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族谱修谱动员大会
祭祖大会讲话稿

祭祖大会讲话稿1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宗亲:大家上午好!在这个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阳春三月,我们xx两地的邓氏宗亲再次在xx祖籍地隆重举行祭祖大会,为迁华始祖积宗公扫墓祭奠,追根溯源,共同缅怀先祖筚路蓝缕创业之丰功伟绩,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是无比的高兴和无比的激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邓氏宗亲理事会向各位前来参加邓氏祭祖大会的各位宗亲,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亲切的问候!我还要特别感谢的是郭镇的宗亲这次也克服了种种困难前来参加今天的祭祖大会,实为不易;我更要感谢的是为这次祭祖大会作了精心准备并为之付出辛勤汗水的华容宗亲,谢谢你们!两年前,我们xx邓氏宗亲在华容隆重祭祖扫墓;今天,我们大江两地的邓氏宗亲又来到了xx祭祖扫墓,寻根问祖,这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那就是为了弘扬祖德宗功,增强宗族团结,更好地激励华监邓氏子孙丕振南阳家风,永续东汉世泽!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先祖的是通过华监两地宗亲的共同努力,《邓氏族谱》(监利卷)已经成功问世,这要感谢所有修谱的邓氏宗亲们,我深信,这一次续修族谱的成功一定会让华监两地的宗亲更加团结,更加亲切,我想,这也一定是祖宗的庇佑,庇佑我邓氏世代永昌!先人已乘黄鹤去,辉煌前程待后人。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衷心地希望华监邓氏的子孙,大力弘扬先祖美德,不忘祖训,明理诚信,忠孝传家,艰苦奋斗,精诚团结,互通有无,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为实现邓氏宗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更喜人。
邓氏宗族的宗亲们,大家携起手来,团结一心,共同创造邓氏宗族的美好明天和灿烂未来!最后,再次对参加这次祭祖大会的各位宗亲及亲朋好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亲切的问候!顺祝华监两地邓氏所有宗亲事业兴旺,阖家幸福,身体健康!谢谢大家!祭祖大会讲话稿2尊敬的家族族长,在坐的各位长辈,同辈和晚辈,你们好! 在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迎来了胡氏家族清明会的相聚,在此我代表胡氏家族的媳妇们成为胡氏家族的一份子感到无比的高兴。
杨氏族谱

目录前言杨氏宗支字派杨光盈、杨光耀支谱 (1)一、字派 (1)二、郡名 (1)三、祖籍 (1)四、各房住址 (5)五、忌用事项 (5)六、香火下坛 (6)七、九族称谓 (7)八、祖坟茔地 (7)九、宗支世系 (17)十、地名【注】 (24)十一、附言 (25)十二、颁发族谱 (25)(1)颁发人 (25)(2)地点 (25)(3)时间 (25)(4)册数 (25)前言我光耀、光盈公,从蜀至黔,人丁兴旺,子孙繁衍。
目今五世同堂,六代共寨,人多族大,各地遍遍然。
有经营成业于他乡、结婚、求食而居异地,星落密布,派序加快,当前虽无遗忘错乱之忧,弟恐世远年湮,异性乱宗,世废而后生,为此,根据一九八六年秀芳公的提议和各房老幼之要求,故建此谱遗教尔众,世代遵循。
家谱者,乃家史之缩影,载予功臣、义士、孝子、贤孙为后世之楷模,序鼻另幼,清支派,分亲疏,以免昭穆不分,混肴派序。
家有谱如水有源,木之有根,水无源而流不长,树无根而枝不茂,人理亦然,而史知之然,这是建谱的必须,吉祥昌盛之愿望。
目前,当今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泰民安,提倡大同世界于天下,我们还来大谈宗支派系,不免有违潮流之嫌,但就家谱之价值,在今天仍有不可忽视之处,古语云:欲治齐国者,先齐其家。
我祖震公暮夜拒金,提出“四知”训教后世子孙清廉,则其予社会之贡献。
吾等虽学识浅陋,对建此谱谍感荣幸尔。
撰谱:杨正清建谱:杨再先杨正锡杨再富杨正清杨再林杨通华杨正才一九九四年十月十日杨氏宗支字派一,再正通光昌胜秀;二,再正通光昌盛秀;三,再正通光昌顺赠秀;四,再正通光昌顺俊秀;五,再正通光昌用秀,仕德延玲永兴长;六,再正通光昌胜秀,承先宗序顺天长,世代常存宏绿远,文章华国绍书香;七,再正通光昌胜秀,忠心思祖守汉邦,世代常存宏作远,文章华国兆书香,孝悌永为本,信义值千斤,勤俭科甲弟,德厚发万春。
八,朝都永世英,斯大高正学,光忠庭仕尚,应政士永昌,祖德游荣方,实城明惠显,喜再继宗良。
姓氏修谱发言稿范文

姓氏修谱发言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长辈、亲朋好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这个美好的时刻和大家相聚在一起。
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代表我们全家族谱修谱委员会,向大家宣布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们将为我们家族的姓氏进行一次修谱活动。
修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项重要活动,历史悠久而又神秘。
修谱活动,不仅是一项老祖宗们留下的传统习俗,更是一项团结家族、传承血脉的仪式。
对于一个家族来说,修谱就如同一座丰碑,承载着家族的历史与传承。
我们家族姓氏源远流长,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家族成员的流动性增加,人们对姓氏起源和历史的认知逐渐模糊,血脉传承的意识也逐渐淡薄。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们家族的姓氏进行一次修谱活动,以传承家族的文化传统,重新梳理我们家族的血脉和历史,让更多的家族成员了解我们家族的来路与根基。
在这次修谱活动中,我们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的修谱工作。
首先,我们将深入挖掘家族历史,梳理姓氏的起源和变迁,编辑并出版一本《姓氏谱》。
这部谱系将包括家族的源流、分支、家谱、家训等内容,是对我们家族历史的一次系统整理和记录。
其次,我们将开展家族成员的调查,收集家族成员的基本信息,建立家族成员档案。
这些档案将用于更新家谱,并为家族成员提供一个相互联系的平台。
再次,我们将组织一系列的修谱活动,包括家族论坛、家族联谊、家族文化传承等,让更多的家族成员参与进来,共同感受家族的温馨和凝聚力。
在此,我谨代表修谱委员会,向全体家族成员发出倡议:希望大家积极参与修谱活动,分享你们对家族历史的认知,畅谈你们对家族未来的期望。
每一位家族成员都是家族的一份子,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修谱活动中,让我们的家族更加团结、更加有活力。
当然,修谱活动不仅仅是家族成员的事情,更需要得到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
所以,在这里,我谨代表全家族向各位长辈、亲朋好友发出邀请: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和支持我们的修谱活动,共同参与到家族历史的传承与弘扬中来。
《杨氏南宁宗谱》(卷一)概述

《杨氏南宁宗谱》(总谱)概述一南宁祠滔裔修谱,始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省溪司(上土司)再西、镇远司(次土司)杨凤、清江台拱荔波司(三土司)杨虎、思州青溪司(四土司)杨榜、大定司(五土司)杨富“五司联谱”,其序称“该五土司落根,略略叙情,房房置谱,便知亲疏,免失宗之根本也。
”此后,南宁祠历经五次续谱,至今已是第六次了。
2022年三月开始付梓的十二卷两千余册《杨氏南宁宗谱》支谱,其范围虽仅限于2018年祠堂复建乐捐宗族支系,但弘农堂、南宁堡杨氏宗祠、二世祖杨政滔、一世祖杨再思及杨震“四知”、受姓始祖杨伯侨及祠堂关联支系血脉史实都纳入了撰修序列,并力图通过总谱校正支谱、后谱订正前谱等方式方法,倾力实现《宗谱》“正本清源、求同存异、去伪存真”夙愿目标,并望其成为族宗家人寻根问祖、联谊互助、“四知”传家、弘农存厚的通俗读本。
唐末五代以来,再思氏族谱牒因其家藏祠存,传世不多,加上民间义举起事,更是十存不一,导致再思氏族脉络史实莫衷一是,千年未统说辞,就连我们平常熟知的《叙州乡土志》(光绪)、《杨再思氏族通志》(卷三)、《弘农杨氏族史》(新版)、《中华杨姓通谱》(2012)、《侗族通史》(2013)等规范性文本也未能真正达成一统共识。
二贵州玉屏南宁堡杨氏宗祠,俗称“南宁祠”、“政滔祠”、“滔公祠”等,始于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为再思派下十五世孙、大万山苏葛棒等处军民长官司正长官杨再直出资携族修建,历经明天启六年(1626)、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嘉庆五年(1810)、咸丰七年(1857)、光绪七年(1881)、民国二十九年(1940)和2018年七次维修、扩建、重建,至今已近700年历史。
祠堂因其地处现今湘黔边界高铁、高速、国道、铁路、航空等通衢宝地,地灵人杰,浩浩汤汤,一直被誉为杨再思百万后裔大小宗祠冠首,特别是在二世祖杨政滔后裔世居地影响力可堪媲美飞山庙宇。
宗祠修谱存谱可考年代为康熙十一年(1672年),历经嘉庆续修,至道光十四年(1834)付梓存世,历时152年,现仅发现梓本卷首“沅州”属地“晃州”字样残谱一册,光绪年间登伦堂《光泰谱》、四知堂《光廷谱》梓本五十余册,目前供裔孙阅读谱本多为1984年五续谱500册及2022年第六次修谱2000余册,这对于百万族人来说,明清时期那种村村寨寨“藏谱、建祠、立庙”已成历史。
宗亲大会发言稿范文3篇

宗亲大会发言稿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都可能会用到发言稿,发言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
那么,怎么去写发言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宗亲大会发言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族贤,各位宗亲:大家晚上好!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们带着XX杨氏宗亲和全国杨氏宗亲的祝福,在美丽富庶的XX举行宗亲大会,心情无比高兴和激动。
在此,我谨代表XXX的全体宗亲对莅临活动现场的各位家人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各位族贤的慷慨解囊致以诚挚的敬意!向对本次活动举办辛勤付出的家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有了大家的无私奉献,才会有杨氏家族今后的发展。
从此,在XX杨姓有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大家庭,有了一个能够联系族情,能够寻根觅祖,能够互帮互助,能够共同发展的平台。
这是一个良好的起点,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缅怀先祖、奋发图强,这是我们整个XXX杨姓宗亲一个共同的家族梦。
对我们整个家族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和谐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意义重大。
我们应着眼长远,对哪些热心家族事务,有一定文化基础和经济基础,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才,尽快吸收到队伍里来,让他们轻装上阵,放开手脚,施展才能,酿成了“事事有人办,人人尽心力”的氛围,使机构具有生机和活力。
尽心尽力办好我们杨氏家族每件事情。
希望整个XXX杨氏宗亲与各地宗亲加强联系,让我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广,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
最后,衷心地祝愿杨氏家族人丁兴旺,财源广进,万载兴盛!祝愿各位宗亲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祝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尊敬的各位长辈以及亲朋好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逢盛世瑞气祥和,迎新时喜气满堂。
今天是天降吉祥的美好日子。
今夜X酒店的灯光璀璨,流光溢彩,蓬荜生辉,大家欢聚在这里,共同祝贺这对珠联璧合、佳偶天成新人的结婚庆典。
今天,我们几位授主家X和X的重托,并与X酒店的全体员工和X礼仪公司的全体员工全程为大家服务。
杨氏家谱范本

杨氏家谱范本1.杨家家谱全部的字辈近代杨氏百字谱:初定:弘农俊杰英、荣华泽祥祯、文武科举锦、福禄宁康兴、太师忠书令、唐宋才嘉兵、汉隋相尉权、崇德怀仁君、兰桂照辉映、侯州尽雄伟、盛海波涛涌。
觉理冲凌云、启后继乾坤、慎思贵富民、树以成良言、勋著永绵传、严洁孝顺模、喜庆辅龙腾、昌发山西籍、源远承家业。
后改:三知承俊杰、荣华泽祥祯、汉隋相尉才、盛德怀仁君、文武科举锦、唐宋建奇勋、太师奉旨令、侯州忆雄英、沧海波涛涌、虎跃起龙腾。
满门忠烈鼎、丰功壮凌云、慎思传清白、后裔靖康宁、兰桂照辉映、福禄显家声、昭著千秋范、源远伟业兴、廉洁行孝顺、继发晋乾坤。
民国十二年(1923年)杨姓重新立宗续谱字辈:登、成、永、宏、福、生、考、义、和、平十字排辈为序。
高密张鲁杨氏(德智堂)行辈为:肇立崇德士,维世培振怀。
朝廷建大作,官宪鸿恩开。
峻峰日月明,文武斌聚斋。
齐家兴兆业,安邦瑞祥来。
昌国盛荣宇,福佑恒东海。
常毅千彦生,永念仁和爱。
秉承圣贤志,华章颂万代。
金玉良言润,泽惠启学才。
扩展资料杨姓起源说:第一种说法:有五个主要来源1、杨侯苗裔说。
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杨出自姬姓,晋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称杨侯,其子孙以国为姓。
2、女吉姓杨国说。
此说不见于传世文献,而见诸出土文物(据李学勤《中华姓氏谱》),女吉姓杨据说要早于姬姓杨。
3、羊舌后嗣说。
姬姓杨国灭于晋,杨地成为晋大夫羊舌氏的食邑,这样杨也成为羊舌氏的姓;另说羊舌氏为杨侯伯侨之子,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4、杨孙孑遗说。
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有大夫名杨孙,因失职而奔于宋,其后裔孙姓杨。
5、出自赐姓或他族他姓改杨姓而来。
如三国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部分人姓杨;鲜卑莫胡卢氏被北魏孝文帝改杨姓,福建宁化有林姓迁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另据《北史》记载,杨义臣本姓尉迟氏。
第二种说法:有四个主要来源1、赐姓: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鲜卑族,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
家谱发放仪式上的讲话范文三篇

家谱发放仪式上的讲话范文三篇第1篇: 家谱发放仪式上的讲话各位来宾、各位长辈、各位族亲:大家好!今天,我们举行盛大仪式,祭告皇天厚土、列祖列宗,为XXXX支脉重修族谱。
人之有祖,正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水流千里不舍其源,树高万丈不离其根。
我XXX氏家族源远流长,历史上出了不少成功人士。
饮水思源,叶落归根,寻根访祖,承继发扬祖业,是我XXXX氏后裔之传统美德。
修族谱、立排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正本清源,尊祖敬宗,使长幼有序、尊卑有份;是为了追念先人创业之艰辛,弘扬先人优秀文化和精神传承,加强道德教育,建设和谐家园;是为了加强族人间的联系沟通,增进情谊,增强团结,共同发展;更是为了使我XXX氏家族更加兴旺发达、枝繁叶茂!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我自己,向倡导发起重修族谱事宜并付出辛勤劳动的会长XXX,副会长XXX、XXX、XXX及理事会各成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对社会贤达及各位师傅的指导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向关心理解和大力支持这项工作的各位族亲表示忠心的感谢!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一个家族的传家宝,是子子孙孙的根系所在,是维系家族和睦的纽带。
本次我族重修族谱,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心血,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大团圆、大聚会,能在思想、精神和感情上进一步唇齿相依、水乳交融,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加强交流,促进沟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同心同德,精诚协作,续写我族的绵绣篇章,共创XXX氏后裔的现代辉煌。
我坚信,全体族亲有志气、有信心、有智慧、有能力,必将大有作为!在此,我们祈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祈愿我们XXX氏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祈愿各族亲全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第2篇: 家谱发放仪式上的讲话各位来宾、各位长辈、各位族亲:大家好!今天,我们举行盛大仪式,祭告皇天厚土、列祖列宗,为XXXX支脉重修族谱。
人之有祖,正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水流千里不舍其源,树高万丈不离其根。
我XXX氏家族源远流长,历史上出了不少成功人士。
家族联谊会上的讲话稿(通用10篇)

家族联谊会上的讲话稿(通用10篇)家族联谊会上的讲话稿(通用10篇)讲演稿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三部分的内容。
一是提出问题,点出讲话的要点,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兴趣;二是阐述讲演的主旨,分析要说明的问题;三是总束全文,照应开头,或提出希望祝愿,激励鼓舞听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族联谊会上的讲话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族联谊会上的讲话稿篇1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大家好!物有报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激动和敬仰的心情,从宁乡各地会聚停中,来共同祭奠我们的先祖。
这是我们刘氏家族所有族人几十年来的共同心愿和情怀。
在这庄严而隆重的时刻,我们首先要虔诚地感谢我们的先祖,是他们把我们这些各地的同族宗亲凝聚、团结在一起!同时,今天我们也迎来了刘氏宗祠的建设,可以说这是刘氏家族尊祖敬宗的一大盛事,一大喜事。
在此,我谨代表修缮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对慷慨解囊、无私支持刘氏宗祠建设的各位宗亲、族人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追古溯今,我刘氏历经各朝各代,人才辈出,纵横四海。
据史料记载,自盘古开天地以降,历“三皇”而至“五帝”之尧帝,其第九子源明公受封于“刘”,此为刘氏肇始。
秦朝末年,先祖刘邦斩蛇举义,诛秦灭项而得天下,史称汉高祖;元朝末年,伯温公刘基辅佐明太祖朱元璋,灭元称帝于金陵。
可以说,上下五千年,我刘氏宗族繁荣昌盛,英豪辈出,功勋卓著,美名万代,流芳千古!各位宗亲:除了今天来参加祭祀仪式的,还有不同地域的家族同胞,由于路途遥远和工作繁忙等原因,未能如愿前来,他们也分别委托我们一并在此向我们的先祖寄托他们的思祖之情。
我们刘氏家族自姓氏诞生以来,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有过无数的辉煌,也经历了诸多的磨难。
我们的先祖凭着他们的卓越智慧、高尚的品德和坚强意志,使我们的家族日渐繁荣兴旺。
我们的先祖值得我们刘氏家族的子子孙孙永远敬仰!祭祀祖先,追忆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之所以从各地相聚在这里,虔诚地举行这个祭祀仪式,是因为我们的身上都有着共同的血缘,我们的骨子里都有着相同的基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城杨氏族谱》修编筹备大会开幕词
尊敬的杨氏家族父老乡亲们:你们好!
今天荣幸应邀参加家谱修编筹备大会,感到无比亲切和高兴!在
此,请允许我代表杨氏宗族向你们致以由衷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并
对新家谱的修编表示热烈祝贺!
我与在座的都是杨氏的后裔,杨家的子孙,我们同根、同脉、同
宗、同源,今天能其乐融融欢聚一堂,真是无比激动!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绕山之水,必有其源。从血脉的渊源传承
关系来看,不管何地、何代的家谱,只要姓杨,就必定与我们是同祖
同根,他们的体内拥有与我们相同的遗传密码——DNA!他们的血
管里流淌着与我们相同的血液——天下杨氏是一家!
历史上,杨氏家族名人辈出。我们的祖先曾辉煌过、显赫过。众
所周知,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杨姓是中华大帝轩辕黄帝的直系后
裔,是中国百家姓中第六大姓氏,是文化昌明,底蕴深厚的名门,是
精忠报国,功勋卓著的望族,也是泱泱中华最具影响的族群之一。
每当我们追根溯源,回首往事,无不为我们杨氏人才辈出,人文
荟萃而感到光荣,无不为我们杨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而感到鼓舞,
无不为我们杨氏忠贞报国,孝道传家而感到自豪!
今天,我们杨氏后裔都在以一种发自内心的怀祖之情缮谱、修谱、
续谱,这一壮举体现的是不忘历史、颂扬祖先、传承家族良风、激励
后人、奋发努力的思想和精神。毫无疑问,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凝
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完全吻合的。
修编《应城杨氏族谱》,将有选择性地收录各地新旧《杨氏族谱》
中珍贵的文字史料,让后世比较全面而准确的了解杨氏家族从古到今
的悠久历史,搞清枝繁叶茂的宗支流向分布概况,满足天下杨氏追根
溯源、寻根问祖,从而达到天下杨氏从未有过的团结统一,开创天下
杨氏在当今太平盛世齐奔小康的和谐局面!
我提议,杨氏家族的后裔今后一定要加强联系、交流沟通,互相
鼓励,互相学习,为弘扬杨氏家族的优良族风奋发努力!
最后,祝各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