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帮帮帮(沪科版)

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目标梳理知识梳理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猜想与假设物体的发声似乎与振动有关。
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实验器材:泡沫塑料小球、扬声器、音叉、水盆(适量水)。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将泡沫塑料小球放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播放音乐,会看到①。
(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②。
(3)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声音停止。
5.分析与论证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1)声音是由物体③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④。
6.评估(1)扬声器播放音乐时,音量要适度,不要太响或太弱。
太响,纸屑可能跳出扬声器外;太弱,纸屑可能不跳动。
(2)音叉敲击的力量要适度,力量太小,溅起水花不明显。
7.交流与合作(1)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是什么?⑤。
把不易直接看出的振动转换成跳动的泡沫塑料小球和飞溅的水花。
(2)是不是只有固体振动才能发声,液体、气体呢?液体和气体振动也能发声,例如潺潺的流水声,笛声、萧声。
①不断地跳动②水花飞溅③振动④停止⑤转换法二、声音的传播1.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耳朵的?2.猜想与假设声音是通过空气等介质传入我们耳朵的。
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1)实验器材:音乐芯片、玻璃罩、抽气机。
(2)实验装置: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在玻璃罩内放置一个音乐芯片,当玻璃罩内有⑥时,能听到音乐声。
(2)用抽气机不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不断⑦。
(3)推理:假若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让玻璃罩内变成⑧,我们听不到音乐芯片的声音。
5.分析与论证通过实验和推理可知:声音可以在⑨中传播,但不能在⑩中传播。
6.评估多次实验,得到普遍性规律。
实验操作时,熟悉使用抽气机,避免器材损坏。
7.交流与合作(1)结论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吗?不是,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⑪而得出的结论。
(2)为什么音乐芯片用细线挂着?如果把音乐芯片直接放在玻璃罩内,芯片发出的音乐声会引起玻璃罩振动,声音通过固体(玻璃)传播,这样即使玻璃罩抽成真空,也会听到微弱的声音,影响实验效果。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集体备课记录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集体备课记录1. 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其实,声音的传播是一个有趣的过程,我们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体验。
简单来说,声音的传播就像是把一个石头丢进水里,水面上会出现一个个的波纹,这些波纹会逐渐向四周扩散。
声音传播的过程也有点类似。
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怎么来的呢?声音其实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比如,当你敲击桌子时,桌子就会发生振动,这些振动会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
这些振动的波动通过空气传递到你耳朵里,最后变成我们听到的声音。
就像是你对着水面扔石头,水面上会有波纹一样,声音也会在空气中形成一种“波纹”来传播。
1.2 声音的传播媒介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是最常见的。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太空中喊叫,虽然你的嘴巴在动,但声音根本无法传递,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来传递声音。
这就是声音传播的媒介问题。
在水下,声音传播的速度会比空气中快,因为水密度更大,能够更好地传递振动。
2.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传播有几个主要的方式。
可以说,声音的传播是个“多面手”,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和环境传播。
2.1 纵波传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方式叫做纵波。
简单说,就是声音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是一样的。
当你说话时,空气分子会前后振动,把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
就像你挤压一根弹簧,它会沿着弹簧的方向把力传递下去。
2.2 通过固体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更快,因为固体的分子之间比较紧密,振动更容易传递。
比如你用耳朵贴在墙上,别人从另一边说话时,你会听得更清楚。
这是因为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3. 声音传播的特点声音传播有它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让声音的传递变得丰富多彩。
3.1 声音的速度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空气中的声音速度约为340米每秒,而在水中大约是1500米每秒,在固体中,速度可以达到几千米每秒。
听到雷声的那一刻,通常是在看到闪电之后,因为光速比声音快得多。
这个现象就像是“光先照,雷声后到”。
初中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声现象晨禾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1产生声音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振动可以发声,液体、气体振动也可以发声。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2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声音在传播时需要通过介质传递声波。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慢,而且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如果在25℃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6m/s。
特殊:软木500m/s。
声音进入橡胶速度会变慢。
声音其实就是震动,而橡胶本身有弹性还有一定的强度,会吸收声音震动的动能,也即阻尼大,所以变慢了。
例题: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组建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小C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D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放生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有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3、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钢铁总声音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图1 C、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播声音。
D、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的结果5、小强在暑假跟爸爸到峨眉山旅游,在一座古寺院里,有一座小亭子,亭子里挂了一口钟,善于观察的小强用重锤敲响古钟后发现,停止对钟得敲击之后,大钟任“余音未止”,其中的主要原因是()A、这是钟声在寺庙原子里的回声B、敲击之后,大钟任然继续振动C、大钟停止后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在大脑神经中“暂留”现象4、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此时的发声体是()A、风B、空气C、树叶D、以上都是5、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产生这种声音振动的是()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6、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吉他琴弦
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1、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感受一
下吧。
比较法
2、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一把直尺,一根橡皮筋,
大家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归纳法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早期机械唱片表面
问题:音叉发声时振动了吗?你如何知道?
小结
声 音 的 产 生 和 传 播
产生
振动
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传播 以类似水波的形式 声速
枪响他便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出去。请你帮他计算,
当他起跑时,终点处裁判手里的秒表显示已经过了
多长的时间?
答案:假设当时的气温是15℃左右,则秒表
显示已经过了约0.29s,他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
阅读课本P30第二段,了解回声相关知识,完成 P31第4、5题。
科学世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骨传导、双耳效应)
我们用转换法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间接表 现出来。 (把音叉的振动放大)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液体和固体是否也能传播声音?你有相关的生
活体验来解答这个问题吗?
固体和液体都能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 空气 可以传播声音。 2. 液体 可以传播声音。 3. 固体 也可以传播声音。
第三章
声现象
§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 条件; 2、知道转换法、比较法、归纳法在物理学中 的作用;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时间,不同介质中声速 不同。
找找看,是什么物体在发声呢?
海浪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由物体震动引起的机械波,通过空气、液体或固体的传播而产生。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并探讨与声音相关的一些现象和应用。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震动,当物体在空气中振动时,就会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产生机械波,从而产生声音。
具体而言,声音的产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1 物体的振动物体的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基础。
当物体受到外界力的作用或被人为地震动时,物体的分子将会产生相互撞击,使得能量通过分子的连锁传递而产生震动。
例如,当我们敲击铃铛时,铃铛的振动将产生声音。
1.2 声音的频率与振动的速度声音的频率与振动的速度密切相关。
频率是指声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振动速度指的是振动物体每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当振动速度越快时,声音的频率也会相应增加。
1.3 声音的幅度声音的幅度表示声音强度的大小,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声音的幅度是由物体振动的能量决定的,振动能量越大,声音幅度就越高。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液体或固体)传递到接收者的过程。
声波的传播是有一定规律的,下面将介绍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2.1 空气中的声波传播在空气中,声波通过分子的振动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使得能量以波的形式传递出去。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
2.2 液体中的声波传播在液体中,声波的传播类似于空气中的传播方式。
液体分子也会通过振动方式传递声音。
不同的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较大,声波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要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更快。
2.3 固体中的声波传播在固体中,声波通过固体中的分子或原子的振动来传播。
由于固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结合力较强,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快,并且传播距离较长。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墙壁听到隔壁的声音,这就是因为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
三、声音的现象和应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带来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实际应用。
3.1认识声现象(新)

巩固练习
1、声音是由声源的_____而产生的,声音要靠____传播, ______不能传 声。
2、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
3、在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物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A、 空气 B、 水 C、 铝 D、真空
4、某同学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 这个实验室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3、声速:15℃空气中声速为340m/s 三、人耳朵的听声能力: 20-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11
思考: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振动,蝴蝶每
秒振动五六次,蜜蜂每秒震动三四 百次。当蝴蝶和蜜蜂同时从你身边 飞过时,仅凭听觉,你会发现谁?
引起鼓膜振动
听觉神经
1、频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符号:Hz
2、人可听见的声音范围:20~20000Hz。 (狗15-50000Hz)
3、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一般自然灾害发生时都会产生次声。)
1、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2、声音能传递信速: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 。 国际单位:m/s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__不__同____。 一般情况下: v固>v液>v气 3、声音在15℃空气中速度为 340 m/s 4、声速主要与_介__质___的__性__质___和温__度____因素有关。
放入空气:有振动,声音越来越
,直至正常。
1、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真空不传声)
2、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3.1认识声现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演示课件

质常简称为介质。 B.家中的电视机可以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
四、升华和凝华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5、光速: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人耳如何听到声音?
活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自己发声说: “我爱物理”!手摸 喉咙,感受是什么?停止发声时又是 什么感觉?
★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其发生 声!观察发声时和停止发声时有什么 不同?
★你能矿泉水瓶当中的水发声吗?发 声时和停止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三、盖革-米勒计数器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人的听声频率范围:20Hz~20000Hz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2、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考点一、声音的利用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 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
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Q=mq=200kg×4.0×107J/kg=8.0×109J;
3.1建筑声学基本知识

4. 波的干涉 在同一介质内的两列波,在某个区域相交以后,仍旧按照自 己的特性向前传播, 在相交区域内的质点则同时参与两列波的振动,也就是按照 各波振动的合成方式振动,这就是波的叠加。 具有相同频率和相位的两个波叠加时,在波重叠的区域内 的某些地方振动始终彼此加强;而在另一些地方,振动始终 相互削弱的现象就是波的干涉。
建筑声学发展
古罗马的露天剧场 声能下降很快;大部分声能被观众吸收;噪声干扰严重。 欧洲早期的剧场建筑 观众的吸声和剧场内华丽的表面装饰起到了扩散作用,使 剧场的混响时间控制比较合理,声能分布也比较均匀。 17世纪的马蹄形歌剧院 有较大的舞台以及环形包厢或台阶式座位,利用观众坐席 大面积吸收声音,混响时间比较短。 19世纪的现代音乐厅 演出空间变得丰富多彩,扇形、多边形、马蹄形、椭圆 形、圆形等多种形状,其混响时间及装饰风格也不相同。 声学设计理论:1898年赛宾混响时间公式; 1967年马歇尔 的侧向声原理;安藤四一80年代引入IACC两耳互相关函 数;白瑞纳克著有《音乐、声学和建筑》一书。
dS
声强表示声场在空间内的能量分布,衡量声音强弱。 球面波的声强服从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平面波的声强与距 离无关。 声强直接测量很困难,常采用测量声压后计算得到。
球面波
平面波 声能通过的面积和距离的关系
声压 p——空气质点由于声波振动所引起的大气压力的变化。 声压有瞬时声压和有效声压(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声压)之分, 实际工程中,是通过测量声压后再来计算声功率和声强。 二、 声强级、声压级、声功率 级和叠加(物理特性的量度) 正常人的听觉频率:20~20kHz 对1000Hz的声音(书P323图 3.1-28-人耳听阈): 人刚能听见的下限声强为 10-12 W/m2;对应的声压为 2×10-5 N/m2; 人产生痛觉的上限声强为 1W/m2;对应的声压为20 N/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