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庆中考几何第26题专题训练一(含答案解析)

2020年重庆中考几何第26题专题训练一(含答案解析)
2020年重庆中考几何第26题专题训练一(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几何题专题训练一答案解析

\1、已知:在△ABC中,BC=2AC,∠DBC=∠ACB,BD=BC,CD交线段AB于点E.(1)如图1,当∠ACB=90°时,则线段DE、C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2)如图2,当∠ACB=120°时,求证:DE=3CE;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F是BC边的中点,连接DF,DF与AB交于G,△DKG和△DBG 关于直线DG对称(点B的对称点是点K,延长DK交AB于点H.若BH=10,求CE的长.

2、(2016春?重庆校级期中)在△ABC中,AB=AC,D为射线BC上一点,DB=DA,E为射线AD上一

点,且AE=CD,连接BE.

(1)如图1,若∠ADB=120°,AC=2,求DE的长;

(2)如图2,若BE=2CD,连接CE并延长交AB于点F,求证:CF=3EF;

(3)如图3,若BE⊥AD,垂足为点E,猜想AE,BE,BD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关系式.

3、(2019秋?江岸区校级月考)在菱形ABCD中,∠ABC=60°

(1)如图1,P是边BD延长线上一点,以AP为边向右作等边△APE,连接BE、CE.

①求证:CE⊥AD;②若AB=,BE=,求AE的长;

(2)如图2,P是边CD上一点,点D关于AP的对称点为E,连接BE并延长交AP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DE、DF.若BE=11,DE=5,求△ADF的面积.

4、(2016秋?南岗区校级月考)已知: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是AC上任意一点,点E在BC延长

线上,连接DB,使得BD=DE.

(1)如图1,求证:AD=CE;

(2)如图2,取BD的中点F,连接AE、AF.求证:∠CAE=∠BAF;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过点F作AE的垂线,垂足为H,若AH=.求EH的长.

5、已知,在Rt△ABC中,∠C=90°,AC=BC,点D在边BC上,连接AD,作DE⊥AD,且DE=AD,

连接BE、AE,DE与AB交于点H,

(1)如图1所示,求证:∠C=∠ABE;

(2)如图2,把射线AD沿AB折叠,分别交BE、DE的延长线于点F、点G.若∠AEB=75°,求证:HG=2DH;

(3)在(2)的条件下,若BE=3,求DH的长?

6、如图,在△ABC中,∠ABC=90°,AB=BC,点D是△ABC内部一点,连接AD,BD和CD.

(1)如图1,若∠BDC=90°,BD=1,CD=2,求AC的长.

(2)如图2,若CD平分∠ACB,∠BDC=90°,过点B作BE∥AC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AD =DE.

(3)如图3,若CD=CB,∠BCD=30°,取线段AC的中点F,连接DF,求证:∠AFD=45°

7、(2013?洪山区模拟)如图1,直角梯形ABCD中,BC=CD,AB∥CD,∠ABC=90°,点P为边AD

上一点,BC=PB.

(1)求证:∠CBP=2∠DCP;

(2)如图2,若∠ABP的平分线交CP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DE,求证:BE+DE=CE;

(3)在(2)的条件下,若AB=1,BC=2,请直接写出线段CE的长度.

8、(2016秋?松北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CB=60°,点D在射线BC上,AB=AD.

(1)如图1,求证:BC+CD=AC;

(2)如图2,取AB的中点F,延长CA至点E,连接BE、DE、EF,使得∠ABE=∠CAD,EF=AE,求证:∠BEF=2∠ABD;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FG⊥BE于点G,FG=4,EF=,求△AED的面积.

9、(2016?九龙坡区校级一模)已知,Rt△ABC中,∠ACB=90°,∠CAB=30°,分别以AB、AC为边,

向Rt△ABC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

(1)如图1,连接BE、CD,若BC=2,求BE的长;

(2)如图2,连接DE交AB于点F,作BH⊥AD于H,连接FH.求证:BH=2FH;

(3)如图3,取AB、CD得中点M、N,连接M、N,试探求MN和AE的数量关系,并直接写出结论.

10、重庆八中初2020级九上期末

11、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初2020级九上期末

12、重庆双福育才中学初2020级九上期末

2020年中考几何题专题训练一答案解析

\1、已知:在△ABC中,BC=2AC,∠DBC=∠ACB,BD=BC,CD交线段AB于点E.(1)如图1,当∠ACB=90°时,则线段DE、C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DE=2CE;

(2)如图2,当∠ACB=120°时,求证:DE=3CE;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F是BC边的中点,连接DF,DF与AB交于G,△DKG和△DBG 关于直线DG对称(点B的对称点是点K,延长DK交AB于点H.若BH=10,求CE的长.

(1)解:∵∠DBC=∠ACB=90°,

∴∠DBC+∠ACB=180°,

∴AC∥BD,

∴∠DBE=∠CAE

又∵∠DEB=∠AEC,

∴△DBE∽△CAE,

∴=,

又∵BD=BC=2AC,

∴DE=2CE;

故答案为:DE=2CE.

(2)证明:如图2,∵∠DBC=∠ACB=120°,BD=BC,

∴∠D=∠BCD=30°,∴∠ACD=90°,

过点B作BM⊥DC于M,则DM=MC,BM=BC,

∵AC=BC,∴BM=AC,

∵在△BME和△ACE中

∴△BME≌△ACE(AAS),

重庆中考数学24题(专题练习答案详解)

2013年重庆中考数学24题专题练习 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E为AD中点,连接BE,CE (1)求证:BE=CE; (2)若∠BEC=90°,过点B作BF⊥CD,垂足为点F,交CE于点G,连接DG,求证:BG=DG+CD. 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E为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D,与BC交于点H.过E作CD的垂线,垂足为CD上的一点F,并与BC交于点G.已知G为CH的中点. (1)若HE=HG,求证:△EBH≌△GFC; (2)若CD=4,BH=1,求AD的长. 3、如图,梯形ABCD中,AB∥CD,AD=DC=BC,∠DAB=60°,E是对角线AC延长线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EB⊥AB,EF⊥AF. (1)当CE=1时,求△BCE的面积; (2)求证:BD=EF+CE.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为对角线的交点,点E为线段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过点E EF∥CA,交CD于点F,连接OF. (1)求证:OF∥BC; (2)如果梯形OBEF是等腰梯形,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给出证明. 5、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90°,BF⊥CD于F,延长BF交AD的延长线于E,延长CD交BA 的延长线于G,且DG=DE,AB=,CF=6. (1)求线段CD的长; (2)H在边BF上,且∠HDF=∠E,连接CH,求证:∠BCH=45°﹣∠EBC.

6、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D=45°. (1)若AB=6cm,,求梯形ABCD的面积; (2)若E、F、G、H分别是梯形ABCD的边AB、BC、CD、DA上一点,且满足EF=GH,∠EFH=∠FHG,求证:HD=BE+BF. 7、已知:如图,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延长CD至F,使DF=CD,连接BF交AD于点E.(1)求证:AE=ED; (2)若AB=BC,求∠CAF的度数. 8、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G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G,分别交BD、CD于点E、F. (1)求证:∠DAE=∠DCE; (2)当CG=CE时,试判断CF与EG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9、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E是BC上一点,点F是CD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F,若BE=DF,点P是EF 的中点. (1)求证:DP平分∠ADC; (2)若∠AEB=75°,AB=2,求△DFP的面积.

2015重庆中考数学16题求阴影部分面积专题

一、填空题 1. (2010 河南省) 如图, 矩形ABCD 中,1 2AB AD ==,.以AD 的长为半径的A ⊙交BC 边于点E ,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2. (2010 广西来宾市) 如图,已知扇形的圆心角是直角,半径是2,则图中阴影部 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不要求计算近似值) 3. (2010 甘肃省天水市) 如图,在Rt ABC △中,90ABC ∠=o ,8cm 6cm AB BC ==,,分别以A ,C 为圆心,以 2 AC 的长为半径作圆,将Rt ABC △截去两个扇形,则剩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cm . 4. (2010 浙江省台州市) 如图,正方形ABCD 边长为4,以BC 为直径的半圆O 交对角线BD 于E .则直 线CD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阴影部分面积为(结果保留π) . 5. (2011 辽宁省大连市)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B 的长为6cm ,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 转15?后得到AB C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________2 cm . 6. (2011 福建省龙岩市) 如图,依次以三角形、四边形、…、n 边形的各顶点为圆心画半径为1的圆,且圆与圆之间两两不相交.把三角形与各圆重叠部分的面积之和记为S 3,四边形与各圆重叠部分的面积 之和记为S 4,…,n 边形与各圆重叠部分的面积之和记为S n ,则S 90的值为 .(结果保留π) …… 7. (2011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如图,在O ⊙中,OC AB ⊥,垂足为D ,且43cm AB =, 30OBD ∠=°,则由弦AC 、AB 与?BC 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cm 2(结果保留π). B A C E A B D A C D E

重庆中考第26题专题专训(教师版)

重庆中考数学第26题专题专训 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x﹣2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 在点B的左侧),交y轴于点C. (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PD⊥AC,垂足为D,当线段PD的长度最大时,点Q从点P出发,先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适当的路径运动到y轴上的点M处,再沿MC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C停止,当点Q在整个运动中所用时间t最少时,求点M的坐标; (3)如图2,将△BOC沿直线BC平移,平移后B,O,C三点的对应点分别是B′,O′,C′,点S是坐标平面内一点,若以A,C,O′,S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S的坐标. 解:(1)当y=0时,﹣x2﹣x﹣2=0, 解这个方程,得:x 1=﹣6,x 2 =﹣1, ∴点A(﹣6,0),B(﹣1,0), 当x=0时,y=﹣2, ∴C(0,﹣2),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ax+b(a≠0), 将点A(﹣6,0),C(0,﹣2)代入得:,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2;(3分)(2)如图1,过点P作PE∥y轴交直线AC于点E, 设P(a,﹣),则点E(a,﹣﹣2), ∴PE=(﹣)﹣(﹣﹣2)=﹣﹣2a,

∵AO=6,OC=2,∴AC===2, ∵∠PDE=∠AOC=90°,∠PED=∠ACO, ∴△PDE∽△AOC,∴=, ∴PD=PE==﹣﹣, 对称轴是:a=﹣3, ∵﹣, ∴当a=﹣3时,PD的长度最大,此时点P的坐标为(﹣3,2), 如图1所示,在x轴上取点F(1,0),连接CF并延长, ∴CF===3,∴sin∠OCF==, 点M是y轴上一点,过点M作MH⊥CF于点H, 由△CHM∽△COF,可知:=, ∵t==PM+MH, 如图2,当P、M、H在同一直线上时,t的值最小, 此时,过P作PK⊥y轴于K, 由△PKM∽△COF,可知:=2,∴KM=,∴M(0,),(7分)(3)如图3,当四边形ACSO'是菱形时,过S作SG⊥y轴于G,延长O'C'交x轴于H,∵四边形ACSO'是菱形, ∴AO'=AC=SC,AO'∥SC, ∴∠AMC=∠BCS, ∴∠AO'H+∠MC'O'=∠BCO+∠OCS, ∵∠MC'O'=∠BCO, ∴∠AO'H=∠OCS, ∵∠AHO'=∠CGS, ∴△O'AH≌△CSG, ∴AH=SG,O'H=CG, Rt△OCB中,sin∠OCB==, ∴sin∠BC'H==,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压轴题

(i (2)若四边形BEDF 是菱形,则四边形AGBD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13- 1, 一等腰直角三角尺 GEF 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 ABCD 勺两条边分别 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 ABCD 保持不动,将三角尺 GEF 绕斜边EF 的中点0(点O 也是 BD 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1) 如图13- 2,当EF 与AB 相交于点M GF 与 BD 相交于点N 时,通过观察 或 测量BM FN 的长度,猜想BM FN 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 若三角尺GEF 旋转到如图13-3所示的位置时x 线段.F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M 线段BD 的延长线与F 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 F O (1)若 s i n / A G ) B( E ) 5 勺延长线相交于点N,此 弭■若不成 辺CD 于E ,连结ADg BD 3 OC OD 且0吐5 E (2)若图/3ADO / EDO= 4: 1,求13形OAC(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 5、如图,已知:C 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 O 上一点,CHLAB 于点H,直线 AC 与过B 点的切线相交于点 D, E 为CH 中点,连接 A ¥ 延长交BD 于点F ,直线 F CF 中考专题训练 1、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B// CD , / BCD=90 ,且 AB=1, BC=2 tan / ADC=2. (1) 求证:DC=BC; ⑵E 是梯形内一点, F 是梯形外一点,且/ EDC 2 FBC DE=BF 试判断△ ECF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在(2)的条件下,当BE: CE=1: 2,Z BEC=135 时,求 sin / BFE 的值. 2、已知:如图,在 □ ABCD 中,E 、F 分别为边 AB CD 的中点,BD 是对角线,AG// DB 交CB 的 (1) 求证:△ ADE^A CBF ; D ( F ) 4、如图, =r D -,求CD 的长 C D M B 勺直径AB 垂 请证 立,请说明理由. A G

2017年重庆中考数学24题特殊数字类——阅读理解专题

重庆中考数学——阅读理解专题 1.设a ,b 是整数,且0≠b ,如果存在整数c ,使得bc a =,则称b 整除a ,记作|b a . 例如:Θ818?=,∴1|8;Θ155?-=-,∴5|5--;Θ5210?=,∴2|10. (1)若|6n ,且n 为正整数,则n 的值为 ; (2)若7|21k +,且k 为整数,满足??? ??≤≥-53134k k ,求k 的值. 2.若整数a 能被整数b 整除,则一定存在整数n ,使得n b a =,即bn a =。例如若整数a 能被整数3整除,则一定存在整数n ,使得 n a =3 ,即n a 3=。 (1)若一个多位自然数的末三位数字所表示的数与末三位数以前的数字所表示的数之差(大数减小数)能被13整除,那么原多位自然数一定能被13整除。例如:将数字306371分解为306和371,因为371-306=65,65是13的倍数,,所以306371能被13整除。请你证明任意一个四位数都满足上述规律。 (2)如果一个自然数各数位上的数字从最高位到个位仅有两个数交替排列组成,那么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数叫做“摆动数”,例如:自然数12121212从最高位到个位是由1和2交替出现组成,所以12121212是“摆动数”,再如:656,9898,37373,171717,……,都是“摆动数”,请你证明任意一个6位摆动数都能被13整除。

3.把一个自然数所有数位上的数字先平方再求和得到一个新数,叫做第一次运算,再把所得新数所有数位上的数字先平方再求和又将得到一个新数,叫做第二次运算,……如此重复下去,若最终结果为1,我们把具有这种特征的自然数称为“快乐数”.例如: 1011031132332222222=+→=+→=+→, 1011003113079979449077022222222222=+→=++→=+→=+→=+→, 所以32和70都是“快乐数”. (1)写出最小的两位“快乐数”;判断19是不是“快乐数”;请证明任意一个“快乐数”经过若干次运算后都不可能得到4; (2)若一个三位“快乐数”经过两次运算后结果为1,把这个三位“快乐数”与它的各位上的数字相加所得的和被8除余数是2,求出这个“快乐数” . . 5.若一个整数能表示成22b a +(a ,b 是整数)的形式,则称这个数为“完美数”.例如,5是“完美数”,因为22125+=.再如,2222)(22y y x y xy x M ++=++=(x ,y 是整数),所以M 也是“完美数”. (1)请你再写一个小于10的“完美数”,并判断29是否为“完美数”; (2)已知k y x y x S +-++=124422(x ,y 是整数,k 是常数),要使S 为“完美数”,试求出符合条件的一个k 值,并说明理由. (3)如果数m ,n 都是“完美数”,试说明mn 也是“完美数”.

2020年重庆中考几何第26题专题训练一(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几何题专题训练一答案解析 \1、已知:在△ABC中,BC=2AC,∠DBC=∠ACB,BD=BC,CD交线段AB于点E.(1)如图1,当∠ACB=90°时,则线段DE、C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2)如图2,当∠ACB=120°时,求证:DE=3CE;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F是BC边的中点,连接DF,DF与AB交于G,△DKG和△DBG 关于直线DG对称(点B的对称点是点K,延长DK交AB于点H.若BH=10,求CE的长.

2、(2016春?重庆校级期中)在△ABC中,AB=AC,D为射线BC上一点,DB=DA,E为射线AD上一 点,且AE=CD,连接BE. (1)如图1,若∠ADB=120°,AC=2,求DE的长; (2)如图2,若BE=2CD,连接CE并延长交AB于点F,求证:CF=3EF; (3)如图3,若BE⊥AD,垂足为点E,猜想AE,BE,BD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关系式.

3、(2019秋?江岸区校级月考)在菱形ABCD中,∠ABC=60° (1)如图1,P是边BD延长线上一点,以AP为边向右作等边△APE,连接BE、CE. ①求证:CE⊥AD;②若AB=,BE=,求AE的长; (2)如图2,P是边CD上一点,点D关于AP的对称点为E,连接BE并延长交AP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DE、DF.若BE=11,DE=5,求△ADF的面积. 4、(2016秋?南岗区校级月考)已知: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是AC上任意一点,点E在BC延长 线上,连接DB,使得BD=DE.

(1)如图1,求证:AD=CE; (2)如图2,取BD的中点F,连接AE、AF.求证:∠CAE=∠BAF;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过点F作AE的垂线,垂足为H,若AH=.求EH的长. 5、已知,在Rt△ABC中,∠C=90°,AC=BC,点D在边BC上,连接AD,作DE⊥AD,且DE=AD, 连接BE、AE,DE与AB交于点H,

重庆中考数学24题专题

重庆中考几何 一、有关几何的基本量:线段、角度、全等、面积、四边形性质 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E为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D,与BC 交于点H.过E作CD的垂线,垂足为CD上的一点F,并与BC交于点G.已知G为CH的中点,且∠BEH=∠HEG. (1)若HE=HG,求证:△EBH≌△GFC; (2)若CD=4,BH=1,求AD的长. (1)证明:∵HE=HG, ∴∠HEG=∠HGE, ∵∠HGE=∠FGC,∠BEH=∠HEG, ∴∠BEH=∠FGC, ∵G是HC的中点, ∴HG=GC, ∴HE=GC, ∵∠HBE=∠CFG=90°. ∴△EBH≌△GFC; (2)解:过点H作HI⊥EG于I, ∵G为CH的中点, ∴HG=GC, ∵EF⊥DC, HI⊥EF, ∴∠HIG=∠GFC=90°, ∠FGC=∠HGI, ∴△GIH≌△GFC, ∵△EBH≌△EIH(AAS), ∴FC=HI=BH=1, ∴AD=4-1=3. 2、已知,Rt△ABC中,∠ACB=90°,∠CAB=30°.分别以AB、AC为边,向形外作等边△ABD 和等边△ACE. (1)如图1,连接线段BE、CD.求证:BE=CD; (2)如图2,连接DE交AB于点F.求证:F为DE中点. 证明:(1)∵△ABD和△ACE是等边三角形, ∴AB=AD,AC=AE,∠DAB=∠EAC=60°, ∴∠DAB+∠BAC=∠EAC+∠BAC,即∠DAC=∠BAE, 在△DAC和△BAE中, AC=AE ∠DAC=∠BAE AD=AB , ∴△DAC≌△BAE(SAS), ∴DC=BE; (2)如图,作DG∥AE,交AB于点G,

2018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 几何作图 专项复习练习题 含答案

2018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 几何作图 专项复习练习题 1.下列尺规作图,能判断AD 是△ABC 边上的高是( B ) 2. 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ABC =90°,点D 是BC 边的中点,分别以B ,C 为圆心,大于线段BC 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直线BC 上方的交点为P ,直线PD 交AC 于点E ,连结BE ,则下列结论:①ED ⊥BC ,②∠A =∠EBA , ③EB 平分∠AED ,④ED =12AB 中,一定正确的是( B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如图,在△ABC 中,∠C =90°,∠B =30°,以点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 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D )

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ADC =60°;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④S △DAC ∶S △ABC =1∶3.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任意一条线段EF ,其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痕迹如图所示.若连结EH ,HF ,FG ,GE ,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B ) A .△EGH 为等腰三角形 B .△EGF 为等边三角形 C .四边形EGFH 为菱形 D .△EHF 为等腰三角形 5.如图,分别以线段AC 的两个端点A ,C 为圆心,大于12 A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B ,D 两点,连结BD ,AB ,BC ,CD ,DA ,以下结论:①BD 垂直平分AC ,②AC 平分∠BAD,③AC =BD ,④四边形ABCD 是中心对称图形.其中正确的有( C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 点M ,交y 轴于点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 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点P.若点P 的坐标为(2a ,b +1),则a 与b 的数量关系为( B )

重庆中考数学26题专项

重庆中考数学26题专项

中考数学专项讲解 杨明军 223212++- =x x y 中考26题第二小问专项讲解 第一大类:线段最大值 一、基本题型: 例1:如 图,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点, P为抛物线上BC上方的一点。 1、过点P作y 轴的平行线交BC于M,求PM的最大值。 2、过点P作X 轴的平行线交BC于M,求PM的最大值。 二、变式题型1: 过点P作y 轴的平行线交BC于M,作PN⊥BC于N。 3、求PN的最大值,PM+PN的最大值。 4、求?PMN周长的最大值。 5、求?PMN面积的最大值。

中考数学专项讲解 杨明军 223212++-=x x y 三、变式题型2: P为抛物线上BC上方的一点。D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D=BC 6、求?PBC面积的最大值。 7、求?PDC面积的最大值。 第二大类:线段和的最小值 例2:如图,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点,P为抛物线的顶点。 1、M是BC上的一点,求PM+AM最小时M点

的坐标。 2、D为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M是BC上的一点, 求DM+PM最小时M点的坐标。 3、M是BC上的一点,N是AC上的一点,求?OMN 周长的最小值及M点的坐标。 4、M、N为直线BC上的动点,N在下方且MN=5,求PM+MN+AN的 最小值。 5、M、N为直线BC上的动点,N在下方且MN=5,D在抛物线上且在D 与C对称。求四边形PMND周长的最小值。 6、M为对称轴上的一点,MN⊥y轴于N,D在抛物线上且在D与C对称。求 DM+MN+NA的最小值。 中考数学专项讲解杨明军

2020重庆中考复习数学第26题专题训练六(含答案解析)

2020重庆中考复习数学第26题专题训练六  1、如图1,在△ABC中,∠BAC=90°,AC=2AB,D是线段AC中点,E是线段AD上一点,过点D作 DF⊥BE交BE的延长钱于点F,连接AF,过点A作AG⊥AF于点A,交BF于点G (1)若∠ABE=∠C,BC=2,求AE的长; (2)若点E为AD中点,求证:GE﹣FE=FD; (3)如图2,连接BD,点N为BD中点,连接GN,若AD=GF,请直接写出NG、GE、EA的数量关系.

4、已知△ABC中,点D为BC的中点,BD=AB,AD⊥BC. (1)如图1,求∠BAD的度数; (2)如图2,点E为BC上一点,点F为AC上一点,连接AE、BF交于点G,若∠AGF=60°,求证:BE=CF;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G为BF的中点,点H为AG上一点,延长BH交AC于点K,AK =HK,BM⊥AE交AE延长线于点M,BG=9,HM=10,求线段AG的长.

5、已知△ABC中,∠B=60°,点D是AB边上的动点,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将△ADE沿 DE折叠,点A对应点为F点. (1)如图1,当点F恰好落在BC边上,求证:△BDF是等边三角形; (2)如图2,当点F恰好落在△ABC内,且DF的延长线恰好经过点C,CF=EF,求∠A的大小; (3)如图3,当点F恰好落在△ABC外,DF交BC于点G,连接BF,若BF⊥AB,AB=9,求BG 的长.

6、如图,在△ABC中,AB=AC,∠BAC=90°,D为BC边的中点,点E在直线BC上(不与点D重合), 连接AE,过点C作直线AE的垂线,垂足为点F,交直线AD于点G,连接EG. (1)如图(1),当点E在线段BD上时,易证DE=DG,请直接写出三条线段BE,AB,EG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2)如图(2),当点E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请写出三条线段BE、AB、E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线段BC=2,当△AEG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的值.

重庆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专题练习+答案详解)

2015年重庆中考数学24题专题练习 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E为AD中点,连接BE,CE (1)求证:BE=CE; (2)若∠BEC=90°,过点B作BF⊥CD,垂足为点F,交CE于点G,连接DG,求证:BG=DG+CD. 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E为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D,与BC交于点H.过E作CD的垂线,垂足为CD上的一点F,并与BC交于点G.已知G为CH的中点. (1)若HE=HG,求证:△EBH≌△GFC; (2)若CD=4,BH=1,求AD的长.

3、如图,梯形ABCD中,AB∥CD,AD=DC=BC,∠DAB=60°,E是对角线AC延长线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EB⊥AB,EF⊥AF. (1)当CE=1时,求△BCE的面积; (2)求证:BD=EF+CE.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为对角线的交点,点E为线段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过点E EF∥CA,交CD于点F,连接OF. (1)求证:OF∥BC; (2)如果梯形OBEF是等腰梯形,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给出证明.

5、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90°,BF⊥CD于F,延长BF交AD的延长线于E,延长CD交BA的延长线于G,且DG=DE,AB=,CF=6. (1)求线段CD的长; (2)H在边BF上,且∠HDF=∠E,连接CH,求证:∠BCH=45°﹣∠EBC.

6、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D=45°. (1)若AB=6cm,,求梯形ABCD的面积; (2)若E、F、G、H分别是梯形ABCD的边AB、BC、CD、DA上一点,且满足EF=GH,∠EFH=∠FHG,求证:HD=BE+BF. 7、已知:如图,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延长CD至F,使DF=CD,连接BF交AD于点E. (1)求证:AE=ED; (2)若AB=BC,求∠CAF的度数.

重庆中考数学26题专项.doc

中考26题第二小问专项讲解 第一大类: 线段最大值 一、基本题型: _ _丄2 3 9 例1:如图,抛物线J = _7X +T X + 2与兀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 P为抛物线上BC±方的一点。 1、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BC于M,求PM的最大值。 2、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交BC于M,求PM的最大值。 二、变式题型1: 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BC于M,作PN丄BC于N。 3、求PN的最大值,PM+PN的最大值。 4、求APMN周长的最大值。 5、求APMN面积的最大值。 三、变式题型2: P为抛物线上E C上方的一点。D为E 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 D = B C 6、求APBC面积的最大值。

7、求APDC面积的最大值。

例2:如图,抛物线与y = -yx2+|x + 2兀轴交于4, B两点,与y轴交于C点, P为抛物线的顶点。 1、M是BC上的一点,求PM + AM最小时M点的坐标。 2、D为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M是BC±的一点, 求DM+PM最小时M点的坐标。 3、M是BC上的一点,N是AC上的一点,求° OMN 周长的最小值及M点的坐标。 4、M. N为直线B C±的动点,N在下方且MN = V5 , 最小值。 5、M. N为直线BC上的动点,N在下方且MN = V5 , D在抛物线上且在D 与C对称。求四边形PMND周长的最小值。 6、M为对称轴上的一点,MN丄y轴于N, D在抛物线上且在D与C对称。求DM + MN + N A的最小值。 7、M为对称轴上的一点,MN丄y轴于N, D在抛物线上且在D与C对称。求 DM + MN + N B的最小值。 8、M为对称轴上的一点,N为y轴上一点,D在抛物线上且在D与C对称。求OM + MN + N D 第二大类: 线段和的最小值 9、M为EC上的一点,求PM + 討的最小值。 求PM + MN + AN 的

2018重庆中考数学第26题专题训练

N M P C B A 2018年重庆市中考数学26题专题训练 1.抛物线y=﹣x 2 ﹣2x+3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与y 轴交 于点C ,点D 为抛物线的顶点. (1)求A 、B 、C 的坐标; (2)点M 为线段AB 上一点(点M 不与点A 、B 重合),过点M 作x 轴的垂线,与直 线AC 交于点E ,与抛物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PQ ∥AB 交抛物线于点Q ,过点Q 作QN ⊥x 轴于点N .若点P 在点Q 左边,当矩形PQMN 的周长最大时,求△AEM 的面积;当矩 形PMNQ 的周长最大时,连接DQ .过抛物线上一点F 作y 轴的平行线,与直线AC 交 于点G (点G 在点F 的上方).若FG=2DQ ,求点F 的坐标. 2.如图,已知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 (点A 在点B 的左边),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C 。 (1)求A 、B 、C 三点的坐标; (2)若点P 为线段BC 上的一点(不与B 、C 重合),PM ∥y 轴, 且PM 交抛物线于点M ,交x 轴于点N ,当△BCM 的面积最大时, 求△BPN 的周长;当△BCM 的面积最大时,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存在点Q ,使得△CNQ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Q 的坐标。 3.如图,对称轴为直线x 1=-的抛物线()2y ax bx c a 0=++≠与x 轴相交于 A 、 B 两点,其中A 点的坐标为(-3,0)。 (1)求点B 的坐标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a 1=,C 为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 ①若点P 在抛物线上,且POC BOC S 4S ??=,求点P 的坐标; ②设点Q 是线段AC 上的动点,作QD ⊥x 轴交抛物线于点D ,求线段QD 长度 的 最大值。

重庆中考数学24题 (专题练习答案详解)

重庆中考数学24题专题练习 1、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E为AD中点,连接BE,CE (1)求证:BE=CE; (2)若∠BEC=90°,过点B作BF⊥CD,垂足为点F,交CE于点G,连接DG,求证:BG=DG+CD. 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E为A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ED,与BC交于点H.过E作CD的垂线,垂足为CD上的一点F,并与BC交于点G.已知G为CH的中点. (1)若HE=HG,求证:△EBH≌△GFC; (2)若CD=4,BH=1,求AD的长. 3、如图,梯形ABCD中,AB∥CD,AD=DC=BC,∠DAB=60°,E是对角线AC延长线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EB⊥AB,EF⊥AF. (1)当CE=1时,求△BCE的面积; (2)求证:BD=EF+CE.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为对角线的交点,点E为线段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过点E

(1)求证:OF∥BC; (2)如果梯形OBEF是等腰梯形,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给出证明. 5、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90°,BF⊥CD于F,延长BF交AD的延长线于E,延长CD交BA 的延长线于G,且DG=DE,AB=,CF=6. (1)求线段CD的长; (2)H在边BF上,且∠HDF=∠E,连接CH,求证:∠BCH=45°﹣∠EBC. 6、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D=45°. (1)若AB=6cm,,求梯形ABCD的面积; (2)若E、F、G、H分别是梯形ABCD的边AB、BC、CD、DA上一点,且满足EF=GH,∠EFH=∠FHG,求证:HD=BE+BF. 7、已知:如图,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延长CD至F,使DF=CD,连接BF交AD于点E.

最新中考数学几何综合压轴题专题分类训练(含参考答案)

最新中考数学几何综合压轴题专题分类训练 第1课时 与全等相关的证明和计算 1.已知: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边AD,BC上的点,且AE=CF,直线EF分别交BA的延长线、DC的延长线于点G,H,交BD于点O. (1)求证:△ABE≌△CDF; (2)连接DG,若DG=BG,则四边形BED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说明理由. 2.四边形ABCD中,AD=BC,BE=DF,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 (1)求证:△ADE≌△CBF; (2)若AC与BD相交于点O,求证:AO=CO.

3.已知Rt△OAB中,∠AOB=90°,扇形OEF中,∠EOF=30°,且OA=OB=OE.将Rt△AOB 的边与扇形OEF的半径OE重合,拼接成图1所示的图形,现将扇形OEF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扇形OE′F′,设旋转角为α(0°<α<180°). (1)如图2,当0°<α<90°,且OF′∥AB时,求α; (2)如图3,当α=120°时,求证:AF′=BE′. 4.(·唐山路北区模拟)如图,已知,在△ABC中,CA=CB,∠ACB=90°,E,F分别是CA,CB 边是靠近点C的三等分点,将△ECF绕点C逆时针旋转α角(0°<α<90°),得到△MCN,连接AM,BN. (1)求证:AM=BN; (2)当MA∥CN时,试求旋转角α的余弦值.

第2课时 解三角形和三角形相似 1.(·北京)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AC=AD,M,N分别为AC,CD的中点,连接BM,MN,BN. (1)求证:BM=MN; (2)若∠BAD=60°,AC平分∠BAD,AC=2,求BN的长. 2.(·白银)如图,已知EC∥AB, ∠EDA=∠ABF. (1)求证: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求证:OA2=OE·OF.

重庆中考数学26题专项

22 3 212++- =x x y 中考26题第二小问专项讲解 第一大类:线段最大值 一、基本题型: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 与y 轴交于C点, 例1:如图,抛物线 P为抛物线上BC上方的一点。 1、过点P作y 轴的平行线交BC于M,求PM的最大值。 2、过点P作X 轴的平行线交BC于M,求PM的最大值。 二、变式题型1: 过点P作y 轴的平行线交BC于M,作PN⊥BC于N。 3、求PN的最大值,PM+PN的最大值。 4、求?PMN周长的最大值。 5、求?PMN面积的最大值。 三、变式题型2: P为抛物线上BC上方的一点。D为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D=BC 6、求?PBC面积的最大值。 7、求?PDC面积的最大值。

22 3 212++- =x x y 第二大类:线段和的最小值 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点, 例2:如图,抛物线与P为抛物线的顶点。 1、M是BC上的一点,求PM+AM最小时M点的坐标。 2、D为点C关于x 轴的对称点,M是BC上的一点, 求DM+PM最小时M点的坐标。 3、M是BC上的一点,N是AC上的一点,求?OMN 周长的最小值及M点的坐标。 4、M、N为直线BC上的动点,N在下方且MN=5,求PM+MN+AN的 最小值。 5、M、N为直线BC上的动点,N在下方且MN=5,D在抛物线上且在D 与C对称。求四边形PMND周长的最小值。 6、M为对称轴上的一点,MN⊥y 轴于N,D在抛物线上且在D与C对称。求 DM+MN+NA的最小值。 7、M为对称轴上的一点,MN⊥y 轴于N,D在抛物线上且在D与C对称。求 DM+MN+NB的最小值。 8、M为对称轴上的一点,N 为y 轴上一点,D在抛物线上且在D与C对称。求 OM+MN+ND 9、M为BC上的一点,求PM+ 5 5 BM的最小值。 10、D在抛物线上且在D与C对称,在BC 上找一点N ,M 是x 轴上的一点。求DM+MN的最小值。

最新重庆中考数学第26题专题训练

N M P C B A 1.如图,抛物线y=﹣x 2﹣2x+3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与y 轴交于点 C ,点 D 为抛物线的顶点. (1)求A 、B 、C 的坐标; (2)点M 为线段AB 上一点(点M 不与点A 、B 重合),过点M 作x 轴的垂线,与直线AC 交于点E ,与抛物线交于点P ,过点P 作PQ ∥AB 交抛物线于点Q ,过点Q 作QN ⊥x 轴于点N .若点P 在点Q 左边,当矩形PQMN 的周长最大时,求△AEM 的面积; (3)在(2)的条件下,当矩形PMNQ 的周长最大时,连接DQ .过抛物线上一点F 作y 轴的平行线,与直线AC 交于点G (点G 在点F 的上方).若FG=2 DQ ,求点F 的坐标. 2.如图,已知抛物线2 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C 。 (1)求A 、B 、C 三点的坐标; (2)若点P 为线段BC 上的一点(不与B 、C 重合),PM ∥y 轴,且PM 交抛物线于点M ,交x 轴于点N ,当△BCM 的面积最大时,求△BPN 的周长; (3)在(2)的条件下,当BCM 的面积最大时,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点Q ,使得△CNQ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Q 的坐标。 3.如图,对称轴为直线x 1=-的抛物线()2y ax bx c a 0=++≠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其中A 点的坐 标为(-3,0)。 (1)求点B 的坐标; (2)已知a 1=,C 为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 ①若点P 在抛物线上,且POC BOC S 4S ??=,求点P 的坐标; ②设点Q 是线段AC 上的动点,作QD ⊥x 轴交抛物线于点D ,求线段QD 长度的最大值。 4.如图,已知抛物线y=x 2+bx+c 的图象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B (5,0),另一个交点为A ,且与y 轴交于点C (0,5).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训练

专题八圆

8.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1)中心角n ,半径R N ,边心距r n ,边长a n ,内角n ,边数n;公式举例: (1) n = n 360 ;

(2)有关计算在Rt ΔAOC 中进行. (2) n 1802n ? = α 二 定理: 1.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正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 边形分为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 三 公式: 1.有关的计算: (1)圆的周长C=2πR ;(2)弧长L= 180 R n π;(3)圆的面积S=πR 2 . (4)扇形面积S 扇形 =LR 2 1 360R n 2=π; (5)弓形面积S 弓形 =扇形面积S AOB ±ΔAOB 的面积.(如图) 圆柱侧(2)圆锥的侧面积:S 圆锥侧 =LR 21 =πrR. (L=2πr ,R 是圆锥母线长;r 是底面半径) 四 常识: 1. 圆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2.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3. 三角形的外心 两边中垂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 三角形的内心 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

A B C 第5 A B C 第6 O E 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其中r 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相交 d <r ; 直线与圆相切 d=r ; 直线与圆相离 d >r. 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圆心的距离,其中R 、r 表示两个圆的半径且R ≥r ) 两圆外离 d >R+r ; 两圆外切 d=R+r ; 两圆相交 R-r <d <R+r ; 两圆内切 d=R-r ; 两圆内含 d <R-r. 6.证直线与圆相切,常利用:“已知交点连半径证垂直”和“不知交点作垂直证半径” 的方法加辅助线. 圆中考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 (2010红河自治州)如图2,已知BD 是⊙O 的直径,⊙O 的弦AC ⊥BD 于点E ,若∠AOD=60°,则∠DBC 的 度数为( ) ° ° ° ° 2、(11哈尔滨).如上图,AB 是⊙O 的弦,半径OA =2,∠AOB =120°,则弦AB 的长是( ). (A )22 (B )32 (C )5 (D )53 3、(2011陕西省)9.如图,点A 、B 、P 在⊙O 上,点P 为动点,要是△ABP 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2011),安徽芜湖)如图所示,在圆O 内有折线OABC,其中OA=8,AB=12,∠A=∠B=60°,则BC 的长为( ) A .19 B .16 C .18 D .20 5、(11·浙江湖州)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 BAC =90°,AB =3, BC =5,若把Rt △ABC 绕直线AC 旋转一周,则所 得圆锥的侧面积等于 ( )

重庆中考数学第24题专题训练

2015年重庆中考数学第24题专题讲义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AB中点,点F是AD上一点,且DE=CF,ED、FC交于点G,连接BG,BH平分∠GBC交FC于H,连接DH。 (1)若DE=10,求线段AB的长;(2)求证:DE-HG=EG。 24.(1)AB=45 (2) 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 易证RT△CDF?RT△DAE ∴∠DGE=∠DAE=RT∠ ∴∠EGC=∠EBC=RT∠ ∴∠EGC+∠EBC=180° ∴B、C、G、E四点共圆 ∠AED=∠BCG 连EC,∴∠BGC=∠BEC 因为BE=EA BC=AD ∴RT△BCE?RT△ADE ∴∠AED=∠BEC ∴∠BGC=∠AED ∴∠BGC=∠BCG ∴BG=BC 又因为BH平分∠GBC ∴BH是GC的中垂线 ∴GH=HC=GC/2=4√(5)/5/2=2√(5)/5 ∴GH=DG ∴△DG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即:DE-HG=EG。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为AB边上一点,连接DE,点F为DE的中点,且CF⊥DE,点M为线段CF上一点,使DM=BE,CM=BC. (1)若AB=13,CF=12,求DE的长度; (2)求证: 1 3 DCM DMF ∠=∠. G H F E D C B A M F E D C B A 第24题

4 321 M F E D C B A B 第24题图 24.解:(1)∵平行四边形,13ABCD AB = ∴13==AB CD ,又 ∵,12CF DE CF ⊥= ∴5DF ==又∵F 为DE 中点 ∴210DE DF == ……4′ (2)连接CE , ∵,CF DE F DE ⊥为中点 ∴,CD CE =∴12∠=∠ 在CDM CEB ??和中 ∵ CD CE CM CB DM BE =?? =??=? ∴CDM CEB ??? ∴34∠=∠ 又∵41222∠=∠+∠=∠ ∴322∠=∠ ∴3232DMF ∠=∠+∠=∠ ∴123DMF ∠= ∠ 即1 3 DCM DMF ∠=∠ ……10′ 3.如图,E 为正方形ABCD 的CD 边上一点,连接BE ,过点A 作AF ∥BE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 ABE ∠ 的平分线分别交AF 、AD 于点G 、H . (1)若?=∠30CBE ,3= AG ,求DH 的长度; (2)证明:DF AH BE +=. 24: ∵ABCD 是正方形 ∴∠DAB =∠ABC =∠BCD =∠CDA =90° ∵∠CBE =30°且BG 平分∠ABE , ∴∠ABG =∠GBE =30° 1分 ∴∠AGB =∠GBE ∴∠ABG =∠AGB ∴AB =AG =3 2分 又∵在Rt △ABE 中,∠ABG =30° ∴AH = 3 3 AB =1 3分 又∵ABCD 是正方形 ∴AD =AB ∴DH =3—1 4分 (2)证明:将△ABH 绕着点B 顺时针旋转90° (辅助线加说明) 5分 ∵ABCD 是正方形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几何综合题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几何综合题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几何综合题】(几何)精品解析 在中考中,几何综合题主要考察了利用图形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及动态几何问题。学生通常需要在熟悉基本几何图形及其辅助线添加的基础上,将几何综合题目分解为基本问题,转化为基本图形或者可与基本图形、方法类比,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在解决几何综合题时,重点在思路,在老师讲解及学生解题时,对于较复杂的图形,根据题目叙述重复绘图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分解出基本条件和图形,将新题目与已有经验建立联系从而找到思路,之后绘制思路流程图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把握题目的脉络;在做完题之后,注重解题反思,总结题目中的基本图形及辅助线添加方法,将题目归类整理;对于典型的题目,可以解析题目条件,通过拓展题目条件或改变条件,给出题目的变式,从而对于题目及相应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将同一类型的几何综合题成组出现,分析讲解,对学生积累对图形的“感觉”有一定帮助。 一.考试说明要求 图形与证明中要求:会用归纳和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图形的认识中要求:会运用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两点之间的距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和方法,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知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圆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综合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与圆周角有关的问题;能解决与切线有关的问题。 图形与变换中要求:能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二.基本图形及辅助线

解决几何综合题,是需要厚积而薄发,所谓的“几何感觉”,是建立在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熟悉基本图形及常用的辅助线,在遇到特定条件时能够及时联想到对应的模型,找到“新”问题与“旧”模型间的关联,明确努力方向,才能进一步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 决问题。在中档几何题目教学中注重对基本图形及辅助线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 举例: 1、与相似及圆有关的基本图形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