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水力压裂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水力压裂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水力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高压水剂以及固体颗粒,将岩石破碎并形成裂缝的技术。
它主要用于提高油气和水资源的开采效果,优化采矿工程。
本文将对水力压裂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效果进行分析。
首先,水力压裂技术在油气开采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通过将高压水剂注入油气储层,可有效地把岩石破碎,并形成裂缝网络。
这些裂缝能够提供更大的储层表面积,从而增加开采区域的有效渗透面积。
此外,水力压裂技术还能改善储层连通性,提高油气的采集效率。
通过合理的施工设计和操作方式,可以实现裂缝的指向性扩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其次,水力压裂技术在水资源开采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富水储层中,水力压裂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开采率和注水率,实现更加稳定的水资源供应。
通过水力压裂,可增加储层渗透率,加大水井的产能。
此外,水力压裂技术还可应用于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提高井水量,满足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等需求。
水力压裂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也是显著的。
首先,它能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通过水力压裂,可以将原本无法开采的储层有效开发,并提高采取比。
这不仅能够增加产量,还能够提高采矿效益。
其次,水力压裂技术能够增加开采井的产能,提高油气或水的产量。
这对于地下资源开采公司来说,将是一项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水力压裂技术还能够改善储层的物理性质,提高油气或水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开采效果。
然而,水力压裂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水力压裂施工成本较高,涉及到固体颗粒和高压水剂的注入,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这增加了成本投入。
其次,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地下水表面化、地震等现象。
因此,在应用水力压裂技术时,需要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以减少环境影响。
综上所述,水力压裂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与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它能够提高油气储层的采收率,增加水资源的开采量,改善采矿工程效果。
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成本控制等问题。
国内外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外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 水力压裂技术的概述水力压裂技术是一种用于释放和采集地下岩石中储存的天然气或石油的方法。
该技术通过高压水将岩石破碎,使储层中的油气能够流动到井口并采集出来。
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已经成为当今油气勘探和生产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艺。
2. 国内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2.1 技术进展近年来,中国在水力压裂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国内开展了一系列水力压裂试验和生产实践,并不断优化了水力压裂液的配方和压裂参数,提高了技术效果。
目前,国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力压裂能力,大规模商业化的水力压裂项目也在逐渐增加。
2.2 技术挑战然而,国内水力压裂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水力压裂参数的优化和设计仍需进一步完善。
水力压裂过程中对水和化学药剂的需求量较大,对水资源的消耗和环境影响也需要引起重视。
国内水力压裂技术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也亟待完善。
3. 国外水力压裂技术的现状3.1 技术领先相比之下,国外水力压裂技术相对更为成熟和领先。
美国作为全球水力压裂技术的发源地和领导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也在水力压裂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3.2 发展趋势在国外,水力压裂技术正朝着更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技术创新持续推动着水力压裂技术的进步,如改良水力压裂液配方、增加试验参数、提高水力压裂设备效率等。
另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也推动了水力压裂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减少用水量、降低化学品使用、加强废水处理等。
4. 对水力压裂技术的观点和理解4.1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水力压裂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油气勘探和生产工艺,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传统资源的逐渐减少,水力压裂技术有望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支撑。
4.2 重视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水力压裂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我们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优化水力压裂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探索更环保、可持续的水力压裂技术路径。
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现状

!"% 调整压裂液的密度控制缝高
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压裂梯度来计算压裂 液的密度。如果要控制裂缝向上延伸, 就要采用 密度较大的压裂液, 使其在重力作用下尽可能向 下压开裂缝。反之, 如果要控制裂缝向下延伸, 就 必须使用密度较小的压裂液。
!"! 冷却地层控制缝高
这种方法是先低排量注入低温液体冷却地 层, 降低地层应力, 这时的注入压力必须小于地 层的破裂压力。当冷却地层的范围和应力条件达 到一定要求时, 再提高排量, 注入高浓度降滤剂 的低温前置液, 压开裂缝。在注入低温液体冷却 地层期间的某一时刻, 将注液压力提高到造缝压 力, 进而采用控制排量和压力的方法控制缝高的 延伸。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胶结性较差的地层和用 常规水力压裂难以控制裂缝延伸方法的油气层。
"
优化压裂设计
优化压裂设计在水力压裂技术中占有主要
位置。这项设计要求首先用油藏动态模拟预测不 同的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可能达到的油气产量, 然后用所测得的数据建立裂缝长度和经济效益 之间的关系, 确定达到不同的裂缝长度和导流能 力所需要的费用, 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近 年来优化压裂设计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压裂 设计模型和压裂液体系设计的发展和应用上。
河南石油
)"") 年 ! 月
文章编号: !""#$%"&’()"")*"!$""%%$"%
=89>9 38?@AB8CD
第 !# 卷
第!期
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现状
马新仿, 张士诚
(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 北京 !"))%& )
摘要 + 综述了近期国内外水力压裂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 着重阐述了优化压裂设计、 压裂液和支撑剂、 裂缝检测 和控高技术、 端部脱砂压裂和重复压裂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情况。指出应研究和发展裂缝的控制技术, 在中高 渗透地层中应用端部脱砂压裂技术, 扩大水力压裂的技术范围, 发展矿场实时监测技术, 提高施工的成功率。 关键词: 水力压裂; 优化设计; 压裂液; 支撑剂; 发展 中图分类号: -./’,0! 文献标识码: 1
井下压裂年终总结

井下压裂年终总结1. 背景介绍井下压裂是一种常用的油气开采工艺,通过高压液体将岩石破碎以释放油气。
本文将对井下压裂在过去一年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2. 井下压裂技术的发展趋势井下压裂技术在过去一年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不断发展壮大。
以下是井下压裂技术的几个发展趋势:2.1 高效能源利用在压裂过程中,液体的注入和排出是关键环节。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压裂液体被回收和循环利用,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2.2 数字化管理系统井下压裂作业通常需要复杂的设备和人员配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许多公司开始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井下压裂过程,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帮助优化作业计划和决策。
2.3 智能化设备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被应用于井下压裂作业中。
这些设备可以自动调节压力、温度和液体流量等参数,提高作业的稳定性和效率。
3. 井下压裂应用案例分析在过去一年中,井下压裂技术在多个油气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两个井下压裂应用案例的分析:3.1 案例一:某油田井下压裂在某油田的井下压裂作业中,采用了最新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智能化设备。
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作业效率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安全风险。
3.2 案例二:某气田井下压裂某气田在过去一年中进行了大规模的井下压裂作业,成功提高了气田的产能。
通过回收和循环利用压裂液体,节约了能源消耗。
此外,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也提高了作业的精确度。
4. 井下压裂的挑战与展望尽管井下压裂技术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压裂液体的回收和循环利用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智能化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也需要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井下压裂技术有望在成本效益、环境友好性和作业效率等方面迎来更大的突破。
5. 总结井下压裂技术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高效能源利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智能化设备等趋势成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抽采煤层瓦斯应用及前景

2971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的研究现状1.1 理论研究现状目前,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在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水力压裂注入参数、裂缝扩展及延伸规律方面的试验。
通过试件压裂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获取相应的研究资料,在某研究项目中,研究人员利用空心包体应变计完成了对水力压裂前后钻孔周边煤层应力的变化数据分析,并对前方煤层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监测,所获取的研究结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有助于提高水力压裂增透抽采瓦斯的作业质量。
1.2 现场试验现状目前,对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的现场试验已经在多个煤矿企业中开展,以重庆某煤矿企业为例,该企业在10余个矿井内进行了近百次的现场试验。
在试验现场中,通过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实现对煤层的水利压裂,可发现通过水作为介质,煤层透气性能够显著提升,与技术应用前的煤层透气性相比,提升效果高达50余倍,而压裂钻场预抽瓦斯气体的体积数值高于常规操作的6~7倍,而每个抽采孔位的抽采纯度是常规操作的4~5倍,抽采作业的工期可缩短90~120d,对掘进效率的提升效果提高了1.5~2倍。
2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在应用中的现存问题2.1 缺乏系统的地质指标在煤矿井下作业之中,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是一项重要的煤层增透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考虑地质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要有统一的地质标准。
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缺乏系统的地质指标,没有相应的参考标准,单凭个人主观意识与工作经验加以判断,就会让抽采设计与压裂设计缺乏科学依据,从而降低抽采效率与工作质量。
2.2 缺乏主客观因素的有效关联在应用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时,需要依照煤岩层岩性、煤层厚度、煤层倾角等煤岩储层物性的特征,对水力压裂注入工艺、注入量、钻孔位置、压裂时间等参数做好综合分析,考虑人为主客观因素对水利压裂效果的影响。
不能有效的实现对上述因素的主客观分析,就会难以准确获取水力裂缝扩展延伸的规律,进而影响作业顺利性。
2.3 对煤岩应力、渗透率演化规律缺少准确认知在利用水力压裂为煤层增透的作业之中,施工人员对裂缝对煤岩的反作用力,影响煤岩应力、钻孔周边应力的变化以及煤岩渗透率的变化规律缺少准确的认知,没有理论支持,就会让水利压裂作业缺少理论上的专业指导,这就造成了抽采效率难以提升、作业成本难以控制的问题。
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现状及展望

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现状及展望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是一种在油气开采过程中常用的增产技术。
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水平井压裂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对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的现状及展望作一详细的介绍。
1. 水平井压裂技术的起源水平井压裂技术起源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的油气田开采中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对水平井进行定向钻井和高压液体介质的注入,从而将岩层进行压裂,增加了裂缝的面积和导流能力,提高了油气的产量。
2. 水平井压裂技术的应用水平井压裂技术在油田和气田的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一技术,能够有效地开采低渗透储层、致密砂岩和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提高了油气田的开采效率和产量。
3. 水平井压裂技术的发展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水平井压裂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技术方面,水平井的水平段长度和井眼直径越来越大,压裂技术也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在装备方面,钻井设备和压裂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提高了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4. 水平井压裂技术的问题水平井压裂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压裂液回收、裂缝控制、产能持续性等问题,需要在技术上不断攻关和改进。
二、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展望1. 技术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未来,水平井压裂技术将朝着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作业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提高作业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2. 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井压裂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未来需要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实现压裂液的高效回收和再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产能持续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在增加了产能的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产能持续性问题。
未来需要加大对产能持续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延长油气田的有效生产期,降低油气田的衰竭速度。
4.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压裂液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压裂液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压裂液技术,即水力压裂技术,是一种应用于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气源开采中的关键技术。
它通过将大量高压水泵送至深部岩石中,产生强大的压力,使岩石发生裂缝,从而提高气体流通性,促进气体的释放与采集。
本文将从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压裂液技术进行探讨。
一、技术现状1.压裂液配方:目前,常用的压裂液配方主要包括水、粘土矿物、添加剂和控制剂等。
水是压裂液的主体,占总体积的70%以上,常用的水源是地表水和淡水。
粘土矿物主要用于维持压裂液的黏度和稳定性。
添加剂如增稠剂、降解剂等用于改善液体流动性能,控制剂则主要用于调节压裂液的性能与效果。
2.压裂液泵送技术:压裂液泵送技术是实现压裂液高效输送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泵送技术包括高压泵、齿轮泵、隔膜泵和柱塞泵等。
高压泵是最常用的泵送设备,其具有泵送流量大、压力高、结构简单等优点,但能耗较大。
隔膜泵则是一种节能型泵送设备,其通过隔膜的周期性振动,实现压裂液的泵送。
3.施工技术与工具:压裂液的施工技术包括固井施工、射孔施工、水力压裂施工等。
常用的施工工具包括固井管、射孔弹、水力压裂装置等。
施工工具的研发与改良对提高压裂液的施工效果和采气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趋势1.绿色环保化:近年来,压裂液技术在环保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废水排放、地下水污染等。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关注绿色环保,研发低污染、高效、可回收利用的压裂液技术。
2.高效低耗能:随着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对压裂液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注重提高压裂液技术的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通过改进泵送技术、配方优化等手段实现高效低耗能。
3.智能化与自动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压裂液技术也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压裂液的自动控制和监测,提高施工效率和精确度。
4.全球化合作:压裂液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推动下,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日益重要。
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现状及展望

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现状及展望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是一种在油气开采中常用的技术手段,通过对水平井进行压裂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油气储量的开采效率。
随着油气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对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展望进行分析和探讨。
1.技术原理及发展历程水平井压裂是一种利用高压液体将岩石裂开,从而增加岩石孔隙中的油气渗透性的技术。
水平井压裂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在60年代开始逐渐应用于石油开采中。
随着对水平井压裂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现代水平井压裂技术已经成熟,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2.技术分类及特点根据压裂液体的属性和使用情况,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可以分为液体压裂、气体压裂和混合压裂等多种类型。
液体压裂是最常见的一种,通过将高压液体注入井下,利用压力将岩石裂开,从而增加油气储量的产出。
而气体压裂则是利用高压气体将岩石裂开,混合压裂则是将液体和气体一同注入井下进行压裂处理。
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的特点主要包括提高油气产量、提高开采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环境影响等。
相比传统的垂直井开采技术,水平井压裂技术在油气开采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3.应用情况及效果评估水平井压裂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特别是在北美地区,水平井压裂技术已经成为油气开采的主流技术手段。
通过对水平井进行压裂处理,可以大大增加油气产量,提高油气储量的开采效率。
国内也在不断推广和应用水平井压裂技术,特别是在页岩气开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水平井压裂技术,将页岩气中的油气提取出来,为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技术瓶颈及需进一步突破尽管水平井压裂技术在油气开采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瓶颈和问题。
压裂液体对环境的影响、压裂后的油气产量衰减速度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和解决。
水平井压裂技术在开采成本和效益上也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在压裂液体的成本、井下设备的磨损和维护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作者:郭晨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7期
摘要:我国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增加煤层透气性、进行有效瓦斯抽放迫在眉睫。
水力压裂技术是目前增加煤层透气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文章从水力压裂机理、封孔技术、工艺设备发展三方面,综述了我国井下煤层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水力压裂;煤层;增透;发展现状
基金项目: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编号:YKJCX2014047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由于煤层透气性低、瓦斯难以有效抽放导致的瓦斯突出、爆炸等事故屡见不鲜,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瓦斯抽放、增加煤层透气性势在必行。
水力压裂技术已成为增加煤层透气性最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介绍水力压裂机理、封孔技术及工艺设备的研究现状,指出水力压裂技术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期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1.水力压裂机理研究
水力压裂技术1947年始于美国,起初主要用于低渗透油、气田的开发中,在地面水力压裂方面的研究仅仅局限在石油、油气藏以及地热资源的地面钻井开采过程中[1]。
前苏联科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卡拉甘达和顿巴斯矿区进行井下水力压裂的试验研究[2]。
目前针对井下煤层水力压裂增透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明显发展,国内学者郭启文、张文勇等经过试验与现场应用研究了煤层的压裂分解机理,指出水力压裂技术只能够在煤层内产生很少的裂缝,并会在裂缝周围产生应力集中区[3],存在一定局限性。
李安启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了煤层性质对水力裂缝的影响,还在煤层压裂裂缝监测基础上提出了煤层水力裂缝的几何模型。
在水力压裂机理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水力压裂在油气系统地面钻井压裂、煤炭行业井下增加煤层透气性方面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其压裂机理方面仍存在一定分歧,不能很好的控制水力压裂的效果。
随着我国煤炭安全生产逐步发展和穿煤隧道等工程的逐步建设,水力压裂技术将大范围推广应用,因此加强水力压裂技术理论研究势在必行。
2.压裂钻孔封孔技术研究
煤层水力压裂钻孔封孔是有效实施水力压裂技术的关键,而封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①封孔材料,需要选择性能良好、价格适中、易于操作的材料;②封孔的长度,封孔长度太短会导致高压水的渗漏,太长会造成人力、材料、时间的浪费。
因此,要使水力压裂技术能够有效开展,必须在选取“物美价廉”的封孔材料的同时,研究材料承载能力与封孔长度之
间应满足的关系,因此有关水力压裂过程中钻孔封孔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封孔材料、封孔方法方面的研究。
倪冠华等采用无缝钢管模拟钻孔的方法,对PD复合材料的脉动水力压裂钻孔密封参数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一定注水压力下的封孔长度,并获得了许多有益结论,但是该方法不能真实反映现场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局限性。
葛兆龙等通过建立水力压裂钻孔封孔的力学模型,研究了封孔材料承载能力与材料、封孔长度等存在的关系,并指出:封孔材料、封孔长度是影响封孔承载力的关键因素,封孔材料承载能力随材料的强度、弹性模量、封孔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当封孔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封孔材料承载能力趋于某一定值。
2011年由朱建安、申伟鹏[4]等学者研发的水力压裂耐高压水力封孔器具有结构简单,封孔可靠,注水压力高,可重复利用等优点,但目前在煤矿井下以及穿煤隧道施工过程中近水平孔的封孔方法研究仍然较少,导致增加钻孔施工量,加大了劳动成本。
2014年彭深[5]等学者对煤矿水力压裂封孔技术长期存在的工艺复杂、封孔困难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封孔器耐压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井下水力压裂钻孔封孔器的设计以及抗压性能的计算提供了参考,但准确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大多煤矿采用水泥砂浆封孔等传统封孔工艺,但其封孔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已逐步显现,因此,未来仍需加强对封孔技术研究,采用新技术使压裂钻孔封孔技术往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耐压性能好等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水力压裂封孔技术主要有水泥砂浆封孔和封孔器封孔2种,其中水泥砂浆封孔所能承受压力较高,但也存在固有的缺点;封孔器封孔工艺较为简单,但承受压力较小,特别是近水平孔封孔质量不高、封堵成功率低、可操作性不强、压裂增透效果差等方面的问题。
目前仍需从压裂理论层面进一步创新,发掘封孔技术的主要参数,进一步加强封孔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利用水力压裂技术达到增加煤层透气性的目的。
3.水力压裂工艺设备研究
当前针对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工艺方法研究也较多,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苏现波等采用顶底板顺层钻孔、顶底板穿层钻孔、本煤层顺层钻孔或本煤层穿层钻孔进行水力压裂,首先确定钻孔参数施工钻孔,再设计水压及注水量、洗孔、排水、检验压裂效果,合格后联管抽放。
王魁军[6]等在顶(底)板岩巷(也可以在煤巷)向煤层打水力压裂钻孔,压裂钻孔进入煤层的长度大于煤层厚度的1/2以上,并在水力压裂钻孔周围打若干控制钻孔,从水力压裂钻孔进行水力压裂,当压裂范围达到控制钻孔时,在水力压裂钻孔周围一定距离煤体产生抗压薄弱区域,高压水可以把水力压裂钻孔与控制孔之间的煤体压穿,从而达到增透效果。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工艺目前主要有常规压裂、定向水力压裂、高脉动水力压裂以及井下点式水力压裂等技术工艺。
常规水力压裂能够克服最小主应力和煤体的抗裂压力,扩宽伸展并沟通这些裂缝,增加煤层相互贯通裂隙的数量和增大单一裂隙面的张开程度,最终使得煤层透气性增加。
目前已经在鹤壁、焦作、义马、平顶山等矿区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7]。
由徐幼平等对定向压裂与非定向压裂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在平煤集团十二矿进行了生产验证,
结果表明定向压裂比非定向压裂在压裂半径、增透效果上都有明显优势,为煤矿水力压裂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4.结语
目前,我国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技术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情况复杂,水力压裂技术并未形成系统应用。
压裂机理尚未完全明晰;封孔技术水平还较为落后,特别是近水平孔多抗压性能差,封孔质量不高,并且压裂效果不好的问题尚未得到重视。
尽管已在工艺设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成本较高,难以推广应用,加强相关设备的研制必对未来煤矿安全形势有巨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万有. 薄差层压裂力学机理及工艺研究[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6.
[2] 安志雄. 采用水力压裂强化煤层瓦斯抽放的远景[J].煤矿安全,1989,20 ( 9): 51-53.
[3] 赵阳升,杨栋,胡耀青等. 低渗透煤储层煤层气开采有效技术途径的研究[J].煤炭学
报, 2001, 26(5): 455-458.
[4] 朱建安,申伟鹏,郭培红. 煤矿水力压裂耐高压水力封孔器的研制[J]. 煤矿安全. 2011(08). 5-6.
[5] 彭深,翟成等. 钻孔胶囊封孔器耐压影响因素及其在煤矿水力压裂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4,45(7)114-117.
[6] 王魁军,富向,曹垚林等. 穿层钻孔水力压裂疏松煤体瓦斯抽放方法:中国,
CN101581231[P]. 2009.11-18.
[7] 王念红,任培良. 单一低透气性煤层水力压裂技术增透效果考察分析[J].煤矿安全,2011, 42 ( 2):109-112.
作者简介:郭晨(1990一),男,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煤矿瓦斯治理的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