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34生物化学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2021年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34生物化学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1.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答案】①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和的途径。

②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③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氧化产生乙酰CoA 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④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后合成必需氨基酸。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共同通路。

2.试述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

【答案】①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两条均为右手螺旋。

②嘌呤和嘧啶碱位于双螺旋的内侧?磷酸和核糖在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形成DNA分子的骨架。两条链配对偏向一侧,形成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

③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相邻的碱基对之间相距的高度,即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o,因此,沿中心轴每螺旋一周有10个核苷酸。

④两条核苷酸链依靠碱基相联系而结合在一起,A与T配对,G与C配对。

⑤维持双螺旋的作用力:氢键,碱基堆积力,盐键和疏水作用力。

⑥自然界双螺旋DNA大多为右手螺旋,但也有左手螺旋。

3.如何理解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是以ATP为中心的?

【答案】可以从能量的生成、利用、贮存、转换与ATP的关系来说明。

(1)生成: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都以生成高能物质ATP为主。

(2)利用:绝大多数的合成反应需要A TP直接提供能量,仅少数情况下利用其他三磷酸核苷酸供能。在一些生理活动中,如肌肉收缩、分泌吸收、神经传导和维持体温等,也需ATP参与。

(3)贮存:由ATP和肌酸可生成CP贮存,需要时再转换成ATP。

(4)转换:在相应的酶催化下,ATP可供其他二磷酸核苷酸转变成三磷酸核苷酸,参加有关反应。

4.在EMP途径中,磷酸果糖激酶受ATP的反馈抑制,而ATP却又是磷酸果糖激酶的一种底物,试问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并不使酶失去效用?

【答案】磷酸果糖激酶(PFK)是一种调节酶,又是一种调节酶。A TP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底物,也是别构抑制剂。在磷酸果糖激酶上有两个ATP的结合位点,即底物结合位点和调节位点。当机体能量供应充足(ATP浓度较高)时,ATP除了和底物结合位点结合外,还和调节位点结合,

是酶构象发生改变,使酶活性抑制。反之机体能量供应不足(ATP浓度较低),ATP主要与底物结合位点结合,酶活性很少受到抑制。

5.为什么肌糖原分解不能提供血糖,而肌肉剧烈运动可以间接补充血糖?

【答案】肌糖原在磷酸化酶作用下磷酸化生成葡萄糖磷酸,经变位酶作用可生成葡萄糖

磷酸,在肝脏中有葡萄糖磷酸酶,可以水解葡萄糖磷酸上的磷酸基团生成葡萄糖补充血糖;但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磷酸酶,不能使葡萄糖磷酸脱磷酸生成葡萄糖,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但当剧烈运动时,肌糖原分解产生的,经酵解途径转变为乳酸,乳酸可经血液循环到肝脏作为糖异生原料,通过糖异生途径合成葡萄糖补充血糖。因此,当肌肉活动剧烈时,加强肌糖原酵解,通过以上途径可间接补充血糖。

6.应用竞争性抑制的原理阐明某些药物的作用机理。

【答案】如磺胺类药物和磺胺增效剂便是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细菌生长的。对磺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在生长繁殖时不能利用环境中的叶酸,而是在细菌体内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利用对氨苯甲酸(PABA)、二氢蝶呤及谷氨酸合成二氢叶酸(),后者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还原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是细菌合成核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酶。磺胺类药物与对氨苯甲酸结构相似,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以抑制二氢叶酸的合成;磺胺增效剂(TMP)与二氢叶酸结构相似,是二氢叶酸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可以抑制四氢叶酸的合成。磺胺类药物与其增效剂在两个作用点分别竞争性抑制细菌体内二氢叶酸的合成及四氢叶酸的合成,影响一碳单位的代谢,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细菌体内核酸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菌死亡。人体能从食物中直接获取叶酸,所以人体四氢叶酸的合成不受磺胺及其增效剂的影响。

7.举例说明可逆抑制作用的特点。

【答案】可逆性抑制是指抑制剂以非共价键与酶可逆性结合,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此种抑制采用透析或超滤等方法可将抑制剂除去,恢复酶的活性。根据抑制剂与底物的关系,可逆性抑制作用可分为三种类型: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和反竞争性抑制作用。例如:丙二酸是二羧酸化合物,与琥珀酸结构很相似,丙二酸能与琥珀酸脱氢酶的底物琥珀酸竞争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8.比较DNA和RNA生物合成的异同。

【答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总结:①生成方式。如DNA复制,DNA修复合成,逆转录合成DNA,转录生成RNA,RNA复制等。②所需酶不同。③是否需要引物。④底物不同。⑤DNA不需合成后加工但在末端有端粒,RNA通常需合成后加工。

9.简述核酶的含义及其在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美国科学家Cech于1982年在研究原生动物四膜虫的RNA前体加工成熟时发现具有催化作用的RNA,被称为核酶。核酶的发现一方面推动了对生命活动多样性的理解,另一方面在

医学上有其特殊的用途。锤头核酶结构的发现促使人们设计并合成出许多种核酶,用以剪切破坏一些有害基因转录出的mRNA或其前体、病毒RNA,现已被试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性疾病和基因治疗研究。

10.试述乙酰CoA羧化酶在脂肪酸合成中的调控机制。

【答案】乙酰CoA羧化酶在脂肪酸合成中将乙酰CoA转化为丙二酸单酰CoA,后者是脂肪酸合成二碳单位的活性供体,乙酰CoA羧化酶催化的反应是脂肪酸合成中的限速反应,该酶是脂肪酸合成关键酶。在原核生物中乙酰CoA羧化酶是由三个不同亚基组成,每个亚基行使不同的功能,分别称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生物素羧化酶和羧基转移酶,只有当它们聚合成完整的酶后才有活性,乙酰CoA羧化酶受由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激发的磷酸化修饰的抑制。它的活化型为乙酰CoA羧化酶的聚合物,当磷酸化时这个聚合物解离成为单体,遂失去活性。柠檬酸是该酶的别构激活剂,能促进无活性的单体聚集成有活性的全酶,从而加速脂肪酸的合成;软脂酰CoA是该酶别构抑制剂,它促使聚集物的解体,因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软脂酰CoA是脂肪酸合成的产物,它的作用可以称为反馈抑制。

11.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哪几种?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案】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有、、、、五种,均具有聚合酶活性,DNA 聚合酶、和有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和无外切酶活性。DNA聚合酶用于合成引物,DNA聚合酶用于合成细胞核DNA,DNA聚合酶和主要起修复作用,DNA聚合酶用于线粒体DNA的合成。

12.酶溶液在加热时,酶的活性会逐渐丧失,己糖激酶在45°C加热12min后,活性丧失50%,但是如果己糖激酶溶液中有大量的底物(葡萄糖)存在时,在45°C加热12min后,活性只丧失3%,为什么有底物存在时,己糖激酶的热变性会受到抑制?

【答案】没有底物时,酶分子以游离状态存在,当有大量底物时,大多数酶分子与底物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在加热时,酶-底物复合物热稳定性比游离酶高,酶分子不易发生热变性,活性丧失大大。

13.一基因的编码序列中发生了一个碱基的突变,那么这个基因的表达产物在结构上、功能上可能发生哪些改变?

【答案】(1)基因的编码产物中可能有一氨基酸发生改变,突变成另外一种氨基酸;(2)由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虽然碱基改变,但基因的编码产物可能不变;(3)基因的编码产物可能变短,即突变成终止密码子而终止翻译。

14.在基因表达的转录水平调控中,为什么真核生物多为正调控,而原核生物多为负调控?

【答案】(1)真核生物以正调控为主的必要性与优越性如下:①真核生物基因组大,某一种(顺式作用位点)出现的概率高,可与多种(反式作用因子)结合,体现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