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3-3溶解度及图像分析
第三节溶解度

课题二溶解度(学案)―、课前须知(一)学习目标: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知道溶解度曲线的点、线、交点的含义通过观察、作图、分析、比较,学习数据处理的两种方法(二)重难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从溶解度曲线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二、自主预习:溶解度的概念:在下,某固体物质在里达到时所溶解的,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三、合作学习【合作讨论】设计实验比较氯化钠和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简述实验方案。
【组内互助】1.用不同颜色笔在坐标纸上绘制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
根据表9-1 , 在直角坐标系上描点并用圆滑的曲线联结起来。
1、2、3组画氯化钠、氯化钾,4、5、6组画氯化俊、硝酸钾。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
1002.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NaCl和KNO25C和85 C的溶解度,把数据记录【思考交流】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1)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物质的溶解度;(2)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 :(3) 曲线越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图9-12和图9-13,找出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1) 大多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而,如(2) 少数物质溶解度,如;(3)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如。
四、学以致用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 晒盐,通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过对溶解度曲线的探究,这是为什么?五、中考链接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1) 在C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2) t3C时,分别将甲、乙、丙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3) t2C时,向70g甲物质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 (填"是”或“不是” 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重难点03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重难点0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一直是中考的热点知识,溶解度曲线题涵盖面广,综合性强。
将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定义、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转化、结晶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等知识综合起来进行命题。
1.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内容表示举例点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A、B表示物质N、M在t1℃时的溶解度分别为a g和c g两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C点表示物质N、M在t2℃时的溶解度相等线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趋势如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面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D点表示t1℃时的N的不饱和溶液2.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和获得晶体的方法:①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可采用降温结晶。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大,如NaCl;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可采用蒸发结晶。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1.曲线中点的含义。
2.某温度下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判断与比较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4.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比较5.判断物质结晶或提纯的方法一、单选题A.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答案】C【详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80g,也就是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80g物质甲,所以50g甲中只有40g 能完全溶于50g水,选项错误。
B.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在减小,说明溶解的物质变多,所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选项错误。
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正确。
D.压强增大或者温度降低戊的溶解度在升高,所以加压或降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选项错误。
故选:C。
3.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搅拌或加热的方法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B.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C.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D.将硝酸钾溶液由40℃降温至20℃,不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答案】DA.高于t1℃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更大B.降温是将a处的甲溶液变饱和的唯一方法C.t1℃时50g乙投入水中一定能完全溶解D.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答案】D【详解】A、高于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B、a处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方法可以有降低温度、恒温蒸发溶剂、添加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C、t1℃ 时乙的溶解度为50g,则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50g乙,若水的质量小于100g,则投入50g 乙不能完全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得出t2℃时溶解度甲>乙,则此温度下,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大于乙,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乙大于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t/℃21Om 3m 4 m 1m 2 Bca b A 溶解度曲线一、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1.涵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变化溶解度也变化。
如果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我们可以得到一系的点,将这些点以光滑的曲线连贯起来就得到了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2.说明 (1)点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
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1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2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3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中考复习---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共20张PPT)【优秀课件】23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中考复习---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共20 张PPT)【优秀课件】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化学九年级人教版 课题2 溶解度 (共11张PPT)

小岭镇九年制学校------陈华良
谜语?
冰河消尽始行舟〔打一化学名词〕
溶解度〔渡〕
溶液知识考查内容
依据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知识解决四个问题。 1、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分析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3、溶液中各质量; 4、比较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知识梳理与应用
一、溶液知识回忆
1、溶质的定义:被溶解 的物质。
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将t1℃时A和C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一定温度后,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收获
1、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 用溶解度概念判断 2、分析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观察比较溶解度 3、溶液中各质量—--用溶解度 4、比较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巧用溶解度
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
2、溶解度曲线〔溶解度表〕
〔1〕看: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何变化。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NH4Cl 29.4 37.2 45.8 55.2
问题:①B表示的物质是
。
②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 温度升高时会看到什么现象?
P·
③假设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可以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式? 3、如何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二、溶解度知识回忆 1、溶解度的定义〔用两种方法描述〕。 说说: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的含义。
问题: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1〕将40gNaCl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
〔2〕将20gNaCl放入50g中,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 剂的质量比?
它们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初三化学图像分析汇总

例一(题型一):t1℃时,将 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例二(题型二):t2℃时,分别在 100g 水中各溶解 30g 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第页
教师 学科
学生 年级
时间和时段 教材名称 鲁教版
授课题目
图像分析
课次
第( )次课
专题一:图像分析
知识点精讲: 一、引言
对于本教案,涉及的相关内容是从低分向高分进军的基础。是对于最难的典型例题的“开胃菜”。简单来说就 是为以后的难题做准备。相对于之前的两份学案本节开始将会加大做题量以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快速熟练的完 成题目。 二、基础理论 (一)重要概念的背诵和理解 1.物质分类里的各个概念 2.溶解度的理解 3.物质的构成中的各个概念(包括化合价) (二)图像分析 1.看图的步骤 (1)分析横纵坐标代表了什么 (2)利用本身的题目分析出初始点和结束点的位置 (3)利用分析题目分析中间过程 2.关于图像趋势的分析 (1)基本图像的分析
。
总结:(1)关于溶解度曲线(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曲线)=饱和线=“虚线”
注意:纵坐标的溶解度严格意义应该理解为溶质的质量,只不过在线上才饱和才会被称作溶解度,仅仅是个命名。
(2)任何溶解度的比较都要建立在相同温度下,否则即使 A 永远大于 B 也依旧无法比较。
(3)任何溶解度的计算,都要先分析其是否完全溶解,如不能则要以水为基准。
(4)当饱和溶液温度发生变化,分析的步骤为:①判断溶解度变大还是变小②当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当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注意:①溶解度无论变大变小,溶质质量分数都不会变大。
初三化学溶解度ppt课件九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M点的含义是________ ( 2 ):当温度为t1º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_______,当为t3ºC时,溶解度最大
的是________.
3、气体溶解度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溶解度
不行
10 ℃ 40 ℃ 氯化钠 硝酸钾 应该在同一温度下 这样行吗?
不行
氯化钠 硝酸钾 应该溶剂的量相同 这样行吗? 20 ℃ 20 ℃
这样行吗?
1克氯化钠 1克硝酸钾 2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这可以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吗? 20克水 不行 应该达到饱和状态 20 ℃ 20 ℃
表示的意义就是: 在20ºC时,氯化钠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36g 在20 ℃时,100 g水最多能溶解36 g氯化钠。
3.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我们一般根据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来判断物质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解性
易溶物质
可溶物质
微溶物质
难溶物质
01
例1,硝酸钾在20ºC的溶解度为31.5g,其含义是什么?
02
其含义是:在20ºC时,硝酸钾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31.5g。或者说:在20ºC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1.5g硝酸钾。
巩固练习:
1在20ºC时,100g水中溶解了23g食盐,则食盐在20ºC时的溶解度为23g。 2在20ºC时,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23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3g。 3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36.5g,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5g。 4在20ºC时,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 36.5g,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5
考点33 溶解度曲线及应用-中考化学之一轮考点全解析(解析版)

考点三十三 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知识点一:溶解度曲线 1. 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不同物质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 线的含义:三线:①“陡升型”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② “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③“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3. 点的含义:四点: ①曲线上的点:所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该温度下饱和状态)。 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③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饱和且有部分晶体; ④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二:溶解度曲线应用
1.找物质的溶解度 该物质在某一温度下曲线上点对应的纵坐标值,如丙物质在t1℃时的溶解度为50 g。 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同一温度下,位于上方曲线对应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下方曲线对应物质的溶解度。如0 ~t3℃,乙的曲线在甲的上方,溶解度大小为乙>甲;0~ t2℃,丙的曲线在甲的上方,溶解度大小为丙>甲;t2℃时,甲、丙两曲线相交,此时溶解度大小为甲=丙。 特别提醒:比较溶解度,温度是前提 3.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分析溶解度曲线的坡度及走向,从左向右看曲线的走势是向上、向下还是平缓。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分为: (1)陡升型: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如甲; (2)缓升型: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不明显,如乙; (3)下降型: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如丙。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与转化 以溶解度曲线为界限,曲线上及上方的点代表该物质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代表该物质对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对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如下: a. 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b. 对于极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 5.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大小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说明】掌握有关溶解度的意义与图像分析。
1、掌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本章节所占分值为4~5分【趣味链接】2006年5月,江油市华超建筑集团向四川省广元市合瑞化工有限公司签订合同,购买生石灰635吨,每吨300元,运输由华超集团负责,收货后付款。
合瑞公司发货时,过一次称,华超集团收货时,再在地磅房过一次磅,总误差不能大于5吨。
开始时,一切顺利。
可后来华超集团的技术人员发现,车队运回来的不是生石灰——氧化钙CaO,而是熟石灰——氢氧化钙Ca(OH)2,便打电话问是怎么回事。
合瑞公司回答说:“这几天连续下雨,你们的卡车又没有篷布,可能在运输过程中遭了雨淋。
反正你们建房时还要往生石灰里加水,总不能直接用生石灰抹墙吧。
”华超集团想想也是,就继续收货。
因为他们知道,CaO+H2O(水)=Ca(OH)2,而工地使用的就是加水搅拌了的熟石灰。
货物收完后,华超集团发现,所收的货物为635吨,不多不少,正好。
可是别忙,技术人员指出,生石灰变成熟石灰时,重量要增加。
原来,生石灰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6,熟石灰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4,也就是说,1吨生石灰与水反应能生成74/56=1.32吨熟石灰。
收了635吨熟石灰,说明合瑞公司只发了635/1.32=481吨生石灰!华超集团打电话说只付481吨生石灰的货款14万元。
凭空少了5万。
【知识梳理】一、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2、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经典例题】【例1】(福建南安)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例2】(2010.绍兴)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为饱和溶液【例3】(10茂名)右图为A、B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B.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C.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B的溶剂最少D.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析出的晶体最多【例4】(10苏州)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例5】(10,威海)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D.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例6】(10江苏泰州)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丙B .在t 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 .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例7】(10海南)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 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B. t 3℃时,将60g 乙加入100g 水中可得l60g 溶液C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D .t l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例8】 (10内江2)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7g ,其含义是在20℃时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时,向饱和氨盐水中不断通入CO2,同时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但却只有碳酸氢钠结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9】右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⑴ t 20C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
⑵ 将t 20C 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0C 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无溶质析出的是 。
⑶ 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
【例10】(10日照)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甲物质在45℃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要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温度;常压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应类似于____(填“甲”、“乙”)曲线。
【课堂练习】1、要使w g 10%的NaCl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A.再加入wg固体NaCl B.蒸发浓缩成wg NaCl溶液C.蒸发掉一半溶剂D.再加入2w g 25%的NaCl溶液2、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
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B.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3、右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图,则P点表示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C.M未完全溶解D.无法配制4、(2005.11灌云县调研15)将4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升温至50℃,或者温度仍保持在40℃而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A.硫酸铜的溶解度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溶液的质量D.溶液中Cu2+的数目5、有一杯t℃时的硝酸铵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x g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后有y g未溶;若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2g水再冷却至原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时硝酸铵的溶解度A.1002xg B.2200x y-+g C.100()2x y-g D.200x y-g【课后作业】1、在烧杯中盛有10%的CaCl2溶液,然后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Na2CO3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为止,过滤得到CaCO3沉淀10g,再将滤液蒸发掉90g水后,所剩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A.11.7% B.10% C.9.2% D.5.85%2、在25℃时,将某浓度的芒硝溶液分为等质量的两份溶液,一份加热蒸发掉20g 水后降至25℃成为饱和溶液,另一份加入10g 芒硝晶体后也成为饱和溶液。
则25℃时芒硝的溶解度是A .20gB .17.23gC .30gD .22.05g3、20℃时,将某盐R 的溶液蒸发掉10g 水,恢复到20℃,需在剩余溶液中加入6g R(无水),溶液达饱和;若将原溶液蒸发掉30g 水,则只需加入1g R(无水)就可以在20℃达到饱和,20℃时R 的溶解度为A .20gB .25gC .30gD .35g4、t ℃时,在V mL 密度为dg /cm 3的FeCl 3(相对分子质量为M )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假设滤液无损失),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使溶液呈中性后,再加入4mL 1.0 mol/L 的AgNO 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t ℃时FeCl 3的溶解度为A .g M dV M -3000400B .g Vd M 15C .g M Vd M -250100D .g M Vd M -7501005、某温度下,在100g 水中加入mg CuSO 4或加入ng CuSO 4·5H 2O ,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 与n 的关系符合A .m =n 250160 B .m =n n 925001600+ C .m =n n 1625001600+ D .m =n n 2525001600+6、(2005.8启东中学8)t ℃时将某氢氧化钠溶液蒸发去8.2g 水后,恢复至t ℃析出5.8gNaOH ·H 2O 晶体。
再蒸发去1.2g水,恢复至t ℃,又析出5.8gNaOH ·H 2O 晶体,则t ℃时NaOH 的溶解度约为A .40gB .133.3gC .333.3gD .483.3g7、在t ℃时,取可溶物A 其浓度为a%的溶液100g ,蒸发掉p g 水,冷却到t ℃,析出A 的不含结晶水的晶体g g ,则在t ℃时,A 的溶解度为A .100()100a g a p ---gB .100100()a g a g ---gC .100100a a -gD .100()a g a p--g8、在一定温度下,某无水盐R 在水中溶解度为23g ,向R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Bg 该无水盐,保持温度不变,析出R 的结晶水合物Wg ,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R 的质量为A .23(W -B)/123gB .23(W -B)/77gC .23(W -B)/100gD .(W -77B/23)/gA .136 gB .120gC .116gD .108g【参考答案】【经典例题】1. B2. D3. D4. C5.D6. B7. B8. 100g水中溶解9.7g碳酸氢钠即可达到饱和相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9. A>B>C A C 7010.50 g 25 降低乙【课堂练习】1. BD2. D3. B4.B5.C【课后练习】1. B2. B3.B4. D5. B6. B7. A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