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列车

合集下载

归途列车观后感

归途列车观后感

归途列车观后感引言生活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旅行,而归途的列车之旅往往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分享我在一次归途列车旅行中的观感和感受。

旅程的开始第一次踏上归途列车时,我对这种旅行方式并不了解。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决定尝试一次。

当进入车厢时,我被宽敞而整洁的空间所吸引。

舒适的座位和温暖的灯光让我感到放松和舒适。

整个车厢的环境都非常安静,让人安心和享受。

列车上的风景坐在车厢里,通过车窗我可以欣赏到沿途美丽的风景。

乡村的田野、山川和湖泊在窗外迅速掠过。

无论是阳光明媚的天气还是阴雨连绵的日子,这些景色都展现出它们独特的美感。

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神秘。

这些景色也让我心情平静下来,放下一路的疲惫和压力。

人们的故事在列车上,我也有机会结识不同的人。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故事,但在这趟列车上,我们变成了彼此的陌生人。

与陌生人的交流让我对世界有了新的认知。

有些人会分享他们的旅行经历,有些人愿意与我聊天谈心。

这些对话让我对人生有了全新的思考和洞察。

冷静与沉思在归途列车上,我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自己的生活。

过去的经历和未来的计划都在脑海中交织。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并思考如何改变和提升自己。

列车的安静和一成不变的轰鸣声在我心中构筑起一个安静的空间,让我有机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和思考自己的生活。

持续的期待当列车驶出车站,前方的目的地就是我们的归宿。

虽然旅程中的疲惫和不便让人感到厌烦,但我仍然期待着到达的那一刻。

返程的列车似乎比出发的列车更加让人期待。

因为在回家的路上,我有更多的东西去回想和思考,同时也对重返家庭和亲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

结论通过我的归途列车之旅,我真正体验到了旅行的意义。

这不仅是一个从A到B 的过程,更是一个内心旅程,让我从疲惫和焦虑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归途列车开启了我对旅行方式的新认识,并成为我愿意再次体验的一种方式。

我相信,归途列车将继续带给我更多的回忆和体验。

以上是我对归途列车的观后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传达出我在归途列车上的感受和体验。

从纪录片《归途列车》看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国际化

从纪录片《归途列车》看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国际化

从纪录片《归途列车》看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国际化
纪录片《归途列车》是一部以中国春节返乡潮为主题的纪录片。

该片通过记录在春运期间,高铁列车上人们的乘车经历、家庭故事和生活感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在该片中,导演采用了多种手法,如特写、长镜头和慢动作等,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思考。

此外,该片还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人们在列车上的互动和交流,既体现了生动的场景感,又展现了人性的普遍性。

在国际化方面,该片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该片曾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展映,并获得了包括柏林国际电影节在内的多个奖项。

这表明中国题材纪录片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其主题和制作水平都得到了认可。

总之,《归途列车》是一部典型的中国题材纪录片,它通过真实的人物和情节,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和人民的生活情况。

同时,该片也彰显了中国纪录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归途列车观后感

归途列车观后感

归途列车观后感
《归途列车》是一部充满情感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列车上的故事。

影片结合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元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观看完《归途列车》,我感受到了对人性的探讨和内心的挣扎。

主人公在列车上经历了种种挑战和困难,但最终在一群陌生人的伸出手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答案并决定面对现实。

影片中的一些细节和象征让我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尤其是列车作为一种象征,让我产生了对旅行、追求和目标的反思。

角色们的不同故事也让我对社会的现状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总的来说,观看《归途列车》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

这部影片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故事,但却在细节和情感上打动人心。

我建议更多人观看这部影片,或许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中国电影的良心”——纪录片《归途列车》

“中国电影的良心”——纪录片《归途列车》

“中国电影的良心”——纪录片《归途列车》“如果农民工有选择的权利,他们不会只在春节回家”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李宏宇发自广州2009 年岁末,美国《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出炉。

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身后,是“Chinese Worker”。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2009年中国的“保八”目标看似白日梦,但中国最终做到了,并且由此刺激了全球经济的复苏。

这该归功于谁?《时代》认为是“数千万背井离乡且多数是抛下家庭,去高速发展的沿海城市打工的中国工人”。

从这段描述来看,《时代》周刊所指的“Chinese Worker”最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中国农民工。

就在《时代》年度人物出炉前一个多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归途列车》获得了最佳纪录长片奖。

这部制作近3年的纪录片,主角是一对离开家乡去广州打工多年的农民工夫妻。

导演范立欣管他们叫“张哥和陈姐”。

12月初,这部影片在广州的国际纪录片大会上展映。

老张夫妇从1990年就离开广安回龙村的家,到广州的制衣厂打工,几年才回家过一次春节。

外婆在农村老家照看他们的孩子,张琴和张阳姐弟俩。

夫妻二人没日没夜地工作,只为一个目的:供两个孩子念好书,将来离开农村,也不要再像自己这样辛苦打工。

但正值叛逆期的张琴不听父亲劝阻,辍学到了广东的另一家成衣厂工作……车票·路子“中国有1.3亿外出务工者。

他们只在每年的春节返乡。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人口。

”《归途列车》的引子,这样的字幕配着2008年初广州火车站拥挤的人群。

2006年冬天,广州的一处城中村,赤膊的工人把一个个纸箱堆在街边,镜头停在纸箱上的“MADE IN CHINA”;在张哥和陈姐打工的车衣厂,嘈杂的机器声中,两个孩子躺在一边工作台上的衣料堆旁酣睡。

2007 年初,三年没回家的张哥陈姐,连着好几天去火车站,却还是买不到座票。

老张脸上是竭力克制的焦虑。

《归途列车》摄制组有四个人,因为拍摄得到广州火车站的协助,他们早已买到车票。

归途列车观后感400字

归途列车观后感400字

归途列车观后感400字归途列车观后感这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乘坐着归途列车回到了故乡。

长时间的离别让我对家乡充满了思念,所以这一次回家的心情格外激动。

而这一趟归途列车的旅程也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和感悟。

列车出发的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忐忑。

随着一声尖锐的鸣笛声,归途列车开始缓慢地启动。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车窗外,透过飞速后退的景色,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情感。

沿途的风景在我的眼前迅速掠过,山峦起伏,田野河流如诗如画。

我似乎看到了小时候在田野里玩耍的快乐时光,也看到了离开家乡后那些难以抹去的记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列车进入了茫茫戈壁滩。

沙漠的风雪吹拂着我的脸庞,带给我一种淡淡的凄凉之感。

车窗外的沙丘连绵起伏,它们仿佛在向我诉说着沧桑与孤独。

而我坐在列车上,思绪万千,仿佛也感受到了这片沙漠的苍凉和无助。

在这一刻,我不禁开始思考起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列车又转入了一片繁华的都市。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车水马龙,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望着窗外匆忙的行人,想象着他们各自的故事。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与追求,而我也是其中一个。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多样与丰富,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微小和渺小。

列车再次迈进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这是一个宁静而古老的村庄,山水相依,宛如一幅画卷。

村庄里的人们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与现代都市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看到他们在田间劳作,聚在一起交流着彼此的近况,他们的轻松与满足让我感到羡慕和向往。

或许,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才是最真实和幸福的。

列车的行程即将结束,我不禁思索起这一趟归途列车带给我的感悟。

在这一趟旅程中,我看到了山川河流的壮丽与雄伟,看到了城市的繁华与忙碌,也看到了村庄的宁静与淳朴。

这一切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让我从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深意与价值。

回到家乡的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喜悦。

归途列车让我重新认识了家乡,重新审视了生活的意义。

它不仅带给我一种身体上的归属感,更重要的是让我重新瞩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生活状态。

归途列车观后感600字结尾

归途列车观后感600字结尾

归途列车观后感600字结尾作为一名观众,我对《归途列车》这部电影的观感深深地触动了我。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儿子和他的父亲在一辆普通的列车上的故事。

这部电影通过父亲和儿子之间的互动和对话,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亲情和家庭的重要性。

电影中的许多场景让我非常感动。

例如,当父亲在车上生病时,儿子不顾一切地寻找医生并照顾父亲。

而这些困难并没有让儿子要放弃,并继续陪着父亲走完了漫长的旅程。

电影的画面和音乐也非常出色。

相信观众们一定会被电影中那亲密的画面和感人的音乐所打动,而这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儿子和父亲之间的感情。

当父亲坚定地对儿子说,我不会放弃,我们俩能够走完这场旅程,感人至深,这最为真切地表达了父子之间那深厚的感情。

对于这部电影,我有许多感受和评价。

归途列车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电影,它也是一部充满感人和温情的家庭电影。

通过让观众经历父亲和儿子之间的旅程,他们受到启示并感悟,使他们在亲情和家庭方面更加珍视和感激。

对我个人而言,它们也显得更加珍贵。

我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被这个故事所感动。

归途列车电影启示人们要珍惜家庭,这是我从电影中得到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人类已变得日益忙碌和繁忙,为着工作、金钱和地位,许多人开始忽略了他们与家人之间的共处时光。

而这部电影提醒我们,亲情和家庭才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笑容金字塔,因此一定要抓住这稀有的机会,好好珍惜和享受那些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总的来说,归途列车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

它用非常细腻的手法和深刻的故事情节,打动了观众们的心。

我希望更多的人会去看这部电影,并从中得到启示和感悟,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和珍惜家庭之情。

《归途列车》观后感影评13篇

《归途列车》观后感影评13篇

《归途列车》观后感影评13篇《归途列车》观后感1《归途列车》是一部独立纪录片,它以年的春运为大背景,通过记录一个农民工家庭的喜怒哀乐,折射出城乡对立下带来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张丽琴一家是四川一户普通的农民之家,丽琴父母在外打工多年,她从小被外父母抚养长大。

在老一辈农民的眼中,读书,而非打工,才是能真正脱离贫穷的道路。

但丽琴却选择打工而非继续读书。

这引发了一场家庭矛盾。

影片将矛盾凸显于一次次的春运之中。

在外打工的父母和女儿,唯有在春节时分才能和亲戚朋友们聚首,而戏剧化的矛盾冲突又往往在大团圆的背景下显得更加具有悲剧色彩。

在团圆饭的饭桌上,导演范立欣不断地在女儿丽琴,父亲,母亲,祖母间切换特写镜头。

观众们可以看到,在父母一次又一次语重心长的教导丽琴要努力学习之中,丽琴的表情是灰色而阴郁的。

即使是一部独立纪录片,《归途列车》仍带有类型片的故事节奏,在缓慢推进了一个多小时的故事后,家庭矛盾作为类型故事的高潮,终于爆发了。

丽琴在父母对她选择打工的不满言语之后,脱口而出一句“老子要出去”,这彻底惹火了父亲,父亲立刻扇了丽琴几个耳光,父女两人很快撕扯起来,在这时,丽琴冲着镜头嘶喊:“你不是要看真实的我吗?这就是真实的我!”再此谈论范立欣饱受争议的引导性话语的拍摄纪录片手法并非重点,而应该探求是什么造成了父女两代人的割裂。

倒带至前一分钟,父亲说:“你认得什么?你只认得钱!”女儿说:“没错,我就只认得钱!”父母常年外出打工致使丽琴偏离了原有的成长轨迹,她发现通过打工可以赚到充足的钱,可以买自己想买的衣服,烫自己想烫的头发。

影片的结尾部分,丽琴进入一家夜总会打工,夜色里,她衣着时髦的背影消失在黑暗的居民楼里。

这也象征着她再也回不去接受教育的轨迹中去了。

张丽琴一家,是中国万千农民工家庭的缩影,他们的家庭被城乡发展的巨大差异硬生生地分裂了。

经过坎坷的老一辈,总是对张丽琴叨念只有读书才能迈出农村,出人头地。

而张丽琴却认为,钱才是万能的,只要赚到钱,就已足够。

【观后感】电影观后感1000字 归途列车观后感

【观后感】电影观后感1000字 归途列车观后感

【观后感】电影观后感1000字归途列车观后感《归途列车》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一名写作老师坐上了一辆开往家乡的列车,他在车上遇到了一个年轻女孩,并与她展开了一段展开对话。

整个电影几乎都发生在列车上,通过主角和女孩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爱情和幸福的追求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归属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当主角坐在列车上时,他看着窗外飞逝而过的景色,似乎感到一种孤独和失落。

许多人在生活中也常常有这种感觉,无论是在熙熙攘攘的城市中还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总是感到孤独和迷茫。

这部电影着重表现了主角的内心世界,并通过与女孩的对话,帮助他重新找回了自己。

在电影中,女孩也是一个鲜明的角色。

她是一位年轻、热情而充满活力的女孩,和主角完全相反。

他们之间的对话,不仅仅是简单的交流,更是对彼此内心世界的了解和启发。

女孩不断地问主角一些关于生活和幸福的问题,引发了他对自己的反思和思考。

通过女孩的引导,主角慢慢发现了他曾经追求过的东西,重新找回了迷失的自己。

电影的情节非常简单,但却富有哲理。

它通过描述主角和女孩之间的对话和思考,令观众深思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

每个人都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和幸福,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被各种困扰和压力所压抑。

这部电影提醒我们,幸福并不在远方,而是在我们内心深处。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也思考了很多关于自己的问题。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归属感和幸福,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电影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幸福是在于找到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并为之努力。

无论是什么样的条件和环境,只要我们能对自己的生活和内心负责,充实自己内心的追求和价值观,我们就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电影《归途列车》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并不是一个带着完美结局的故事,而是通过对主角内心世界的描绘和女孩的引导,让观众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这部电影通过简单的情节让观众感受到了强烈的共鸣,引发了观众对人生和幸福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途列车》:归途何处?
怎样用纪录片来表现在中国已经烂熟的话题:“春运”,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看了范立欣导演的纪录片《归途列车》。

看罢,感慨颇多。

事实上影片并没有试图去宏观解释“春运”这个宏大的主题,只是真诚记录了在这铺天盖地的春运人潮中一个普通却极具代表性的的南下广州打工的四川农民工家庭的背影,展示三年间他们在这场大迁徙中的悲欢离合与默然无语。

个中辛酸,不言自明。

《归途列车》以情节化的方式来向人们展开叙述,自然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片子开始的几个镜头就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聚焦到了张昌华和妻子陈素琴工作的广州某家制衣厂里,工人们低头在缝纫机上机械的工作,婴儿们在轰鸣的机器声中在桌上酣睡,小孩在堆满成衣的街边玩耍,镜头所到之处都显示着一份无奈和一种混乱。

2007年年关将至,最让这些外出务工的人员牵挂的就是能不能顺利买到回家的车票,去见见日思夜想的老家亲人。

张昌华夫妇俩经历了买不到票的心急如焚,又经历了买到票的欣喜若狂,即使再累,但因为即将看到熟悉的亲人和家,一切都变得值得了。

影片有强烈的空间对比,广州的繁华杂乱却代表着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前景,四川老家的宁静纯朴却意味着暂时无法摆脱的贫穷落后,复线叙事,给人的冲击感更强。

身在老家的女儿张丽琴收到父母送的手机这个新年礼物欣喜不已,她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吸引,这个本背负着父母远大理想的女孩儿放弃了她自认为枯燥又无望的生活,执意也要进城打工,对于一心期待子女能好好读书,出人头地的夫妇俩而言,这无疑是致命的,但言语笨拙的他们劝说必然无果,女儿对未来抱有期待,夫妇俩却忧心忡忡,或许至此矛盾已经开始蓄积,等待爆发。

纪录片常常用纪实的手法来纪录过程,自然不能忽视掉细节的捕捉。

初进城市的丽琴对一切都感到好奇,烫了一个“洋妞头”,路上的人投来的目光,让她有一种被关注的快感;与朋友的交谈,她口里对父母的只有埋怨“他们只在乎钱”,打电话陈素琴也担心“丽琴不愿意和我说话,不要强迫她。

”,两代人的积怨与矛盾已然加深。

2008年的雪灾对中国南方是一场大的考验,可依然难以打消大家过年回家的心情。

拥挤的人群,张昌华夫妇俩是一脸担心和忧虑,不谙世事的丽琴却是满脸笑容,仿佛有种嘲讽与不屑。

他们三人的世界观,早已在距离的分隔中大相径庭。

影片至此我想应该已经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城镇化的快速进程,缔造了中国“世界工厂”的赞誉,但也彻底改变了乡土中国的生活结构,无数从婴儿起就与父母被迫分离的留守儿童,像丽琴一样,与父母的感情产生了不可弥合的裂痕,父母的梦想不再是他们愿意付诸努力的希望,反而因为彼此的生疏充满了埋怨和责备。

高潮出现在了2008年春节家人一起聊天时,争执不下,当丽琴大喊出“老子要如何如何“时,隐忍了很久的张昌华动手打了女儿,丽琴不甘示弱的回击似乎是很久以来淤积下的发泄,她对着镜头大喊“你们不是要拍真实的嘛,这就是真实的我。

”看着让人心疼却自知我们也还无力改变。

春节一过,三人再次踏上回广州的火车,夫妇俩心力憔悴,丽琴对着窗外不住的凝视,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对我们来说,自由就是快乐”,换到一家酒吧工作的丽琴稚嫩的脸在夜店红灯绿酒下被映照得迷离惶惑。

未来毫不确定,家对于她却已没有归去的意义。

影片最后即使很心疼丈夫一个人外出打工,但为了不让儿子再重蹈覆辙,陈素琴还是决定回到四川老家去照顾儿子。

又一年的春运,依然熙熙攘攘的人群,陈素琴一个人落寞的背影消失在了人群中。

时间是纪录片的第一要素,三年的时间纪录、沉淀下了太多的东西。

在影片中一个俯拍镜头出现了好几次:黑压压的人群,排着长长的队在等待着可以踏上火车的那一刻。

“归途列车”,可真正的归途又在何处,国家发展的步子依然在加快,可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付出了太多,可是又收获了多少,他们的前途,他们的未来究竟又在哪里?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张晓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