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子学方法

合集下载

核电子学技术原理

核电子学技术原理
核电子学技术原理
核电子学技术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它与核能有关,用于实现发电、医学、环 境卫生和声学等多个领域。让我们一起来探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分为质子和中 子。质子和中子的统称为子核。
核子数
原子核内所包含的质子数,在普通物质的元素 中,该数与各元素的位置有关。
控制棒
通过吸收中子来控制反应堆的反应速度。
核燃料
通常采用铀或钚等元素的化合物。原子核裂变 会释放出中子和大量的能量。
冷却剂
负责吸收热能并把它带走,以防止反应堆过热。
核电子学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核聚变研究
研究新的聚变反应,为清洁能源 提供更好的来源。
医学应用
核电子学技术在医学领域有很多 应用,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和 放射性示踪。
电荷
质子具有正电,中子不带电荷,原子核的电子 数等于质子数。
尺度
原子核尺度非常小,其直径可视为电子云直径 的100,000分之一。
核反应的种类和特点
1
裂变
核裂变是一种将原子核分裂成两个质量接近的核片段的反应。它由中子诱导,释 放出大量能量。
2
聚变
核聚变是一种将轻核聚合成重核的反应。它能释放更多的能量,但需要更高的能 量。
研究技术
核电子学技术可以用于太空探索 和其他科技中。
3
融合
核融合是一种将重核分解成轻核的反应。它需要高能量和高温。
核能的释放和利用方式
核裂变
核聚变
太阳能
用于核发电,其他应用包括放射 性同位素生产、医学和军事领域。
目前正致力于开发核聚变发电站, 以在未来供应清洁能源。
一个免费、可持续的能源来源, 但依赖于气候、地理位置和四季 变化等因素。
核裂变与核聚变的区别与应用

实验三 线性脉冲放大器 核电子学实验讲义

实验三 线性脉冲放大器 核电子学实验讲义

实验三 线性脉冲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线性脉冲放大器的工作原理;2、通过实验掌握线性脉冲放大器的主要指标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1、放大器第三放大单元的测试;2、BH1218线性脉冲放大器主要指标的测量。

三、实验原理图3-1 BH1218型线性放大器结构框图电路原理:本实验采用BH1218型线性脉冲放大器,整个放大器是由输入极性转换,一次极-零相消的微分电路,四级放大电路,三级积分电路和基线恢复器等组成,结构框图如图3-1所示。

BH1218型线性脉冲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2所示。

输入信号首先经过极-零相消的微分电路,微分时间常数分0、s μ5.0、s μ1、s μ2、s μ3、s μ4、s μ5、s μ6八档由开关2K 进行选择,极-零补偿可由调节1RV 的值实现,从而可消除具有指数衰减后沿信号经微分后所产生的信号的下冲部分,使后接的放大单元能正常工作。

微分后的信号经极性转换开关1K 加到由运算放大器1A (LF357)构成的第一放大级,输入为负信号时从1A 的反相输入端输入,放大单元反向输入时的放大倍数取决于9R 、11R 的值;输入为正信号时从1A 的同相输入端输入,放大单元同向输入时的放大倍数取决于12R 、13R 、9R 、11R 的值。

不论输入的信号极性是正还是负,本级均输出正极性信号。

第二放大级由运算放大器2A (LF357)构成同相放大级,由整机的放大倍数粗调开关的位置决定本级是否接入电路,在整机放大倍数较小时,第一级放大的信号直接进入第三放大级,本放大级不起作用;在整机的放大倍数较大时,第一级放大的信号经本放大级放大后进入第三放大级,使整机的放大倍数提高。

第三放大级由运算放大器3A (LM318)构成反相放大级,本放大级的原理如图3-3,前级的信号经增益粗调开关3K 进入该放大单元,由原理图可看出,将27R 和2RV 接入反馈回路的电阻之和看做2F R ,反相输入端的电阻23R 、24R 、25R 之和看做1F R ,则本级的闭环放大倍数为 123F F R R A -= 增益粗调开关3K 的位置不同,1F R 的值不同,增益细调电位器的位置不同,2F R 的值不同,因此调节3K 和2RV 均可改变本级的放大倍数,整机的放大倍数是各放大级放大倍数之积,因此就改变了整机的放大倍数,也就是放大器增益粗调和细调的原理。

核电子学课件ppt课件

核电子学课件ppt课件
11
一、脉冲幅度甄别器
• 1.2脉冲甄别器电路实例
甄别器电路类型很多,常用的甄别器电路有二极管甄别 器、射极耦合触发器(施密特电路)、交流射极耦合触发器 、集成电压比较器和隧道二极管甄别器。
只有在要求不高时才用二极管甄别器。隧道二极管具有 极高的速度,所以用来构成快甄别器。集成电压比较甄别 器具有电路简单、调整方便、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速度 快等特点。
10
一、脉冲幅度甄别器
(3)甄别阈稳定性 甄别阈稳定性通常包括三个方面:温度变化稳定性,市电变 化稳定性和长时间漂移稳定性。 (4)甄别阈线性 一般为1%-0.1%。 (5)甄别阈涨落或阈模糊区 这一指标决定甄别器的甄别精度,通常其大小为0.几毫伏到 几毫伏。 (6)甄别器速度 它表示甄别器响应和恢复速度的快慢。 (7)输出脉冲的幅度、宽度
• 2.2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实例
22
R=VLO+VM1
VO Q VM2
23
二、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 2.2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实例
24
25
二、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 2.2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实例
• 上、下甄别电路的阈电平通过参考电压运算器供给,结构如图。参考电压 运算器是由上、下运算放大器BG305D组成的加法器和减法器以及精密的参 考电压源构成。两个高稳定稳压管2DW7C提供稳定的参考电压并经过两路 十圈电位器分别提供阈(VT)和道宽(VW)的参考电压,再接到加法器和减 法器的输入端,在它的输出端即可分别获得上、下甄别器的阈电压。
1
第四章脉冲幅度分析
§1.脉冲幅度甄别器 §2.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3.幅度—数字变换
2
基 本
§1.脉冲幅度甄别器 §2.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核 电 子 学 方 法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核 电 子 学 方 法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δ(t)
h1(t) H1(ω)
h2(t) H2(ω)
h (t) = h1(t)* h2(t) H(ω) = H1(ω) H2(ω)
串联系统的冲击响应和频率响应
δ(t)
vi(t) Vi(ω)
h(t) Vi(ω) H(ω)
vi(t)
vo (t) = Vi(t)* h(t) Vo (ω) = Vi(ω) H(ω)
14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设f (t ) ⇔ F ( s ), f1 (t ) ⇔ F1 ( s ), f 2 (t ) ⇔ F2 ( s ), 则 1.线性 a1 f1 (t ) + a2 f 2 (t ) ⇔ a1 F1 ( s ) + a2 F2 ( s ) 2.时移定理 f (t − t0 )u (t − t0 ) ⇔ e − st0 F ( s ) 3.比例性 f (at ) ⇔ s 1 F( ) a a
•冲击响应和频率响应 组成富氏变换对
h(t ) ⇔ H (ω ) h(t − τ ) ⇔ H (ω )e − jωτ H (ω ) = H (ω ) e − jθ (ω )
激励
1
H(ω)
响应 H(ω)
• h(t)称为冲击响应 • H(ω)称为频率响应
分为振幅频谱和 相位频谱两部分
5
多级系统的响应
由于频率响应可以表示各种频率成分的传输系数,所以总的频率响 应为各级频率响应之积
i k k
k
)
设冲击序列的平均强度为Q ,则Q 的均方差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σ 2 (Q ) = (Q − Q ) 2 τ → τ + dτ内的冲击个数为dN , 平均冲击数为n dτ , 有 σ 2 (dN ) = n dτ

核电子学 Nuclear Electronics

核电子学 Nuclear Electronics
子学各分支技术成就中发展的,同时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核电子学中对脉冲幅度 和时间间隔的精密测量和甄别技术,对40年代雷达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 经验。在核电子学中还首先发展了纳秒脉冲技术,并在多道脉冲幅度分析技术基础上 发展出高速模-数转换技术等。核电子学的研究对象包括:①各种辐射探测器和与之相 应的电子电路或系统。②针对核信息的随机性、统计性或单次性等特点的电子学测量 技术,时间间隔(微秒到皮秒)、空间分辨(毫米到微米)。③配有在线电子计算机 的核电子系统,用于在核技术和高能物理实验中实时获取并处理巨量核信息,在实验 全过程中对整个系统工作的监测和控制。④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军事、医学、生物 研究等方面应用时所需的各种辐射探测技术和电子技术。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后, 核医学诊断吸收了核电子学方法,使同位素扫描技术发展成γ照相机技术,又进而发展 成断层照相技术。
主放大器
计数器
前置放大器
信号处理
数据获取和处理
核电子学系统组成框图
探测器 前置放大器
能量信息 时间信息 位置信息
幅度分析 时间分析
探测器 前置放大器
线性放大 滤波成形
堆积判弃 基线恢复
时间检出
快放大器
幅度甄别


模数变换





时幅变换


时间数字变换

时间甄别
实验测量系统的组成
探测器
核电子学系统
• 辐射、电磁辐射、核(电离)辐射
• 该输出电流具有一定的形状,即有一定时间特性, 所以可用于时间分析;
• 如在输出电容上取积分电压信号,电压幅度正比
于E,可做入射粒子更能多量的测知量识。 可在《核辐射探测与测量方法》课中学习

电子行业核电子学及其进展

电子行业核电子学及其进展

电子行业核电子学及其进展1. 简介电子行业核电子学(Nuclear Electronics in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是指在电子行业中应用核电子学原理和技术的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核电子学在电子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视。

本文将介绍电子行业核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2. 基本概念核电子学是集成电路与核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其研究的核心是利用核技术方法和仪器来实现电子器件的性能优化和功能增强。

核电子学主要关注以下方面:2.1 放射性同位素应用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嵌入,可以实现电子器件的性能改善。

例如,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注入法可以提高电子器件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2.2 核探测器和核传感器核探测器和核传感器是核电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可以用于测量和检测辐射,广泛应用于核能、医学影像、无损检测等领域,提高了相关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

2.3 核电子学器件核电子学器件是指利用核技术原理制造的电子器件,例如核电池、核电晶体管等。

这些器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广泛应用于高温、高辐射等恶劣环境下的电子系统。

3. 应用领域电子行业核电子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3.1 核电能源核电能源是核电子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利用核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可以设计和制造高效、安全、稳定的核电站。

核电站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还能为建设智能电网、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作出贡献。

3.2 智能医疗影像核电子学在医疗影像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核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图像分辨率和对比度,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核电子学还可以应用于放射治疗、核医学等领域。

3.3 环境监测核电子学在环境监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利用核技术的方法和仪器,可以对土壤、水体、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

这对于预防和应对环境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3.4 无损检测核电子学在无损检测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哈工程核学院核电子学模电基础

哈工程核学院核电子学模电基础

模电基础——(场效应管)
3.2.2 JFET的工作原理
栅源电压UGS的变化将 有效地控制漏极电流iD 的变化,体现了栅源 电压UGS对漏电流iD的 控制作用
模电基础——(场效应管)
3.2.3 JFET的伏安特性
输出特性
iD f (uDS ) uGS 常数
可变电阻区:场效应管可以看 成一个受uGS控制的可变电阻,即 压控电阻。
2.1 三极管(晶体管BJT)的结构及其类型
为实现电流控制和放大作用,晶体管的三个区在制作时结构、尺寸和掺杂 浓度要保证三点:
基区很薄,厚度只有几微米,掺杂浓度很低 发射区和集电区掺杂类型相同,但发射区掺杂浓度远大于集电区 集电结面积大于发射结面积
模电基础——(三极管)
2.2晶体管的三种连接方式
(a)以基极作为输入端,集电极作为输出端; (b)以基极作为输入端,发射极作为输出端; (c)以发射极作为输入端,集电极作为输出端。
模电基础——(二极管)
1.4 伏安特性 I IS (eU /UT 1)
UT T / q(常温下 26mV)
模电基础——(二极管)
1.5 温度对伏安特性的影响
模电基础——(二极管)
1.6二极管的电容效应
势垒电容CB
PN结上外加电压的 极性和大小变化
空间电荷区的宽度及其 里面存储的空间电荷量
击穿区:UCE增大到某一值时,IC会急剧上 升,集电结发生雪崩击穿。
模电基础——(三极管)
2.5 温度对晶体管参数的影响
对ICBO的影响 对UBE的影响
室温下集电极反向饱和电流ICBO很小;当温度升高时,少 子浓度增加, ICBO急剧增大,约1倍/10℃。 温度升高,特性曲线左移(IB一定时,随温度升高,UBE将 减小)。2~2.5mV/℃。与PN结正向伏安特性相似。

核电子学复习资料.pdf

核电子学复习资料.pdf
温度升高热运动加剧,噪声电流或电压增加○2 热噪声电流与外加电压或流经电阻的平均电流无
关○3 实际脉冲宽度在 ps 级别 低频噪声:不明确;特点:噪声电压随频率降低而增大,性能优良的 器件可忽略 3.噪声的来源:物理过程、电子器件、外部干扰 1.噪声主要参量和物理意义 概率密度函数:描述噪声早幅度域内的分布密度 均方值:表示噪声的强度 自相关函数:提供噪声在时间域内相关信息 功率密度函数:给出噪声功率在频率域内的分布 2.核数据获取与处理的方法图
1.写出下列几种电路的冲激响应和频率响应
冲激响应
频率响应
RC 积分电路
1 -) h t = %& '*+*u(t)
1 H w = 1 + &'()
CR 微分电路 RC 并联电路
1 -* h t = $ t - '( )+,*u t
1 -( h t = % &)**u(t)
$%&' H w = 1 + $%&'
1.核电子学是什么? 辐射探测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把辐射信息转换成电信号或光信 号然后用电子学方法获取,进行处理和分析。 2.噪声的种类,特点和产生原因 散粒噪声:由载流子数目的涨落引起;特点:○1 散粒噪声与载流子运动速率无关○2 平均电流大,电
子涨落大,噪声电流大 热噪声:载流子做随机运动引起;特点:○1 热噪声与导体或电阻温度有关,
3.简述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的特点○1 模拟和离散系统内,FT 用于频域分析;模拟系统内,LT
作复频域分析○2 FT 便于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信号频率和噪声的功率谱○3 LT 便于分析系统
时域和系统参数的关系,系统的稳定性等性能,分析信号波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2 多道分析器中数据获取系统
一.基本结构 二.硬件多道分析器数据获取系统组成 三.直方图(多道分析器)工作模式 四.多定标工作模式 五.基于计算机的多道分析器 六.数字化谱仪
返回
一、多道分析器基本结构
多道分析器的功能是将输入信号按其幅度大小或按其时间 间隔大小进行分类,然后按其类别作统计而获得计数按幅 度大小或按其时间间隔大小分布的关系。我们把这种分布 图称为直方图,从分布关系中可以得到脉冲幅度谱或时间 谱。 多道分析器在结构上分成两部分:模数转换器(ADC或 TDC)和数据获取和处理系统。
计数率计基本电路
•各种实际计数率计在电路上差别主要在于电流脉冲的成形电路。 •用二极管泵电路产生电流脉冲的计数率计原理 : 输入信号先被成形为幅度为V1宽度为Tw(5R1C1)的电压脉冲,R1 为信号源内阻和D1的正向电阻之和在信号负向跳变到V1时,经D1对C1充电, C1上电压可达到V1(因为Tw ≥ 5R1C1)C1上得到电荷为C1V1; 输入信号过去后, C1经D2 、C2放电。选择C2 C1,放电时间常数也为 R1C1。为保证放电到稳态,应使(T-Tw ) 5R1C1 其中T为输入脉冲时间间隔。在C2上由于C1放电获得电压为V2,此时C1放 电完成时也应有电压V2 。故在放电过程中输给的电荷量为Q=C1(V1-V2),
返回
计数设备--计数率计
基本原理
– 为了测量信号的计数率且不受信号幅度和宽度的影响,需先将 信号成形为形状与幅度均为一定的电流脉冲ii(t),脉冲的电荷 量为Q,在计数率为n时,流过电流表的电流I2的平均值为nQ, 电阻上降压V2平均值为nQR,正比于计数率n。 – 电容C为了减小信号在时间上的统计涨落,为了减小涨落,这 个电容越大越好;但是在计数率发生变化时, V2要达到稳定, 需要一定建立时间,建立时间应为 5RC,C值越大,建立时间 就很长, C值应该取得适量 。
定 标 器 的 原 理 框 图
定标器工作方式选择
• 工作方式可以选择: – 手动起停,S5置在“不予定”方式, 也不加外控信号,由手动按钮S6和S7 控制计数的开始与停止。 – 外控起停, S5置在“不予定”方式, 由外加控制信号控制计数开始和停止。 – 定时计数, S5置在“定时”方式。按 下S6使计数开始,同时打开时钟门G2 由石英时钟振荡器的脉冲进入计时电 路进行计时。计时电路的各位译码输 出端由“予定时间” S4开关选择,到 达予定时间时, S4输出低电平通过门 G3使RS触发器复位,停止计数。 – 定数计时, S5置在“定计数”方式, 按下S6使计数开始,同时使计时开始。 但是记数的停止由“予定计数”开关 S3选择决定。在此方式中,显示器显 示的是时间。
V2=nQR
V2 nRC1 V1 1 nRC1
若满足nRC1<<1时,
V2 nRC1V1
I 2 nC1V1
计数率计实际电路
•电容c通过二极管充电、通过T三极管放电。T的集电极输出电阻很大,近似 为恒流源,输出电流不受V2大小影响。因此每个电流脉冲对电容器输送电荷 量应与V2无关。这种电路V2与n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S1是计数率量程开关,S2与它同步调节,更换电位器,用来核准各量程的 满刻度;S3是还原开关 ;S4用来选择读数建立时间;附加电阻 R1为了减 小负载;R0用来改善充电特性的,因为二极管在小信号时,正向电阻很大, C1被充电到接近于稳态时, 由于二极管内阻增大而使充电速度变慢, R0可 加速充电速度 。
返回
三、直方图工作模式-多道分析器 数据获取过程
• 多道分析器数据获 取和处理系统的主 要功能是:完成大 量经过量化处理的 信息按类(数码) 进行统计,并将结 果存储起来。
多道幅度分析器数据变换结束时,向数据获取系统发出存储命令。 由控制器发出取址命令,把ADC输出的码送到存储器的地址寄存器。 控制器发出读信号,按道地址取出该道的已有存数送到数据寄存器上,进行加1运 算。 控制器再发出写信号,将数据寄存器上的新数写回该道中去。 存储结束后,主机给ADC发回回答信号,解除占用封锁,允许分析下一个信号。
核电子学方法
第六章
数据采集
第六章 数据采集
§1 计数设备 §2 多道分析器中数据获取系统 §3 高能物理实验中电子学和数据获取系统 §4 数据获取系统中新技术的应用
结束
§1 计数设备
在数据获取中,最简单而且用得最普遍的是计数 设备,它用来测量信号的计数率。定标器和计数率仪是 常用的计数设备。 • 定标器
定标器是用来测量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输入脉冲数;
• 计数率计
计数率计则是用电表直接指示出信号的计数率——单位 时间内平均脉冲数。
返回
计数设备--定标器
计数电路和计时电路一般由十进制计数器组成。定标器的输入部分通常设 有极性开关S1 、缓冲级B和幅度甄别器D。计数电路的容量一般为(1000000- 1)。甄别器的输出脉冲加到计数电路之前由计数门G1控制, G1 由RS触发器控 制。
返回
二、硬件多道分析器数据获取系统组成
多道分析器数据获取系统
输入部分可以是ADC,也可以是TDC,其主体部分由存 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显示器和输出接口电路是 它的辅助部分。
多道分析器数据获取系统各部分功能
• 存储器起到储存各道计数的作用。为了存放数据,它的基本 操作是选址(选道)、存入数据(写入数据)和取出数据 (读出数据)。通常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实现。 • 运算器完成被选中道的计数累加功能,即在该道原有计数上 加1; • 控制器在接收输入部分送来的存储命令之后,发出一系列操 作命令,这些命令包括有:从输入部分取出地址码、对存储 器选址、将被选中道的原有计数读入运算器、使运算器作加1 运算、将累加之后计数写回被选中道的存储单元中去和发回 获取完毕的回答信号使输入部分的占用封锁解除; • 硬件多道分析器显示器用来实时地显示已存入的谱曲线(直 方图),多用 CRT显示谱形显示,把存储器内各道计数作为 纵座标、道址作为横座标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 ; • 接口电路作为多道分析器与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描迹仪和 计算机等设备)之间连接的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