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的中医研究ppt课件
老年生理与病理特点(中年老年病学)

第一节 生理特点
脏腑生理机能的衰退是机体衰老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老年生理 的主要特点。老年人在脏腑、阴阳、气血、精神、形体外貌和动 作起居等方面的变化,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脏腑渐衰
人体阴阳气血之盛衰,形体百骸的壮羸,都取决于脏腑功能的强弱。人 的脏腑功能实际在老年到来之前就已开始衰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衰 退会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加重,最后终致脏腑薄脆。《灵枢.天年》指出: “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媵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 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 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堕,故好卧。七十岁,脾气 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 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肾藏精生髓、主水的功能与体内水液平衡、纳气协调呼吸及神志密 切相关。到了老年,随着肾气的虚衰,五脏六腑生化功能亦相继减 退,表现为生殖器官萎缩,性功能逐渐消失,精神疲惫,腰膝酸软, 记忆力减退,呼吸气短并随劳加重,步态不稳,牙齿稀疏脱落或易 于折断,牙根外露,毛发变白或枯槁不荣,耳聋失聪,眼睑浮肿, 目下如卧蚕,小便排出无力,夜尿频繁,大便秘结或滑泄等。若发 展至肾精枯竭,不能化生阴阳,濡养脏腑,即《灵枢天年》“九十岁, 肾气焦,四肢筋脉空虚”之时,则脏腑百脉空虚而天年将尽。
2.微邪即感
老年人形体虚羸,不耐寒温,正常气候的变化也可成为致病的 原因。《锦囊秘录》说:“虚为百病之由……正气弱者,虽即 微邪,亦得易袭,袭则必重,故最多病,病亦难痊。”故临床 每遇节气迭变之时,老年人患时令感冒、夏月中暑、秋冬喘咳 等病的发生率都明显高于青年人,而且患病之后常常由急转慢, 延久难愈。
中医药与老年病PPT课件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服用中药一定要谨慎,尤其是 老年人,一是要注意用药剂量要适宜,二是用药品 种要恰当。
老人气血虚弱,不能载药,若用重剂,常产生腹胀、少食、 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 60~69岁的老年人,中药用量应为成人的3/4,或取 《药典》标准剂量的最轻量为好;70~79岁的老年人, 用药量应为成人量的3/5;80~89岁老年人,用药量应 为成人量的1/2;9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仿小儿剂量投药。 特殊情况不拘此例。 若用保健药物,剂量应较治疗量轻,减少用药品种、次数 和时间,纠正那种用药越多保险系数越大、“好药”、 “贵药”对人有益无害的不正确观念。
对于如川乌、草乌、巴豆等剧毒药物,宜不用或慎用,以 免克伐脏腑,造成中毒,使正气难复。要尽量选择那些既 能治病,毒副作用又较小的药物,切忌急于求成。
老年人慢性病多,病情比较复杂,恢复须假以时日。所以 用药以丸散、颗粒剂、胶囊剂等较适合。用丸散等中成药 治病,不仅服用方便,而且可以持久。 对于那些“厌于药而喜于食”的老人,采用甘平无毒易食 的药物,制成药膳、点心、菜肴,也能收到良效。
人60岁以后进入老年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 人口已达1.26亿,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就达8600 万,分别占我国总人口的10%和7%,按国际通行 标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是世 界上老年人口大国。 实现“健康老龄化”,让老年人老有所为,发挥余 热,颐养天年,健康长寿,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促进四化建设等方面至关重要,也是中医药和祖国 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
老年期的典型特征就是“老”,即老化、衰老的意 思,而人的老化首先就是从生理方面开始的,这种 生理特征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上述的老年人的外观形 态上,还反映在人体内部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以及 身体各功能系统的变化上。
老年综合评估(中年老年病学)

三、高级日常生活能力
高级日常生活能力(advancedactivityofdailyliving,AADL)指老 年人高级功能的活动,包括参加社交、娱乐、职业活动等,是 反应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的指标之一。AADL目前暂无相关量 表可用,但可通过了解老年人一天的活动安排大致得知。一旦 发现老年人AADL下降,需要进一步做BADL和IADL的评估。
正常参考值:<12秒。在10~20秒之间,说明可独自做大部分活 动;在20~29秒之间,说明活动不稳定,具有较高的跌倒风险, 需要做跌倒风险的进一步评估;230秒,说明活动功能障碍。
2.5次起坐试验
(five—timessit—to—standtest)要求受试者双手交叉放于胸 前,从椅子(座高46cm)上站立并坐下5次,尽可能快且不用 手臂支撑。本试验反映下肢肌力与关节的活动能力。
第三节 平衡与步态评估
平衡与步态评估主要集中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上,包括移动、步 态和平衡等情况,以了解跌倒发生的风险。步态不稳定和跌倒在 老年人中很常见,每年有1/3的居家老年人和半数养老院老年人发 生跌倒,其中10%~25%后果严重。跌倒可导致骨折、软组织损 伤、脑损伤和死亡,是老年人慢性致残的第三大原因。
二、目的与意义
CGA的目的是能够及时识别和发现老年人所有现存的和潜在的 问题。除此外,CGA还有多种目标,如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需求 和费用、改善居住环境的适宜性、增加居家保健和社会服务的 利用度等。
三、对象
CGA的适宜对象是病情复杂(有许多慢性疾病、老年综合征、伴有 不同程度功能损害以及心理、社会问题)且有一定恢复潜力的虚弱 老年人。虚弱老年人一般是指:①大于75岁,有身心疾病的老年人; ②入住医疗、养老机构的老年人;③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老年人。 严重疾病(急危重症、疾病晚期、重度痴呆、日常生活完全依赖者) 或健康和相对健康的老年人不宜进行CGA,因为他们不能从中受益。 对于健康和较少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医疗的重点应该放在疾病预防 和健康促进,如改变生活行为、调整饮食、注射疫苗和疾病筛查等。
老年医学 ppt课件

24
老年病的特点(8)
25
过度用药问题Palyphaumacy
26
老年病特点(9)
27
全面了解老年人的疾病状况
28
全面了解老年人的功能状况
29
老年医学目的——维持最大功能独立性
30
老年综合评估(CGA)
是为了制定出便于对老年人实施治疗和长期管 理的综合性计划而进行的一个多维、多学科的 诊断过程
23
老年病的特点(7)
多种老年问题出现 1.褥疮 Pressure sores 2.深 静 脉 血 栓 Deep vein
thrombosis 3.肺 栓 塞 Pulmonary
embolism 4.便秘 Constpation 5.营 养 不 良 Malnutrition
insomnia 6.吸 入 性 肺 炎 Aspiration
10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老年人系数
1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26% 65岁以上人口占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以上人口的比
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 分点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超过1亿的国家,每年还以3.2% 的速度增长 预计到2018年,老年人口将约占总人口的1/6,2025年将 占1/5,2050年将占到1/3
2
主要参考资料
3
主要参考资料
4
第一讲:
从非内科角度看老年疾病
5
摘要
掌握内容:什么是“老年综合征”; 老年疾病的特点; 内科学与老年病学的区别, 为什么要进行老年综合评估。
老年综合征与常见病证(中年老年病学)

我国老龄化形势不容乐观,这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除了以疾病为主的临床治疗工作,更亟需开展GS评估和防治的 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将医疗工作的重心从疾病治疗扩大到影 响生活质量的症状防治,不仅能减少老年人疾病的发生和延长 寿命,而且能保护器官,提高生存质量,增加老年人群的生活 信心和尊严,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医疗资源,以更好地应对我 国老龄化的挑战。
第八章 老年综合征与常见病证
第一节 老年综合征概述
一、老年综合征的概念
老年综合征(geriatricsyndrome,GS)是由多种病理过程或多种诱 发因素导致的具有同一临床表现特点的老年病症。这种病症可严 重损害老年人的生活能力,明显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显著缩 短老年人的预期寿命。
老年综合征和传统医学综合征(traditionalmedicalsyndrome,TMS) 具有明显的不同。TMS是指由某种特定的病理过程而产生的多种 临床表现。概括地讲,前者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同一种临床表现, 后者是由一种疾病产生多个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
痴呆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是:
1.高龄
年龄是发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最重要的危 险因素,60岁以上人群年龄每增长5岁AD患病率就增加1倍。血 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
,VD)的患病率也与增龄有关,70~79岁的人群中VD患病率为 2.2%,80岁以上为16.3%,90岁以上高达48%。
明周之干《慎斋遗书》日:“见病医病,医家大忌。盖病有标 本,多有本病不见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 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惟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 本可识矣。”
运用中医学思想防治老年综合征,就是在全面收集老年人临床 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四诊合参,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 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出病机,反映出老年疾病发展过程 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本质。可见,老年综合征的中医防治仍 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和西医学疾病的复合诊断相比,老年综合 征的中医评估更加全面、深刻,更能揭示疾病的本质,因此具 有显著优势。
中医药在老年病治疗中的应用探索研究

中医药在老年病治疗中的应用探索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病的防治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老年病具有病程长、多脏器功能衰退、并发症多等特点,给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老年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在老年病治疗中的应用,为老年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老年病的特点及治疗难点老年病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从而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常见的老年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症、阿尔茨海默病等。
这些疾病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多病共存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等。
多种疾病相互影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2、症状不典型老年病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例如,老年人心肌梗死时可能没有明显的胸痛症状,而是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
3、病情复杂老年病的病情通常较为复杂,涉及多个脏器和系统的功能障碍。
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药物耐受性差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因此,在治疗老年病时,需要谨慎选择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二、中医药治疗老年病的理论基础中医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为老年病的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整体观念中医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治疗老年病时,不仅要关注局部的病变,还要从整体上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核心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病因、病机,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老年病患者,由于其病情复杂多变,辨证论治更能体现出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治未病思想“治未病”是中医药预防医学的重要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
中医老年病学概述(中年老年病学)

对这些理论和经验逬行系统整理,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加以提 高,形成独立而完善的学科体系,对于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促进中医老年病专业化医疗队伍的形成和技术的提高,实现联 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老年病医学教育与训练建议目标,丰 富和发展老年医学,提高人类寿命,具有不容忽视的社会意义 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20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能够预防和治疗的疾病越 来越多,特别是能够控制许多传染病后,人类死亡率大大降低, 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WHO公布的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末 世界人口平均寿命为45岁,20世纪80年代达到61岁,工业发达 国家则为72岁,且人类平均寿命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如果能 有效防治当前危害人类长寿的主要疾病如恶性肿瘤、循环系统 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人类平均寿命可望逐渐向天年靠近。
高度重视老年病的防治和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是解决老龄化社会 问题的主要举措。据WHO统计,19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 总数约为2.0亿;1975年为3.5亿;到2002年,贝U增加至6.3亿; 据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20.2亿。根据联合国确定的标准, 一国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即说明该国或地区进入老龄化行 列。
老年期疾病一般称老年病,是指人在老年期所罹患的、与衰老有 关并具有自身特点的疾病。它所包含的疾病非常广泛,大致可分 为三类:
一是在机体老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增龄性失能疾病,一般只在老年期发生,如阿尔 兹海默病、老年性白内障、老年肺气肿、前列腺肥大等;
二是发病与机体老化后抗病能力减低有关的疾病,多发生在老年期,也是老年常 见病、多发病,此类疾病虽亦发于青中年期,但与机体老化明显相关,随增龄发病 率逐渐增高,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脂血症、恶性肿瘤 等;
中医老年病学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随着20世纪60~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 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2021~ 2050年是人口加速老龄化阶段。
一些慢性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糖尿 病、脑血管病、老年性白内障、退行性骨关 节病及肿瘤患病率增加明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北京市约1/4的老年人因慢性病导致残疾,生 活需要照料。
20%的老年人生活需要不同程度的帮助,5% 的老年人日常生活完全需要依赖他人照料。 因慢性病导致死亡的占总死亡人数的75%, 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是脑血管病、心血管 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因的8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世界人口(2012)
2012年各国人口排名 (美国人口普查局)(200多个 国家与地区被分成六类十三级:) 人口超级大国 (1级) 1中国 13 6920 2232(中国大陆 13 3861 2968 ) 2印度 11 6607 9217 人口大国 (2-3级) 3美国 307,212,123 4印度尼西亚 240,271,522 5巴西 198,739,269 6巴基斯坦 176,242,949 7孟加拉国156,050,883 8尼日利亚 149,229,090 9俄罗斯 140,041,247 10日本 127,078,679 11墨西哥 111,211,789
老年人罹患慢性病比例增加,国外估计65岁 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16岁以下的11倍, 许多老年人一身兼患数种疾病,病情复杂, 病程冗长,愈而复发,致残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医学对老年病的治疗原则
+ 1.立足未病先防,贵在调和阴阳
+ 2.注意治养结合,务要细心耐心 + 3.论治重视补虚,区别气血阴阳 + 4.扶正宜用调补,做到补偏救弊
+ 5.祛邪慎用攻伐,择和温良为宜 + 6.区分标本缓急,制方主次分明 + 7.用药剂量宜少,保护脾胃功能 + 8.重视食疗调理,防衰必须固本
+ 宋代陈直《养老奉亲书》是我国最负盛名、
现存最早的中医防治老年病的专著。 主张 调摄精神、强调食养食疗、提倡四时养老、 重视起居。
明清时期
+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收录了许多具有抗老防
衰、益寿延年的中草药,如刺五加、胡麻、何首 乌、柏子仁等370余味,对中医治疗老年病做出了 重要贡献。
+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养生方面,认为
施以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
+ 方药有规律可循,针对病情加减灵
活。
+ 注重“治未病”,预防亚健康。
+ 不完全依赖现代医疗设备。
+ 中药副作用少,价格相对低廉,剂
型多样,可长期服用。
+ 注重综合治疗,利于老年患者全面
康复。
谢谢
“颐养功夫,寒暄保口,尤当加意于药饵之先”。 他提出中年以“阳明脉衰”为主,六十以后以 “肾虚”为主,故治疗多以调补脾肾为主。还提 出“久病入络”的理论,为老年病的治疗开拓了 活血化瘀的新途径。
老年病的中医临床特点
+ 阴阳失调、起病隐袭;
+ 多病相兼、病势缠绵; + 易感外邪、易生突变;
+ 正虚邪实、虚实夹杂。
先秦时期
我国就已经有了专门治疗老年人疾病 的医生。《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曰: 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 医。所谓“耳目痹医”,大概是由于 耳鸣、耳聋与眼花、目瞑等症状为老 年人常见,故称为老年人治病的医生 为“耳目痹医”,以示其专长。
《黄帝内经》从医学理论方面,对于老年界限、衰老过 程、早衰缘由、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摄生防病等诸 方面内容,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老年病的中医研究
+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病已成为临
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病。老年病 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传统医学在老年病上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
辩证论治,以及中药、ຫໍສະໝຸດ 灸、按摩、气功、 养生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在防治老年病和 延缓衰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医学对老年病的认识
老年病和老年病学虽然不是中医学的传统名 词概念,但就其研究内容而论,在中医理 论和临床实践中,却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其发展过程大体可概括为:起源于先秦, 形成于汉唐,发展于宋元,充实于明清, 又得到近、现代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从而 形成了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中医老年病学 的理论体系。
传统医学对老年病的治疗方法
+ 内治法:1.补益法 2.祛瘀法 3.化痰法
4.行气法 5.消导法 6.开窍法 7.固脱法
8.熄风法 9.泻下法 10.和解法
+ 外部治法:针法、灸法、按摩、刮痧、
拔罐、中药外用
中医药治疗老年病的优势
+ 确立整体观念,以人为本的思想
+ 强调辨证论证,针对发病不同阶段,
年龄界限:《灵枢·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中说: “人之肥瘦大小寒温,有老壮少小,别之奈何?伯高 对曰:人年五十已上为老”。把老的年龄界限定为50 岁以上。 + 衰老过程:《灵枢· 天年篇》云:“五十岁,肝气 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 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 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 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 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指出机体从40岁开始, 随着年龄的递增,脏腑、组织、器官逐渐衰老,每隔 10年,就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
早衰缘由:《素问· 上古天真论》记载:“余闻上 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 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 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故能 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 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 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示御神,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 也。”
东汉时期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所论 述的疾病,如中风、消渴、胸痹、 肺胀、心痛等均与老年病有关;所 载的病症、治则、方药,像瓜蒌薤 白汤、金匮肾气丸、真武汤等,至 今仍有指导临床的实际作用。
唐宋时期
+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
方》中有关老年养生和老年病防治问题的 论述颇多卓见,至今仍有较大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