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入每年死亡人口千万时代,我国人口死亡数量和死亡率预测

合集下载

从长周期看人口死亡率

从长周期看人口死亡率

从长周期看人口死亡率这方水土2012.1.16与毛泽东主席相关联的新中国的一切重大事件,无不成为某些群体抨击的话题,尤以五六十年代几件事炮火击中。

其中,六十年代人口死亡数字更被妖魔化得血腥吓人,以致极少数有话语权的人把整个毛泽东时代都描述得活不下去。

真实的历史究竟怎样?有此心病的大概不止我一个。

闷起来昏天黑地看各种资料各种文献,累成如下图表,使我了然于心。

一、新中国(1949~1990)人口死亡率快速持续下降图1:我国1949~1990年人口死亡率图示图1表1显示:1、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健康状况的起点是人口死亡率20‰、平均预期寿命35岁。

2、纵观1949-1990年四十余年,除1960年外,我国人口死亡率呈快速持续下降趋势。

195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为18‰,以后逐年递减。

解放后仅仅七八年的时间,人口死亡率就降至10.80‰,人口预期寿命提高到57岁,整整增长了22年!那一年恰是1957年。

3、它也记载了60年代令人扼腕叹息的曲折。

由于严重自然灾害和严重的政策失误,我国人口死亡率在1959年回升至14.59‰,1960年达到惊人的25.43‰。

图1表1显示出局面很快得到扭转,1961年人口死亡率回落到14.24‰,1962年人口死亡率降至10.02‰。

此后加速下降。

4、到1975年,中国人的预期寿命达到了68.2岁,人口死亡率降到7.32‰,而发达国家直到1980年死亡率还在9.0‰(见表2)。

到1980年,我国主要人口指标已经接近和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国人口统计年鉴1985》;《中国卫生年鉴1990》;钱信忠《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决策》;钱信忠主编《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王琳《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及原因的国际比较分析》等等。

科技出版社1984.12人到七十不算稀!这就是毛泽东主席留给全体中国人民的生命遗产。

历史是以百年纪的。

抓住一个时点去概括评论甚至否定一个时代,一定失之偏颇。

追溯中华民国38年,比之新中国38年,比较1911~1990年八十年,中国人口的生死变迁就更加了然。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死亡率是关键 中国将进入空前老龄化阶段。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死亡率是关键  中国将进入空前老龄化阶段。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死亡率是关键因素中国人口问题一直是焦点问题。

计划生育到底管用不管用?为什么人口还在继续增长?中国人口什么年代的人最多?人口什么时候开始下滑?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人口的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就是说如果出生死亡率相同,人口就不再增长了。

中国历年平均寿命约75岁如果保持人口不变的话:出生率= 死亡率= 1/75 = 1.33%就是说每死亡一人会有一人出生,也就是说此时应为此时有两种情况:1、一家两口人生2个孩子(但是生育家庭的平均生育年龄必须在37岁以上才可以和人的寿命不会增加)。

2、一家两口生1.33333个孩子(只要保证生育家庭的平均生育年龄在25岁和人的寿命不会增加)从上表中看出:1.从1949年开始的出生率已经远远高于维持人口不增长的出生率。

此时如果计算每家按照每家出生几个孩子来计算的话(3.6%/1.33% * 2 )约为每家有5。

4个孩子。

我们可以根据中国初步解放的时间推算中国人口从1940年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出现很高的出生率,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增长。

2.到2000年的时候出生率接近维持人口不增长的出生率。

2000以前出生率都是影响中国人口增长的,90年代达到了中国人口出生增长的顶端,也就是说90年代的人占现在中国人口总数最多的人。

3.80年代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对中国人口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80年代开始出生率开始稳定下滑,出生率对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作用开始越来越小,到2000年以后开始变成促使中国人口减少的作用。

虽然中国人口还在持续增加,那是因为死亡率还很低的原因。

4.死亡率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

从数量上来说死亡人口的数量是每年有所增加的,但是由于人口基数的增大,所以死亡率几乎没有变化。

5.死亡率还远远低于维持人口不增长的死亡率。

就是说死亡率一直是影响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从2000年以后死亡率变成影响中国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如果按照40年人口开始快速增加的话,那么从2010年左右(1940年+ 70)开始死亡人的数量应该会开始快速增加,死亡率也应该会较为快速上升。

202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附答案(通用版)

202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附答案(通用版)

2023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附答案(通用版)选择题政府突出抓的四件事()。

A、大兴调查研究之风B、坚决守住廉洁底线C、扎实推进依法行政D、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答案:ABCD新一届政府的工作要()。

A、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B、坚持全面从严治党C、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D、集中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答案:ACD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打造融通发展区域生态工信部强调,我国要努力实现集群()的双轮驱动。

A、组织变革B、自主研发C、改革突破D、技术创新E、科技进步答案:AD我国地方集群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

A、孤岛化现象B、同质化问题C、精细化不足D、无序化发展E、特色化较弱答案:ABD以集群为载体打造融通发展的区域生态体系,强调不断增加集群数量,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发展集群?()A、招商引资B、政府强力扶持C、加大资金投入D、照搬照抄别国经验E、孵化成长答案:AE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A、长江B、祁连山C、贺兰山D、三江源E、秦岭答案:BCDE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的治水思路。

A、速度优先B、节水优先C、空间均衡|D、系统治理E、两手发力答案:BCDE黄河文化根基深厚,孕育了()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星罗棋布。

A、河洛文化B、齐鲁文化C、河湟文化D、晋中文化E、关中文化答案:ABCE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涉及(),任务繁重艰巨。

A、地域广B、人口少C、地域小D、人口多E、地域中等答案:AD《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生产力布局中坚持节水优先,细化实化()举措。

A、以水定城B、以水定地C、以水定产D、以水定向E、以水定人答案:ABCE开展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重大问题研究力度,聚焦()等领域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攻关。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中国的人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未来人口的预测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

根据目前的发展速度和趋势,可以预测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口将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会逐渐放缓。

根据一些研究机构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将接近15亿左右,然后开始逐渐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逐渐增加的老龄化人口。

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人口结构一直以年轻人为主导,其中年龄在15到59岁之间的劳动力人口比例较高。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改善,年轻人口的比例逐渐减少,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生育率下降和老年人口的增加。

这将带来一些社会和经济问题,例如劳动力短缺和养老金压力。

中国的人口发展趋势还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些因素包括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性别比例失衡和教育水平提高等。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将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城市地区的人口增长。

性别比例失衡也会对未来的人口发展产生影响,特别是男性人口的比例。

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会对人口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女性的教育水平,会影响到生育率和女性就业率。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鼓励年轻夫妇多生育;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平;加强老龄化人口的养老服务和社会福利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对未来的人口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帮助中国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

中国的人口未来发展趋势是在总体上增长的同时逐渐放缓,老年人口比例增加。

这将带来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但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通过适应性的政策和措施,中国有望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并实现可持续的人口发展。

中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析

中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析

中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析历史上,中国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较大比例。

1959-2020年中国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占世界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自1982年起,中国人口数量占世界的比重逐年下降,2000年中国人口数量1.27亿人,占世界的20.65%。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人口达14.02亿,出生人口较2019年减少260万,下降18%,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3.5%。

《2021-2027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呈现“五化”新特征新趋势: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城市群化、阶层固化。

开放二孩政策(Opentwochildpolicy)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公布的一项政策。

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以应对中国老龄化,人口比例失调等问题。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至此,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终结。

只要是合法的夫妻就享有生育二胎的权利,不再受“单独二孩”政策或“双独二孩”政策的限制。

随着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落地,2016年、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有所增长,超过1700万人,但2018-2020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以出现下降趋势,2020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仅1200万人。

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2021年7月20日国家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2001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3.38‰;但2017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至202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跌破10‰,仅为8.52‰,较2001年下降4.86‰。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势态,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死亡人口呈缓慢上升趋势,2020年中国死亡人口数量约1036万人,较2000年增加219万人。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人口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来说,人口问题更是举足轻重。

对于未来人口的预测和发展趋势,不仅对于政府决策有重要影响,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未来人口的预测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的人口总量正在逐渐增长。

目前已经超过了13亿,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育观念的改变和生育政策的调整,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正在逐渐放缓。

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预测,中国的人口总量在未来会逐渐达到一个峰值,然后开始逐渐下降。

预计在2030年左右,中国的人口总量会达到15亿左右的峰值,然后开始逐渐下降。

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会逐渐增加。

由于生育率的下降,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也会逐渐减少。

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1.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2. 人口流动和城市化持续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人口流动也在不断增加。

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这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住房、教育、就业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人口的增加也对环境、资源等产生更大的压力。

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调控人口流动,是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重要课题。

3. 科技与人口发展的互动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对人口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寿命更长,医疗条件更好,同时也会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科技的发展也为人口管理提供更多的手段和思路。

三、人口政策的展望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中国政府需要更加积极地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是要采取更加灵活和适应性的生育政策。

要根据人口结构和发展需要,及时调整生育政策,鼓励生育和支持生育。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多变化,未来的人口预测和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未来人口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首先,中国的人口总量目前已经达到了十几亿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总量在2030年将达到峰值,预计超过14亿人。

之后,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率将开始缓慢下降。

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预计将稳定在13亿人左右。

其次,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据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左右。

这对社会的养老、医疗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同时,由于二胎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出生人口也将逐渐增加,人口结构将更趋向于年轻化。

再次,中国的人口迁移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很多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迁移,尤其是沿海地区。

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据统计,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75%左右。

这将对中国的城市规划、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最后,中国的人口问题还涉及到人口负担和劳动力供给的问题。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负担相对较重。

未来,人口老龄化情况将更加严峻,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将成为一个突出的挑战。

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人口增长,同时做好老年人口的养老和医疗服务,以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的人口未来将呈现出总量稳定、结构老龄化、迁移加速、劳动力供给短缺等趋势。

政府应密切关注人口变化,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人口的合理发展,并提供相关的社会保障和服务。

这将是保证中国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其人口预测和发展趋势分析具有极大的意义。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结构和城乡分布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分析。

一、人口数量的预测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中国的人口数量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飞速增长,到了20世纪90年代达到峰值,然后逐渐趋于平稳。

根据现有的数据和趋势,可以预测中国的人口数量在未来几十年内将逐渐减少。

按照目前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数量将从14亿下降到12亿左右。

而如果采取进一步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到10亿左右。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照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当前,中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发展,老年人口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逐渐减少。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未来几十年,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剧。

根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三成左右,这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产生巨大压力。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会得到缓解,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措施来解决。

三、城乡人口分布的预测目前,中国的人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

大多数人口聚集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而农村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将进一步增加,而农村人口则会逐渐减少。

结论通过对中国人口的预测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将逐渐减少、老龄化加剧、城镇化水平提高。

这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教育、养老等方面都带来了挑战。

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应对这些问题,如推进老龄化社会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等。

只有通过有效的措施,才能在人口问题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进入每年死亡人口千万时代,我国死亡人口数量
和人口死亡率预测
为了让读者理解和辨别我的分析和判断,我首先介绍我是如何分析的,应用哪些理论分析。

第一步:我通过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出我国2000年—2010年间的分年龄段人口平均死亡率。

然后通过计算公式逆推出预测公式。

用这个公式,我计算出2010年—2020年,这十年我国死亡人口数量。

我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的预测结果,我国2020年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为2.48亿这个数据,结合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得出的死亡人口数据与我的相近,所以,这个方法是可靠的方法。

第二步:分析我国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计算出的分年龄段人口死亡率。

我发现,我国2010年—2020年有大量人口进入高死亡率期,我国60—64岁的死亡率为23.38‰(即超过10‰的死亡率),2000年到2010年,平均每年进入人口数量为:1096万人,2010年到2020年,平均每年进入人口数量为:1600万人,比上一个十年,平均每年增长了约500万人。

2020年到2030年,平均每年进入人口数量是:2303万人,比上一个十年平均每年增长了700万人。

由于大量人口进入高死亡年龄,这意味着,我国死亡人口数量将不断增加,结合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依据人口分年龄段死亡率数据,运用统计学理论,死亡人口数量最大的部分集中于74.83岁这个年龄附近,因此可以估计,我国2030年一年的死亡人口数量超过1600万人。

估计这一年死亡人口数量为1800万人。

第三步:运用理想人口年龄金字塔理论和我国死亡人口数据,即人口死亡率计算公式和结论,一个社会的人口死亡率都应大于10‰,所以可以推论,我国的人口死亡率会不断上升,死亡人口数量也会不断上升。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情况,应用这个理论和我国死亡人口数据来验证和检验我的结论和预测,表明我的结论和预测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是符合科学要求的预测。

介绍预测应用的理想人口年龄金字塔理论
不增长理想人口年龄金字塔模型
有这样一个社会,这个社会里所有人的寿命都是100岁,社会人口总量为:10万人。

社会人口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每年的出生人口都是同一个出生日期,为每年的6月6日,出生人数都是1000人,每年的死亡人口也是同一个死亡日期,为每年的6月6日,每年死亡人口都是1000人。

每个年龄的人数都相等。

那么,得到这个社会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如下图:
这个社会的人口死亡率:10‰,这个社会的人口死亡率=1000÷100000,即1÷100,结论,由于这个社会的人口预期寿命为100岁,而人口死亡率等于1除以100,所以,得到结论1.人口死亡率的公式为
人口死亡率=1÷100,即1除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结论2,由于所有社会的人口预期寿命都低于100岁,所以,所有各个年龄人口数量都一样的社会,人口死亡率都大于10‰。

1.依据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出来的我国的死亡人口数据和死亡率。

我国大陆分年龄段2000—2010年10年间平均死亡率和死亡人口
利用这个数据,我国2000年时,30岁以上人口到2010年时,死亡人口总数约为:7437万人。

2.利用我的计算方法计算的2010—2020年我国10年间死亡人口结果如下:
利用这个数据,计算结果表明,我国2010年时,30岁以上人口,到2020年时,死亡人口总数:1 0373.6万人,也就意味着,我国2010—2020年,平均每年的死亡人口总数超过1037万人,我国平均每年死亡人数进入千万时代。

3.有些人会怀疑我的结论,那怎么办呢?那就验证咯,用权威数据,首先是用统计局给出的每年死亡人口和死亡率数据
首先,我们通过数据看到,我国22年来,死亡人口数量在不断上升。

第二,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在1990—2005年间是在不断的波动,从2003年后,就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时期。

第三,我国人口一直在保持着增长,也就意味着计算死亡率的人口总量在不断增大,即分母不断增大,这就能解释我国的人口死亡率会出现下降的原因这个数据有力的表明,我的预测数据是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的,那就是我国的死亡人口数量在不断的上升,而2011年死亡960万人,表明了我的预测数据即使有误差,但依然是可信的。

第二,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202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为2.48亿人。

依据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我国50岁以上人口总量是3.36亿人。

所以,如果50岁以上人口没有任何一个人死亡,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为3.36亿人。

所以,依此计算,我国2010年到2020年这10年间,2010年时50岁以上人口死亡总数为:3.36亿-2.48亿=8960万人。

那么,依据我的方法预测的数据呢?我国5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死亡人口总
数又是多少?我们依据上面的预测计算结果,2010年,我国50岁以上人口,到2020年时,死亡总数为:8892.88万人。

那么,与社会科学院的数据:8960万人相比,误差是多少呢?差值是67.12万人,也就是说,误差非常小。

4.结论和预测
综合分析这上面三个表格的数据,我们可以判断,我国的死亡人口数量在上升,死亡率在上升。

我国2010—2020年10年间,2010年时50岁以上人口到2020年时,死亡总量约为9000多万人,2020年的老龄人口就是2.48亿人。

而且,依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5岁以下儿童同样是人口死亡数量是很大的,是影响死亡人数的重要部分。

卫生部数据: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这个数据是表明什么?没有什么,这是想说明,不是所有的出生人数,都能活到成年,他们可能会夭折。

按照2000年婴儿死亡率,利用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的出生人数1778万人,也就是2000年,全国婴儿死亡数量是57.25万人。

占当年死亡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7%。

我们运用不增长理想人口年龄金字塔模型对我国的人口现状进行分析,为什么我国的人口平均寿命只有74.83岁,而2011年,死亡人口96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远远低于一个人口平均寿命是100岁的理想社会的死亡率10‰。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由于理想模型社会的每个年龄的人口数量都相等,所以可以假设这个社会每个年龄的死亡率都是10‰,那么这个社会的死亡率还是10‰。

通过对比我国的分年龄段人口数量和分年龄段死亡率,我们发现,我国人口死亡率低的原因在于,处于低死亡率的年龄段的人口比例远远大于处于高死亡率的年龄段的人口(死亡率低于10‰为低死亡率,高于10‰为高死亡率)。

所以,我国的人口死亡才能是7.14‰。

而60—64岁的死亡率为23.38‰(即超过10‰的死亡率),我国2000年到2010年,平均每年进入人口数量为:1096万人,而2010年到2020年,平均每年进入人口数量为:1600万人,比上一个十年,平均
每年增长了约500万人。

到了2020年到2030年,平均每年进入人口数量是:2303万人,比上一个十年平均每年增长了700万人。

由于大量人口进入高死亡年龄,这意味着,我国死亡人口数量将不断增加,人口死亡率将不断上升。

所以,我国2010—2020年的死亡人口数量将会大幅攀升,平均每年死亡人口将会是1150万人左右,2020年死亡人口数量将会达到1300万人,我国2020年开始步入每年死亡率超过10‰的高死亡率社会。

5.我的对比数据分析:
—2010年我国死亡人口数据:
我国2001—2010年这10年的死亡人口总数是:8701万人。

而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预测结果计算,2010年到2020年,这十年间,2010年时50岁以上人口死亡总数为:8960万人,用2010—2020年间这10年减去01年—10年间这10年全国死亡人口总量如下:
8960万人-8701万人=259万人
259÷8701×100﹪=2.9﹪
也就是说,2010年到2020年,我国2010年时,50岁以上人口的死亡数量,比2001年到2010年全国的死亡人口数量增长了259万人。

增长率为:2.9﹪。

依据我国2000年人口普查时到2010年人口普查时,这10年间,2000年时50岁以上人口死亡总量是:6201万人。

所以,利用2010年到2020年间,2010年时50岁以上死亡人口总量减去2000年到2010年间,2000年时50岁以上死亡人口总量:
8960万人-6201万人=2759万人
2759÷6201×100﹪=44.44﹪
也就是说,2010年到2020年间,我国2010年时,50岁以上人口的死亡数量,比2001年到2010年间,2000年时50岁以上人口的死亡人口数量增长了2759万人。

增长率为44.44﹪。

(说明,由于普查数据的调查时间为10年一次,所以是2010到2020年。

由于每年的死亡人口数据都有,所以是2001年到2020年。

不存在时间不一致)
结论:1.相比2001—2010年10年间的全国死亡人口,2010年时,50岁以上人口到2020年时,死亡数量增长了259万人。

增长率为:2.9﹪。

2.相比利用人口普查数据的计算结果,2000年时50岁以上人口,2000—2010年10年间的死亡人口总数,2010年时,50岁以上人口到2020年时,死亡人口数量增长了2759万人。

增长率为44.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