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幼儿园舞蹈之美:中国民族舞蹈教学大纲

幼儿园舞蹈之美:中国民族舞蹈教学大纲

幼儿园舞蹈之美:中国民族舞蹈教学大纲一、前言幼儿园舞蹈教学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尤其是中国民族舞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地位更是备受关注。

在探讨幼儿园舞蹈教学的美妙之处时,中国民族舞蹈的教学大纲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针对中国民族舞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地位和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并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中国民族舞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地位1. 中国民族舞蹈的丰富多彩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民族舞蹈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

在幼儿园教学中,中国民族舞蹈不仅可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培养幼儿对民族舞蹈的热爱和兴趣。

2. 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中国民族舞蹈的教学,可以加强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这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 促进身体和情感发展中国民族舞蹈是一种集体舞蹈形式,通过跳舞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艺术细胞,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中国民族舞蹈教学大纲的重要性1. 统一全国幼儿园舞蹈教学内容中国民族舞蹈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统一全国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提高教学质量。

2. 指导教师教学教学大纲可以指导幼儿园舞蹈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3. 保障幼儿健康成长教学大纲可以规范中国民族舞蹈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保障幼儿在学习民族舞蹈过程中的健康成长,避免过度训练和伤害。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个人的观点和理解来看,中国民族舞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地位和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幼儿园舞蹈教学的重要一环,中国民族舞蹈不仅能够传承民族文化,更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实施,可以使幼儿园舞蹈教学更加规范和科学,更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国民族舞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地位,认真制定和实施教学大纲,为幼儿的舞蹈教学保驾护航。

民族舞蹈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民族舞蹈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民族舞蹈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一课程名称:民间舞二课程性质:专业技能三本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练习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练习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四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五设置宗旨:中国民间舞是民族舞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方面得到有效的练习。

六教学2八字位3丁字位4靠步位5踏步位二脚形:1绷脚2勾脚三基本体态丁字步站好,双膝稍弯,靠重心脚懈胯,双手扶胯,上体松弛略向前倾,眼睛平视。

四手臂形态手臂松弛,手指轻轻并拢,指尖下垂,要有长袖的感觉。

第二节踢踏一手的动作1交替划圆2摆手二动律1“8”字晃动2摆3颤膝三步伐 1 基本步(一二三)2退踏步3连三步4抬踏步5嘀嗒步6后退步(七点连续)7摆步8悠踢步9胯悠步10跳分步11二三步四短句1开头步2结束步3悠踢步4胯悠步5跳分步第三节弦子(6——10周完成)一动律1曲伸二步伐1靠步2靠点步1)靠点靠2)靠点悠3平步4收步5撩步6三步一撩7二步踏步9刨步10颤点步第四节组合(11——15周完成)一踢踏舞部分1库玛拉组合2恰地宫保组合3青稞丰收组合4快乐青年组合二弦子舞部分1尤子巴母组合2牧羊女组合3弦子组合一年级第二学期东北秧歌教学宗旨: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把握东北秧歌“稳中浪稳中俏稳中艮”的动律特征;正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要突出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

难点:“艮劲儿”步、上肢“扭”、手腕“花”的协调把握,以及“出脚急,落脚稳,慢移重心”的步伐要点,“点紧促,线延伸” “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节奏处理。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三节脚位1正步位2别步位3大八字位二持巾法1攥手巾边2满把攥巾三基本体态脚下正步位,重心略前倾,下颏微收,略含胸眼睛平视,双手叉腰。

民族舞蹈幼儿园舞蹈教案

民族舞蹈幼儿园舞蹈教案

民族舞蹈幼儿园舞蹈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民族舞蹈基本动作和节奏感;2.培养幼儿舞蹈表现力和协调性;3.增进幼儿对于文化多样性的接触和理解。

教学内容1.民族舞蹈动作介绍:手舞、足舞、身舞;2.节奏感训练:采用乐器和音乐节拍帮助幼儿感受音乐,辅助行进、转圈等基本步伐的练习;3.舞蹈编排:通过练习和模仿,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使幼儿能够将所学动作进行整合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舞蹈。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手舞训练:手臂平举,手指张开,伴随音乐摆动手臂和双手,强化掌握节奏感的同时,进行手指灵活度的练习;2.音乐练习:通过音乐节拍和乐器演奏,让幼儿能够分辨不同音乐节奏及节拍;3.足舞动作练习:学习步伐和跳跃动作,如行进、左右齐步、四方转圈等;4.舞蹈编排:通过以上所学,编排一首简单的民族舞蹈。

第二节课1.节拍和音乐节奏训练:使用乐器演奏来帮助幼儿感受节拍,训练幼儿听音乐的能力;2.手舞和足舞动作加强:对于上次所学动作进行加强和提高,如手舞加入旋转动作,足舞加入踏步和跳跃动作;3.舞蹈编排:根据本节课所学进行调整和修改,完成一个更加完整的民族舞蹈;4.小结: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第三节课1.身体舞蹈练习:学习腰部摆动、手臂伸展等动作,强化幼儿对于“身体表达”概念的理解和掌握;2.舞蹈编排:将上次课所学的舞蹈和本节课的身体舞蹈进行组合,编排成相对较为复杂的民族舞蹈;3.总结:对于本次课的舞蹈进行展示和总结。

教学方法1.面授式课堂,融合体操和舞蹈元素;2.组合教学,以动作组合、舞蹈编排为主;3.创意教学,鼓励幼儿进行创意性动作设计和编排。

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性评估;2.进行小测验,测试幼儿对于民族舞蹈基本动作的掌握和理解;3.展示舞蹈,根据表现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资源1.教师所带乐器;2.风格多样、能代表不同地域文化的民族舞蹈视频。

总结本文档为民族舞蹈幼儿园舞蹈教案,旨在引导幼儿通过民族舞蹈学习,了解并接触不同地域的文化资源。

特长课民族舞舞蹈教案

特长课民族舞舞蹈教案

特长课民族舞舞蹈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舞舞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舞蹈的兴趣和热爱;3.学习并掌握一种民族舞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4.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舞蹈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民族舞舞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习并掌握一种民族舞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3.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舞蹈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

1.民族舞舞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了解民族舞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了解民族舞舞蹈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2.学习一种民族舞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1)选择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舞蹈进行学习;(2)学习并掌握该民族舞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舞蹈表现能力和舞蹈艺术修养。

(1)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2)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舞蹈的热爱和热情;(3)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民族舞舞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示范法,老师向学生示范民族舞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学生模仿跟随;3.实践法,通过反复练习和排练,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4.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和意见,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1)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舞蹈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2.学习民族舞舞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讲解民族舞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向学生介绍不同民族舞舞蹈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播放不同民族舞舞蹈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舞蹈艺术。

3.学习一种民族舞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1)选择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舞蹈进行学习,如藏族舞、蒙古舞、哈萨克舞等;(2)老师向学生示范该民族舞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学生模仿跟随。

4.舞蹈表现能力和舞蹈艺术修养。

(1)通过反复练习和排练,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2)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发挥,展示个人的舞蹈特色和风采;(3)组织学生观摩其他同学的表演,相互学习和交流。

民族舞蹈教案

民族舞蹈教案

民族舞蹈教案【教案一】主题:民族舞蹈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民族舞蹈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如何进行教学。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希望能够增加学生对民族舞蹈的了解,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并通过具体舞蹈动作的学习与练习,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民族舞蹈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一种具体的民族舞蹈动作;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表现力;4.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民族舞蹈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 通过图文资料介绍民族舞蹈的概念和特点;- 带领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的民族舞蹈视频。

2. 民族舞蹈动作的学习与练习(30分钟)- 选择一种具体的民族舞蹈,例如西藏舞蹈;- 分解舞蹈动作,逐步教授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舞蹈动作的技巧与节奏。

3. 舞蹈小组合作创编(4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合作创编一段短小的民族舞蹈;- 引导学生在创编过程中融入各自的创意和理解;-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创编的舞蹈,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4. 民族舞蹈的欣赏与分享(20分钟)- 邀请一些有民族舞蹈经验的人士到教室进行舞蹈表演;- 学生观看演出,并与表演者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程度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2. 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理解:评估学生对民族舞蹈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3. 学生舞蹈表现力:观察学生在练习和创编舞蹈时的表现力和技巧;4. 学生的舞蹈作品:评价学生创编的舞蹈作品的创意和表现效果。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到舞蹈表演现场观看专业民族舞蹈演出;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舞蹈比赛或文化活动。

教案结束。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增加对民族舞蹈的了解,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并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表现力。

民族舞教学大纲

民族舞教学大纲

民族舞教学大纲一、引言民族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民族舞,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为了更好地开展民族舞教学工作,制定本《民族舞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脉络的了解和民族舞艺术的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通过民族舞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自我表达和创新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1. 民族舞的基本功训练包括舞蹈姿势、舞蹈步法、舞蹈表演技巧等。

2. 民族舞的学习与创作学习经典的民族舞作品,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并通过学习加入自己的创意,展示个人表达能力。

3. 民族舞的舞台表演通过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类演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所学的民族舞蹈,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1. 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对舞蹈动作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2. 视听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录像和音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民族舞的特点。

3. 小组合作教学方法通过分小组,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创作和表演民族舞蹈。

五、教学评价1. 日常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综合评价通过组织演出、舞蹈比赛等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资源1. 音乐资源收集精选的民族舞音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音乐资源。

2. 影像资源收集民族舞表演录像和经典舞蹈作品的演出视频,为学生的观摩和学习提供资源支持。

七、教学实施计划根据本大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

八、教学保障1. 舞蹈教室学校应提供专门的舞蹈教室,保障教学的场地和硬件设施。

2. 教师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舞蹈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3. 学校支持学校应给予舞蹈教学工作足够的支持和重视,为舞蹈教学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保障。

小学民族舞蹈实施方案

小学民族舞蹈实施方案

小学民族舞蹈实施方案一、前言。

民族舞蹈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展小学民族舞蹈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小学民族舞蹈教学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以期为全国各地小学开展民族舞蹈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2. 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

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作为教学内容,如蒙古舞、藏族舞、汉族舞等;2. 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素质合理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3. 结合民族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相关的知识普及和教育。

四、教学方法。

1. 注重示范教学,老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榜样;2. 结合音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学习舞蹈动作,提高学生的节奏感;3. 采用分组教学和集体表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 注重情感渗透,引导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表达情感,增强表演力。

五、教学评价。

1.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集体表演、个人表演等;2. 不仅注重学生舞蹈技巧的评价,更注重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舞蹈比赛和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舞蹈实战能力。

六、教学保障。

1. 学校要提供良好的舞蹈教学场地和设施,确保教学顺利进行;2. 配备专业的舞蹈教师,提供专业的舞蹈教学指导;3. 学校要加强对民族舞蹈教学的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七、总结。

小学民族舞蹈教学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更好地推动小学民族舞蹈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

1、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而教学大纲则是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

2、教学计划主要是学科的计划,或只是学科表。

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

3、教学计划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应有相应的教学大纲。

而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

教学计划的含义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结构,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和学年编制、课程设置及其主要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分配、各种教学活动、总学时(学分)数与每学期学时(学分)数以及周学时数等等。

一、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教学大纲的制订首先应当考虑本门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任务,在培养专门人才的目标上,本门课程的作用以及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要求。

教学大纲是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因而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然而教学大纲又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的,因而也必须保持科学体系自身的基本逻辑系统和完整性。

选择教学内容时,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而影响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教学法的要求,或者片面强调专业需要而任意割裂或舍弃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作法都是错误的。

教学大纲的制订还应当遵循教学计划整体优化的原则。

教学计划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互相联系的,对各门课程的内容;既要注意相互衔接,又要避免重复或遗漏。

由于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其严谨的科学体系,同一专业的各门课程,所牵涉的知识范围又往往相互交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舞蹈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一课程名称:民间舞二课程性质:专业技能三本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练习课之一,它和其它的舞蹈练习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明的天职。

四适用专业:舞蹈表演五设置宗旨:中国民间舞是民族舞学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八个民族十几种风格迥异舞种的学习,使学生在身体各部位表现力及舞蹈意识方面得到有效的练习。

六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一学期躲族教学宗旨:通过对躲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躲族“坐懈胯”上松弛颤、摆、悠的动态、动律、动势特征,正确地把握躲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膝部连续不断或小而快的颤抖或屈伸。

难点:1.动作中保持提胯、拎腰、沉肩的基本体态;2.膝关节颤抖、屈伸时的柔韧和弹性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5周完成)一脚位:1双脚稍分开的正步位2八字位3丁字位4靠步位5踏步位二脚形:1绷脚2勾脚三基本体态丁字步站好,双膝稍弯,靠重心脚懈胯,双手扶胯,上体松弛略向前倾,眼睛平视。

四手臂形态手臂松弛,手指轻轻并拢,指尖下垂,要有长袖的感觉。

第二节踢踏一手的动作1交替划圆2摆手二动律1“8”字晃动2摆3颤膝三步伐 1 基本步(一二三)2退踏步3连三步4抬踏步5嘀嗒步6后退步(七点连续)7摆步8悠踢步9胯悠步10跳分步11二三步四短句1开头步2结束步3悠踢步4胯悠步5跳分步第三节弦子(6——10周完成)一动律1曲伸二步伐1靠步2靠点步1)靠点靠2)靠点悠3平步4收步5撩步6三步一撩7二步踏步9刨步10颤点步第四节组合(11——15周完成)一踢踏舞部分1库玛拉组合2恰地宫保组合3青稞丰收组合4快乐青年组合二弦子舞部分1尤子巴母组合2牧羊女组合3弦子组合一年级第二学期东北秧歌教学宗旨:通过对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掌把握东北秧歌“稳中浪稳中俏稳中艮”的动律特征;正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要突出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

难点:“艮劲儿”步、上肢“扭”、手腕“花”的协调把握,以及“出脚急,落脚稳,慢移重心”的步伐要点,“点紧促,线延伸”“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节奏处理。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三节内容1----3周完成)一脚位1正步位2别步位3大八字位二持巾法1攥手巾边2满把攥巾三基本体态脚下正步位,重心略前倾,下颏微收,略含胸眼睛平视,双手叉腰。

第二节基本动律1前后动律2上下动律3划圆动律第三节稳相1双叉腰2双扣手3双护头4双护胸5双推山6单扶肘第四节步伐1前踢步2后踢步3旁踢步4顿步5双颤步6走场步7跳踢步8抬提步第五节手巾花一里外绕花1单臂花2双臂花3交替花(大小)4蝴蝶花5小展翅6蚌壳花7肩上花8缠头花二片花1里片花2外片花3小五花4立片花第六节鼓(四五六节内容4----7周完成)逐一至五鼓二鼓相1顺风旗2叉腰单推掌3叉腰单托掌第七节组合1动律组合2双颤步组合3顿步组合4走场组合(8----10周完成)云南花灯教学宗旨:通过对云南花灯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云南花灯中各种崴的动律、舞姿及扇花的配合练习,达胯、腰、肋三部的协调舞动,“以情带动”舞出南国女性内秀、淡雅、秀气的风格和舒适的心理特征,进而正确地把握云南花灯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要突出云南花灯“崴”的动律。

难点:胯、腰、肋三个部位在松弛的状态下,左右摇摆中兼上下的弧线运动。

第一节基本概念(11----12周完成)一持扇法1三指捏扇2握扇3五指夹扇4扣扇二基本体态脚下正步位,面向一点,略含胸,双手下垂,自然立直。

三脚位1正步位2踏步位四基本动律1小崴动律2正崴动律3反崴动律第二节基本步伐(二三节内容13----15周完成)一小崴步二正崴步1平崴步2柔踩步三反崴步四跳踮步1吸跳踮步2撩跳踮步五小俏步六十字步1小崴2正崴3反崴第三节基本扇花一团扇1团扇放扇2团扇别扇二握扇1搬扇三扣扇1推扇2提撩扇3耳旁绕花四摆扇五扛扇第四节基本动作四五节内容16----18周完成)一小鱼抢水二荷花爱莲三崖鹰展翅四蜻蜓点水五月光花六喜鹊登枝第五节组合1小崴组合2正崴组合3跳踮步组合4走场二年级第一学期蒙古族舞教学宗旨:通过本学年对蒙古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蒙古族舞蹈女性所特有的“稳重、端庄、蕴藉,柔中见刚”的风格特征;男性把握蒙古族舞蹈所特有的“粗犷豪放彪悍矫健”的特征。

正确的把握蒙古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女性突出“稳重、端庄、蕴藉,柔中见刚”的风格特点。

男性突出“粗犷、豪放、彪悍、矫健”的风格特点。

难点:在上体略后倾,颈部稍后枕的基本体态上,达到脚下的灵活灵敏, 肩部的松弛自如,臂与腕部的柔韧优美。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三节内容1----2周完成)一脚位1正步位2八字位3点步位二脚形双脚保持自然外开45度小八字位上的脚形。

三基本体态体朝二点面向八点,胯前按手位,后点步位。

四手形1五指平伸2自然张开3握空心拳五手位1胯前按2体后端3斜下4平手5斜上6叉腰7勒马第二节动律一绕圆动律二拧转动律第三节肩部动作一1硬肩(单双)2柔肩3笑肩4耸肩5碎肩第四节手部动作(四五六节内容3----7周完成)一1硬腕2甩手3绕手4弹拨手5绕腕6提压腕7柔臂马鞭动作:1提鞭手2扬鞭手3绕鞭手第五节步伐一基本步伐1平步2点步3错步4垫步5迂回步6碎步二马步1立掌步2轻骑步(硬软)3刨地步4跺步5跑马步6旁伸步7摇篮步8走马步9跺掌步第六节舞姿一勒马式二扬鞭勒马式三抽鞭勒马式四套马式第七节组合(8----9周完成)一胸背体态动律二硬腕三肩组合四柔臂五马步安徽花鼓灯(女班)教学宗旨:通过对安徽花鼓灯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安徽花鼓灯舞蹈“溜起意先行,刹住不断线, 紧收, 积突射及活动中的倾拧”等动律特征,正确地把握安徽花鼓灯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突出“溜起意先行刹住不断线”的风格特点。

难点:动作中,要保持提臀立腰弧线上提自始至终的“三道弯“的基本体态,活动中的倾拧;在步伐的行进中膝部不松,控制住脚底板整体着地,以重心略偏后走起不飘为要点,配合”上体风摆柳“和臂的贴身划圆摆动,形成花鼓灯体态与动作的配合。

第一节基本概念(10----11周完成)一脚位 1 正步位2踏步位3点步位4八字位二持扇法1握扇2夹扇三基本体态正步位,对1点,双手胸前抱扇,提胯收腹略含胸,重心前倾。

四基本动律1划圆动律2上下动律3三点头动律4倾拧动律第二节基本动作(二三节内容12----15周完成)一步伐1碎步(进退横)2起步3风柳步4簸箕步5颤点步6双环步7筛子步8别步9车水步10蹭步11单拐弯二扇花1舀扇2挽扇3摆扇4绕扇第三节舞姿一端针匾二凤凰单展翅三腰中盘带四荷花爱莲五手搭凉棚六凤凰穿天第四节组合(16----18周完成)一风摆柳组合二扇花组合三倾拧组合四步伐组合男班教材重点:突出男性在舞蹈中的“顽”“逗”风格特征。

难点:无论是活动中的动态,还是静止中的体态,都要体现“倾”和“拧在动作中,首先是“紧收”,而后是“积蓄”气力,最后“突射”的动态。

第一节基本概念(10----11周完成)一脚位1正步位2八字位3点地位二基本体态正步位,对1点,收腹拔腰头微仰,双手反叉腰,双膝伸直(切忌僵硬),重心前倾。

三基本动律1倾拧动律2划圆动律3上下动律四手形1握空拳2掌式(四指并拢)第二节基本动作(二三节内容12----15周完成)一鼓架子1打虎式2扁担式3顶天立地4霸王举鼎5浪子踢球6狮子回头7金鸡独立8扛包式9二郎担山二步伐1踩锣步2双环步3双环探步4跑场步5赶步6碎步第三节打腿类打腿动作是鼓架子下肢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打腿时节奏短促刚劲突发灵巧,打腿动作带有竞技性,又富技巧性,很具淮北人的性格。

一二起腿二里外拐蹁腿三小五腿四缠丝腿第四节短句(四五节内容16----18周完成)一头鼓二赶步转身接鼓架子三二起腿接小五腿第五节组合一步伐组合二打腿组合二年级第二学期维吾尔族舞教学宗旨:通过对维吾尔族舞蹈的学习,使学生把握维吾尔族舞蹈“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体洒的开”的风格;正确的把握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韵律、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重点:突出维吾尔族舞蹈的体态、动态、神态、动感、力感的“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体洒得开”风格特点。

难点: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多附点,脚下要在节奏正确的基础上,步法灵活善变,同时要求膝部微颤的动律贯串始终;在活动中快速的旋转,忽然止住在舞姿上和向上挑胸闪腰,形成回旋的动感特点。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二节内容1----2周完成)一脚位1正步位2踏步位3点步位4八字位二手形1立腕手指自然弯曲2握空心拳(四指握拇指出)三手位1叉腰2斜前手位3横手位4顶手位5托帽手位6 扶胸礼位7背手位四基本体态自然位站,重心略偏前,提胯立腰挺胸垂肩昂首平视双手自然下垂。

第二节基本动律一摇身二颤三移颈第三节步伐(三四接内容3----6周完成)一垫步二三步一抬三进退步四自由步五两步一踏六跺移步七滑冲步八三步一点第四节与步伐配合的上体动作一垫步:1叉腰式 2 托帽式3猫洗脸4双背手5扶胸式二进退步:1波浪手2摊绕手3点腕手4叉腰式5扶胸式6背手式7托帽式三三步一抬:1叉腰式2托腮手3扛撩手4托帽手第五节组合(7----9周完成)一体态动律组合二步伐组合三赛乃姆四刀郎组合胶州秧歌教学宗旨:通过对山东秧歌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胶州秧歌舞蹈在动态、动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