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
脑卒中健康管理

脑卒中健康管理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需要进行健康管理以预防复发和进一步的损害。
以下是脑卒中健康管理的一些建议:
1. 药物治疗:脑卒中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出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患者应按时按量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2. 饮食管理:控制饮食对于脑卒中的康复很重要。
建议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乳制品和瘦肉,同时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3. 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于脑卒中康复非常重要。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度强度的锻炼。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脑卒中复发的风险,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和过度饮酒的环境。
5. 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需要监测和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6.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患者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和进行适量的锻炼来控制体重。
7. 心理健康:脑卒中后可能会出现情绪障碍,患者和家人需要积极应对,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可以参加心理咨询或加入康复支持小组来获得心理支持。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脑卒中健康管理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而定。
急性脑卒中血压的管理

急性脑卒中血压管理----卒中治疗中永恒的主旋律高血压作为脑血管病最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都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正相关,并呈线性关系。
研究表明收缩压大于160mmhg和舒张压大于95mmhg,卒中相对风险约为血压正常者的4倍!为了不让悲剧的发生,我们必须在一二级预防重把控制血压作为重中之重,有效控制高血压可使卒中发生率减少一半,这是大家都明白的共识。
[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后第一周,血压可以自动下降,使得临床医师更倾向于保守。
然而,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1周内),在缺血的脑组织,脑的自动调节功能受损,使得脑血流的与外周血压的改变成比例。
这可能与在缺血区,脑血管已经最大限度的扩张,在血压降低时血管已经不能再进一步扩张有关。
过于积极的控制血压可以梗塞灶的扩大,并导致病情加重。
另一方面,血压过高可以增加缺血区的出血转化机会,尤其是在使用可以增加出血倾向的抗凝、抗血小板和纤溶等药物时。
另外,脑血流的过度灌注可以加重脑水肿,尽管这一推测未被多数证实。
一、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降压药物的使用原则急性脑血管病的血压增高的治疗指南基于以下原则:1)使用短效药物,容易控制,避免引起血压的过度降低和突然降低,首选的药物是静注拉贝洛尔、依托普利,更为积极且容易控制的方法是静滴硝酸甘油、硝普钠和艾司洛尔。
在急诊室最常用的是舌下含服硝苯地平,但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应视为二线药物,因为与静脉用药相比,起效慢、难以控制,引起的血压下降较为急速;2)低剂量开始;3)避免降低脑血流量的药物(如:普萘洛尔,倍他乐克);4)除了心衰之处,避免使用利尿药物;5)应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观察有无肌力和意识状态的改变。
如何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的加重,则血压的处理应更加保守。
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压处理指南由于缺血脑组织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在缺血局部脑血流的维持几乎完全依赖于动脉血压。
大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具有高血压病史,基础动脉压高,脑血流的自动调节范围更高、更窄。
脑卒中的诊疗规范标准

脑卒中的诊疗规范标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规范包括评估和诊断。
这些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等。
在病史和体征方面,重要的是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
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血管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
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也应该立即进行。
病情严重程度可以用NIHSS、饮水实验、MRS评分和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进行评估。
在脑病变和血管病变检查方面,急诊平扫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多模式CT可以区别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缺血,并且可以识别缺血半暗带。
标准MRI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
多模式MRI包括DWI、PWI、水抑制成像和SWI等。
DWI可以早期发现缺血灶并且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标准MRI更敏感。
PWI可以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
血管病变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MRA、CTA和DSA等。
MRA和CTA可以提供有关血管闭塞或狭窄的信息,而DSA的准确性最高。
所有患者都应该进行平扫脑CT/MRI检查。
保持体温正常,避免高热或低体温,特别是在脑出血或脑水肿的情况下更应注意体温控制。
四)血压控制: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个体化地制定血压控制策略,避免过度降压或过度升高血压。
五)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高血糖对脑血管的损害。
六)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对于符合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应及时给予相关治疗,以预防再次脑卒中的发生。
七)其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抗抑郁治疗等支持性治疗措施。
三、康复: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需要给予患者和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和康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

组织并 不 存 在 缺 血 区域 , 是 , 类 出血 周 围 区域 但 人
MR 表观弥散 系数 ( g 成像 研究表 明, I A C) 在颅 内压升 高 的情况下 , 大量 IH血肿边缘 区域存 在继 发缺血 的 C 风险 。过度降压可能会 降低脑灌 注压 , 在颅 内压 尤其 升高 时 增 加 脑损 伤。研 究 动 物 模 型 的血 压 变 化 与
果为其 提供确 切 的依 据 , 目前更 强 调 需基 于 患 者 的
慢性 高血压病史 、 内压 、 颅 年龄 、 中病 因、 卒 距卒 中发
病 的 时间等 因素进 行个 体化管 理的观 点 。
1 出血 性卒 中急性期 的血压 管理 原发性脑 出血 (C 的致 残率 和致 死率 居 各类 IH) 卒 中的首 位 , 急性 期 对血 压 的监 测 和管理 是 影 响 其 IH预后 及结局的关键问题 , C 但是应将 血压控 制在何
降的变化规律, 这一动态的变化过程是一种 自动调
节 的保 护性病 理生 理 过程 , 升高 的 血压 无 须特 殊 治
疗, 随病情平 稳 血压 会 自动 下 降 , 因此 根 据 2 0 0 7年 美 国心脏学 会 ( HA) 年人 自发 性脑 内 出血 治 疗 A 成 指南 的推荐 , 于 I H急 性 期 S P> 0 m H 对 C B 2 0 m g或 平均动 脉压 ( A ) M P=S P 3+2 B / )>10 M P(A B/ D P3 5
种 阈值范同 , 目前仍缺乏 前瞻性 研究为其提供依据 。
I H急性期 由于血肿 的 占位 效应 和血肿 周 围水 C 肿 , 内压 升高 , 颅 通过 C si uhn g反应 反射 性地 引起 血 压 升 高 , 保 证 正 常 脑 灌 注 , IH 急 性 期 , 以 在 C 有
2020年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简明手册4.调控血压篇

第四节脑卒中的血压调控一、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血压如何管理?1)急性期:①缺血性脑卒中后24h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
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
②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伴有特殊疾病(严重心肾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可予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可选用拉贝洛尔、尼卡地平(优点:静脉点滴、半衰期短、容易调控、对脑血管影响小;最好应用微量输液泵)等静脉药物,避免使用引起血压急剧下降的药物(舌下含服短效硝苯地平慎用)。
③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
可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纠正低血容量,处理可能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心脏问题。
2)恢复期:①卒中后若病情稳定,血压持续≥140mmHg/90mmHg,无禁忌症,可于起病数天后恢复使用发病前服用的降压药物或开始启动降压治疗(Ⅰ,A)。
②早期(24小时-7天)持续存在的高血压可以采取较为积极的降压治疗,一般控制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是安全的;病情轻时甚至可以降低到<160/90 mmHg以下;但卒中早期降压24小时内不应超过原有血压水平的15%。
(五年制神经病学教材.第七版)③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140 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 mmHg以下(Ⅱ,B)和高强度他汀治疗。
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Ⅳ,D)。
(新增)④可能为小血管病的皮质下小梗死,SBP控制在130mmHg可能是合理的。
(IIb,B)总结:按照分层策略控制脑梗死血压-少见情况:双侧ICA严重狭窄,可能SBP不能<160mmHg;-其他脑梗死(含颅内A狭窄):<140/90mmHg;-小血管病降压更积极:SBP<130mmHg。
脑卒中的血压管理

4
随机对照试验还未确定,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后开始降压治疗的最
佳时间。在出院前应开始或调整降压治疗
急性治疗期未开始降压治疗的患者,应进行基础护理或卒中预防服务的随访安排,
4
以进行持续评估和管理。注:血压管理是所有医疗队员的责任,最初卒中患者需要
经常监测(如每月),直到血压达标,并确定最佳治疗
5
对于儿童,降压的目标应该是低于年龄,身高和性别规范值表的第95百
F
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该在24小
时内谨慎地降低血压(例如不超
过20%)
D
• 所有急性卒中患者在卒中 发作后48小时内都应密切
监测血压
B
• 对于脑内出血患者,血压 可急剧降低至目标收缩压
约140mmHg(但不能明显
更低)
澳大利亚卒中管理临床指南 2017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管理
• AIS 患者,如伴有其它合并症(例如,共存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急性心衰, 主动脉夹层,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或者先兆子痫 / 子痫),早期降压治疗 是有指征的。初始血压降低 15% 可能是安全的
• 对于血压<220/120 mmHg,未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并且 没有合并症需要紧急降压治疗的患者,在 AIS 后最初的 48 至 72 小时内启动 或重新启动降压治疗对于预防死亡或神经功能缺损无效
• 对于血压 ≥ 220/120 mmHg,未接受静脉应用阿替普酶或血管内治疗,并 且没有合并症需要紧急降压治疗的患者,在 AIS 后最初的 48 至 72 小时内启 动或重新启动降压治疗的疗效是不确定的。卒中发作后最初的 24 小时内血压 降低 15% 可能是合理的
• 首选生活方式治疗,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 • 3个月后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降压药物治疗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2021指南】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2021指南】↓↓↓点击进入↓↓↓指导规范1.脑卒中急性期应密切监测血压,减少血压波动的诱因。
2.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60/90 mmHg 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早期积极降压是安全的。
3.缺血性脑卒中,如准备血管再通治疗,推荐应用静脉注射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 以下;若未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目前血压控制意见因证据尚不充分而未完全明确,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判定。
4.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建议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60 mmHg 水平,同时注意保持脑灌注压。
不同类型脑卒中的血压管理01自发性脑出血的血压管理降压时机及速度: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急性脑出血患者收缩压>220 mmHg 时,应积极使用静脉抗高血压药物降低血压;当收缩压>180 mmHg 时,可使用静脉抗高血压药物控制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调整降压速度。
脑出血患者不仅需要降低收缩压峰值水平,同时也需要密切监测血压以减少血压变异性和维持足够的脑灌注压。
血压管理目标:根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160/90 mmHg 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早期积极降压是安全的,其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根据《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2015)》,常用的静脉抗高血压药物为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硝酸甘油等;常用的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为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β1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等。
静脉药物应用时应注意避免使用硝普钠,因其可能具有升高颅内压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副作用。
02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降压时机及速度:A.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伴有其他合并症(如合并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急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子痫或先兆子痫等)可早期启动降压治疗。
B. 对于未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血压<220/ 120 mmHg 并且无合并症,需要紧急降压治疗,在脑卒中发生后最初的48~72 小时内,给予降压治疗不能预防死亡或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2024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

2024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卒中后局血压卒中后血压升高很常见,其原因包括既往高血压病、颅内高压、低氧血症、疼痛或其他刺激(如尿潴留)以及卒中本身导致的应激因素,血压增高的程度与卒中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理论上,控制高血压有助于减少脑梗死的出血转化,但可能降低缺血脑组织的灌注压,进一步加重脑缺血损伤,尤其大、中动脉存在严重狭窄时。
观察性研究显示,血压水平与脑卒中预后呈U 型关系,即血压过高和过低患者的预后均较差。
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卒中后应慎用降压药,对于持续严重的高血压才给予适度的降压治疗。
然而,卒中后降压治疗在下列方面还存在争议,尚无明确结论,美国、欧洲和中国的指南意见多为基于共识的推荐,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据。
急性缺血性卒中应该降压吗?何时开始降压?一些特殊情况如高血压脑病、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及主动脉夹层以及溶栓或取栓治疗患者需要进行严格的血压控制,如r-PA溶栓患者中,溶栓前后的血压应控制低于185/1IOmmHg以减少出血转化的风险。
此外,关于卒中后早期需要紧急降压的血压水平尚没有可靠的研究证据。
一些分析卒中后血压变化与卒中预后关系的队列研究显示,血压的降低会增加不良结局的风险。
Casti11o等对30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分析显示,以180/10OmmHg为界,入院时血压每低于此参考值IOmmHg,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不良结局和病死率均增加。
此外,卒中后24小时内若血压下降超过20mmHg,亦增加上述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
O1iveira-Fi1ho等人对150例卒中后24小时内入院的患者研究显示,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每降低IOmmHg,不良结局风险增加1∙89倍(OR=I.89,95%CI1∙02~3∙52).在评价卒中早期降压疗效的临床试验中,ACCESS为评价卒中后第一天开始使用坎地沙坦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但该试验由于安慰剂组病死率和血管事件复发率显著高于治疗组而被提前终止,其结果支持降压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是否获益?
26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是否获益?
• CATIS、ENOS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 疗与良好预后无显著相关。
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
4/10/2017
编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霞
目录
4/10/2017
1. 脑 卒 中 患 者 血 压 管 理 的 重要性
2. 脑卒中的分类分期 3. 脑 卒 中 急 性 期 的 血 压 管
理 4. 脑 卒 中 恢 复 期 的 血 压 管
理
2
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重要性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血压管理影响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是否能降低卒中再发率?
J Neurol Sci.2014;341:182.
22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是否获益?
23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是否获益?
24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是否获益?
• The major CATIS and ENOS trials indicate that the initiation of oral BP-lowering treatment in the first 48 h of AIS is safe but without clear improvement in outcome.
Circulation. 2008;118(2): 176-187.
4
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重要性
急性高血压反应的发生机制: • 颅内压增高(Cushing’s现象,见于大面积脑梗死) • 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增高 • 膀胱充盈 • 恶心、呕吐 • 疼痛 • 低氧的生理反应 • 应激反应 • 未被发现或处理不当的慢性高血压 • 焦虑
19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是否获益?
The China Antihypertensive Trial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CATIS) wa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designed to test whether moderate lowering of blood pressure within the first 48 hours after the onset of an acute ischemic stroke would reduce death and major disability at 14 days or hospital discharge.
20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是否获益?
21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是否获益?
缺血性脑卒中48小时内降压治疗不能降低致死、致残率。 JAMA.2014;311(5):479-489.
While the conclusions seem appropriate, the authors do not discus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is BP management approach on another major early poststroke outcome, i.e. recurrent stroke.
Circulation. 2007;115(20):e478-e534.
5
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重要性
卒中后低血压临床很少见。 卒中后低血压见于主动脉夹层、血容量减少以及心衰、心输出 量减少等。
6
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重要性
可能导致血 肿扩大
过高
过低
管理
血压
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重要性
过高
可面能积导扩致大梗死
管理
过低 血压
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重要性
合理降血压、科学管理 平衡点
过高
过低
管理
血压
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重要性
Bayliss效应: MAP[MAP=DBP+1/3PP]在60~160mmHg时,脑血管 可通过自身调节的机制使脑血流量保持恒定,保证 脑组织血液供应。
10
目录
1. 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重 要性
2. 脑卒中的分类分期 3.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 4. 脑卒中恢复期的血压管理
11
脑卒中的分类
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MRI/DWI
脑梗死CT
脑梗死伴出血转化CT
13
出血性脑卒中
脑出血CT
蛛网膜下腔出血CT 14
脑卒中的分期
• 脑卒中分期因个体差异不同具体时长并不固定。 • 急性期:一般为卒中发病2周以内 • 恢复期:病情稳定者恢复期一般为卒中发病2周至6个月
15
脑卒中的分期
脑卒中急性期血Βιβλιοθήκη 控制原则: 挽救受损脑组织,改善预后
脑卒中恢复期血压控制原则: 减少复发、靶器官损害
16
目录
1. 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重 要性
2. 脑卒中的分类分期 3.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 4. 脑卒中恢复期的血压管理
4/10/2017
17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
脑卒中急性期约有70%的患者血压超过正常值,其中 SBP>160mmHg者超过60%。
3
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重要性
• 急性高血压反应(acute hypertensive response): 卒中发生的24小时内,连续2次血压测定(间隔5分 钟)收缩压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90mmHg。
• 急性高血压反应见于约7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 者、约80%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且与卒中的 不良预后独立相关。
升高的血压有自行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卒中发 生约7~14天血压基本稳定。
•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
•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6):749-751.
18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
•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是否获益? •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指南推荐 •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需要重点关注血压管理的特殊情况
• The authors find no strong indication for deviation from current guidelines whilst recommending early use of BP lowering in clinically stable patients with A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