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的三个故事
货币小故事2

有关货币的故事商10财政仲倩雯这次我找了四个小故事,其中有三个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讲的。
一:1000元的故事这是炎热小镇慵懒的一天。
太阳高挂,街道无人,每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用度日。
这时,从外地来了一位有钱的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拿出一张1000元钞票放在柜台,说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合适的过夜。
就在此人上楼的时候,店主抓了这张1000元钞,跑到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
屠夫有了1000元,横过马路付清了猪农的猪本钱。
猪农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饲料款。
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赶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钱(经济不景气,当地的服务业也不得不提供信用服务)。
有了1000元,这名妓女冲到旅馆付了她所欠的房钱。
旅馆店主忙把这1000元放到柜台上,以免旅客下楼时起疑。
此时那人正下楼来,拿起1000元,声称没一间满意的,他把钱收进口袋,走了……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什么东西,可全镇的债务都清了,大家很开心。
这个故事给了我三个启示:1.钱是流通的,不要存着不用。
2.全镇人利益相连。
3.货币有乘数效应下面三个就是弗里德曼讲的故事。
二1932年,法国银行因为美国经济中的某件事情而害怕美国放弃金本位,害怕美国不再按照一盎司黄金兑换20.67美元的传统价格兑换黄金。
于是,法国银行要求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把法国存在美国的美元资产,转换成黄金。
法国并不想把这笔黄金装船运回法国,所以法国银行要求联邦储备银行把黄金存到法国银行的会计账簿上。
于是,联邦储备银行的官员来到地下金库,将那笔黄金从一个柜子里拿了出来,又放到了这个金库的另一个柜子里,不同的是,这个柜子上有个标签,标签上表明,这个柜子里的东西是属于法国的。
联储官员的这一行动当然会见诸财经报刊头条,内容自然是说美国的黄金储备正在减少,法国的黄金储备正在增加。
市场对此的理解则是,美元走软,法郎走强。
历史上,这次因为法国向美国兑换黄金而造成的所谓黄金流失,最终成了导致1933年银行业大恐慌的原因之一。
人民币的小故事

以下是一个关于人民币的小故事:
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期,中国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和经济动荡。
当时,中国的货币体系非常混乱,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货币,而且通货膨胀严重,货币的价值不断波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决定进行货币改革,并于 1948 年 12 月 1 日发行了新的货币——人民币。
人民币的发行标志着中国货币体系的统一,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逐渐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货币之一。
如今,人民币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和储备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个小故事展示了人民币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它在中国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哈佛经典案例--赶集卖猪

哈佛经典案例--赶集卖猪1一男赶集卖猪,天黑遇雨,二十头猪未卖成,到一农家借宿。
少妇说:家里只一人不便。
男:求你了大妹子,给猪一头。
女:好吧,但家只有一床。
男:我也到床上睡,再给猪一头。
女:同意。
半夜男与女商量,我到你上面睡,女不肯。
男:给猪两头。
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动。
少顷,男忍不住,央求动一下,女不肯。
男:动一下给猪两头。
女同意。
男动了八次停下,女问为何不动?男说猪没了。
女小声说:要不我给你猪……天亮后,男吹着口哨赶30头(含少妇家的10头)猪赶集去了……哈佛导师评论:要发现用户潜在需求,前期必须引导,培养用户需求,因此产生的投入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2另一男得知此事,决意如法炮制,遂赶集卖猪,天黑遇雨,二十头猪未卖成,到一农家借宿少妇说:家里只一人不便。
男:求你了大妹子,给猪一头女:好吧,但家只有一床。
男:我也到床上睡,再给猪一头。
女:同意。
半夜男商女,我到你上面睡,女不肯。
男:给猪两头。
女允,要求上去不能动。
少顷,男忍不住,央求动一下,女不肯。
男:动一下给猪两头。
女同意。
男动了七次停下,女问为何不动?男说:完事了~~~女:......天亮后,男低著头赶2头猪赶集去了......哈佛导师评论:要结合企业自身规模进行谨慎投资,谨防资金链断裂问题3又一男得知此事,决意如法炮制兼吸取教训,遂先用一头猪去换一粒伟哥.事必,天亮后,男吹着口哨赶38头(含少妇家的18头)猪赶集去了……哈佛导师评论:企业如果获得金融资本的帮助,自身经营能力将得到倍增。
知道此法男多,伟哥供不应求,逐渐要2头,3头猪换一粒伟哥。
哈佛导师评论:这就是通货膨胀。
当猪价格涨到16粒一棵的时候,哈佛导师评论:该男已经进入边际成本,除了拥有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未来良好愿望以外,实际现猪流已经为零。
但换猪男越来越多,卖伟哥的决定,扩展生产能力,推出一种次级伟哥,如果你缺一头猪,只要你承诺可以到该女房中一夜,就可以先借,事成后补交猪款,这个方法大大促进了伟哥销售。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

河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士(荣誉)学位课程2013-2014学年科目代码: B2经济学试卷A2014年1月考试时间:2小时第一题(20%)1、(12分)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 = 50 ‐5 P ,供给函数为Qs = ‐10 + 5 P 。
(1)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若需求函数变为Qd = 60 ‐5 P ,求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3)若供给函数变为Qs = ‐5 + 5 P ,求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8分)已知需求函数Qd = 500‐100 P 。
(1)求出价格在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价格弧弹性。
(2)求P = 2 时的需求价格点弹性。
第二题(20%)1、(10分)通过以下三个小故事,请分别说明效用具有哪些特征?【故事1:最好吃的东西】: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
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
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
”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
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
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
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故事2:傻子地主】:从前,某地闹起了水灾,洪水吞没了土地和房屋。
人们纷纷爬上了山顶和大树,想要逃脱这场灾难。
在一棵大树上,地主和长工聚集到一起。
地主紧紧地抱着一盒金子 ,警惕地注视着长工的一举一动,害怕长工会趁机把金子抢走。
长工则提着一篮玉米面饼,呆呆地看着滔滔大水。
除了这篮面饼,长工已一无所有了。
几天过去了,四处仍旧是白茫茫一片。
长工饿了就吃几口饼,地主饿了却只有看着金子发呆。
地主舍不得用金子去换饼,长工也不愿白白地把饼送给地主。
又几天过去了,大水悄悄退走了。
长工高兴地爬到树下,地主却静静地躺着,永远留在大树上了。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

目录上篇—-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基础案例1: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案例2:对房租的限制有利于解决住房问题吗?案例3:莫斯科歌剧院的票价。
案例4:美国农产品的价格保护.消费者理论案例1:为什么水要比钻石便宜?案例2:买“黄牛票”案例3:吉芬商品: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例外吗?案例4:利息所得税如何影响家庭储蓄?生产者理论案例1:美国啤酒行业的适者生存测试.案例2:“无花边费用"业务模式。
案例3:服装店的张老板是盈利了,还是亏损了?案例4:如何确定企业的最佳批量规模?市场结构理论案例1: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西方经济学中不同市场结构的区别.案例2:企业的定价策略。
案例3:方便面市场竞争案例。
分配理论案例1:天津丑女“张静事件"及美国经济学家的调查报告.案例2:美国大型企业CEO的薪水报告。
案例3:华为的神话。
总体均衡与福利经济学案例1:经济学家的赌博。
案例2:苏联解体与其经济状况。
案例3:中国改革中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
微观经济政策案例1:农村改革第一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案例2:沱江特大污染事故。
案例3:楼道安装防盗门的事件。
下篇——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案例1:部分国家的GDP比较。
案例2: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的比较。
案例3:“绿色GDP"警示中国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案例1:利用AD—AS模型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
案例2: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
案例3:石油危机与滞胀。
宏观经济政策(一)货币政策案例1:“治大国如烹小鲜”。
案例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
案例3: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内需,推动英国经济增长.案例4:稳健货币政策中的“适度从紧”.(二)财政政策案例1:政府增加政治支出,大选因素刺激亚洲经济增长。
案例2:增税反而促进经济增长?—-克林顿政府财政政策评析。
案例3: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宏观经济问题(一)就业与失业理论案例1: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案例2:严峻的中国就业形势。
中美金融战内幕原来如此心惊胆战

中美金融战内幕原来如此心惊胆战2012-01-16 11:02:142011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顶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部压力在发展,整个中国的工商业、金融业、老百姓的工作生活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一年,美国经受着自苏联解体以来最难熬的一年,而奥巴马,这个美国第44任总统,这个政治界的新星,也在这一年,为美国打出了极漂亮的连招。
不当家的人不知柴米贵,不仔细研究新闻的人,就会怨恨我国什么都不告诉你。
本来我国就没责任全都告诉你,但事实上,各大网站的各种信息,诸君都可以自己找到的。
没能连在一起想,也就没法预计即将发生什么,以至于有些事的结果已经发生,你却根本没注意到。
作为一个经济学和国际时政的爱好者,洒家一直关注这些事态发展,今天给朋友们扫盲,让大家了解国家现在的困境,也算是我们这样的爱好者,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了。
三大主线故事:1、欧债危机2、利比亚战争3、中美金融战如果说2011年究竟什么事情最令人惊心动魄,莫过于这三大主线故事。
可以说,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领导人,都是极聪明的。
这一年,尤其是美国奥巴马,把布什的屁股擦得差不多了,也终于在今年,开始了他的全球战略构思,并频频发力,打得有声有色,远比08年之前,中俄巧妙出招,小布什昏招连连,情势完全一边倒完全不同。
这一年,世界智商最高的领导人胡主席、普京,终于遇到了久违的高智商美国总统的反击。
站在中美金融战战线最前沿的中金、中国央行、4大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中国政府,他们很多情况下,即使看明白了局势,也不可能给老百姓讲明白。
因为这是在金融的战争期间,就如同打仗之前,不可能把所有战斗部署都通知自己老百姓,否则,也就打不赢敌人了。
所以网上的评论,全都是在条件不完整的情况下,来推测中国可能的状况的。
就如同盲人摸象。
想要了解整个中美贸易战,没有对中美经济的基本认识,以及一定程度的经济学知识,是根本做不到的。
首先,要说一下中国的情况。
我朝保证大部分老百姓能活命,是上层的底线。
中国对抗金融风险的经典故事

中国对抗金融风险的经典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对抗金融风险的经典故事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便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稳定金融市场,保护国内经济免受危机影响的故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次贷危机、金融机构破产、股市暴跌,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受到了危机的影响。
中国股市在危机初期遭遇了大幅下跌,人民币汇率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国内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的压力。
面对严峻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迅速作出应对,制定了一系列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
中国央行迅速降息降准,增加银行流动性,缓解了银行的融资压力,保持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揽子计划,提振市场信心,刺激消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政府还加强了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健。
由于这些果断的措施,中国成功地渡过了金融危机的难关,国内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金融市场也逐渐复苏,人民币汇率得以稳定。
中国的金融稳定和较高的经济增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赞誉,中国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最为出色的国家之一。
这个经典故事告诉我们,面对金融风险,只要政府坚定决心,果断应对,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便能有效稳定金融市场,保护国家经济。
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成为了国际金融史上的一座丰碑,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应对金融风险的方向和路径。
在全球化的今天,金融风险随时可能出现,我们需要吸取历史教训,做好充分的准备,保护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000字】第二篇示例:古往今来,中国经历了无数次金融风险的挑战,但也总能借助智慧和力量化解危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中国对抗金融风险的经典故事。
一、四大家族联手抵御金融危机很久以前,有一个繁华的城市,四大家族掌握着城市的商业命脉。
一场金融危机突然袭来,整个城市经济都陷入了困境之中。
四大家族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他们决定联手合作,共同抵御金融风险。
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

身边的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一)中国古典故事中的经济学1.1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
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此时的山海关还被明朝将领吴三桂所占据。
于是李自成决定派人去游说吴三桂投降于他,并且答应给予许多优惠条件,以此来拉拢吴三桂,并声明要犒赏吴三桂及其驻守在出海关的部队。
此时的吴三桂被李自成的诚意打动,已有降意。
就在吴三桂准备投诚李自成的前夕,吴三桂先后接到来自北京城的两个消息:其一是吴三桂的父亲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抓捕追赃,并且遭到非难;其二是吴三桂最爱的小妾陈园园也被刘宗敏所强占。
得此消息之后,吴三桂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拔剑斩杀一名来使,决定一要为父报仇,二要抢回爱妾陈园园,三要与李自成势不两立。
吴三桂态度的180度大转变,引起大顺朝的一片非议。
这时候占据北京的李自成就面临着如下选择:其一是继续招降吴三桂,但是招降吴三桂可能会影响到占有陈园园的刘宗敏,进一步影响到大顺军的团结;其二是征伐吴三桂,但毕竟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又没有人愿意去征战。
对李自成来说真的是左右为难,但最后还是决定要与吴三桂一战。
吴三桂得知大顺朝前来讨伐一事之后,大为震惊。
他十分清楚,以自己的这点兵力是无法抵挡大顺军的,甚至很有可能会命丧黄泉。
吴三桂冥思苦想,到底是就这样投降于李自成呢?还是奋起力量与他们拼死一搏呢?万般无奈之下,昊三桂决定向满清多尔衮借兵抗衡李自成。
多尔衮闻讯窃喜,因为清军的志向在于问鼎中原,一直苦于没有出路,得知吴三桂借兵的消息后,当然欣喜若狂。
聪明的多尔衮提出了借兵的条件,那就是吴三桂必须诚服于清军,当然清军也不会亏待吴三桂。
此时的吴三桂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再一想自己的爱妾还在敌军之手,于是决定与多尔衮合作,共同抗击大顺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货膨胀的三个故事
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张明 [ 2012-06-25 ] 共有0条点评
2012年5月,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速下降至3.0%,达到自2010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
同月,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增速下降至-1.4%,这是自2012年3月以来的连续第3个月负增长。
通货膨胀压力的下降为央行放松货币政策打开了空间。
近来央行先是下调了一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又下调了一次存贷款基准利率。
如果说未来中国宏观经济与资产价格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松紧程度,而后者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货膨胀压力的话,那么分析通货膨胀走势就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研判中国的通货膨胀走势呢?笔者认为,如果理解了关于中国通货膨胀的三个故事,我们就大致掌握了分析中国通胀走势的比较完整的分析框架。
中国通货膨胀的第一个故事是“食品价格(猪肉价格)决定论”。
其核心观点是,中国CPI走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食品价格走势决定的,而食品价格走势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猪肉价格走势。
如图1所示,首先,在过去10年时间内,在CPI、食品价格与肉禽制品价格的同比增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其次,肉禽制品价格波动幅度显著高于食品价格波动幅度,而食品价格波动幅度又远高于CPI波动幅度;再次,在大多数时间内,肉禽制品价格变动领先于食品价格变动,而食品价格变动又领先于CPI变动;最后,CPI、食品价格与肉禽制品价格同比增速的变动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一个完整的周期大致是3年左右时间。
图1 猪肉价格、食品价格与CPI同比增速的关系
资料来源:CEIC。
如何理解“食品价格决定论”呢?在中国的CPI篮子中,食品所占权重大致为30%,而肉禽类制品在食品中所占权重大致为三分之一。
通常而言,肉禽类制品价格波动幅度相对于其他食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而食品价格波动幅度相
对于其他商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因此,猪肉价格波动拉动食品价格波动,而食品价格波动引领CPI波动就不难理解了。
此外,CPI、食品价格与肉禽类价格的波动周期通常被称为“猪周期”,该周期的频率与农户的养猪行为有关。
当市场猪肉价格开始上升时,农户开始增加饲养仔猪数量,而农户从饲养仔猪到生猪上市的周期通常为一年半左右,这意味着猪肉的市场供给从供不应求到供求平衡甚至供过于求的时间长度大致为一年半左右。
不难发现,猪周期的经济逻辑类似于著名的“蛛网模型”。
中国通货膨胀的第二个故事是“进口价格决定论”。
其核心观点是,进口价格波动决定了PPI的波动,而PPI的波动决定了CPI的波动。
如图2所示,首先,自2007年以来,在进口价格、PPI与CPI同比增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次,进口价格波动幅度显著高于PPI波动幅度,而PPI波动幅度平均而言高于CPI波动幅度;再次,在大多数时间内,进口价格价格变动领先于PPI 变动,而PPI变动又领先于CPI变动;最后,三者之间波动的周期性没有固定的规律。
图2 进口价格、PPI与CPI同比增速的关系
资料来源:CEIC。
如何理解“进口价格决定论”呢?目前中国制造业对进口能源与大宗商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首先会导致中国进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进而造成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上升。
涨价的制造品进入市场流通之后,随即会造成CPI指数上升。
随着中国制造对进口原材料与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上升,进口价格决定论的重要程度也会水涨船高。
中国通货膨胀的第三个故事是“货币数量决定论”。
其核心观点是,中国的通货膨胀(CPI)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央行的货币发行数量决定的。
正如弗里德曼所言,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如图3所示,过去10年内,在基础货币(M1)与CPI的同比增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M1同比增速的变动领先于CPI同比增速的变动,但从M1拐点到CPI拐点之间的时
间长度并不一致,大致在半年到一年半左右。
图3 M1与CPI同比增速的关系
资料来源:CEIC。
将上述三个故事综合起来,我们就能获得一个比较系统地分析通货膨胀走势的分析框架。
如图1所示,目前肉禽类制品与食品价格同比增速均在回落;如图2所示,目前进口价格指数与PPI同比增速均在回落;如图3所示,迄今为止M1同比增速尚未走出上一轮下降周期,目前仍处于历史性低位。
这三方面因素都预示着,至少在2012年下半年,中国CPI同比增速均会保持在低位运行。
2012年CPI同比增速可能位于3.0%左右,这将为中国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拓宽空间。
一旦货币政策的前景明朗了,我们就会对201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的软着陆以及中国资产价格的前景保持乐观。
最后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中国的通货膨胀究竟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如果您认同食品价格决定论与货币数量决定论,似乎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内生的,是国内宏观经济走势与货币政策决定了中国通货膨胀率的波动。
如果您认同进口价格决定论,似乎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外生的,是国际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决定了中国通货膨胀率的波动。
进一步分析,中国猪肉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与玉米价格上涨有关(玉米是主要的饲料之一),而玉米价格上涨又与能源价格上涨有关(原油价格上涨推动生物燃料开发额,而生物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为玉米)。
这意味着中国的食品价格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如何来协调上述两种观点呢?其实,只要我们认识到,在过去10年内,来自中国的进口需求,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话,所谓的“输入性通胀”其实也可能是内生的。
当然,上述结论需要更为严格的经验分析来检验,而这就不在本文的范围之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