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课时一练习: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课时二练习: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课时一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课时二答案】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2、祖父的园子同步练习课时一练习:一、读拼音,写汉字。
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bá()掉,用来种菜。
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还东一脚西一脚地xiā()闹。
几天后,爷爷种的菜发芽了,我和爷爷一起chǎn()地,我往往把菜苗当做野菜gē()掉,把野菜留着。
爷爷浇菜,我拿着水piáo(),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
玩累了,我又缠着爷爷陪我去guàng()街。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胖乎乎圆明白亮笑热三、小萧红为我们介绍院子里的景物时,我们可以看出她怎样的神态?课时二练习:一、给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昼出耘田..夜绩麻()A.在田间除草。
B.收割庄稼。
C.耕地。
(2)稚子金盆脱晓.冰()A.使人知道。
B.早晨。
C.知道。
(3)短笛无腔信口..吹()A.说胡话。
B.随口。
C.有信心地说。
2.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与“山衔落日浸寒漪”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B.露似真珠月似弓C.梅雪争春未肯降D.横看成岭侧成峰4.对人物的描写和其他诗句不同的一项是()。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B.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D.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出了农村生活的繁忙景象,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稚子用彩丝穿冰当银钲的做法新颖有趣,充满智慧。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体现出一种晚归的悠然闲适。
D.范成大、杨万里、雷震都是宋代的诗人。
6.“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描写声音为主,表现出“玉磐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B.这两句诗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磬、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C.这两句诗描绘了孩子从金色的盆子里取出冰,用彩色的丝线穿上,用手提着,颜色艳丽,充满情趣的情景。
D.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远远地看着孩子们戏耍、听着孩子们呼喊,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的景象。
7.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农村夏日里的一个场景,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B.《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早晨景色的诗,这首诗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同步练习及答案一、课内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1.“皱皱的毛票”说明___________,“龟裂的手指”说明__________。
2.最能体现旁边那个女人对书的看法的字是“____________”。
3.一个“塞”字写出了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个“立刻”的句式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片段中省略号省掉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选段一)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吐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选段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选段一写的是作者在________(时间)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场景,主要运用了_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的手法;选段二写的是作者在________(时间)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场景,主要运用了_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的手法。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一单元测试(二)(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同步练习第⼀单元测试(⼆)(含答案)五年级第⼀单元练习题⼀、看拼⾳,写词语。
(6分)sāng shùchéng rèn yuán gǔn gǔn()()()bái zhòu húdiémíng huǎng huǎng()()()⼆、我会辩字组词。
(4分)渲()僵()偏()析()喧()疆()编()晰()三、选词填空。
拘束拘谨1.两个素不相识的⼈,第⼀次见⾯,多少都有点⼉()。
2.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那么亲热,⼀点⼉不()矗⽴挺⽴3.⼀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雕,()在西安市⽟祥门外。
4.⼀⾏⾼⼤的⽩杨树沿着铁路线()在茫茫⼽壁上。
⾼傲骄傲5.青藏铁路这条神奇的天路让我们感到()。
6.风⽕⼭,这只巨⼤的拦路虎⼀次次低下了()的头!四、修改病句1.战⼠们热烈地讨论着明天的报告。
2.波浪不断地向树⼲冲刷,⾄于把树连根拔起。
3.在那块混浊的琥珀⾥,两个⼩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4.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年没有毕业。
5.这个故事发⽣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约总有⼀万年了。
6.这座巍峨宽敞的⼤楼是爸爸单位的职⼯宿舍。
7.我们沿着⾰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奋勇前进。
五、选字填空。
竟竞境(1)想不到外祖⽗()像⼩孩⼦⼀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2)智⼒()赛使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了。
(3)⼀个中国⼈,⽆论在怎样的()遇⾥,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虽然热带是⽆所谓隆冬的,但腊⽉天⽓,也毕()凉飕飕的。
(5)保护环(),⼈⼈有责。
六、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拉:A⽤⼒使东西朝⾃⼰所在的⽅向或某处移动;B⽤车载运;C拖长;D闲谈;E牵累、拉扯;F拉拢、联络;G帮助。
1.⽼师拉长声⾳说话。
()2.妈妈正和保姆拉家常。
()3.现在,他有困难,我们应该拉⼀把。
()4.⼩东正和看门的⼤爷拉交情。
()5.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来,拉着我登上⼤客轮。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句子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句子同步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句子同步练习及答案一、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温和的慈祥的神情。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
(用加点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子训练。
1.我仔细认真地观察过小松鼠的生长情况。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室里安静极了。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世界上糟糕的诗够多了。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
我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向母亲要钱。
(用恰当的关联词连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郑和出使西洋。
(扩句,至少扩写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第三人称叙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10《青山处处埋忠骨》同步练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XXX被父亲送去农村XXX(),他积极劳动,从不ɡǎotèshū()后来他又XXX()朝鲜参加战斗,不幸英勇牺牲。
二、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3.XXX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三、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
1.那一次次的分离,XXX不都XXX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XXX拟定的电报。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从见到这封电报起,XXX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你以为此时的XXX在想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四、浏览课内文段,完成操演。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具名的一瞬时,主席下意识地踌躇(XXXXXX)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XXX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àn。
yīn)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XXX的卧室。
XXX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XXX(ɡéɡě)裹尸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9古诗三首一、读拼音,写词语。
XXX、天、一、流、替、泪、屡、舞、侠二、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孤城遥望玉门关(远远的)B.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C.五千仞岳上摩天(一种旅游玩具项目)D.不破楼兰终不还(回来)正确解释:不被攻破的楼兰就不会失去,不会离开。
)三、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本课三首古诗全部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的第一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XXX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四、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从军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边塞诗人XXX,这首诗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写的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土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XXX《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云露”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又”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著名诗人XXX写的,XXX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这首诗中的“狂喜”,“长安”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狂喜,上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本诗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五、品析句子,完成练。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穿”是“穿戴”的意思,“金甲”是指金属盔甲,“穿金甲”的意思是穿上金属盔甲,从中感受到战争的艰苦、危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17课《跳水》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六单元第17课《跳水》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háng xíng fàng sìmào zi xià hu chuán cāng hǎi ōu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并完成练习。
①形容非常害怕。
________②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非常尴尬。
________③灵活;巧妙。
________第三个词语的近义词是________,和第二个词语一个类型的是________。
请你用第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________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跳水》这篇课文讲了________上的人和________之间发生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一艘环游世界的轮船上的水手拿________取乐,________更加放肆;又拿________取乐,摘走了________的帽子;________爬上桅杆追________;自尊和幼稚使________丢开桅杆走向横木;这时________机智、沉着地喝令________跳水,________跳入海中抢救,终于使________脱险。
(2)课文以孩子为线索,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联系使故事发生并发展的。
4.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因为因而①________猴子显然知道水手们拿它取乐,所以它就更加放肆起来。
②猴子的放肆和水手的哄笑激怒了孩子,________引得孩子爬上了桅杆去追猴子。
(2)只要……就……即使……也……________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________很难回转身来。
5.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 2 课《祖父的园子》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汉字。
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 bá( )掉,用来种菜。我用
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还东一脚西一脚地 xiā( )闹。几天后,
爷爷种的菜发芽了,我和爷爷一起 chǎn( )地,我往往把菜苗当做野菜 gē( )
第二课时
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
2.钲:
。
3.磬(qìng):
。
4.玻璃:。Fra bibliotek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 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 银钲。
掉,把野菜留着。
爷爷浇菜,我拿着水 piáo( ),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玩累了,我又
缠着爷爷陪我去 guàng( )街。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胖乎乎
圆
明
白
亮
笑
热
三、小萧红为我们介绍院子里的景物时,我们可以看出她怎样的神态?
【答案】 一、拔 瞎 铲 割 瓢 逛 二、 圆滚滚 明晃晃 白花花 亮晶晶 笑嘻嘻 热乎乎 三、可以看出孩子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显示出她的富有。(意思对即可)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 一、1.夜绩麻 童孙未解供耕织 桑阴 2.① ① 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 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 )排比
( )拟人
4.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
拔草。
( )比喻
( )夸张
( )排比
四、阅读《祖父的园子》片段,回答问题。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
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 3 课《月是故乡明》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在烟波浩渺(miǎo mǎo)的海边,我们点起篝(gòu gōu)火。听着海浪声, 看着火光闪动,一种激动在心底萌(méng míng)发。抬头望去,那澄(dèng h éng)澈(chè cè)的月光是如此的温柔。 (2)那位耄(māo mào)耋(dié dé)老人,一个人住在乡下。夏天,他的小院 儿充满绿色,各色花朵点缀(zuì zhuì)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二、给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 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 ) (2)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 (3)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 ) 三、把词语和相关的意思用直线连起来。 烟波浩渺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乐此不疲 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相映成趣 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 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第三课时
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 ),山衔落日( )寒漪。
牧童( )横牛背,短笛无腔( )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 一、陂 浸 归去 信口 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 有固定的曲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带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 1 课《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
,村庄儿女各当家 。
,也傍
学种瓜 。
1. 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 (
)①在田里锄草 ②犁地
傍. (
)①靠近
②并排
三、判断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相应的括号里打“√”。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
毛球。
( )比喻
( )夸张
( )拟人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 )拟人
( )夸张
( )反问
3.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 )比喻
第二课时
一、给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蚌壳(bàng bàn) 樱桃(yīng yīn) 啃吃(kěn kěng)
倭寇(wō wēi) 水瓢(piáo páo) 玩腻(mì nì))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 )花园 一( )李子树 一( )大草帽
一( )谷穗 一( )狗尾草 一( )倭瓜花
一( )果园 一( )白蝴蝶 一( )大蜻蜓
的。
(1)文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2)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呢?把它写下来。
(3)仿写一段话。
【答案】 一、蚌壳(bàng) 樱桃(yīng) 啃吃(kěn) 倭寇(wō) 水瓢(piáo) 玩腻(nì)) 二、一(个)花园 一(棵)李子树 一(顶)大草帽 一(个)谷穗 一(棵)狗尾草 一(朵)倭瓜花 一(个)果园 一(只)白蝴蝶 一(只)大蜻蜓 三、1.(√)比喻 2.(√)反问 3.(√)拟人 4.(√)排比 四、1.排比 2.童年是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在孩子的眼中,一切是那么美好。(答案不唯 一) 3.树绿了,就像换了新衣似的。蝉叫了,就像吹起小喇叭似的。蜻蜓飞来了,就 像飞来一架飞机似的。
【答案】 一、(1)miǎo gōu méng chéng chè (2)mào dié zhuì 二、(1)陪衬(衬托) 不可胜数(不可计数) (2)大概(可能) (3)恍然 大悟(茅塞顿开) 三、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