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瘀论治心血管疾病理论探讨

合集下载

中医活血化瘀理论在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研究

中医活血化瘀理论在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研究

中医活血 化瘀理 论在治疗老年 心血 管疾病方面 的应用研究
李 伟
( 徽省阜 阳市第二人 民医院干部病 房 ,安徽 阜 阳 2 6 0 ) 安 3 0 0
【 要】 目的 分析并 评价 采 用 中医活血 化瘀 方对 老年 冠心 病心 绞 痛患者 的 临床 治疗 效果 。方 法 将 我 院 自2 0 摘 09年 1 2月至 2 1 年 6月期 间 01 收治的 9 6例冠 心病 心绞 痛 患者 随机 分成 两组 ,其 中观 察组 6 例 患 者给 予 中 医活血 化瘀 方 实施 治疗 ,对照 组 3 例 患者 给 予 口服 硝 酸 甘油 1 5
3 ()1- 0 12:92 .
金 ,在诸多脏腑之 中脾 胃与咳嗽的关系最为密切 。 ] 疏肝 和 胃、降逆 止咳法是运用 加减柴平 汤治疗肝气 合并 胃中浊 气
上逆犯肺 的病证 。本病病机 为 胃病 日 ,土壅木郁 ,肝气横逆 ,夹 胃 久 酸上逆犯肺 侮金 ,肺失 宣降而成 。胸 胁引痛 ,咳 时面 红 ,口苦 咽干 ,
[】 穆 江 涛 , 建峰 . 五 脏 六 腑 皆令 人 咳浅 谈 慢性 咳 嗽 的诊 治 [ . 5 李 从 J 】 陕 西 中医, 1,(5:3—3 . 2 0 1) 869 0 3 6 【】 仇 中叶 , 才 . 病 辨 证 治 疗 慢 性 咳嗽 6 例 疗 效 观察 及 护 理 6 张桂 辨 4 [ . 医药指 南 , 1, 1) 3 —4 . J 中国 ] 2 0 (1: 810 0 4 1
手太 阴之 脉,起于 中焦 ,下络大肠 ,还 循 胃I,上膈 ,属肺 ……” , Z l
[] 钟南山, 1 赖克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0 9 [ . 2 0版) 】 J 中华结核和

冠心病血瘀证研究概述

冠心病血瘀证研究概述

冠心病血瘀证研究概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主要症状包括胸痛、气短和心动过速等。

冠心病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是血液循环中的血瘀证据已被广泛认为是冠心病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有关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些研究表明,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变化导致了动脉硬化、血管炎症和血瘀等异常情况,增加了心脏疾病的风险。

针对现代生活方式导致的冠心病风险因素,特别是血瘀证明是前瞻性而有意义的研究。

冠心病血瘀证是一种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中医证候,其原始概念源于《内经》。

中医认为,血瘀病理变化可以引起血管狭窄和微循环异常,从而影响心脏供血。

由于冠心病是一种由血管硬化和血管收缩引起供血不足的心血管疾病,因此可以看出,中医冠心病血瘀证的理论是合理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对冠心病血瘀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状况。

中医治疗血瘀证的方法主要包括用药、穴位按摩、拔罐、刮痧、艾灸和针灸等。

现代医学通过药物、介入手术、激光治疗等方式治疗冠心病,西医治疗血瘀证的方法主要是使用血液抗凝剂和血管扩张剂等药物,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将两种方法的优点相结合。

研究表明,当中西医结合治疗被应用到冠心病的治疗中,该治疗方案能够显著减少心脏疾病的风险因素,特别是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关键因素。

中医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潜在机制与现代药物治疗的机制有相似之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产生如此显著的治疗效果。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对于探索现代医学与中医之间的联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的治疗方法特别强调个体差异和刺激人体自身康复机制,这与现代医学的趋势是相对的。

研究冠心病血瘀证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医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并为研制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一个切入点。

总之,冠心病血瘀证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它涉及到人类健康和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的改进。

活血化瘀理论在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体会

活血化瘀理论在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体会

变化 ,运 动功能也未好转 。
1 . 4统计学处 理 记录两种方 法所得数 据 ,进行卡方检 验 ,并 采用S P S S 1 1 . O 软件 完
成对相 关数据 的统 计与处理工 作。最终得  ̄ I I P < O . 0 5 ,经统计学 处理 差 异具有显著性 ,故具有统计学意义 。 2结 果
种退行性变 ,即关节 提前老化 ,该病多 发生于 中老年人群 中 ,由于
代表 着关节的衰老 ,故 又称为老年性关节炎 。 目前 ,膝关节骨 性关节
炎 尚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 ,但 已有临床研究 显示采用 中医方法 治疗 该 病 的临 床疗效 确切 ,对缓 解关 节疼痛 、促进 功 能恢复 具有重 要 的意
1 - 3疗 效判定标准0
显效 :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
运 动功 能基 本恢 复正 常 ;有 效 :关节 疼痛 、肿胀 等临 床症状 明显减 轻 ,运动功能 出现好转 ;无效 :关节疼痛 、肿胀等临床症状 没有明显
[ 2 ] 安启 张继平, 张奋耿. 手法按摩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骨性
进运动功 能的恢复 ,毒 副作 用小、安全性也 比较高 ,因此值得在 临床 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 参考 文献 [ 1 1 ] 陈廷 生, 李娟 . 辨 证 施治 配合 中药外 洗法 治疗 老 年退行 性 膝 关节 骨 性关节炎1 8 7 例[ J 】 . 中医 外治杂志 , 2 0 0 9 , 1 8 (  ̄: 3 0 ・ 3 1 .
① 肾虚血瘀 型。临床症 状 :患者 关节 疼痛 、有定 处 ,如针刺 ,关 节 活动 障碍 、夜 间加 重 ;舌质 暗 红或者 有瘀 斑 ,舌苔 薄而 白 ,脉 细
注 : P( O , 0 5

从瘀论治心血管疾病

从瘀论治心血管疾病
寒致瘀 、 血热致瘀 ,医林改错 ・ 《 积块》 “ 日:血受寒则 凝结成块” “ ,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此外还有因虚致
1 , 5 降香 1 , g 5 延胡索 2 , g Og酸枣仁 3 , 0g远志 1 , 5g 郁金 1 , 5g 石菖蒲 1 。7 水煎服 , 日 1 5g 剂, 每 剂。二 诊 (0 9 l 月 2 20 年 1 6日) 诉胸 闷憋气 , 心前 区疼痛等
现代 医学 的角度来 看 , 多数心 血 管疾病 的患 者都 存 大 在 : 液 流 变 学 异 常 、 循 环 障 碍 、 流 障碍 , 导致心脉
瘀 阻而 出现 心前 区疼 痛 , 固定 不 移 , 且 或痛 如 针刺 , 更 有面 色 暗 , 甲青 紫 , 质 呈紫 色 、 唇 舌 紫黑 色 , 或有 瘀 点 、
环、 改善血流动力学 、 调节免疫 等方 面作用于心血管
系统 。
3 临床 运 用
瘀斑 , 脉涩或结代等血瘀证 的表现 。活血化瘀法是使
心 主血 脉生 理功 能恢 复正 常 的基本 治疗 方 法 。
1 中 医之瘀 血
对 于心血管疾病患者 , 中医辨证 多属心血瘀 阻。跟
随导师出诊期 间, 就曾见到吾师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明显改善 了多例患者疴 隋。现举验案一则 , 详述如下 。
裴 某 , ,4岁 , 2 0 女 6 于 0 9年 1 月 1 1 9日初 诊 。患
古人认为, 血液的循行“ 周而复始 , 如环无端”流 ,
动不 已 , 以通 为顺 。祖 国医学对 瘀 血 的认 识 是 建立 在 对血 的生理病 理 基础 上 的 , 离经 之血 不能 及 时 排 出 凡 和消 散 , 留于 体 内, 血 行 不 畅 , 遏 于 经 脉 之 内 , 停 或 壅 及瘀 积 于脏腑 组 织器 官 的 , 均称 瘀 血 。凡能 影 响 血液

血府逐瘀汤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计算机药理学探讨

血府逐瘀汤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计算机药理学探讨
to
study t11e pharIII∞ology for xuefu zhuyu decoction in cardiov鹳cular dise踞e tIlerapeutics.Three computational
印p玎oaches hve
been obsen,ed.,nlese
prediction.Chemical space that XFZYD
收稿日期:2008旬5.2l;修回日期:2008旬8_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2701);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发展基金(cKJ2007004/200r7022),福建中医学院校管基金项目 ()(2007018). 作者简介:郑春松(1982一),男,徐筱杰,刘献祥(联系人).
万方数据
Key words:C}linese
herbs,Xuem zhu”decocti帅(xFZYD),cardjov船cular dise船e,chemicaI space,vinual screening,ADME pre—
diction,phamlacology

引言
血府逐瘀汤源自清代《医林改错》一书,由桃红四物汤
2.1分子的收集及预处理
根据血府逐瘀汤的植物组成,从CHDD、Beilstein/Gmelin crossFire化学资料数据库及国内外文献中收集到785个分 子拉’5。9],在分子计算软件Accelrys
Discovery Studio Discovery
studio 2.O上
standaIone界面搭建分子模型,分子的构象
2.4靶标-配体空间分布的生成
在Accelrys
Discovery studio
2.o的QsAR模块中,对所

从血瘀论治心血管疾病理论探讨

从血瘀论治心血管疾病理论探讨

从血瘀论治心血管疾病理论探讨目前认为心血管疾病归属祖国医学的心系病症范畴。

心血管疾病病理关键在于血瘀,血瘀贯穿于发病的始终。

病机为本虚标实,心气亏虚为本,血瘀为标,从血瘀论治心血管疾病,常收到明显疗效。

通过研究文献总结归纳出益气活血、行气活血、温阳活血、养血活血、活血行水等法。

益气活血冠心病患者的血瘀多因气虚而致,气虚血瘀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临床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①冠心病兼有气虚症候乃气虚不足以运血而血瘀者;②活血法与补气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活血化瘀法的疗效;③在重用或久用活血化瘀药时,配合补气药,使气旺血行以达到化瘀而不伤正的目的。

补气药人参、黄芪、党参等能补益心气、增强心功能,使心气足而血流畅。

行气活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血为气之母,血瘀气亦滞。

本法可通过调和气血,使其“气血冲和”。

如四物汤中的川芎行气活血,血府逐瘀汤中之柴胡、枳壳、川芎,膈下逐瘀汤中之川芎、乌药、枳壳。

温阳活血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故寒邪外侵或阳气不足,寒从中生,均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若仅祛瘀则寒凝不散,血脉不得畅通,仍易致瘀,故取固本之法,以温为通,辅以祛瘀,使瘀去血行。

故对寒冷诱发或加重的心绞痛,可以选用偏于温性的活血药如当归、川芎、红花等,亦可以配以温经药如附子、桂枝、肉桂、良姜等。

养血活血瘀血阻滞,往往影响新血的生成,而新血不生,瘀血亦不能自去。

所以在瘀血未去,新血未生,瘀血而兼血虚的情况下,适当配伍养血药,具有补血活血的双重作用。

对于血瘀而兼有血虚时,应活血化瘀与养血并用,如炙甘草汤用于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等多有较好疗效。

亦可配伍应用当归、川芎等。

活血行水血不利则为水,水邪停留,阻滞气机,则瘀血更重,水瘀互结。

治当利水活血,方选葶苈大枣泻肺汤。

对于此类血瘀兼水肿的冠心病患者,若单祛瘀,则因蓄水不去而压抑脉道,使血行迟滞,终至瘀血不祛。

若只逐水,则因瘀血障碍而津液敷布排泄受阻,致蓄水时消时生,病必不除。

中医活血化瘀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活血化瘀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活血化瘀改善心脑血管疾病中医学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气血运行不顺导致的。

因此,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医活血化瘀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改善作用。

一、活血化瘀的基本原理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活血化瘀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具体来说,活血化瘀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不足;可以减少血栓形成,防止血管堵塞;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的流动性。

因此,在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活血化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活血化瘀的常用方法中医活血化瘀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下面将对这些常用方法进行介绍。

1. 药物治疗中医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非常丰富,常用的药物包括桃仁、丹参、川芎、红花等。

这些药物具有舒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一些中药复方也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例如桃红四物汤、川芎茶等。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选择,因此在使用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中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也可以用于活血化瘀。

例如,经络穴位注射、拔罐疗法等都属于针灸的范畴。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从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但是,针灸治疗需要专业的操作技术和经验,不建议自行尝试。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理疗的常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推拿按摩来刺激经络穴位,调整气血运行。

例如,可以进行头部按摩、背部按摩等。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从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推拿按摩可以在合适的环境下自行进行,但是需要注意力度和方法,避免受伤。

三、中医活血化瘀食疗在中医中,也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来实现活血化瘀的效果。

例如,可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等,维生素C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纤维素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体会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体会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14188投稿邮箱:sjzxyx88@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体会刘玉静(吉林德惠市中医院,吉林 长春 130300)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采用活血化瘀中药进行治疗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体会。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病患100例,对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并探讨其药理药效以及临床应用体会。

结果 我院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主要有当归、川芎、丹参、红花、赤芍、三七等。

本组100例病患,经接受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较大缓解,病情得到较好控制。

结论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采用活血化瘀中药进行治疗,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液凝固、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药理药效;活血化瘀中药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4.130本文引用格式:刘玉静.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4):188.0 引言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由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所造成的全身组织、大脑以及心脏出现出血性或者是缺血性疾病,其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对病患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据相关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消散瘀血、促进血行以及利血脉之功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旨在研究探讨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采用活血化瘀中药进行治疗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体会,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病患100例,其中病患男52例,女48例,年龄59~78岁,平均(68.5±9.5)岁;所有病患均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合并精神障碍者;排除风心并先天性心脏病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血瘀论治心血管疾病理论探讨
目前认为心血管疾病归属祖国医学的心系病症范畴。

心血管疾病病理关键在于血瘀,血瘀贯穿于发病的始终。

病机为本虚标实,心气亏虚为本,血瘀为标,从血瘀论治心血管疾病,常收到明显疗效。

通过研究文献总结归纳出益气活血、行气活血、温阳活血、养血活血、活血行水等法。

益气活血
冠心病患者的血瘀多因气虚而致,气虚血瘀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临床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①冠心病兼有气虚症候乃气虚不足以运血而血瘀者;②活血法与补气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活血化瘀法的疗效;③在重用或久用活血化瘀药时,配合补气药,使气旺血行以达到化瘀而不伤正的目的。

补气药人参、黄芪、党参等能补益心气、增强心功能,使心气足而血流畅。

行气活血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血为气之母,血瘀气亦滞。

本法可通过调和气血,使其“气血冲和”。

如四物汤中的川芎行气活血,血府逐瘀汤中之柴胡、枳壳、川芎,膈下逐瘀汤中之川芎、乌药、枳壳。

温阳活血
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故寒邪外侵或阳气不足,寒从中生,均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若仅祛瘀则寒凝不散,血脉不得畅通,仍易致瘀,故取固本之法,以温为通,辅以祛瘀,使瘀去血行。

故对
寒冷诱发或加重的心绞痛,可以选用偏于温性的活血药如当归、川芎、红花等,亦可以配以温经药如附子、桂枝、肉桂、良姜等。

养血活血
瘀血阻滞,往往影响新血的生成,而新血不生,瘀血亦不能自去。

所以在瘀血未去,新血未生,瘀血而兼血虚的情况下,适当配伍养血药,具有补血活血的双重作用。

对于血瘀而兼有血虚时,应活血化瘀与养血并用,如炙甘草汤用于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等多有较好疗效。

亦可配伍应用当归、川芎等。

活血行水
血不利则为水,水邪停留,阻滞气机,则瘀血更重,水瘀互结。

治当利水活血,方选葶苈大枣泻肺汤。

对于此类血瘀兼水肿的冠心病患者,若单祛瘀,则因蓄水不去而压抑脉道,使血行迟滞,终至瘀血不祛。

若只逐水,则因瘀血障碍而津液敷布排泄受阻,致蓄水时消时生,病必不除。

故必须祛瘀利水两者兼顾,所以在活血化瘀的同时配伍一定的利水药,既能去其水湿,又能加强活血祛瘀之功,使血活、瘀化、水行。

治疗时常泽泻、益母草、茯苓、车前子等。

祛痰活血
痰与瘀常互相为患,即血瘀可致痰阻,痰阻亦可致瘀血或加重瘀血,因此选方用药上必须痰瘀并治。

此类患者多形体肥胖,常伴有高脂血症、严重动脉硬化。

解痉活血
多见于常在动脉硬化之基础上伴有冠脉痉挛等。

气血充实,则
血运畅通、筋脉得养;气血亏虚,则血脉瘀滞,心之筋脉失养而发痉。

瘀血阻于心脉,心脉气血不畅,使心之脉络失去气血之温养,亦可使心络痉挛拘急而发心痛。

治疗应在活血化瘀基础上加用通络解痉药,如地龙、全蝎等。

补肾活血
老年冠心病患者既有肾气不足的表现,又有血瘀证候时,应活血化瘀药与补肾药配伍应用。

清热活血
瘀血证病情迁延日久,“郁而化热”,也可形成痰热交结之势。

宜酌配清热凉血之品,以期瘀热并除。

解毒活血
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为病毒侵袭心肌引起急慢性炎症,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温为阳邪,耗气伤阴,伤脉络,脉络瘀阻,毒瘀互结。

治宜解毒活瘀。

讨论
总之,活血化瘀法,属于中医治法中的消法,其立法依据是“坚而削之,结而散之”。

狭义讲,所谓活血,就是畅通血流;所谓化瘀,就是祛除瘀滞,也就是使血脉畅通、瘀滞消散的一种治法。

广义讲则可以说是平衡气血,调和阴阳,有扶正祛邪之功。

临床中应辨明气血之寒热虚实,灵活应用。

有些高血压患者,证见胸痛,胸闷,痛有定处,舌尖、舌边有瘀点、瘀斑,脉涩。

此证属挟瘀血证,辨证治疗加用丹参、赤芍等
祛瘀生新的药,多能取得良效。

高血压患者出现突发性脑眩晕,仆倒,不省人事等,为高血压病之重症,提示大脑有脑血栓,或脑血管破裂出血等可能。

此时应高度重视,应急抢救,使患者能化险为夷。

参考文献
1 金实,李春婷,主编.疑难病症中医治疗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6-296.
2 金惠铭,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4-157.
3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2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