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精彩演讲: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合集下载

易中天畅谈中华文明:中华儿女都是陕西人

易中天畅谈中华文明:中华儿女都是陕西人

知名学者易中天做客西安交通大学,给陕西的大学生带来一场题为“中华文明根基”的公益讲座。

西部网讯(记者石永波)4月15日晚,知名学者易中天做客西安交通大学,给陕西的大学生和近两千名现场观众带来一场题为“中华文明根基”的公益讲座。

易中天谈到,“陕西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明在这里奠定了基础,从这里走向世界。

从文化角度讲,中华儿女都是陕西人。

”“中华儿女都是陕西人”易中天在开讲前,幽默的用陕西方言和大家打招呼。

“我也是西安人,我住在大差市。

”引得全场笑声不断。

他说他在武汉求学时,乘火车每次都会在西安停留,就住在大差市那块,也学会了不少西安本土方言。

在整个讲座中,易中天不时用方言来阐述道理,引起现场听众的共鸣。

“陕西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明在这里奠定了基础,中华文明从这里走向世界。

” 易中天说,“从文化角度讲,中华儿女都是陕西人。

”易中天表示,中华文明具有三个唯一性。

中华文明是第一代文明中唯一存留下来延续至今的;是存留至今的文明中,唯一没有信仰的;是没有信仰的文明中,唯一世界性的。

易中天给信仰下了一个新的定义,即对超脱自然超脱世俗之存在坚定不移的相信。

所以中华文明的特点是“有鬼神无崇拜,有崇拜无信仰。

”“以德治国始于周”对于革命的合理性,政权的合法性,易中天认为,以周公为代表的周人为回答了这个问题,即天下,中国,天命,革命。

易中天表示,很多著作都在说以德治国的理念始于商,但是,经过他的反复考证和研究,他认为,以德治国始于周。

在周以前,甲骨文的德字读“直”,是指用眼睛看路是笔直的,而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陈列的“何尊”铭文中,第一次在德的甲骨文写法中加入了心,意为除了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看。

而“何尊”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是中国西周早期一名何姓贵族所作的祭器,可谓“铜证如山”。

而且,“何尊”上的铭文也是“中国”一词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易中天认为,西周,奠定了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序、以乐致和理念,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价值观。

易中天在北京大学演讲

易中天在北京大学演讲

易中天在北京大学演讲23日下午,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北京大学演讲,题目为《楚汉三国与湖北》,实录如下:[易中天]: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很荣幸应湖北省委宣传部和湖北电视台的邀请,来到我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来做这个演讲,这次演讲主办方的题目是楚汉三国与湖北,我很能理解主办方的意图,他们觉得在这样一个世界瞩目的学府来进行演讲并讲学术性的东西,而我觉得来到北京大学我没有资格讲学术。

[14:00] [易中天]:以我浅薄的学识怎敢在北大讲学术,我更多想讲一些我个人的感受,我不是湖北人,我是湖南人。

但是我六岁就到了湖北,然后从六岁到十八岁我在湖北武汉度过我小学和中学的岁月。

到1978年我又以同等学历考取武汉大学读研究生,留校工作,又在湖北武汉工作了一段时间,所以对湖北对武汉这个地方略有所知。

有一些个人的感受。

今天我就想结合我个人的感受,谈谈湖北。

[14:03] [易中天]:那么按照我们主办方的意思,我当然应该从湖北的历史说起,湖北这个地方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在远古的时候,湖北这个地方就生活了一些氏族社会和部落时代的一些先民,这些先民按照中国通史的说法可能是远古的苗族。

而且很可能是和大禹作战从北方退到南方的人。

有可能是这样。

这个时候属于氏族和部落的时代。

[14:04] [易中天]:到了商代,湖北就形成了部落联盟,号称楚南。

周武王伐纣的时候,这个地方也参加了,立了战功,因此封了爵位,定居在丹阳,这个时候我猜测他们已经由部落联盟变成了部落国家,到了西周夷王的时候,楚人就强大起来了,强大到什么程度?他们组建了自己的独立主权国家,而且开始称王。

后来他又没有称了,但是已经开始称了。

[14:04] [易中天]:而且当时的楚王就说这样的话,他说我们就是蛮夷,我们为什么要按照中国当时所说的中国就是指中原地区了,就是华夏民族建立的中国就是中国,中央之国,我们为什么按中国的称号称我们,为什么他们封我们一个子爵我们就是子呢?这些爵位之上是王,子爵是第四等爵,他的意思就是说你不是说我们是蛮夷吗?我们就是蛮夷,我既然是我就不吃你这一套,这个时候楚就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到了春秋时期楚国就更加强大,居然问鼎中原,就是楚国的大臣到周天子那里,周那里有九鼎,就象征九州,九鼎就象征九州天下,中国的文化是民以食为天,谁掌握了食物谁就掌握了政权,所以我们这个政权是以鼎象征的,所以不要小看这个锅,九个鼎就是九州的政权都归我们了,那殷取代夏九鼎就归殷,楚王派使臣去周王那问这个鼎的大小、重量,周王的大臣说在德不在鼎,谁拥有天下在于有德,鼎的轻重是你们楚人可以问的吗?最后他成为霸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易中天北大演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1)

易中天北大演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1)

易中天北大演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1)易中天北大演讲: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演讲实录: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的“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什么叫中华的位置呢?就是指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历史地位、作用影响、责任担当。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位置是什么呢?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位置在哪里?第一世界。

此话怎讲?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第一世界呢?我们先得弄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文明?第二个问题,人类为什么要有文明?第三个问题,文明有什么特点。

我先讲一个故事,民国初年,大概在1912—1913年之间,四川广汉地区不太平,因为当时有一条交通枢纽,一个重要的交通干道叫川陕大道,从四川到陕西。

这是商旅非常多非常繁忙的一条大道。

但是在广汉路段出现了土匪,开始是小股的土匪,然后土匪越来越多,土匪拦路打劫,使得商人和行人感到生命和财产没有安全,惹不起,咱们躲得起。

商旅们开始绕道而行,川陕大道就冷落下来。

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土匪没有了经济收入。

于是从来互补往来的各股土匪召开了经济工作联席会议,会议做出了一个决定,组成土匪联盟,分段承包川陕大道广汉段,广汉的土匪张麻子承包一段,李麻子承包一段,王麻子承包一段,赵麻子承包一段,分段承包,统一收费,比如一条盐收五毛,背包袱的收一块,如果赶车的可以计价。

无论这个行人和商旅从哪个路段进入川陕大道广汉段,那么收了过路费的土匪要开一张收据,凭这张收据,商旅可以在广汉段任何土匪的路段畅行无阻。

其他土匪第一不得重复收费,第二不得改变收费价格,第三必须提供保护。

如果做不到这三条,商旅可以向土匪经济工作联席会议投诉。

然后由其他的土匪来整治这个不守规矩的土匪。

这是一个互利双赢的方案,我们知道民国初年兵荒马乱,所有人都没有安全感,你交五毛钱,你雇了保镖了。

而土匪们第一不用担风险,第二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皆大欢喜。

川陕公路修复了往日的繁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是文明来自野蛮。

易中天北大演讲

易中天北大演讲

一、天下梦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派出马戛尔尼勋爵率团来华。

表面的目的是为隆皇帝补寿,实际上真正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商,二是传教。

但是他们遇到了一个麻烦——皇帝坚持他们要行三跪九叩之礼。

马戛尔尼说:行礼没有问题,但是根据对等原则,中方必须派和他们特使同等官阶的大臣,向英王乔治三世的画像行三跪九叩之礼。

乾隆指示下属详加开导:中国是天朝大国,天子雍容大度,朕体恤洋人有打绑腿的习惯,恩准行跪拜礼时解开绑带,拜完了再穿上。

这次出访的结果是不欢而散。

那么为什么呢?为什么要坚持行三跪九叩大礼呢?原因是中国是“天朝”,天朝的天子“万民之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尔国国王来此亦要躬行此礼,何况你一大臣乎?从这里就看出当时的中国人,他们的中国观和世界观是统一的,只有一个天下,也只有一个天子。

这种中国观和世界观被鸦片战争无情的打碎了。

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里面一条规定,以后两国公文来往应称为“照会”。

这不是外交惯例么?那以前叫什么呢?以前叫“上谕”。

我就在想,他们当时是不是还要派一个太监,过来给外国使节们“下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尔等不远万里而来,十分辛劳,赐烤鸭一只,钦此——”。

(笑声)我们中国人是通过不平等条约学会了与别人平等交往,但接下来就是丧权辱国了。

有两件事给了当时的中国人强烈的刺激,一是甲午中日战争,我们居然被“倭寇”给打败了;二是巴黎和会。

甲午中日战争虽然屈辱,毕竟我们是战败了,可是一战我们是战胜国啊?巴黎和会上把国家分为三等,不同等级国家派的代表数量有差别,一等国五人,二等国三人,三等国两人。

我们以为自己当然是一等国了,派了五个代表过去,到那儿一打听才发现原来是三等国。

没办法,只好五个代表轮流开会。

我们连当时的巴西和比利时都不如,人家一开始也被划分到三等国,后来经过“努力争取”,变成了二等国。

这两件事给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太大。

他们告别了过去的“天下梦”,“中国梦”开始了。

易中天在《开讲啦》第95期的励志演讲稿分享PPT

易中天在《开讲啦》第95期的励志演讲稿分享PPT
易中天在《开讲啦 》第95期的励志演 讲稿分享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成长经历与感悟 • 成功秘诀与经验分享 • 面对困难与挑战的态度 • 对年轻人的建议与期望 • 结尾感言与互动环节
01
引言
节目背景与易中天介绍
《开讲啦》
一档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中国青年 电视公开课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开讲人 ,通过前沿的新知分享,以平实的角度和润物无声的方式传 递主流价值观。
易中天
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学者,厦门大学教授,曾登上央视《百 家讲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与“品三国”系列讲座而广 受欢迎。在《开讲啦》第95期节目中,他以“坚持与梦想” 为主题发表了励志演讲。
演讲主题及目的
演讲主题:坚持与梦想
演讲目的:通过分享个人经历与感悟,鼓励年轻人坚持追求梦想,面对困难与挑 战时保持积极心态和行动力。同时传递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价值观。
鼓励观众积极提问
最后,我鼓励在座的各位积极提问 ,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我们 在交流中共同成长,一起追求更加 美好的未来。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成功秘诀与经验分享
坚持不懈,追求卓越
持之以恒
成功的关键在于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才 能逐步接近成功。
追求卓越
不满足于平庸,始终追求更高的 标准和更好的表现,不断挑战自 我,实现自我超越。
善于观察,勇于创新
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身边 的机会和问题,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 的灵感。
寻求帮助,共同成长
寻求支持
当遇到困难时,不要孤军 奋战。可以向家人、朋友 或同事寻求支持和帮助, 共同解决问题。

易中天: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易中天: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易中天: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2013年11月27日,腾讯网十周年“中国说”思享会在北京举行。

著名学者易中天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主题演讲。

易中天指出,当前的天下大势是文明的冲突,其中最主要的冲突发生在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必须思考其他文明的优势与我们的不足。

他认为现代西方文明在当前占据优势的主要原因是具有普世的宗教信仰,而信仰的作用在于确定并延续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

与之相比,中华文明缺乏信仰,中国人的信仰普遍是实用主义的。

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中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而价值体系仍是陈旧的,因此,才出现了一系列道德败坏和价值虚无的问题。

所以中国的转型从根本上是文化或文明层面的转型。

以下为演讲实录:易中天:非常感谢骆新给我圆了场。

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的文明,但是,只有西方现代、伊斯兰和中华这三大文明是世界性的。

中华文明代表着第一代文明,伊斯兰文明代表着第二代文明,西方现代文明则代表着第三代文明。

现在最有影响力的是西方文明,比较弱势的是中华文明。

这让我想起《出师表》中所说的:“此诚危急危际存亡之秋也”。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人家有什么或者人家的优越性是什么;二是我们的问题或者不足是什么。

比较三大世界性文明,很清楚,西方现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都是有信仰的文明,当然西方现代文明不等于基督教文明。

我们知道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有一条特别重要的规定:国会不得立法建立国教。

但西方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基督教文明和新教文明的基础上的。

伊斯兰文明更不用说,这两个文明特点都是一神教,这和犹太教也是一样的。

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和犹太教文明是世界上三个最重要的一神教文明。

犹太人认为他们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正因为犹太教的这种信仰,导致即使犹太人失去了祖国,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他们仍然可以作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百家讲坛-易中天对话王立群

百家讲坛-易中天对话王立群

【百家讲坛】易中天对话王立群王立群在2006年初登《百家讲坛》,连续主讲了《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吕后系列。

他儒雅和厚重的讲史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2007年1月开始,《百家讲坛》又推出了王立群先生担纲主讲的大型系列节目——《王立群读〈史记〉》。

这个系列节目是《百家讲坛》2007年重点打造的节目,因此众多媒体预言今年将是“《史记》年”。

在本期节目中,特邀嘉宾易中天,以及自发赶来的王立群的热心粉丝“群众”,围绕着《史记》与王立群先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那么,王立群先生的历史观究竟是什么?他的一生究竟有着怎样不平凡的经历?王立群研究《史记》的独到之处究竟在哪里呢?易中天: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百家讲坛》。

今天是一期特别的节目,特别在什么地方呢?今天不是一位主讲人站在讲台上讲,今天是两位主讲人,来进行一次对话。

一个是我,《品三国》的易中天;还有一位,就是读《史记》的王立群。

大家知道,《史记》是一部著名的历史著作,王立群先生是河南大学文学院的教授。

老兄是学中文的吗?王立群:我学的是中国古代文学。

易:教的呢?王:教的,本科是教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硕士带的是古代文学,博士是带的中国古典文献学。

易:也就是说,你是学文学的,也是教文学的,现在来讲历史,你不觉得是公鸡下蛋吗?王:那不你先下在前面吗?易:我不但觉得我是公鸡下蛋,我是公鸡下鸭蛋。

你说今天把我整到这儿来,当一个貌似主持人的角色,不整个一个公鸡下鸭蛋吗?下就下吧,我就认了。

你呢?王:我也认了。

易:哦,你也认了。

那意思就是说下咱们的蛋,让人家说去吧!这么说来,我们两个还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因为我也是学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在也在《百家讲坛》讲历史。

我们都是公鸡中的“战斗机”啊!王:老公鸡。

易:打鸣吗?王:还打。

易:还打鸣。

*易中天先生开篇就妙趣横生,戏言王立群和自己都是学中文出身,开讲历史是公鸡下蛋,而且是公鸡中的“战斗机”。

那么,王立群先生是究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在《史记》两千多年的历史跨度中,他为什么要从汉武帝切入呢?王立群先生的历史观究竟是什么呢?王立群的历史观易:今天来了你的很多的Fans。

易中天中科大演讲:历史的底牌(可编辑修改word版)

易中天中科大演讲:历史的底牌(可编辑修改word版)

易中天中科大演讲:历史的底牌(完整版)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为什么三国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人都爱三国这段历史?”讲座的开始,易中天先生即对同学抛出的这个问题作了回答,并引出本次演讲内容。

这场名为《历史的底牌》的演讲长达两个小时,易中天将其分成了三个部分:“中华梦、中华根和中华魂”,逻辑关系十分缜密。

演讲中还穿插了不少小故事和亲身经历,形象生动,金句频出,赢得现场一阵阵欢笑和掌声。

易中天认为,现在正是中华民族最关键的时刻,“在这个时刻,我们有必要反观自己,发现自己,因为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知道自己往哪里去,也才知道我们该怎么办。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决定以5到8年的时间,撰写出版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只回答一个问题,或者说只弄清楚一句话,就是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

希望大家能陪我一起去揭开这张历史的底牌。


这个周末静下心来,一起来聆听这场精彩绝伦的演讲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中天精彩演讲: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易中天精彩演讲: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非常感谢骆新给我圆了场。

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的文明,但是,只有西方现代、伊斯兰和中华这三大文明是世界性的。

中华文明代表着第一代文明,伊斯兰文明代表着第二代文明,西方现代文明则代表着第三代文明。

现在最有影响力的是西方文明,比较弱势的是中华文明。

这让我想起《出师表》中所说的:“此诚危急危际存亡之秋也”。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人家有什么或者人家的优越性是什么;二是我们的问题或者不足是什么。

比较三大世界性文明,很清楚,西方现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都是有信仰的文明,当然西方现代文明不等于基督教文明。

我们知道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有一条特别重要的规定:国会不得立法建立国教。

但西方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基督教文明和新教文明的基础上的。

伊斯兰文明更不用说,这两个文明特点都是一神教,这和犹太教也是一样的。

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和犹太教文明是世界上三个最重要的一神教文明。

犹太人认为他们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正因为犹太教的这种信仰,导致即使犹太人失去了祖国,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他们仍然可以作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反,很多失去国家的民族随着
历史消亡了。

因此,我们可以把信仰算作是犹太教文明好的地方。

但不足之处是,它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只有我们犹太人才是上帝选民,其他人、其他民族很难成为上帝的选民,因此犹太教很难成为世界性宗教。

再来看伊斯兰教文明,它主要讲两个概念:一个是特慈,一个是普慈。

特慈是对一个群体,即穆斯林,独特的慈爱,而普慈则是对所有人慈爱。

现在看西方文明,西方文明讲“普世”,连“特”都没有了,而是普世的慈爱。

汉文明是没有信仰的文明。

中华文明或者准确地说汉文明是没有信仰、没有宗教的文明。

什么叫宗教?宗教是以信仰为中心的一整套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对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的坚定不移的相信。

比如相信某个科学真理,它是自然规律不能叫信仰;或者相信某一个道德信条,这是社会行为规范,也不能叫信仰。

按照这个标准核定,我们汉民族有信仰吗?没有。

第一,我们不存在超自然、超世俗的存在,我们没有创世神话。

或许我们的民族曾经有过,但后来没了。

例如,盘古是开天地的,不是创造天地的,因此他不能算作创世的神;而女娲是造人的,在她造人之前,黄土已然就有了,因此她也不是创造世界的神。

我们没有一个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我们没有创世神,就没有终极创造者,没有终极关怀,就没有彼岸概念,因此我们无信仰。

我们有没有信的东西?有,我们信神、信佛等等。

但我们这个民族对这些东西的相信是实用主义的,比如我以前在农村看到神龛里面供奉着的有观音菩萨、太上老君、
如来佛祖、土地公公、妈祖、自己的祖宗,除这些之外,还贴着一个纸条,上面写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多种信仰即无信仰,什么都信等于什么都不信。

我们有一句话叫“信则灵”,翻译过来是灵就信,不灵就不信。

有人说,某某庙你要拜一下,很灵的,诸如此类。

我们的崇拜是实用主义的,有那么多崇拜的对象,而且这些神灵各有各的分工。

基本上各种班子都齐了,这是常实用主义的崇拜。

这样的一种行为好意思叫信仰吗?
所以汉民族的文明特点是有鬼神无宗教,有崇拜无信仰。

这样一种特点从西周就开始产生了,因为西周为我们的文明奠定了一个基础: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立序,以乐致和。

我们的文明是这样的文化系统。

这样的文化系统虽然经历了从春秋到战国、秦汉的国家制度的变化,但有些东西没有变,例如家国一体没有变,祖宗崇拜不变。

既然是这样的系统,那么我们不可能产生对超自然、超世俗存在的坚定不移的信仰。

我们靠什么延续至今?
那么,我们是靠什么延续至今的呢?
实际上,一个民族或一种宗教,之所以有信仰的对象,说到底是为了要确保它的核心价值,比如独立、自由、平等,比如伊斯兰教说的至仁至慈。

正是为了要保证核心价值观能够实现,因此要借助神的名义说出来,这才是信仰的意义。

因此信仰核心价值不可或缺。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我赞成吴思先生的一个观点,从汉以后到辛亥革命,我们的核心价值是三纲五常,这是官民朝野的共识,到
了计划经济时代是阶级斗争,这也是官民朝野的共识。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我们进入了市场经济的阶段,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

从古代到民国,我们的经济基础一直没有大的变化,所以儒家伦理在民国时还有维持作用。

阶级斗争的价值和计划经济吻合。

现在进入市场经济阶段,我们没有了符合中国国情,既能够延续中华传统又适合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体系。

我们找不到这个东西。

结果是什么?中国的经济空前发展了,中国国家政治地位也提高了,但国民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却很抱歉,让人不敢恭维。

如此才有那么多作假的,才有三聚氰氨,才有苏丹红等等。

这个现状用一个话描述是“身强力壮,东张西望,钱包鼓鼓,六神无主”。

因此,我决定用五到八年时间独立撰写36卷本的《易中天中华史》,这个工作只要回答一个问题: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与选择。

我今天的发言内容是这套书的总序一部分,已经放在各位的袋子里。

谢谢各位!
看了“"易中天精彩演讲: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人还看了:
1.《开讲啦》易中天演讲:这是我的选择
2.《开讲啦》夏雨励志演讲视频:幸亏年轻!
3.易中天:这是我的选择
4.易中天语录大全
5.《开讲啦》姚明励志演讲:体育可以改变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