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 问答题
生物化学题库

基础生物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与理解1、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值,用符号pI表示。
2、编码氨基酸:遗传基因中有相应的密码,能编码于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
人有20几种。
3、酰胺平面:肽键具有一定程度的双键性质,参与肽键的六个原子C、H、O、N、Cα1、Cα2不能自由转动,位于同一平面。
4、DNA变性:是指核酸双螺旋碱基对的氢键断裂,碱基间的堆积力遭到破坏,双链变成单链,使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生改变,但不涉及其一级结构的改变。
5、增色效应:当双螺旋DNA熔解(解链)时,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6、核酸的Tm值:DNA熔解温度,指把DNA的双螺旋结构降解一半时的温度。
7、多酶体系:由几个酶彼此嵌合形成的复合体称为多酶体系。
多酶复合体有利于细胞中一系列反应的连续进行,以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同时便于机体对酶的调控。
多酶复合体的分子量都在几百万以上。
8、诱导酶:在环境中有诱导物(一般是反应的底物)存在时,生物会因诱导物存在而产生一种酶。
9、同工酶: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10、维生素:大多数动物和一些植物的营养所必需的各种微量有机物质,特别是作为辅酶和辅酶前体,在调节代谢过程方面发挥作用,但它们不提供能量或用作构造物质。
11、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12、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
13、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网膜上,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系列氢和电子传递体,并按一定顺序进行供氢体到氧之间的电子传递,偶联磷酸化,形成ATP和H2O。
14、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作用,称为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通常需要消耗氧,所以又称为呼吸作用。
简介生物氧化是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基础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基础生物化学》习题练习(一)蛋白质一、填空1.蛋白质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 、 、 、 、 、 、 和 等。
2.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 ,这是蛋白质元素组成的重要特点。
3.某一食品的含氮量为1.97%,该食品的蛋白质含量为 %。
4.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种,它们的结构通式为 ,结构上彼此不同的部分是 。
5.当氨基酸处于等电点时,它以 离子形式存在,这时它的溶解度 ,当pH>pI 时,氨基酸以 离子形式存在。
6.丙氨酸的等电点为6.02,它在pH8的溶液中带 电荷,在电场中向 极移动。
7.赖氨酸的pk 1(-COOH)为2.18,pk 2(3H N +-)为8.95,pk R (εH N +-)为10.53,其等电点应是 。
8.天冬氨酸的pk 1(-COOH)为2.09,pk 2(3H N +-)为9.82,pk R (β-COOH)为3.86,其等电点应是 。
9.桑格反应(Sanger )所用的试剂是 ,艾德曼(Edman )反应所用的试剂是 。
10.谷胱甘肽是由 个氨基酸组成的 肽,它含有 个肽键。
它的活性基团是 。
11.脯氨酸是 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 色产物。
12.具有紫外吸收能力的氨基酸有 、 和 。
一般最大光吸收在 nm 波长处。
13.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含硫的氨基酸有 和 两种。
能形成二硫键的氨基酸是 ,由于它含有 基团。
14.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蛋白质的含量应等于测得的氨素含量乘以 。
二、是非1.天氨氨基酸都具有一个不对称性的α-碳原子。
( )2.蛋白质分子中因含有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所以在260nm 处有最大吸收峰。
( )3.自然界中的氨基酸都能组成蛋白质。
( )4.蛋白质在280nm 处有紫外吸收是因为其中含有—SH —的氨基酸所致。
( )三、名词解释1.氨在酸的等电点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四、写出结构式及三字母符号1.色氨酸2.半胱氨酸3.谷氨酰胺4.天冬氨酸5.组氨酸五、问答题1.什么是肽键?肽的书写与方向是什么?2.为什么可以利用紫外吸收法来测定蛋白质含量?3.计算半胱氨酸、酪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的等电点分别是多少?在pH7的溶液中各带何种电荷?在电场中向哪个方向移动?练习(二)蛋白质一、填空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和三种形式。
基础化学第1章习题辅导

树木内部树汁的上升是由渗透压造成的,设 树汁浓度为0.20 mol· -1,树汁小管外部的水 L 中含非电解质浓度为0.01 mol· -1(1 kPa = L 10.2 cm水柱高),则在25℃时树汁能上升的 最大高度是多少?
c RT
K f mB 1 k f 1.86K kg mol MB Tf m A
下列四种电解质,对某溶胶的聚沉值是: ① NaNO3 30.0 ② Na2SO4 14.8 ③ MgCl2 12.5 ④ AlCl3 0.17 (mmol · -1) L B 则它们的聚沉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A) ① > ② > ③ > ④ (B) ④ > ③ > ② > ① (C) ③ > ② > ① > ④ (D) ① = ② = ③ = ④ 电解质的聚沉能力主要决定于与胶粒带相反 溶胶的特性是 (C ) 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反离子的电荷数越 (A) 均相、稳定 (B) 均相、不稳定 高,聚沉能力就越强。可用聚沉值来衡量。 (C) 多相、不稳定 (D) 多相、稳定
kb m B 解: 由公式 M B Tb m A
得
496 10 3 g 1000 g 0.17 ℃ 0.512 ℃ mol 1 kg MA 10.0 g M B 149 g mol 1
基础生物化学习题库及答案

基础生物化学习题集及答案第一章蛋白质化学一、填空题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大小分为侧链氨基酸和侧链氨基酸两大类。
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性。
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或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组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的颜色是;因为脯氨酸是—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应则显示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键,次级键有、、、、;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亚基的第六位氨酸被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和。
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键。
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有关。
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螺旋往往会。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和。
10.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11.在适当浓度的-巯基乙醇和8M脲溶液中,RNase(牛)丧失原有活性。
这主要是因为RNA酶的被破坏造成的。
其中-巯基乙醇可使RNA酶分子中的键破坏。
而8M脲可使键破坏。
当用透析方法去除-巯基乙醇和脲的情况下,RNA酶又恢复原有催化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2019年化学热力学基础考试题及答案(十)

2019年化学热力学基础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理想气体可逆定温压缩过程中,错误的有(A )A.0=∆体SB.0=∆UC.0<QD.0=∆H2、在βα,两相中含A 、B 两种物质,当达平衡时,正确的是( B )A.ααμμB A = B.ααμμA A = C.βαμμB A = D.ββμμB A =3、325kPa 下,过冷水蒸气凝结为同温度的水,在该过程中,正负号无法确定的变量是:(D )A. ΔGB. ΔSC. ΔHD. ΔU4. 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B 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不引起其它变化是不可能的C 一切实际过程都是热力学不可逆过程D 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一定不能全部转化为功5. 270 K 、101.3 kPa 时,1 mol 水凝结成冰,对该过程来说,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 D )A ΔS 体系+ΔS 环境 ≥ 0B ΔS 体系+ΔS 环境 > 0C ΔS 体系+ΔS 环境 = 0D ΔS 体系+ΔS 环境 < 06、对常压下进行的气相化学反应,已知体系中各物质的等压热容与温度有关,下列有关基尔霍夫定律的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 D) A 、B、C、D、7. 已知金刚石和石墨的S mӨ(298K),分别为0.244 J•K-1•mol-1和5.696 J •K-1•mol-1,V m分别为3.414 cm3•mol-1和5.310 cm3•mol-1,欲增加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趋势,则应( D )A 升高温度,降低压力B 升高温度,增大压力C 降低温度,降低压力D 降低温度,增大压力8. 将克拉佩龙方程用于H2O的液固两相平衡,因为V m(H2O,1)<V m(H2O,s),所以随着压力的增大,则H2O(1)的凝固点将:( B )(A)上升(B)下降(C)不变9、在一定温度、压力下,A和B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平衡时液相中的摩尔分数x A/ x B=5,与溶液成平衡的气相中A的摩尔分数y A=0.5,则A、B的饱和蒸气压之比为(C )(A) 5 (B) 1 (C)0.2 (D) 0.5 10.在p下,当过冷水蒸气凝结为同温度的水,在该过程中正、负号无法确定的量是 D 。
基础化学二模拟试题(四)

基础化学二模拟试题(四)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 共11题20分)1. 2 分用间接碘量法测定BaCl2的纯度时, 先将Ba2+沉淀为Ba(IO3)2, 洗涤后溶解并酸化, 加入过量的KI, 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 此处BaCl2与Na2S2O3的计量关系[n(BaCl2):n(Na2S2O3)]为-------------------------------------------------------------------------------( )(A) 1:2 (B) 1:3 (C) 1:6 (D) 1:122. 2 分在pH=5.0时, 用EDTA溶液滴定含有Al3+,Zn2+,Mg2+和大量F-等离子的溶液, 已知lg K(AlY)=16.3, lg K(ZnY)=16.5, lg K(MgY)=8.7, lg Y(H)=6.5, 则测得的是---------------( )(A) Al,Zn,Mg总量(B) Zn和Mg的总量(C) Zn的含量(D) Mg的含量3. 2 分对Ox-Red 电对, 25℃时条件电位(ϕ) 等于--------------------------------------( )(A)ϕ+ 0059.lgnaaOxRed(B)ϕ+ 0059.lgnccOxRed(C)ϕ+ 0059.lgnaaγγOx OxRed Red⋅⋅(D)ϕ+ 0059.lgnaaγγOx RedRed Ox⋅⋅4. 2 分乙酰丙酮(L)与Al3+形成络合物的lg1~lg3分别为8.6,15.5和21.3,当pL为6.9时, 铝络合物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 AlL和AlL2(B) Al3+和AlL (C) AlL2(D) AlL35. 2 分MnO4-/Mn2+电对的条件电位与pH的关系是-----------------------------------------------( )(A) ϕ= ϕ-0.047pH (B) ϕ= ϕ-0.094pH (C) ϕ= ϕ-0.12pH (D) ϕ= ϕ-0.47pH6. 2 分在pH 为10.0的氨性缓冲液中, 以0.01 mol/L EDTA 滴定同浓度Zn 2+溶液两份。
基础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基础化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一: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chap5】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2和h2so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2+、cl-、so4、h+、oh-2?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型难溶电解质:?ksp(ma)。
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m?)??(a?)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s?mmnn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
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2cro4与agcl。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3固体放入稀hcl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4cl溶液中。
答:(1)caco3固体溶解,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caco3(s)ca2+ + co32-+2h+h 2co 3→co2 +h 2o(2)mg(oh)2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的氨水,有肉色沉淀生成。
原因是饱和h2s水溶液提供的s2-很少,此时mg(oh)2(s)mg2+ + 2oh-+2nh4+(4)黑色固体变成白色固体。
so42- +h2o(5)白色沉淀变成黄色沉淀。
agcl(白)+ i-(6)浅兰色沉淀消失,生成深兰色溶液。
cu(oh)2 + 4nh3pb2++so42-→pbso4↓(白)agi(黄)+cl-[cu(nh3)4](oh)2答:(1)(2)减小(同离子效应);(3)增大(盐效应);(4)增大(配位效应)。
生物化学问答题(含答案)

蛋白质化学1.蛋白质:是一类生物大分子,有一条或多条肽链构成,每条肽链都有一定数量的氨基酸按一定的序列以肽键连接形成。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
2.标准氨基酸:是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
7.氨基酸的等电点:氨基酸在溶液中的解离程度受PH值的影响,在某一PH值条件下,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程度相等,在溶液中的氨基酸以间性离子形式存在,且净电荷为0,此时溶液的PH值成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9.缀合蛋白质:含有非氨基酸成分的蛋白质10.蛋白质的辅基:缀合蛋白所含有的非氨基酸成分12.肽键:存在与蛋白质和肽分子中,是有一个氨基酸的ɑ-羧基与另外一个氨基酸的ɑ-氨基缩合时形成的化学键14.肽:是指由2个或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分子15.氨基酸残基:肽和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不完整的,氨基失去了氢,羧基失去了羟基,因而称为氨基酸残基16.多肽:由10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肽18.生物活性肽:是指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肽类物质,它们多为蛋白质多肽链的一个片段,当被降解释放之后就会表现出活性,例如参与代谢调节、神经传导。
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也有生物活性肽,它们可以被直接吸收。
20.蛋白质的一级结构:通常叙述为蛋白质多肽链种氨基酸的链接顺序,简称为氨基酸序列,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反应蛋白质分子的共价键结构2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局部片段的构象,该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式连续的,主链构象通常是规则的23.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又称模体基序,是指几个二级结构单元进一步聚合和结合形成的特定构象单元,如ɑɑ、βɑβ、ββ、螺旋-转角-螺旋、亮氨酸拉链等24.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整条肽链的空间结构,描述其所有原子的空间分布,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形成是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的结果。
26.蛋白质的亚基:许多蛋白质分子可以用物理方法分离成不止一个结构单位,每个结构单位可以有不止一条肽链构成,但都有特定且相对独立的三级结构,且是由一个共价键连接的整体,该结构单位称为该蛋白质的一个亚基27.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多亚基蛋白的亚基与亚基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这一结构层次称为该蛋白质的四级结构35.变构蛋白:具有下列特性蛋白质的统称:它们有两种或多种构象,有两个或多个配体结合位点,配体与其中一个结合位点结合导致蛋白质变构,及从一种构象转换成另一种构象,这种变构影响到其他配体结合位点与配体的结合36.变构剂:导致变构蛋白变构的物质,多为小分子42.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是两性的电解质其解离状态受溶液的PH值影响,在某一PH值条件下,蛋白质的净电荷为0,该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44.蛋白质变性:由于稳定蛋白质构象的化学键被破坏,造成其四级结构三级结构甚至二级结构被破坏,结果其天然构象部分或全部改变,变性导致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化学问答题
[第五章:胶体和乳状液]
1. 什么是表面活性剂?有什么结构特点?
答:系统中可使相间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叫做表面活性剂。
一端为亲水的极性基团,另一端为疏水的非极性基团。
2.什么是电动电位?为什么加入电解质能够影响其大小?
答:电动电位是滑动面(胶粒表面)和均匀液相之间的电位差。
加入电解质,会造成部分反离子从扩散层进入吸附层,使扩散层变薄,电动电位的绝对值降低。
3.为什么溶胶中加入少量电解质就会发生聚沉?而蛋白质溶液中则需加入大量的盐才会使之聚沉?
答:溶胶的稳定性在于它有双电层结构,电动电位的大小与水化膜的厚度有关。
电解质对溶胶的影响是强迫更多的反离子挤入吸附层,使扩散层变薄,电动电位减小,水化膜变薄,稳定性变小,结果胶粒合并聚结变大而发生聚沉。
而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主要是溶剂化作用,即在水溶液中高分子表面上牢固地吸附着许多水分子形成了厚度和紧密程度笔溶胶胶粒表面大得多的水化膜,要使沉淀析出,除中和电荷外,更主要的是去溶剂化作用,所以必须加入大量的无机盐。
4.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什么?
答:胶粒带有电荷(主要原因),溶胶表面的水合膜,布朗运动。
[第九章:原子核与元素周期表]
1.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n:反映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离核的远近
l: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形状
m: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s:表示电子本身的自旋运动状态
(n:确定电子层数,nl确定能级能量,nlm确定一个轨道,nims:确定电子的运动状态)
2.什么叫做屏蔽作用?为什么在多电子原子中E3s<E3p<E3d?
答:在多电子原子中,某个电子i除受到核的吸引外,还受到其余电子对它的排斥作用,相当于其余电子抵消了一本分核电荷对电子i的吸引力,这种现象称为其余电子对电子i 的屏蔽作用。
同层电子的l不同时,l越小钻出按能力越强,离核距离较近,受到其余电子对它的屏蔽作用较小,能量较低。
[第十章:共价键和分子作用力]
1.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答:⑴形成分子时,因原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同一原子内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重合,重新分配能量和确定空间方向,形成新的原子轨道称为杂化轨道,这一过程称为杂化。
⑵杂化轨道形状不同于原轨道形状,一头大一头小,更有利于最大重叠,成键能力增强。
⑶杂化轨道只见尽可能取最大夹角分布。
⑷杂化有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
2.103°而不是109°28′?
答:HOCl分子的键间夹角为103°,是因为成键时中心原子O采取不等性sp3杂化方式分别与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结合,由于氧原子上有两对孤对电子不参加成键,它们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大,使HOCl中键角压缩为103°,致使HOCl结构呈V形。
O采用何种类型杂化?说明H3O+中成键情况。
答:sp不等性杂化。
四个不等性sp3轨道中,两个含有单电子,两个含有孤对电子。
两个含有单电子的sp3杂化轨道分别和氢原子的1s轨道形成σ键,一个含有孤对电子的sp3和氢离子的1s轨道形成σ配键,剩下的孤对电子不参加成键。
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有排斥作用,是H3O+中键角压缩。
H3O+呈三角锥形。
4.实测O—H键之间键角为104°45′,试说明H2O的分子构型是V形。
答:在形成H2O分子时,O原子直接用2s轨道和3个2p轨道进行sp3不等性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4个sp3杂化轨道夹角为109°28′。
其中2个各由1个单电子占据的sp3杂化轨道含有较多的p成分,它们各与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两个sp3-s σ键。
另两个sp3杂化轨道各有1个孤电子对,含有较多的2s成分。
由于两个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较大,压缩两个O—H键的键角,使键角为104°45′。
5.
答:在C2H4分子中,每个C原子采用sp2杂化,3个sp2杂化轨道在同一水平面上互成120°。
每个C原子使用2个sp2杂化轨道与2个H原子的1s轨道重叠为2个sp2-s C—Hσ键,2个C原子各用1个sp2杂化轨道相互重叠形成C—Csp2-sp2σ键,5个σ键在同一平面,2个C原子未杂化的含有单电子的2p z轨道垂直于该平面且发生平行重叠,形成C—Cp z-p zπ键,因此C2H4呈平面分子。
答:BF3中B原子的价电子组态是2s22p,形成分子时,B原子进行sp2杂化得到3个sp2杂化轨道。
三个sp2杂化轨道在空间最大排斥在同一个平面内的120°轨道夹角,然后分别与三个F原子的p轨道成键,故BF3分子为平面三角形;NF3中的N价电子组态为2s22p3,形成分子时,进行sp3不等性杂化,其中一个sp3杂化轨道为孤对电子所占有,另三个电子分别与F成键,故分子为三角锥形。
7.用杂化理论说明180°的平面分子。
答:Be的价电子组态为2s2。
Be原子的一个2s电子被激发到一个2p空轨道上,价电子组
态变为2s12p x1,然后2s轨道和2p x进行杂化,形成2个各含1个单电子的夹角为180°的sp杂化轨道,然后2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Cl原子中具有单电子的3p轨道重叠,形成2个Be—Cl sp-p的σ键,所以是直线分子。
8.说明下列分子中各C原子的杂化类型?
答:H3C—CH=CH2:sp3、sp2、sp2。
CH3—CH2—OH:sp3、sp3。
CH3COOH:sp3、sp2。
(C原子所连的单键都是sp3,双键两端的C原子和羧基中的C原子都是sp2。
)
9.用现代键价理论说明H2能稳定存在而He2却不能。
答:现代价键理论认为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H原子有一个未成对的单电子,故可以和另一个H原子构成H2分子。
而He2原子没有未成对电子,已饱和,故不能形成H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