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课资料

大数÷小数≡倍数
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小数×倍数=大数
题型一:画一画、填一填 1、 画 是 的3倍。
×
=
2、画
的个数是
的5倍。
=
题型二: 解决问题:如书P51例2、P52例3、P53③、P54⑥⑦⑧⑨
易错题: 解决问题时数量关系混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
∶
∶
∶
以及书P⑨
题型五: 生活中对时间的应用,如书P7⑤⑥P8⑾ P4做一做① 又如:下面有一段“停电预告”: 7月30日 上午 8:10—10:30 和平路一带 8:30—11:00 南岸小区一带 10:00—下午1:20 红荔一区 下午 1:00—下午3:00 红荔二区 (1)( )停电时间最长,有( (2)小欣在下午1:30回到家,发现家里停电,她家住在 ( ),还要( )才能有电 易错题: 1、时、分、秒单位间的进率易和其它单位间的进率混淆。 2、在进行时间比较时,要注意先统一单位再比大小。 如: 18秒 3分 (方法:一般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 3、三人赛跑,时间最短的谁跑的最快。
1000 10 10 10
如: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吨的认识: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t)作单位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知道1吨=1000千克 明确: 吨
1000
千克
1000
克
题型一: 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块玻璃厚50( ) 一只大象高3( 床长约2( ) 回形针长约3( ) 又如书P24③、P25⑦、P28⑤、P34①② 题型二: 单位换算: 2千米=( )米 1米-70厘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一、数字与数的理解1. 数字的认识- 数字是由0到9的数字字符组成的。
- 数字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数量,比如人数、物品数量等。
2. 数的顺序- 数的顺序是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的。
- 数字可以按照顺序进行比较大小。
3. 数的分类-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字,如2、4、6等。
-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字,如1、3、5等。
二、数的运算1. 加法- 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一个总数。
- 加法满足交换律,即a + b = b + a。
例题:计算:37 + 24 = ?解答:按位相加,个位数7 + 4 = 11,进位1,十位数3 + 2 + 1(进位) = 6,所以37 + 24 = 61。
2. 减法- 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
- 减法的结果称为差。
例题:计算:89 - 45 = ?解答:按位相减,个位数9 - 5 = 4,十位数8 - 4 = 4,所以89 - 45 = 44。
3. 乘法- 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
- 乘法满足交换律,即a × b = b × a。
例题:计算:6 × 8 = ?解答:首先计算个位数 6 × 8 = 48,所以6 × 8 = 48。
4. 除法- 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等分。
- 除法的结果称为商或比。
例题:计算:45 ÷ 5 = ?解答:将45分成5个等分,每个等分为9,所以45 ÷ 5 = 9。
三、整数和小数1. 整数和小数的认识- 整数是正整数、负整数和0的统称。
- 小数是整数之间的数,可以表示非整数的数量。
2. 整数的加减法- 整数的加法即正负数的相加。
- 整数的减法即是正负数的相减。
例题:计算:(-6) + 7 = ?解答:将(-6) + 7转化为减法,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一个正数,即7 - 6 = 1。
3.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类似。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有关0的乘法及三位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5000
=1400
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算式的得数在3000与4000之间的
是( C)。
估算
A. 880160×3 =2430 B. 5×910900=4500
C. 450×7 =3150 D. 5065×008 =4000
=1120 =832
B =816 =960
下面哪个算式的得数大?在( )里画“√”。 100+9+7+6+5+4+3+2+1+0>0 ( ) 100×9×7×6×5×4×3×2×1×0 =0 ( )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整理复习
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例1、例2)
笔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例1、例2、例3)
有关0的乘法
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例4、例5) 三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例6)
解决问题
估算解决问题(例7) 画图解决问题(例8)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在 里填上“>”” “< ”或“=”。
8×0 < 8+0
=0
=8
600+8 < 600×8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60
× 35
×
1800
103 × 37
×
721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 竖式计算方法
因数的末尾没有0时,相同数位对齐;要从个位算 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连一连。
=1110
=2400
=900
=6000
=1800
=1210
=608
=4800
15×6 > 16×5
=90
=80
【选自《状元作业本》】
190-0 > 0×190
=190
=0
403×8 > 320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数学总复习

100×2 + 500 = 700(米) 答:他到学校一共走700米。
13、小红从家到文具店要走800米,走两个来回是 多少米? 800×4=3200(米) 答:走两个来回是3200米。
8厘米。(√) (11)正方形的周长是4条边的总和,也就是边长
的4倍。(√) (12)如果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同样长,这时
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
7、用4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形,它 的周长是多少?如果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 是多少?(此题解答时要先画图,下面提供的 是比较容易解答的方法。) 2×10 = 20(厘米)
2×8 = 16(厘米)
8、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用两个这样 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周 长是多少?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4×4 = 16(厘米) 答: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
(4 + 4 + 2)×2 = 20(厘米) 答: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
9、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 周长是54cm,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用0、8、5三张卡片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请你选 择其中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先求出它 们的和,再求出它们的差。 先想出:最大的数850和最小的数508。 再计算: 850 + 508 = 1358 850 – 508 = 342 答:它们的和是1358,差是342。
4、三年级有287位同学坐车去春游,租了5辆车, 且每辆车限乘58人,有4辆车已经坐满,第5辆 车坐多少人?还差几人又能坐满一辆车? 58×4 = 232(人) 287 – 232 = 55(人) 答:第5辆 车坐55人。 58 – 55 = 3(人) 答:还差3人又能坐满一辆车。
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难点及基本概念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三年级数学重点难点1.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年级数学计算薄弱点(可老师、家长怎么抓1、填空题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估算的填空题,如黑板长4(),课本宽18(),一条大青鱼重2(),一辆卡车载重2(),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教学单位的观念,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
2、凑整估算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3、时间算法要清楚时跟时相加减,分跟分相加减,满60分进1时,不够时1小时作60分。
4、两位数加减法口诀个位减不过时,要从十位借,借一当十。
从十位借,要打借条,也就是退位点一定要标记。
十位上被借走了1,计算十位时一定要记得减去这个1。
三年级数学基本概念【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是无限的。
【整数】在小学阶段,整数通常指自然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 (2)

356 – 59 = 297
方法2:327 – 30 = 297
答:正确的结果应该是297。
第三单元:四边形
知识要点:
1、认识四边形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 形、平行四边形特征,会在方格纸上 画长、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周长含义。并能根据要求求周长 或边长。
1、一个长方形,长是13分米,宽是7分米, 周长是(4)米。(注意单位换算)
千米需要 ( )圈。
9、妈妈买了一块长10厘米的火腿肉,每10毫米切
一片,一共可以切( )片。
7、
注意此图 测量时不是 从0刻度开 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重700千克
的机器,超载了吗?
方法1: 700×3 = 2100(千克)
2100千克>2吨 答:超载了。 方法2: 2吨 = 2000千克 700×3 = 2100(千克) 2100千克>2000千克(此处也可不写单位) 答:超载了。
7、用4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形,它
的周长是多少?如果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 是多少?(此题解答时要先画图,下面提供的 是比较容易解答的方法。) 2×10 = 20(厘米)
2×8 = 16(厘米)
9、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 周长是54cm,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54÷6 = 9(cm)
第四单元:时、分、秒
知识要点:
1、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2、能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1.填空 3分=( )秒 600分=( )时 1时=( )分=( )秒
2.比大小 半小时( )40分 1时20分( )100分 3分15秒( )180秒 78秒-18秒( )1分
3.算一算 1时+30分=( )分 1分30秒-40秒=( )秒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必考知识点归纳)

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时、分、秒

用时间记录跑步成绩时,用时越短, 速度越快,表示成绩就越好。
【时间的简单计算】
大家独立完成,完成 后想一想有关时间的简单 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5)才才下午5:35开始做作业,花了25分钟,他
下午( 6:00 )完成作业。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5时间3+5分经过+2时5分间==6结时束时间
( 6 :55 )
结束时间
由武昌开往长沙的列车上午10:54发车,发车前15分钟 开始检票。这趟列车什么时候开始检票?
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10时54分-15分钟=10时39分 答:这趟列车10时39分开始检票。
新天广场的音乐喷泉每隔20分钟表演一次。
(1)分别写出音乐喷泉第
二次和第三次开始表演
【时间单位间的关系】
秒针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1分=60秒
时针 分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大格
1时=60分
(2)分针从“3” 走到“5” ,是( 10 )分钟; 秒针从“12” 走到“3” ,是( 15 )秒。
(3)
_1_0_时_1_0_分_3_0_秒
_1_1_时_4_6_分_1_8_秒
(4)两人赛跑,元元用了46秒,菲菲用了52秒,( 元元 )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小蜜蜂采花蜜。(连一连)
180里面有3个63000里面有5个60
2分10秒 120秒+10秒18秒300秒120分
90秒
2时
130秒
1分30秒
3分
5分
1时=60分 1分=60秒
写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和经过的时间。[★★★]
( 30分 )
(25分 )
( 6 :0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厘米=10分米, 1分米=10米1.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求准确数。
→(=),而问题中没有“大约”①条件中出现“大约”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
求近似数,用估算。
→(≈)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可以看作是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同分子分母的分数。
1与分数相减: 1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