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PPT课件(25)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课件

D
溶解度的展望
溶解度理论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溶解度理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 解决实际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问题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计算机模拟技术、纳米技术等,将为研究 溶解度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溶解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溶解度与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未来将有更 多的跨学科研究涉及溶解度的应用。
洗涤剂等多个领域。
在食品工业中,溶解度决定了 食品的口感、质地和稳定性, 如巧克力、糖等物质的溶解度
对产品的品质至关重要。
在饮料生产中,溶解度决定了 饮料的口感和清澈度,如碳酸 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度影响 气泡的数量和口感。
在洗涤剂生产中,溶解度决定 了洗涤剂的清洁效果和稳定性 ,如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的 溶解度对去污能力的影响。
1.B 在化学工业中,通过控制溶解度可以有效
地分离和提纯物质,提高产品质量和纯度 。
1.C 溶解度还用于制备特定浓度的溶液,以满足 工业生产的需要。
1.D 在化学工业中,溶解度的变化对物质性质的
影响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溶解度在农业生产中也有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植物生长、土壤改良和农药 使用等方面。
压力和温度的影响
压力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压力越大,溶解 度越大。
温度的影响
大多数情况下,温度越高,溶解 度越大。
04 溶解度实验
实验目的
01
02
03
04
探究不同物质在相同溶剂中的 溶解能力。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 素。
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和实践能力。
溶解度-PPT课件

第9章 溶液
溶解度
---
知识网络
溶液的种类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概念、溶解性
溶 解
固体物质 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及其含义 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影响因素 外因:温度
度
概念 结晶
蒸发结晶
结晶方法 概念
降温结晶
气体溶解度 影响因素:压强、温度
与固体溶解度的区别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___不__能__再__继__续__溶__解__某__种__溶__质__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_还__能__继__续__溶__解__某__种__溶__质_____的溶液,叫 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知识回顾
2.判断方法 (1)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若固体_不_再__减__少__, 那么该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_减__少__,那么该溶液是 不饱和的;
(2)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 PPT模板:-/moban/
PPT素材:-/sucai/
PPT背景:-/beijing/
PPT图表:/tubi念: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压强为1_.1_0_1_k_P_a___时, 某气体溶解在__1_体积的水中达到_饱_和__状态时的气体 _体__积__。 2.影响因素:①内因:气体的性质;②外因:主要 是温度和压强。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_越__小_,压强 越大,气体的溶解度_越__大_。
例题解析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及饱 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方法的掌握情况。 [解析]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大,只有在同一温度下,对同一种溶质而言,此说法 才成立;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 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来说,将其 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 液。
溶解度
---
知识网络
溶液的种类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概念、溶解性
溶 解
固体物质 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及其含义 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影响因素 外因:温度
度
概念 结晶
蒸发结晶
结晶方法 概念
降温结晶
气体溶解度 影响因素:压强、温度
与固体溶解度的区别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___不__能__再__继__续__溶__解__某__种__溶__质__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_还__能__继__续__溶__解__某__种__溶__质_____的溶液,叫 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知识回顾
2.判断方法 (1)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若固体_不_再__减__少__, 那么该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_减__少__,那么该溶液是 不饱和的;
(2)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 PPT模板:-/moban/
PPT素材:-/sucai/
PPT背景:-/beijing/
PPT图表:/tubi念: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压强为1_.1_0_1_k_P_a___时, 某气体溶解在__1_体积的水中达到_饱_和__状态时的气体 _体__积__。 2.影响因素:①内因:气体的性质;②外因:主要 是温度和压强。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_越__小_,压强 越大,气体的溶解度_越__大_。
例题解析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及饱 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方法的掌握情况。 [解析]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大,只有在同一温度下,对同一种溶质而言,此说法 才成立;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 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来说,将其 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 液。
《溶解度》课件

2 作用机理
因溶质的分子结构而异,如在某些情况下, 共轭溶剂能改变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使得溶质变得更容易溶解。
溶解度与晶体多形转化的关系
1 晶体多形
同一种化合物由于制备条件等因素可以产生 不同的晶体形态。
2 多形转化
随着温度、压力、溶度等条件的变化,晶体 多形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应用价 值。
浓度与溶解度的关系
定义
浓度表示溶质在单位溶剂或溶 液中的量。
影响
通常来说,浓度与溶解度成正 比关系。
检测方法
通过比较单位体积内溶质量的 浓度差,利用光度计、分光光 度计等实验装置来检测。
了解饱和溶解度和过饱和溶解度
饱和溶解度
指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完全溶解的最 大量。
过饱和溶解度
指达到饱和状态后仍可以增加溶质量,但过饱和状 态不稳定,会形成沉淀。
定义
液体分成两层,无法混合的现象称为液-液相分离。
液液分离的条件
通常需要两种相互悬浮的液体,且不相混合,温度、浓度等影响因素也会直接影响该现象的 发生。
影响
可利用液-液相分离对不同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
共轭溶剂的作用及其对溶解度的影响
1 共轭溶剂
两种相互稳定的溶剂混合而成的共轭溶剂, 能显著地改变某些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性。
3 实际应用
溶解度对药物吸收、药效甚至环境保护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溶剂特性
• 溶剂极性 • 溶剂型态及物理化学特征 • 溶媒离子化程度
溶质特性
• 溶质粒子大小 • 溶质极性、分子间力及
晶体结构 • 溶质分子量
外界因素
• 温度 • 压力 • 其他添加剂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溶解度》-课件

2.把600C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冷却到100C,有氯化 铵晶体析出,剩余溶液是:C A.浓溶液 B.稀溶液 C.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 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为_1_0_0_克。
4、“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 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 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 确? 错误
问:“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 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
质多”这句话对不对? 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
间可相互转化
D、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 温度
二、溶解度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思考:如何判断糖和食盐的溶解性?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较大吗? 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较小吗?
5、浓溶液与稀溶液
在同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稀溶液 不同的溶质: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 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 溶液浓。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影响因素
(2)
四
一定温度 100g溶剂(一般指水)
温度
要 素
达到饱和
溶质、溶剂 本身的性质
单位: 克
讨论:
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 的含义
温度 溶质的 质量
溶剂的 饱和溶液
质量
的质量
200c 31.6g
100g
131.6g
4、“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 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 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 确? 错误
问:“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 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
质多”这句话对不对? 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
间可相互转化
D、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 温度
二、溶解度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思考:如何判断糖和食盐的溶解性?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较大吗? 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较小吗?
5、浓溶液与稀溶液
在同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稀溶液 不同的溶质: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 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 溶液浓。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影响因素
(2)
四
一定温度 100g溶剂(一般指水)
温度
要 素
达到饱和
溶质、溶剂 本身的性质
单位: 克
讨论:
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 的含义
温度 溶质的 质量
溶剂的 饱和溶液
质量
的质量
200c 31.6g
100g
131.6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解度》教学ppt课件

(1)必须指明“一定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还可以继续溶解其它 物质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
取样(温度、溶剂量不变),向该溶液中加入少 量的溶质,若能继续溶解,则原溶液为不饱和溶 液;反之,为饱和溶液。
常温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1.6g。
冷却
4
5
固体全 固体部 部溶解 分溶解
67
固体不 固体全 溶解 部溶解
不饱和 上层清液 上层清 不饱和
溶液 为饱和溶 液为饱 溶液
液
和溶液
8
固体全 部溶解
9
有白色固体 析出
上层清液为 饱和溶液
一.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定义: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做该 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
1 现象 固体全部溶解
再加入5g氯化钠 再加入10mL水,
2
搅拌
3
固体部分为 饱和溶液
得到不饱和溶液
【探究实验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进行上述实验,每次加入5g。加了几次后 才使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然后加热烧杯,观察剩余固体 有什么变化。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 象发生?
问题: 在一定量的水中,是否可以无限制的溶 解物质呢?
多数物质在水中溶解有一定限度
特例:乙醇与水任意比互溶
【探究实验1】在常温下,向装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
化钠,搅拌,等氯化钠溶解后,再加5g,搅拌,观察现象。然 后再加入5mL水,搅拌,观察现象。
常温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g。
反之,如果能继续溶解该物质,叫做 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还可以继续溶解其它 物质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
取样(温度、溶剂量不变),向该溶液中加入少 量的溶质,若能继续溶解,则原溶液为不饱和溶 液;反之,为饱和溶液。
常温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1.6g。
冷却
4
5
固体全 固体部 部溶解 分溶解
67
固体不 固体全 溶解 部溶解
不饱和 上层清液 上层清 不饱和
溶液 为饱和溶 液为饱 溶液
液
和溶液
8
固体全 部溶解
9
有白色固体 析出
上层清液为 饱和溶液
一.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定义: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做该 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
1 现象 固体全部溶解
再加入5g氯化钠 再加入10mL水,
2
搅拌
3
固体部分为 饱和溶液
得到不饱和溶液
【探究实验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进行上述实验,每次加入5g。加了几次后 才使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然后加热烧杯,观察剩余固体 有什么变化。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 象发生?
问题: 在一定量的水中,是否可以无限制的溶 解物质呢?
多数物质在水中溶解有一定限度
特例:乙醇与水任意比互溶
【探究实验1】在常温下,向装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
化钠,搅拌,等氯化钠溶解后,再加5g,搅拌,观察现象。然 后再加入5mL水,搅拌,观察现象。
常温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g。
反之,如果能继续溶解该物质,叫做 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9.2.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课件(共40张PPT)

冬季,北方养鱼池的冰面上打洞,增加 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课时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针对训练 1.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
是( C )
A.烧开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喝下冰镇汽水后,感觉到有气体冲到鼻腔 C.打开啤酒瓶盖时,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午后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
课时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说一说
1.“20 ℃时,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为36.0 g”,其含义是什么?
在20 ℃时,100 g水中溶解36.0 g氯化钠固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36.0 g氯化钠固体。
2.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完 成下表:
课时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 温度
S
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 温度
课时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小试牛刀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
1. 把20 g某物质溶解在100 g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
溶解度就是20 g。 × 未指明温度
提出问题 如何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表中某一物质(硝酸钾)在某一未 测温度(25℃、85℃)时的溶解度呢?
课时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设计并实施方案 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曲线,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2.曲线法 温度/℃ 0 20 40 60 80 9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02
N点:物质a在t1℃时的溶解度为S1g。
P点:物质b在t3℃时的溶解度为S3g。
M点:在t2℃时物质a和物质b的溶解度相 等,都为S2g。
课时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针对训练 1.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
是( C )
A.烧开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喝下冰镇汽水后,感觉到有气体冲到鼻腔 C.打开啤酒瓶盖时,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午后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
课时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说一说
1.“20 ℃时,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度为36.0 g”,其含义是什么?
在20 ℃时,100 g水中溶解36.0 g氯化钠固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36.0 g氯化钠固体。
2.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完 成下表:
课时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 温度
S
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 温度
课时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小试牛刀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
1. 把20 g某物质溶解在100 g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
溶解度就是20 g。 × 未指明温度
提出问题 如何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表中某一物质(硝酸钾)在某一未 测温度(25℃、85℃)时的溶解度呢?
课时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设计并实施方案 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曲线,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2.曲线法 温度/℃ 0 20 40 60 80 9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02
N点:物质a在t1℃时的溶解度为S1g。
P点:物质b在t3℃时的溶解度为S3g。
M点:在t2℃时物质a和物质b的溶解度相 等,都为S2g。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课件《溶解度》

例:硝酸钾
溶解度 g/100 g水
13.3
31.6
63.9 110 138
169
202
s g/100 g水
200
思考:
160
AK点NO对3的应溶的解溶
120
液度状随态温是度?变化
80
A
有什么规律?
40
0
20
40
60 70 80 90 100 t /℃
1.曲线上任一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
3.查溶解度曲线,在表中空白处填上该物质的溶解度。
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甲>丙>乙 ; (2)a2℃时, 甲 和 丙 的溶解度
(3)三种物质中, 甲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 乙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小, 丙 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升高而减小。
2.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液中溶 质有剩余;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 ;
3.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溶液中溶质 的量不足;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溶液。
S g/100 g水
200 160 120 80 40
0
20
40
60 70 80 90 100 t /℃
思考: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注意 描述溶解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一定温度下; 2 100g溶剂里; 3 溶液为饱和状态; 4 溶质的质量。
固体溶解度的意义
例:蔗糖在20 ℃时的溶解度是203.9 g。 表示:在20 ℃时,100 g水中溶解203.9 g蔗糖,溶液
达到饱和。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 203.9 g蔗糖。 思考:蔗糖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这种说法 对么?
溶解度 PPT教学课件

溶质的量才是一个定值,且是最大溶解量。 (4)单位:克。
因为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在此质量的单位为克。 8
溶解度概念 的四要素
①必要条 一定温度 件: ②标准: 100g溶剂
③状态: 饱和状态
④单位: 溶质质量(g)
9
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外部因素:温度
我理解
例:蔗糖在20℃时的溶解度是203.9g。 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03.9g蔗糖。 在20℃时,100g水中溶解203.9g蔗糖时,溶液达到饱和。
4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同温度下,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 饱和溶液浓度大!
5
小结: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6
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S)
1、概念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指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 溶剂(通常指水)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
7
16
溶 解
150
140 130
度/ 克
120
110
100
硝酸钾
A
90
80
70
60
50
40
B
氯化钠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温度/℃ 17
\g
250
溶
解 度
200
150
100
50
\g
溶 解
0 0
度
0.18
0.13
0.08 0
硝酸钾
硝酸钠 认真读 图,你
氯化钠 肯定会
13
·上海教育版
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因为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在此质量的单位为克。 8
溶解度概念 的四要素
①必要条 一定温度 件: ②标准: 100g溶剂
③状态: 饱和状态
④单位: 溶质质量(g)
9
影响因素
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外部因素:温度
我理解
例:蔗糖在20℃时的溶解度是203.9g。 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03.9g蔗糖。 在20℃时,100g水中溶解203.9g蔗糖时,溶液达到饱和。
4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同温度下,同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 饱和溶液浓度大!
5
小结: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6
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S)
1、概念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指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 溶剂(通常指水)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
7
16
溶 解
150
140 130
度/ 克
120
110
100
硝酸钾
A
90
80
70
60
50
40
B
氯化钠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温度/℃ 17
\g
250
溶
解 度
200
150
100
50
\g
溶 解
0 0
度
0.18
0.13
0.08 0
硝酸钾
硝酸钠 认真读 图,你
氯化钠 肯定会
13
·上海教育版
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当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溶 质
C.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一定是 饱和溶液
D. 改变温度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2、某课外小组需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做 实验,怎样使KNO3固体较快地溶于水中? 说明理由。
建议1:溶解时加热,粒子扩散速率加快, 使溶解速率加快
建议2;溶解时不断的搅拌,使粒子运动 速率加快,迅速扩散到溶剂中去。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不饱和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 饱和
溶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溶液
溶液的分类:
不限条件粗略分 浓溶液
溶液
稀溶液
饱和溶液 一定条件下分类
不饱和溶液
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 一定是稀溶液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B、C )
A. 在温度不变时,KNO3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 解KNO3
4、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 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B )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溶质
④增加溶剂 ⑤蒸发溶剂
A. ①②和食盐溶液变成不饱和溶 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A )
A. 加水
B. 取出一些食盐溶液
C. 加食盐
8、下列有关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晶体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C )
A. 属于化学变化 B. 属于物理变化 C. 得到纯净的食盐晶体
D. 得到不纯净的食盐晶体
二、溶解度
〈一〉、固体的溶解度概念:
溶解度五大理解要点: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②标准:100 g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溶解的质量,单位为克
2、下列物质溶于水时,使溶液的温
度明显升高的是 ( D ),溶液的温度
明显降低的是 ( C )。
A、蔗糖
B、食盐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3、现有一瓶蓄电池用的稀硫酸,从 上半部分取出少量,测得其密度为 1.2 g/cm3,若从底部取出少量测定其 密度,则测得底部的稀硫酸的密度 值为 ( C )
A.大于1.2 g/cm3 B.小于1.2 g/cm3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前提测评:
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食盐水 NaCl 2、盐酸 HCl ;
3、石灰水 Ca(OH)2;
4、稀硫酸 H2SO4 ;
5、酒精溶液 C2H5OH
.
1、把少量的下列各物质分别放入水里, 充分振荡后可形成溶液的是 (A)
A、葡萄糖 C、花生油
B、面粉 D、冰块
随堂练习
1、在20℃,NaCl的溶解度是36 g。在20 ℃时,把20 g NaCl投入50 g水中,充分 溶解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制成了70 g饱和溶液
B. 制成了68 g饱和溶液
C. 有18 g NaCl发生溶解
D. 还剩余2 g固体NaCl未溶解
(4)20℃时,36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 所以说,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难微 溶溶
易溶
溶解性
可
溶
0.01 g 1 g
10 g 20℃时
溶解度
①20℃时溶解度大于10 g的物质为易溶物
②20℃时溶解度在1 g~10 g的物质为可溶物
③20℃时溶解度在0.01 g~1 g的物质为微溶物 ④20℃时溶解度小于0.01 g的物质为难溶物 或不溶物
“定温百克剂,饱和单位克”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其 含义是什么?
①• 单在击20此℃处时编,辑母Na版C文l在本1样0式0 g水中 达到– 第饱• 二第和三级级状态时,溶解溶质的质 量是36– 第g四。级
或 » 第五级
②在20℃时,NaCl在100 g溶剂 中最多能溶解36 g。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20℃时,36 g NaCl能溶解在100 g水 中,所以说,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2)36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 和状态,所以说, NaCl的溶解度为36 g (3)20℃时,36 g NaCl溶解在50 g水中, 所以说,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C.等于1.2 g/cm3 D、无法确定
注明:稀硫酸是溶液,溶液是均一的,即各部 分性质相同。
活动与探究
操 加入5 g 氯 加入5 g 氯 作 化钠,搅拌 化钠,搅拌
加入5 mL水, 搅拌
现象 加入的氯化 一部分氯化 钠,全部溶 钠没有溶解 解
原来不能溶解 的氯化钠又能 溶解了
结 此溶液还能 此溶液不能 加入溶剂,此
3.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硝酸钾饱和溶液
说明:
加入少量 高锰酸钾
1.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 继续溶解高锰酸钾
2.此液为硝酸钾饱和溶液
再加硝酸钾
高锰酸钾不饱和溶液
[练习] 20℃时,将33 g食盐放入100 g水中,食盐全部溶解, 此时溶液质量为 g1,33再向此溶液加入3 g食盐又恰好全 部溶解,则溶质为 g,36现在溶液恰好饱和,此时溶液 的质量为 13g6,再向此溶液加入3 g食盐,溶液的质量是 g。 136
论 再溶解溶质 再溶解溶质 溶液又能继续
了
溶解溶质了
一.溶液的分类: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溶质不能无限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溶质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
1.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2.在上面的前提条件下,关键看什么? 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
D. 蒸发水
6、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不 断加入食盐晶体,能正确表示溶解的 食盐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的是 (D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的多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某物质的溶液达到饱和后便不能再溶解 任何物质
建议3:溶解前先将固体研碎,增大固体 与水的接触面积,使溶解速率加快
3、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 中加入10 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 尚有部分未溶解,加入10 g水后,固体 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一定是 饱和溶液
D. 改变温度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2、某课外小组需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做 实验,怎样使KNO3固体较快地溶于水中? 说明理由。
建议1:溶解时加热,粒子扩散速率加快, 使溶解速率加快
建议2;溶解时不断的搅拌,使粒子运动 速率加快,迅速扩散到溶剂中去。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不饱和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 饱和
溶液 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溶液
溶液的分类:
不限条件粗略分 浓溶液
溶液
稀溶液
饱和溶液 一定条件下分类
不饱和溶液
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 一定是稀溶液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B、C )
A. 在温度不变时,KNO3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 解KNO3
4、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 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B )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溶质
④增加溶剂 ⑤蒸发溶剂
A. ①②和食盐溶液变成不饱和溶 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A )
A. 加水
B. 取出一些食盐溶液
C. 加食盐
8、下列有关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晶体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C )
A. 属于化学变化 B. 属于物理变化 C. 得到纯净的食盐晶体
D. 得到不纯净的食盐晶体
二、溶解度
〈一〉、固体的溶解度概念:
溶解度五大理解要点: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②标准:100 g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溶解的质量,单位为克
2、下列物质溶于水时,使溶液的温
度明显升高的是 ( D ),溶液的温度
明显降低的是 ( C )。
A、蔗糖
B、食盐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3、现有一瓶蓄电池用的稀硫酸,从 上半部分取出少量,测得其密度为 1.2 g/cm3,若从底部取出少量测定其 密度,则测得底部的稀硫酸的密度 值为 ( C )
A.大于1.2 g/cm3 B.小于1.2 g/cm3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前提测评:
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食盐水 NaCl 2、盐酸 HCl ;
3、石灰水 Ca(OH)2;
4、稀硫酸 H2SO4 ;
5、酒精溶液 C2H5OH
.
1、把少量的下列各物质分别放入水里, 充分振荡后可形成溶液的是 (A)
A、葡萄糖 C、花生油
B、面粉 D、冰块
随堂练习
1、在20℃,NaCl的溶解度是36 g。在20 ℃时,把20 g NaCl投入50 g水中,充分 溶解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制成了70 g饱和溶液
B. 制成了68 g饱和溶液
C. 有18 g NaCl发生溶解
D. 还剩余2 g固体NaCl未溶解
(4)20℃时,36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 所以说,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难微 溶溶
易溶
溶解性
可
溶
0.01 g 1 g
10 g 20℃时
溶解度
①20℃时溶解度大于10 g的物质为易溶物
②20℃时溶解度在1 g~10 g的物质为可溶物
③20℃时溶解度在0.01 g~1 g的物质为微溶物 ④20℃时溶解度小于0.01 g的物质为难溶物 或不溶物
“定温百克剂,饱和单位克”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其 含义是什么?
①• 单在击20此℃处时编,辑母Na版C文l在本1样0式0 g水中 达到– 第饱• 二第和三级级状态时,溶解溶质的质 量是36– 第g四。级
或 » 第五级
②在20℃时,NaCl在100 g溶剂 中最多能溶解36 g。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20℃时,36 g NaCl能溶解在100 g水 中,所以说,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2)36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 和状态,所以说, NaCl的溶解度为36 g (3)20℃时,36 g NaCl溶解在50 g水中, 所以说,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C.等于1.2 g/cm3 D、无法确定
注明:稀硫酸是溶液,溶液是均一的,即各部 分性质相同。
活动与探究
操 加入5 g 氯 加入5 g 氯 作 化钠,搅拌 化钠,搅拌
加入5 mL水, 搅拌
现象 加入的氯化 一部分氯化 钠,全部溶 钠没有溶解 解
原来不能溶解 的氯化钠又能 溶解了
结 此溶液还能 此溶液不能 加入溶剂,此
3.为什么必须说明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硝酸钾饱和溶液
说明:
加入少量 高锰酸钾
1.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 继续溶解高锰酸钾
2.此液为硝酸钾饱和溶液
再加硝酸钾
高锰酸钾不饱和溶液
[练习] 20℃时,将33 g食盐放入100 g水中,食盐全部溶解, 此时溶液质量为 g1,33再向此溶液加入3 g食盐又恰好全 部溶解,则溶质为 g,36现在溶液恰好饱和,此时溶液 的质量为 13g6,再向此溶液加入3 g食盐,溶液的质量是 g。 136
论 再溶解溶质 再溶解溶质 溶液又能继续
了
溶解溶质了
一.溶液的分类: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溶质不能无限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溶质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
1.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2.在上面的前提条件下,关键看什么? 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
D. 蒸发水
6、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不 断加入食盐晶体,能正确表示溶解的 食盐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的是 (D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的多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某物质的溶液达到饱和后便不能再溶解 任何物质
建议3:溶解前先将固体研碎,增大固体 与水的接触面积,使溶解速率加快
3、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 中加入10 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 尚有部分未溶解,加入10 g水后,固体 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