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合集下载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经过大事扩充,殆达25万人之众。奉系在
材料一 北洋各派别实际上控制北京政权的时间: 1921年时拥有5个师、23个混成旅、三个骑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兵旅的兵力,而到了1925年奉系鼎盛时期,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兵员增至36万余人
——张欣《军阀政治与民国社会》
保境安民
为了建立自己工业的体系,阎于 1919年制定了一个以振兴山西工业经济 为主的“厚生”计划。它包括炼油、炼 铜、机器、电气、农业、林业等个方面 的方案,对每项方案的宗旨、设置项目及 经费、产品的收入或成本的支出等,都 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计划。1925年2月 ,阎又提出“开发实业,不可过滥。必 须选定实业的种类,各按其出产之状况, 而因地制宜”的原则。
政治:专制vs民主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经济:迅速发展
思想:新文化运动(思 想文化转型)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政治
独裁、混战、 妥协
经济 秩序混乱
文化 封建保守


民主、民族意识觉醒


工业化快速发展
的 中

新文化、新风尚、新国民 近 代
——孙中山
民主共和任重而道远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政治: 长期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 经济: 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文化: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我国在民初还不充分具备培育民主政治的土壤。
【归纳总结】北洋政府的政治统治
内政
外交
北 袁世凯统 专制独裁 出卖主权 洋 治时期 复辟帝制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标志 1917年 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
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目的 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
的发展。
贡献 结果
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 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 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中国是战胜国,收回德、奥在天津、 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
从经济结构看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 工业体系;
从经济地位看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从发展历程看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发展高度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百年发展的艰难历程
直系 冯国璋 直隶、苏、赣、鄂
皖系 段祺瑞 皖、浙、闽、鲁、陕
奉系 张作霖 东北三省
靠山 英美 日本 日本
混战 直皖、直奉军阀混战
①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
影响
②军阀割据混战,人民苦不堪言
▲ 北洋军阀统治பைடு நூலகம்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2.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
背景 ① 府院之争(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总统和段祺瑞总理争权夺利的 斗争)总统府与国务院。
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阵地 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
旗帜 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
代表 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时代北洋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北洋军阀: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建立起来的武装 政治集团,是民国军阀势力之一。因袁世凯曾任北洋大臣而 得名。 北洋政府: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
1912年
1916.6.6年
1928年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1912.3.10 袁北京就职 1913.3.20 袁派人暗杀宋教仁 1913.11 袁解散国民党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2.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各地很多军阀或当权人物都发表了支持 学生爱国行为的言论,如云南军阀唐继尧首电北京政府“将卖国诸人 严行惩办,以谢天下”,直系将领吴佩孚电告总统徐世昌强烈要求释放 学生并“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这说明( )
A.军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北京政府的国内压力加大
段祺瑞破坏《临时 约法》,拒开国会
事件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结果
失败,不久后国民党被解散 取消帝制,未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第一次护法运动 失败
革命党人为捍卫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 从表格中的事件你能感受到革命党人身上的哪些精神?
实业救国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5年又设
临时大总统 10月正式大总统
1914.5 1914.12 1915.5 1915.12
袁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实权大总统
袁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终身大总统
袁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袁复辟帝制
洪宪帝制
1916.3 袁被迫取消帝制
1916.6 袁去世
袁世凯称帝像
派系
代表人 美国、英国
——凤凰网《旧中—国—的陈唯一钦财《团北:洋荣大氏时家代族的》崛起》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简述民国初年荣氏企业得到 壮大的原因。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 济与文化
一图知史实
一语评历史
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以孙中山为首的 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袁世凯复辟失 败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割据局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取得显著发展;同时,社会习俗、日常生活出现种种新气象。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
2.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即不依傍、
不盲从。1919 年,他进一步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
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的“评判的评判”。这
反映了他主张
()
A.摒弃传统儒家学说 C.培育独立理性精神
B.继承发扬经世致用思想 D.开展平民化的文学革命
解析:材料“不依傍、不盲从”表明他主张培育独立理性精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派系纷争: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割据局 面, 直系 、 皖系 、奉系等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 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2.“府院之争”: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 段祺瑞 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3.张勋复辟: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 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 溥仪 复辟,很快失败。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 年) [探究]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示]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 道德,反对旧道德。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 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 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 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从发展历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 程看 发展的特点

高一历史课件: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高一历史课件: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要求,张謇是 重要代表,他创办纱厂、面粉厂等多种企业,兴办学校,企图实现以实业 所得来资助教育,用教育来改进实业,凭实业发展而救国的目标。
返回导航
02
合作 探究重点
探究点一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的变化 情境1 北洋军阀时期政治统治的特点
[史料实证] 史料一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于法律及民意之下。”
返回导航
(2)卖国 ①1915年1月—5月,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 ②袁世凯最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_中__日__民__四__条__约___” (3)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_国__民__代__表__大__会___”,表示一律“赞成” 君主立宪。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__洪__宪__元 年。
返回导航
5.参加一战 (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_日__本___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一战的协约国方 面。 (3)影响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__领__事__裁__判__权__。 ②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 了贡献。
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美国和日本在一战期间不是放松而是加 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返回导航
4.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特点 新旧并立、土洋并存成为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主要特色,体现了近代
化缓慢发展的社会面貌。 5.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新文化运动是针对尊孔复古逆流而在思想文化领域兴起的一场资产阶 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在政治上主张民主共和。
——1918年孙中山通电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918年,北洋政府首次在北 京紫禁城举行盛大阅兵式。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实业救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贰 实业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建厂时间 地点 厂名
机器(台 )
产量或用量 工人
1912 上海 福新面粉一厂 15
5500包
80
1914 上海 福新面粉二厂 48
14000包 494
1915 上海 福新面粉四厂 32
贰 实业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建厂时间 地点 厂名
机器(台 )
产量或用量 工人
1912 上海 福新面粉一厂 15
5500包
80
1914 上海 福新面粉二厂 48
14000包 494
1915 上海 福新面粉四厂 32
7000包
494
1918 武汉 福新面粉五厂 38
12500包 220
1915 上海 申新纺织一厂 1610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字形 发展过程,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这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张海鹏《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壹 革命救国——共和与帝制的角力
在辛亥革命后的北 洋时期,专制现象仍 频频出现。
袁世凯皇帝梦83天, 张勋复辟仅12天, 宛如一场接一场的闹 剧。复辟帝制的狂想 均告失败。这说明了 什么?
提倡民主(德先生),反对专制、孔 教、礼法,追求宪政、人权、自由、 平等。 提倡科学(赛先生),反对愚昧、迷
叁 文化救国——民主与科学的启蒙 新文化运动的
不同面孔
反动军阀
异端邪说 洪水猛兽
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 沉重打击专制主义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黑中有亮 暗中有光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的影响。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
政治、经济与
文化
1912年9月 民国地图
北洋指的是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 北洋水师、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洋通 商大臣这些词均源自以李鸿章为创始者,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 区的政治、军事、商业活动。
大觉悟:弱国无别
减少比例
19一15年战与期1间914,年列相强比放欧松洲了列对强中国约的1/5
19经18年济与侵一略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停止出口
1.工业化的勃发
民国初年颁布兴业条例法规 86项南。京《临公时司政条府例颁》布,《的公司注 册规实则业》法,《令商人通例》,《商会 法》,《商标法》……
➢ 北洋军阀:不想看
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 说”,“洪水猛兽”
➢ 传统文人:看不起
谩骂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 “众叛亲离”,“人头兽鸣”
➢ 青年学生:想多看
如饥似渴,“新青年”被誉 为青年的“良师益友”
➢ 下层群众:看不见
从来没听说过陈独秀,更不 知道民主科学为何方神物。
4.激进过后的反思
➢ 北洋军阀:不想看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 文化上——新文化运动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混战时期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 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 鲁 迅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主题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积极事件
1.参加一战 影响?
2.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3.社会生活新气象 表现?
★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1.表现:①增长的速度和规模空前; ②纺织、面粉等轻工业为主
2.原因: 材、章料程一、从细19则①12、辛-1法亥91规6革年等命间达扫,96除北项了京之政政多治府。所上…颁一…发些比的如束有《缚关暂和发行障展工碍实艺业品的奖条励例章 程标》法《》公…司…条例》《商人——②通《例政北》府洋《鼓军商励阀业实统注治业册时规期则中》国《社会商之会变法迁》》《商
主题三:新文化运动
5.评价: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 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 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指出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态度,并予以评价。
(2)局限性:存在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许多消极影响。
②解散国民党; ③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外国等许诺。2.在南满,日本得到延 长租借地及铁路期限、其臣民得任便 居住、往来并经营农工商业及租用土
④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地等权利。 …… ——《中日民四条约》
⑤与日本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⑥1915年底称帝,立年号。
请回答:《中日民四条约》的性质? 袁世凯签约的目的是什么? 社会的反响?
思考:为什么主张文学革命?
主题三:新文化运动
5.评价:
1924年北京大学“最崇拜的人物” 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
参议院召开“国民 代表大会”,商讨
更改国体。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合 影。
2、复辟过程 (1)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 (2)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3)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 可连选连任;
(6)1915年12月,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定年号“洪宪”,史 称“洪宪帝制”; (7)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袁世凯祭天
护国运动
背景 ①袁世凯倒行逆施,遭到举国反对; ②二次革命的失败; 过程 ①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 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 ②随即,贵州、广西等地相继宣告独立。 结果: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4)1915年5月25日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5)1915年10月,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
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中日民四条约”主要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 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 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 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有7个师、5个混成旅。第一次直奉战争前直
系兵力已近10万,到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夕,
经过大事扩充,殆达25万人之众。奉系在
材料一 北洋各派别实际上控制北京政权的时间: 1921年时拥有5个师、23个混成旅、三个骑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兵旅的兵力,而到了1925年奉系鼎盛时期,
项目 棉纺厂数目 纱锭数目 缫丝厂数目 面粉厂数目
一战前 22个 70余万枚 170多家 40多家
一战后 64个 222余万枚 430多家 120多家
民国初年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 所占比重图
特点:(1)工业布局分布不平衡,沿海发展快 (2)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发展慢 (3)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4)外国资本主义超过民族资本主义占优势
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
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
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2-1916

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 军阀割据统治时期 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 (1916-1928) 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
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
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
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
思考:图文反映了军阀割据时期的政治有何特点? 军阀混战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政局动荡,人民困苦。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主要代表 冯国璋 段祺瑞 张作霖
支持国家 英美 日本 日本
控制区域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苏、赣等
皖、浙、闽、鲁、陕 东北三省
思考1:哪个国家在中国的势力较强?为什么? 一战期间欧美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紧侵略中国。 思考2:为抑制日本在华势力发展,北洋政府有何举措?
史料探究:袁世凯短暂 复辟帝制失败说明了什 么?
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必将受到历史惩罚,也说明民 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军阀割据
1、背景 (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 的人; (2)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不断,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 面出现。
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2--1916
护法运动
1.背景: 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再造 共和”的姿态,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但他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推帅.经荐之过孙 职:如中 。1一山91为“丘7年大之顾,元貉吾南帅”国下,之议二大员西患组南,成军莫非阀大常却于会排议武挤,人孙成之中立山争“,雄中最,华终南民孙与国中北军山政辞府去”大。元 ——孙中山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兵员增至36万余人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
材料二
1.北洋政府的统治在政治上有什么特点?
军阀割据,分崩离析,政局动荡, 人民困苦。 2.袁世凯称帝与张勋复辟、段祺瑞打出 “再造共和”的旗号说明了什么?
——李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赴法华工研究 》
原因: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概况:中国向德、奥宣战;收回汉口、天津的租借地; 十几万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政治: 长期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 经济: 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文化: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 底批判,国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兴起标志 新
旗帜
代表 人物
主要 阵地

蔡元培、
化 1915年9月陈
陈独秀、 北京大
运 独秀创办 民主 李大钊、 学和迁
动 《青年杂志》 与科 鲁迅、 往北京
概 (后改称 学 胡适、 的《新
袁世凯于清末投身行伍,参与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 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甚至内阁总理大臣。1911年辛亥革 命后,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经南北议和,就任首任大总统, 但于1916年悍然复辟,称洪宪皇帝,激起全国人民的讨伐之 声,南方革命军人在原云南都督蔡锷的领导下,组成护国军 北上讨袁,袁世凯在四面楚歌之中郁郁而亡。
——岳麓版必修3教材
破除传统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解放了女 性思想。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据统计,从1912-1916年间,从南京临时政府到 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 规等达86项之多。”
——引自《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
表现:
①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 个世纪;
②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和新兴民 族工业——化学工业获得一定程度发展。
——岳麓版必修3教材
材料二:这些杂志都是思想炸弹。在中国,有
关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第一次得到公开的
探讨和争论,中国的青年迫不及待地阅读每期
新杂志。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
4、影响
视角二
材料三: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传统的贞节观念 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怀疑,有的女学生已经开始 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抨 击那种片面强调女人的贞操而对男人三妻四妾却置 若罔闻的伪君子。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常 常聚着一簇簇人,她们争得面红耳赤,热火朝天, 后来由争论变为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 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加入一战,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府院之争和反张勋复辟
1.背景: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在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 大战对德国宣战问题上,黎元洪(总统府)段祺瑞(国务院)斗争激烈。
实质:英美(扶植 直系)和日本(扶 植皖系)在华利益
之争
2.结果:张勋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护溥仪复辟帝制。复辟闹剧仅12 天即告失败。
1911—1913 年 我 国 注 册 设 厂 有 72 个 , 平 均 每 年 近 24 个 , 1914—1918 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 家,平均 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 全 国 华 商 机 器 采 煤 量 1912 年 为 80 万 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
——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 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
的称呼。
政治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 1、背景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 大总统。
原因 ①袁世凯有帝国主义的支持,实力强大;(列强眼中的新代理人)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不成熟软弱妥协,又脱离人民群众; ③立宪派和旧官僚从内部破坏革命; ④袁世凯的军事实力和两面派手法; ⑤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况 《新青年》)
钱玄同、 青年》
刘半农
主张
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 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 术、旧宗教。 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 为新文学的语言。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核心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蝴蝶》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 天上太孤单。
《希望》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开花好....
4、影响
视角一
材料一:新青年面世不久,就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 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 师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 头一棒。”它的发行量由创刊时的每期千册猛增至1.5 万多册。
颁布《中华民国约 法》,改责任内阁制
为总统制。
“筹安会”成立, 为更改政体做准备。
参议会会议全票 (1993)通过, 同意实行君主立宪
政体。
1913年10 月
1914年 5月
1914年12 月
1915年 8月
1915年10 月
1915年12 月
袁世凯下令解散中 国国民党。
颁布《修正大总统选 举法》,规定总统任 期为10年,可连选连
影响: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使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五 四运动时期登上了政治舞台,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