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案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要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教学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
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以自然地理知识为主,要从了解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组织教学,加强综合性,让地理更加突出。
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让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益的自然地理和相关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二、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地理;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努力工作,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虽然高一学生初中学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对世界和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中考地理成绩较低,他们对地理教学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即认为地理是“辅修课”,所以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的。
四、教学要求1、认真学习大纲,深刻理解大纲中的内容和要求,钻研教材,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
2、在教学中,要体现教育改革对当今教学的要求,即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它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地理观察、学习、调查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会运用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评价地理问题。
4、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开展章传检查。
5、课本上的图片,图片下面的小字,活动的内容都作为正文处理。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组织安排教学。
4.5 气象灾害 教案(通用5篇)

4.5 气象灾害教案(通用5篇)4.5 气象灾难教案篇1一、素养教育目标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难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备的有关学问,培育同学分析、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力量,熟悉有些气象灾难既有自然的因素,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并不断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气象灾难的危害和预报。
2.难点:台风的形成。
3.疑点:无。
4.解决方法:结合录像、图片叙述。
三、课时支配1课时。
四、同学活动设计1.启发式;2.分析争论法;3.叙述法。
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学问目标(1)了解台风、暴雨、寒潮和干旱等气象灾难的危害。
(2)熟悉到监测防备灾难的重要性。
2.力量目标(1)培育同学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力量以及概括总结的力量。
(2)能同学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性的气象灾难及应实行的预防措施。
3.德育目标(1)知道应在熟悉自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
扬长避短的实际行动。
(2)提示人们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气象灾难的产生。
(二)整体感知气象灾难是全球各类自然灾难中最严峻的灾难,在学习了前面气候资源之后,本节课将气候灾难列为专题叙述,便于同学更加全面地、客观地熟悉我国的气候资源。
同时,清晰地阐述了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与进展的影响,使同学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行分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入:通过对气候资源的学习,我们熟悉了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大气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难。
气象灾难种类许多,本节课重点学习几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气象灾难台风、寒潮、洪涝和干旱。
过渡:联合国曾经把台风列为气象灾难之首,而寒潮又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的气象灾难,下面,我们先了解台风和寒潮。
看录像,回答问题:1.什么是台风和寒潮?2.台风和飓风有什么不同?同学回答后,老师补充:1.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宽阔洋面上,是一种剧烈进展的热带气旋(见下图)。
气象灾害相关资料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气象灾害的类型和特点。
(2)掌握气象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3)了解气象预警的作用和意义。
2.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气象灾害的类型和危害。
(2)能够掌握应对气象灾害的基本技能。
(3)能够正确理解气象预警信号。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防灾意识和紧急应对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掌握气象灾害的类型和危害。
(2)了解气象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3)掌握气象预警的作用和意义。
2. 难点(1)正确识别气象灾害。
(2)正确理解气象预警信号。
三、教学过程1. 输入环节通过听取老师的介绍和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类型、特点和成因。
2. 拓展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各种气象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并分享一些应对气象灾害的经验和技巧。
3. 实践体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气象预警信号的含义和应对措施,增强其应对灾害的能力。
4.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气象灾害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并思考自己在面对灾害时的应对策略。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讨论和实际操作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其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五、后续建议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也应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共同做好防灾工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气象灾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做好防灾准备和灾后救援工作,为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做出贡献。
愿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人避免气象灾害带来的危害。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教学案.doc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教学案第二节气象灾害【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是通过对气象灾害的形成机制、发生过程以及造成危害的学习,让我们学会一些自救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常发且危害严重的几种主要的气象灾害。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结合实例认识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
4、结合地图了解台风和寒潮的移动路线。
过程与方法:学会当洪涝和台风灾害发生时的一些自救办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气象灾害的危害,树立建设伟大祖国,保卫伟大祖国的决心,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发生机制。
【教学难点】干旱与旱灾的区别。
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
我国地形对入侵的寒潮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洪涝和干旱灾害〔利用身边案例导入新课〕1998年我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特别是长江,发生了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型的大洪水;东北的嫩江和松花江也出现了特大洪水。
2017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发生大规模凝冻冰雪灾害。
〔提出问题〕以上两个自然灾害都主要发生在大气圈,所以都属于气象灾害。
那么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有哪些类型?〔学生活动〕仔细阅读P25,回答以下问题。
〔总结归纳〕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一种自然灾害。
它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
其中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影响是最广的,破坏也是最大的。
〔导学问题一〕请同学们结合P25图2-2-21998年长江中游的汛情,说一说什么是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有哪些类型?洪涝灾害又有什么危害?〔学生活动〕阅读P25图2-2-2、P26文字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后,分组讨论,总结问题答案。
〔总结归纳〕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洪灾的概念、类型和危害。
〔延伸拓展〕中国是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
在历史上,从公元前206年汉朝初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1092次,较大旱灾1056次,大约平均每2年就有1次水灾和1次旱灾。
气象灾害的教案范文

气象灾害的教案范文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定义和常见类型。
2. 培养学生对气象灾害的关注和防范意识。
教学内容:1. 气象灾害的定义和特点。
2. 常见的气象灾害类型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气象灾害的定义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气象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影响。
教学准备:1. 气象灾害资料和案例。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常见的自然灾害,引导学生关注气象灾害。
2. 讲解气象灾害的定义和特点。
3. 分析典型气象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影响。
4.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作业。
作业:1. 列举常见的气象灾害。
2. 简述气象灾害的特点。
第二章:洪涝灾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洪涝灾害的成因、影响和防范措施。
2. 培养学生对洪涝灾害的关注和防范意识。
教学内容:1. 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2. 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洪涝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影响。
3.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
教学准备:1. 洪涝灾害资料和案例。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章学习。
2. 讲解洪涝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3. 分析典型洪涝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影响。
4. 讨论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
5. 总结本章内容,布置作业。
作业:1. 简述洪涝灾害的成因。
2. 列举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
第三章:干旱灾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干旱灾害的成因、影响和防范措施。
2. 培养学生对干旱灾害的关注和防范意识。
教学内容:1. 干旱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2. 干旱灾害的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干旱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干旱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影响。
3. 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干旱灾害的防范措施。
教学准备:1. 干旱灾害资料和案例。
2. 教学PPT。
《气象灾害》 说课稿

《气象灾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气象灾害》。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气象灾害》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的重要内容。
气象灾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等基础知识之后,对大气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另一方面,又为后续学习自然灾害的防治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材通过对常见气象灾害如台风、寒潮、洪涝、干旱等的成因、危害和防御措施的介绍,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和防灾减灾意识。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部分气象灾害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常见气象灾害的类型,如台风、寒潮、洪涝、干旱等。
(2)掌握常见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御措施。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气象灾害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应对建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图表、资料等,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和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气象灾害的关注度,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常见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2)常见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教案:气象灾害

教案:气象灾害
第五节气象灾害
教学目的:
1.了解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发生的规律及有效的防御。
教学方法:
及时收集全球范围内的气象灾害消息,让学生具体了解其危害;组织学生收看关于我国1998年三江特大洪涝灾害的影视资料,进行具体分析防御措施。
如《挥师三江》
教学过程:
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
为了加强我们对灾害的意识,提高对减灾、防灾的认识,我们将气象灾害专课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气象灾害的严重性,逐步了解其发生的规律,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防御。
6.1气象灾害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2.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象灾害的形成机制和防治措施;
4.结合乡土地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气象灾害情况,提高学习积极性;
5.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
2.结合地图,分析各类气象灾害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3.通过案例分析,深入讲解常见气象灾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4.引导学生探讨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5.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三)巩固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6.1气象灾害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一、教材分析
6.1气象灾害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地的第六章第一节,主题为气象灾害。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章起到了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理解的作用,为后续灾害防治措施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气象灾害的定义及分类;
1.气象灾害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类型;
2.常见气象灾害的特点、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3.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板书风格采用图文结合,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将:
1.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知识点完整、逻辑清晰;
2.在课堂中适时更新板书,避免信息过载;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有:地理基础知识、气象现象的认识等。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气象灾害形成机制的深入理解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Article/Index.html>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有些气象灾害既有自然的因素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并不断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气象灾害的危害和预报
2.难点:台风的形成
3.疑点:无
4.解决办法:结合录像、图片讲述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启发式;
2.分析讨论法;
3.讲述法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台风、暴雨、寒潮和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危害
(2)认识到监测防御灾害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Article/Index.html>总结的能力
(2)能学生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性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3.德育目标
(1)知道应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实际行动
(2)提醒人们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气象灾害的产生
(二)整体感知
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在学习了前面气候资源之后本节课将气候灾害列为专题讲述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同时清楚地阐述了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入:通过对气候资源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大气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气象灾害种类很多本节课重点学习几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洪涝和干旱
过渡:联合国曾经把台风列为气象灾害之首而寒潮又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下面我们先了解台风和寒潮
看录像回答问题:
1.什么是台风和寒潮
2.台风和飓风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1.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见下图)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
大旋涡台风可以说是大气长河的中的一个旋涡一边旋转一边前进而
寒潮是指: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2.读表4.5台风和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只是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
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飓风
读下图提问:台风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海上船只遇到台风时是否可以躲进台风眼里避难
台风在水平方向上有三个明显的不同部位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台风眼区、云墙区和旋转雨带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该处气压最低温度最高天气晴朗其直径平均为25千米大的可达60~70千米身临其境的海员把台风眼称为台风中的“世外桃源”台风眼的周围是宽十几米的
云墙区是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的地区凡摧毁性的大风、暴雨均集中于此云墙外是旋转雨带由几条雨带呈反时针方向、螺旋状向云墙四周辐合雨带宽约几十千米或几百千米长约几千千米螺旋而带所经之处降阵雨
不可以因为台风是一边旋转一边前进的也就是说台风眼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要想使船只始终保持在台风眼区是很难办到的更何况台风眼四周有巨大的云墙和狂风恶浪破坏力最强船只很难安全进入台风眼所以若遇台风最好设法避开它千万不要盲目往台风眼里闯继续观看录像回答——台风和寒潮的危害
教师补充:
台风的危害:损坏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淹没农田;毁坏水利工程等
寒潮的危害: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危及农作物生长;大风会摧毁建筑物、使通信和交通受阻
读图提问:(读课本第60页2.43图)
回答:世界台风的多发地带在里影响我国的台风的活动路径
教师小结: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全世界大概每年要发生80个台风一半以上在北太平洋而西北太平洋又占了多数
图中所示台风的活动路径有:一是向西北方向移动趋近华南、东南沿海、台湾、华东沿海在沿海一带登陆;一是向偏北或东北方向
移动在日本登陆或向日本以东方向移去而我国正好位于西北太平洋的西北方向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学生讨论:如何减轻台风和寒潮灾害
教师小结:减轻灾害的措施:
台风:应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工作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及时发布台风预报、警报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寒潮: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列表归纳:比较台风和寒潮在发生时间、影响范围、造成的灾害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异同点
教师小结:
引入:台风和寒潮灾害是短时间内发生的而长时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就是我们常见的水旱灾害
资料:1.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的特大洪水使我们记忆犹新其中嫩江特大洪水是超百年一遇的给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区)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空前的仅齐齐哈尔市农田受灾面积达79万多公顷冲毁房屋60多万间转移灾民72万多人许多工厂被迫停产全市经济损失达61亿多而整个嫩江流域及由嫩江洪水形成的松花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所造成的灾害损失更是以数百亿计
2.干旱是非洲近代最大的灾难近二十年来非洲有2/3的国家遭受大旱国民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全非洲严重缺粮的灾民达1.5亿人以上
讨论:为什么我国经常发生水旱灾害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有些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分配极不均匀且年际变化大所以经常发生水旱灾害有时南涝北旱有时则北涝南旱
我国洪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自然方面: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资料:齐齐哈尔在1998年七、八两个月就降了500多毫米创历史最高记录!从6月中旬至8月中旬嫩江共发生四次大洪水前次未退尽后次又叠加8月14日嫩江第四次洪水使齐齐哈尔水位高达149.30米超警戒水位2.30米流量达14800米/秒成为超三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2.人为方面:植被破坏严重
资料:(1)森林过度砍伐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宝库原有木材蓄积量为6亿多立方米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善重采不育使今日的木材蓄积量已不足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日益加速退化衰竭(2)森林火灾严重仅1987年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大火横扫百里林场吞噬县城一座毁掉39万公顷原始森林
(3)毁林垦荒严重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使6万多公顷林地化为乌有
(4)林区生活烧柴量大一个林场一年要烧掉一万立方米的好木材
转折引入:而每年给我国带来的损失居各种气象灾害第一位的是干旱
看书提问:什么是干旱灾害它有什么危害(读书第115页)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干旱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学生讨论:人们应如何防御旱涝灾害、减少损失呢
教师补充:
1.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提高防洪能力
我国正在建设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工程建成后将发挥五大效益:防洪、发电、灌溉、排沙和减淤如小浪底工程竣工可使黄河防洪标准由防御60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1000年一遇且通过滞浑排清可保下游20年不淤使千年黄河水患得到有效治理 2.植树造林水旱兼治
森林是“绿色水库”林地的树冠能截留20%的雨水7%的水分能被树干、落叶吸收
3.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和预报
总结提问:以上我们讲述了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防治等内容归纳起来气象灾害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气象灾害的特点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群发性;连锁反应
(四)总结扩展
气象灾害影响了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减少气象灾害”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于1993年第一次把减灾列入到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中建立了相应的减灾管理系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8年我们还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希望也能够做到成功地防御气象灾害将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减为最少
六、板书设计
4.5气象灾害
一、气象灾害的特点
二、主要气象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