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简答题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简答题

物理化学简答题

物理化学简答题1. 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揭示反应进行的快慢,以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特征。

2. 如何确定一个反应的速率常数?反应速率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量。

确定速率常数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速率方程式和实验数据进行求解。

实验数据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物消耗和生成物产生的量来获得,然后将数据代入速率方程式,通过拟合求解出速率常数的数值。

3. 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指的是在封闭容器中,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持续变化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下,反应物的摩尔比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保持恒定,但并不意味着反应停止进行,而是正逆反应以相同的速率互相进行,保持动态平衡。

4. 阐述平衡常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值。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反映化学反应到达平衡时的偏向性,常用符号为K。

平衡常数计算方法为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按其在平衡时的摩尔比写成幂函数,幂的指数为其在平衡时的摩尔数,然后将各项系数相乘得到平衡常数。

5. 什么是活化能?活化能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发生转化成生成物所需克服的能垒。

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克服能量差,活化能正好代表了化学反应进行所需的能量。

6. 什么是扩散?扩散是指物质在非均匀条件下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传输的过程。

在物理化学中,分子与分子之间发生撞击,从而使得物质的分布发生变化,这一过程被称为扩散。

7. 解释溶解度和溶解度积的概念。

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强下,溶液中能溶解的最大量溶质的浓度。

溶解度积是指在溶液中某物质溶解至饱和时,溶液中该物质的稀释浓度和平衡条件之间的关系,通常用符号Ksp表示。

8. 什么是极化和离解?极化是指当电场作用于非极性分子或原子时,电子云会发生偏移,使原本电中性的分子或原子获得一个或多个极化电荷。

离解是指溶质在溶剂中分解为可溶性离子的过程。

燃烧热的测定简答题

燃烧热的测定简答题

燃烧热的测定简答题燃烧热的测定简答题1、在氧弹里加10ml蒸馏水起什么作用?在燃烧过程中,当氧弹内存在微量空气时,N2的氧化会产生热效应。

生成NO、NO2等,NO+NO2+H2O=HNO2,而后利用NaOH 溶液对其滴定,以扣除N2燃烧引起的放热,若不加入蒸馏水,灰烬落在氧弹内较难清洗,加入水后灰烬落入水中,也便于氧弹清洗。

2、在实验中,哪些为体系?哪些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如何降低热损耗?在本实验装置中,氧弹的内部是被测物质的燃烧空间,也就是燃烧反应体系。

氧弹壳及环境恒温式量热计及内外筒内的水为环境。

盛水桶、3000ml水(刚好可以淹没氧弹)和氧弹三部分组成了测量体系,测量体系与环境之间有热量的交换,因为理想的绝热条件是不可能达到的,同时影响热量的交换量大小的因素也比较多,与体系、环境的材质有关;与体系、环境的接触界面积大小有关;与体系、环境的温差有关。

所以要定量准确地测量出体系与环境交换的热量是比较困难的。

如果有净的热量交换的话,将会增大实验的测量误差。

在本实验过程中,样品点火燃烧以后体系的温度肯定将高于环境的温度,体系将热传递给环境,因此就必须在样品点火燃烧以前使体系的温度低于环境的温度,使体系从环境处获得热量,并使体系获得的热量与传出的热量尽量抵消,这样测量的效果就相当于绝热体系的结果。

3、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温度要比外筒温度低?低多少合适?无法避免体系与环境之间有热量的交换,就希望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的热量为零或尽可能的小。

在本实验过程中,样品点火燃烧以后体系的温度肯定将高于环境的温度,体系将热传递给环境,因此就必须在样品点火燃烧以前使体系的温度低于环境的温度,使体系从环境处获得热量,并使体系获得的热量与传出的热量尽量抵消,这样测量的效果就相当于绝热体系的结果。

根据称样量范围,升温变化应在1.5~2度之间,所以选择起始水温低于环境1度左右,以减少因未采用绝热式热量计而引起的热辐射误差。

物化实验简答题

物化实验简答题

[问答] 对于提高恒温槽的灵敏度,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答:为了提高恒温槽的灵敏度,在设计恒温槽时要注意:1. 恒温槽的热容量要尽量大一点,同时传热介质的热容量越大越好。

2.尽量加快电热器与接触温度计之间传热的速率。

为此可以使用的方法有2个:(1)感温元件的热容尽可能小,感温元件与电热器间距离要近一些;(2)搅拌器效率要高。

3.作调节温度用的加热器功率要小些[问答]实验时,为什么不能迅速搅拌,而要均匀地缓慢地搅拌?为什么要先测ΔT中而后测ΔT电?答:均匀地缓慢地搅拌能使反应均匀地平稳地进行,快速地搅拌会提供能量给系统,导致ΔT温度不确定,测出的中和热存在误差大。

将溶液倒入保温瓶内即刻发生中和反应,测其ΔT中,溶液的体积不变时,对系统加热,然后根据IVt即可计算出ΔT电[问答] 当溶质在溶液中有离解、缔合和生成配合物的情况时,对相对分子量测定值的影响如何?答:当溶质在溶液中有离解时,溶液浓度增加,凝固分子数目增多,ΔT增大,有M=K f1000g/ΔTW,故相对分子量测定值偏小;当溶质在溶液中有缔合和生成配合物的情况时,溶液浓度减小,凝固分子数目减少,ΔT减小,有M=K f1000g/ΔTW,相对分子量测定值偏大。

[问答] 环己烷—异丙醇混合液是教师配制的,其浓度已经知道,为何在实验时还要测折射率,再利用折射率从标准曲线中查出相应的浓度?答:在这些配制的溶液中,都是有机物,它们挥发性很强,浓度就很难配得很准,知道的W环也是大概的,并不标准,用标准溶液测出其折射率,绘出标准曲线,这样求出的浓度比较准确。

[思考题] 为什么实验测量得到的温度差值要经过作图法校正?如何校正?(仔细阅读东北师大物理化学实验教材46-47面后,再做出回答。

)答:因为氧弹量热计不可能完全绝热,存在热的散失,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不能直接用测到的燃烧前后的温度差来计算,须经过合理的雷诺校正。

(这题可以用文字叙述而不画图)。

物化实验答案

物化实验答案

饱和蒸气压的测定1.为什么平衡管 a;c 中的空气要赶净怎样判断空气已被赶净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防止空气倒灌答:若空气不赶净测得的压力不是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而是与空气的混合压力;它不能用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来描述.在大气压下测定沸点;若几次例如三次测定值在误差范围之内≤0.05℃则可认为空气已被赶净.为防止空气倒灌;可在读取温度和压力数据后立即重新加热水浴;或迅速使系统减压.2.本实验的主要系统误差有哪些答: 1方法误差.在由克拉贝龙方程导出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的过程中有 3 个近似. g l 即:将蒸气看作理想气;设 V m=RT/P;与气体摩尔体积相比;忽略液体的摩尔体积V m ; 在不太大的温度间隔内;将摩尔气化热看作常数. 2读取温度和压力不能同时. 3温度的测量不作校正;4四氯化碳不纯等.3.对教材第46页上提示2如何回答答:a:该平衡管对压力变化反应较灵敏;但由于液柱较细;容易发生倒灌.而且c管和b管液面上升和下降较快;两液面相平时的温度和压力不易读准;并且由于封闭液体量少;易因蒸气损失量大而影响实验. b:该平衡管制作简便;易装液;但空气不能排尽;且容易发生空气倒灌.在精度比较低的实验中可采用之. c:该平衡管制作比较精良;能较好地解决空气倒灌问题;并且由于 b 管比 c 管粗许多; 所以 b 管液面下降较慢;而 c 管液面上升较快;易判断两液面相平;温度和压力读数较准. 另外b;c 间封液较多;一般不会因蒸气量损失大而影响实验.也有人认为读数时 b 管与 c 管液面相平不易观察;对读数的可靠性造成一定影响;可能滞后.此问题可以讨论;也可以通过小实验验证 4.系统如何捡漏判断漏气的依据是什么答:将系统减压~50 kPa;关闭与安全瓶相连的活塞;观察系统压力变化.若系统压力不断增大则可判断系统漏气. 5.实验装置中缓冲瓶起什么作用答:使系统压力稳定;即使系统稍有漏气也不会对测量产生太大影响. 6.本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的最小读数的精确度是多少用来表示平均摩尔汽化热的有效数字有几位答:本实验中所用温度传感器;最小分度0.1℃;可估计读到0.01℃;压力计最小读数是 0.01kpa;一般温度和压力读数都是 4 位有效数字;所以用来表示平均摩尔汽化热的有效数字也应当是 4 位. 7.实验测得的是特定压力下液体的实际沸点; 如何求得液体的正常沸点你得到的正常沸点是多少;并与文献值比较答:由实验得到的 lnp/p0~1/T 图上查出 ln1 下的 1/T 值;然后计算 T;或由实验上得到的 0 lnp/p = -A/T+b 公式计算 p=100kPa 下的 T 值在已知 A 和 b 的情况下 . 8.压力和温度测量都有随机误差; 试用最小二乘法求算lnp/p0=-vHm/RT+b=-A/T+b 直线的斜率及其误差;并由此求算vHm 值及其误差. 答:见实验教材第 24 页上的例题.以同样的方法对你的实验结果作误差分析. 9.四氯化碳是易燃物;在加热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答:所有接口都必须密封;加热温度不要太高;一般高出正常沸点2-3 度即可.双液体系沸点-成分图的绘制1.本实验中;气;液两相是怎样达成平衡的若冷凝管 D 处体积太大或太小;对测量有何影响答:在本实验采用的恒沸点仪中;利用冷凝回流的方法保持气;液两相的相对量一定;则体系温度一定;两相达平衡.若冷凝管 D 处的体积太大;则气相冷凝液不易更新;客观上会造成气相蒸汽分馏;影响气相的平衡成分测定;而过小;则会因积存液量少给取样测定带来困难.2.平衡时气;液两相温度应该不应该一样实际是否一样怎样防止温度的差异答:平衡时气;液两相温度应该一样;但实际上存在差异.气相温度存在梯度;且略低于液相.为防止差异可采用以下方法:给气相保温;如本实验那样;在恒沸点仪上部和支管处缠绕石棉绳;使温度计置气;液两相中量取两相的折中温度;在恒沸点仪设计上;在保证沸腾的液体不会溅到 D 处的条件下尽量缩短支管的长度和降低支管的位置. 3.查乙醇或环己烷在不同温度的折射率数据;估计其温度系数;如不恒温;对折射率的数据影响如何答:查书后乙醇;环己烷不同温度下折射率数据表;计算折射率温度系数 dn/dT.大多数液态有机物的 dn/dT 为负值;对乙醇其值约为-0.0004/℃;随温度的升高折射率降低. 4.温度计的水银球为什么一半浸在液体中;一半留在气相中答:为兼顾测量气;液两相的折中温度. 5.本实验中所用温度计的精确度是多少答:本实验中所用温度计为 1/10 温度计;最小分度0.1℃;可估计读到0.01℃. 6.讨论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 答: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有: 1温度的测量.实际上测得的温度只是气相和液相的折中温度;并不是两相的平衡温度;且气相本身就存在温度梯度.另外;并不能完全保持蒸汽全回流;因而温度也就不能完全恒定. 2在取样分析过程中;成分可能有变化;从而使测得的折射率并非平衡相组成. 3折射率测定的恒温效果不好. 7.如何判断气;液相已达到平衡状态答:当体系温度恒定t≤±0.05℃时可判断气;液相已达到平衡状态. 8.实验时;若所吸取的蒸汽冷凝液挥发掉了;是否需要重新配制溶液答:一般不需要.再重新加热蒸馏;待积存足够的气相冷凝液时再取样分析即可;因体系可在新的条件下达新的平衡.但若需要原来的物系组成;则可在实验完成后;专门配制漏掉点的溶液进行测定. 9.该体系用普通蒸馏办法能否同时得到两种纯组分为什么答:不能.因该体系具有最低恒沸点;实际上将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乙醇-恒沸混合物和环己烷-恒沸混合物. 在每个部分内的溶液通过蒸馏只能得到相应的一种纯组分和恒沸混合物; 故不能同时得到两种纯组分.10.实验测得的溶液的沸点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对沸点~成分图有何影响答:通常不一致;因为一般实验时的大气压并不等于标准大气压.不一致时;测得的同一成分溶液的沸点会稍偏高或偏低;可借用褚鲁统规则和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导出的溶液沸点随大气压变化的关系式进行分析: t 标= t/℃+273.15 + t/℃/10 × 101325-P/Pa/101325 式中 t 标为校正到101325 Pa 下的正常沸点C°;t/℃为实验大气压 PPa下测得的沸点. 可见;若实验时的大气压不等于标准大气压;则沸点~成分图在温度轴上稍有平移. 11.为什么工业上常生产 95%的酒精只用精馏含水酒精的方法能否获得无水酒精答:因为乙醇与水的体系具有最低恒沸点78.15℃ ;恒沸混合物的组成含乙醇95.57%; 所以只能生产 95%的乙醇.只用精馏含水酒精的方法不能获得无水酒精.要想得到无水酒精; 可在 95.57%的乙醇中加入 CaO; 使之与其中的水反应生产 CaOH2;然后进行蒸馏方可.蔗糖的转化1.蔗糖的转化速率和哪些条件有关 + 答:蔗糖的转化速率与反应温度;蔗糖浓度;水的浓度;催化剂 H 离子浓度有关.2.如何判断某一旋光物质是左旋还是右旋答:可有 4 种回答: 1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为右旋物质;旋光度为正值;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为左旋物质;旋光度为负值. 2先用蒸馏水调零;然后测试溶液.如果在测试中只有当检偏镜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才能使视野中三分视界明暗相同; 则被测物质的旋光性为右旋; 若只有当检偏镜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才能使视野中三分视界明暗相同;则被测物质的旋光性为左旋. 3看实验教材第229页上的叙述. 4将溶液稀释后测旋光度;若旋光度增大则为左旋;否则为右旋. 3.为什么配蔗糖溶液可用粗天平称量答: 因为反应过程中反应液的浓度是用旋光仪测定旋光度来跟踪的; 所以不必知道蔗糖溶液的准确浓度. 4.一级反应的特点是什么答:一级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的半衰期只与速率常数有关;而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 t1/2=0.693/k;速率常数的量纲是时间的倒数. 5.已知蔗糖的αD =65.55°;设光源为钠光 D 线;旋光管长为20cm.试估计你所配的蔗糖和盐酸混合液的最初旋光角度是多少 20 20 答: 旋光物质的比旋光角可用下式计算: D =10α/LC 表示钠光黄线; α D 893nm 式中αD . 为比旋光角;α为测量值;L 为旋光管长度cm ;即光在液柱中所经过的距离;C 为溶质浓 3 度g/cm .比旋光角定义为:当光经过一个 10cm 长;每立方厘米溶液中含有 1 克旋光物质的液柱时所产生的旋光角. 20∵C=10g/50ml×1/2=0.1g/ml;蔗糖的αD =65.55°;L=20cm 20 ∴α=αDLC/10=65.55×20×0.1/10=13.11° 6.在数据处理中;由αt-t 曲线上读取等时间间隔 t 时的αt 值;这称为数据的"匀整";此法有何意义什么情况下采取此法答: 此法可使数据采集均匀; 既避免某些测量数据带来的偶然误差又可以避免对大量数据作20处理.此法适用于测量数据较多;作图点的密度较大的情况.时间间隔的取值应适宜;在允许的范围内均匀选取. 7.实验中我们用去离子水来校正旋光仪的零点; 蔗糖转化过程中所测的旋光度αt 是否需要零点校正为什么答:不需要.因为在数据处理中用到的都是旋光角之差;校正值会消掉;所以没必要对测量数据作零点校正. 8.旋光管的凸出部位有何用途答:一是加液用;二是可从此处赶走气泡. 9.α∞不准偏高或偏低对 k 有何影响答:α∞不准对 k 的影响可做如下误差分析: 由式lnαt-α∞=-kt+lnα0-α∞;可得k=1/tα∞/α0-α∞ + α∞/αt-α∞ .可以看出;因α∞是负值;所以若α∞测得值偏低则k 这里不考虑t;αt 和α0 的测量误差偏小;若α∞测得偏高则k 偏大. 10.估计本实验的误差;怎样减小实验误差答: 1根据蔗糖水解速度常数κ=1/t{lnα0-α∞- αt-α∞ }的相对误差分析;可得: t 2α 2α k/k = —— + —————————————— + —————————————— tα0-α∞lnα0-α∞- αt-α∞ αt-α∞lnα0-α∞- αt-α∞ 可见在反应初期;由于 t 值较小;时间测定的相对误差较大;随着反应的进行;αt 值不断减小;使αt-α∞值也不断减小;故由旋光度测定的相对误差增大. 2温度对 k 的影响可由阿累尼乌斯公式进行误差分析:k/k=Aexp-Ea/RT2-Aexp-Ea/RT1/Aexp-Ea/RT1=-Ea/R1/T2-1/T1-1 -1 -1 -1 若实验温度由 298K 偏高 1K;活化能 Ea=46024Jmol ;常数 R=8.314JK mol ;则将引起 k 值 6%的系统误差.可见;在动力学实验中;反应温度恒定十分重要;否则会引入较大的系统误差. 11.蔗糖溶液的初始浓度是否影响最后的旋光角α∞ 答:若不存在副反应;则最后的旋光角只与生成物的浓度有关;而生成物的浓度与蔗糖溶液的初始浓度有关.所以;蔗糖溶液的初始浓度会影响最后的旋光角α∞.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1.配制乙酸乙酯溶液时;为什么在容量瓶中要事先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答:在容量瓶中事先加适量去离子水;可使乙酸乙酯滴入水中形成溶液;减少挥发. 2.将 NaOH 溶液稀释一倍的目的是什么答:测定κ0 时将 NaOH 溶液稀释一倍是为了使之与反应液中 NaOH 溶液初始浓度一致. 3.为什么乙酸乙酯与 NaOH 溶液的浓度必须足够的稀答:因为只有溶液足够稀;每种强电解质的电导率才与其浓度成正比;溶液的总电导率才等于组成溶液的各种电解质的电导率之和; 才可通过测定反应液的电导率来跟踪反应物浓度的变化. 4. 如果 NaOH 与 CH3COOC2H5 起始浓度不相同;试问其动力学方程式如何表示测得的k 值与本实验结果是否相同答:若乙酸乙酯与 NaOH 溶液的起始浓度不等;则应具体推导 k 的表达式.设 t 时生成物浓度为 x;则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 dx/dt=ka-xb-x …1 令 NaOH 溶液起始浓度等于 a;乙酸乙酯溶液起始浓度等于 b. 当a≠b 时;将上式积分得:k=1/ta-blnba-x/ab-x …2 当 a>b 时;有: NaOH + CH3COOC2H5 = CH3COONa + CH3CH2OH t=0 a b 0 0 t=t a-x b-x x x t=∞ a-b 0 b b 则: k0=aA1 k∞=bA2+A1a-b kt=A1a-x+A2x ;得联立解之;得 x=bk0-kt/k0-k∞;代入式2k=1/ta-bln{ak0-k∞-bk0-kt/akt-k∞} k∞的测定:配制a-b浓度的 NaOH 和 b 浓度的 NaAc 混合溶液;在与反应相同条件下测其电导率. 当 b>a 时;有: NaOH + CH3COOC2H5 = CH3COONa + CH3CH2OH t=0 a b 0 0 t=t a-x b-x x x t=∞ 0 b-a a a 则: k0=aA1 k∞=aA2 kt=A1a-x+ A2x ;得联立解之;得x=ak0-kt/k0-k∞;代入式2 k=1/tb-aln{bk0-k∞-ak0-kt/bkt-k∞} k∞的测定:配制b-a浓度的乙酸乙酯;a 浓度的 NaAc 和 b 浓度的 CH3CH2OH 混合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测其电导率. 以 ln{bk0-k∞-ak0-kt/bkt-k∞}对 t 作图得一直线;由直线斜率求 k. 从得到的动力学方程可以看出;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初始浓度有关.当 a;b 相等时; 速率常数与初始浓度成反比. 5.若实验中用二次水代替电导水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1 答:通常二次水中含有杂质电导率一般在 10-5 Scm ;如从空气中溶入的 CO2 和一般玻璃器皿上溶下来的离子;将会影响电导率的测量.但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水的电导率 kw 的 -1 影响可被消掉.本实验中用去离子水代替电导水;二者的电导率相近;约为 10-6 Scm ;即 -1 10-3 mScm 在本实验的测量精度以下;故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6.反应分子数与反应级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反应级数只能通过实验来确定. 试问如何从实验结果来验证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应为二级反应答:设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为二级反应;可得到速率方程的积分式.若反应物浓度相等;并设为 a;则有:k=1/tx/aa-x .可用两种方法来验证: 1在反应的不同时刻取样;并立即终止反应;然后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并将测得数据代入方程计算 k 值.若 k 值为常数;则可判定反应为二级; 2用物理化学分析法测定反应进程中某物理量如电导率的变化;根据推导出的含有所测物理量的速率方程作图.若得直线;则可判定反应为二级. 7.如果乙酸乙酯和 NaOH 溶液均为浓溶液;试问能否用此法求得 k 值答:不能.因为浓溶液中强电解质的电导率不与其浓度成正比;失去得到此动力学方程的前提;所以不能求得 k 值.8.本实验为什么可以用测得的反应液的电导率来代替浓度变化答:因为本实验的反应液中只有 NaOH 和 NaAc 两种强电解质;并且 OH-离子的电导率比 Ac-离子的电导率大许多.在反应溶液的浓度相当低的条件下;可近似地认为溶液的电导率与 OH-离子的浓度成正比;所以可用测得的反应液的电导率来代替浓度变化. 9.为什么本实验要求反应液一混合就开始记时此时反应液中的 a 应为多少答: 因为本实验的速率方程积分式为: k=k0-kt /kat + k∞ ; kt~k0-kt/t 直线的斜率 m=1/ka 由知;k=1/ma;即速率常数 k 与起始浓度成反比.所以必须一混合就开始记时;此时反应液中各反应物溶液的浓度为原溶液浓度的 1/2. 10.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为吸热反应;试问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处置这一影响而使实验得到较好的结果答:将反应物溶液预先在恒温槽中恒温 10 分钟;然后取出迅速混合均匀;淋洗电极并将溶液倒入已恒温的大试管中进行测量;在处理数据时;舍去前 8 分钟的数据;用 8-40 分钟内的数据作直线拟合. 11.本实验为何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而且乙酸乙酯和 NaOH 溶液混合前都要恒温答:因为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常数是温度的函数;所以必须恒温.乙酸乙酯和 NaOH 溶液混合前都恒温为的是使反应液尽快达到反应温度. 12.各溶液在恒温及操作中为什么要塞好塞子答:一是防止乙酸乙酯挥发;二是防止 NaOH 溶液吸收空气中的 CO2;改变其浓度. 13.在保证电导率与离子浓度成正比的前提下;乙酸乙酯和NaOH溶液的浓度高些好还是低些好答:高些好.因为这样电导率变化值大;测量的相对误差小. 14.二级反应的特点是什么答: 对反应物浓度相同的二级反应; 其特点是: 1 半衰期与反应物初始浓度成反比;1/2=1/ka; t 2速率常数的量纲是浓度-1时间-1.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1.电池的电动势为什么不能直接用伏特计测量答:因为伏特计与电池连接后便构成了回路;电池中有电流通过.电流会引起化学变化;因而使电极极化;溶液浓度发生变化;电池的电势不能保持稳定.另外;电池本身有内阻;因而有电位降;所以伏特计量得的电位降不等于电池的电动势. 2.为何测电动势要用对消法;对消法的原理是什么答:利用对消法可在电池无电流或极小电流通过时测其两极间的静态电势.此时电池反应在接近可逆的条件下进行;测得的的电势降为电池的平衡电势;即电动势. 对消法原理可由线路示意图说明:见教材第 111 页 3.怎样计算标准电极势 "标准"是指什么条件答: 将待测电极与标准电极或参比电极组成电池并测定电池电动势; 然后利用电池和电极的能斯特方程便可计算待测电极的标准电极势;即E=φ 右-φ 左=φ 右°-RT/nFlnane/aoe-φ 参比φ 右°=E + RT/nFlnane/aoe+φ 参比 "标准"是指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各离子活度等于 1气体为逸度等于 1时的电动势.通常是指25℃时的值. 4.测电动势为何要用盐桥如何选用盐桥以适应不同的体系答:使用盐桥是为了消除或减小液接电势.因当两种不同的溶液衔接时;在其界面处必因离子扩散速度不同而产生液接电势. 选择盐桥的原则是: 1 盐桥溶液的浓度必须大大高于待测溶液的浓度; 2 盐桥溶液与待测液的接界面必须保持稳定;避免明显对流破坏界面盐桥口为多孔陶瓷塞或石棉纤维液接界; 3 不能与待测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4 正;负离子迁移速率接近. 盐桥内除用 KCl 外;也可用其它正负离子迁移数相近的盐类;如 KNO3;NH4NO3 等.具体 2+ + 选择时应防止盐桥中离子与电池溶液发生反应;如电池溶液中含有 Ag 离子或 Hg2 离子;为避免产生沉淀则不能使用 KCl 盐桥;应选用 KNO3 或 NH4NO3 盐桥. 见教材第 232 页 5.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答: 原电池的电动势应该在接近可逆条件下进行测定; 但在实验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找到平衡点;因此在电池中总会有或大或小的电流通过而产生极化现象即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势 .当外电压大于电动势时;原电池相当于电解池;极化结果使电位增加;相反;原电池放电极化;使电位降低.这种极化结果会使电极表面状态发生变化;此种变化即使在断路后也难以复原;从而造成电动势测量值不能恒定.因此在实验中应先估计所测电池的电动势; 将各旋钮先置估计值再找平衡点; 这样可避免调节过程中因产生大电流而使电极极化; 可又快又好地测得结果. 6.Zn 电极为什么要汞齐化答:金属电极的电极电势往往由于金属表面的活性变化而不稳定.Zn 是活泼金属;其电极 ;在水溶液中 H+离子会在 Zn 电极表面上放电产生H2↑.为了获得电势低于零-0.7628V 稳定的电极电势;常用电极电势较高的汞将 Zn 电极表面汞齐化即形成汞合金 ;这样在电极表面就不会产生氢气泡.另一目的是消除金属表面机械应力不同的影响; 使其获得重复性较好的电极电势. 汞齐化时间不宜太长; 只要将打磨好并洗净的锌电极插入饱和的硝酸亚汞Hg2NO32 溶液中 3-5 秒钟即可拿出;否则形成的汞齐膜太厚而改变电极电势. 7.为什么开始测电动势时数据总是不稳定答:因电极与溶液建立起电化学平衡需要一定的时间. 8.在AgCl溶度积测定实验中制备饱和AgCl溶液时;为什么AgNO3只能加一;两滴而不能多加答:加一;两滴 0.1M 的硝酸银溶液能产生雾状沉淀即可.氯化银沉淀产生太多一方面消耗氯离子;另一方面氯化银吸附在电极表面影响电极电势;所以不能多加.溶液表面吸附的测定 1.影响本实验好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果气泡出得很快;或两三个一起出来;对结果有什么影响答:关键因素是毛细管必须洁净.如果气泡出得太快;或两三个一起出来;将会使压力计两液面升降变化太快且不规律;p 测不准;对溶液来说;因为溶质扩散速度慢;在表面的吸附来不及达到平衡;这样就会使测得的溶液表面张力偏大. 因为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吸附平衡时溶液表面浓度增大;表面张力减小;若表面吸附未达平衡;则溶液表面浓度小;表面张力下降少;故测得的表面张力偏大.2.毛细管尖端为何要刚好接触液面答:因为只有毛细管尖端刚好接触液面时;外压才等于大气压 p0;从压力计上读出的高度差 . 才是毛细管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差p=p 内- p03. 实验中为什么要读取最大压力差答:在最大气泡法测液体表面张力实验中;当气泡与液体达平衡时;液体中毛细管口气泡的曲率半径与凹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p 之间满足关系式: p=2γ/r; 此时气泡的弯曲半径最小; 附加压力 p 最大.而这个 p 我们是通过外加压力差p′来测量的通过水柱差 ;即以平衡打破的瞬间压差反映平衡时的附加压力 p.故实验中要读取水柱的最大压力差.如果能用已知表面张力的液体作为标准测定出毛细管常数; 那么在相同条件下通过测定不同液体的最大压力差就可得到表面张力.4.在本实验中Γ~c 图形应该是怎样的答:Γ~c 图形应该是: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Γ逐渐增加.开始时;Γ 随 c 增加得很快;Γ~ c 图形的斜率大;随后斜率逐渐减小;并逐渐接近于零.这也可从Γ=Γ∞Kc/1+Kc看出;当 Kc<>1 时;Γ=Γ∞;曲线斜率等于零;Γ等于饱和吸附量. 5.本实验结果准确与否取决于哪些因素答: 实验数据准确与否关键在于毛细管是否洁净; 另外还与毛细管尖端是否与液面刚好相切; 管口是否平整;出泡速率是否调节合适;读取压力是否正确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实验最后结果准确与否则与作图有很大关系.本实验的作图误差很大;特别是作曲线切线的误差. 6.测量前如果压力计中两边液面不一样高;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答:有时由于毛细现象毛细管内液面高于外部;这并不影响测量结果.将系统通大气则内外液面可持平;另在测量时;给毛细管内进气也可将液面压至管口与外部相平;此时内外压力相等. 即使系统通大气时压力计两边液面仍不一样高; 只要在测量时读取两臂最高和最低压力求其压力差就对测量结果无影响. 8.毛细管内径均匀与否对结果有无影响答:无影响;主要毛细管管口要平整. 9.压力计中的液体是否可以用汞答:不可以.因为汞的密度大;由表面张力引起的压力计液面上升或下降变化微小;压力测量的相对误差会很大.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量 1.三管黏度计有什么优点;本实验能否采用双管黏度计去掉 C 管答:三管黏度计的结构特点使它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增加了C 管;可使毛细管出口与大气相通.这样;毛细管内的液体形成一个悬空液柱;液体流出毛细管下端时即沿管壁流下;可保证出口处为层流而避免产生涡流. 2液柱高度与 A 管内液面高度无关;因此每次加入试样的体积不必恒定. 3 A 管体积。

物理化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

1. 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作用?如何保护及正确使用?答:(1)电位差计是按照对消法测量原理设计的一种平衡式电学测量装置,能直接给出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值,测定时电位差计按钮按下的时间应尽量短,以防止电流通过而改变电极表面的平衡状态。

(2)标准电池是用来校准工作电流以标定补偿电阻上的电位降。

(3)检流计用来检验电动势是否对消,在测量过程中,若发现检流计受到冲击,应迅速按下短路按钮,以保护检流计。

检流计在搬动过程中,将分流器旋钮置于“短路”。

(4)工作电池(稳压电源)电压调至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始终相一致。

3.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作用?答:电位差计:利用补偿法测定被测电极电动势;标准电池:提供稳定的已知数值的电动势EN,以此电动势来计算未知电池电动势。

检流计:指示通过电路的电流是否为零;工作电池:为整个电路提供电源,其值不应小于标准电池或待测电池的值。

4.测电动势为何要用盐桥?如何选用盐桥以适合不同的体系?答:(1)对于双液电池电动势的测定需用盐桥消除液体接界电势。

(2)选择盐桥中电解质的要求是:①高浓度(通常是饱和溶液);②电解质正、负离子的迁移速率接近相等;③不与电池中的溶液发生反应。

具体选择时应防止盐桥中离子与原电池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如原电池溶液中含有能与Cl-作用而产生沉淀的Ag+、Hg 离子或含有能与K+离子作用的ClO-离子,则不可使用KCl盐桥,应选用KNO3或NH4NO3盐桥。

5.在测定电动势过程中,若检流计的指针总往一个方向偏转,可能是什么原因?答:若调不到零点,可能的原因有:(1)电池(包括工作电池、标准电池和待测电池)的正负极接反了;(2)电路中的某处有断路;(3)标准电池或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大于工作电池的电动势,超出了测量范围。

4.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而且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答: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k影响很大,故反应过程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

物理化学实验

物理化学实验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1.在测量中,如果抽气速率过快,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答:若抽气速度太快,气泡的形成与逸出速度快而不稳定;亦使U型压力计中的酒精所处的位置相对不稳定,来回速度跳动,致使读数不稳定,不易观察出其最高点而起到较大的误差。

2.如果将毛细管末端插入到溶液内部进行测量行吗?为什么?答:不行。

如果将毛细管末端插入到溶液内部,毛细管内会有一段水柱,产生压力Pˊ,则测定管中的压力Pr会变小,△pmax会变大,测量结果偏大。

3. 本实验中为什么要读取最大压力差?答:如果毛细管半径很小,则形成的气泡基本上是球形的。

当气泡开始形成时,表面几乎是平的,这时曲率半径最大;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变小,直到形成半球形,这时曲率半径R和毛细管半径r相等,曲率半径达最小值,根据拉普拉斯(Laplace)公式,此时能承受的压力差为最大:△pmax = p0 - pr = 2σ/γ。

气泡进一步长大,R变大,附加压力则变小,直到气泡逸出。

最大压力差可通过数字式微压差测量仪得到。

4. 表面张力仪的清洁与否和温度的不恒定对测量数据在何影响答:若玻璃器皿不清洁和温度的不恒定,则气泡将会不能连续稳定地流过,而使压差计读数不稳定。

温度对σ、G和折射率都有较大的影响。

虽然质量百分浓度与温度无关,但由于折射率随温度的波动,若温度不恒定,故难得出未知溶液的准确浓度。

实验十二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 粘度计毛细管的粗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粘度计毛细管的过粗,液体流出时间就会过短,那么使用Poisuille公式时就无法近似,也就无法用时间的比值来代替粘度;如果毛细管过细,容易造成堵塞,导致实验失败。

2. 乌氏粘度计中的C管的作用是什么?能否去除C管改为双管粘度计使用?答:C管的作用是形成气承悬液柱。

不能去除C管改为双管粘度计,因为没有了C管,就成了连通器,不断稀释之后会导致粘度计内液体量不一样,这样在测定液体流出时间时就不能处在相同的条件之下,因而没有可比性。

物理化学常考简答题

物理化学常考简答题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OH H C COONa CH NaOH H COOC CH 523523+=+。

当用实验确定该反应的速率常数时,需要测定不同时刻反应物的浓度。

根据该反应的特点,采用电导法测定。

一、因为CH 3COOC 2H 5与C 2H 5OH 都是非电解质,反应前,体系的电导率等于NaOH 溶液的电导率;完全反应后体系的电导率等于CH 3COONa 溶液的电导率;反应过程中体系的电导率等于NaOH 与CH 3COONa 电导率之和。

)(-∞ΛOH m 与)(-∞ΛAC m差别很大,其余物质的摩尔电导率变化不大,总电导率对OH-浓度变化敏感。

二、主要使用的仪器:恒温槽、电导仪、电导池、秒表、移液管、微量注射器、三角瓶三、需要测量的数据:反应起始电导率0κ,充分恒温后,未加入CH 3COOC 2H 5时测得NaOH 溶液的电导率;反应结束的电导率∞κ,借助于NaOH 溶液同浓度的,充分恒温的CH 3COONa 溶液的电导率;反应过程中任意时刻的电导率t κ,恒温反应中t 时刻的电导率。

t OH AC OH t OH AC OH c c ,0,0)()(------⨯Λ-Λ=-⨯Λ-Λ=-∞∞κκκκ 0,,0--=--∞∞OH t OH t c c κκκκ 皂化反应是二级反应,kt c c t =-011,则其动力学方程为: ∞∞∞-+-=-κκκκκκ00011kt c t 作t c t ∞∞--κκκκ00~1关系图,直线的斜率即为反应速率常数。

关键操作:① 保持反应体系恒温,反应物预热到反应温度;② 准确量取乙酸乙酯的体积;③向NaOH溶液中注入CH3COOC2H5后立即开始计时;④电极使用前需先用蒸馏水洗净后用滤纸吸干水分;一、热力学基本问题: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热力学研究的对象是大量分子(粒子)的集合体,称为系统。

热力学研究方法:热力学研究方法是一种演绎的方法,运用经验所得的基本定律,借助体系状态函数的基本性质,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与计算,来判断体系变化的方向和限度,得出的结论具有统计学意义。

物化实验习题

物化实验习题

物化实验习题物理化学实验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1.本实验方法若想用作测量溶液的蒸汽压,为什么?答:溶液不是纯净物,其沸点不稳定,实验操作过程中很难判断是否已达到其沸点。

2.温度愈低测到的蒸汽压误差愈小,为什么?答:首先,因为本实验是假定?hm(平均摩尔汽化热)在一定范围内不变,但是当温度升得较高时,?hm得真值与假设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所以会使得实验结果产生误差。

其次,(假设气体为理想气体),pv=nrt。

v就是定值,随着t增高,n可以变小,即使n维持不变,p也将变小,即为分子运动大力推进,难以均衡。

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1.为什么产生四氟肼现象?如何掌控四氟肼程度?答:由于新相难以生成,加入晶种或控制搅拌速度2.根据什么原则考虑加入溶质的量?太多太少影响如何?请问:根据叶唇柱溶液依照数性,溶质重新加入量必须太少,而对于秤相对精密度来说,溶质又无法太太少。

3.为什么测定溶剂凝固点时,过冷程度大一些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而测定溶液凝固点时却必须尽量减少四氟肼现象?答:溶剂凝固热较大,可以抵偿散热,温度可以回升到凝固点;而溶液出现拐点时,析出晶体量少,放热也小,过冷程度大,温度会升不到正常凝固点,测量值偏低。

熔解热1.本实验装置是否适用于放热反应的热效应测定?求解:无法。

本实验装置使用电热补偿法测量反应的热效应,其原理就是用电加热器提供更多热流对体系的热损耗展开补偿,适宜求测吸热反应的热效应。

2.设计由测量熔解热的方法谋cacl2+6h2o=cacl2*6h2o(s)的反应热?[解答]考虑以下两个反应的热效应:222222222cacl(s)nho(l)cacl(aq)nhocacl6ho(s)(n6)ho(l)cacl(aq)nho所述,将以上两个反应式相乘即可获得建议反应热的反应式:2222cacl(s)6ho(l)c依据盖斯定律,第三反应的热效应也可由前两个反应热相减得到。

因此,可以设计分别测定cacl2(s)和cacl26h2o(s)在相同n0时的积分溶解热qs1和qs2,则rms1s2h=q-q燃烧热的的测定1.在这个实验中,那些就是体系,那些就是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没有热损耗?这些热损耗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内筒和氧弹作为体系,而外筒作为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简答题1.在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为什么所配NaOH和乙酸乙酯必须是稀溶液?2. 为何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且氢氧化钠和乙酸乙酯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3. 电导池常数如何校正?4. 为什么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可用电导结果测其不同时刻的浓度变化?测定时对反应液的浓度有什么要求?为什么?5. 在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若反应起始时间计时不准,对反应速度常数K有何影响?为什么?6. 乙酸乙脂皂化反应中,反应起始时间必须是绝对时间吗?为什么?7. 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当a=b时,有x=K(G0 -G t ),c=K(G0 -G∞)。

若[NaOH]≠[酯]时应怎样计算x和c值?8. 某人使用电导率仪时,为快而保险起见老在最大量程处测定,这样做行吗?为什么?测量水的电导率时,能否选用仪器上ms.cm-1量程来测量,为什么?9. 电导率测量中,由于恒温槽性能不佳,温度逐渐升高,由此导致不同浓度时的K c 值将发生什么变化?10. 在乙酸乙酯造化反应实验过程中,我们先校正电极常数,后测定水以及溶液的电导率,请叙述原因、操作过程以及目的?11. 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为什么由0.0100mol·dm-3的NaOH溶液测得的电导率可以认为是κ0?12.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为什么由0.0100mol·dm-3的CH3COONa溶液测得的电导率可以认为是κ∞?13.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如果NaOH和乙酸乙酯溶液为浓溶液时,能否用此法求k值,为什么?14.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中,乙酸乙酯溶液应在使用前现配,目的是什么?15.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实验中,反应体系的电导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何?16.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铂电极的电极常数是如何确定的?17、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电导率仪面板上温度补偿旋钮有何用途?怎样使用?18.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通过利用测定反应体系在不同时刻的电导或者电导率来跟踪产物和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试问,溶液的电导或者电导率和反应物或者产物的浓度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19.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电导率仪上纯水电阻率旋有1-18MΩ-cm档位,本实验选择哪个位置?20.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测定活化能Ea,选择∆T= T2- T1在多大范围较好?为什么?21.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铂电极的电极常数与哪些因素有关?22.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电导率仪面板上有哪几个量程按钮?23.在乙酸乙酯皀化实验中铂电极的电极常数有何用途?24. 在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溶液的电导值怎样变化?为什么?25.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若反应起始时间计时不准,对反应速度常数K有何影响?为什么?26. 在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如何由不同温度下反应的速率常数求该反应的活化能?27. 反应分子数和与反应级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反应级数只能通过实验来确定。

试问如何从实验结果来验证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为二级反应?28. 在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如果两种反应物氢氧化钠和乙酸乙酯溶液起始浓度不相等,试问应怎样计算速率常数k的值?29. 在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通过图解法求反应的速率常数,试问是利用哪些数据进行作图?30. 在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如果两种反应物浓度相同,反应的速率方程是什么?实验二丙酮碘化1. 丙酮碘化反应每人记录的反应起始时间各不相同,这对所测反应速度常数有何影响?为什么?2. 对丙酮碘化反应实验,溶液的透光率如何变化?为什么?3. 对丙酮碘化反应实验,为什么要固定入射光的波长?4. 配制丙酮碘化反应液时,把碘与丙酮放在同一瓶中恒温,而HCI 在另一瓶中恒温,再混合测定它,可以吗?为什么?5. 丙酮碘化实验中,是将丙酮溶液加到盐酸和碘的混合液中,但没有立即计时,而是当混合物稀释至50mL ,摇匀倒入恒温比色皿测透光率时才开始计时,这样做是否影响实验结果?为什么?6. 影响丙酮碘化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7. 丙酮碘化实验中,lnT 对t 作图应为直线,但常发现反应初期往往偏离直线,为什么?8.丙酮碘化实验中,所选择的入射光波长是多少?9.丙酮碘化实验分光光度计中,黑色比色皿有什么用途?10、丙酮碘化实验中,怎样调整透光率100%。

11.丙酮碘化实验中,几个比色皿壁厚不同影响测定结果吗?12.丙酮碘化反应实验中,何时开始计时?13.丙酮碘化实验中,怎样测量εd 值?14碘消耗完之前,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是常数吗?为什么?15. 丙酮碘化是一个复杂反应,分为那两步进行?那一步为速率控制步骤?16. 丙酮碘化反应的机理,如何通过实验进行验证?17. 丙酮碘化实验中,反应体系中的I 2是以I 2和I 3-两种形式存在的,而透光率与I 2浓度的关系却表示为2lg I T lC ε=-,这样会产生误差吗?为什么?18. 写出丙酮碘化反应中酸作为催化剂时反应的历程。

19. 丙酮碘化反应实验中,反应的速率方程是什么?20. 丙酮碘化反应实验中,为什么通过测反应体系的透光率或吸光度和时间的关系就可以求算反应的速率常数?21. 丙酮碘化反应实验中,如何测各个反应物的反应级数?22. 做丙酮碘化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实验要用到哪些仪器与试剂?23. 某同学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一溶液的吸光度,测定时用两个相同厚度的比色皿,一个盛纯水,一个盛测定液,在固定温度及波长下,得到测定值的透光率为102%, 仪器正常, 仪器操作及读数无误,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实验三蔗糖的转化1.蔗糖转化测定中,为什么要求加入酸量严格准确?2. 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测定不同时刻反应物浓度的优缺点各是什么?3. 蔗糖水解速度与哪些反应条件有关?该反应按一级反应进行的条件是什么?4. 蔗糖水解用的蔗糖水溶液为什么必须现配?而不能久置再用?5. 在蔗糖转化实验中,为什么用蒸馏水来校正旋光仪的零点?6. 在蔗糖转化实验中,蔗糖溶液为什么可粗略配制?这对结果有无影响?7. 蔗糖的转化(水解)速率常数k与哪些因素有关?8. 试分析蔗糖的转化实验的误差来源,怎样减少实验误差?9. 比旋光度的定义式是什么?式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是什么?10. 在蔗糖转化实验中,反应过程中,所测的旋光度αt是否需要零点校正?为什么?11.在蔗糖转化实验中,旋光管装盛溶液前有何要求?12. 在蔗糖转化反应中,蔗糖葡萄糖以及果糖的选光性如何?(左旋还是右旋)13.在蔗糖转化实验中,测定α∞时只测定T1时的一个值代替T2时的值可以吗?14.在蔗糖转化实验中,在某一温度时测定αt和α∞时有何要求?t。

15.蔗糖转化实验中,怎样求得转化反应的1\216. 在蔗糖转化实验中,为何可以利用体系在反应过程中旋光度的变化来衡量反应的进程?17. 在蔗糖转化实验中溶液的旋光度随反应的进行如何变化?18. 蔗糖转化实验中,计算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式是什么?19. 溶液的旋光度和溶液中各物质的旋光度之间有什么关系?20.对于准一级或者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即速率方程的表达式是什么?21. 对于一级或者准一级反应,半衰期的表达式是什么?22. α=KC是指溶液的旋光度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式,K与那些因素有关?23. 蔗糖转化反应的反应方程式是什么?24. 溶液的旋光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四燃烧焓的测定1. 燃烧热的测量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式两种。

2. 量热计可分为__________式和_________式两种。

3. 在量热计中,体系和环境主要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热交换。

4. 用钢瓶对氧弹充氧时,应先开______阀,后开______阀。

充气结束时,应先关______阀,后关______阀。

5.燃烧热测定中样品需压成片状,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

6. 样品的燃烧热是通过______________得到的。

7. 燃烧热测定中样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将其点燃的。

8. 燃烧热测定中,在样品上绑一棉线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燃烧热测定中,每测完一个样品。

内筒水______更换,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样品在氧弹中燃烧后,水温的升高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所致。

11. 燃烧热测定中,_______________为体系,_____________为环境。

12. 氧弹内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3. 雷诺校正是为了校正体系与环境间出现的________现象所引起测量的_______出现偏差。

14. 量热计中氧弹内筒、外筒壁皆镀成镜面,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氧弹充完气后,检查其中是否充上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测挥发性液体样品燃烧热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燃烧热测定中的直接测量值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___对测量结果影响最大。

18. 量热计中平衡电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记录外筒初始水温的目的是_________,测水当量时,外筒水温________记录,测样品燃烧热时,外筒水温________记录。

20. 燃烧热测定中,点燃丝不能与坩埚接触,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恒容量热法是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的________,再据______计算样品的恒容燃烧热的。

22. 氧气钢瓶上用的减压阀有两个压力表;一个表示气体压力;另一个表示压力。

23. 燃烧热量热实验中,量热计水当量的定义是。

可使同样升高1 度的水的质量称为量热计的水当量。

24.燃烧热量热实验中通常用方法测定量热计水当量。

25. 用氧弹量热计测定物质的燃烧热时,作雷诺图求△T的作用是:。

图中是测定数据描绘的T - t图。

用雷诺作图法求△T时,由确定O 点的位置。

第二题、选择题1. 倘若测得内筒水升高2℃需热500J,则仪器的水当量为:<A>500J;<B>500J·K;<C>500K-1 ;<D>500 J·K -12. 标定水当量后,内筒水不更换,将使所测样品的燃烧热值:<A>偏高;<B>偏低;<C>不变;<D>不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