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材料与腐蚀防护讲义 (腐蚀与防护部分)
航空航天材料的防腐蚀与防护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的防腐蚀与防护技术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航天材料的防腐蚀与防护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关乎航空航天飞行安全的重要一环,材料防腐蚀与防护技术对于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材料防腐蚀的原因、防护技术的分类以及前沿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材料防腐蚀的原因航空航天材料的防腐蚀问题源于多种原因。
首先,飞行环境的复杂性导致材料容易受到风化、氧化、腐蚀等多种因素的侵蚀。
其次,频繁的起降和长时间的高速飞行使得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暴露于高温、高压、高湿等恶劣条件下,进而加剧了材料的腐蚀程度。
此外,航空器在地面维护时也面临着湿度、化学物质等方面的挑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防护技术的分类为了有效防止航空航天材料的腐蚀,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防护技术。
一般来说,可以将这些技术分为物理防护、化学防护和涂层防护三大类。
1. 物理防护物理防护是利用机械手段对材料进行保护,目的是阻隔或减少外部环境对材料的侵蚀。
常见的物理防护技术包括:隔热罩、隔音罩、抗震设计等。
其中,隔热罩可以减少机体在高温环境下的热量侵蚀,隔音罩可以减少噪音对材料的影响,抗震设计可以降低地面振动对材料的损害。
2. 化学防护化学防护是利用化学手段对材料进行保护,主要是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性质,降低腐蚀的速度和程度。
典型的化学防护技术包括:电镀、阳极氧化等。
例如,航空发动机中的叶片经常采用镀层技术,通过在表面镀上金属或陶瓷层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3. 涂层防护涂层防护是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涂层,以减少外界环境对材料的侵蚀。
这种技术在航空航天材料防腐蚀与防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一些高性能的涂层技术,如抗腐蚀涂层、耐高温涂层等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三、前沿研究方向除了传统的防护技术,近年来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纳米材料在航空航天材料防腐蚀与防护中被认为具有巨大潜力。
纳米涂层、纳米防腐蚀剂等新型材料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航空航天材料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
材料腐蚀与防护-课件-第二章

氧化速度表示:
3.立方规律
特点:低温氧化,薄的氧化膜 。 例如:Cu在100-300℃各种气压下的恒温氧化均服从立方规律, 表示方式:
有人认为这可能与通过氧化物空间电荷区的金属离子的输送过 程有关。
4.对数与反对数规律
特点:许多金属在温度低于300一400℃氧化时,其反应一 开始很快.但随后就降到其氧化速度可以忽略的程度。在氧
由GT T 图,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氧化的热力学倾向减小,但绝大多 数金属在高温时GT 仍为负值。
另外,在高温下反应物质的扩散速度加快,氧化层出现的孔洞、裂缝等也 加速了氧的渗透,
总之,金属在高温下总的趋势是氧化.而且氧化速度大大增加。 很多氧化实验表明:氧化速度常数与温度之间符合阿累尼乌斯(Arrhenius) 方程:
2)当比电导k值增加, 氧化速度常数K 也越大,反之,比电导k值越小, 氧 化速度常数K 也越小。说明:比电导值很小,氧化膜的电阻大,氧化速度小。
若生成的氧化膜是绝缘的,即当k→0,R→∞,氧化过程将中止。这为研制 耐热合金的基础,即加入生成高电阻(低比电导值)的氧化物元素,将提高合金 抗氧化性。
3)当ne=na+nc时, ne(na+nc)值最大,K 也最大,即氧化膜增长速度最
当加入低价金属元素,电子空位浓度增加,导电率增加,比电导↘;金属 离子空位浓度相对↘ ,使氧化速度降低。
当加入高价金属元素,相反,氧化速度增加。
归纳:以上合金元素对氧化物晶体缺陷影响的规律称为控制合金氧化的原于价规 律,亦称为哈菲(Hauffe’s)原子价法原则,该法则的要点归纳:
6.2 温度对氧化速度的影晌
3.4 金属氧化膜的晶体结构
1.纯金属氧化物: 许多简单的金属氧化物的晶体结构也可以认为是由氧离子组成的
飞机腐蚀与防护.

2.全天候飞行的要求:小飞机的高 度比较低。因此受天气影响比较大;大飞 机飞行的高度一般在平流层底部,会遇到 的冰粒、雨水等。
3.飞行性能的提高,采用大量的新 工艺新材料。
4.工业污染:废气、废液、废渣等 会造成飞机表面或一些暴露在外表的金属 结构产生腐蚀。
二、腐蚀的原因
1.腐蚀:是指金属及其制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在 周围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破坏变质,造成原有 的化学、物理、机械等性质的改变。
2.金属的抗腐蚀能力取决于:金属本身的特性(化学 稳定性),环境,表面保护层好坏。
三、腐蚀的机理:
1.化学腐蚀:金属与环境介质直接发 生化学作用而产生的破坏。腐蚀过程的特 点是无电流产生,腐蚀产物直接产生并覆 盖在腐蚀处,化学腐蚀往往是在高温干燥 的环境中产生。
Fillet seal: 缝隙处填胶
发现腐蚀的去除与修理
• 打磨 – 必须彻底去除腐蚀产物,露 出金属本色
• 切割 – 把结构件出现腐蚀的部分彻 底割除
• 加强 – 对打磨超标或切割的区域进 行加强修理
• 更换 – 对腐蚀的结构件进行更换新 件
日常维护中的腐蚀预防措施
定期清洁飞机容易污染的 区域,特别是容易受液压油、 强腐蚀介质、电解质污染的 区域或结构件,并重新喷涂 防腐蚀抑制剂。
—— 金材 102 赵红昌 100601206
飞机腐蚀引起的事
故
飞机的腐蚀是一种灾难性 的腐蚀,不仅会造成直接 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 会造成重大的飞行事故。 1985年8月12日一架波音 747客机,因应力腐蚀断 裂而坠毁,死亡500多人; 2002年5月华航空难造成 225人死亡原因也是飞机 尾部有裂纹引起。
材料腐蚀与防护

航空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姓名:王俊专业:材料物理学号:1320122111航空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摘要:材料腐蚀的概念和研究材料腐蚀的重要性,航空材料的分类和演变,航空材料腐蚀防护技术的历史和现状特点,航空材料腐蚀现象及其机理,腐蚀对航空材料的影响,解决航空材料腐蚀问题及其防护与治理。
关键词:航空材,腐蚀,防护。
前言金属和它所在的环境介质之间发生化学、电化学或物理作用,引起金属的变质和破坏,称为金属腐蚀。
随着非金属材料的发展,其失效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腐蚀科学家们主把腐蚀的定义扩展到所有材料,定义为:腐蚀是材料由于环境的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和变质。
腐蚀现象在人们在社会生产及使用到的各种材料中都普遍存在,由于服役环境复杂多变, 不同构成材料相互配合影响, 导致航空材料在飞行器的留空阶段、停放阶段遭受多种不同种类的腐蚀,增加了飞行器的运营成本,对飞行器的功能完整性和使用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开展航空产品的腐蚀与防护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航空材料的历史与发展1.1航空材料的概论航空材料是航空工业主要基础,航空材料与航空技术的关系极为密切,航空航天材料在航空产品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航空材料既是研制生产航空产品的物质保障,又是推动航空产品更新换代的技术基础。
1.2.航空材料的分类航空材料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按成份可分为四大类:1)金属材料: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钢、高温合金、粉末冶金合金等。
2)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瓷等。
3)高分子材料:透明材料、胶粘剂、橡胶及密封剂、涂料、工程塑料等。
4)先进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碳 /碳复合材料等。
按使用功能可分为两大类: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1.3航空材料的演变早期飞机的结构以木材、蒙布、金属丝绑扎而成,后来又发展为木材与金属的混合结构。
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铝合金材料的发展,全金属承力蒙皮逐渐成为普遍的结构形式。
航空材料与腐蚀防护讲义 (航空材料部分)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尽管喷气式发动机的原理早已提出,但由于没有合适的高温材料用于制造涡轮,所以发展迟缓。
到五十年代初,英国的White公司开发出了镍基高温合金。
到六十年代,开始使用真空熔炼方法制造高温合金,合金的纯度得到提高,性能更好。
七十年代,开发出定向凝固、单晶铸造等高温部件制造工艺,使叶片的最高工作温度和耐疲劳性能进一步提高。
1855年,一件稀世之宝——银光闪闪的铝标本呈现在巴黎博览会上。它无穷的魅力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巨大反响。美英德等国相继建厂生产珍贵的铝。铝自问世即得到显贵们的宠爱。这个时候生产出来的铝比白金还贵,每千克价格达到600美元,只能用来制作昂贵的首饰以显耀豪富。当时,西欧的国王和往后视铝如宝石,戴在头上或挂在胸前以示其尊贵。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三世(1808-1873)喜欢宴请四方宾客,每次设宴时,宾客用的都是银碗,惟有他一人用铝碗。后来虽然经过30年的改进,铝加逐步降到9美元一公斤,仍然相当贵。
“耐蚀”是指航空材料要有优良的抗腐蚀,特别是抗应力腐蚀、腐蚀疲劳的能力。
当然,除以上性能外,对某些材料还要求有其他方面的性能,如:非金属材料要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能和耐气候性能;透明材料要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电工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以及防火安全性能等等。
二
航空器是技术密集、高集成度的复杂产品,只有采用质地优良的航空材料才能制造出安全可靠、性能优良的飞机、发动机。
第一
1.1
航空材料与航空技术的关系极为密切,航空航天材料在航空产品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航空材料既是研制生产航空产品的物质保障,又是推动航空产品更新换代的技术基础。
一、
所谓“轻质高强”是指,要求材料的比强度高,即要求材料不但强度(静强度高、能承受大过载、疲劳强度高)高而且密度小。航空工业有一句口号叫做“为每一克减重而奋斗”,反映了减重对于航空产品的重大经济意义(见表1.1)。而且材料减重对飞机减重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所以轻质高强是航空材料必须满足的首要性能要求。
飞机腐蚀与防护

1.飞机使用率大大提高:空气中的 粉尘、冰晶等对飞机表面产生撞击、冲刷 等作用,会破坏飞机表面的保护层。 2.全天候飞行的要求:小飞机的高 度比较低。因此受天气影响比较大;大飞 机飞行的高度一般在平流层底部,会遇到 的冰粒、雨水等。 3.飞行性能的提高,采用大量的新 工艺新材料。 4.工业污染:废气、废液、废渣等 会造成飞机表面或一些暴露在外表的金属 结构产生腐蚀。
—— 金材 102 赵红昌 100601206
飞机腐蚀引起的事
飞机的腐蚀是一种灾难性 的腐蚀,不仅会造成直接 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 会造成重大的飞行事故。 1985年8月12日一架波音 747客机,因应力腐蚀断 裂而坠毁,死亡500多人; 2002年5月华航空难造成 225人死亡原因也是飞机 尾部有裂纹引起。
日常维护中的腐蚀预防措施
定期清洁飞机容易污染的 区域,特别是容易受液压油、 强腐蚀介质、电解质污染的 区域或结构件,并重新喷涂 防腐蚀抑制剂。
• 形成防腐的氧化层 • 使得底漆结合的更牢固
封胶处理
Faying seal: 贴合面封胶 Fillet seal: 缝隙处填胶
发现腐蚀的去除与修理
• 打磨 – 必须彻底去除腐蚀产物,露 出金属本色 • 切割 – 把结构件出现腐蚀的部分彻 底割除 • 加强 – 对打磨超标或切割的区域进 行加强修理 • 更换 – 对腐蚀的结构件进行更换新 件
故
美国挑战者航天飞机在升空几分钟 后爆炸,原因就在于燃烧管腐蚀, 这是一个很惨痛的教训。
飞机金属结构腐蚀原理及种类
飞机金属结构腐蚀产生对应的3要素: 电位差 —— 使用两种不同的材料 电解介质 —— 水、空气(潮湿)、腐蚀物质 (酸等) 正负极导通 —— 搭接等连接
飞机腐蚀预防与控制

民生国际通航维修工程部
1 基本概念 2 腐蚀的原理 3 航空产品的腐蚀概述 4 航空产品的腐蚀修理与控制
目录
1.1 腐蚀的定义 1.2 材料的腐蚀危害 1.3 材料的腐蚀控制
1 基本概念
1.1 腐蚀的定义
• 定义:
材料(通常是金属)与环境介质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变质或破坏的现象。
Anodize(阳极化) 是电化学过程
氧化层 基于工件表面,底漆之下
4防与控制
Alodine (阿洛丁)是化学过程 氧化层 基于工件表面,底漆之下
4.3 腐蚀的预防与控制
使用密封剂BMS5-95 对非铝紧固件进行湿安装
BMS5-95 sealant
行业PPT模板:www.1p pt.co m/ hang ye /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www.1p pt.co m/ 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www.1ppt.c om/excel/ PPT课件下载:www.1p pt.co m/ kejia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shiti /
2.3 腐蚀的分类
按照腐蚀环境或腐蚀介质可将腐蚀分为: 大气腐蚀 海水腐蚀 土壤腐蚀 化工介质腐蚀 微生物腐蚀
按照腐蚀破坏的具体形式分为: 均匀腐蚀 电偶腐蚀 点蚀 晶间腐蚀 磨蚀 应力腐蚀 腐蚀疲劳 特殊腐蚀-氢脆和镉脆
2.3 腐蚀的分类
3 航空产品的腐蚀概述
3.1 航空产品腐蚀的危害 3.2 航空产品腐蚀的主要问题 3.3 航空产品腐蚀的检测
• 主体:
①材料
②环境
• 防腐:
两者隔离
1.1 腐蚀的定义
• 材料:80余种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受不同程度的腐蚀 贵重金属:金Au 铂Pt (黄金手饰佩戴久了会发黑) ↓ 腐蚀性差,不易腐蚀 ↑ 腐蚀是绝对的,不腐蚀是相对的
航空结构材料腐蚀13-4材料腐蚀与防护

8、先进材料和加工工艺
8.1 基于纳米材料的无铬防蚀工艺 8.2 无定形和纳米晶体Al-Co-Ce涂料的特点和预腐蚀老化性能 8.3 军用液压制动器先进涂料的腐蚀测试 8.4 船舶汽轮机部件用高温涂料改性 8.5 用制造产生的压缩残余应力减轻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综述 8.6 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新型无铬涂料评价 10、特殊操作环境 10.1 美国海岸警卫队HU-25"猎鹰"机翼保护 10.2 碳钢在不同氧浓度的波斯湾海水中的腐蚀 10.3 陆军地面车辆保护的耐蚀涂装系统 10.4 配备在西南亚(Southwest Asia)的空军装备评估 10.5 伊拉克环境对陆军装备的影响评估 10.6 在军事应用上微机电系统长期性能需求的标准化
火焰喷涂
爆炸喷涂
电弧喷涂 等离子喷涂
线材 粉末 超音速
大气 低压 感应 水稳
特点
基材:金属/陶瓷/工程塑 料/玻璃/石膏/木材/布/纸
①可在各种基材上制备各类涂层
涂层:金属/陶瓷/金属陶瓷/
工程塑料
②基体T低:<200℃,变形小,热影响区浅
③操作灵活:可喷涂各种规格和形状的基材,特别是大面积涂层
④涂层厚度范围宽:几十微米~数毫米;容易控制,成本低
16
2) 飞机金属镀覆层和化学覆盖层的推荐厚度 飞机金属镀覆层和化学覆盖层的厚度一般按GJB/Z594A要求的常 用厚度,但对重防区域推荐按GJB/Z 594A的最大厚度。
17
6 缓蚀剂的应用
用于飞机结构装配件的最后一道防护,增强已有防护体系,或在飞 机维护中用于防护涂层的损伤处。
针对飞机腐蚀维修与在研飞机结构设计需求,选择4种缓蚀剂组合 (AV8、AV8+AVl00D、AV30、AVl5),对2A12铝合金、30CrMnSiA钢板材 铆接和螺接试样(共6组、66件)在典型加速试验环境下试验,结果见 表4-2,发现铝合金结构使用缓蚀剂AVl5或AV30较好。工艺为: 铝合金铬酸 阳极化,铬酸盐 封闭,涂TB06-9 聚氨酯底漆+TS70 -60磁漆,装配后 喷涂AVl5(或AV30) 缓蚀剂。加速试 验环境包括湿热、 低温、盐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1 材料腐蚀的基本概念腐蚀是一种自发过程。
腐蚀是由于环境作用引起的材料的破坏和变质。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材料(或结构)是否会发生腐蚀破坏,既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质,也与环境有关。
导致材料发生腐蚀的环境因素构成了腐蚀环境。
腐蚀环境包括总体环境(大气环境)和工作环境。
随着非金属材料(塑料、橡胶,以及树脂基复合材料等)越来越多地用作工程材料,非金属材料的环境破坏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腐蚀科学家们主张把腐蚀的定义扩展到所有材料(金属和非金属材料)。
环境因素可以是机械的、物理的或化学的。
如载荷造成的断裂和磨损,光和热造成的老化,氧化剂造成的氧化等。
从这个意义来说,所有的材料破坏都可认为是腐蚀。
这是腐蚀的广义概念。
但由机械的或物理的因素造成的材料或结构破坏,以及某些材料的老化等破坏形式,有专门的研究方法。
所以通常所说的腐蚀是指由于环境因素与材料之间发生化学反应造成的破坏。
这是腐蚀的狭义概念。
本课程中将主要介绍金属材料由于环境中化学因素造成的腐蚀及其控制。
1.2 研究材料腐蚀的重要性材料腐蚀问题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从日常生活到交通运输、机械、化工、冶金,从尖端科学技术到国防工业,凡是使用材料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腐蚀问题。
腐蚀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了灾难性事故,耗竭了宝贵的资源与能源,污染了环境,阻碍了高科技的正常发展。
一、腐蚀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以金属材料为例,每年由于腐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2%~4%(表1.1)。
这些损失中包含了腐蚀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包括了浪费的材料和能源、腐蚀引起的原材料或产品的流失或污染、因腐蚀失效而损失的设备和结构、腐蚀降低设备性能造成的损失、因腐蚀造成的误工停产、因腐蚀导致的维修费用、控制腐蚀带来的费用,和因腐蚀造成的毒害物质泄漏所污染环境的治理费用等等。
表1.1 腐蚀造成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年份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美国1975 700亿美元 4.2% 1982 1260亿美元-英国1969 13.65亿英镑 3.5%日本1976 92亿美元 1.8%苏联1967 67亿美元2%联邦德国1974 60亿美元3%中国1995 1500亿元人民币4%二、腐蚀事故危及人身安全腐蚀引起的灾难性事故屡见不鲜,损失极为严重。
例如1965年3月,美国一输气管线因应力腐蚀破裂着火,造成17人死亡。
日本1970年大阪地下铁道的管线因腐蚀断裂,造成瓦斯爆炸,乘客当场死亡75人。
1985年8月12日,日本的一架波音747飞机由于构件的应力腐蚀断裂而坠毁,造成500多人死亡的惨剧。
三、腐蚀浪费宝贵的资源和能源据统计,每年由于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10%~40%,其中1/3是无法回收的废渣。
腐蚀对自然资源是极大的浪费,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能源。
四、腐蚀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腐蚀增加了工业废水、废渣的排放量和处理难度,增多了直接进入大气、土壤、江河及海洋中的有害物资,因此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危害了入民健康,妨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腐蚀问题会阻碍技术发展如果腐蚀问题解决得好,就能起到促进作用;例如,不锈钢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硝酸和合成氨工业的发展。
反之,如果腐蚀问题解决得不好,则可能妨碍高技术的发展。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船贮存N204的高压容器曾发生应力腐蚀破裂,经分析研究,加入0.6%的NO 之后才得以解决。
美国著名的腐蚀学家方坦纳(Fontana)认为,如果找不到这个解决办法,登月计划会推迟若干年。
以上事实说明,材料的腐蚀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
1.3 材料的腐蚀控制实践告诉人们,若充分利用现有的防腐蚀技术,广泛开展防腐蚀教育,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因腐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中有30%~40%是可以避免的。
但在目前仍有一半以上的腐蚀损失还没有行之有效的防浊方法来避免,这就需要加强腐蚀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研究。
腐蚀控制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1.根据使用的环境,正确地选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2.对产品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以减少产品在加工、装配、贮存等环节中的腐蚀;3.采用各种改善腐蚀环境的措施,如在封闭或循环的体系中使用缓蚀剂,以及脱气、除氨和脱盐等;4.采用电化学保护方法,包括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技术;5.在基材上施加保护涂层,包括金属涂层和非金属涂层。
除此之外,在可能的条件下,实施现场监测和监控手段及技术理和行政管理,使材料发挥最大的潜能。
第二章腐蚀原理从日常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认识,未涂漆的钢铁结构非常容易生锈。
生锈是钢铁材料发生腐蚀的外在表现之一。
而涂漆是我们有意识采取的防止腐蚀(严格地说是减缓腐蚀速率,或推迟因腐蚀造成的破坏的发生)的措施。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腐蚀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那么如何认识这样一个过程呢?又如何控制这个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呢?2.1 腐蚀过程的推动力我们先看下面一个实验。
在图2.1(a)中,两个重物的形状和质量相等,斜面的坡度和摩擦系数相等,不同的是两个重物所处的高度不同。
显然,左边的重物因具有更大的重力势能,向下滑落的趋势,或推动力更大,在任意高度上,左边重物的运动速度也更快。
在图(b)中,两个重物的质量和所处高度相等,但右边重物换成了一个圆柱体。
显然,两重物具有相等的重力势能,即它们向下滑落的过程的趋势或推动力相等。
但由于右边重物下落过程中,受到的是滚动摩擦的阻碍,其摩擦阻力小于左边重物的滑动摩擦阻力,因此在推动力相等的前提下,按阻力小的滚动方式滑落的重物在任意高度上的运动速度更快。
(a)(b)图2.1 重物沿斜面下落的实验上面的实验中,我们实际上是用一个重物沿斜面下落的自发过程来类比金属腐蚀的自发过程。
一个过程之所以能够自发进行是因为系统具有势能。
所谓势能,是能通过某种功,而转化为其他能量的能量形式。
势能的大小,即表示了过程发生的推动力(或趋势)的大小。
但是推动力大,或趋势大的过程,其发生的速度却不必然更快。
因为一个过程的发生,又可能有不同的途径(或机理)。
由于我们更多地关心过程发生的速度,所以不同途径的区别,比较有意义的是它们的阻力。
不同的途径或机理,具有不同的阻力,在推动力相同的情况下,沿阻力小的途径或机理发生,过程的速度就更快。
简单地说,速度=推动力/阻力。
腐蚀作为一种自发过程,它的推动力是始终存在的。
这是因为,从过程的结果来看,腐蚀是冶金的逆过程。
冶金过程把矿物中以化合物形式稳定存在的金属元素还原为金属单质,消耗的能量转化为金属元素化学势能的提高。
而腐蚀过程把金属单质(纯金属或合金)又转化为金属元素的化合物(腐蚀产物)。
在金属的冶炼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有一部分转化为金属单质的化学势能,为腐蚀过程提供了推动力。
而除了某些热力学稳定的金属元素单质外,绝大多数金属材料都需要通过冶金过程,消耗电能或化学能,从矿物中提炼而得到。
所以只要存在冶金过程,且冶金过程中有能量转化为金属单质的化学能,那么腐蚀过程的推动力就必然存在。
不考虑速度的前提下,腐蚀必然会发生。
所以,耐蚀材料不是绝对不腐蚀,仅仅是在某些环境当中耐腐蚀——具有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可以接受的,较慢的腐蚀速率而已。
2.2 腐蚀的机理腐蚀过程经历怎样的途径,这个途径的阻力的大小,是机理研究主要关心的问题。
从腐蚀过程的结果来看,都存在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成离子的子过程(金属离子可以以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形式存在)。
相应地,必然要存在一个其他物质得到电子,被还原的子过程。
显然,这两个子过程是相关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在这样的反应中,金属作为还原剂被氧化,失去的当量电子被氧化剂得到,后者被还原。
正因为腐蚀过程的核心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今后我们也将腐蚀过程称作腐蚀反应。
腐蚀反应按反应途径,具体地说,按还原剂(即金属)与氧化剂之间交换电子的方式来分,有两种不同的机理——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一、化学腐蚀金属材料(作为还原剂)与环境中的活性物质(作为氧化剂)通过直接的电子交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造成金属材料的损失和结构破坏,叫做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的例子如金属在干燥气氛中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的氧化物。
二、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普遍。
在潮湿的大气中,桥梁、钢轨及各种钢结构件的腐蚀;地下输油、气管道及电缆等土壤腐蚀;海水中采油平台、船舰壳体腐蚀;以及化工生产设备,如贮槽、泵、冷凝器等遭受的酸、碱、盐的腐蚀等,都属于电化学腐蚀。
在电化学腐蚀机理中,腐蚀原电池是一个核心概念。
在腐蚀科学发展的l00多年中,人们提出并不断完善了腐蚀原电池模型,并用这一模型解释了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及电化学腐蚀过程。
图2.2是把大小相等的Zn片和Cu片同时置入盛有稀硫酸的同一容器里,并用导线通过毫安表联接起来的装置。
连通此装置可以发现,毫安表的指针立即偏转,表明有电流通过。
显然,这个装置是一个原电池。
图2.2 锌-铜原电池示意图物理学规定,电流方向是从电位高(正极)的一端沿导线流向电位低(负极)的一端。
图2.2中,电流方向是从Cu片流向Zn片,而电子流动方向则相反。
而在电化学里,规定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阴极。
因此在此原电池中,Zn电极失去电子为阳极,发生如下的电极反应:阳极反应:Zn→Z n2++2e(Zn失去2个电子,被氧化成2价离子进入溶液)而Cu电极得到电子为阴极,发生如下的电极反应:阴极反应:2H++2e→H2↑(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成氢气从溶液中逸出)原电池的总反应:Zn+2H+→Zn2++H2↑通过电池反应,原电池对外做电功,将电极材料蕴含的化学势能转化为电能。
我们再将图2.2中的装置改变一下,取消导线和电流表,将Zn片与Cu片直接接触,并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
可以观察到,从溶液中不断有气泡逸出,过一段时间取出金属片,可以看到Zn片的厚度变薄了,而Cu片无变化。
图2.2 Zn-Cu腐蚀原电池示意图从这些现象可以得出结论,虽然取消了导线,但是由于Zn和Cu都是导体,所以这个装置实际上也形成了一个原电池。
这个原电池不能对外做有用功,只造成金属(在这个例子中是Zn)的腐蚀。
类似这样的电池在讨论腐蚀问题时称作腐蚀原电池,简称腐蚀电池。
腐蚀电池与原电池的区别就在于:原电池是能够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作出有用功的装置。
而腐蚀电池是只能导致金属破坏而不能对外作有用功的短路电池。
电化学腐蚀就是通过腐蚀电池的工作过程发生的。
腐蚀电池工作的基本过程如下:1.阳极过程:金属溶解,以离子形式迁移到溶液中同时把当量电子留在金属上。
2.电流通路:电流在阳极和阴极间的流动是通过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来实现的,电子通过电子导体(金属)从阳极迁移到阴极,溶液中的阳离子从阳极区移向阴极区,阴离子从阴极区向阳极区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