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开题报告

(完整版)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开题报告
(完整版)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开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马庄镇芍药山小学课题组

2015、6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开题报告

费县马庄镇芍药山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日后乃至整个人生的学习、生活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当今的时代,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教学生会学习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而会不会学习往往取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学习习惯不好,则学生自觉性差,并随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消极被动,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的小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职责。

综上所述,我校确立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践研究,必将有其深远的研究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养成课堂教学中的听、说、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良好的的习惯。

(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

(3)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养成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4)自信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第一,国内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如《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张向葵、关文信著)等。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初中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

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第二,坚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的研究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组织、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进行的,师生的观念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我们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为导向,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课题研究。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对于创造性学习习惯的研究,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深入、广泛地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一整套能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序列。对于基本学习习惯的研究已从理论研究深入到实践操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培养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观念的逐渐更新,孩子们具有的良好学习习惯不应再只是基本习惯而已,而应该养成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创造性学习习惯,养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学习习惯。只有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革命。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以创新思维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个性化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即按照他们的个性特点去再塑他们个性化的学习习惯。

对此,我们认为,学习习惯培养的发展将越来越显现如下的趋势:第一,在培养内容上,除要完善一整套基本学习习惯培养系列,更要对创造性学习习惯进行深入扎实的研究.

第二,在培养方法上,在重视外部强化训练的同时更注重内部动因的激发,做到规范科学,突现个性。

第三,在学习习惯的评价方面,形成一套科学先进、操作简便的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评价反馈机制。

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研究课题,将随着时代的需要,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从而呈现出它的研价值.

1、观念问题: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如何一以贯之落到实处,必须从学生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抓起,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素质都没有,何谈素质教育?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以及有关行为习惯研究的理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水平为目标,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3、技术问题: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运用教育理论,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最终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实践操作技术。

4、实践问题: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目的之一。本课题研究致力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最终形成良好稳定持久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促进学校形成好学奋进的学风,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五、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学习习惯的界定: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倾向。

研究依据:有关学习习惯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支撑。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个体的认知因素,个性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次,个性因素中性格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条件,其中意志特征的影响特别明显。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基于上述的研究成果,我们在实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行为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以及教师、家长的巨大影响力,除了在共性要求之外,还必须关注孩子的个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此作为具体实施这一框架的科学支撑。

六、课题的实施原则

1、参与性原则

2、情感性原则

3、愉悦性原则

4、教学民主性原则

5、弘扬个性原则

6、及时反馈原则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

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

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

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

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四大方面,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首先必须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并分析影响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

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自我监控等发展性学习习惯。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拟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通过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

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

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

地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3、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通过实践通过实践的过程,

形成习惯研究的各方面要求与标准。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

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

果,撰写论文。

九、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4.12——2015.4)

主要工作是:

制订和修改研究方案,资料收集,学习理论。

研究阶段:(2015.4——2016.6)

主要工作是:

1、实验:针对本次课题的研究对本班学生实施研究方案。

2、在班级中课题的开展中,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适时的改进方案。

3、通过修改方案进行再实验,,及时写出阶段性的专题小结等。

总结阶段:(2016.7——2016.12)

主要工作是:

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结题申请报告、实验报告,整理并出刊教师论文集,有关本课题的典型教案资料,为进一步扩大实验研究的成果做好准备。

十、建立课题小组

组长:朱俊高王金宝

成员:翟大庆孙友存刘洋

十一、资料收集

1、个人购买或到图书馆查阅。

2、上网查找并加以参考

十二、预计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教师撰写论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