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探索宇宙》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宇宙7.探索宇宙-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全)

教科版宇宙7.探索宇宙-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全)

第三单元:宇宙7.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

2.科学思维: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

3.探究实践:通过多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4.态度责任: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如何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多途径收集与宇宙有关的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宇宙知识相关网站、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学生准备: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纸质、图片、视频等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大家都喜欢看西游记吗?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天宫中的很多故事真是精彩,让我们大家百看不厌。

这就是古人对太空世界的一种精彩的描绘,说明了古人也想了解神秘的宇宙。

2、讲述:无边无际的宇宙,它究竟藏着多少奥秘?在人们的眼里,好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从古至今,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不断地探索着宇宙,希望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宇宙的真面貌。

3、提问:你认为探索宇宙的困难有哪些?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板书课题)二、指导学生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讲述: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知道地有多宽,天有多大,宇宙是怎样构成的。

(2)提问: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3)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这些神话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迫切了解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传了这些神话传说?)(4)、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

3.7探索宇宙(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3.7探索宇宙(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七、内容逻辑关系
1. 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是由所有的天体和空间组成,包括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彗星、小行星、流星、星际尘埃等。宇宙是无限的,它的范围和边界目前还无法确定。
2. 宇宙的组成:宇宙主要由星系组成,星系是由恒星、行星、卫星、黑洞、星际尘埃等组成的。宇宙中的物质主要包括气体、尘埃、岩石和金属等。
8. 宇宙的未来:目前对宇宙的未来有很多不同的预测,包括宇宙的膨胀、宇宙的收缩、宇宙的大撕裂等。
9. 宇宙与人类的关系:宇宙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的起源地,也是人类探索的极限。宇宙的研究对人类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帮助人类了解宇宙的奥秘,也可以为人类提供新的资源和能源。
10. 宇宙的挑战:宇宙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宇宙的观测技术、宇宙的计算模型、宇宙的物理定律等。这些挑战需要科学家们不断的研究和创新。
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宇宙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提出了问题或设置了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一环节为后续的新课呈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呈现过程中,我注重清晰、准确地讲解知识点,并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我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在互动探究环节,我设计小组讨论和学生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此外,我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3.7 探索宇宙(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中的“3.7 探索宇宙”,属于科学学科,主要向学生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组成以及宇宙的起源等知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本节课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宇宙,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能力。

探索宇宙教案

探索宇宙教案

探索宇宙教案教案:目标:通过探索宇宙,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组成以及与地球的关系。

学习目标:1. 了解宇宙起源的理论,并能描述大爆炸理论。

2. 认识太阳系及其各个行星,并能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特征。

3. 了解银河系和其它星系,并能描述宇宙中的恒星和行星的分布。

教学步骤:引入:1. 让学生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并引导他们思考:“宇宙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2. 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宇宙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宇宙的认识。

探索宇宙的起源:1. 介绍宇宙起源的理论,如大爆炸理论。

解释大爆炸理论是如何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扩张的。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大爆炸理论的证据,如宇宙的背景辐射等。

了解太阳系和地球的特征:1. 介绍太阳系的结构和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等。

2. 引导学生探索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如地球的轨道、自转和公转等。

3. 鼓励学生讨论地球的特征,如气候、地理特征、生物多样性等。

认识宇宙中的银河系和星系:1. 介绍银河系的结构和组成,如银河系的螺旋臂、恒星等。

2. 展示不同类型的星系,如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等,并让学生比较它们的特征。

3. 引导学生探索宇宙中的恒星和行星的分布,如星云、行星际云等。

总结: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和所了解的新知识。

2. 鼓励学生思考宇宙研究的重要性,并讨论未来可能的探索和发现。

扩展活动:1. 观测夜空中的星星和行星,让学生尝试辨认它们。

2. 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宇宙的项目,如建立一个太阳系模型或设计宇宙探索任务等。

3. 鼓励学生阅读与宇宙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拓宽他们对宇宙的了解。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3.7《探索宇宙》说课稿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3.7《探索宇宙》说课稿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3.7《探索宇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的特征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宇宙的认知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他们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宇宙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宇宙的组成,知道恒星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恒星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恒星的形成和演化,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课的主题。

2.讲授:讲解宇宙的组成,恒星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3.观察:学生观察恒星模型,了解恒星的形成和演化。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宇宙的理解和疑问。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星系等。

2.恒星的基本特征:发光、发热、引力等。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进行。

重点评价学生对宇宙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提高教学效果。

探索宇宙(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探索宇宙(教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最初,我们只能靠肉眼来观测宇宙,能看到的星星只有6000~7000颗。为了更好地探索宇宙,我国河南登封,还有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登封观星台。早在周朝,就出现了天文官这种职业。
随着望远镜的出现,人们看到了更远的宇宙。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制作出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开创了用望远镜观察宇宙的新时代。300多年来,望远镜是人们天文观测的最重要的工具。我国贵州的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而飞行在大气层之上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观测到的天文物理图像,帮助天文学家们弥补了地面观测的缺口。
教学难点:
1、认识宇宙中的天体以及运动变化。2、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科学微课堂。
各位乘客,请系好安全带。宇宙号飞船即将出发,让我们透过身侧的舷窗,欣赏美丽的宇宙吧!
你能指出我们居住在哪个星系吗?
对啦!我们居住在太阳系。
太阳系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中心的,许许多多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组成的发亮光带形成了夜空中的银河系,而银河系外又有无穷无尽这样的星系。
三、不停运动的宇宙
此外,科学家观测,宇宙还在不停地膨胀呢!在膨胀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很多恒星消亡。有的恒星在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也有不断地向外抛射物质。因此,我们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宇宙。
三、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及工具
闪烁的繁星,璀璨的银河,吸引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懈探索。回望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留下了哪些印记呢?
二、光年及计算
如果我们想走出银河系,要走多远呢?1500光年。
什么是光年呢?
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假如我们乘坐光速飞船,请同学们算一算,1光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

本章内容丰富,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

但宇宙作为一个广阔的主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突破重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知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宇宙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宇宙。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的起源和结构2.恒星、行星、银河系的特征和分类3.宇宙探索的方法和手段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实验教学法: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宇宙。

4.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宇宙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实验器材,如望远镜、星空图等。

3.设计好讨论题目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宇宙的美景,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又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宇宙的起源、结构、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宇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如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绘制星空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的奥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恒星、行星、银河系的特征和分类,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2.知道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科学态度目标:
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与越来越多。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是如何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认识和探索宇宙的。
难点: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宇宙有关的资料,并进行梳理和提炼,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聚焦
1.提问: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如何更好地帮助人类探索宇宙的?
2.学生自由分享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科技进步与宇宙探索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探索
活动一: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1.出示: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资料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3.教师小结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过程进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活动二:了解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
1.出示: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的相关资料
微课教源
学科:科学年级:六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教科版所属章节:《宇宙》单元第七课
录制工具和方法
手机和相机录制视频、后期剪辑软件加工
设计思路
本课想利用丰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的重要科技成果,如各种望远镜和航天器,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从中感受到科学家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我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探索宇宙》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认识一些常见的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等。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能够运用多种渠道收集宇宙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和总结。

3、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成就,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各天体的特点。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理解宇宙的无限性和复杂性。

体会科学技术在探索宇宙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宇宙图片、视频等资料。

2、太阳系模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星空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宇宙中有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探索宇宙。

(二)新课讲授1、认识宇宙展示宇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对宇宙的初步印象。

讲解宇宙的概念,包括宇宙的范围、组成等。

2、常见的天体依次介绍恒星、行星、卫星等常见天体的概念和特点。

举例说明,如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3、太阳系展示太阳系的图片或动画,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各行星的大小、距离太阳的远近等特征。

4、银河系讲解银河系的概念,介绍银河系的形状、大小和组成。

让学生了解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5、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从古至今,讲述人类探索宇宙的发展过程,如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空来推测天体的运行规律。

介绍现代人类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宇宙探索的成就,如发射卫星、探测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宇宙》教案
教学内容: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1—64页。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3、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4、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3、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4、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5、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6、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7、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2、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3、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问题:
出示浑天仪图片
提问:这个图片里的物体大家认识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

讲述:浑天仪是我国古代人民用来研究月球和其他星球的仪器,是东汉的张衡发明的,这表明5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用一些仪器来探索宇宙了,今天我们来看看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出示课题)
2、让学生围绕文本内容提出问题。

3、师目标导向,提出问题
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有什么关系?
4、明确问题,准备探究。

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一、探索望远镜
1、教师:人类探索宇宙少不了要用到望远镜,你知道有一些什么样的望远镜?
2、学生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望远镜,并作相关介绍。

(如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还可以补充介绍其他望远镜,如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轨道望远镜等)
3、讨论:了解了这么多的望远镜,你认为望远镜是怎样帮助天文学家提高探索宇宙的能力的?科学技术是怎样影响望远镜的发展的?
4、学生讨论交流。

二、宇宙探测器
1、教师:从地球上用望远镜观察宇宙,获得信息是很有限的,到太空中观测,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人类向太空中发射了许多宇宙探测器。

你们已经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现在各小组整理自己的资料,根据这些探测器的功能进行分类,然后把你们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告诉大家。

2、学生整理资料并交流。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宇宙探测器?它们都有什么用途?你认为探测宇宙组好的方法是什么?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做个火箭工程师
1、讲述:火箭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火药。

现在,人们用煤油或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力,将各种卫星、载人太空舱或太空探测器发射到太空中。

2、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万户”吗?能说说他的故事吗?
3、学生讲述万户的故事。

4、教师提出问题:古代的火箭曾以火药作为动力,你知道现在的火箭用什么做动力吗?
5、学生回答。

6、教师:现在我们用气球做实验来研究火箭的动力问题。

学生做气球实验。

7、观察思考:气球是靠什么力量前进的?
8、学生交流。

9、教师:火箭工作的原理是用了反冲力的原理,燃料在一个特制的燃烧室里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下喷出,火箭便向前飞去。

请同学们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火箭的飞行?你有什么办法让火箭飞的更直、更高?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里。

10、学生讨论交流。

11、教师:现在我们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火箭工程师,要成为真正的火箭工程师还需要学习很多,希望同学们努力!我们国家有许多为了祖国的火箭、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爷爷就是其中的一位,你知道他的故事吗?
12、学生交流。

13、教师:我们应该学习钱学森爷爷的哪些精神?
14、学生交流。

总结:
1、学生自我总结,编题练习
(1)学生互动出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出一些题来考一考你的同学吗?
(2)教师收集反馈,补充出练习题。

2、巡视检测,互动评价
教师出题,师生互动完成练习题(略)。

3、总结归纳,整理信息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