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结构设计原理绪论

合集下载

结构设计原理ppt课件共63页

结构设计原理ppt课件共63页

总论
钢管混凝土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参考书目: 《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第2版, 韩林海著,科学出版社,2019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计算与应用》,蔡 绍怀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返回
总论
钢骨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Encased Concrete)
总论
本课程的指导思想: 注重建立工程概念 注重培养综合能力 注重提炼科学知识 注重激发创新意识 从理论转向实际,从简单转向综合 理论分析与工程概念相结合 科学方法与工程创新相结合 培养土木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如何学好本课程
目的 Aims 概念 Concept 模型 Model 综合 Synthetic
返回
总论
FRP-混凝土(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oncrete)
总论
FRP-混凝土(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oncrete)
总论
FRP-混凝土(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oncrete)
CFRP 壳 混凝土主 梁
钢筋、钢管、钢骨等,作为主要承重材料 的结构。
素混凝土结构
钢骨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FRP-混凝土结构 纤维混凝土结构
钢管混凝土结构
钢-混凝土结构
总论
素混凝土结构 (Plain Concrete Structures)
以普通混凝土材料制作的结构。 主要用于承受压力而不承受拉力的结 构,如重力堤坝、支墩、基础、挡土 墙、地坪、水泥混凝土路面、飞机场 跑道及砌块等。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一章课堂笔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一章课堂笔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一章绪论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本章讲述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这些概念能启发以后的学习,而学过以后各章内容再重新学习本章内容的话,将会对这些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主要内容混凝土和钢筋的基本材料特性混凝土结构的概念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条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运用简况◆学习要求了解混凝土和钢筋的基本材料特性和配筋的主要作用及基本要求;认识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条件;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缺点;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学习中需注意的问题。

◆本章的重点:配筋的主要作用及对配筋的基本要求。

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条件。

学习本课程需注意的问题。

◆本章的难点:配筋的主要作用及对配筋的基本要求一、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一)混凝土结构的分类主要以混凝土材料,并根据需要配置钢筋、预应力筋、钢骨、钢管等,作为主要承重材料的结构,均可称为混凝土结构,主要有:素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二)钢筋混凝土的概念1。

混凝土的基本特性混凝土是一种人工石材,简称“砼”,其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却很低,一般只有抗压强度的1/8~1/20,因此不宜用来受拉,而主要用来承受压力。

2。

钢筋混凝土的概念钢筋混凝土=混凝土+钢筋钢筋和混凝土是性能完全不同的材料,将它们按一定的方式和比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其材料性能优点,使构件性能得到大大改善.下面通过素混凝土梁和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过程对比,说明这一概念。

3。

素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1)跨中受拉边缘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时,梁底将开裂,梁随即破坏,表现为脆性断裂,明显预兆.(2)破坏时跨中截面受压边缘的压应力与抗拉强度相近,远未达到砼的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强度高的特点未得到充分利用。

(3)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主要特点当梁底砼应力达到f tk时,梁受拉区将开裂。

砼开裂后拉力由钢筋承担,可继续增加荷载.钢筋屈服后,钢筋拉力不再继续增加,最后受压区混凝土压碎而达到极限承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上册__课后习题解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上册__课后习题解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1章绪论思考题1.1钢筋混凝土梁破坏时的特点是:受拉钢筋屈服,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破坏前变形较大,有明显预兆,属于延性破坏类型。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利用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较强而抗拉能力很弱,钢筋的抗拉能力很强的特点,用混凝土主要承受梁中和轴以上受压区的压力,钢筋主要承受中和轴以下受拉区的拉力,即使受拉区的混凝土开裂后梁还能继续承受相当大的荷载,直到受拉钢筋达到屈服强度以后,荷载再略有增加,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梁才破坏。

由于混凝土硬化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粘结力,且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十分接近,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二者之间的粘结,从而保证了钢筋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

1.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有:1)经济性好,材料性能得到合理利用;2)可模性好;3)耐久性和耐火性好,维护费用低;4)整体性好,且通过合适的配筋,可获得较好的延性;5)刚度大,阻尼大;6)就地取材。

缺点有:1)自重大;2)抗裂性差;3)承载力有限;4)施工复杂;5)加固困难。

1.3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部分。

前者主要讲述各种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截面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等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属于专业基础课内容;后者主要讲述梁板结构、单层厂房、多层和高层房屋、公路桥梁等的结构设计,属于专业课内容。

学习本课程要注意以下问题:1)加强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并注意扩大知识面;2)突出重点,并注意难点的学习;3)深刻理解重要的概念,熟练掌握设计计算的基本功,切忌死记硬背。

第2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思考题2.1①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是根据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3)℃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确定的。

②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是根据以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为标准试件,在与立方体标准试件相同的养护条件下,按照棱柱体试件试验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确定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绪论及第一、二章总结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绪论及第一、二章总结

1、钢筋和混凝土为什么能结合在一起工作:①粘结力是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够共同工作基础,混凝土结硬后能和钢筋牢固粘结在一起,相互传递内力②线膨胀系数接近,温度变化时钢筋和混凝土不会发生粘结破坏2、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主要优缺点:优点:合理用材,就地取材节约钢材耐久耐火可模性好整体性好,刚度大;缺点:自重大抗裂性差性质较脆费工费模3、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及其达到的目的:强度高(节省钢材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塑性好(给人以破坏的征兆);可焊性好(保证焊接后的接头性良好);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好(使钢筋的强度能够被充分利用,保证焊接后的接头性能良好);严寒地区低温性能好4、钢筋的品种与性能HPB235级(Ⅰ级) (Hot rolled Plain S teel Bars)钢筋多为光面钢筋,多作为现浇楼板的受力钢筋和箍筋。

HRB335级(Ⅱ级) (Hot rolled Ribbed Steel Bars)和HRB400级(Ⅲ级)钢筋强度较高,多作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钢筋,尺寸较大的构件,也有用Ⅱ级钢筋作箍筋以增强与混凝土的粘结,外形制作成月牙肋或等高肋的变形钢筋。

RRB400级(Ⅳ级) (Remained heat treatment Ribbed Steel Bars)钢筋强度太高,不适宜作为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配筋,一般冷拉后作预应力筋HRB400级和HRB335级钢筋一般用于普通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钢筋。

光面钢筋的截面面积按直径计算,变形钢筋根据标称直径按圆面积计算确定。

非热轧钢筋由强度的大小来反映它的用途,较高强度的钢筋常用语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一般强度的钢筋用作普通混凝土的受力钢筋或构造钢筋。

5、混凝土结构内力计算和截面承载力设计的方法:最初是弹性方法来计算,20世纪30年代,截面设计方法变为按破损阶段计算法;20世纪50年代,按照极限状态设计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1章绪论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1章绪论

第1章 绪 论教学提示:本章主要讲述了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重点阐述了性质不同的两种材料(钢筋和混凝土)能够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以及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简要地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发展前景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并对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提出了建议。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了解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和掌握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条件,充分认识钢筋与混凝土的优缺点,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做好学习本课程的准备。

1.1 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混凝土,一般是指由胶凝材料(水泥),粗、细骨料(石子、砂粒),水及其他材料,按适当比例配制,拌和并硬化而成的具有所需形体、强度和耐久性的人造石材。

也被形象地称为“砼”。

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素混凝土结构是由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常用于路面(如图1.1所示)和一些非承重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配置受力的普通钢筋、钢筋网或钢筋骨架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如图1.2所示)。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充分利用高强度材料来改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的结构。

是由配置受力的预应力钢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如图1.3所示)。

图1.1 素混凝土路面图1.2 钢筋混凝土梁图1.3 预应力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常用作土木工程中的主要承重结构。

在多数情况下混凝土结构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和混凝土都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的建筑材料,钢筋的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但混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2· ·2·凝土的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却很低。

为了充分发挥这两种材料性能的优势,把钢筋和混凝土按照合理的组合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使钢筋主要承受拉力,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以满足工程结构的使用要求。

1-绪论

1-绪论
1.1 混凝土结构一般概念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2、素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
Pu ≈ Pcr
fc=13.4N/mm2 ft=1.54N/mm2
Pcr = 9.7kN
300 150
sc= ft
sc= ft
ft
2500
ft

破坏时跨中截面受压边缘的压应力与抗拉强度相近,远未达到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破坏表现为脆性断裂,无明显预兆。
路TB10002.3-)。
(3)本课程学习的重点:本课程以基本理论为主,并
结合主要用于 建筑结构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道桥结构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
计规范》(JTG D62—2004)学习。
第一章 绪论
4、设计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工作
一方面设计应遵循规范,
(2)简化(基本假定);
(3)建立计算公式和公式条件; 链接下一章
(4)设计计算(截面复核和截面设计);
(5)构造措施。
配置钢筋后:
▲ RC梁的承载力(52.5kN)比素混凝土梁(9.7kN)大大提高,
▲钢筋的抗拉强度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得到充分利用, ▲破坏过程有明显预兆。
第一章 绪论
二、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条件
(1)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存在良好的粘结力; 保证在荷载作用下两种材料协调变形,共同受力; (2)钢材与混凝土具有基本相同的温度线膨胀系数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应用
第一章 绪论
元江大桥
1.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应用
第一章 绪论
1.3 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点与学习方法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
受拉构件
受弯构件 受压构件 受扭构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复习资料(大纲重点)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复习资料(大纲重点)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复习资料(大纲重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复资料第1章绪论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原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着良好的粘结力,使它们能够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荷载作用下能够共同变形,完成其结构功能。

此外,钢筋与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较为接近,不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两者之间的粘结。

同时,包围在钢筋外面的混凝土还能保护钢筋免遭锈蚀,从而保证了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作用。

混凝土的优缺点混凝土作为建筑结构材料具有以下优点:材料利用合理、可模性好、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阻尼大、易于就地取材。

但混凝土也有缺点,主要表现在自重大、抗裂性差、承载力有限、施工复杂、施工周期较长、修复、加固、补强较困难等方面。

建筑结构的功能和荷载分类建筑结构的功能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个方面。

荷载按时间的变异可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结构的极限状态包括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结构的目标可靠度指标与结构的安全等级和破坏形式有关。

荷载的标准值应小于荷载设计值,而材料强度的标准值应大于材料强度的设计值。

第2章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物理力学性能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fcu,k是用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件作为标准试件,在温度为(2±3)℃,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按照标准试验方法加压到破坏,所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fcu,k是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依据)。

混凝土的强度还包括强度轴心抗压强度(fc和轴心抗拉强度(ft其中,强度轴心抗压强度由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标准试件经标准养护后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

(f ck0.67 fcu,k轴心抗拉强度相当于fcu,k的1/8~1/17,fcu,k越大,这个比值越低。

混凝土在复合应力下的强度表现为三向受压时,可以提高轴心抗压强度和轴心受压变形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问答题参考答案开始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设计方法和理论。

性能化方法是确定工程结构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或设计性能,设计师根据性能目标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设计方案,并评估设计方案是否达到性能目标的要求。

学习(1)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是非均匀、非连续、非弹性的材料。

力学关系是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几何、物理和平衡关系建立的。

(2)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两种材料在强度和数量上存在一个合理的配比范围。

如果钢筋和混凝土在面积上的比例及材料强度的搭配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会引起构件受力性能的改变,从而引起构件截面设计方法的改变,这是学习时必须注意的一个方面。

由于混凝土材料的复杂性、离散性,混凝土材料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试验的基础上的。

许多假定依赖与试验结果,许多公式来源于试验验证,许多因素无法控制,仍需通过构造措施加以解决,许多理论尚需不断发展与完善,具有不同功能的混凝土材料性能尚需不断挖掘。

(4)本课程主要讲解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应当了解每一种构件在结构体系的作用、受力情况。

例如梁、柱是受弯构件,主要受弯、受剪;柱、墙、受压弦杆是受压构件,主要受压、弯,受压、剪,双向受压弯;雨蓬梁、柱是受扭构件,主要受扭,受弯、剪、扭,受压、弯、剪、扭;受拉弦杆是受拉构件,主要受拉、弯。

(5)本课程所要解决的不仅是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等问题,还包括构件的截面形式、材料选用及配筋构造等。

结构构件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因此,学习本课程时要注意学会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培养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第一章绪论单选题1.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上梁承载能力()。

A.相同;B.提高许多;C.有所提高;2.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抵抗开裂的能力()。

A.提高不多;B.提高许多;C.完全相同;3.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适量配筋的钢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抵抗开裂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特点
●概念多 ●半理论半实验 ●规范性 ●多解性
教学环节及要求
●上课:老师主讲、提问和分组讨论 ● 课余:预习、自学、作业、小论文和答疑 ● 期中考试 ● 期末复习、答疑和考试
教材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规范条 文分强制性 条文和非强 制性条文。 强制性条文 用加粗的黑 体字表示, 必须严格执 行。
傅昶彬课件系列—结构设计原理
第1章 绪论
主要内容
1.1 工程结构及其发展 1.2 工程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1.3 结构计算简图 1.4 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
四川大学建环学院 2018.3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英文):结构设计原理/ Principle of Structure Design 学 时:96学时 学 分:6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概率理论,材料力学,建筑材料 基本面向:土木工程专业 内容简介:“结构设计原理” 是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核 心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是从事工程结构研究、设计和 施工等工作必备的基本专业知识。该课程主要学习结构基本设 计方法、混凝土和钢材的材料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的各类受力构件的设计原理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混凝 土结构和钢结构的各类受力构件的设计能力,为后续专业课 (建筑结构设计、桥梁结构设计等)打下基础。此外,该课程 还兼有培养职业道德、创新思维、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等教 学目标。
1.1.2 工程结构发展
2.近代(17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设计理论
以牛顿力学为标志(虎克、伯努力、欧拉、 纳维、圣文南、泊松),有了材料力学、结构力 学、弹性力学、板壳力学、虚功原理和稳定理论 等,纳维确立了容许应力法强度准则。
虎克
牛顿
欧拉
圣文南
泊松
1.1.2 工程结构发展
2.近代(17世纪~20世纪中叶) ◆施工技术
抗压强度较高,耐久性、耐 火性好,可模型和整体性好, 易就地取材,经济性好。
●缺点
结构自重大,抗裂性差(预 应力混凝土可克服),施工期 长,可重复利用性差。
1.2.2 工程结构按材料分类 ◆砌体结构
●优点
经济性好, 耐火性好,保温 隔热性好,好施 工。 ●缺点 强度不高, 自重大,施工速 度慢,粘土砖毁 耕地。
2.近代(17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1886年美国工程师杰克逊应用预应力制作建筑 构件,后又制作楼板,但均失败。 1928年法国工程师弗雷西奈解决了预应力混凝 土的关键技术,即高强混凝 土、高强钢筋及预应力 损失计算等。
横跨法国马恩河的卢赞西桥,1940年完工,是弗来西 奈设计的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桥,跨长55米。
适合作大跨度结构或构件, 在通风干燥无虫害条件下 有良好的耐久性,弹性韧 性好,良好的隔热保温性 质,易加工,质感具装饰 性。
●缺点
南禅寺(782年)
易燃,各向异性, 受外界温湿度影响大,抵 御虫害及微生物侵蚀能力 差。
北京故宫
1.2.2 工程结构按材料分类 ◆组合结构
由组合构件组 成的结构。
组合楼盖 钢管砼结构
H型钢
冷轧扭钢筋
钢绞线
混凝土搅拌站
1.1.2 工程结构发展
3.现代(20世纪中叶至今) ◆设计理论
以近代理论为基础,由弹性-线性发展到弹塑 性-非线性,由解析解发展到数值解,由静力计算 发展到动力计算,特别是由于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 有限元法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使复杂工程问题得 以求解。与结构设计原理直接相关的强度准则,随 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已由容许应力法发展到概率极 限状态法。
榫卯连接开孔工具
现今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公元120-124年所建, 穹顶直径43.3m,壳顶厚1.2m,采用了天然火山灰混 凝土。
1.1.2 工程结构发展
2.近代(17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结构材料 古代材料、水泥、混凝土、钢 △水泥出现
1824年约瑟夫· 阿斯 普丁在前人基础上研究出 胶凝水泥——波特兰水泥, 并取得专利权。
△转炉炼钢
1856年贝塞麦发明, 成本大幅降低而质量大幅 提高。
贝塞麦转炉结构示意图
2.近代(17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1835年,一名罗马水泥制造商约翰· 巴斯雷-怀 特(John Bazley-White)修建了近代第一座全混 凝土的房屋。
2.近代(17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1849年法国人朗姆波和1867年法国人莫尼埃先 后在铁丝网两面涂抹水泥砂浆制作小船和花盆。 1884年德国建筑公司购买了莫尼埃的专利,进 行了第一批钢筋混凝土的科学实验,研究了钢筋混 凝土的强度、耐火性能,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1886年,德国工程师克嫩提出钢筋混凝土板的 计算方法,英国人威尔金森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楼板 专利,美国人海厄特对混凝土梁进行试验,法国人 克瓦涅出版了一本应用钢筋混凝土的专著。
专业化、工业化(蒸汽机、电机,机具机械 化 )、预应力技术、电弧焊技术等。
特点 材料实验,专业化分工,简化手 算,新结构
新工艺。
家保大楼
埃菲尔铁塔
帝国大厦
金门大桥
1.1.2 工程结构发展
3.现代(20世纪中叶至今) ◆结构材料 主材变化不大,但品质有较大改观。
钢材目前常用400MPa以下,400~600MPa 已开始应用,种类增多,钢绞线己达1960MPa。 混凝土以我国为例目前常用60MPa以下,特 殊工程可达80~100MPa。美国实验室做出的混 凝土可达266MPa。现在强调高性能混凝土。 砌体的抗压强度可达35MPa(目前国外)。
k
K
◆20世纪40年代学者们开始研究破损阶段计算的设 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极限状态设计法,其发 展经历了半概率理论的多系数分析单系数表达设 计法和近似概率理论的分项系数设计法两个阶段。
作业
思考题
1.什么叫工程结构?何为结 构设计原理? 2.古代、近代、现代土木工 程有哪些重要区别? 3.结构工程的发展与哪些因 素直接相关? 4.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 体结构各有哪些优缺点? 5.组成结构的“基本元素” 有哪些? 6.何为刚域?它与刚节点有 何不同?
1.1 工程结构及其发展
1.1.1 工程结构概念 能够承受各种预期作 用,并满足人类使用功能 要求的空间骨架体系。
1.1.2 工程结构发展 可以划分为古代、 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
结构材料,设计理论 (创新设计),施工技术。 埃菲尔铁塔
1.1.2 工程结构发展
1.古代 (公元前5000年~17世纪中叶) ◆结构材料
成绩平评定
①平时成绩 由课堂成绩、小论文成绩和作业成绩 等构成,占总成绩的50%,无故旷课或早退 一次平时成绩扣3分, 迟到一次平时成绩扣 0.5分; ②考试成绩 有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占总成绩的 50%。 无故旷课32学时(11次课)及以上者, 失去考试资格。
第一章
主要内容
绪论
1.1 工程结构及其发展 1.2 工程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1.3 结构计算简图 1.4 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
◆施工技术
产业化、智能化 、无人化和绿色化,生产效率 越来越高,工期越来越短。
ABCS(Automated Building Construction System)即全自动建筑建造系统。其主要特征是 将所有原本露天施工的工作全部在一个大“盒子” 里进行。除了一二层外,随后的所有楼层都在这个 巨大的“盒子”里完成。这个“盒子”就宛如一个 密闭的繁忙工厂,盒顶上的吊车及其他设备如同机 器人的手臂一样,按照设定好的电脑程序全自动地 进行着运输、安装和施工等各种繁复的程序。随着 “盒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步步升高,建好的建筑也就呈现了出 来。
天然为主,木材、石材、石灰、罗马砂 浆、土坯砖、焙烧砖瓦、液态沥青、火山灰等
◆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较缺乏,只有一些思辨性理论和建 造技法,如《建筑十书》、《考工记》、《营造 法式》等和零星的力学原理。
◆施工技术
凭人力、畜力,机具简陋,建筑师,工匠。
该书前言中的一段话
从我国大地湾遗址中 发掘出的与古罗马相似的 混凝土,这种大约5000 年前的混凝土,具有令人 吃惊的耐久性。日本鹿岛 公司、日本电气化学工业 和石川岛建材等,利用了 我国大地湾遗址混凝土的 基本原理,共同研发出来 的EIEN(永远)的混凝土技 术,预测寿命可达一万年, 故这种混凝土也称为“万 年混凝土”。
2.节点简化
◆铰节点
螺栓球节点
角钢桁架节点
计算简图
1.3.1 支座和节点简化
2.节点简化
◆刚域
M

EI

M
壁式框架
带刚域构件受力特点
计算简图
1.3.2 结构体系简化 1.平面体系
门式刚架结构
排架结构
平面屋架
部分平面结构形式
1.3.2 结构体系简化 2.空间体系
薄壳结构
网格结构
立体桁架结构
索穹顶结构
钢-砼组合梁
型钢砼结构
1.2.2 工程结构按材料分类 ◆混合结构
将前述结构或构件按一定 需求方式集成的结构。
广州新电视塔
1.2.3 组成结构的基本元素
结构=支座+构件+节点 ◆基本构件的工程名称 杆(梁、柱…)、板、墙、拱、索、膜、 壳、基础。 ◆基本构件按受力分类 弯、剪、拉、压、扭及其组合。
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和古中国。
古埃及金字塔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
古印度宗教建筑
古中国土木工程
我国远古时代
“土台基、木框架”是我国古建筑的主要形式。 农耕社会使人们走出洞穴和丛林,开始人工营造屋室。 在河姆渡、半坡、仰韶、姜寨等考古发掘中均有这类 居住遗址的发现。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