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主要因素影响
常见的混凝土外观质量主要影响因素

常见的混凝土外观质量主要影响因素一览表
回复liangshui朋友的帖子。
其实你提到的问题,我也见到过,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组织了试验室对原材料做了一系列的试验,结果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后来经过我的长期观察,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温度的原因,特别是在夏天模板经过长时间的烤晒,温度可达到60度,混凝土一入模表面的水分就被模板给消耗了!!(因为这个裂缝都是产生在夏天,春秋冬,我都没有发现这样的裂纹!!)所以我在发现这个问题以后,采取了措施,(1,强制给模板浇水降温,2,晚一些浇筑混凝土,一般傍晚6点以后;3,混凝土坍落度取大些)!!以后就没有产生这样的裂纹了!!
1、张拉过早,混凝土强度低易错动;
2、张拉力过大,中间束应力集中产生裂缝;
3、压浆不密实,动荷载作用下产生孔道间压裂;
4、箍筋少
我认为就是
1)混凝土强度必须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85%
2)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fpk
3)施工时管道定位准确,压浆密实
4)构造钢筋配足。
影响混凝土施工的主要因素

影响混凝土施工的主要因素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影响施工质量和工期的因素有很多。
以下是影响混凝土施工的主要因素:1.材料质量:混凝土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施工的质量,包括水泥、骨料、掺合料等。
如果材料质量不好,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龄期变化大等问题,进而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施工环境:混凝土施工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如果环境条件不适宜,可能导致混凝土凝结缓慢或失控,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
3.设备设施:混凝土施工需要使用各种设备和工具,如搅拌机、输送泵、振动棒等。
设备设施的质量和性能将直接影响施工效果和速度。
同时,设备设施的操作和维护也会影响施工质量。
4.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工艺,如搅拌、浇筑、振捣、养护等。
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效率。
例如,如果浇筑不均匀、振捣不到位,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均匀,影响工程的质量。
5.管理控制:混凝土施工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材料配比、生产进度、质量检测等。
如果管理和控制不到位,可能导致混凝土配比不合理、生产混乱、质量问题等。
6.工人素质:混凝土施工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工人的素质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效率。
如果工人技术水平不高或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甚至出现事故。
7.施工工期:混凝土施工的工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工期过短,可能导致工人操作不规范、质量下降;如果工期过长,可能增加成本和风险。
因此,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对混凝土施工非常重要。
8.环境保护:混凝土施工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能源等资源,并且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施工单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9.规范标准:混凝土施工需要遵守相应的规范标准,如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规范、质量检测标准等。
遵守规范标准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总之,混凝土施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质量、施工环境、设备设施、施工技术、管理控制、工人素质、施工工期、环境保护和规范标准等。
影响砼强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砼强度的主要因素
影响砼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灰比:水灰比是水与水泥质量之比,水灰比越小,即水的含量相对较少,砼的强度通常会越高。
2. 水胶比:水胶比是指水与水泥和凝胶材料(如粉煤灰、矿渣等)的质量之比,水胶比越小,砼强度通常会越高。
3.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水泥、骨料(如砂、石)和水的比例,不同的配合比会对砼的强度产生影响。
4. 使用的骨料:骨料的质量和粒径分布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骨料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适当的粒径分布,以提高砼的强度。
5. 加入的掺合料: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等可以增加混凝土的细观结构,提高砼的强度。
6. 养护条件:混凝土在养护期间需要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以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提高砼的强度。
7.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的合理与否会影响砼的强度,如搅拌时间、振捣程度和
浇注方式等。
良好的施工工艺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致密性,提高砼的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砼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的具体情况可能会有不同的影响因素。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确保砼的强度满足要求。
论述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和调整方法

论述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和调整方法1.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控制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首要因素。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确保混凝土中水、水泥和骨料的比例达到最佳状态,从而获得较高的强度。
2.水灰比:混凝土中的水灰比对混凝土强度有很大影响。
适当降低水灰比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增加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强度。
3.水胶比:水胶比是混凝土中水与胶凝材料(水泥和粉煤灰等)的质量比。
适当调整水胶比可以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与强度,通常,降低水胶比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4.水泥种类:不同种类的水泥在混凝土中的强度贡献有所不同。
常用的水泥包括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矿渣水泥等。
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的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5.骨料品种和粒径:混凝土中的骨料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
不同种类和粒径的骨料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影响。
控制好骨料的质量和粒径分布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6.矿物掺合料的添加: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等,可以部分替代水泥来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适量添加矿物掺合料可以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7.掺合料的添加:适量添加某些掺合料,如粉煤灰、石粉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掺合料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颗粒形状,可以改变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及微观结构,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8.养护条件:混凝土在养护期间的环境条件对其强度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温湿养护可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和长期强度提高。
9.混凝土搅拌时间:适当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分散性和均匀性,促进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10.掺入特殊添加剂:添加特殊添加剂,如减水剂、增稠剂、增强剂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工作性能和强度发展。
11.砂浆粘结剂:砂浆粘结剂是浆体材料中的胶凝材料。
选择合适的砂浆粘结剂和调整其用量可以改善砂浆的流动性和强度。
12.混凝土固化过程: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会发生水化反应和水泥凝聚,形成水化产物。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砂、石等原料组成的。
混凝土的强度、耐久等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质量。
在日益高要求的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原材料品质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作逐一论述标签混凝土;质量;影响因素混凝土是当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中,是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而混凝土原材料的好坏和选配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因此,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要从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做起。
原材料选用不当将导致工程产生质量缺陷或裂缝,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结构的质量。
现就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作如下简要概述。
1 水灰比、用水量、砂率:在配合比设计中水灰比、用水量、砂率是三个重要的参数,其中水灰比显得尤为重要。
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质起决定性作用。
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都与混凝土的密实性有直接的关系,而混凝土的密实性是取决于混凝土内部所含水量的大小,一般水泥水化所需的化学结合水不超过水泥质量的20%,但拌制混凝土拌合物为了达到要求的流动性,常需用较多的水,即较大水灰比,水泥硬化后,多余水分蒸发或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孔隙,减少了混凝土的受力面积,并在受力时于孔隙周边产生应力集中,使混凝土强度下降,增大了混凝土的收缩量,混凝土的密实度也相对降低。
因此,在确保混凝土有良好的流动度及和易性的情况下,配合比设计时应尽量使用最小用水量。
砂率的大小对混凝土的质量也有很大影响,当砂率过大时,由于骨料的空隙和总表面积增大,在水泥浆用量一定的条件下,包裹骨料的水泥浆层减薄,混凝土拌合物显得干稠,即流动性变小。
反之,若砂率过小砂的体积不足以填满石子的空隙,要用部分水泥来填充,导致骨料间起润滑和粘聚作用的水泥浆层减薄,混凝土拌合物显得粗涩,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均变差,出现离析、流浆、甚至溃散现象。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混凝土工作性是指混凝土的流动性、塑性和可加工性。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将详细介绍。
1.水泥熟料的种类和品种:不同品牌、不同类型和不同标号的水泥熟料其活性和流动性会有所差异,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一般情况下,硅酸盐水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具有更好的工作性。
2.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熟料质量之比,这是决定混凝土流动性的重要参数。
水灰比过大会造成混凝土流动性较差,容易出现塌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而水灰比过小则会使混凝土过于干燥,不易施工。
因此,合理控制水灰比是保证混凝土工作性的关键。
3.骨料的种类和粒径:骨料的形状、粒径分布和石子与沙子的比例等因素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
合理的骨料配合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加工性。
4.外加剂的使用: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增稠剂、塑化剂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减水剂能够降低水泥浆体的表面张力,提高流动性;增稠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塑性,增强凝结体的内聚力。
5.环境温度: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的凝结过程和液体转化为固体的速度有一定影响。
在高温环境下,混凝土的凝结过程会加快,从而增加了其可加工性;而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会凝结缓慢,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6.施工方式和工艺:施工方式和工艺的选择也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一定影响。
例如,采用抹光、振捣等工艺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表面质量,提高工作性。
7.其他因素:混凝土中还会有一些其他因素对工作性能产生影响,如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浇注速度、搅拌时间等。
总的来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受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水灰比的控制、骨料和外加剂的选用以及施工工艺的合理安排是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关键。
通过合理调整这些因素,可以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塑性和可加工性,提高施工效率和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混凝土主要因素的影响

模式规范CEB-FIP MC90中,计算混凝土收缩的适用范围为: 普通混凝土在正常温度下,湿养护不超过14天,暴露在平均温度 (5~30℃)和平均相对湿度RH%=40%~50%的环境。素混凝土 构件在未加载情况下的平均收缩(或膨胀)应变的计算式为: 式中:名义收缩系数(即极 cs (t , ts ) cso s (t ts ) 限收缩变形)取为 cso RH [160 sc (90 f c )] 106 β 取决于水泥种类,如 普通水泥和快硬水泥取5, % RH % 99% 40 快硬高强水泥取8; βRH取决于环境的相 对湿度RH%:
2.5收缩
搅拌成的流态混凝土,以及湿养护期的成形混凝土,因饱含 水分而体积基本不变.以后混凝土在空气中逐渐硬化,水分散 发,体积发生收缩.混凝土的长度收缩变形,在经历数十年后 一般可达(300~600)× 10-6,在不利的条件下甚至可达 (800~1000)×10-6。但是,若将混凝土放人水中,体积会有 所膨胀,最大的长度变形可达150× 10-6。 混凝土的收缩应变值超过其轴拉峰值应变(εt,p)的3~5倍,成 为其内部微裂缝和外表宏观裂缝发展的主要原因。 • 一般结构在承受荷载之前就出现了裂缝,或者使用多年以后 外表龟裂。 •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加大了预应力损失,降低了构件的抗裂性, 增大了构件的变形,并使构件的截面应力和超静定结构的内力 发生不同程度的重分布等。 • 这些都可能对实际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在设计和分析时应给 予必要的注意。
ce cr ci (t0 )
混凝土的徐变增长可延续数十年,但大部分在前1-2年内出现, 前3~6个月发展最快
2.6.2主要影响因寨
影响混凝土徐变值和变化规律的主要 因素有: 1、应力水平 混凝土承受的应力水 平σ(t0)/fc (t0)越高,则起始应变越 大,随时间增长的徐变也越大。 ⑴σ(t0)/fc (t0)≤(0.4~0.6) :在应力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徐变有极 限值,且任何时间的徐变值约与应力成正比,即单位徐变与应力 无关,称为线性徐变; ⑵(0.4~0.6) ≤σ(t0)/fc (t0)<0. 8:应力长期作用下徐变收敛,有极 限值,但单位徐变值随应力水平而增大,称为非线性徐变; ⑶σ(t0)/fc (t0)>0.8:混凝土在高应力作用下,持续一段时间后 因徐变发散而发生破坏,故长期抗压强度约为0.8fc。
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一、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简单的阐述。
(一)原材料的影响。
混凝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成材料的性能。
因此必须根据工程性质、设计要求和施工现场条件合理选择原材料的品种、质量和用量。
要做到合理选择原材料,则首先必须了解组成材料的性质、作用原理和质量要求,主要组成材料有: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拌合用水。
水泥主要是水泥品种和水泥强度等级两个选用原则。
水泥品种是(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等)根据工程结构特点、水泥强度等级(32.5、42.5、52.5等)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越高则水泥强度等级越高的选用原则。
水泥用量过多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大、成本高,水泥用量过少容易造成粘聚性差及影响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细骨料是指公称粒径在0.15~5.0mm之间的骨料称为细骨料,即砂子。
根据细度分为粗砂、中砂、细砂三种,按技术分Ⅰ区、Ⅱ区、Ⅲ区。
一般Ⅰ区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区用于C30~C60的混凝土;Ⅲ区用于小于C30的混凝土。
砂子的主要质量指标有:表观密度、紧密密度和堆积密度、含水率、含泥量、泥块含量、氯离子与颗粒级配等,必须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测。
细度太小或者含泥量偏大都会导致混凝土形成干缩裂缝以及影响抗渗性能等。
粗骨料是指公称粒径5mm~40mm的骨料为粗骨料。
即混凝土工程中常用的碎石和卵石两大类;颗粒级配分连续粒级和单粒级两种,混凝土用石应采用连续粒级,单粒级一般不宜单独用来配制混凝土,如需单独使用,应通过试验证实确保工程质量,方允许使用。
主要质量指标有:表观密度、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等,必须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测。
拌合用水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均可拌制混凝土。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混凝土就是把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合理配制的综合体,其中用拌合水用量、水胶比和胶凝材料是配合比中三个最基本的因素,决定着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收缩
搅拌成的流态混凝土,以及湿养护期的成形混凝土,因饱含 水分而体积基本不变.以后混凝土在空气中逐渐硬化,水分散
此外,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混凝土表层的碳化作用, 也引起少量的局部收缩。
这些原因也决定了混凝土的收缩是个长期过程。已 有试验说明,收缩变形在混凝土开始干燥时发展较快, 以后逐渐减慢,大部分收缩在龄期3个月内出现,但 龄期超过20年后收缩变形仍未终止。
收缩变形随时间的发展如表。
根据试验结果,水泥加水后的纯水泥浆凝固后的收 缩量很大,达(2 000~3 000) ×10-6。混凝土中的岩石 骨料收缩量极小,一般可予忽略。制成混凝土后,骨 料约束了水泥浆体的收缩,故混凝土的收缩量远小于 水泥浆体的收缩。在此同时,混凝土内形成初始内应 力。
1.抗压强度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一般情况下随龄期单调增长,
但增长速度渐减并趋向收敛。两种主要水泥制作的混 凝土试件,经过普通湿养护后,在不同龄期的强度变 化如表:
混凝土抗压强度随龄期变化的数学描述,经验公式:
混凝土抗压强度随龄期变化的数学描述,经验公式:
fc (t )
lg t lg n
fc (n)
发,体积发生收缩.混凝土的长度收缩变形,在经历数十年后 一般可达(300~600)× 10-6,在不利的条件下甚至可达 (800~1000)×10-6。但是,若将混凝土放人水中,体积会有
所膨胀,最大的长度变形可达150× 10-6。
混凝土的收缩应变值超过其轴拉峰值应变(εt,p)的3~5倍,成 为其内部微裂缝和外表宏观裂缝发展的主要原因。
βsc取决于水泥种类,如
cso RH [160 sc (90 fc )]106
普通水泥和快硬水泥取5,40% RH % 99% 快硬高强水泥取8;
RH
1.55[1 ( RH )3] 100
βRH取决于环境的相 对湿度RH%:
RH % 99%
RH 0.25
收缩应变随时间变化的系数取为:
缝,但引起的结构反应,一般不至于造成安全度的明显降低。 所以,在构件计算时可不考虑收缩的影响,只是采取一些附加 构造措施,如增设钢筋或钢筋网作为补偿。
一些重要的大型结构,需要有定量的混凝土收缩变形值进行
结构分析时,有条件的应进行混凝土试件的短期收缩试验,用 测定值推算其极限收缩值,或可按有关设计规范提供的公式和 参数值进行计算。
可见,应力水平越低,发生破
坏的应力持续时间越长。荷载长 期持续作用,而混凝土不会破坏 的最高应力,称为长期抗压强度, 一般取为0.80fc。
2、弹性模量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值随龄期(t/天)的增长变化如图: 模式规范CEB-FIP MC90采用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式
Ec (t) Ec t
式中,Ec—龄期t=28天时 的混凝土弹性模量; βt-同前。
t,ts
s (t ts )
混凝土的龄期和开始发生收缩时的龄期,天;
(t ts ) 0.035( 2Ac )2
u
(t
ts)
fc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Mpa;
Ac 构件的横截面面积,mm2;
u 与大气接触的截面周界长度,mm.
模型中考虑了5个主要因素对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
⑴水泥种类(βc); ⑵环境相对湿度(RH%);
• 一般结构在承受荷载之前就出现了裂缝,或者使用多年以后 外表龟裂。
•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加大了预应力损失,降低了构件的抗裂性, 增大了构件的变形,并使构件的截面应力和超静定结构的内力 发生不同程度的重分布等。
• 这些都可能对实际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在设计和分析时应给 予必要的注意。
混凝土在空气中凝固和硬化过程中,收缩变形是不 可避免的。其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生成物的体积小于 原物料的体积(化学性收缩,凝缩),以及水分蒸发 后骨料颗粒受毛细管压力的压缩(物理性收缩,干 缩),与混凝土是否受力无关。
fc (t )
t a bt
fc (28)
式中 fc(t), fc(n)和fc(28)—龄期为t、n和28天时的混凝土抗压强 度;
a、b—取决于水泥品种和养护条件的参数。
模式规范CEB-FIP MC90中,混凝土抗压强度随龄期增长的
计算式为:
f c (t ) t f c
e s (1 28 / t ) t
式中 s取决于水泥种类,普通水泥和快硬水泥取为0.25,快硬 高强水泥取为0.20.
理论曲线见图,给出的混凝土
后期强度一般偏低,适合工程中 应用。
混凝土在压应力持续作用下,应
变将随时间而增长,称为徐变。 当试件应力水平较低(σ<0.8fc) 时, 经过长时间后变形的增长渐
趋收敛,达一极限值。若应力水 平很高(σ≥0.8fc),混凝土进入 不稳定裂缝发展期,试件的变形 增长不再收敛,在应力持续一定 时间后发生破坏,得到强度极限 线。
模式规范CEB-FIP MC90中,计算混凝土收缩的适用范围为: 普通混凝土在正常温度下,湿养护不超过14天,暴露在平均温度 (5~30℃)和平均相对湿度RH%=40%~50%的环境。素混凝土 构件在未加载情况下的平均收缩(或膨胀)应变的计算式为:
式中:名义收缩系数(即极 限收缩变形)取为
cs (t, ts ) csos (t ts )
⑶构件尺寸(2Ac/u); ⑷时间(t, ts) ; ⑸混凝土的抗压强度(fc)。
试验证明,混凝土强度值本身并不影响其收缩变形量。 只是因为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灰比、骨料状况、养护 条件等影响收缩的因素,在结构分析或设计时无法预先确
定,但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与混凝土强度有联系,计算式 中引入混凝土抗压强度作为间接地综合反映这些因素的影 响。按上述公式计算的混凝土收缩变形,随各主要因素的 变化规律和幅度如图。
影响混凝土收缩变形的主要因素有:
1.水泥的品种和用量
2.骨料的性质、粒径和含量
3.养护条件
4.使用期的环境条件
5.构件的形状和尺寸
6.其它因素
配制混凝土时的各种添加剂、构件的配筋率、混凝土的受力 状态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收缩量。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因为影响因素多,变化幅度大,一般难 以准确定量。对于普通的中小型构件,收缩变形能促生表面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