静止不动,木块B受到的静摩擦力与弹簧弹力和拉力的合力平衡,因而有F f B′=F弹+F=8 N+1 N=9 N,弹簧长度没有变化,弹力不变,故木块A 相对地面有向左的运动趋势,其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且与弹力大小相等,因而有F f A′=F弹=8 N,故A正确,B错误.木块A、B能一起保持匀速运动时,木块A、B均受滑动摩擦力作用,选木块A为研究对象,对A木块进行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上向右的弹簧弹力和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F′弹=kx′=12 N,解得x′=3 cm,故D正确.选木块A、B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上水平拉力F与木块A、B所受滑动摩擦力之和大小相等,F=26.4 N,故C错误.答案:AD。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课时作业(含解析)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课时作业(含解析)重力弹力摩擦力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体的重心一定在球心上B.物体上只有重心处才受到重力作用C.物体向上抛出时受到的重力小于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无论运动状态如何,其所受重力都一样大解析:均匀球体的重心一定在球心上,而非均匀球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球心上,选项A 错误;物体上各处都受到重力,选项B错误;由于物体的重力是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则知物体向上抛出时受到的重力等于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选项C错误;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g相同,物体的重力G=mg相同,选项D正确.答案:D2.S1和S2分别表示劲度系数为k1和k2的两根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 a和m b的两个小物块,m a>m b,将弹簧与物块按右图所示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 )A.S1在上,a在上B.S1在上,b在上C.S2在上,a在上D.S2在上,b在上解析:根据胡克定律F=kx可知,当F=(m a+m b)g一定时,k和x成反比,故S2在上,上边弹簧最长;S1在下,当k一定时,F=mg和x成正比,故a在下,b在上,D正确.答案:D3.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倾斜的传送带上,它能随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做匀速运动,下列关于物体A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受力描述,正确的是( )A.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时,A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B.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A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C.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A不受摩擦力作用D.无论A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还是向下运动,传送带对物体A的作用力均相同解析:无论传送带向上还是向下运动,物体A随传送带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在重力作用下有相对于传送带沿斜面向下的运动趋势,传送带对物体有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f=mg sin θ,所以D正确.答案:D4.(2016·高考海南卷)如图,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斜面体P,两长方体物块a和b叠放在P的斜面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与b、b与P、P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分别用f1、f2和f3表示,则( )A.f1=0,f2≠0,f3≠0B.f1≠0,f2=0,f3=0C.f1≠0,f2≠0,f3=0D.f1≠0,f2≠0,f3≠0解析:对a、b、P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整体相对地面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故f3=0;将a和b看成一个整体,ab整体有相对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故b与P之间有摩擦力,即f2≠0;对a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由于a处于静止状态,a相对于b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故a和b之间存在摩擦力作用,即f1≠0,故选项C正确.答案:C5.(多选)如图甲所示,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有一物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拉力F在如图乙所示的范围内变化,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则下列物块所受的摩擦力F f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若t=0时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随F减小,F f增大,当F反向后,F f在原来基础上继续增大,D正确;若t=0时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随F减小,F f减小,在F=0前,F f变为沿斜面向上,B正确.答案:BD6.如图所示,质量为m B=24 kg的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A=22 kg的木箱A 放在木板B上.一根轻绳一端拴在木箱上,另一端拴在天花板上,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7°.已知木箱A与木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现用水平向右、大小为200 N 的力F将木板B从木箱A下面匀速抽出(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木板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的大小为( )A.0.3 B.0.4C.0.5 D.0.6解析:对A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题意得,F T cos θ=F f1①,F N1+F T sin θ=m A g②,F f1=μ1F N1③,由①②③得F T=100 N,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题意得F T cos θ+F f2=F④,F N2+F T sin θ=(m A+m B)g⑤,F f2=μ2F N2⑥,由④⑤⑥得μ2=0.3,故A选项正确.答案:A7.(多选)(2019·湖南常德模拟)如图所示,两根光滑细棒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棒与水平面成37°角,棒上各穿有一个质量为m 的相同小球,两球用轻质弹簧连接,两小球在图中位置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与水平面平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弹簧处于拉伸状态B .弹簧处于压缩状态C .弹簧的弹力大小为34mg D .弹簧的弹力大小为38mg 解析:以左侧小球为研究对象,假如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簧对该球的弹力方向水平向左,小球还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垂直于棒的弹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这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则小球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与题设矛盾,所以弹簧一定处于拉伸状态,故A 正确,B 错误;根据平衡条件得F cos 37°=mg sin 37°,解得弹簧的弹力大小F =34mg ,故C 正确,D 错误.答案:AC8.(2019·陕西西安联考)如图所示,物体A 、B 置于水平地面上,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物体A 、B 用一跨过动滑轮的细绳相连,现用逐渐增大的力向上提升滑轮,某时刻拉A 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3°,拉B 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此时A 、B 两物体刚好处于平衡状态,则A 、B 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 A m B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 37°=0.6,cos 37°=0.8)( )A.4μ+33μ+4 B.3μ+44μ+3 C.4μ-33μ-4 D.3μ-44μ-3解析:设绳中张力为F ,对A 应用平衡条件可得F cos 53°=μ(m A g -F sin 53°),对B 应用平衡条件可得F cos 37°=μ(m B g -F sin 37°),以上两式联立可解得m A m B =4μ+33μ+4,选项A 正确.答案:A。
高中物理第二章力2-1力练习2含解析教科版必修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物理第二章力2-1力练习2含解析教科版必修1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随堂练习1.关于力的说法,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会施加力B.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C.静止的物体不受力,运动的物体才受力D.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而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解析:任何一个物体不管它是否有生命,都可以对其他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所以选项A错误。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在受力的同时也在施力,选项B正确D错误。
一切存在的物体都受力的作用,选项C错误。
答案:B2.有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施力物体可以单独存在,而受力物体不可能单独存在B.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都可以单独存在C.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一定同时存在,但施力物体不可能是受力物体D.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一定同时存在,且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解析: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具有相互性,总是成对出现即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成对出现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作用力,它也一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即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选项D正确。
3.图2-1-3表示小车所受外力F的图示,则对小车的运动,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图2-1-3A.F1和F2 B.F1和F4C.F1和F3、F4 D.都不相同解析:由于F1和F4的大小、方向均相同,都使物体受到向右的作用力。
而F2比F1(F4)小,F3的方向与F1(F4)的方向不同,故F1和F4的作用效果相同。
答案:B4.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面的压力为N=15 N,关于该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图2-1-4解析: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的作用点在水平面上,A、C均错误;用力的示意图表示N时,不用选力的标度,不用严格表示力的大小,故B错误,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第二章力第1节第2节重力课时作业(含解析)教科版
必修1
重力
[A组素养达标]
1.关于力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解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故A正确;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比如重力、两个磁铁间的力,故B错误;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不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故C错误;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故D 错误.
答案:A
2.(多选)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的三要素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B.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发生形变
C.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运动
D.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解析: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A、B、D正确,C错误.
答案:ABD
3.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B.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C.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它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D.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mg,只要m一定,它受到的重力大小就保持不变
解析: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A对;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B错;自由下落的石块所受重力大小与速度无关,C错;地球上不同位置,同一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一般不同,D错.
答案:A
4.歼20战机是中国最近研制出的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它以
具有隐身性、高机动性以及先进的航电系统让世界震惊.关于歼20战机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战机受到的重力指向地心
B.战机受重力的同时,它也对地球产生引力
C.战机向前运动的推力无施力物体
D.战机匀速飞行,它不受重力作用
解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但不一定指向地心,A错;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由于地球对战机的引力而产生重力,同时战机对地球也产生引力,B对;任何力都有施力物体,战机向前的推力来自空气,C错;任何在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作用,D错.
答案:B
5.(多选)如图所示,两辆车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D.物体只有重心受重力作用,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
解析:重力作用在物体的各部分,重心是物体的等效作用点,A正确,D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错误;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影响物体的重心位置,C正确.
答案:AC
6.(多选)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用线竖直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相对位置不变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的动作时,其重心在体内相对位置不变
解析: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A错误.用线悬挂物体静止时,重力与拉力等大、反向、共线,所以线的方向一定过重心,B正确.物体形状不变时,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不变,如果物体形状变化了,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改变,C正确,D错误.
答案:BC
7.设想把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木球中央挖掉一个小球,则它的( )
A.重力大小不变,重心向外偏移
B.重力大小减小,重心在挖去的小球之上
C.重力大小减小,重心位置不变
D.重力大小减小,重心被挖去而不复存在
解析:物体重心位置的确定是依据效果相同的原则,认为重力集中于一点上,其位置与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由此可知C正确.
答案:C
8.(多选)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在下列情形下要发生变化的有( )
A.把它从赤道拿到南极
B.把它送到月球上去
C.把它从地面上浸入水中
D.把它置于向上加速的电梯内
解析:由G=mg可知,物体质量不变,当重力加速度g发生变化时,重力G随之改变.由于地球两极的g值大于赤道上的g值,地球上的g值大于月球上的g值,所以选项A、B正确.由于重力大小与物体所处的环境和运动状态无关,所以选项C、D两种情况下物体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AB
9.如图所示,已知各匀质物体的质量都相等且都处于静止状态,试在图上分别画出它们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解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位于物体的重心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重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答案:图见解析
[B组素养提升]
10.把一个薄板状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所示,则对于此薄板状物体所受重
力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B.重力大小和物体运动状态有关
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
D.薄板的重心一定在直线AB上
解析: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选项A错误;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选项B错误;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选项C错误;因为绳对板的拉力与板受的重力为一对平衡力,必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薄板的重心一定在直线AB上,选项D正确.
答案:D
11.(多选)在下表中,分别表示了A、B、C、D四个力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
题号力的图示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A地球灯绳
B地球气球
C铁锤道钉
D 书本 桌面
A .重3 N
B .静止在空中重力是2 500 N 的气球受到的重力
C .铁锤对道钉竖直向下的大小为2 500 N 的打击力
D .重5 N 的书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解析:四种情况下各力的图示长度都是正确的.而灯绳对电灯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绳,受力物体是电灯,且方向竖直向上,故A 选项错误;B 、C 选项中力的图示所表示的力的方向、大小及作用点都正确;D 选项中力的图示的作用点不应画在书上,应画于桌面上,故D 选项错误. 答案:BC
12.如图所示,把一个平放着的、边长为l 的匀质立方体绕bc 棱翻转,
使对角面AbcD 处于竖直平面内,则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解析:匀质立方体的重心位于中心,也就是对角面AbcD 两对角线Ac 、bD
的交点O ,立方体平放时O 点离地面的高度h =l 2
.当把立方体绕bc 棱翻转到使对角面AbcD 处于竖直平面内时,O 点离地的高度等于O 点到bc 棱的距离,即等于对角面边长Ab 或cD 的一半,故后来O 点离地的高度h ′=
22l ,所以翻转后这个均质立方体的重心位置升高了Δh =h ′-h =
22l -12l =2-12l . 答案:2-12
l [C 组 学霸冲刺]
13.如图所示,一个空心均匀球壳里面注满水,球的正下方有一个小孔,在
水
由小孔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空心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
A .一直下降
B .一直上升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解析:当注满水时,球壳和水的重心均在球心,故它们共同的重心在球心.随着水的流出,球壳的重心虽然仍在球心,但水的重心逐渐下降,开始一段时间内,球壳内剩余的水较多,随着水的重心的下降,球壳和水共同的重心也下降;后来一段时间内,球壳内剩余的水较少,随着水的重心的下降,球壳和水共同的重心升高;最后,水流完时,重心又回到球心.故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先降低后升高,选项D 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