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水生生物学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海洋生物论文

海洋生物论文

作者:冯银惠学院:商学院班级:物流管理121班学号:12313907内容摘要:水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

它虽然没有脊椎,但身体却非常庞大,主要靠水的浮力支撑其巨大的身体。

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

水母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左右,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

水母的种类很多,我国大约有400种左右,常见的约有8种,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口冠海蜇等。

水母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我们常吃的海蜇也是水母的一种。

迄今全世界发现的桃花水母属仅有的11个物种中,有9种在我国发现并命名。

然而,有关国内所定种类的可靠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对国内桃花水母的分类、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研究现状和方向进行了探讨,为今后桃花水母的资源保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母、水母繁殖、桃花水母正文:一、水母(英文:J e l l y f i s h)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肉食动物。

在分类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已知道的约有200种。

水母一词广义也指具水母型(钟形或碟形)的刺胞动物,如水螅水母、管水母(包括僧帽水母)和不属钵水母纲的栉水母和海樽。

本纲的水母分为两型自由游泳水母及营固着生活的种类(以柄栖附于海草及其他物体上)。

营固着生活的形似水螅的种类构成十字水母目。

水母含有95%的水份,它们在运动之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远远望去,就好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水母具有再生的能力,水母如果遭受其他捕食者的攻击,而造成局部较轻微的受伤,如失去部份触手等,是可以再生的。

水母是一种低等的腔肠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

水母的近亲包括海葵及珊瑚,水母体可分为三个主要部份:一是圆圆的伞体;二是触手,上面布满刺细胞;三是口腕,捕食猎物。

特征:1)水母是腔肠动物,是一种古老的低等生物。

2)水母整体呈伞形,伞体下有带毒触手,它通过伞体的收缩运动来形成水流推动前进,速度很慢,依靠触手捕捉小鱼或小虾为生;3)水母通体含水,含水量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4)水母被称为“温柔杀手”,虽然它外表美丽无比,但是,它的触手是有剧毒的,每年都有很多人被水母蜇伤,如果不及时抢救,轻则瘫痪,重则生命垂危;如果被大型水母咬到,如北极霞水母(它的伞体直径可达2到5米),那是可以让人立刻毙命的(小型水母毒性一般较小)。

海洋生物学论文

海洋生物学论文

海洋生物学论文—浅谈海洋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内容摘要藻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主要谈谈藻类的贡献与危害.三分田地七分水,这是地球与陆地与水的比例.显然,水是占了优势.生活在水中的植物也随着水的优势而占优势.如果从水中植物的数量上和光合作用产量上看,它更是占绝对优势.水中的植物很多,有高等的、低等的,但主要是低等的藻类.藻类的家族很多,现知有十大家族(门)约1500~3600种,它们对自然界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带来了危害。

关键词:海洋藻类人类贡献危害海洋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藻类,是最简单的光合营养有机体。

藻类一般都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能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自身需要,-是能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原植体植物。

藻类在形态上是千差万别的,它们基本上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原植体植物。

藻类的生殖器官多数是单细胞,虽然有些高等藻类的生殖器官是多细胞的,但生殖器官中的每个细胞都直接参加生殖作用,形成孢子或配子,其外围也没有不孕细胞层包围。

它可以定义为:无胚、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藻类是低等植物中的一大类。

藻类种类多,分布广,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藻类可以分为海水藻类和淡水藻类。

严格意义上讲,它可以分为8个门类:蓝藻门,金藻们,硅藻门,甲藻门(其中包括隐藻),裸藻门,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后两门为海水藻类,如:裙带菜、紫菜、石花菜和海带等肉眼可见的较大的海洋藻类。

淡水中6个门的藻体需显微观察。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藻类作为食物、药材、饲料等。

藻类与工业、农业、水产、地质、水域环境保护、航天业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认识和研究藻类。

三分田地七分水,这是地球上陆地与水的比例。

显然,水是占了优势。

生活在水中的植物也随着水的优势而占优势。

如果从水中植物的数量上和光合作用产量上看,它更是占绝对优势。

水中的植物很多,有高等的、低等的,但主要是低等的藻类。

藻类的家族很多,现知有十大家族(门)约1500~3600种,它们对自然界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带来了危害和破坏。

关于海洋生物论文4200字_关于海洋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关于海洋生物论文4200字_关于海洋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关于海洋生物论文4200字_关于海洋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关于海洋生物论文4200字(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功能特性的研究现状论文摘要:随着人类对海洋的探究的不断深入,海洋中蕴藏着的多种对人类身体有益的功能性成分或生物活性物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海洋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并且具有良好的生产及科学应用价值,如今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

本文对海洋中不同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功能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究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至今已发现2000多种具有生理及药理作用的化合物。

近几年来,国内海洋药物研究获得了很多成果,根据有关数据表明,截至2017年共发现具备药物价值的生物700多种[1],其中很多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等作用,还有多种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生物活性物质被有效分离出来,同时实现了提纯处理,对具备较强作用和特殊功能的物质进行了人工改造、合成,以使其能为临床所用,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活性物质类型较多,包括生物碱类、多肽类、聚醚类等物质,其中具有较好研发潜力和市场应用前景的是多肽类物质[2]。

1肽类毒素功能分析海洋肽类毒素的相关研究也是目前生物研究的热点,肽类毒素是一种具有攻击性和防卫性的武器,海洋肽类毒素种类较多,一般来说,以神经毒素为主,该毒素经分离纯化后可用于抗癌、抗菌,经过提炼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可以说将该物质用于临床药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肽类毒素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有效性是比较高的,剂量小效果好,其分子量较小,可以使用生物工程技术实现批量化生产,目前市场上已研发了40多种肽类毒素,其中以海葵毒素最多。

1.1海葵肽类毒素海葵属于一种腔肠动物,广泛分布于热带及温带海域中,在海葵触手中有大量神经毒素、细胞毒素,通常海葵肽类毒素分子较小,分子质量低于5000k。

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离子通道作用,对人体神经系统和信息系统有较大影响,目前针对海葵肽类毒素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钠通道毒素,这种毒素能够与钠离子通道上的特异受体进行结合。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与保护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与保护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与保护水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生物在水环境中生存、繁殖、演化的过程和机理。

它是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保护的重点之一。

水生生物包括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如藻类、浮游生物、鱼类、贝类等。

由于水生生物受到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生生物学的研究水生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可以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多个层面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水生生物的形态、解剖、生理、生态、进化等方面。

1.形态与解剖水生生物的形态和解剖结构对其生存和繁殖具有关键性意义。

研究形态和解剖可以为我们了解水生生物的适应能力提供重要信息。

例如,鱼类的侧线系统可以帮助它们感知周围水域的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适应水生环境。

2.生理水生生物的生理过程包括代谢、呼吸、产生能量等,这些过程对其生存和繁殖都非常重要。

研究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水生生物的生存机理,同时还可以为水生生物的养殖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生态水生生物的生态可以从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多个层面进行研究。

研究生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生生物的生态位、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基本概念,同时还可以为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进化水生生物在环境中的进化过程对其生存和繁殖都有重要意义。

研究进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生生物的进化机理,也可以为水生生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生生物保护水生生物保护是指通过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监测和管理等方式,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维护生态平衡。

1.环境污染水生生物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尤为严重。

水体中的工业废水、农村生活污水和农药等污染物质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保护水生生物,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和减少各类污染物质的排放。

2.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生生物需要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水生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水生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水生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生物论文水生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讨潘宏博,姜佳枚,王丽卿,陈立婧,唐文乔(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摘要:水生生物学是农林院校及涉海高校的专业课,作者通过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设计、考核方式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情和创新能力,为我校水产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水生生物学;水产养殖;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83-02《水生生物学》是农林院校及涉海高校的核心课程,在我校上海海洋大学,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具有雄厚的教学基础和相关教学资源。

本课程开设广泛,几乎为水产与生命学院所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真正接触水产养殖/水生生物的第一门课程。

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我校水产创新人才的培养成功率。

但目前学生对这门课程普遍学习兴趣较低、学习主动性严重缺乏,多数处于应付考试的被动学习状态,这也间接导致了毕业生在水产领域从业意向逐年减少及考研深造数量一直不高。

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1)水生生物学涉及面广、内容繁多。

因避免内容同其他相关课程有较多重叠,理论课目前过于注重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而该内容又多以枯燥的讲授为主。

(2)实验课内容较古板,均为固定标本。

虽观察和生物绘图是生物学/水产类专业的基本功,但单纯的观察易加快学生的学习疲劳,降低学习兴趣。

(3)课程考核方式较单一。

(4)学生没有理解本课程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缺乏兴趣。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希望增加教学互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更喜欢用形象生动的视频资料学习,而非毫无生气的生物模式图;更喜欢团队合作的多媒体展示,而非传统的书面作业;此外,实验课上他们更爱动手探索,而非单纯按部就班。

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好理解和掌握水生生物学的知识。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物以及其生活环境的科学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水生生物学研究逐渐成为生态学、环境科学和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水生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水生生物分类学研究进展水生生物分类学是水生生物学的基础,它的研究内容包括水生生物的命名、分类、鉴定和分类密码学。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形态分类学已经与分子分类学相结合,加深了对水生生物分类关系的认识。

基于形态和基因相结合的综合分类学手段为水生生物的分类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全面的依据,提高了分类学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二、水生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水生生物生态学是水生生物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主要关注水生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水域中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水生生物的适应性、生活史、生殖行为、种群动态、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长期观测和实验研究,对水生生物的生态习性和适应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保护和管理水生生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水生生物保护研究进展水生生物保护是为了维护水生生物群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而开展的研究和保护行动。

近年来,对水生生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研究者通过保护区建设、种群保护、栖息地恢复等措施,成功保护了多个濒危水生生物物种,促进了水生生物的繁衍和演化。

同时,研究者也发现了一些潜在的保护难题,如环境污染、引入物种和气候变化等,这些问题对水生生物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水生生物资源利用研究进展水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水生生物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水生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药物资源,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的对象。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和资源管理措施,有效提高了水生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同时,研究者也注重研究水生生物的养殖技术和资源保护,为水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生生物学》课程开放互动式实验教学的探索

《水生生物学》课程开放互动式实验教学的探索

Ex l r to f O p n a d I t r o m un c t a h n o e o h p o a i n o e n n e c m ia e Te c i g M d n t e
Aq a i — i l g u s s u t b o o y Co r e c
s t. uis K e o ds: a uai — il g yw r q tc bo o y;o e nd i tr o p n a n ec mmun c t i ae;e p rme tlta h n x e i n a e c i g
开 放互 动式 教学模 式 现 已成 为高 校教学 方法 改 革 的一 项重要 内容 。这 种 模 式 是 以学 习者 为 中心 ,
充 分利 用灵 活多 样 的信 息 渠 道 和 先进 的教 学 手段 ,
是一种 广渠 道 、多元化 吸 收知识 的教 学模式 。它 能 从 教学 内容 到教 学方法 均 能营造 出学 生参 与教学 的 空 间 ,使学 生能 深刻领 会 和掌握 运用所 学知 识 ,鼓 励 学生 积极 参 与教学 过程 ,加强 师 生之 间的交 流及 反馈 。让 学生领 略克 服 困难协 同攻关 收获 成果 的喜 悦 ,从 而 最大 限度地 调动 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与参 与 意识 ,启迪 创新 思维 。
外数码 照 相 ,输 入计 算 机 ,利 用 Feh o epit ls 、Pw ron 制成 软件 ,实验 时用 电脑 投影 仪进 行演示 ,以弥 补
实验 品种 的不 足 ,丰富实 验教 学 的 内容 。
2 2 建立 水生 生物保 种 室 .
XU e Zh n,LU ih n Ka — o g,L N a I Xi

水生生物学水下生命的奇观

水生生物学水下生命的奇观

水生生物学水下生命的奇观水生生物学:水下生命的奇观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而生物学,是研究生命起源、生物组织发育和生命现象的科学。

将这两个学科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水生生物学——研究水下生物群落、生物生态以及水下生命现象的学科。

一、水中的生物多样性水生生物学研究的首要内容之一是探索水中的生物多样性。

水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从微观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鱼,无一不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多样性。

例如,在珊瑚礁上,我们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珊瑚、鱼类、海胆等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这些生物之间建立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形成了一个精密而独特的水下生态系统。

二、水下生命的适应能力水下生物群落的形成和维持离不开水下生物的适应能力。

水具有浮力和阻力,对于生物的生活和繁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适应水下环境,许多水生生物进化出了各种各样的适应特征。

例如,鱼类的鳞片和鳃尤其适合在水中生存和呼吸。

鳞片可以减少水的阻力,而鳃则能够将水中的氧气吸入体内。

三、水下生命的繁衍方式水生生物繁衍方式的独特性也是水下生命的奇观之一。

相比陆地生物,水生生物的繁殖方式更加多样且独特。

例如,珊瑚虫通过产卵来繁衍后代,并且形成了庞大的珊瑚礁。

另外,一些鱼类如鲫鱼和鲤鱼会选择在河流中产卵,利用水流帮助卵子受精和迁移。

这些繁衍方式不仅展示了水下生命的多样性,也对水下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水中的共生关系水生生物学研究还关注水中的共生关系。

共生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水中,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共生关系。

例如,水下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珊瑚和藻类之间建立了一种共生关系。

珊瑚为藻类提供养分和保护,而藻类则为珊瑚提供光合产物。

这种共生关系不仅对珊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也对整个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五、水下生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水生生物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水下生命的奇观,还可以为水下生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水生生物学》课程论文题目:维生素 C 在水产领域的研究进展姓名:文正勇院系:水产学院专业:水产养殖学年级: 2012级学号: 2012308110029授课教师:王春芳维生素C在水产领域的研究进展摘要: 维生素C是水产动物维持生理机能所必需的微量成分, 在部分水产动物体内可以合成, 近年来对其研究较多。

本文着重介绍维生素C 在水产动物在养殖过程中所发挥的生理作用及机制, 常见养殖品种所需维生素C的量及其缺乏症,及维生素C在饲料中的应用。

关键词: 维生素C 水产动物生理作用缺乏症研究进展Abstract:Vitamin C is a necessary trace components for aquatic animal to maintai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it can be compose in some Aquatic animal body, recent years have make a lot studies on i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mechanism and availability of vitamin Cto aquatic animal in the breeding process emphatically, the quantity demanded of vitamin C with commen varieties breeding and its deficiency disease. Last to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of Vitamin C of feed.Keyword: Vitamin C aquatic anim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 deficiency disease research progress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因其对坏血病有防治作用, 故又名左旋抗坏血酸。

大多数哺乳动物和禽类都能利用D- 葡萄糖合成足够数量的Vc,而大多数鱼虾缺乏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 不具备合成Vc 的能力。

自1965 年Kitamura 等首次通过实验证实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需要摄入Vc 之后[1][2],人们从营养、抗病、抗应激及繁殖等方面对水产动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就Vc在水产动物上的研究作一综述。

1 水产动物Vc的合成能力为了了解水产动物体内Vc的合成能力,日本学者池田等人在鲤鱼和狮鱼体内注射D-葡萄糖-1-14C和D-葡萄糖醛酸内酯-6-14C,经一段时间后,测定其内脏Vc含量,结果表明:鲤和鱼师鱼能用上述糖为原料合成Vc,但合成能力非常低,只有老鼠内脏含量的1/7。

大量的研究证明:在动物体内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是决定动物能否合成Vc的决定性酶。

水产动物体内是否存在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是判定动物能否合成Vc的关键[3]。

在湖鲟(Acipenserful-vescens)[4]、蓝色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as)[5]、金鱼[6,7]、淡水黄貂鱼(Potamotrygon sp.C)、南美肺鱼(Lepidosiren paradoxa)[3]体内发现存在L-古糖酸内酯氧化酶活性,并能够合成Vc。

Yamamoto等[6]和Thamase等[7]报道:鲤鱼合成Vc的场所为肝脏和肾脏,湖鲟[4]、淡水黄貂鱼、南美肺鱼[3]Vc的合成场所主要在后肾,而相当一部分水产动物则不能在体内合成Vc[1-3,8,9]。

其原因可能是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基因缺损所致[9,10]。

2Vc的生理作用及机制Vc 是鱼和虾类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与激素合成、矿物质吸收、新陈代谢有密切关系,并且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坏血病、保护微血管、促进伤口愈合。

Vc 在甲壳生长及蛋白质代谢中也起重要的作用。

2.1 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Vc 可脱氢成为脱氢抗坏血酸,在鱼体内脱氢抗坏血酸很容易被-SH 基还原成还原型L-抗坏血酸自成一个氧化还原体系。

Kanagu[11]等试验表明,Vc 缺乏将导致新陈代谢紊乱。

2.2 免疫增强作用Vc 能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机能提高抗病力。

其机制是Vc 对白细胞吞噬活性、抗体合成等都有激活作用。

艾庆辉等[12]研究表明,Vc 在一定范围内对体液免疫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过量或不足都将引起抑制作用。

Vc 还能提高水产动物的抗应激能力。

2.3 参与细胞间质的形成Vc 是脯氨酸羟基化酶的辅酶,有利于脯氨酸羟基化酶形成羟脯氨酸。

由于羟脯氮酸是胶原蛋白中含量较多的成分,因此Vc可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促进胶原组织如骨、结缔组织、软骨、壳等细胞间质的形成。

Soliman 等[13]的研究证明,当鱼虾摄人Vc不足时,胶原蛋白的合成减少,引起毛细血管脆性增加,通透性增大,皮下、肌肉、胃肠黏膜出血,表现出坏血病症状。

2.4 对水产动物的繁育性能的作用目前Vc影响鱼虾繁殖力的作用机制尚不是很清楚。

可能是在卵生成过程中或胚胎形成过程中由亲体传递给后代然后随着胶原的形成而消耗掉。

2.5 解毒作用大剂量的Vc 可缓解铅、砷、铜、苯及某些细菌毒素进人体内造成毒害。

其原理是Vc 是强还原剂。

能将体内的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变为还原型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与重金属离子结合而排出体外,保护了体内活性琉基而解毒。

2.6 参加体内其他代谢反应Vc 参与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酪氨酸代谢过程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

Vc 是维持体内许多羟化酶活性所必需的,并且参与脯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等的羟基化反应。

此外,Vc 还能促进肠道内铁的吸收。

Vc 在消化道内能还原高价铁(Fe3+)为低价铁(Fe2+),维持其还原状态,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和铁在鱼体内的转运和利用。

Vc还能与VE、Se 等营养成分协同作用,减轻水产动物体脂的过氧化作用。

3水产动物Vc的缺乏症一些水产动物因体内不能合成Vc,对Vc缺乏表现出明显的缺乏症。

Vc缺乏,虹鳟[14]出现食欲降低、采食量下降,同时引起斑点叉尾鱼回[15]、大西洋鲑[16]、幼草虾[17,18]、星丽鱼[19]生长受阻、饵料利用率下降;Vc缺乏导致乌鳢[20]疾病抵抗力下降,鲤鱼[10]、青甘鱼师[21]抗应激反应能力下降,斑点叉尾鱼回[22]、硬头鳟[14]、幼草虾[17]死亡率增加;Vc缺乏也引起幼海鲈[21]、斑点叉尾鱼回[15]、星丽鱼[23]、大西洋鲑[16]脊柱弯曲,硬头鳟(Sparus aurataL.)[14]、星丽鱼(Oscar Astrono-tus)[23]、大西洋鲑[16]内出血,鲤鱼[1,9,10]、幼海鲈[22]、红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19]、大西洋鲑[16]皮肤糜烂等。

Vc缺乏也引起机体组织发生病理改变。

表现为硬头鳟[14]、幼海鲈[22]肾肿大变形,对虾外骨骼下的结缔组织以及头胸甲、鳃、腹部和消化道上皮出现黑斑[24],硬头鳟[14]血管损害,幼海鲈[22]、星丽鱼[19]鳃上皮细胞外层畸形、星丽鱼肌纤维萎缩、谷胶原含量明显下降[19],幼海鲈线粒体融解等病理变化[22]。

组织抗坏血酸含量能够反应水产动物抗坏血酸营养状况,Vc缺乏引起一些组织Vc含量极显著下降。

肝脏的抗坏血酸含量在26μg/g以下引起斑点叉尾鱼回Vc缺乏[15]。

当肝脏[25]和肾脏[2]抗坏血酸含量低于20μg/g时,鲑科鱼类出现Vc缺乏症。

乌鳢的Vc缺乏症出现时肾脏Vc含量可高达100μg/g[26]。

因此,肝、肾等组织中的Vc含量可以作为Vc缺乏的标识指标。

4 Vc对水产动物必需的性4.1Vc是维持正常环境适应能力的必需物质添加Vc能够增强鱼类的应激能力[27],提高隆颈巨额鲷[28]、中国对虾[29]对缺氧的耐受力和青甘鱼师[21]对露空的耐受力以及减轻鲤鱼[30]的应激损伤。

4.2Vc是维持水产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必需营养物质添加Vc能够增强斑点叉尾鱼回[31]和虹鳟[32]的免疫力,提高中国对虾[29]体内细胞对病菌的吞噬能力。

4.3Vc是维持水产动物正常繁殖能力的必需营养物质Vc能够促进性腺和胚胎的发育[33],提高虹鳟[33,34]精子的数量和活动性、卵的受精率和胚胎存活率。

Vc缺乏将引起性腺发育受阻和卵的孵化率下降[35]。

5 水产动物Vc的需要量Vc是一些水产动物维持正常生长的必需营养物质。

研究水产动物Vc需要量通常是根据生长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

近30年,已确定了虹鳟[25]、大西洋鲑[36]、斑点叉尾鱼回[15]、罗非鱼[37]、红拟石首鱼[22]、星丽鱼[19]、条纹石鱼旨[38]、幼罗氏沼虾[39]、幼草虾[18]、幼对虾[40]、草鱼[41]和异育银鲫[42]Vc的需要量(见表1所示)。

从表1可知:水产动物Vc的需要量存在着很大差异,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产动物种类。

从表1看出,不同的品种,如虹鳟、斑点叉尾鱼回、幼罗氏沼虾、异育银鲫、草鱼、幼对虾Vc需要较高,大西洋鲑、罗非鱼、红拟石首鱼、星丽鱼、条纹石鱼旨、幼草虾需要量较低,可能是不同品种的水产动物Vc合成能力有差异所致。

表1 水产动物Vc的需要量动物需要量(mg/kg)资料来源不出现缺乏症最佳生长组织含量虹鳟20 100 Sato等,1978;佐滕守等,1982大西洋鲑10~20Sandnes,1992斑点叉尾鱼回25 200 300 Lim和Lovell, 1978; Murai 等,1978;Durve 和Lovell,1982罗非鱼50 Soliman等,1986红拟石首鱼15 Aguirre和Gatlin,1999星丽鱼25 Fracalossi 等,1998条纹石鱼旨22Sealey和Gatlin,1999幼罗氏沼虾104 D’Abramo,1994幼草虾26.7 40.8(肝胰)Hsu和Shiau,1998幼对虾209220(肝)210(酮体)Chen和Chang,1994异育银鲫200(肝)王道尊等,1996 草鱼600(肝) 胡志洲等,1988 第二,生长发育阶段。

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Vc的需要量不同,幼龄阶段需要量往往较高。

He[43]研究了同一生长阶段的虾幼苗的Vc需求量,发现重0.1 g的虾Vc需要量为120mg/kg 饵料,而0.5 g的虾需要量仅为41 mg/kg饵料,需要量随个体的增大而减少。

这也可能是不同阶段Vc合成能力和生长强度不一样所致。

第三,特殊的生理阶段,如繁殖将增加Vc的需要量。

摄食Vc缺乏饵料的虹鳟繁殖能力下降[44],添加Vc能够促进性腺的发育[45]、提高卵的受精卵和胚胎孵化率[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