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出口防火墙方案
防火墙+IPS解决方案

XX客户网络出口安全建议书2007-4-7XX客户网络现状及建议1.XX客户网络出口现状XX客户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xx客户网络平台已经搭建完毕,内部终端通过Internet出口连接外部网络,实时获取外部信息,企业业务通过网络出口进行,因此保证网络出口的安全至关重要,而现在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开放性和易受攻击性,决定了网络安全威胁的客观存在。
目前安全设施的空缺导致网络缺乏足够的安全防护。
2.XX客户网络出口安全建议建立公网出口完善的网络安全层次:图INTERNET出口完善的安全层次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OSI模型,网络通讯过程被分为7各层次,如果希望完善网络出口的安全层次,必须要对OSI网络通信模型的每一层进行覆盖,目前部署的防火墙其软硬件设计为工作在OSI模型的2-4层,为了完善网络出口安全层次,还需要部署入侵防御系统覆盖OSI网络通信模型的4-7层。
防火墙防火墙的作用是防止外部网络上的非授权用户访问内部网络,多数防火墙都可以有选择地保护一个或多个周边网络(也称为非军管区,DMZ)。
防火墙对访问外部网络的限制最低,对访问周边网络非军管区的限制次之,对访问内部网络的限制最高,可提供三个不同层次的安全组网模式。
只有有效充分的利用防火墙和安全政策才能保证受保护网络(信任网络)和非保护网络(不可信任网络)之间所有流量的安全有效控制,这样防火墙在抵御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攻击窃取的同时,还可控制内部网络用户是否可以合法的访问外部Internet,以及怎样借助防火墙提供的特性实施安全政策等。
防火墙保护网络的方法如下图所示,这种方法允许实施带外连接并安全接入互联网。
内部网络外部网络WWW 入侵检测服务器互联网互联网受保护服务器受保护客户机可信任区不可信任区周边网络DMZ 区服务器MAIL 服务器漏洞扫描服务器接入服务器连接路由器对外连接正常无法直接向内连接防火墙Internet网络中的防火墙应用在这种体系结构中,防火墙将形成受保护网络和不受保护网络之间的边界。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防护解决方案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防护解决方案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 (3)1.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4)1.2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现状 (4)1.3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 (4)第2章安全策略与法规遵从 (5)2.1 安全策略制定 (5)2.1.1 风险评估 (5)2.1.2 安全目标设定 (5)2.1.3 安全措施设计 (5)2.1.4 安全策略文档编写 (5)2.1.5 安全策略发布与培训 (5)2.2 法规遵从性评估 (5)2.2.1 法律法规梳理 (5)2.2.2 遵从性检查表制定 (5)2.2.3 遵从性评估 (6)2.2.4 不合规项整改 (6)2.3 安全合规性监控与优化 (6)2.3.1 合规性监控 (6)2.3.2 优化安全策略 (6)2.3.3 安全事件应对与处置 (6)2.3.4 持续改进 (6)第3章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6)3.1 安全组织架构 (6)3.1.1 设立网络安全领导小组 (6)3.1.2 设立网络安全管理部门 (6)3.1.3 设立网络安全技术支持团队 (7)3.1.4 设立网络安全培训与宣传部门 (7)3.2 安全风险管理 (7)3.2.1 安全风险评估 (7)3.2.2 安全风险控制 (7)3.2.3 安全风险监测 (7)3.2.4 安全风险应对 (7)3.3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7)3.3.1 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7)3.3.2 安全事件监测与预警 (7)3.3.3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 (8)3.3.4 安全事件应急演练 (8)3.3.5 安全事件应急资源保障 (8)第4章边界安全防护 (8)4.1 防火墙技术 (8)4.1.1 防火墙分类 (8)4.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9)4.2.1 入侵检测系统 (9)4.2.2 入侵防御系统 (9)4.3 虚拟专用网络(VPN) (9)4.3.1 VPN技术原理 (9)4.3.2 VPN应用场景 (9)第5章网络架构安全 (10)5.1 网络架构优化 (10)5.1.1 网络层次化设计 (10)5.1.2 冗余设计与负载均衡 (10)5.1.3 安全设备部署 (10)5.2 安全域划分 (10)5.2.1 安全域定义 (10)5.2.2 安全域隔离 (10)5.2.3 安全策略配置 (10)5.3 安全审计与监控 (11)5.3.1 安全审计 (11)5.3.2 流量监控 (11)5.3.3 行为监控 (11)5.3.4 安全事件响应 (11)第6章系统与应用安全 (11)6.1 系统安全加固 (11)6.1.1 操作系统安全 (11)6.1.2 网络设备安全 (11)6.2 应用程序安全 (12)6.2.1 安全开发 (12)6.2.2 应用程序安全测试 (12)6.3 数据库安全防护 (12)6.3.1 数据库安全配置 (12)6.3.2 数据库加密 (12)6.3.3 数据库审计 (12)第7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2)7.1 数据加密技术 (12)7.1.1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13)7.1.2 密钥管理 (13)7.2 数据脱敏与水印 (13)7.2.1 数据脱敏 (13)7.2.2 数据水印 (13)7.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3)7.3.1 数据备份策略 (13)7.3.2 数据恢复机制 (14)7.3.3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监控 (14)第8章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14)8.1.1 密码认证 (14)8.1.2 二维码认证 (14)8.1.3 动态口令认证 (14)8.1.4 生物识别认证 (14)8.2 访问控制策略 (14)8.2.1 自主访问控制(DAC) (14)8.2.2 强制访问控制(MAC) (15)8.2.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15)8.2.4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 (15)8.3 权限管理与审计 (15)8.3.1 权限管理 (15)8.3.2 审计 (15)第9章移动与云计算安全 (15)9.1 移动设备管理 (15)9.1.1 设备注册与认证 (15)9.1.2 设备加密与远程擦除 (16)9.1.3 设备使用规范与监控 (16)9.2 移动应用安全 (16)9.2.1 应用安全开发 (16)9.2.2 应用安全加固 (16)9.2.3 应用权限管理 (16)9.3 云计算安全防护 (16)9.3.1 云平台安全架构 (16)9.3.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6)9.3.3 云服务安全合规 (16)9.3.4 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 (17)第10章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7)10.1 安全意识培训 (17)10.1.1 培训目标 (17)10.1.2 培训内容 (17)10.1.3 培训方式 (17)10.2 安全技能培训 (17)10.2.1 培训目标 (17)10.2.2 培训内容 (17)10.2.3 培训方式 (18)10.3 安全文化建设与实践 (18)10.3.1 安全文化建设 (18)10.3.2 安全实践 (18)10.3.3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持续优化 (18)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1.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网络安全是保障金融行业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数据完整性和用户隐私的关键因素。
网络行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方案

网络行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方案 第一章 网络安全概述 ..................................................................................................................... 3 1.1 网络安全概念 ................................................................................................................... 3 1.2 网络安全重要性 ............................................................................................................... 3 1.3 网络安全发展趋势 ........................................................................................................... 4 第二章 信息安全政策法规 ............................................................................................................. 4 2.1 国家网络安全法律体系 ................................................................................................... 4 2.1.1 法律层面 ....................................................................................................................... 4 2.1.2 行政法规层面 ............................................................................................................... 4 2.1.3 部门规章层面 ............................................................................................................... 5 2.2 企业网络安全政策制定 ................................................................................................... 5 2.2.1 网络安全政策制定原则 ............................................................................................... 5 2.2.2 网络安全政策内容 ....................................................................................................... 5 2.3 信息安全合规性检查 ....................................................................................................... 5 2.3.1 合规性检查内容 ........................................................................................................... 5 2.3.2 合规性检查方法 ........................................................................................................... 6 第三章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 6 3.1 防火墙技术 ....................................................................................................................... 6 3.1.1 概述 ............................................................................................................................... 6 3.1.2 包过滤型防火墙 ........................................................................................................... 6 3.1.3 应用代理型防火墙 ....................................................................................................... 6 3.1.4 状态检测型防火墙 ....................................................................................................... 7 3.2 入侵检测与防护系统 ....................................................................................................... 7 3.2.1 概述 ............................................................................................................................... 7 3.2.2 入侵检测系统 ............................................................................................................... 7 3.2.3 入侵防护系统 ............................................................................................................... 7 3.2.4 IDS/IPS的部署策略 .................................................................................................... 7 3.3 虚拟专用网络 ................................................................................................................... 7 3.3.1 概述 ............................................................................................................................... 7 3.3.2 VPN技术的分类 ............................................................................................................ 7 3.3.3 IPsec VPN ..................................................................................................................... 7 3.3.4 SSL VPN ......................................................................................................................... 7 3.3.5 PPTP/L2TP VPN ............................................................................................................. 8 3.3.6 VPN的部署策略 ............................................................................................................ 8 第四章 信息加密与安全认证 ......................................................................................................... 8 4.1 加密算法概述 ................................................................................................................... 8 4.2 数字签名技术 ................................................................................................................... 8 4.3 身份认证与授权 ............................................................................................................... 9 第五章 数据安全保护 ..................................................................................................................... 9 5.1 数据备份与恢复 ............................................................................................................... 9 5.1.1 备份策略制定 ............................................................................................................... 9 5.1.2 备份存储管理 ............................................................................................................... 9
某互联网出口负载均衡和流量分析总体方案方针

xxx互联网出口负载均衡和流量分析项目方案巴州浩展网络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3月目录1项目背景 (3)2项目目标 (3)3项目原则 (3)4总体方案设计 (4)4.1现状分析 (4)4.2方案论证 (4)4.3总体方案 (5)5设计方案 (6)5.1技术关键点 (6)5.2方案设计 (7)6实施方案 (11)6.1设备安装调试 (11)6.2设备上架、加电测试 (11)6.3业务平滑迁移 (11)6.4链路跳接 (12)6.5策略调整、优化配置 (12)6.6设备关机 (12)7项目组织管理 (13)7.1项目实施总体布署 (13)7.2项目实施准备工作 (13)7.3项目实施关键步骤说明 (14)7.4项目文档管理 (15)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6)9应急预案 (16)10培训计划 (17)10.1F5培训内容 (17)10.2Allot 培训内容 (17)11附件 (19)11.1《F5-6400配置手册》 (19)11.2《Allot管理服务器配置手册》 (26)11.3《Allot-3040配置手册》 (28)11.4C3750G配置手册 (32)1项目背景目前xxx的互联网出口是电信、联通双线接入,办公网、公共信息网分别建有互联网出口系统;中石油互联网出口接入到办公网边界区域;用户群体庞大,约有3万终端。
油田中心机房现有油田办公网互联网出口负载均衡设备、流量整形设备,且各只有一台,没有备份,当出现软硬件问题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时将导致相关网络瘫痪。
通过本项目购置负载均衡设备和流量整形设备各1台,为互联网正常运行做好保障。
2项目目标根据油田互联网出口现状,设计原有的互联出口设备和新购的F5负载均衡、ALLOT流量整形设备的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进行油田互联网出口整体实施,包括原有设备和新购设备等的安装实施。
在原有的互联网出口系统基础上,使之更加稳定、安全、可靠。
3项目原则⏹先进性原则⏹可靠性原则⏹维护性原则⏹扩展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易用性原则4总体方案设计4.1现状分析办公网互联网出口设备有F5-6400、Allot-1010、ISG2000和边界路由器3750G,公共信息网互联网出口设备有F5-3400、QQSG和边界路由器3750G。
网络安全与防护策划方案

网络安全与防护策划方案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各种网络攻击、数据泄漏事件频频发生,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与损失。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安全与防护策划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个全面的网络安全与防护策划方案,旨在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一、网络安全评估与风险定级为了全面了解网络安全威胁和潜在风险,首先需要进行网络安全评估与风险定级。
通过对现有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措施和安全策略的评估,确定网络安全风险的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建立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是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控制网络流量,监测和拦截潜在的威胁。
建议采用一套先进可靠的防火墙系统,并配备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响应各类入侵行为。
三、加强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为了保护网络资源和用户信息,加强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措施是必要的。
可以采用双因素认证、强密码策略等手段,限制非授权人员的访问权限。
四、数据加密与备份数据加密是防止敏感数据泄露的有效手段之一。
可以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以应对数据丢失或损坏的风险。
五、网络安全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是提高整体网络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定期组织网络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使员工了解网络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从而减少内部安全威胁。
六、建立安全事件响应机制针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事件响应机制是必要的。
包括建立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流程,明确责任人员,迅速响应并隔离安全事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和风险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并阻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七、定期安全检测与演练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测和演练,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可以委托第三方安全机构进行安全检测,对系统和网络进行全面的渗透测试和漏洞扫描。
八、不断更新与改进网络安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新的网络威胁和安全技术层出不穷。
高校校园网出口解决方案最佳实践

高校校园网出口解决方案最佳实践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校园网已成为学校重要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之一。
在校园网建设中,高校需要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校园网的出口。
校园网出口的选择和解决方案对于整个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高校校园网出口的解决方案最佳实践。
校园网出口的重要性校园网出口是指校园网连接到互联网的关键节点。
选择一个合适的校园网出口方案对于校园网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首先,高校校园网的用户数量往往非常庞大,需要面对大量的网络流量。
如果校园网出口带宽不足或者性能不佳,会导致整个校园网的网络延迟增加,影响教学和学生的网络使用体验。
其次,高校校园网往往需要提供对外服务,例如教务系统、实验室预约系统等。
如果校园网出口不稳定或者容易受到攻击,可能导致这些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另外,高校校园网还需要提供对外服务的同时保证对内网络的安全。
校园网出口需要具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以保护校园网内部网络免受外部攻击和威胁。
校园网出口解决方案最佳实践针对高校校园网出口问题,以下是几个解决方案最佳实践:多线出口方案多线出口方案是指同时使用多个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出口。
这种方案可以提高校园网的带宽和可用性,减少单点故障的风险。
在实施多线出口方案时,可以使用BGP(边界网关协议)实现流量的负载均衡和失效转移。
通过配置适当的路由策略和控制,可以将流量平均分配到多个出口线路上,并在某个出口线路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其他正常的出口线路。
CDN加速方案CDN(内容分发网络)是一种通过将内容部署到全球分布式节点上,实现快速访问的技术。
CDN加速方案可以将校园网的常用内容(例如网页、图片、视频等)缓存在离用户较近的CDN节点上,减少从校园网出口到用户的带宽消耗和延迟。
同时,CDN还可以提供对网络攻击和恶意请求的防护,保障校园网的安全性。
安全设备配置校园网出口需要配置适当的安全设备,保护校园网免受外部攻击和威胁。
IDC出口链路改造实施方案

IDC出口链路改造实施方案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已成为企业重要的信息枢纽,承载着企业的关键业务数据和应用服务。
而数据中心出口链路则连接着数据中心与互联网,是数据中心对外提供服务的重要通道。
然而,随着企业业务的扩张和数据流量的不断增长,原有的数据中心出口链路架构已无法满足业务需求。
为此,本方案将对现有的数据中心出口链路进行改造,以提高链路的性能和可靠性,实现企业网络的高速和稳定。
二、改造目标1.提高链路带宽:原有出口链路带宽已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本次改造将提高链路带宽,以支撑更高的数据流量传输。
2.提高链路可靠性:原有出口链路存在单点故障风险,本次改造将增加链路冗余,提高链路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3.支持多种服务:原有出口链路只能支持基础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本次改造将提供更多种类的边界接入和服务,满足企业不同的业务需求。
4.降低链路延迟:原有出口链路的延迟较高,影响用户体验,本次改造将通过优化链路路径以减少延迟,提高服务质量。
三、改造方案1.增加链路带宽:通过增加出口链路的带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
选择高品质的ISP供应商,采用双线或多线接入技术,并对链路进行带宽调整和路由优化,以保障链路的高速稳定运行。
2.增加链路冗余:在链路中增加冗余设备,如备份防火墙、备份路由器等,以实现链路冗余,提高链路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采用VRRP(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等技术,实现链路的自动切换,以应对链路出现故障的情况。
4.优化链路路径:通过选择更合适的出口节点和优化路由策略,减少链路的传输延迟。
可以与ISP合作,协商建立私有互联专线,提供更低延迟和更稳定的链路服务。
5.安全加固:在出口链路中增加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等,以保护数据中心和用户的信息安全。
6.管理与监控:建立有效的出口链路管理和监控体系,对链路的性能和可用性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链路故障和异常情况。
四、实施步骤1.评估现有链路情况:对现有的出口链路进行评估,了解其性能、容量和安全风险,明确改造目标和需求。
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评估与提升方案

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评估与提升方案第1章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概述 (4)1.1 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4)1.2 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4)1.3 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评估的目的与意义 (4)第2章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5)2.1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框架 (5)2.1.1 物理安全 (5)2.1.2 网络安全 (5)2.1.3 主机安全 (5)2.1.4 应用安全 (6)2.1.5 数据安全 (6)2.1.6 应急响应 (6)2.2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体系 (6)2.2.1 防火墙技术 (6)2.2.2 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 (6)2.2.3 虚拟专用网络技术 (7)2.2.4 安全审计技术 (7)2.2.5 数据加密与保护技术 (7)2.3 网络安全防护管理体系 (7)2.3.1 安全策略制定 (7)2.3.2 安全组织建设 (7)2.3.3 安全制度与流程 (7)2.3.4 安全运维管理 (7)2.3.5 安全风险管理 (7)2.3.6 安全合规性评估 (8)第3章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8)3.1 网络安全风险识别 (8)3.1.1 硬件设备风险 (8)3.1.2 软件风险 (8)3.1.3 数据风险 (8)3.1.4 网络风险 (8)3.2 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8)3.2.1 风险来源分析 (9)3.2.2 风险影响分析 (9)3.2.3 风险概率分析 (9)3.3 网络安全风险量化评估 (9)3.3.1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9)3.3.2 确定评估方法 (9)3.3.3 评估结果分析 (9)4.1 安全防护能力评估方法 (9)4.1.1 文献调研 (9)4.1.2 案例分析 (9)4.1.3 专家访谈 (10)4.1.4 指标量化 (10)4.2 安全防护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0)4.2.1 管理层面 (10)4.2.2 技术层面 (10)4.2.3 运营层面 (10)4.3 安全防护能力评估流程 (10)4.3.1 确定评估目标 (11)4.3.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1)4.3.3 制定评估方法和标准 (11)4.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11)4.3.5 评估结果输出 (11)4.3.6 持续改进 (11)第5章网络安全技术防护能力提升 (11)5.1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1)5.1.1 防火墙技术优化 (11)5.1.2 入侵检测系统部署 (11)5.2 虚拟专用网络(VPN) (12)5.2.1 VPN技术选型 (12)5.2.2 VPN安全策略 (12)5.3 数据加密与身份认证技术 (12)5.3.1 数据加密技术 (12)5.3.2 身份认证技术 (12)5.4 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 (12)5.4.1 安全审计策略 (12)5.4.2 日志分析技术 (13)第6章网络安全漏洞防护能力提升 (13)6.1 漏洞扫描与评估 (13)6.1.1 定期开展漏洞扫描 (13)6.1.2 漏洞评估与分析 (13)6.1.3 漏洞跟踪与闭环管理 (13)6.2 安全补丁管理 (13)6.2.1 安全补丁更新策略 (13)6.2.2 安全补丁测试与部署 (13)6.2.3 补丁更新监控与审计 (14)6.3 安全编码与开发 (14)6.3.1 安全编码规范 (14)6.3.2 安全开发培训与考核 (14)6.3.3 代码审计与安全测试 (14)6.3.4 安全开发工具与平台 (14)7.1 安全运维管理体系构建 (14)7.1.1 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14)7.1.2 安全运维政策与规范 (14)7.1.3 安全运维人员培训与认证 (14)7.2 安全运维工具与平台 (15)7.2.1 运维工具的选择与部署 (15)7.2.2 安全运维平台建设 (15)7.2.3 安全运维平台的功能与功能优化 (15)7.3 安全运维流程与监控 (15)7.3.1 安全运维流程制定 (15)7.3.2 安全运维监控体系建设 (15)7.3.3 安全运维数据分析与报告 (15)7.3.4 安全运维持续改进 (15)第8章安全意识与人才培养 (15)8.1 安全意识教育 (15)8.1.1 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15)8.1.2 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 (16)8.1.3 安全意识教育的实施 (16)8.2 安全培训与认证 (16)8.2.1 安全培训 (16)8.2.2 安全认证 (16)8.3 安全人才队伍建设 (16)8.3.1 人才选拔与培养 (17)8.3.2 人才激励与留存 (17)8.3.3 人才引进与合作 (17)第9章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优化 (17)9.1 安全策略制定与更新 (17)9.1.1 策略制定原则 (17)9.1.2 策略制定流程 (17)9.1.3 策略更新机制 (17)9.2 安全策略执行与监督 (18)9.2.1 策略执行 (18)9.2.2 策略监督 (18)9.3 安全策略评估与改进 (18)9.3.1 评估方法 (18)9.3.2 改进措施 (18)第10章案例分析与未来发展 (18)10.1 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案例分析 (18)10.1.1 某知名社交媒体数据泄露事件 (18)10.1.2 某大型电商平台网络攻击事件 (19)10.1.3 某即时通讯软件安全漏洞问题 (19)10.2 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升的挑战与趋势 (19)10.2.1 挑战 (19)10.2.2 趋势 (19)10.3 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防护的未来发展建议 (19)10.3.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19)10.3.2 增强企业安全防护意识,提升防护能力 (19)10.3.3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与创新 (19)10.3.4 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构建专业团队 (20)10.3.5 强化用户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 (20)第1章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概述1.1 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行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指标
指标要求
性能要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吞吐量≥10Gbps,并发连接数≥220万,新建连接数≥15万;IPSec VPN接入隧道数≥1000,IPSec VPN加密速度≥450Mbps;硬件指标:2U,不少于1T存储,双电源;配置≥10个千兆电口,≥4个千兆光口;防火墙具备入侵防御和网关防病毒功能模块;
产品联动
支持与安全态势感知产品实现联动,防火墙支持以标准syslog形式上传到态势感知平台,供态势感知系统进行深度关联分析并对恶意威胁实现联动封锁;支持直接从安全态势感知产品上直接下发应用控制策略到防火墙。
入侵防护功能
★设备具备独立的入侵防护漏洞规则特征库,特征总数在7400条以上;
支持对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漏洞攻击防护,支持XSS攻击、SQL注入等WEB攻击行为进行有效防护;
支持对常见应用服务(HTTP、FTP、SSH、SMTP、IMAP、POP3、 RDP、Rlogin、SMB、Telnet、Weblogic、VNC)和数据库软件(MySQL、Oracle、MSSQL)的口令暴力破解防护功能;
★访问控制规则支持基于源/目的IP,源端口,源/目的区域,用户(组),应用/服务类型,时间组的细化控制方式,支持长连接功能并可以配置连接时长;
访问控制规则支持失效规则识别,如规则内容存在冲突、规则生效时间过期、规则长时间未有匹配等情况;
支持添加访问控制策略时对象直接引用防火墙识别的资产信息。
※访问控制规则支持模拟策略匹配,输入源目的IP、端口、协议五元组信息,模拟策略匹配方式,给出最可能的匹配结果,方便排查故障,或环境部署前的调试;
支持SMB v1/v2协议传输的文件杀毒,支持非PE文件的杀毒,支持压缩文件查杀
★支持从多维度聚合分析主机的中毒情况并在界面展示,如威胁情报,夜间外联,攻击链条等
安全可视化
支持基于业务安全和用户安全维度的风险展示;
支持安全运营中心功能,可以对全网所有的服务器和主机的威胁进行全面评估,管理员通过一键便可完成对服务器和主机的资产更新识别、脆弱性评估、策略动作的合理化监测、当前服务器和用户的保护状态、当前的服务器和主机的风险状态及需要管理员待办的紧急事项等,可以自动化直观的展示最终的风险;
支持针对SMTP、POP3、IMAP邮件协议的内容检测,如邮件附件病毒检测、邮件内容恶意链接检测,邮件账号撞库攻击检测等,并给出恶意邮件的提示,支持根据邮件附件类型进行文件过滤;
支持采用无特征AI检测技术对恶意勒索病毒及挖矿病毒等热点病毒进行检测;
支持识别管控的应用类型超过1200种,应用识别规则总数超过3000条;
支持间谍软件、后门、蠕虫等恶意软件防护;
支持同访问控制规则进行联动,可以针对检测到的攻击源IP进行联动封锁,支持自定义封锁时间;
内容安全
支持URL过滤,支持GET,POST请求过滤和HTTPS网站过滤;
支持文件过滤,文件上传和下载方向过滤,支持多种文件类型,如avi、mp3、php、jpg、imap、pop3、mdf、pdf、文件驱动、核心驱动等并可支持用户自定义;
路由支持
支持RIPv1/v2,OSPFv2/v3,BGP等动态路由协议;
支持多链路出站负载,支持基于源/目的IP、源/目的端口、协议、ISP、应用类型来进行选路的策略路由选路功能;
基础功能
支持IPv4/v6 NAT地址转换,支持源地址转换,目的地址转换和双向地址转换,支持针对源IP、目的IP和双向IP连接数控制;支持NAT64、NAT46 地址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