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粮食产量专题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措施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措施如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选种培育、土地管理、精准农业、水资源管理、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多样化种植、机械化和自动化、政策支持以及气候适应性等方面。
1.选种培育2.选种培育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环节。
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并进行种子处理,提高种子的抗病、抗虫、抗旱等能力,为农业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3.土地管理4.土地管理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点。
要合理耕作、施肥、灌溉等,保持土地的肥力和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的结构和生产力。
同时还要防止土地污染和盐碱化等问题,保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精准农业6.精准农业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产量的重要手段。
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卫星定位系统、传感器等,对农田进行精细化管理,准确掌握土地和作物的各种信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粮食生产的精度和效率。
7.水资源管理8.水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脉。
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质,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行节水灌溉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还要防止水污染和防止水旱灾害等问题,保障粮食生产的正常进行。
9.技术培训10.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要组织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技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生产能力。
11.病虫害防治12.病虫害防治是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
要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成本,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还要防止病虫害的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3.多样化种植14.多样化种植是提高农业产量和收益的重要方法。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实行多种作物的合理搭配和轮作,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作物的产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种植来提高作物的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增加农民的收益。
15.机械化和自动化16.机械化和自动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粮食增产措施范文

粮食增产措施范文1.推广高产优质的品种:通过选育和推广高产优质的粮食品种,如杂交水稻、优质小麦等,可以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根据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安排粮食作物的种植结构,提高利用率和产出。
3.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提高农田耕作效率,减少人力劳动,提高作业质量和产量。
4.科学施肥: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保证农作物的养分供应,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5.病虫害防治:采取有效的农药和防治技术,防止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减少产量损失。
6.水资源合理利用:改善灌溉设施,合理规划农田水资源的利用,确保农作物的水分供应,提高作物产量。
7.农田水土保持: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农田的产能。
8.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如温室种植、机械化种植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9.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增加对粮食增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0.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农田的产能和粮食产量。
11.政府支持和引导:政府加大对粮食增产的支持和引导,通过提供补贴、奖励和扶持政策等方式,鼓励农民增加粮食产量。
12.加强粮食储备和仓储设施建设:加大对粮食储备的投入,提高国家粮食的保障能力,确保供应安全。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粮食产量,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并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
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导,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粮食促产增产实施方案

粮食促产增产实施方案
一、优化农业生产体系
1.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2.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3. 加强农资管理,优化农业生产环境。
二、加大农田质量提升力度
1. 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效率。
2. 加强农田耕地保护,增强土壤肥力和持水能力。
3.提升农田综合利用效益,充分发挥多功能农业的作用。
三、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
1. 增加农业机械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加强农机设备维护和更新,保障农机作业质量。
3. 开展农机化服务,提供农机作业技术指导。
四、加强农产品贮存和加工能力建设
1. 完善农产品贮存设施,减少粮食损耗。
2. 提高粮食加工技术水平,增加附加值。
3. 建立农产品物流体系,促进粮食流通顺畅。
五、加强市场调控和政策支持
1.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
2. 制定粮食收购政策,保障农民利益。
3. 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支持。
六、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农民技能提升
1. 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
2. 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3. 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合作社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世界粮食日主题教育教育PPT专题演示

由于对耕地的过分使 用,造成了土壤侵蚀 和荒漠化等,最后不 得不放弃一部分耕地
目前应有的警惕
土地的肥力主要是通过土地间歇休闲以再生养分来维持的。由于人口压力的增加,必须生产更 多的粮食,休耕地的面积必须缩减,久而久之使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甚至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 为了增加土地肥力,施用大量无机化肥是当今世界粮食增产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然而,化肥对环 境的危害却被人们所忽视。农田所施用的任何种类的化肥,都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各种农作 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50%。过剩的化肥对人类生 存的环境构成很大的威胁。
春天的风吹过银杏树的枝头,几场春 雨让刚 冒出小 芽的叶 子,长 得郁郁 葱葱。 当我把 这个好 消息告 诉门口 的孩子 们后, 他们便 一个接 一个的 来到我 们家的 花园中 。
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
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 60193.5万吨(12038.7亿 斤),并首次突破了12000亿 斤大关,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 来的首次连续10年增产
我国的目前情况
国家粮食局确定“爱粮节
粮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为“粮
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每一
位市民要树立“节约粮食光荣,
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自觉
从如今做起,从自身做起,节
粮食增产不仅仅由于 耕地的增加,更多的 是通过对土地的过分 使用实现的
春天的风吹过银杏树的枝头,几场春 雨让刚 冒出小 芽的叶 子,长 得郁郁 葱葱。 当我把 这个好 消息告 诉门口 的孩子 们后, 他们便 一个接 一个的 来到我 们家的 花园中 。
春天的风吹过银杏树的枝头,几场春 雨让刚 冒出小 芽的叶 子,长 得郁郁 葱葱。 当我把 这个好 消息告 诉门口 的孩子 们后, 他们便 一个接 一个的 来到我 们家的 花园中 。
世界粮食日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世界粮食日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全球人口快速增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对世界粮食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世界粮食日被设立出来,以提高粮食产量并确保全球粮食供应的可持续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并分析其对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
1. 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以及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农民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此外,种植者还可以利用精确的灌溉系统和气象数据,调整灌溉和施肥时间,实现精细化农业管理,从而提高产量。
2.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除了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也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例如,合理利用农用地,实施节水灌溉,采用合适的耕作技术,通过农业工程手段,改善土壤质量等等。
种植者可以通过选用高产的农作物品种和快速生长周期的品种来提高粮食产量。
此外,合理管理农作物的病虫害,减少损失,也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环节。
3. 加强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实现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其中,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为了保持土壤的肥沃度,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轮作休耕、有机肥料的使用以及土壤保护措施的实施等等。
此外,合理利用农作物残渣,进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4.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资金支持以及市场保障,从而激励他们提高粮食产量。
政府可以提供农业培训课程,帮助农民了解先进的农业技术,并提供贷款和补贴,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
此外,建立稳定的市场机制,提供合理的价格保护和风险分担机制,可以促进农民的投资积极性和生产热情。
5. 加强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提高粮食产量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共享。
各国可以在科技创新、资源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此外,加强国际知识共享,促进农业技术的流动和交流,可以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快自身的农业发展步伐。
国家粮食安全专题测试卷

国家粮食安全专题测试卷一、单选题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
完成下面小题。
1. “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A. 耕地流转费用上涨B. 劳动力成本上升C. 饮食消费结构升级D. 耕地分布不平衡2. 该项土地整治可以( )A. 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B. 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C. 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D. 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
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A.农业区划调整B.农业技术进步C.产业结构优化D.运输条件改善4.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有利于()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B.水热资源高效利用C.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D.降低旱涝灾害风险5.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出发,针对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首先应采取的对策是()A.加大热带和亚热带粮食种植的扶持力度B.提高粮食生产集中区的水资源保障能力C.完善交通运输建设以提高粮食运输效率D.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和机械化水平某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过渡带,东临黄河,下图示意该市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区分布,高质量耕地重心分布区与粮食生产核心区具有高重合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除黄河水源外,影响该市耕地质量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黄土厚度B.地形地势C.耕作制度D.农业科技7.近年来,该市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有所降低,推测其主要原因有()①全球气候变化②耕地水土流失加重③耕地非农化④耕地占补平衡政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及生物技术的运用,巴西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完成下面小题。
8.巴西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其主要原因为()A.海运价格下降B.国际市场需求大C.土地资源丰富D.劳动力数量增加9.巴西大豆主产区的农业生产属于()A.混合型农业B.商品性农业C.有机农业D.热带种植园农业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中国的耕地与粮食安全一、课标呈现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耕地资源1.耕地:指自然土壤经过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用、培育和改良,形成的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2.3.4.知识点2:我国耕地资源1、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角度特点数量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质量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分布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潜力后备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2、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①耕地总量呈减少趋势②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③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4.我国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确保耕地数量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执行非农建设的耕地补偿制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复垦指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耕地质量广泛应用农业科学技术,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生产;加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的应用;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防止耕地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减少对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污染,切实保障耕地安全提高耕种积极性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切实提高农民的耕种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粮食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知识点3:耕地保护粮食安全1.保障粮食数量安全(1)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复种指数等。
(2)保护耕地的措施:必须坚持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2.保障粮食质量安全(1)粮食质量安全依赖于耕地质量安全。
(2)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3)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柱三大支柱主要措施“藏粮于民”要调动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保护粮食生产政策体系,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藏粮于技”要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的激励机制,加快新品种繁育“藏粮于地”要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合理轮作,提升耕地质量4.中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

“三农问题”专题复习“三农问题”专题复习一.热点背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12日在北京召开。
这次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年1号文件)。
这是在近6年连续发出的第6个加强“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文件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通篇贯穿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夯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础、应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挑战、做好新一年“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文件指出: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变育种
P 高杆抗锈病 射线或化学诱变剂 获得多种变异植株 人工选择 矮杆抗锈病
秋水仙素 加倍植株(纯合体) (选择矮杆抗锈病即可)
三种育种方法比较
操作最简易、最常用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快速育种方法: 单倍体育种 创造新性状育种方法: 诱变育种 种间育种法: 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 其他育种方法:多倍体育种
田间管理
(二)影响粮食产量的外因
生态因素:直接影响生物形态和分布的因素。 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 光、温度、二氧化碳、矿质元素、水等。
光
措施:大棚温室采用透明材料等
温度
A
B
C
措施:温室内控制昼夜温差,晴朗白天适当升温,阴天或 夜间适当降温。
CO2
措施:农田——种植整齐,保持农作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以确保良好的通风; 温室、大棚——增施农家肥或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
矿质元素
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 期对K的需要量
小麦不同生长发育 时期对P的需要量
提高粮食产量 专题
嘉善高级中学
王佳晨
一、粮食增产的实质
实质:设法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 制造的有机物量,减少呼吸作用消耗 的有机物量。
二、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及措施
(一)影响粮食产量的内因 农作物自身的遗传特性 具体措施——生物育种
通过生物育种来改变农作物的 遗传特性,从而获得优良的品 种,达到使农作物增产的目的。
合理施肥
1.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需肥规律施肥。 2.可以进行根外施肥。 3.与豆科植物进行间作和轮作,提高土壤的 肥力,使植物获得更多的氮肥。 4.将植物秸秆进行深耕翻压,也是增加土壤 肥力的有效措施。
玉米和大豆间作 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小麦和甘薯套种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间作是指在一块耕地上间隔着同时播种两种或多种作物; 套种是指某一作物生长的后期,在行间播种另一种作物。
杂交育种
P 高杆抗病 矮杆易感病 TTRR × ttrr 亲本杂交 P 高杆抗病 TtRr
单倍体育种
高杆抗锈病 × TTRR 高杆抗病 TtRr 矮杆易染锈病 ttrr
F1
种植F1代,自交
自交 F2 选出矮杆抗病(ttRR,ttRr)连续自交多代, 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
F1
收集花药, 离体培养
单倍体植株
2、生物因素
种间:杂草、害虫、微生物 种内:农作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措施:种间——除草、捉虫、喷农药
种内——合理密植
如何提高粮食产量
课堂总结
粮食增产的实质
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及措施
内因
外因 生产实践中的具体措施
改变遗传特性 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诱变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种内关系: 农作物之间 的关系 育种
控制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 温度 种间关系:农 作物与杂草、 害虫微生物等 的关系 二氧化碳 矿质元素 水
细胞工程育种
课堂练习
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 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
具体措施:合物因素
杂草、害虫、微生物
水稻白叶枯病
稻粒黑粉病
例题:过去人们以为作物播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 在保证营养需要的情况下,有人对小麦的产量与播 种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图分析,当播种密度过大时小麦产量 略有下降 将__________________ 。 (2)生态学的观点看,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种内斗争加剧,导致粮食减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B
2、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多倍体育种 答案:C )
3、夏季,在晴天、阴天、多云、高温干旱四种天气条件下, 水稻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变 化曲线不同,表示晴天的曲线图是:
高温干旱
晴天
多云
阴天
答案:B
基因工程育种
1、基因工程培养转基因农作物: 提取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导入受体细 胞→进行组织培养→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新品 种。
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农作物: 将两种农作物的细胞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再生细胞壁→杂种细胞 →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植株。
粮食育种方法小结
问题情境1: 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 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 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设计育种 程序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ttRR) (用遗传图解并结合文字说明来表示)。
问题情境2 若有亲缘关系较远的两种农作物作为育 种材料、培育出具有两者遗传特性的农作物 新品种,该如何育种?
下图所示为利用两种农作物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 育种过程:
(1)图中所用到的两种育种方式为_________、 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 __________ 。 (2)上述育种方法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具有的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的障碍,技术要求高。 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结合图示简述两种育种方法的具体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