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下雨了
中班音乐教案下雨(3篇)

第1篇年级:中班教材来源:《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材》活动目标:1. 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学会演唱歌曲《下雨》。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3. 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活动准备:1. 教学课件《下雨》2. 音乐播放设备3. 音乐道具:雨伞、雨滴等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课件《下雨》,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感受雨天的氛围。
2.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天气吗?你们喜欢下雨吗?二、学习歌曲1. 教师播放歌曲《下雨》,让幼儿欣赏,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3. 教师带领幼儿跟唱歌曲,逐步提高速度。
三、音乐游戏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游戏“雨滴跳舞”,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2. 教师分发雨伞道具,让幼儿模仿下雨的场景,进行音乐表演。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带领幼儿再次演唱歌曲《下雨》,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是什么感觉的?五、活动总结1.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2.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听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延伸: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下雨场景。
2. 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与幼儿共同演唱歌曲《下雨》。
活动反思:本次音乐活动《下雨》旨在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学会演唱歌曲。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课件、音乐游戏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多有趣的音乐活动,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第2篇一、活动目标:1. 通过歌曲《下雨》,让幼儿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 让幼儿学会用动作表现歌曲,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学会歌曲《下雨》,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下雨了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节。
通过学习,让幼儿感知雨的节奏,学会用音乐表达天气变化,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雨的特点,感知雨的节奏,学会用音乐表达下雨的场景。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雨的节奏,并能用音乐表达出来。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雨伞、雨衣等。
2. 学具:小鼓、铃铛、沙锤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穿上雨衣,模拟下雨的场景,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邀请幼儿模仿下雨的声音,如淅淅沥沥、滴答滴答等。
2. 歌曲学习(10分钟)教师播放《下雨了》歌曲,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摇摆身体。
教师分段讲解歌曲,引导幼儿学会歌词和旋律。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让幼儿用打击乐器模仿雨的节奏。
教师示范,并指导幼儿正确演奏打击乐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合作演奏《下雨了》。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节奏错误。
5. 创作展示(10分钟)邀请幼儿用绘画、动作等方式,表达下雨的场景。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作,给予肯定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歌曲名《下雨了》。
2. 画出下雨的场景,标注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生活中的物品(如碗、筷子等)演奏《下雨了》。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其他天气变化,如晴天、阴天、雪天等,尝试用音乐表达这些天气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雨的节奏,并能用音乐表达出来。
2.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模拟下雨的场景,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中班音乐教案-下雨了

中班音乐教案:下雨了本节课是一堂中班音乐教案,以“下雨了”为主题,通过音乐活动帮助中班幼儿感受雨天的氛围,并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音乐活动,中班幼儿将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递,并体验雨天带来的美好和惬意。
教学目标:感受雨天的氛围。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递。
体验雨天带来的美好和惬意。
教学准备:与雨天相关的音乐。
音乐播放设备。
音乐活动的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中班幼儿们介绍今天的主题“下雨了”,让他们想象雨天的氛围和感受。
教师播放与雨天相关的音乐,引发幼儿们对雨天的联想和情感,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雨天的感受和想法。
2. 音乐欣赏:教师与中班幼儿们一起欣赏与雨天相关的音乐,让他们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雨天的氛围。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用肢体语言或声音来表达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并讨论音乐与雨天的关联。
3. 音乐表达:教师引导中班幼儿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雨天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音乐,让幼儿们用肢体语言或声音来表达对雨天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创作活动:教师组织中班幼儿们进行与雨天相关的创作活动,例如绘画、编写歌词等。
教师鼓励幼儿们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对雨天的想象和感受,并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教师与中班幼儿们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教师鼓励幼儿们继续感受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递,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享受雨天带来的美好和惬意。
通过音乐活动,中班幼儿将感受雨天的氛围,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他们将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递,并体验雨天带来的美好和惬意。
2024年中班音乐教案下雨了通用

2024年中班音乐教案下雨了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音乐乐园》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声音》中的第二节“下雨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雨的声音,学习用打击乐器模仿雨滴声;学唱歌曲《下雨了》,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雨的声音,能正确区分雨的大小和距离。
2. 学会用打击乐器模仿雨滴声,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 学唱歌曲《下雨了》,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模仿雨滴声,掌握歌曲的节奏。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下雨了》,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琴、音乐播放器、雨滴声录音、打击乐器(小鼓、铃铛等)。
学具:小鼓、铃铛、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雨滴声录音,引导幼儿关注雨的声音,讨论雨的大小和距离。
2. 认识雨的声音(5分钟)教师用打击乐器模仿雨滴声,让幼儿尝试用小鼓、铃铛等打击乐器模仿。
3. 学习歌曲《下雨了》(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注意节奏和音准,引导幼儿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挑选一位幼儿示范,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讲解节奏和乐器使用技巧。
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6. 音乐游戏(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培养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每组幼儿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下雨了》2. 歌曲节奏:X X X3. 打击乐器:小鼓、铃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下雨了》伴奏,录制小视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如风、雷电等,尝试用音乐表达出来。
组织家长参与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
3. 歌曲学习过程中的节奏和音准掌握。
中班音乐教案《下雨了》

中班音乐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认识雨天的各种声音,学会用简单的节奏和音调表达雨中的情景;学习歌曲《下雨了》,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歌词含义,能够配合动作表演歌曲。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雨天的自然现象,感知雨滴的声音和形态,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通过学习歌曲《下雨了》,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歌唱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调,以及动作的配合。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节奏和音调表达雨中的情景,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雨伞、雨衣、雨靴等。
学具:小鼓、沙锤、手摇铃等简单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穿着雨衣、雨靴,拿着雨伞,模拟下雨的场景,引导幼儿关注雨天的各种声音,让幼儿自由讨论雨天的感受。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下雨了》,让幼儿倾听并感受歌曲的节奏。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让幼儿跟随学唱。
(3)教师带领幼儿用简单的节奏和音调表达雨中的情景,如用小鼓模拟雨滴的声音。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歌曲中的典型节奏,通过举例讲解,让幼儿理解并掌握。
4. 随堂练习(5分钟)(1)分组进行节奏练习,每组选择一种乐器,用乐器模拟雨滴的声音。
(2)教师挑选部分幼儿进行歌唱表演,其他幼儿配合动作。
5. 动作表演(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下雨了》的动作,让幼儿边唱边跳,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让幼儿分组进行表演,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下雨了》2. 歌曲节奏:X X X | X X X |3. 歌词:下雨了,快回家,小兔子,蹦蹦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下雨天的画,并给画作配上歌曲《下雨了》。
2. 答案:略。
中班音乐教案:下雨了

中班音乐教案:下雨了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音乐活动,感受雨的声音,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欣赏。
2.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表现雨的声音,感受音乐的节奏。
三、教学准备1.音乐素材:《下雨了》歌曲、雨声录音。
2.教具:雨伞、雨衣、雨鞋、雨滴卡片。
3.环境布置:模拟下雨场景。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做雨滴操,让幼儿熟悉雨滴的动作。
(2)教师播放雨声录音,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雨的声音。
2.歌曲学唱(1)教师播放《下雨了》歌曲,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2)教师逐句教唱,引导幼儿学会歌曲。
(3)教师与幼儿一起合唱,巩固歌曲学唱。
3.肢体表现(1)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雨的声音,如拍手、跺脚等。
(2)教师示范,幼儿模仿,共同完成雨声表演。
4.团队协作(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一种天气(如晴天、阴天、雨天)。
(2)教师播放音乐,各小组根据音乐节奏,用肢体动作表现相应的天气。
(3)教师评价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5.游戏活动(1)教师发放雨滴卡片,让幼儿随机抽取,根据卡片上的数字,用肢体动作表现相应的雨滴数量。
(2)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按照雨滴卡片的提示,共同完成雨声表演。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天气变化,保护环境。
五、教学反思1.本次音乐活动,幼儿对雨的声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能够用肢体动作表现雨的声音,提高了音乐表现力。
3.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环境保护,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不足之处:在游戏活动中,部分幼儿对数字的认识不够,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评价1.评价幼儿对歌曲《下雨了》的学唱情况,是否能够独立演唱。
2.评价幼儿在肢体表现环节的表现,是否能够用动作表现雨的声音。
七、教学延伸1.让幼儿尝试创作关于下雨的歌曲或诗歌,提高幼儿的创作能力。
中班音乐教案:下雨了优秀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下雨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下雨了》,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培养幼儿的歌唱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歌曲,让幼儿了解下雨天的景象,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歌曲名称:《下雨了》2.歌词内容:下雨了,小雨点滴滴奥滴奥;小鸭子,嘎嘎奥嘎嘎奥;小猫咪,喵喵奥喵喵奥;小花猫,跳跳奥跳跳奥。
3.教学工具:音响、音乐CD、歌词卡片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小雨点”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2.歌曲学习教师播放歌曲《下雨了》,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出示歌词卡片,逐句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教师与幼儿一起唱歌曲,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教师邀请幼儿分组唱歌曲,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歌曲表演教师邀请幼儿进行歌曲表演,可以自由发挥,加入动作和表情。
教师对幼儿的表演进行点评,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4.歌曲创编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新的歌词,描述下雨天的其他景象。
教师与幼儿一起唱新编的歌曲,感受创编的乐趣。
5.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下雨了”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描绘下雨天的景象。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进行点评。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大自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自然?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歌曲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的歌唱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2.观察幼儿在歌曲表演和创编环节的创意和表现,评价幼儿的创新能力。
3.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歌曲《下雨了》让幼儿了解下雨天的景象,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歌唱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歌曲创编环节,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3.拓展活动环节,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幼儿园中班音乐下雨了教案

幼儿园中班音乐下雨了教案介绍这是一份适用于幼儿园中班的音乐下雨了教案。
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让幼儿们感受到下雨的氛围,并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让幼儿们了解下雨的声音和气氛•培养幼儿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幼儿们的合作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教学准备•CD播放器和下雨声音的音乐CD•模拟下雨的道具:铁片、纸张和龙头•雨伞和雨靴教学步骤1.集体活动–教师播放下雨声音的音乐CD,让幼儿们闭上眼睛,用身体动作模仿下雨的声音。
–教师与幼儿们一起讨论下雨的声音和气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制作下雨音乐器–将铁片放在纸张上,并用手指轻轻拨动铁片,模拟雨滴落下的声音。
教师示范并鼓励幼儿们尝试。
–使用龙头和纸张制作一个简易的雨滴音乐器。
教师引导幼儿们一起制作,并向他们解释如何使用这个音乐器。
3.雨伞舞蹈–教师发放雨伞和雨靴给每个幼儿,让他们穿上雨靴,打开雨伞。
–教师播放快节奏的音乐,引导幼儿们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动作。
4.音乐游戏–教师将幼儿们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发放一组雨滴音乐器。
–教师播放各种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幼儿们用雨滴音乐器模仿音乐的节奏。
–每个小组可以轮流表演他们的音乐,其他小组则观察和欣赏。
5.欣赏音乐–教师选择一首关于下雨的音乐,让幼儿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这首音乐。
–在音乐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想象。
结束语通过这堂有趣的音乐课,幼儿们不仅了解到下雨的声音和气氛,还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和表演,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希望这次音乐课给幼儿们带来了愉快的体验,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3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下雨了活动目标:
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夏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欢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了解天气预报,选择下雨天气开展此活动。
2、活动室内准备几把雨伞。
3、录音机,音乐《大雨小雨》磁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
老师:小朋友们听“轰隆隆,轰隆隆”是什么声音在响呀?让我们一起竖起
小耳朵仔细听。(引导幼儿知道轰隆隆的声音是打雷的声音,了解夏天来了,
有时也会雷雨。)
幼儿:是打雷声。
老师:那我们一起来模仿“轰隆隆,轰隆隆”。
幼儿和老师一起模仿。
老师:小朋友们好怕打雷吗?
幼儿:怕,一打雷我就会跑到妈妈那里去,不敢睡觉……2、和幼儿一起听
雨。
老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听听看,你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
的?引导幼儿用各种象声词来表达。
幼儿:(“哗啦啦”、“淅沥沥”、“沙沙沙”“哗啦哗啦”“滴答滴答”等)。老
师:我们一起学学看,看哪个小朋友学的最像。
2 / 3
幼儿一起模仿。
3、和幼儿一起看雨。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吗?幼儿:天上。
老师:那它们是怎么落下来的呢?
幼儿:随风飘下来的。
老师:它们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像什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
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用“雨点象什么”来表达。)
幼儿:一滴一滴的。
老师:雨点落在地上像什么?地上会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雨点落在地
上会溅起泡泡样的水花,积水中会有水纹等现象。)
老师:你们有没有注意,小草、小花、小树在雨里是什么样子的?雨后它
们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了解这些植物喝足了水会长得更好)
4、和幼儿一起玩雨。
老师:我们用小手接住雨看看,看雨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没有颜色,透明的。
老师:雨点落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幼儿:凉凉的,湿湿的,滑滑的
引导幼儿对雨水的颜色,形状触觉等有一定的认识。
老师:那现在,我们知道了,水师湿湿的,所以在和好朋友一起撑着雨伞
踩水花玩,不要把自己还有旁边的小朋友弄湿或淋湿了。
幼儿高兴地撑伞出去。
活动在音乐《大雨小雨》的声中结束活动。
3 / 3
家园共育:家长和幼儿一起在雨中体验下雨的感觉,感受雨中的喜悦。
日常生活:了解雨具。区域活动:画雨中的小花小草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